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灾害土壤电阻率四级法测试方法、层次分析法、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式样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DB63/ T—2020
图C.2 四极非等距法电位极布置示意图 C.3 测试要求与结果处理
测试电极宜用直径不小于1.5 cm的圆钢或∠25 mm×∠25 mm×∠4 mm的角钢,其长度均不小于40cm. 被测场地土壤中的电流场的深度及被测土壤的深度,与极间距离ɑ有密切关系。当被测场地的面积 较大时,极间距离ɑ也相应地增大。 在各电极间距时得出的一组数据即为各视在土壤电阻率,以该数据与间距的关系绘成曲线,即可判 断该地区是否存在多种土壤层或是否有岩石层,还可判断其各自的电阻率和深度。 为了得到较合理的土壤电阻率的数据,宜改变极间距离ɑ,求得视在土壤电阻率与极间距离ɑ之间 的关系曲线=ƒ(ɑ),极间距离的取值可为5 m、10 m、15 m、20 m、30 m、40 m等,最大的极间距离ɑmax 一般不宜小于拟建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当布线空间路径有限时,可酌情减少,但至少达到最大对角线 的2/3。
式中: ɑ-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电极埋深的20倍,单位m; U-电流电压表所测的电压值,单位V; I-电流电压表所测的电流值,单位A; R-接地绝缘电阻法所测得电阻值,单位。
a) 电流-电压表法
(b) 接地绝缘电阻法
图C.1 四极等距法电位极布置示意图
C.2 四极非等距法
四极非等距法或称Schlumberger-Palmer法。当电极间距相当大时,四极等距法内侧两个电极的电
位差迅速下降,通常仪器测 不出或测不准如此低的电位差。电位极的布置如图C.2所示,电位极布置 在相应的电流极附近,可升高所测的电位差值。如果电极的埋深h与其距离ɑ和b相比较很小,土壤电阻 率按公式B.2计算:
2a(a b )R / b ...................... (B.2)
式中: ɑ-电流极与电位极间距,单位m; b-电位极间距,单位m。
二、普查技术小组人员组成及工作安排情况
21
表 E.1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续) 三、普查时间、普查方法和普查过程
DB63/ T—2020
四、资料来源及说明 五、资料处理及数据分析方法
22
表 E.1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续) 六、普查过程和结果分析
................................ (D.1)
根据Saaty标度法,矩阵中各项bij表示该项所对应的bi比bj的重要程度,如表D.1所示。取值相应偶 数表示两者重要性之比介于所列参考值之间,取值相应倒数表示两者之间的不重要程度。
表D.1 两两比较赋值表
尺度百度文库
1
2
3
4
5
6
7
8
9
bi:bj 的重要性 相同
稍强

明显强
绝对强
——计算所构造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Aw 和最大特征根 λmax,并对其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 到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计算一致性指标 CI, CI (max n) /(n 1) ,其中 n 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查找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是多次(500 次以上)重复进行随机判 断矩阵特征根计算之后取算术平均得到的,一般查表得到; 第三,计算一致性比例 CR,CR=CI/RI,当 CR 小于 0.1 时,一般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 可以接受的;否则,就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的修正。
DB63/ T—2020 CC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土壤电阻率四级法测试方法
C.1 四级等距法
四极等距法或称为温纳(Wenner)四级法,布线如图C.1所示,4个测试电极位于同一深度的一条直 线上,测得的土壤视在电阻率按公式B.1计算:
2aU / I 2aR .......................... (B.1)
18
DB63/ T—2020 EE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式样表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封面式样见图E.1,扉页式样见图E.2。
a
×雷普字〔××××〕第(×××)号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
普查单位名称 委托单位名称
××××××××
a
普查报告编号以当地地区简称+雷普字+年代号+报告顺序编号。 图E.1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封面
普查场所类型
易燃易爆场所、学校、医院、矿区、

化工场所、旅游景区、市政基础设


信 地址 息 联系人
精确到乡镇、╳╳区(村)╳╳路 填写法人或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

联系电话
普查单位名称
精确到0.1m
普查时间
普查人员姓名
至少2名人员
联系电话
一、 普查对象基本情况
(包括普查对象的名称、地点、使用性质、概况、经纬度、海拔高度、闪电数据、历史雷击情况)
19
DB63/ T—2020
声明
1.本报告无普查人员签名无效。 2.本报告涂改或局部复制无效。 3.本报告仅对所委托的普查事件有效。
图E.2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扉页
20
DB63/ T—2020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见表 E.1。
表E.1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
填表字段
记录
填表说明
委托单位名称
以营业执照批复的名称为准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实际需要,玉树州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划过程中,层次分析模型分共分 为 3 层:第一层为区分雷电灾害大小的目标层,第二层为影响区域雷电灾害风险大小的指标层(准则层), 第三层为分析对象的目标层;
——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某指标,本层次与之有 关的各指标之间相对重要的比较。依据选用的评估指标和层次模型,建立判断矩阵 T,见式 D.1;
17
DB63/ T—2020 DD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把一个复杂系统中的每一个指标都分解为若干个有序层次,每一层次中的元素具有大 致相等的地位,并且每一层与上一层次的某个指标和下一层次的若干指标有着一定的联系,每一层次之 间按照隶属关系,组建成一个有序的地界层次结构模型。在这个层次结构模型中,根据客观事实的判断, 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确定同一层次中每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以数字的方式建立判断矩阵,然后 利用向量的计算方法得出同一层次中每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系数,最后通过组合计算所有层次的相 对权重系数,得到每个最底层指标相对于目标的重要性权重系数。其分析步骤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