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

合集下载

2021新闻传播学考研详解-考研辅导

2021新闻传播学考研详解-考研辅导

2021新闻传播学考研详解【导语】新闻传播学是考研的热门学科,想要报考的2021考研er们要提前熟悉了解新闻传播学,做到知己知彼。

今天冠珠教育整理了2021新闻传播学考研要考虑的问题,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新闻传播学专业概况新闻传播学是一级学科,新闻学和传播学分别是新闻传播学下的两个二级学科。

新闻学,二级学科,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二级学科,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二、新传考研考试科目新闻学专业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不同院校考试科目设置会有所不同,请参照的当年院校公布的招生目录)传播学专业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713传播历史与理论816传播实务(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不同院校考试科目设置会有所不同,请参照的当年院校公布的招生目录)三、新传考研院校推荐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来为大家推荐新传考研院校,一起来看看吧。

A+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A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A-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B+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B河北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教育部四轮学科评估中,武大被同城高校华中科技大学超越了,华中科技大学从从第三轮的第5名上升到第四轮的评估A,进入前四。

上海交通大学从从第三轮的第10名上升到第四轮的评估A-,排。

新闻传播学 企业传播

新闻传播学 企业传播

新闻传播学企业传播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信息传播和传媒运作的学科,而企业传播则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

新闻传播学对于企业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信息传播,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传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将自身的核心价值观、产品优势和品牌形象传递给消费者和社会大众。

而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企业传播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新闻传播学强调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这对于企业传播来说至关重要。

传统的企业传播往往是单向的,企业通过广告、宣传等手段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新闻传播学强调了与受众的互动和反馈。

企业应该倾听受众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传播策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新闻传播学提供了丰富的传播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传播策略的制定和执行。

比如,新闻传播学中的门户理论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适合的传播渠道和媒体平台,提高传播效果。

另外,新闻传播学中的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评估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和反馈,调整传播策略,提升传播效果。

第三,新闻传播学注重舆情管理和危机公关,这对于企业传播尤为重要。

企业在传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危机,如产品质量问题、丑闻曝光等。

新闻传播学中的危机传播理论和危机公关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应对危机,保护企业形象和利益。

新闻传播学还注重传播伦理和社会责任,这对于企业传播也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要秉持诚信、透明、负责任的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才能赢得消费者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新闻传播学对企业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作用。

企业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应充分借鉴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注重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科学制定传播策略,及时应对危机,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企业传播不仅是一种推销手段,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价值观的传递,通过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和应用,企业传播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新闻学学习计划

新闻学学习计划

新闻学学习计划一、前言新闻学是一门充满活力和挑战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项实践与理论并重的综合性学科。

新闻学专业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新闻写作技能、新闻编辑技能、新闻采访技能和公共关系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新闻理论基础和新闻伦理道德意识。

因此,新闻学的学习计划应该包括课堂学习、实践训练和理论研究。

二、核心课程1.新闻采访写作技巧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新闻采写的技巧,包括新闻素材的搜集整理,写作结构的安排,以及新闻语言表达的技巧。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熟练掌握如何采访、写作新闻报道以及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

2.多媒体新闻报道与编辑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新闻报道与编辑不再仅限于传统的文字报道,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形式的报道也成为主流。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掌握多媒体新闻报道与编辑的技巧,包括新闻视频摄制、图片编辑、音频处理等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线上编辑和内容管理系统的运用。

3.新闻伦理与法规新闻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其伦理和法规问题备受关注。

本课程将教授学生新闻伦理与法规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伦理观念,了解新闻相关的法规,尤其是新闻法、出版法等法律,以便在新闻报道和编辑过程中做到合法合规。

4.新闻信息处理与传播新闻信息处理与传播是新闻学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的新闻信息处理能力,包括新闻信息的搜集、整理、处理和传递技巧,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新闻传播。

5.新闻学理论与方法新闻学理论与方法是新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将教授学生新闻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研究新闻现象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了解新闻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掌握新闻学的理论分析能力。

三、实践训练1.实习实训在校期间,学生应该有机会到新闻机构实习实训,亲身体验新闻职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锻炼自己的新闻采写和新闻编辑能力,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应变能力。

媒体融合与新闻传播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媒体融合与新闻传播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媒体融合与新闻传播的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新闻传播方式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愈加紧密。

本文从媒体融合的概念、现状与趋势、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

一、媒体融合的概念媒体融合泛指不同领域的媒体产业之间的结合,以达到密切合作、互动传播的目的。

它的前提是信息的互联互通,即将因媒介形式而不同的信息转变为数字形式,通过共享和互通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这种信息流通的互动形式即为媒体融合。

二、媒体融合的现状与趋势1.现状媒体融合的深化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趋势。

从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型,到多媒体平台的兴起,再到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这些都在增强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更是加速了媒体融合的发展。

2.趋势(1)碎片化趋势:由于人们时间的不断压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短篇快讯、图文等碎片化新闻中获取信息,而非深度、长篇的报道。

因此,媒体需要适应这一趋势,以更加精准全面的角度报道大众关心的以及更加细化、微观的社会事件。

(2)综合性趋势:媒体融合趋势之下,单一媒体每天推出的内容越来越多元化,而多媒体形式的嵌入不但丰富了报导内容,更为内容创造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创造性方式,以各种形态的多媒体展现、创造还原真实事件的形态也更加生动直观。

(3)用户参与性趋势: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增强了用户参与感,不再是单向输出信息,而是用户通过社交、评论等互动方式参与,媒体内容更为丰富、深入人心。

这种方式也逐渐被整合到新闻的传播中,媒体不仅仅作为一个发布的平台,更是形成了与读者共同参与的动态参与社区。

三、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1、加速新闻传播速度。

在媒体融合的形势下,对于新闻信息的传播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延缓和复杂的人工操作,整合了多个媒体形式,推动新闻传播流通结构,让新闻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新闻的传播速度推向了极致。

2、加强内容创新,拓宽信息传递渠道。

新闻传播教材书目

新闻传播教材书目

广播电视编导系列
纪录片解析 电视节目制作基础(第二版) 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 当代电视编辑教程 电视深度报道教程 电视剧艺术形态
10430
陈国钦 28 978-7-309-05469-9/J.96 陈思善 14 978-7-309-02310-7/G.371 谢耘耕 28 978-7-309-05716-4/G.707 张晓锋 39 978-7-309-05831-4/G.726 季宗绍 38 978-7-309-06206-9/G.774 严前海 28 978-7-309-06372-1/J.122 ★
复旦博学·数字技术与艺术、动画系列
动画概论(第二版) 动画创作与创意 动画场景设计 影视动画艺术鉴赏 三维动画设计 动画电影语言的技巧与运用 3DS MAX网络游戏角色:专业制作详解 电脑游戏策划与设计:Virtools简明教程 动画技法与原画设计
10470
聂欣如 30 978-7-309-06842-9/J.133 22 978-7-309-05860-4/J.106 彭玲 陈贤浩 38 978-7-309-06014-0/J.111 李建强 25 978-7-309-06141-3/J.113 徐亚非 25 978-7-309-06131-4/T.324 强小柏 25 978-7-309-06321-9/J.119 王立群 45 978-7-309-06342-4/T.329 王立群等 35 978-7-309-06402-5/G.803 浦詠等 28 978-7-309-06420-9/J.123 ★ ★ ★ ★ ★
复旦博学·当代电影学教程
电影美学导论 电影阅读方法与实例 纪录片编导与制作 外国电影史教程
10425
金丹元 35 978-7-309-06023-2/J.112 葛颖 30 978-7-309-05554-2/J.98 张文俊译 36 978-7-309-05144-5/G.659 黄文达 35 978-7-309-06180-2/J.114

新闻传播中的创新技术与内容传递方式

新闻传播中的创新技术与内容传递方式

新闻传播中的创新技术与内容传递方式新闻传播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技术开始渗透到新闻传播领域,为信息的传递带来了新的方式和手段。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中的创新技术和内容传递方式,并分析其对新闻行业的影响和挑战。

一、创新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1. 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

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用户可以浏览新闻网站、下载新闻应用,实时掌握最新动态。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也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分享新闻,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2.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新闻领域。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新闻报道可以更加立体生动,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例如,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中,记者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现场,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事件的真实性。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用于新闻教育和培训,提供更为生动的学习和训练体验。

3. 大数据分析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数据被产生并存储起来。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新闻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大数据,并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偏好,新闻机构可以制定更加精准的内容推荐策略,提高用户体验。

二、创新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1. 加强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和全球性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新闻传播具有了更高的即时性和全球性。

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新闻可以实时传递给用户,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最新消息。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存在使得新闻传播不再受地域限制,用户可以与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分享和讨论新闻事件。

2. 提升用户体验和参与度创新技术的应用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参与度。

通过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浏览的新闻内容,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和讨论。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三、创新技术对新闻行业的挑战1. 内容质量和真实性的把控随着创新技术的应用,信息的传递速度变得更快,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内容的质量和真实性也面临挑战。

西南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西南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西南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全国统考科目,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
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全国统考科目,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
201英语一
全国统考科目,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
202俄语
全国统考科目,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
203日语
全国统考科目,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
832工业设计命题设计(3小时)
相关专业期刊杂志\书籍\图集
833建筑构造
《建筑构造》上册 第三版 李必瑜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构造》下册 第三版 刘建荣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36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学,蒋展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838物理化学一
《物理化学》肖衍繁、李文斌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传播学引论》 李彬著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649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美术史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美术史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
651建筑物理
《建筑物理》第三版 柳孝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10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55建筑学基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史》第五版潘谷西,《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三版陈志华,《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罗小未,《建筑构造》上下册第三版李必瑜、刘建荣,《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同济大学出版社:《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琬英
357英语翻译基础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冯庆华、穆雷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目录及参考书

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目录及参考书

或204英语二
一首,乐器种类不限);钢琴即兴伴
③333教育综合
奏,自弹自唱(现场抽签)
④880音乐教学论
130100 艺术学理论【基本修业年限3年,收费标准每学年8000元】
01(全日制)艺术
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艺术概
人类学
论②音乐学概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 复试科目:专业笔试
01(全日制)声乐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考生必须在长春市现场确认和考试,网
表演
报时报考点须选择“长春市招生委员会
办公室”,否则取消考试资格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 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
或204英语二
③684音乐基础综合 音乐基础综合科目包含:中外音乐史,
和声部分:三和弦原位及转位、属功能
作,抽签一首 复试科目:专业考试(按照各方向复试
内容执行,详见当年复试细则)
135106 舞蹈【全日制专业学位,基本修业年限3年,收费标准每学年15000元】
01(全日制)舞蹈 1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考生必须在长春市现场确认和考试,网
编导
报时报考点须选择“长春市招生委员会
办公室”,否则取消考试资格
或203日语
③683艺术学理论基础
④843美学概论
130400 美术学【基本修业年限3年,收费标准每学年8000元】
01(全日制)美术学
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素描②色彩
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复试科目:专业论文
或203日语
③641美术史论一
④841美术概论、美学概
考生必须在长春市现场确认和考试,网报时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各专业参考书目汇总-华东师大各专业考研指定教材是什么?-华东师大考研参考书目如何获得?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各专业参考书目汇总-华东师大各专业考研指定教材是什么?-华东师大考研参考书目如何获得?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各专业参考书目汇总-华东师大的的专业考研指定教材是什么?考研参考书目是考研备考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一般由报考院系整理发布以供考生复习备考。

但由于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许多院系未公布参考书目,因此,华东师大考研网()结合往年各学院或研究生院发布的参考书目通知及各方面资讯,为即将参加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的同学们整理分享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各学院考研参考书目,希望考生好好利用:具体请点击进入【华东师大真题答案】847文学基础(A) 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上海文艺出版社。

852文学与传媒综合《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乔纳森.卡勒著,辽宁教育出版社;《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拉曼.塞尔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尼克史蒂文森著,商务印书馆;《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和政治》道格拉斯.凯尔纳著,商务印书馆。

601基础俄语《俄苏文学史》(第一卷),曹靖华,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纪俄罗斯文学史》李毓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Русскитература 20 века》Агеносов, Мос(1997);《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吴克礼,上海教育出版社(《俄罗斯社会与文化》王英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俄语语法》(中译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现代俄语理论教程》王超尘等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俄语与俄罗斯文化》吴国华,军事谊文出版社(1998);《现代俄语与现代俄罗斯文化》程家钧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俄语语言国情学》(俄文)谭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

内蒙古自治区考研新闻传播学综合复习指南

内蒙古自治区考研新闻传播学综合复习指南

内蒙古自治区考研新闻传播学综合复习指南新闻传播学专业是当前社会十分热门的学科之一,内蒙古自治区考研新闻传播学的综合复习对于考生来说十分重要。

本指南将从考研科目范围、备考方法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为考生提供全面的复习指导。

一、考研科目范围1. 新闻传播学概论:这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涵盖媒介与传播、新闻与新闻机构、新闻传播理论等内容。

2. 新闻原理与新闻写作:该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新闻学原理和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包括新闻素材采集、新闻写作规范、新闻报道结构等。

3. 媒介经济学:这是新闻传播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媒介经济、媒介产业和媒介管理等相关内容。

4. 新闻社会学:该科目主要研究新闻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新闻价值观、新闻伦理、新闻传播与社会变迁等内容。

二、备考方法1.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考研科目范围,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确定每个科目的复习进度,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复习。

2. 多途径获取资料:除了教材外,多阅读相关参考书和学术论文,进行拓展学习。

可以参考一些新闻传播学专家的著作,深入了解该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实践。

3. 做好笔记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记录重点知识点和理论观点。

制作复习笔记,有助于深化记忆,对于复习和查缺补漏都有很大帮助。

4. 刷题和模拟考试:通过刷题和模拟考试,可以更好地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薄弱环节。

找到题目出错的原因,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注意事项1. 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新闻传播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关注新闻传播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实践经验。

2. 多参加讨论和交流:组织自己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扩大自己的学术圈子。

多和同学们一起开展小组讨论,互相学习和借鉴。

3. 提早复习,合理规划时间:考研复习不可临时抱佛脚,要提早准备,合理规划时间,分阶段、分科目进行复习。

每天坚持一定的学习时间,保证效率和质量。

一般高校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般高校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般高校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的思考摘要:我国高校的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供大于求的形势给一般高校的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寻增强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时代性、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进人文性与专业性的统一、注重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方面的努力,以期为一般高校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类人才;一般高校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68-03从1983年全国设有新闻专业的高校共14所、教师364人、在校本科生1482人(仅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0.12%)、硕士生103人、进修生220人,到目前300余所高校设有新闻学与传播学各专业点700余个、教师1万余人、在校本科生13万人、研究生超过万人。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新闻媒体对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量。

整体供大于求的形势给一般高校的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一般高校培养的新闻传播类毕业生往往很难与重点院校抗衡,加之培养模式的落后,使得一般高校的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为此,改进一般高校的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则是当务之急。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教育的方式与内容。

时下,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革新催生了便捷的网络、丰富的网络资源,这给了一般高校谋求发展的契机,即使是比较偏远的一般高校。

要提高一般高校新闻传播类学生的培养质量,则亟需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吸收网络资源,比如网络公开课、海量的新闻与资讯信息等,紧跟学界发展、传媒业界动态,并启发学生充分利用新的传播工具,在新传播环境下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模式,由此弥补地域劣势和资源不足。

网络资源更新与现实社会信息变化的同步性更能激发学生们对课堂学习、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笔者在课堂上经常引导学生们关注新闻的同时,留心节目、栏目的运作。

可攻读的文化产业硕士点列表

可攻读的文化产业硕士点列表
050302传播学(01传播理论、02媒介与文化传播、03编辑出版)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745新闻与传播学综合④938传播学概论
14
南昌大学
人文学院
050302传播学
01传播理论
02传播实务
03广告学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0新闻传播史论(2)
④861新闻传播业务(2)【复试科目】
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汉语基础:《古代汉语》,王力著,中华书局;《现代汉语》,黄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
传播学:《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汉语基础及理论(含语言学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现代汉语》,黄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汉字符号学》,黄亚平、孟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yzb/Article_Show.asp?ArticleID=745
7
云南大学
文化产业研究院
民族文化产业(01民族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
618新闻理论:《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三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
203日语
③613新闻理论
④820中外新闻史
复试科目:
新闻学、传播学
同等学力及跨专业加试科目:

新闻学中的新闻价值与新闻判断

新闻学中的新闻价值与新闻判断

新闻学中的新闻价值与新闻判断新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传递信息、引发思考和塑造舆论等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思维方式。

然而,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如何确定新闻的价值和进行新闻判断成为了媒体从业者和公众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闻学中的新闻价值和新闻判断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揭示其中的实践意义。

一、新闻价值的定义与分类新闻价值是指一则新闻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和新闻传播的吸引力。

它是从新闻的客观性、时效性、公共性、冲突性、人情味等多个维度来评判的。

根据不同的标准,新闻价值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重要性价值:即新闻事件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程度。

例如,政治大事、自然灾害、战争冲突等都具有较高的重要性价值。

2. 探索性价值:即新闻报道对事件的深入挖掘和揭示程度。

这种类型的新闻更加注重发现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动因,以及与事件相关的人物或组织等。

3. 温情性价值:即新闻报道所呈现的人们之间的关爱、温暖和情感交流。

这类新闻常常关注人物的感人事迹、亲情故事、群体互助等,通过情感共鸣来打动读者。

4. 独家性价值:即新闻报道的独特性和独家性。

这类新闻具有独特的信息源或者独家获取的资料,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带来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二、新闻判断的作用与方法新闻判断是指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和选择性报道。

它是媒体从业者根据自身立场和利益,对新闻事件进行选择、加工和呈现的过程。

新闻判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在新闻判断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客观公正原则:新闻报道应当客观、公正,避免偏颇和主观臆断。

媒体从业者应该努力提供全面、多元的信息,使读者能够客观地理解事件。

2. 价值导向原则:新闻报道应当符合社会公众利益,并传递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媒体从业者应该审慎选择报道的对象和内容,对社会积极进步的事物予以关注和支持。

3. 尊重多样性原则:新闻报道应当尊重不同民族、群体和个体的差异。

新闻传播规章制度内容是什么

新闻传播规章制度内容是什么

新闻传播规章制度内容是什么一、新闻道德规范1.新闻传播工作者应当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秉持真实、公正、客观、平衡的原则报道新闻,不编造、捏造、篡改、歪曲新闻事实。

2.新闻传播工作者应当尊重个人隐私和尊严,不得窃取、侵犯他人的隐私,不得进行人身攻击或恶意中伤他人。

3.新闻报道应当严格遵守事实、法律和道德标准,不得编造虚假新闻,不得传播有害信息,不得违法乱纪。

4.新闻传播工作者应当尊重职业操守,不参与利益交换、私人交易和其他不当行为,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

5.新闻传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职业道德规范。

二、新闻报道准则1.新闻报道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保证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编造虚假信息。

2.新闻报道应当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社会大众,促进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不得造成社会不稳定和冲突。

3.新闻报道应当客观、公正、平衡,避免片面、偏颇和情绪化的报道,不得以传播谣言或挑起民族、宗教、地域矛盾。

4.新闻报道应当关注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突发事件,及时准确地报道事实,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5.新闻报道应当尊重知识产权和版权,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和版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合约规定。

三、新闻发布管理1.新闻传播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申请办理新闻发布资质,依法经营新闻传播业务。

2.新闻传播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新闻发布规定,不得发布违法、有害、虚假的新闻信息,不得任意删除或篡改新闻内容。

3.新闻发布涉及的新闻稿件和信息应当真实可靠,审核合格后方可发布,不得违法广告或传销,不得恶意攻击他人。

4.新闻传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新闻发布审核机制,把关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新闻传播机构应当加强对外传媒机构和记者的管理,保障信息的安全和保密,防止泄露和侵权行为。

四、新闻职业操守1.新闻从业人员应当恪守职业操守,秉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得随意操纵、篡改、伪造新闻信息。

上海大学参考书目录

上海大学参考书目录
《有机化学题解》聂进马敬中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
616物理化学(一)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2版)沈文霞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
《多媒体CAI物理化学》(第4版)傅玉谱等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4版)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617作文
不指定参考书目
618英美文学史
《现代社会学教程》(第2版)张敦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册)J·特纳华夏出版社2000年或2006年
650人类学概论
《小地方,大论题:社会文化人类学导论》【挪威】托马斯•许兰德•埃里克森著董薇译周大鸣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651民俗学
《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美国文学大纲》吴定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美国文学史》童明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
《英国文学选读》(第2版)王守仁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简明英国文学史》(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第1版)刘意青刘炅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10月
619综合日语
《日语综合教程》(第7、8册)季林根皮细庚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8年
648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概论
《舞蹈概论》[美]约翰·马丁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舞蹈史》王克芬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华舞蹈志》(云南卷、新疆卷、内蒙卷、广东卷、广西卷、福建卷)蓝凡总编学林出版社
《芭蕾》蓝凡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上海民间舞蹈》蓝凡主编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
649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第5版)吉登斯著李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642中西戏剧理论基础

西北大学考研各专业参考书目

西北大学考研各专业参考书目
245 英语(二外) 《新编大学英语》(1、2册)(第二版),浙江大学编著,应惠兰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社,2004年8月出版。
246 阿拉伯语 不指定具体参考书
601 数学乙 参考书目同数学二
611 政治学 1.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最新版;2.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3.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617 语言学概论 1.《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伍铁平著。
618 中国古代文学史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中国文学作品选注》(四册),袁行霈主编,中 Nhomakorabea书局。
619 影视概论 1.《电影读解与评论》,太白文艺出版社,张阿利著;2.《电影电视制片管理学》,中国电影出版社,于丽主编;3.《中国电影史》,陆弘石、舒晓鸣著,文化艺术出版社;4.《外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郑亚玲、胡滨著;5.《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彭吉象著。
810 综合三(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 1.《古代汉语》郭锡良著,商务印书馆;2.《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3.《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刘珣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811 综合二(含古代文论、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学 1.《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古代汉语》郭锡良著,商务印书馆;3.《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著,中华书局;
631 中国近代史 1.《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李侃等著,中华书局;2.《中国现代史》(第二版),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上海高校编写组),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南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西南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862影视艺术史论
《影视艺术概论》,周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电影史纲要》\《外国电影史纲要》,虞吉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63舞蹈艺术基础理论
《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徐尔充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864综合音乐理论基础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音乐基础理论》李重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分析基础教程》彭志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865设计理论
《设计学概论》(修订版)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
866新闻传播实务
《新闻写作:思考与训练》黄晓钟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法汉翻译教程》许钧主编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7
623基础英语
《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六册,主编:梅仁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24日汉互译
《日汉互译教程》高宁便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新编日汉翻译教程》庞春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625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第二版)陈纪修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627德汉互译
相关专业期刊杂志\书籍\图集
519设计学命题设计(6小时)
相关专业期刊杂志\书籍\图集
520工业设计工程命题设计(6小时)
相关专业期刊杂志\书籍\图集
601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616药学基础综合
1.药物化学郑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第6版
2.药理学李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第6版
643中外舞蹈史
《中国舞蹈发展史》,王克芬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方舞蹈发展史》,欧建平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645文学概论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考试科目640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

考试科目640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
1、定性资料的特征和形态
2、编码和归类
3、分析策略
(五)定性研究的检验与评价
1、资料的检验
2、研究质量评价
(六)定性方法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1、定性研究中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2、冲突、困境与解决
7、新闻宣传与舆论导向
8、新闻引导舆论的方式和途径
9、新闻的舆论监督
10、新闻宣传的基本规律和规则
11、新闻宣传的党性与阶级性
12、“政治家办报”方针
(八)新闻原则与规范
5、新闻自由的概念与实质
6、新闻自由的由来与发展
7、新闻法制
8、我国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
5、、新闻伦理与道德的基本内涵
(九)新闻传播效果与调控
3、效度的种类与评估
4、信度与效度的增进
(五)传播研究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实验研究法
3、自然研究法
4、文本分析法
(六)传播研究的统计分析技术
1、描述性统计
2、推论性统计
3、差异与关系分析
(二)“模块二”(新闻传播理论+定性研究方法)试题主要复习内容
A:新闻学理论复习重点
(一)新闻学与新闻
8、世界新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6、研究传播学人社会需要
(二)我国的传播学研究
4、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5、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视角
6、我国传播学研究的轨迹与主要成就
(三)传播学
5、传播学是什么?
6、传播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7、传播学产生的学术基础
8、传播学的奠基人
(四)传播
10、什么传播?
11、传播过程与要素
12、传播的社会功能和负功能
3、新闻的负面效应与调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新闻宣传与舆论导向
8、新闻引导舆论的方式和途径
9、新闻的舆论监督
10、新闻宣传的基本规律和规则
11、新闻宣传的党性与阶级性
12、“政治家办报”方针
(八)新闻原则与规范
5、新闻自由的概念与实质
6、新闻自由的由来与发展
7、新闻法制
8、我国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
5、、新闻伦理与道德的基本内涵
(九)新闻传播效果与调控
C、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复习重点
(一)定性研究的解释框架与基本问题、类型
1、定性研究的特征
2、定性研究的方法论来源
3、定性研究的基本问题与类型
(二)定性研究计划的制定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检索已有相关成果或资料
3、研究方案的设计
(三)定性研究的资料搜集
1、观察
2、访谈
3、焦点小组
4、文本分析
(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传受互动
(五)新闻传播媒介
6、媒介的概念
7、大众媒介的一般特征
8、媒介发展的历史过程
9、西方媒介理论
10、新闻文化与媒介文化
(六)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构成:(1)基本概念,(2)新闻价值的要素,(3)新闻价值的实现。
2、新闻的社会功能:关于新闻社会功能的不同观点,新闻社会教育。
(七)新闻舆论与宣传
2、科学研究的特征
3、传播研究的过程
4、研究问题的陈述
(二)传播研究的测量设计
1、测量的意义与逻辑
2、理论的定量与测量
3、测量的层次
4、问卷问题形式与量表建构
(三)传播研究的样本处理
1、抽样的概念和意义
2、随机抽样方法
3、非随机抽样方法
(四)传播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1、实证分析的准确度
2、信度的种类与评估
考试科目:640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
(分为两种试题模块。模块一:新闻传播理论+定量研究方法,模块二:新闻传播理论+定性研究方法。考生可任选其一。)
一、复习要求:
要《新闻学概论》作为整个新闻学的基础理论,阐述的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学习《新闻学概论》,一要准确系统地了解新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二要正确把握新闻、新闻事业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三要理论联系实际,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指导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的应用能力。
3、新闻的负面效应与调控
4、传播致效原则
5、新闻调控的意义
6、新闻调控的规范与途径
(十)新闻批评
1、新闻批评的特殊含义
2、开展新闻批评的基本规则
3、新闻批评的方法
B、传播学理论复习重点
(一)传播学是20世纪兴起学科
1、传播学兴起的原因
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研究传播学人社会需要
(二)我国的传播学研究
5、非语言传播
(十一)媒介
1、语言媒介的特征
2、印刷媒介的发展简史
3、电子媒介特征与特点
4、网络传播特征、优势、问题与趋势
5、麦克卢汉
6、英尼斯
7、梅罗维茨
8、媒介文化
(十二)传播效果
1、效果研究的学术传统
2、传播效果研究的几个发展阶段
C、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复习重点
(一)传播研究的过程
1、研究知识的来源
6、研究传播学人社会需要
(二)我国的传播学研究
4、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5、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视角
6、我国传播学研究的轨迹与主要成就
(三)传播学
5、传播学是什么?
6、传播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7、传播学产生的学术基础
8、传播学的奠基人
(四)传播
10、什么传播?
11、传播过程与要素
12、传播的社会功能和负功能
(四)新闻传者与受众
1、传播者:(1)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2)新闻从业者的权力和责任,(3)新闻从业者的素质要求,(4)把关人。
2、受众:(1)基本概念及含义,(2)受众心理,(3)受众分层,(4)现实受众与潜在受众,(5)受众的接受,(6)从众心理。
3、传受互动
(五)新闻传播媒介
1、媒介的概念
二、主要复习内容(分为两种试题模块。模块一:新闻传播理论+定量研究方法,模块二:新闻传播理论+定性研究方法。考生可任选其一。)
(一)“模块一”(新闻传播理论+定量研究方法)试题主要复习内容
A:新闻学理论复习重点
(一)新闻学与新闻
1、世界新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中国新闻学的发展状况
3、新闻学研究的对象和三大学科结构(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
7、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8、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途径
9、新闻的负面效应与调控
10、传播致效原则
11、新闻调控的意义
12、新闻调控的规范与途径
(十)新闻批评
4、新闻批评的特殊含义
5、开展新闻批评的基本规则
6、新闻批评的方法
B、传播学理论复习重点
(一)传播学是20世纪兴起学科
4、传播学兴起的原因
5、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7、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三)新闻传播
1、新闻的本源:(1)新闻源于事实,(2)信息与新闻信息,(3)符号与讯息,(4)新闻编码、译码。
2、新闻的传播:(1)新闻传播的要素,(2)新闻传播的流程,(3)新闻的选择。
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用事实说话”、提高新闻价值、增加信息量。
4、新闻传播要求: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全面性
传播学理论与方法主要是了解人类与生俱来的传播活动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作为理论基础,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对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及国际传播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概念清楚,掌握新闻传播、政治传播、文化传播、艺术传播、经济传播和教育传播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主要问题及其研究成果。重点掌握:传播及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学研究的历史以及学术源流、相关理论以及传播模式,传播五个环节的相关理论,包括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传者研究以及传播效果研究,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或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
4、传播控制的形式
(七)传播结构与模式
7、结构功能理论和媒介系统依赖理论
8、传播模式
9、线性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
11、香农模式
12、守门人
(八)传播者与受传者
4、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类型与特征
5、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权利
6、传播者的职业道德
(九)传播的信息理论
4、信息、传播与新闻的关系
5、信息污染
6、信息饱和
4、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新闻定义
5、新闻的特征(1)真实性,(2)新鲜性,(3)及时性,(4)公开性。
(二)新闻起源与发展
1、西方学者关于新闻起源的观点
2、新闻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
3、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4、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
5、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
6、技术、政治、文化对新闻事业发展的制约作用
2、传播模式
3、线性模式
4、拉斯韦尔模式
5、香农模式
6、守门人
(八)传播者与受传者
1、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类型与特征
2、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权利
3、传播者的职业道德
(九)传播的信息理论
1、信息、传播与新闻的关系
2、信息污染
3、信息饱和
(十)传播符号
1、语言符号
2、结构主义理论
3、行为主义理论
4、关于“意义”
1、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2、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视角
3、我国传播学研究的轨迹与主要成就
(三)传播学
1、传播学是什么?
2、传播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3、传播学产生的学术基础
4、传播学的奠基人
(四)传播
1、什么传播?
2、传播过程与要素
3、传播的社会功能和负功能
4、传播主要类型
5、大众传播的特征
6、组织传播的特点
(十)传播符号
6、语言符号
7、结构主义理论
8、行为主义理论
9、关于“意义”
10、非语言传播
(十一)媒介
9、语言媒介的特征
10、印刷媒介的发展简史
11、电子媒介特征与特点
12、网络传播特征、优势、问题与趋势
13、麦克卢汉
14、英尼斯
15、梅罗维茨
16、媒介文化
(十二)传播效果
2、效果研究的学术传统
2、传播效果研究的几个发展阶段
9、中国新闻学的发展状况
10、新闻学研究的对象和三大学科结构(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
11、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新闻定义
12、新闻的特征(1)真实性,(2)新鲜性,(3)及时性,(4)公开性。
(二)新闻起源与发展
4、西方学者关于新闻起源的观点
5、新闻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
6、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大众媒介的一般特征
3、媒介发展的历史过程
4、西方媒介理论
5、新闻文化与媒介文化
(六)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构成:(1)基本概念,(2)新闻价值的要素,(3)新闻价值的实现。
2、新闻的社会功能:关于新闻社会功能的不同观点,新闻社会教育。
(七)新闻舆论与宣传
1、新闻宣传与舆论导向
2、新闻引导舆论的方式和途径
4、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
5、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
13、技术、政治、文化对新闻事业发展的制约作用
1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三)新闻传播
1、新闻的本源:(1)新闻源于事实,(2)信息与新闻信息,(3)符号与讯息,(4)新闻编码、译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