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展望_刘鲁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实上,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中已逐渐形成 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 合”为主 的 新 的 临 床 思 维。 临 床 诊 治 疾 病 时,既 充 分 利用现代科学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发挥西医对疾病 定性、定位诊断上的长处,同时又按照中医学的理论和 方法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对“证”现代研究成果 的一些微观指标,作出相应的新的辨证诊断; 将局部的 病理变化和人体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和动态变化相 结合,同时在治疗中采用中西药相结合。不仅克服了 中医对疾病微观认识的不足,也弥补了西医过分强调 疾病定性、定位,轻视疾病过程中的机体整体反应及动 态变化的弊端。使现代临床医生有可能运用 2 种医学 的知识与方法,借助中西医结合实践的新经验和中医 研究的新成果,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1. 2 应用研究 已有的研究包括单味中药有效
成分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与中医传统用药 2 个方面。从
中药中提取到的抗癌有效成分或其衍生物,已经不是按
中医学理论所使用的中药,从其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
方面来说应属于抗癌的化疗药物。如从鬼臼( 足叶草) 、
喜树和红豆杉中提取的 VP16、喜树碱、紫杉醇等抗癌药
3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实践 中医和西医两种不同理论的结合,关键在于能否 找到结合点。多年来,通过中西医结合实践和研究,中 医和西医对疾病认识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和接近。例 如中医治疗时参考西医的诊断和化验单及西医治疗时 考虑中医是否有更好的办法的现象,在临床医师诊治 工作中已司 空 见 惯。 尤 其 是 临 床 以 中 医 的“证 ”为 突 破口,进行了多学科、多途径、多层次的大量艰苦的研 究工作。例如在临床上重视资料的科学性,不再局限 于个案报道,许多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已经开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癌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难点。 近年来,我们继承全国名中医于尔辛以健脾理气治则治 疗肝癌的经验,并将其以病机为基础治疗癌症的思想移 植到胰腺癌治疗上,发现不同癌症病机不同。与肝癌不 同,“湿热蕴结”是贯穿于胰腺癌发病始终的病机,并发 现清热化湿法治疗胰腺癌疗效显著,临床见到长期带瘤 生存者。因此 提 出“湿 热 蕴 结”是 胰 腺 癌 的“核 心 病 机”,确立清热化湿法为胰腺癌全程治法,拟定清胰化积 方( 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蛇六谷、绞股蓝及白豆蔻组 成) 为基本方治疗胰腺癌,取得了较好疗效。如 2001 年 我们回顾性将 56 例胰腺癌分为化疗加中药组与单纯化 疗组,并给予相应治疗,结果发现,化疗加中药组生存期 明显长于单纯化疗组,肿瘤缩小以及主症好转情况亦较 明显( P < 0. 05) ,最长生存病例目前已达 14 年,仍然带 瘤生存良好。2002—2005 年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病理确诊为胰腺癌的 134 例患者 研究发现,清胰化积方治疗组 64 例,1 年生存率 25. 0% , 3 年生存率 14. 1% ,5 年生存率 8. 4% ,中位生存期 7. 6 个月。截止至 2010 年 12 月 31 日末次随访,尚有 7 例患 者带瘤生存( 其中≥8 年 2 例,≥7 年 1 例,≥6 年 2 例, ≥5 年 2 例) ,其中时间最长者已带瘤生存 101 个月。对 照组 70 例,1 年生存率10. 0%,3 年生存率 2. 9% ,无 5 年生存者,中位生存期 4. 2 个月。Ⅱ期临床研究显示,该 治疗方案是安全、有效的晚期胰腺癌治疗方案,进一步 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是值得期待的。 许多中西 医 结 合 的 重 要 成 果,均 是“辨 病 与 辨 证 相结合”的深入发展,也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认识 上的飞跃和突破,已将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实践提 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4 中西医结合整体调节治疗肿瘤 首先是探索抗癌的中药。从传统的成方、成药到 民间的各式验方,几乎都曾在临床探索过。据悉笔者 所在单位试用过的几百种中草药,临床疗效有限。目 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抗癌植物药绝大多数来自国外。可
化疗、放疗显著的增效减毒作
用,对肿瘤患者良好的免疫调
节作用,对肿瘤切除后的抗复
刘鲁明教授
发、抗转移作用,对肿 瘤 症 状 的良好治疗作用,此 外,还 有
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等。随着现代科学抗肿瘤
治疗的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
重视。
1 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的发展趋势
1. 1 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抗癌的临床应用十
整体调节十分重要。针对癌肿的局部治疗有其局 限性。癌肿问题的关键是治疗后的复发和转移。整体 调治有可能解决复发和转移问题。目前西药中也有一 些试图整体调节的药物,如免疫制剂、激素制剂和营养 药品,但其优点不及中医中药,不能取代中医中药。
5 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肿瘤 肿瘤的局部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放射、介入栓塞化 疗、超声介入为主。这些方法也可结合中医中药。按 照中医整体调治的思路来应用局部方法是有可能的。 我们曾对肝癌做过尝试。肝癌对放射治疗并不敏感, 以健脾理气中药对肝癌患者做整体调整后再行放疗, 发现肝癌对放疗的敏感性提高,两者结合具有较过去 传统报道更好的疗效。而且发现,肝癌,特别是伴有肝 硬化时,其放疗方式与其他癌肿不同。这些现代医学 技术为中医或中西医所自行掌握,将会有新的发现。 对癌肿局部治疗所用的中医学理论,也应该改变 过去常用的祛瘀活血、清热解毒理论。笔者认为,局部 治疗所应 用 的 中 医 学 理 论 应 是“塞 因 塞 用 ”。 肿 瘤 的 成因,大都是“塞”,而其治也应是“塞”。从目前的临 床实践看,也是如此。不少癌肿的介入治疗,所用的方 法就是“塞”。如肝癌的“塞”即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动脉血供的阻断,门静脉血供的阻断,B 超引导下的 药物注入等。 一方面,寻找癌肿的辨证规律,对患者行整体调治, 改善机体情况,预防复发和转移; 一方面,以“塞因塞用” 理论为指导,采用各种现代医用技术治疗癌肿局部,两 者结合,既扩大了治疗的适应范围,使更广大的患者能 接受治疗,又提高了治疗效果,增加了“治愈”者。 6 未来 10 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展望 ( 1)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更加重视临床方法学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年 7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JITWM,July 2011,Vol. 31,No. 7
·871·
健康; 相反,自然界异常变化和社会动荡也可影响人体 而发病。所以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对自然界、 社会环境和人体外在反应的大量周密观察,即通过望、 闻、问、切,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推测 机体阴阳变化( 内在的病变) ,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从 而作出证候判断。这种整体、宏观、“以表知里”、相互联 系、动态变化、综合、系统的分析认识疾病的方法,即整 体观、系统观与辨证观的高度统一,是中医药学思维的 基本特点。中医着重治患者,把“人”放在首位,虽然不 能用显微镜抓到“病毒”,却能根据时间、气候环境、病邪 属性、个体差异和疾病症状进行辨证论治,这样的宏观 医学理论与 20 世纪后期西方医学家提出的医学模式 ( 生理、心理和社会相结合的模式) 一致。中医针对个 性,而药量则根据个体特质而定。临床上中医疗效常以 “精”、“气”和“神”从整体上进行评估。相对于西医学, 其优点是讲求整体观; 缺点是主观,难以量化。
与中医药学不同,西医则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 发展基础上的一门人体科学。现代医学临床思维的基 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对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学认识; 重 视研究人体组织的病理、生理变化; 临床实践中重视病 因病原学的检查; 诊断方面注重疾病的客观表现与局 部组织器官相关的病理损害,汲取和运用现代生物学、 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具有的各种先进技术手段于疾病 的诊治。强调疾病定性、定位准确,局部与整体、结构 与功能、内涵与外延一致,尽可能使反映疾病的有关指 标定量化。西医着重治疾病,力求从微观角度认识和 治疗疾病,针对共性,用药量基本一样。临床上西医疗 效常以局部症状的缓解和检查指标数据的改善来进行 评估。疗效评估中的优点是量化和客观,但并非任何 东西均可以量化,尤其是从整体上量化较难。
1. 3 实验研究 首先,中西医结合抗癌的实验研 究主要指辨证论治的实验研究,即根据患者的症状、舌 象、脉象,按照中医学理论归纳、分析,用中药进行辨证 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癌肿最常用的原则。所用 的处方往往是多味药物组成的复方。而这些药物在动 物的抗癌筛选中,不一定有抗癌的作用。但作为多种 药物组成的复方,治疗癌肿患者又可见到疗效。开展 复方中药抗肿瘤机理研究并以此不断提高疗效是中西 医结合研究基本的需要。其次,从分子水平探索有效 中药的治疗机理,寻找新的中药治疗靶点,是未来 10 年中西医结合抗癌的趋势。
2 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式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新的医学临床思维方式 必然不断产生。中医和西医因为有着不同的历史背 景,所以其思维方式大相径庭。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气 血联系内外上下的有机整体; 同时认为“人与天地( 自然 界) 相应”,人与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在生理或病 理情况下,机体内在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可以通过经络 反映到人的体表,并以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体现出来, 称之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外在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 化和适宜的地理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人体
如何在防治肿瘤中发挥中医固有的特长,是值得 探讨的 课 题。有 2 种 模 式,部 分 体 现 了 中 医 特 色。 ( 1) 辨病加辨证的治疗模式,即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方 剂中加入一些抗癌的中草药。采用这种治疗模式者颇 多,临床报道有一定效果。( 2) 中西医综合治疗,即在 应用手术、放疗、化疗的同时或前后再应用中药,采用 这类模式亦较多。据多数对不同肿瘤的报道,均可以 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治疗中的毒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 和提高生存率。
分普遍,可改善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和缩小肿瘤。大量的临床研究证
明,肿瘤切除术、放疗、化疗等抗癌治疗后长期存活的
患者均与接受中医药治疗密切相关。近年来,中西医
结合抗癌的临床应用又有新的进展,如辨证与辨病治
疗相结合,对癌肿的局部治疗与宿主的整体治疗相结
合,对症与对证治疗相结合等。从目前中西医结合的
观点看,辨证论治的中药复方煎剂常以整体治疗为主,
而膏药、敷贴等则常以局部治疗为着眼点。尽管中药
对患者有很好的整体调节作用,但对消除局部癌肿的
作用远不如手术、放疗和化疗明显。因此,取上述中、
西医治疗之长,以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改善肿瘤患者
生活质量或带瘤生存,并加以循证医学的证实,将是我
国中西医结合抗癌治疗未来 10 年的主要表现形式。
·87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年 7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JITWM,July 2011,Vol. 31,No. 7
见,从中药中提取抗癌有效成分,合成、半合成或加以 结构改造,仍是十分必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抗 癌药制成以后,其应用规律是按现代化疗药物的使用 规律,实际上已不是中医应用的中药。
·870·
源自文库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年 7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JITWM,July 2011,Vol. 31,No. 7
·专家论坛·
未来 10 年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展望
刘鲁明
中西医结合是老一辈医
务工作者的伟大理想,并为之
奋斗了几十年。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恶 性 肿
瘤的实践证明,中医药具有对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上海 200032) Tel: 021 - 64175590 转 3636,E-mail: llm1010@ yahoo. com. cn
物,已与传统中医无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对抗癌中 药的研究,迄今在临床中应用的有靛玉红、鸦胆子制剂、 斑蝥类制剂、蟾酥类制剂、薏苡仁类制剂、石蒜、汉防己 等的制品。对大鼠、小鼠的某些移植性肿瘤,不少中草 药如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软坚散结类,以及某些扶 正中药,均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从中医治疗癌肿的观 点看,抗癌中药的筛选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仍存在不 少问题有待研究: ( 1) 单味的抗癌药物不能取代中医传 统复方,两者不仅应用方式不同,其疗效、不良反应亦不 相同; ( 2) 中医治疗肿瘤的习惯用药与抗癌筛选有效或 无效的结果并非一致; 抗癌筛选认为有效的药物,临床 应用不一定有效。因此,抗癌筛选的结果仅能作为临床 应用的参考。按照中医学理论指导应用的中药,其抗癌 机理十分复杂,不能完全被目前应用的抗癌筛选结果 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