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05-29T14:58:18.82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作者:胡月
[导读] 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随着城市问题的出现,建设生态型城市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江苏都市筑景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观,是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然而,当前我们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经济效益的高效性,而忽视了生态建设和环境效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现代城市才和谐发展。因而,将生态城市概念引入到城市规划设计全过程,极力打造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良好、人们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城市,非常有必要,且势在必行。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措施
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随着城市问题的出现,建设生态型城市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实施生态规划设计更是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客观要求,有助于推进整个生态城市的建设。因此,要加强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思考,促进生态的和谐,推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1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及现状
1.1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的、高起点的、切合实际的规划,在规划思想里导入经济、社会、生态的因素,按符合生态要求的原则进行生态规划。它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过程中,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尤尼斯基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论和模式,即生态城市是“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为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的人类住区。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
1.2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也明显地影响着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的发展趋势。
2规划生态城市具体措施
2.1自然环境和城市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当今社会,城市的高速化运作导致了“城市病”的严重加剧。追根溯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地不恰当开发利用自然环境,人类的行为超越了大自然的环境容量及其承载力的结果。所以,对城市进行规划必须要坚持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点出发,如此才能够体现出技术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才能够符合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这一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2.2在规划和预测城市某个时期的“合理的”发展模式
城市建设应该建立在对未来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而一个城市的人口运动也容易受到较多的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多重的、多层次的复杂的系统,因此,需要对其展开多层次的、多元化的深入分析。
2.3城市发展应该与周围环境所能够承载的“容量”相符合
一个城市的环境的容量,其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城市本身所处的自然条件。因此分析一个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应当以自然因素的研究为切入点。在如今的中国,尤其是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是影响城市环境容量的核心要素。
2.4产业结构的可再生性和可循环性的构建
城市需要符合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其产业结构必须要合理,应当使其具有可再生性以及可循环性,如此,才能够降低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周围所处环境所造成的破坏程度。一个城市具有的性质就已经决定了这个城市活动的基本方向、基本形式,城市的活动内容以及空间分布,同时,也决定了该城市的产业结构的基本轮廓。因此,在确定一个城市所具有的性质以及其职能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这个城市在区域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所具有的作用。还应当考虑这个城市的生产力的布局,城市对于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程度等综合因素。同时严格遵循生态工艺的基本原理,以便使得各个部门能够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相互利用各自的产品以及废弃物,使他们能够首尾相接而形成统一配合的有机整体。最终使其形成拥有效率高、耗能低、规模化以及污染少的集团化的绿色产业结构。
2.5加大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力度
在我国长久以来的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对于城市绿地部分的规划环节向来都是相对比较薄弱,以前大多都是在规划图上“见缝插针”式的利用边角或者比较零碎的地带插入绿地,只是尽可能的在规划设计图上去完成“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以及“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这两项城市规划的硬性指标。而不是系统地从城市建设的生态角度分析,去对不同的城市的绿地总量和分布等因素进行分析,往往缺乏定量的分析和量化的研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城市建设中绿地系统规划的科学合理性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2.6积极推广绿色运动
目前一段时间,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地掀起了所谓的“绿色运动”,同时总结出了一套特别具有新意的环保理论。其中的要点有下列这些:合理的利用绿色能源。例如运用地热能、太阳能、温差能、风能、生物能、水能以及潮夕能等不具有污染或只有很轻污染的能源。而且这些能源是可再生的,运用这些能源代替那些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没有再生可能的能源,例如用于燃烧的煤炭和石油等等;同时在工业生产当中积极开展绿色工艺的推行,生产的产品尽量以绿色产品为主(绿色工艺主要指那些耗能比较低、耗材比较少、不产生废弃物、没有污染、没有公害、可以全面运用每种能源的工业生产工艺;而绿色产品是指那些能够回收加以重复的利用以及可再生利用、没有污染、没有公害的运用于工业的产品),并将各个城市的废弃污染物加以处理以及进行再生利用;运用绿色的交通系统,例如对使用有轨电车、地铁、公共汽车、太阳能和电动汽车各种交通工具的行为进行鼓励。对绿色建筑加以积极推行,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节能防噪以及减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