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总复习提纲(6分)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考纲分享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考纲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df769f4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5.png)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考纲分享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中考古诗词鉴赏,方便大家学习。
《春日京中有怀》作者: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赏析:唐代洛阳为东都。
杜审言曾任洛阳丞,后任膳部员外郎及著作佐郎时亦多在洛阳供职,其家又在洛阳西巩县,因此他对洛阳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
武则天长期留居洛阳,只在长安中(701—703)曾一度回西京。
当时杜审言曾随驾去长安。
这首《春日京中有怀》诗,大约作于公元702或703年(长安二年或三年)的春天,诗人抒发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对洛阳的万物无比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诗以平缓的语气叙述起,“今年游寓独游秦”,扣住题目的“京中”简洁地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
宦游对诗人来说本为平常事,而今年所不同的是“独游秦”。
“独游秦”三字,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表现得既充沛又含蓄。
这平静的叙述中寓有潮涌般的思绪。
次句紧承前句的“独游秦”,顺流直下冲决了感情的闸门:“愁思看春不当春”,诗人直呼“这春天的景色多么美好,我却因为乡愁无心赏玩!”长安古都风物形胜,又置冬去春来,节序的推移,自然容易引起异乡人感昔怀今触动愁思。
这联诗十四个字,生动地塑造出一个“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的诗人自我形象。
由于诗中错落有致地巧用重字,“游寓独游秦”,“看春不当春”,使气韵回环,节奏和谐,声情摇曳生姿。
颔联:“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描绘长安景色,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细柳营前,柳枝新绿却无人看顾。
花木随着季节开花结果,是自然规律,本无所谓“徒发”或“漫新”,然而诗句中却着以“徒”和“漫”,赋予景物以人性。
正应了清人吴乔所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
”绘景是为写情,这联是首联诗中“愁思看春不当春”的具体化描述,形象地表现诗人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
初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解析【总提纲】
![初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解析【总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b15d81055270722192ef71d.png)
初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解析【总提纲】一、考查对诗意的理解对诗词大意理解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我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就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大致归纳如下: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考查对语言的品味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
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
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语言品味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重点字词的精妙。
从遣词用语、修辞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鉴赏提纲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鉴赏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6c08a222af90242a895e5db.png)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鉴赏提纲姓名:一、《关雎》:名句默写:二、《蒹葭》:名句默写:三、《十五从军征》:名句默写:四、《观沧海》:主题及名句:五、《饮酒》:主题及名句:六、《木兰辞》名句默写: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题及名句:八、《登幽州台歌》:主题及名句:九、《次北固山下》:名句默写十、《使至塞上》:主题及名句:十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主题及名句:十二、《行路难》:主题及名句:十三、《黄鹤楼》:主题及名句:十四、《望岳》:主题及名句:十五、《春望》:主题及名句:十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名句默写:十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名句默写:十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主题及名句:十九、《卖炭翁》:二十、《钱塘湖春行》:名句默写:二十一、《雁门太守行》:主题及名句:二十二、《赤壁》:主题及名句:二十三、《泊秦淮》:主题及名句:二十四、《夜雨寄北》:名句默写:二十五、《无题》:主题及名句:二十六、《相见欢》:主题及名句:二十七、《渔家傲》范仲淹:主题及名句:二十八、《浣溪沙》晏殊:主题及名句:二十九、《登飞来峰》:主题及名句:三十、《江城子.密州出猎》:主题及名句:三十一、《水调歌头》:名句默写:三十二、《渔家傲》李清照:主题及名句:三十三、《游山西村》:主题及名句:三十四、《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主题及名句:三十五、《破阵子》:名句默写:三十六、《过零丁洋》:主题及名句:三十七、《天净沙.秋思》:名句默写:三十八、《山坡羊.潼关怀古》:主题及名句:三十九、《己亥杂诗》:主题及名句四十、《满江红》:主题及名句:。
九年级诗歌赏析复习提纲
![九年级诗歌赏析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493c2160740be1e650e9aa2.png)
九年级诗歌赏析复习提纲编制:孙红审核:朱兆平时间:2016/1/6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赏析“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明确: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生命有限,蕴含人生盛衰之理。
(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抒发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情怀。
(3)如何理解“养怡之福”。
明确:“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4)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明确:本诗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由天决定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
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
诗中画线句子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雪花给树木披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上一段赏析的话。
这句话以南方梨花盛开比喻北方雪压冬林,比喻新颖传神,景象极为神似,颇有浪漫色彩。
(3)结尾两句较出色,说说你的看法。
最后两句写出行人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目送,凝视雪地上的马蹄印,惜别之情跃然纸上,极为动人。
中考诗歌鉴赏复习纲要
![中考诗歌鉴赏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bd87db578e9951e79a892713.png)
中考诗歌鉴赏复习纲要复习目标:阅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复习方法:理解记忆、点拨练习。
中考诗词鉴赏一般要求:①初步鉴赏诗词的语言、形象及表达技巧。
②点评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复习指要:(一)鉴赏字词:抓住古代诗词中动词、修饰语、特殊词(叠词、表颜色的词、虚词等),体会古代诗词炼字之妙(对内容、手法、思想感情等的作用。
)(二)品鉴思想情感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解题指导(一)主观题解题方法: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
中考古诗词赏析的题型与方法整理版教学提纲共54页
![中考古诗词赏析的题型与方法整理版教学提纲共54页](https://img.taocdn.com/s3/m/a341dc426bec0975f465e2de.png)
谢谢!
54
中考古诗词赏析的题型与方法整理版教学 提纲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初中34首古诗词提纲新
![初中34首古诗词提纲新](https://img.taocdn.com/s3/m/a70b427af46527d3240ce0f2.png)
初中34首古诗词复习提纲(新)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一、《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大景和小景互相映衬,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之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之小景。
画面非常精彩。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拟人,“生”“入”运用拟人手法,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但春意已经闯入江南,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2.“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借物抒情,北飞的大雁什么时候能把我的信带到家乡洛阳呢,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
借物传情,想象奇特,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作者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早春特有的景致: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没有。
表达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2.用“如酥”比喻春雨,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
草因雨而绿,但初始时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是对早春景色的绝佳描绘。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议论,以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可爱:象征春回大地的淡远草色远远胜过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人们怎能不珍惜早春这一美好时光呢,表达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四、《赤壁》杜牧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议论,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五、《水调歌头》苏轼宋“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写出词人在理想与现实、出世和入世之间的徘徊。
“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用月的圆缺象征人的离散,表现出诗人乐观的心境,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有阴藏晴出,这种事情本来就难以圆全,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襟。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大全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e5b2d6ddd88d0d232d46aac.png)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一、复习提要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无论是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还是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前提都是“读懂〞。
因此,古诗词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其题眼为“登〞,由此可推知本诗当是写登高怀远、怀古伤今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
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
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
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诗歌鉴赏复习提纲
![诗歌鉴赏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84cd95d77232f60ddcca137.png)
诗歌鉴赏提纲一、内容1、历史背景2、作者经历生卒年、身世、生平、追求、遭遇、思想、性格(著名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3、引用典故4、思想感情不同的提法:意思、内容、思想、感情、中心思想、主旨、题旨、意图、意蕴效果:深刻、含蓄、鲜明、辛辣、冷峻诗歌的主旨往往是作者阐述的某种哲理,或者是作者对社会、人生、历史进行反思后的总结等等。
我国古代诗歌表现的重要主题根据彼此之间的联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建功立业、忧国忧民、羁旅行役、蔑视权贵、怀才不遇、怀古伤今等。
第二类归隐田园、寄情山水。
第三类忆友怀旧、思乡念亲、别恨离愁等。
5、意象和意境附:《近体诗六首》意象解读意象,是作者借以传递自己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已臻成熟,诗中对意象的运用吸收了前人之长,同时也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很多“意象”几乎成了表达某些特定情感、情绪的“代号”。
下面以《近体诗六首》中出现的典型意象为例进行说明。
《山居秋暝》:空山:“空”为全诗的诗眼。
“空山”点出山的寂静空阔。
在向往隐居生活的诗人眼中,这种“空”是山的魅力之一。
“山”似乎在等着他欣然来归,诗人只有置身于空山之中,心灵才会得到充实。
新雨:秋雨而“新”,“新雨”而“后”,一扫季节、天气带来的阴郁沉闷之气,写出作者舒畅欣喜的心情。
明月:“月”是古典诗词中最常用的意象之一,寄托了诗人们各种复杂的情感。
“明月”要么成为良辰美景的组成部分,要么就是“不谙离恨苦”的无情之物,反衬着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内心忧患。
清泉:清泉之“清”,与“浊”相对。
“清泉”代表了高洁出世的人生理想。
可它在山而清、出山而浊,又对有精神洁癖的诗人有警示的作用。
浣女:自西施浣纱的故事之后,“浣女”形象已笼罩了一层浪漫色彩。
吴王夫差身边的西施象征沉重的“责任”,溪边浣纱的西施却代表轻灵的“自由”。
“浣女”的笑声就是自由之歌。
渔舟:是隐居图画的典型内容之一。
中考古诗词鉴赏总复习提纲(6分)
![中考古诗词鉴赏总复习提纲(6分)](https://img.taocdn.com/s3/m/7598ff2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9.png)
中考古诗词鉴赏总复习提纲(6分)说明:近几年考过的诗词:《潼关怀古》、《木兰诗》、《武陵春》、《过零丁洋》、《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考诗词鉴赏总复习提纲七年级上《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答:以“观”字统领全篇。
2、该诗的写景手法有哪些?答:写景手法有:①动静结合:如“水何澹澹”“洪波涌起”为动景,“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为静景。
②虚实结合,并以实景衬托虚景:“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写实景,“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写虚景。
3、这四句抒写想象的句子,表现了诗人的什么胸怀和政治抱负?答: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豪迈的气魄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4、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答:本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5、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的“次”解释为停泊。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平”“阔”“正”“悬”四个字好在什么地方?答:“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这两句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3、解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含义。
并试选一个角度,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答:解释:残夜还未消退,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赏析:①“生”与“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蕴含了新事物由旧事物孕育而生的哲理。
②“日”与“春”象征新生美好的事物,透露出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诗人思乡心切之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导学提纲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导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1f9a3234b35eefdc8d3332b.png)
5.莲——爱的象征。
6.梧桐——凄凉悲伤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8.秋蝉——高洁,悲凉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10.柳——离情依依
11.芳草——离恨
12.芭蕉——孤独与忧愁
13.羌笛——凄切之声
14.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15.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3、古诗中常见烘托(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总结:这首诗(词)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例题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二)考点2:理解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2.作家风格
李白:想象奇特,雄健奔放。
杜甫:沉郁顿挫。
王维:诗情画意。
白居易:明白晓畅。
范仲淹:苍凉悲壮、缠绵深婉。
苏轼:豪放旷达、婉约。
陆游:雄浑 豪放
辛弃疾:悲壮雄放
答题步骤:
1、准确的指出修辞、表现手法或语言特点。
2、指出诗句或词句描写的内容。
3、关联的对象、特点及作用。
4、谈谈作者的情感。
总结:采用了的手法(或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或烘托出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4、五种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叙述、(说明)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总结: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
中考古诗词鉴赏常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古诗词鉴赏常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6263fa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f.png)
中考古诗词鉴赏常考知识点归纳中考古诗词鉴赏常考知识点归纳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提起古诗词鉴赏,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中的字词、句子及真正想要表达的含义进行文字赏析。
大家知道怎样去完成古诗词鉴赏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中考古诗词鉴赏常考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考古诗词鉴赏常考知识点归纳1首先,要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有写景诗的寄情山水、民生诗的忧国忧民、边塞诗的奋勇报国、咏史诗的吊古伤今、送别情的思念劝勉、羁旅诗的绵绵乡愁、闺怨诗的思远怀人等。
如:《春望》抒发了杜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表达了龚自珍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名家名篇的思想内容,明确诗词体现的思想感情,做到整体把握全篇。
其次,要把握诗歌塑造的形象(意象)。
鉴赏重点在于把握诗中的意象,进而领悟诗歌的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交融,从而表现出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诗人创造意境,常用“寓情于景”和“即景生情”的方式,读者领悟诗歌意境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与体味。
诗人把抽象的情感寄寓于具体可感的事物之中,这个事物即作者在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意象。
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中的“鹤”这一形象矫健凌厉、顽强奋发、积极向上,具有象征意义,是诗人自身意志的化身。
诗人选取在万里晴空之上一鹤排云冲天这一景象,再加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一高远的情怀,使得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为我们创造了一种虚实相生、超越时空的景象,使得诗歌的境界开阔疏朗,诗人的情感乐观昂扬,诗歌的格调清峻爽朗。
第一,要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中常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比喻为使形象更生动,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为把事物人格化,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代为使表达含蓄,如“应是绿肥红瘦”;夸张为了强调和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古典诗歌中还常常运用到铺陈、象征等手法。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a52ea3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3.png)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关键信息项1、复习目标:明确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考点和能力要求,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和应试能力。
2、复习内容:涵盖古诗词的体裁、题材、作者、时代背景、词句理解、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情感主旨等方面。
3、复习资料:选用权威的教材、辅导书、历年中考真题及模拟试题。
4、复习方法:包括课堂讲解、专题训练、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
5、复习进度: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分阶段进行,合理安排时间。
6、评估方式: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性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
11 复习目标111 准确理解古诗词的词句含义,能够翻译重点词句。
112 掌握古诗词常见的体裁(如律诗、绝句、词等)和题材(如山水田园、边塞征战、思乡怀人等)特点。
113 熟悉古诗词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114 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其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115 辨别并理解古诗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
116 深刻领会古诗词的情感主旨,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
12 复习内容121 古诗词的体裁知识律诗的格律要求,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
绝句的形式特点,如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的区别。
词的词牌名、句式长短、分片等特征。
122 古诗词的题材分类山水田园诗的常见意象和情感表达。
边塞征战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思乡怀人诗的情感寄托和表现手法。
咏史怀古诗的借古讽今、咏叹兴衰等手法。
咏物言志诗的托物寓意、象征手法。
爱情闺怨诗的细腻情感和独特表达方式。
123 作者与时代背景重要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不同朝代诗词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脉络。
特定历史时期(如唐宋、明清等)诗词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影响。
124 词句理解诗词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诗句的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
典故的运用和理解。
125 意象意境常见意象(如月、柳、雁、菊等)的象征意义。
如何通过意象组合营造意境。
中考语文古诗歌总复习的资料提纲
![中考语文古诗歌总复习的资料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36676fdb52acfc788ebc99a.png)
中考语文古诗歌总复习的资料提纲名句积存与运用是我省语文中考的传统题型,在毕业复习时,应重视这种题型的强化与稳固。
今日与大家共享中考语文总复习名句的识记,关怀同学们更好地迎接中考。
中考语文总复习名句的识记一、考点阐释"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ZG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
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育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存、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
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了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炼,涵义深刻。
千百年来始终为人们所宠爱,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久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二、热点透视名言名句"名'的界定:只要对1993-1998年高考语文考查的28条名句作一剖析,我们便不难探寻出界定"名'的三条基本原则:1.朝代:例重于先XX和唐宋2.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3.内容: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1)思想性:能表达高远的人生境地或高尚的道德情操。
如:[1996年]富XX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孟子膝文公下》)[1997年]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XX迅《自题小像》)(2)教育性:能概括生活的一般道理或为人处世事的方法等。
如:[1994年]___________,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1996年]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
(司马光《训险示康》) [1998年]____________,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3)审美性:描绘景物凝练传神,意境深邃。
如:[1996年]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
中考语文古诗文总复习提纲
![中考语文古诗文总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0aa85f5fad6195f302ba643.png)
中考语文古诗文总复习提纲中考语文古诗文总复习资料:《陋室铭》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中考语文古诗文总复习资料:《岳阳楼记》1、《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岳阳楼记》中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雨天登楼观景时的普遍心理状态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岳阳楼记》中写天气晴好时迁客骚人欢乐所激发的思想感情句子是:登斯楼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岳阳楼记》中2.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9、《岳阳楼记》中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0、《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中考语文古诗文总复习资料:《醉翁亭记》1、《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中考语文古诗词背诵提纲
![中考语文古诗词背诵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ea7da37195f312b3069a599.png)
中考语文古诗词背诵提纲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考语文古诗词背诵提纲》的内容,具体内容:背诵一些重要的古诗词,能够让你在语文考试中如鱼得水,中考要准备哪些古诗词背诵提纲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夜半乐》年代:宋 ...背诵一些重要的古诗词,能够让你在语文考试中如鱼得水,中考要准备哪些古诗词背诵提纲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夜半乐》年代:宋作者:柳永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
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作品赏析这首《夜半乐》是柳永用旧曲创制的新声。
全词共有一百四十四字,分为三片,写的是柳永在渐江会稽一带舟游的情况。
上片、中片都是写景,其中上片叙述舟行的经历,中片描写舟中的见闻。
下片则是写情,在上两片的精神凝聚之中展开抒怀。
片与片之间结合甚紧,是一篇大开大阖的长调。
上片首句点明时令,交待出发时的天气."冻云"句说明已届初冬,天公似在酿雪,显得天色黯淡。
"扁舟"二句写到自身,以"黯淡"的背景,反衬自己乘一叶扁舟驶离江渚时极高的兴致。
"乘兴"二字是首叠的主眼,从"离江渚"开始,直到"过南浦",词人一直保持着饱满的游兴."渡万壑"二句,概括交待了很长的一段路程,给人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感觉。
"怒涛"四句,写扁舟继续前行时的所见所闻。
此时已从万壑千岩的深处出来,到了比较热闹的开阔江面上,浪头渐小,吹起顺风,听见过往经商办事的船客彼此高兴地打招呼,船只高高地扯起了风帆。
初三上册语文诗词复习提纲
![初三上册语文诗词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6b698e7eefdc8d377ee3263.png)
初三上册语文诗词复习提纲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主旨:这首诗表现的是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蛰伏在马槽下,但他的志向却在千里之外。
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虽然面临晚年,但他的雄心壮志永远不会放弃。
)这句话表现了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在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精神。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主旨:这首诗以送别为主旨,以咏雪贯穿全篇。
前10句写送别前的雪景。
名句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南方梨花盛开比喻北方雪压冬林,形象浪漫,成为描写北方冬景的名句。
后8句转写送别。
名句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白雪与红旗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象征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英武气概。
名句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行人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凝视雪地上的蹄印,惜别之情无比动人,成为送别名句。
3、《相见欢》主旨:这首诗通过写亡国囚禁后凄凉寂寞的生活情景,表现作者心中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这一句巧取谐音用丝缕来比喻愁思。
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使人无法摆脱。
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主旨:这首诗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前句伤春,后句伤别,景中寓情、委婉含蓄,描写落花归燕,抒发春归人去的惆怅。
5、《关雎》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描写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个女子时的心情,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由一见钟情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结合,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出来,全诗充满了纯真、健康的情感和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6、《蒹葭》这首爱情诗,叙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抒发了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近几年考过的诗词:《潼关怀古》、《木兰诗》、《武陵春》、《过零丁洋》、《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考诗词鉴赏总复习提纲七年级上《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答:以“观”字统领全篇。
2、该诗的写景手法有哪些?答:写景手法有:①动静结合:如“水何澹澹”“洪波涌起”为动景,“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为静景。
②虚实结合,并以实景衬托虚景:“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写实景,“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写虚景。
3、这四句抒写想象的句子,表现了诗人的什么胸怀和政治抱负?答: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豪迈的气魄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4、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答:本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5、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的“次”解释为停泊。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平”“阔”“正”“悬”四个字好在什么地方?答:“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这两句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3、解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含义。
并试选一个角度,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答:解释:残夜还未消退,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赏析:①“生”与“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蕴含了新事物由旧事物孕育而生的哲理。
②“日”与“春”象征新生美好的事物,透露出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诗人思乡心切之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哪些?答:景物有:水面初平、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乱花迷眼、草没马蹄等。
2、这些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答:既有动物,又有植物;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描绘了早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特点。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争”、“啄”字好在什么地方?答:“争”写出早莺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热闹景象,“啄”表现燕子忙于筑巢的活跃态势,这个对偶句突出了早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特点。
4、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答:运用对偶,抓住“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逐渐繁多,草的鲜嫩,突出了早春景色妩媚动人的特点。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的主旨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2、这首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天涯游子的惆怅、思乡之情。
3、这首曲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或表现手法是什么?答:该曲运用了情景交融和景物烘托的写法,极力渲染秋天悲凉的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思乡之情。
八年级上《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哪一个字统领全诗?本诗具体怎样描绘泰山?答:“望”字统领全诗。
一二句写远望泰山,描绘泰山的高大。
三四句写近望泰山,描绘泰山的高峻。
五六句写细望泰山,描绘层云和归鸟。
最后两句写登山产生的远大抱负。
2、从“钟”字和“割”字入手,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
答:“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仿佛偏爱泰山,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聚集在这里。
“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答: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答:要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的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概括本诗的主旨。
答:本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传达出诗人的什么情感?答:描绘了国都沦陷后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的凄惨景象,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这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感时而溅泪,鸟恨别而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3、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答:这两句用“抵万金”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战争期间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家之情。
4、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画面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山河沦陷而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长发越挠越短,以致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是:通过细节描写,表达诗人忧国伤时、思家念亲的感情。
5、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答:本诗通过描绘“安史之乱”后国都沦陷的荒凉景象,抒发了忧国伤时、思家念亲的感情。
6、本诗的前四句统领在“望”字当中,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本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答:本诗叙述石壕吏乘夜捉人服役,最后把年老力衰的老妇人也捉走的故事。
2、表现差役的横暴和老妇的悲苦,对比鲜明的句子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3、体现这一家人已经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的诗句是:“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4、《石壕吏》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暗示老妇人已经被捉走的句子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6、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和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本诗的主旨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答:具体指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当一名农夫也比当官“为五斗米折腰”强。
3、本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答:表明了作者自甘隐居农耕,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和感情。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比喻。
诗人以“蓬”、“雁”自喻,表明行程的辽远,暗写诗人由于受到排挤而产生的激愤、抑郁的心情。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①用“直”“圆”两字逼真地勾勒出“孤烟”和“落日”的形态,②色彩丰富,(黄的沙漠、红的夕阳,白的孤烟和河水,)传神地刻画出塞外风光的奇特壮美。
③体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
5、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感情变化?答:诗人刚出塞时由于受到排挤而产生了激愤、抑郁的心情,但在边塞雄奇壮美景象的陶冶、净化下产生了慷慨悲壮之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描绘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随”字好在哪里?答:画面是:荆门一带,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随”字用拟人的手法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比喻。
比喻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抒发了对故乡的无限留恋和思念之情。
5、本诗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本诗写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伟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和对故乡的无限留恋和思念之情。
《登岳阳楼》(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1、“帘旌不动夕阳迟”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和效果?答:“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
诗人由近及远的描绘出湖面风平浪静;落日缓缓下沉时静谧而惨淡的景象。
为下面的抒情蓄势。
2、赏析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答:这两句将“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自己逃难的经历和感受。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来让人感慨万分。
3、“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中的“风霜”如何理解?答:“风霜”语意双关,既指秋色浓重,又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
这两句诗人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4、本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答:本诗描述了诗人在国都沦陷逃亡到洞庭湖时,登岳阳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感伤国事,悲凉、郁闷的情怀。
八年级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明了诗人怎样的遭遇?答:表明诗人被贬之地偏僻,被贬时间漫长,透露出诗人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闻笛赋”的典故表达对已故友人的悼念之情,“烂柯人”的典故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3、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
答: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胸襟和气度?答:“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
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