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炼句 学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诗歌语言-炼字炼句学案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2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参考答案】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语言特色-----精讲精练教案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语言特色-----精讲精练教案复习目标1、理解语言的方法。
2、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3、鉴赏语言的角度。
4、表述要清晰规范。
学习重点:表述要清晰规范。
教学设想:每块“诗歌例析”都由学生课前预习,“课外作业”于课后完成,“课堂练习”课前完成当堂展示并由学生评析老师再指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复习步骤及内容:第一课时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1、鉴赏诗歌用字(词)之妙 2、鉴赏诗歌缀句之妙 3、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一、板块 1 炼字(词)(一)、提问方式:1.第×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简析“××××××”中的“×”字的妙处。
3.联系全诗,赏析“×”字的表达效果。
4. “××”这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5这首诗第二句中得“×”可否换成“×”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6.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二)炼字题型答题模式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点出-----或描绘了…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增强了感染力,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第四步:作用(三)诗歌例析1:(08全国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①网,网子,网罗②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子,想要网住春天,③用了想象、比喻拟人。
④生动、新奇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
诗歌例析2:(07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答: ①“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
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导学案
好风凭借力,炼字为诗工-----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中炼字题的类型,准确理解字词的内涵。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重难点】准确理解字词的内涵,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步骤,并按要求准确表达。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定向导学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静心自学(比较学生答案与参考答案,分析失分原因,总结答题注意事项)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人们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诗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明确答案:“诗眼”分别是“引”“衔”。
(2分)“引”有“带走”的意思,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1分)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赋予柳条以人的情感动作,(1分)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2分);“衔”有衔来、送来、带来的意思,(1分)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1分)总结思悟:三、挑战高考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骤雨华岳(宋)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西溪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答:“卷”从视觉角度,(1分)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之势。
(1分)“吼”从听觉角度,(1分)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1分)视听结合,写出了骤雨来临时的壮观景象。
(1分)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诗歌鉴赏之炼句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诗歌鉴赏之炼句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学习目标:掌握诗歌鉴赏炼句题的答题思路,能够规范答题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题。
过融上人兰若①茶毋潜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1.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2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2.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二、合作探究炼句题答题思路(角度):三、巩固提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3题。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①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②。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①魏绛:春秋时消除了晋国边患的大将。
②六郡雄:指西汉名将赵充国,陇西人,以破匈奴有功,拜将封侯。
3.结合全诗,赏析“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4题。
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4.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
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5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1、绿绮:古代名琴。
2、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5.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潜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王超。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炼句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炼句学案一、导入新课二、考点解析古诗词讲究炼字炼句,尺幅之内,含不尽之意。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而言在外。
诗句在文中有文本义、语境义、引申义、言外义、艺术义、情感义。
以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为例: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花谢花落的时节,说明了相逢的季节,;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又暗喻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局面。
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以景衬情,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鉴赏诗歌语句,必须联系上下文,知人论世,整体观照,从而赏析出诗句的义、理。
三、提问方式1、XX句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赏析XX句的妙处3、XX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能否把XX句换成XX句?你认为哪句更好?为什么?四、课堂示例1、江阴浮远堂宋·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1戴复古为南宋后期诗人。
2江阴:今属江苏。
3浮远堂:堂名浮远,取苏轼《同王胜之游蒋山》诗中“江远欲浮天”意。
问: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做简要分析。
答:确实最具表现力。
这首诗与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一个“苦”字写出了诗人对中原望之不忍,又不能不望的矛盾心理;这种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心裁;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
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答:“雁引愁心去”更好。
这一联写了大雁把诗人的愁思带走了,山峦为诗人衔来了好月色;“引”和“衔”前后映衬,最富表现力的写出了诗人愁去喜来的情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诗歌鉴赏炼字炼句优秀教案
诗歌鉴赏炼字炼句优秀教案教案标题:诗歌鉴赏炼字炼句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鉴赏诗歌。
3. 学生能够通过炼字炼句的活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炼字炼句的活动。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探究:1. 介绍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押韵、节奏、意象等。
2. 分析一首经典的诗歌,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特点和美感。
3. 教授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注重语言、情感和意境等。
实践:1. 分发几首简短的诗歌给学生,让他们小组合作进行鉴赏,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并用自己的话语进行解读和表达。
3. 进行炼字炼句的活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诗句,通过改变其中的字词和语序,创作出自己的新句子。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炼字炼句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拓展: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解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学生表现。
2. 学生在炼字炼句活动中创作的新句子的质量和创意。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内容。
教学资源:1. 自然景色图片。
2. 经典诗歌的选取。
3. 炼字炼句活动的材料和提示。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活动。
2.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3.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鉴赏和写作能力。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
3.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4.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
5. 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的分析。
2. 难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运用,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介绍诗歌鉴赏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如意象、情感、主旨等。
3.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如山水诗、边塞诗、豪放诗等,并总结它们的特点。
4.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讲解诗歌鉴赏的四个步骤,即读题、析题、答题和点评,并介绍常用的鉴赏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比较法等。
5.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分析意象的营造、情感的表达和主旨的揭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综合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对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深层含义的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鉴赏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诗歌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意象、情感和主旨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炼句类导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炼句类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句型的答题模式一、鉴赏炼句艺术1.知识梳理诗歌语言除讲究炼字外,还讲究炼句。
古人在炼句上的功夫不亚于炼字。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他们在炼句上是多么呕心沥血、苦心经营,也因此写出了许多佳句。
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等,至今脍炙人口。
高考对佳句赏析的考点,主要集中在三类句子上:①名句。
或鉴赏其内容的精彩之处,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抒发了作者不愿虚度年华、迫切要求建功立业、报仇雪耻、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或赏析其形式的完美之处,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巧妙地运用声色静动对比,诱发了人们丰富优美的想象,诗中有画,画中有声,声中有情。
①主旨句。
主旨句一般就是诗歌的关键句。
所谓主旨句就是诗歌中能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目的的句子。
在表情达意上,它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其位置常在诗词的后半部分。
①表达精彩句。
这样的句子,或是在表达情感上极尽曲折,或是在手法上极具夺目之处。
考查这样的句子,多是从炼字或表达技巧角度进行。
无论是哪类句子,赏析炼字,都包括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
二、炼句题型概说1、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2、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3、比较哪一句更好(或哪个版本更好)(一)题型一: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答题步骤:(结构、内容)内容:(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2)具体分析(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关键字词)。
(3)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结构:关注位置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诗中所起的作用1、首句作用:点题、点明时令季节、统领全诗、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2、尾句作用:总结、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照应上文、意味深远等;3、中间句作用:过渡、伏笔、转换话题等。
例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炼字、诗眼和炼句艺术(含答案)
鉴赏诗歌的炼字、诗眼和炼句艺术——精准判断,赏析效果复习目标1.掌握赏析炼字的角度与规范。
2.重点掌握赏析诗眼的方法。
3.掌握赏析炼句的角度与规范。
链接高考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3全国甲卷《临江仙》晁补之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6分)炼句题干中有明确的赏析“××”句字样。
语言赏析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
炼字题全国卷近几年没有考查。
2023北京卷《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杜甫)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
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炼句2020天津卷《纪村事》“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炼字2018江苏卷《寄和州刘使君》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如此表现的原因。
(6分)赏诗眼考向一炼字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
所谓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一般说来,所炼之字是一首诗一句诗中最精辟、最灵动、最关键的字。
高考炼字类试题主要是考查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和叠词。
一、炼字种类1.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赋予形象以动态感。
2.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3.名词:多个意象名词连用可营造出富有情韵的意境。
4.活用词:临时改变词性,往往为诗眼,具有化静为动、化庸常为神奇的功效。
以动词、形容词的活用居多。
5.数量词:数词或具有虚拟意义,侧重夸张渲染;或具有动词意义,凸显动态,往往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6.叠词: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在于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还可以摹状绘声,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
学案54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法”“情”合一,尽得风流复习任务 1.掌握赏析炼字尤其是诗眼的角度和答题规范,学会欣赏炼字艺术。
2.掌握赏析炼句的角度和答题规范,尤其是律诗首联、尾联的表达效果。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 全国乙卷《鹊桥仙·赠鹭鸶》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6分)语言风格①语言赏析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且重点考查语言风格和炼句艺术。
②从考查趋势看,炼字题有可能出现。
2020 天津卷《纪村事》“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3分)炼字艺术2019 全国Ⅲ卷《插田歌(节选)》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语言风格2017 全国Ⅰ卷《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炼句艺术知识图要活动一赏析炼字艺术(一)熟悉炼字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结合学过的课文,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妙处。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浪花的力度。
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了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雄壮的画面。
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高考复习古诗炼句教案
高考复习古诗炼句教案教案标题:高考复习古诗炼句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古诗,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炼句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炼句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复习所需的古诗课文和相关解析资料。
2. 教师准备白纸和笔给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3.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以展示古诗的音频和视频。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通过展示古诗的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古诗的进一步探索欲望。
复习古诗:1. 教师选择一首经典的古诗,解读其中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炼句训练:1. 教师提供一些古诗的句子或词语,让学生进行创作。
2. 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句子或词语,进行组合、重组,创作出自己的句子。
3. 学生可以选择保留原诗的意境,也可以进行创新和改编。
分享与展示:1. 学生将自己的炼句作品进行分享和展示。
2. 学生可以选择口头演讲或书面展示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3. 教师和同学们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巩固与拓展: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古诗进行炼句练习,拓展自己的写作能力。
2. 学生可以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古诗的表达方式和主题。
3. 学生可以进行团体合作,创作一篇以炼句为主题的小作文。
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古诗。
2. 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和创作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参加古诗炼句比赛或写作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位古诗大师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作品和创作风格。
3. 学生可以进行古诗朗诵或创作演讲,提高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之炼字炼句 教案
《古诗鉴赏之二:炼字炼句》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古诗关键词和句子的赏析的方法2.掌握语言鉴赏题的各类题型的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关键词和句子的赏析的方法2.掌握语言鉴赏题的各类题型的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方法讨论;展示;训练;讲评。
教学条件:导学案;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炼字炼词1.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2.提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诗眼)3.答题思路:含义(表达技巧)+形象特点(意境)+效果或感情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表达技巧。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问: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
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例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问: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答:①“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②“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高三第一轮诗歌鉴赏复习对点练案31 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
课题:对点练案31 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第一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教学时数:第学月第课时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 1.掌握赏析炼字尤其是诗眼的角度和答题规范,学会欣赏炼字艺术。
2.掌握赏析炼句的角度和答题规范,尤其是律诗首联、尾联的表达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赏析炼字尤其是诗眼的角度和答题规范,学会欣赏炼字艺术。
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正确、熟练、有效地赏析古诗词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好中国音、说好中国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教学重点:掌握赏析炼字尤其是诗眼的角度和答题规范,学会欣赏炼字艺术。
教学难点:掌握赏析炼字尤其是诗眼的角度和答题规范,学会欣赏炼字艺术。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班班通教学过程:【课前读】学生自行大声朗读背诵高考必背之《毛诗序》。
活动一:自主学习1、默写《毛诗序》。
2、完成《一轮复习67练》第586页练习。
活动二:综合练习二、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注谢玄晖,即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著名诗人。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金陵”点明地点,“凉风发”暗示季节,“夜寂”概括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登楼的目的。
B.第六句中,“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诗人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D.尾联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答案B解析“‘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说法有误。
此联是说诗人月下沉思久久不归,思念古人,感叹如今能与古人相通的人真是太稀少了。
“相接”在此处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3.从炼字角度看,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诗歌鉴赏之炼句教案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
其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内容上题干已点 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 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 答案(示例):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瘦”字形象地写出了晓云散去 后山峰的清秀,并侧面写出晓云弥漫时山峰的壮阔;“肥”形象地写出一 场夜雨后水面的宽阔,又侧面写出下雨之前谷溪的窄浅。此处巧用比 拟,生动形象,造语新颖、简约,含蕴丰富隽永。
第11页,共43页。
注释译文: 十年的岁月连回家的梦想都不曾有过,
此时此刻我独立青峰之上面对着野水无涯 。山雨初停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寥的景 象,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 样的品格呢?
第12页,共43页。
参考答案: 诗人独立水边,此时山雨骤然停歇,天
地间一片寂寥。(步骤一)这句诗通过描 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孤傲寥落的情怀。(步骤二)作者借景抒 情,情蕴景中,使读者感觉作者的孤寂之 情更是情动于衷。(步骤三)
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 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第16页,共43页。
作品译文:
望月有感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 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 。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 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 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鉴赏诗歌的炼句艺术学案-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
鉴赏诗歌的炼句艺术学案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一、经典呈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二、教学目标1、明确鉴赏诗句的角度。
2、掌握炼句题的答题步骤。
三、高考真题回顾①“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 2013四川卷)②“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2012年全国卷)③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2011福建)④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2013年辽宁)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2012天津)四、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分析某一诗句的含意。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词)的首句(承上启下句或结句)。
3.请对这首诗的第几联/X联进行赏析。
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
五、答题角度六、答题规范七、实战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江南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注]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注】〔玉花〕喻雪花。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描写颇为精妙。
请简要赏析。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八、课堂巩固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炼句学案
一、导入新课
二、考点解析
古诗词讲究炼字炼句,尺幅之内,含不尽之意。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而言在外。
诗句在文中有文本义、语境义、引申义、言外义、艺术义、情感义。
以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为例: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花谢花落的时节,说明了相逢的季节,;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又暗喻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局面。
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以景衬情,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鉴赏诗歌语句,必须联系上下文,知人论世,整体观照,从而赏析出诗句的义、理。
三、提问方式
1、XX句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赏析XX句的妙处
3、XX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能否把XX句换成XX句?你认为哪句更好?为什么?
四、课堂示例
1、江阴浮远堂宋·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1戴复古为南宋后期诗人。
2江阴:今属江苏。
3浮远堂:堂名浮远,取苏轼《同王胜之游蒋山》诗中“江远欲浮天”意。
问: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做简要分析。
答:确实最具表现力。
这首诗与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一个“苦”字写出了诗人对中原望之不忍,又不能不望的矛盾心理;这种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心裁;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
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答:“雁引愁心去”更好。
这一联写了大雁把诗人的愁思带走了,山峦为诗人衔来了好月色;“引”和“衔”前后映衬,最富表现力的写出了诗人愁去喜来的情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3、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说作者当时的心情。
答:“抱膝”二字生动的勾画出了作者默默呆坐的状态,用“灯前”自然引出了“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影伴身”情景交融,显得形影相吊,营造了一份孤独凄凉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的心情。
五、答题步骤
PS:虽然以上最终并不一定
..、
....都会体现在答案中,但锻字炼句题仍应始终牢记联系意境
手法
..、情感
..这三大鉴赏向度。
六、高考链接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问:“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注释译文十年的岁月连回家的梦想都不曾有过,此时此刻我独立青峰之上面对着野
水无涯。
山雨初停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
七、课外练习
1、2012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2、2012年福建卷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台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重。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3分)
1、2012年辽宁卷
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2、2012年福建卷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
“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
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
“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