【软考网络工程师教程-成功笔记】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合集下载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目录第一章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2)第一节计算机网络 (2)第二节连接的演进 (3)第三节自进化:网络媒体的演变 (5)第四节大变局: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 (7)第五节重定向互联网的未来走向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9)第一章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第一节计算机网络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1)硬件A. 若干台计算机;B. 相关的通信设备;C. 有线或无线通信线路。

(2)软件A. 网络通信系统实现节点间的数据通信,是网络技术的核心和基础。

B.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用户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

C. 网络应用系统根据应用要求而开发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种应用。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广域网和局域网A. 局域网通信范围在几公里以内,传输速率相对较高。

主要用来构造单位的内部网。

B. 广域网通信范围在几十公里以上,甚至可达到几万公里。

传输速率相对局域网来说较低。

主要是公用数据通信网。

(2)有线网路和无线网络A. 有线网络各个计算机之间必须用一定的介质来连接。

B. 无线网络采用视线介质(无线介质)进行数据传输。

3.网络协议(1)协议(Protocol)是计算机网络中为实现实体(各种应用程序、文件传送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终端等之间的通信所制定的规则的集合。

(2)现在所用的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一套协议的集合,用于定义设备连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

通俗地说,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证数据安全、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而IP负责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3)IP地址分为两类:A. 一类是静态地址,即电脑的IP地址是固定不变的,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一定要采用静态地址;B. 一类是动态地址,就是每一次登录后的地址都可能不一样,例如我们家庭中电脑上网,通常都是被分配动态地址。

4.网络互联技术(1)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

软考网络工程师复习(背熟必过秘籍)---必看

软考网络工程师复习(背熟必过秘籍)---必看

网络工程师重点目录网络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数据通信基础 ................................ - 3 - 第二章局域网技术 .................................. - 5 - 第三章广域网和接入网技术 ......................... - 16 - 第四章因特网 ...................................... - 22 - 第五章路由器与交换配置 ............................ - 32 - 第六章网络安全 .................................... - 46 - 第七章网络管理 ................................... - 53 - 第八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 - 66 -第一章 数据通信基础一、基本概念码元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送的码元个数,如果信道带宽为T 秒,则码元速率1B T =。

若无噪声的信道带宽为W ,码元携带的信息量n 与码元种类N 关系为2log N n =,则极限数据速率为22log 2log N N R B W ==有噪声的极限数据速率为(1)2log S N C W += 1010log S N dB =其中W 为带宽,S 为信号平均功率,N 为噪声平均功率,S N 为信噪比电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速率的2/3左右,即20万千米/秒编码:单极性码:只有一个极性,正电平为0,零电平为1;级性码:正电平为0,负电平为1;双极性码:零电平为0,正负电平交替翻转表示1。

这种编码不能定时,需要引入时钟归零码:码元中间信号回归到零电平,正电平到零电平转换边为0,负电平到零电平的转换边为1。

网络工程师考试笔记1-15

网络工程师考试笔记1-15

网络工程师复习笔记1至15章(旧大纲)第一章引论1.1计算机网络发展简史A)名词解释:(1)计算机网络------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遵循规定的通讯协议,通过软、硬件互连以实现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的系统。

(注解------此条信息分为系统构成+5个系统功能)。

(2)计算机网络发展的3个时代-----第一个时代------1946年美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第二个时代------20世纪80年代,微机的出现;第三个时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以及应用。

(3)Internet的前身------即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计划局(DARPA)建立的全世界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rnet。

(4)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它将要传送的报文分割成许多具有同一格式的分组,并以此为传输的基本单元一一进行存储转发。

(5)分组交换方式与传统电信网采用的电路交换方式的长处所在------线路利用率高、可进行数据速率的转换、不易引起堵塞以及具有优先权使用等优点。

(6)以太网------1976年美国Xerox公司开发的机遇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原理的、用同轴电缆连接多台计算机的局域网络。

(7)INTERNET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9年INTERNET的前身ARPANET的诞生到1983年,这是研究试验阶段,主要进行网络技术的研究和试验;从1983年到1994年是INTERNET 的实用阶段,主要作为教学、科研和通信的学术网络;1994年之后,开始进入INTERNET的商业化阶段。

(8)ICCC------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9)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10)ISO------国际标准化组织(11)OSI网络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2计算机网络分类(1)网络分类方式------a. 按地域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b. 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星型、环状、网状c.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交换网、信元交换网d. 按网络协议------可分为采用TCP/IP,SNA,SPX/IPX,AppleTALK等协议1.3网络体系结构以及协议(1)实体------包括用户应用程序、文件传输包、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设备以及终端等一切能够发送、接收信息的任何东西。

第一章概论计算机网络笔记学堂在线1.4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

第一章概论计算机网络笔记学堂在线1.4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

第⼀章概论计算机⽹络笔记学堂在线1.4⽹络体系结构和协议1 分层对每⼀层进⾏定义: 下⼀层为本层提供的服务 本层为上⼀层提供的服务 本层需要完成的功能对相邻层之间接⼝进⾏定义: n层通过接⼝发出服务请求,n-1 层通过接⼝提供服务响应。

只要n层与n-1 层之间的接⼝不变,其它层的变化不会对n层实现过程产⽣影响分层的原则: 每⼀层的功能相对独⽴,相邻层之间功能划分清晰 功能层越多,功能层实现越简单,但⽹络运⾏效率越低,必须综合考虑实现难度与运⾏效果分层结构实例: PC结构:操作系统 --> BIOS --> 主板(不同主板提供的接⼝不同,但是BIOS给操作系统的接⼝只有⼀个)2 ⽹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对等层:在两端分层结构中处于同⼀地位,起相同作⽤的功能层。

协议:两端对等层之间的约定和规范协议的三个要素: 语法:相互交换的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语义:相互交换的信息种类,接受⽅应该做出的反应 时序:各个事件发⽣顺序⽹络体系结构:(⽹络体系结构是分层结构和协议的集合) 垂直⽅向的分层结构 ⽔平⽅向两端功能相同层之间的协议3 OSI⽹络体系结构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最早定义的⽹络体系结构,全称是开放体系互连/参考模型(OSI/RM)其把⽹络功能划分为7层:(从底层开始向上)1 物理层:实现⼆进制位流的传输过程。

(物理层有软件有硬件)2 数据链路层:实现差错控制,封装数据成分组。

3 ⽹络层:核⼼功能是路由,也就是为分组选择正确的传输路径4 传输层: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

数据携带进程标识符5 会话层:⽤于管理两个进程会话的过程6 表⽰层:同⼀通信双⽅描述传输信息所使⽤的语义和语法7 应⽤层:PDU:对等层传输的数据单位。

Protocol Data UnitSDU:上层协议数据单元提交给下层,作为下层的服务数据单元。

Service Data UnitOSI体系结构的特点: 1 其实分层结构,基于特定⽹络环境定义每⼀层的功能 2 每⼀层只定义了功能,没有系统指定对等层之间的协议。

软考网络工程师笔记(中级1-3章)

软考网络工程师笔记(中级1-3章)

2011软考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第一章第1章交换技术主要内容:1、线路交换2、分组交换3、帧中继交换4、信元交换一、线路交换1、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是指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结点之间线路的连接序列。

2、线路通信三种状态: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3、线路交换缺点:典型的用户/主机数据连接状态,在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是空闲的,因而用线路交换方法实现数据连接效率低下;为连接提供的数据速率是固定的,因而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必须用相同的数据率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就限制了网络上各种主机以及终端的互连通信。

二、分组交换技术1、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在线路交换网络中,若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用。

2、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

报文交换系统却适应于更大的报文。

3、虚电路的技术特点:在数据传送以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

4、数据报的优点:避免了呼叫建立状态,如果发送少量的报文,数据报是较快的;由于其较原始,因而较灵活;数据报传递特别可靠。

5、几点说明:路线交换基本上是一种透明服务,一旦连接建立起来,提供给站点的是固定的数据率,无论是模拟或者是数字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连接从源传输到目的。

而分组交换中,必须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才能传输。

6、外部和内部的操作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

当用户请求虚电路时,通过网络建立一条专用的路由,所有的分组都用这个路由。

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

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

于是从同一外部虚电路送来的分组可以用不同的路由。

在目的结点,如有需要可以先缓冲分组,并把它们按顺序传送给目的站点。

外部数据报,内部数据报。

从用户和网络角度看,每个分组都是被单独处理的。

外部数据报,内部虚电路。

外部的用户没有用连接,它只是往网络发送分组。

《电子商务师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电子商务师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电子商务师基础知识》重点笔记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954年终端器诞生后,人们才逐渐把终端与计算机连接起来。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以单机为中心的通信系统、多个计算机互联的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及以高速和多媒体应用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是指互联起来的相互独立的计算机的集合。

“互联”意味着相互连接的计算机能够按照网络协议进行通信。

连接是物理的,由硬件实现。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和互联网(Internet)。

4、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资源、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组成。

4.1常见的网络协议:TCP/IP协议、IPX/SPX协议等。

4.2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NetWare、UNIX、Linux等。

5、接入互联网的方法:PSTN、ADSL、卫星接入、光纤接入、无线接入、Wi-Fi接入。

6、在互联网中,每一台主机必须有一个IP地址,且这个IP地址在整个网络中必须是唯一的。

IP,含义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

7、域名:就是用人性化的名字表示的主机地址。

域名使用的字符包括字母、数字和连字符,而且必须以字母或数字开头和结尾。

整个域名总长度不得超过255个字符。

在实际使用中,每个域名的长度一般小于8个字符。

8、我国国家域名的国家代码是cn。

目前有3个网络信息中心,INTERNIC负责北美地区,APNIC负责亚太地区、NIC负责欧美地区。

9、域名采用层次结构,每一层构成一个子域名,子域名之间用圆点隔开,自左至右分别为计算机名、网络名、机构名、最高域名。

10、域名分类:第一类是类别顶级域名,共7个;第二类是地理顶级域名,共有24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码;第三类顶级域名,也就是所谓的新顶级域名。

最新软考网络工程师必考考点整理笔记

最新软考网络工程师必考考点整理笔记

常用公式一.可靠度(可用性)计算机串联R =R1*R2 对应失效率:入1+入2 并联R =1-(1-R1)(1-R2) 二、 香农定理(有噪声)数据速率: 在一条带宽为W (HZ ),信噪比为S/N 的有噪声极限数据速率Vmax=W log2(1+S/N) 单位(b/s)分贝与信噪比的关系为:dB=10log10S/N dB 的单位分贝 例:设信道带宽为4kHz ,信噪比为30dB ,按照香农定理,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约等于? 解:1,例出香农定理算式:Vmax=Wlog2(1+S/N) 2, 例出信噪比关系:dB=10log10S/N 3, 计算 30dB=10log10S/N 则S/N=10004,Vmax=4Khz log2(1+1000)=4000x10 =40kb/s 注意:此处单位换算1 kb/S=1000b/s 三、 尼奎斯特定理(无噪声)若信道带宽为W (HZ ),则最大码元速率(波特率)B=2W (baud ) 由尼奎斯特定理可得:Vmax=B long2N=2 w log2N 单位(b/s ) 例:设信道带宽为 3400Hz ,调制为 4 种不同的码元, 根据 Nyquist 定理,理想信道的数据速率为?解:1,根据题意例出尼奎斯特定理算式:Vmax=2 W long 2N2, 直接套入数字:Vmax=2x3400xlog2(2次方) 3, Vmax=2x3400x2=13600b/S=13.6kb/s注意:此处出现单位换算一次,13600b/s=13.6kb/2 例1:设信道采用2DPSK 调制,码元速率为300波特,则最大数据速率为解:Vmax=B long2N=300x1=300b/s 例2:在异步通信中,每个字符包含1位起始位,7位数据位,1位奇偶效验位和两位终止位,若每秒传送100个字符, 采用4DPSK 调制,则码元速率为?有效数据速率为? 解:1,根据题意计算数据速率为 (1+7+1+2)*100=1100b/s2,由尼奎斯特定理得出,1100b/s=B*log2^4 3,B=1100/2=550baud4, 有效数据速率,即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位,即7*100=700b/S四、 PCM 计算问题PCM 主要经过3个过程:采样,量化和编码。

网络工程师培训教材

网络工程师培训教材
城域网:覆盖范围通常为一座城市,从几 公里到几十公里,通常具有较高的传输速 度。
广域网:其覆盖范围很大,几个城市,一 个国家,甚至全球,主要是通过公用通信 网来组成,如因特网(Internet)。
网络概念
——计算机网络组成
远程局域网
局域网
广域网
网络互连设备
局域网连 接设备
局域网
网络外 部设备
将三层IP地址转换成二层MAC地 址
—网际层
TCP/IP协议
RARP协议(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
提供MAC地址到IP地址的转换
站点初始化时,通过RARP协议请求 • IP地址
•ICMP协议(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提供差错报告服务 获取网络地址
—传输层
TCP/IP协议
•作用
建立端到端的连接和事物处理 在进程之间提供可靠、有效的 • 传输服务
—网络传输介质
网络概念
传输介质的分类:
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
激光
衡量传输介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传输距离、传输带宽、衰减、抗干扰能力、 价格、安装等。
—网络传输介质
网络概念
有线传输介质
双绞线:屏蔽双绞线STP 非屏蔽双绞线UTP
在EIA/TIA 568A标准中,UTP共分为15类,计算 机网络常用的是3类、4类和5类UTP。如10BASE-T 以太网、100BASE-T快速以太网、IBM的令牌网。
网络概念
——网络拓扑结构
环拓扑
每个工作站有 两个连接 数据绕环单向 传输 令牌传递 每个工作站作 为中继器工作 令牌网 FDDI
网络概念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工程师软考知识点

网络工程师软考知识点

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概述操作系统不但是硬件与所有其他软件之间的接口,而且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中心。

所有计算机都是由硬件和软件俩部分组成,其中硬件是构成电脑系统的物理实体和物理装置,软件是那些为了运行和管理维修电脑而人工编制的各种程序的集合,没有软件只有硬件的组合的计算机成为裸机。

操作系统的特性(并发性,共享性,随机性),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进程管理(主要对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和操作系统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类型:单用户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特点是吞吐量搞,但也存在着周转时间长,用户使用不方便的缺点。

分时操作系统的特点(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及时性,可靠性,数据保护用于管理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系统成为分布式操作系统,高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并具有容错能力。

2.进程,线程,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概念程序的顺序执行就是程序执行按其语句的书写顺序依次进行,顺序程序的特点就是程序的顺序性,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程序的并发执行是若干个程序同时在系统中执行,从宏观上看,系统中的多个程序都同时得到执行么并发执行的特点是:并发性和共享性。

程序在并发执行与顺序执行的不同:失去封闭性,程序与计算机不再一一对应,并发程序在执行期间可以相互制约进程就是一个程序在给定活动空间和初始环境下,在一个处理机上的执行过程,它具有动态性,并发性,调度性,异步性,结构性。

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运行,就绪,等待进程并非固定出于某个状态,它将随着自身的推进和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进程通常表示为程序段,数据集合和进程控制块(PCB)PCB是用来描述进程当前的状态,本身特性的数据结构,是进程组成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其中含有进程的描述信息和控制信息,是进程动态特征的集中反应它是系统对进程施行识别和控制的依据,每个进程都有唯一的进程控制块,操作系统根据PCB对进程是实施控制和管理,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PCB组织方式:线性方式,链接,索引。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很详细)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很详细)

第1章网络及其系统设计本章要点:1.1 网络的基本概念1.2 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1.3 宽带城域网的设计与管理1.4 接入网技术1.1 网络的基本概念1.1.1 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相对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在一起、由专门的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重点:组建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

这里既包括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资源,如磁盘空间、打印机、绘图仪等,也包括软件资源,如程序、数据等。

1.1.2 网络的发展过程1.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阶段人们通过通信线将计算机与终端(terminal)相连,通过终端进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多主机多终端。

1969年在美国建成的ARPAnet是这一阶段的代表。

在ARPAnet上首先实现了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不同计算机互连的网络,它是今天因特网的前身。

3.计算机网络成熟阶段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4年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问题的研究,即为OSI参考模型。

4.高速的计算机网络阶段光纤在各国的信息基础建设中被逐渐广泛使用,这为建立高速的网络辅垫了基础。

千兆乃至万兆传输速率的Ethernet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局域网和城域网中,而基于光纤的广域网链路的主干带宽也已达到10G 数量级。

1.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以通信所使用的介质分类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2.以使用网络的对象分类公众网络和专用网络3.以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式网络和点到点式网络4.以网络传输速度的高低分类低速网络和高速网络5.按互连规模与通信方式分类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重点:最常用的两种计算机分类方法为:(1)按传输技术将其分为广播式网络与点-点式网络;(2)按覆盖范围与规模将其分为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1.1.4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能过将一个企业或机关的办公电脑及其外部设备联成网络,可以实现在信息共享和公文流传。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计算机网络概论
1.计算机网络是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连接的分散独立工作的计算机系统。

遵从一定的
协议用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为硬件、软件、协议三部分。

3.协议分为国际标准OSI/RM和公认标准TCP/IP。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①按分布范围: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②按拓扑结构:分为星型、环型、树型等。

③其他分类:公用网与专用网;通信网ISP与信息网ICP;校园网与企业网;骨干网
与接入网;有线网与无线网等。

5.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7层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6.TCP/IP(因特网传输协议)4层
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物理层)
7.OSI/RM与TCP/IP协议对比
8.7层协议实现功能
9.网络数据传输整个过程——数据封装
每一层加一个那一层的首部。

数据链路层的首部和尾部表示这一段数据的开始和结束。

10.网络传输过程(数据)
①数据封装
②数据解封。

《计算机网络》各章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定义由通信信道连接的主机和网络设备的集合,以方便用户共享资源和相互通信。

2.网络组成网络实体可抽象为两种基本构件:结点:计算设备;链路:物理媒体。

3.构建网络的三种方法①直接连接(适用于有限的本地端系统联网):由某种物理媒体直接相连所有主机组成。

分类:I,点到点链路II:多路访问链路②网络云:③网络云互联:4.因特网的结构①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②接入网:连接两者的通信链路③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5.什么是“核心简单、边缘智能”原则?举例①将复杂的网络处理功能(如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功能、安全保障和应用等网络智能)置于网络边缘。

②将相对简单的分组交付功能(如分组的选路和转发功功能)置于网络核心③位于网络边缘的端系统的强大计算能力,用软件方式处理大量复杂的控制和应用逻辑,位于网络核心的路由器尽可能简单,以高速的转发分组。

6.协议和服务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称为网络协议。

三个要素:①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②语义: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③定时: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7.网络体系结构a)OSI:(七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会话层,传输层,表示层,b)TCP/IP: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TCP负责发现传输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

IP负责给因特网的每一台联网设备规定一个地址。

c)5层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应用层:HTTP… SMTP DNS …. RTP运输层: TCP UDP网际层:IP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1 网络接口2……网络接口3111<<<<<<<<<<<<<<<<<<<<<<<<<<<<<<<<<<<<<<<<8.应用进程的数据在各层间的传输1,应用进程数据先传送到应用层,加上应用层首部,成为应用层PDU2,在传送到运输层,成为运输层报文。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必背知识点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必背知识点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必背知识点
一、网络概念
1、网络:两台或多台计算机通过物理媒体(网线、无线、光缆等)相
互连接而形成的统一的广域网络及其上的应用服务;
2、主机:可独立工作的计算机系统,在网络中的主机也可以叫做站
点或节点,主机由CPU、内存、存储器、网络接口卡等组成;
3、用户:主机上的每一个有用户账号的用户,都可以称为网络用户;
4、物理媒体:将两台或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的网络设备,如网线、无线、光纤等;
5、网络通信:在网络中,主机可以通过物理媒体来传送和接收数据,进而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6、网络服务:用来实现网络通信的服务,如FTP服务、Telnet服务、SMTP服务、DNS服务、DHCP服务等;
7、路由:网络设备之间通信时,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发送到另
一个网络的设备,称为路由器;
8、环回:将一个节点发出的报文在网络环中传播,并最终由同一节
点接收的过程,称为环回;
9、子网:将网络按照IP地址划分成若干个子网,一个子网也可以称
为一个网段,同一个子网中的节点可以直接互相通信;
二、组网技术
1、OSI/RM: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一种标准的网络参考模型,它是计算机网络通信中所使用到的一种结构化方法。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考点归纳总结全)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考点归纳总结全)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分类,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2、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3、特性:并行性、共享性4、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5、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6、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7、作业分为三种状态:提交状态、后备运行、完成状态。

8、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1)、互斥条件: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2)、不可抢占条件:一个资源仅能被占有它的进程所释放,而不能被别的进程强行抢占;(3)、部分分配条件:一个进程已占有了分给它的资源,但仍然要求其它资源;(4)、循环等待条件:在系统中存在一个由若干进程形成的环形请求链,其中的每一个进程均占有若干种资源中的某一种,同时每一个进程还要求(链上)下一个进程所占有的资源。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四版)复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四版)复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四版)复习重点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 资源共享观点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网络拓扑分类: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类,有广播信道与点-点线路。

⏹ 网络拓扑分类: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类,有广播信道与点-点线路; ⏹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特点:一个公共的通信信道被多个网络结点共享; ⏹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 总线型 树型 环型 ⏹ 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 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的特点: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结点;⏹ 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基本拓扑结构有: 星型 环型 树型 网状型 第二章 数据通信与广域网技术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1、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 串行通信、并行通信⏹ 单工通信、半双工或全双工通信⏹ 数据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同步技术( 同步通信 异步通信) 2.2 传输介质及其主要特性 1、主要传输介质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电缆 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 2.4 数据编码技术 1、数据编码类型:2、 数字数据编码方法计算机内部表示信息的二进制数据通信系统用于表示二进制数据类型数据信号编码类型具体的数据编码方法数据(a)非归零码同步时钟(b)曼彻斯特编码(c)差分曼彻斯特编码b0b1b2b3b4b5b6b7⏹曼彻斯特编码是应用最广泛的编码方法之一;⏹曼彻斯特编码的规则是:每比特的周期T分为前T/2与后T/2两部分;通过前T/2传送该比特的反码,通过后T/2传送该比特的原码;⏹曼彻斯特编码的优点是:每个比特的中间有一次电平跳变,两次电平跳变的时间间隔可以是T/2或T,利用电平跳变可以产生收发双方的同步信号;⏹曼彻斯特编码信号称为“自含钟编码”信号,发送曼彻斯特编码信号时无需另发同步信号。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是对曼彻斯特编码的改进;⏹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与曼彻斯特编码不同点是:每比特的中间跳变仅做同步使用,每比特的值根据其开始边界是否跳变来决定;⏹某个比特开始处发生电平跳变表示传输二进制“0”;不发生跳变表示传输二进制“1”。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知识点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知识点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知识点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网络协议与标准3.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4.数据链路层的实现和功能5.网络层的实现和功能6.传输层的实现和功能7.应用层的实现和功能8.局域网的实现和功能9.域名系统(DNS)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10.网络设备的构成和功能,如路由器、交换机等二、网络传输与交换技术1.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3.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4.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传输方式5.虚拟专用网(VPN)的实现和应用6.路由协议和路由器的配置7.VLAN和广域网接入技术三、网络安全技术1.网络攻击与防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防火墙的原理和实现方式3.数据加密与解密技术4.网络访问控制技术5. 互联网安全协议(IPSec)的实现和应用6.无线网络的安全性保护技术7.网络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的方法四、网络管理与优化技术1.网络性能监测和优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网络故障诊断和恢复技术3.网络负载均衡技术4.网络容错和冗余技术5.网络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方法6.网络性能评估和优化的工具及技术五、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1.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2.云计算的架构与部署模式3.云计算服务和应用的实现和管理4.大数据的特点和处理技术5.大数据存储和分析的平台和工具6.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关联与应用综上所述,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考试的知识点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传输与交换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与优化技术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网络工程师复习资料

网络工程师复习资料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计算机网络是指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2、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通信线路、终端组成的。

3、计算机网络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4、组成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联网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

5、采用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结构有星型、环型、树型与网状型,而总线型通常采用广播通道通信子网。

6、星型结构要求将工作站连接到一台中央设备。

7、我国建成的互联网有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

8、OSI/RMM确立采用三层抽象技术,首先提出OSI/RM,确定OSI/RM的层次模型,其次提出OSI/RM服务定义,最后定义OSI/RM协议规范。

9、相邻层间交换的数据单元成为SDU,service data unit。

10、在APPN网络环境中有三类节点:LEN、EN、NN。

11、X.25包括了通信子网最下面的3个逻辑功能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12、OSI的文件传输协议(ISO 8571和ISO 8572)叫做FTAM。

13、用于建立连接、控制数据的发送和同步的是表示层。

14、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系统之间通信的层次、各对等层的通信协议以及相邻层间接口的集合,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系统在相互通信的对等层实体间交换信息所必须遵守的规则集合,协议工程研究如何设计和构造协议规范,以及如何将所设计和构造的协议规范快速、准确、低成本地转化为可执行代码的一门科学,当前,基于TCP/IP协议栈的互联网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主流,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中,以满足多媒体计算机通信业务的需要,分层不是协议的关键成分。

15、OSI的会话层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它控制数据流的方向,包括不多于两路的同步通话。

16、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数据传输速度不好判断。

17、物理层接口中信号线的工作规则和先后顺序是物理层接口中的规程特性定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考网络工程师教程-成功笔记】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1.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
自从有了计算机,就有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SAGE->飞机订票系统SABRE-I->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信息服务系统。

早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中,为了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并减轻主机的负担,己经使用了多点通信线路、终端集中器以及前端处理机等现代通信技术。

这些技术对以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以多点线路连接的终端和主机间的通信建立过程,可以用主机对各终端轮询或是由各终端连接成雏菊链的形式实现。

2.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是从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建成的ARPAnet实验网开始的。

ARPAnet的主要特点是:
(1)资源共享;
(2)分散控制;
(3)分组交换;
(4)采用专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
(5)分层的网络协议。

3.计算机网络标准化阶段
1974年,IBM首先推出了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1975年,DEC公司宣布了数字网络体系结构(DNA) ;
1976年,UNIVAC宣布了分布式通信体系结构(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这些网络技术标准只是在一个公司范围内有效,遵从某种标准的、能够互连的网络通信产品,只是同一公司生产的同构型设备。

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国际标准OSI规定可互连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遵从OSI协议的网络通信产品都是所谓“开放系统”。

4.微型机局域网的发展时期
1972年,Xerox(施乐)公司发明了以太网,以太网与微型机的结合使得微型机局域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一个单位内部的微型计算机和智能设备互相连接起来,提供了办公自动化的环境和信息共享的平台。

1980年2月,IEEE组织了一个802委员会,开始制定局域网标准。

5.国际因特网的发展时期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是指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为两大类,即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

网络节点又分为端节点和转发节点。

通信子网中转发节点的互连模式叫做子网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类:按照互连规模和通信方式,可以把网络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如表1-1所示。

---个人网(PAN)
1.2.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办公自动化。

(2)电子数据交换。

(3)远程教育。

(4)电子银行。

(5)证券和期货交易。

(6)娱乐和在线游戏。

1.3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
1994年1月4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与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我国正式成为有Internet的国家。

此事被国家统计公报列为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4.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
研究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方法是全面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即计算机网络是怎样在两个端用户之间提供访问通路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就是把计算机网络系统分层的体系结构,即把很多相关的功能分解开来,逐个理解和实现。

每一层都是明确定义的相互作用的集合------对等协议。

层与层之间的界限是另外一些相互作用的集合-----接口协议。

1.4.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的基本概念
所谓开放系统,是指遵从国际标准的、能够通过互连而相互作用的系统。

显然,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涉及系统的外部行为,而与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无关。

1979年,ISO公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 OSI/RM )
1. 应用层
这是OSI的最高层。

这一层的协议直接为端用户服务,提供分布式处理环境。

应用层管理开放系统的互连,包括系统的启动、维持和终止,并保持应用进程间建立连接所需的数据记录,其他层都是为支持这一层的功能而存在的。

2.表示层
表示层的用途是提供一个可供应用层选择的服务的集合,使得应用层可以根据这些服务功能解释数据的涵义。

表示层以下各层只关心如何可靠地传输数据,而表示层关心的是所传输数据的表现方式、它的语法和语义。

表示服务的例子有统一的数据编码、数据压缩格式和加密技术等。

3.会话层
会话层支持两个表示层实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它提供的会话服务可分为如下两类:
(1)把两个表示实体结合在一起,或者把它们分开,这叫会话管理。

(2)控制两个表示实体间的数据交换过程。

例如,分段、同步等,这叫会话服务。

4.传输层
这一层在低层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通用的传输服务。

会话实体利用这种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而不必考虑下层通信网络的工作细节,并使数据传输能高效地进行。

传输层用多路复用或分流的方式优化网络的传输效率。

传输层可以提供一条无差错按顺序的端到端的连接。

5.网络层
这一层的功能属于通信子网,它通过网络连接交换传输层实体发出的数据。

网络层把上层来的数据组织成分组在通信子网的节点之间交换传送。

主要是确定数据报(packet)从发送方到接收方应该如何选择路由,以及拥塞控制、数据报的分片与重组。

6.数据链路层
这一层的功能是建立、维持和释放网络实体之间的数据链路,这种数据链路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信道。

负责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以及流量控制信息,即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帧同步。

7.物理层
这一层规定通信设备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实体间的连接。

1.5 几种商用网络的体系结构
1.5.1 SNA 1.5.2 X.25 1.5.3 Novell NetWare
1.6 OSI协议集
几个概念:
1.封装:
OSI/RM参考模型的许多层都使用特定方式描述信息中来回传送的数据。

数据从高层向低层传送的过程中,每层都对接收到的原始数据添加信息,通常附加一个报头或报尾,这个过程称为封装。

2.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建立一系列规则、标准或约定。

协议是控制两个(或多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集合。

网络协议三个要素:
⏹语法: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响应;
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同步)
网络层次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定义为网络体系结构。

3. PDU。

协议数据单元是对等层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

4. 实体。

任何可以接收或发送信息的硬件/软件进程,通常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

5. 服务。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为上一层提供服务。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区别:本层服务实体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协议是“水平的”,是针对两个对等实体的通信规则;服务是“垂直的”,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只有能被高一层实体“看见”的功能才能称为服务。

6. 服务原语:上层与下层交换的命令称为服务原语。

7. 服务数据单元。

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的单位位数服务数据单元SDU
PDU(N) = SDU(N - 1) SDU(N) = PDU(N + 1)
8.服务访问点SAP。

(N+1)实体从(N)服务访问点获得(N)服务。

TCP/IP模型
本章小结: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组成元素、规模和通信方式)。

3.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的思想(层间服务关系,SAP)
4.各层功能(关键字)
5.OSI不DOD模型的比较。

2016年下真题(高级)
●数据封装的正确顺序是(11)。

(11)A. 数据、帧、分组、段、比特 B. 段、数据、分组、帧、比特
C.数据、段、分组、帧、比特 D. 数据、段、帧、分组、比特
【解析】:
数据封装是从上层逐层向下封装的过程。

传输层的数据单元是数据段,网络层的数据单元是数据包或分组,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元是数据帧,物理层的数据单元是比特流。

【参考答案】:C
2005年上真题
●在OSI参考模型中,上层协议实体与下层协议实体之间的逻辑接口叫做服务访问点(SAP)。

在Internet 中,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是(21)。

(21)A.MAC地址B.LLC地址C.IP地址D.端口号
【参考答案】:C
2005年上+2016年下真题
●在OSI参考模型中,实现端到端的应答、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功能的协议层是(22)。

(22)A.数据链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
【参考答案】:C
2005年下真题
●在ISO的OSI/RM 中,(18)实现数据压缩功能。

(18)A.应用层B.表示层C.会话层D.网络层
【参考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