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工程1.1+绪论(+1.4+设计变量)2012-2-21

合集下载

化工分离工程

化工分离工程

化工分离工程第一章绪论1.1概述1.1.1 分离过程的发展与分类随着世界工业的技术革命与发展,特别是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发现尽管化工产品种类繁多,但生产过程的设备往往都可以认为是由反应器、分离设备和通用的机、泵、换热器等构成。

其中离不开两类关键操作:一是反应器,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为化工生产的核心;-其中离不开两类关键操作:一是反应器,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为化工生产的核心;-于是研究化学工业中具有共同性的过程和设备的规律,并将之运用于生产的“化学工程”这一学科应运而生。

分离过程可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机械分离过程的对象都是两相或两相以上的非均相混合物,只要用简单的机械方法就可将两相分离,而两相间并无物质传递现象发生传质分离过程的特点是相间传质,可以在均相中进行,也可以在非均相中进行。

传统的单元操作中,蒸发、蒸馏、吸收、吸附、萃取、浸取、干燥、结晶等单元操作大多在两相中进行。

依据处于热力学平衡的两相组成不相等的原理,以每一级都处于平衡态为手段,把其他影响参数均归纳于效率之中,使其更符合实际。

它的另一种工程处理方法则是把现状和达到平衡之间的浓度梯度或压力梯度作为过程的推动力,而把其他影响参数都归纳于阻力之中,传递速率就成为推动力与阻力的商了。

上述两种工程处理方法所描述的过程,都称作平衡级分离过程。

分离行为在单级中进行时,往往着眼于气相或液相中粒子、离子、分子以及分子微团等在场的作用下迁移速度不同所造成的分离。

热扩散、反渗透、超过滤、电渗析及电泳等分离过程都属此类,称速率控制分离过程,都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新分离方法。

综上所述,分离过程得以进行的基础是在“场”的存在下,利用分离组分间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并采用工程手段使之达到分离。

显然,构思新颖、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高效节能的分离设备将是分离过程得以实施乃至完成的保证。

1.1.2 分离过程的地位广泛的应用、科技的发展、环境的需要都说明分离过程在国计民生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并展示了分离过程的广阔前景:现代社会离不开分离技术,分离技术发展于现社会。

分离工程课程规范讲授

分离工程课程规范讲授
重点:掌握多组分精馏的简捷计算法、逐板计算法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掌握计算多元复杂精馏过程的三对角矩阵法
“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装置的设计变量数、可调设计变量数的计算、芬斯克法计算最少理论板数、恩德伍德法计算最小回流比、萃取精馏、恒沸精馏、多组分吸收和蒸出过程的简捷计算法
基本理论:非理想溶液的气液平衡
基本方法:数学归纳法、数学演绎法
基本方法:介绍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1.1分离工程的研究范畴(1学时)
1.2多组分精馏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1学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1.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的方式。
2.启发引导为主,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
教学手段:
1.通过多媒体图片和故事启发了解分离工程的定义、作用与特点。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4.1平衡级的理论模型(2学时)
4.2逐级计算法(2学时)
4.3三对角矩阵法求解复杂多元精馏问题(2学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1.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实例计算演示”的方式,多种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使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启发引导为主,从重知识目标转向重智能目标上转变。
3、徐心茹,杨敬一,李少萍主编.《化工过程分离工程》.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课程简介
本课程重点介绍化学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离单元过程、分离设备的原理及设计。内容选择为多元精馏、特殊精馏、多元吸收、气液传质设备、液液萃取等。
能力培养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常用的分离过程进行设计和对现有设备进行校核的能力。
一、课程概况
二、课程知识、能力体系

分离工程(邓修)1 绪论

分离工程(邓修)1 绪论

3)合理的设备选型
通过中试确定工业化过程的设备形式和几何尺寸。
1.4 分离方法的选择
分离的可行性
是否能分离 是否好分离
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生产的处理规模
是否分离快 是否成本低
投资及运行的经济性 安全与环保
是否环保
发展趋势
1)传统分离技术改造: 如精馏筛板塔改造为效率更高的填料塔。 2)新型分离过程开发: 如膜分离、反胶团萃取、超临界萃取等。 3)分离与反应耦合以及分离过程之间的耦合: 如反应精馏、吸附精馏、膜精馏等。 总趋势: 多样化、精细化、洁净化(环境友好)。
AB A y A / yB B x A / xB
2)液液萃取的选择性系数 已知A、B两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为:
k A y A / xA
k B y B / xB
则其选择性系数为:
AB
kA y A / yB kB x A / xB
1.3 过程开发及方法
(1)化工技术开发
主要内容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绪论 精馏 吸收 液液萃取 分离过程的节能 其他分离技术和分离方 法的选择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分离因子 1.3 过程开发及方法 1.4 分离方法的选择
第1章 绪论
基本要求: 1)了解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2)熟悉分离过程的分类; 3)掌握分离因子的概念及意义; 4)了解分离方法的选择;
热扩散
电渗析
气体或液体
液体
湿度梯度
电场和膜
气体或液体
液体
电泳
反渗透
液体
液体
电场
压力梯度和膜
液体
液体+液体

分离工程ppt课件共52页PPT

分离工程ppt课件共52页PPT

将过程所产生的废物最大限度地回收和
循环使用。
产品


1
1
1

物 2

物 2
排除
2
1—单元过程;2—处理
实现分离与再循环系统使废物最小化的方法: ●废物直接再循环
例:废水
●进料提纯
例:氧化反应采用纯氧
●除去分离过程中加入的附加物质
例:共沸剂、萃取剂
●附加分离与再循环系统
例:分离废物中的有效物,循环使用
●加氢重整后得到:轻油 非芳烃 苯 甲苯 二甲苯 高级芳烃
目的产物为 对二甲苯
● 特点: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
沸点℃ 熔点72
138.351 13.263
● 涉及到分离过程:精馏:4、7、8 萃取:5、6 结晶:10
目的产 物
总 结:
●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提高有效利用率、 回收利用率、循环利用率;
●开发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善生产操作条 件,以控制和消除污染;
●采用生产装置的闭路循环技术;
●处理生产中的副产物和废物,使之减少和消除 对环境的危害;
●研究、开发和采用低物耗、低能耗、高效率的 “三废”治理技术。
闭路循环系统:
ESA)
改变原溶 液的相对 挥发度
以苯酚作溶 剂由沸点相 近的非芳烃 中分离芳烃 ;以醋酸丁 酯作共沸剂 从稀溶液中 分离醋酸。
返回
1.2.2 速率分离过程
膜分离 场分离
速率分离:
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 种推动力(浓度差、压力差、 温度差、电位差等)作用下, 经过某种介质(半透膜)时 的传质速率(透过率、迁移 率、扩速率)差异而实现分 离。

相态 介: 理: 用:

《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分离工程(Separation Engineering)课程代码:13410101学分:2学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传质过程原理、计算机技术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教材:《化工分离过程》,陈洪钫、刘家祺,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二版。

一、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在具备了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等技术基础知识后的一门专业主干课。

化工分离工程是研究过程工业中物质分离和纯化的工程技术学科。

本课程讲授传质与分离工程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化工分离过程中一些主要分离单元操作和分离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

它利用前期课程中介绍的有关相平衡、热力学等知识,以及三种传递的理论来研究化工生产实际中复杂物系的分离和提纯技术。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与训练,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课程目标1:掌握各种常用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操作特点并能够识别和判断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课程目标2:掌握各种常用分离过程的简捷和严格的计算方法和强化改进操作的途径,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具体的化学工程问题;课程目标3:能运用单级和多级平衡分离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去证实解决复杂化工工程问题方案的合理性。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2-1、2-3、2-4。

1.毕业要求2-1:能运用所学的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毕业要求2-3:能认识到解决工程问题有多种可选择方案,并能研究文献寻找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3.毕业要求2-4:能运用基本原理,证实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方案的合理性并得到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2-1 ✓毕业要求2-3 ✓毕业要求2-4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1. 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2. 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A. 平衡分离过程包括精馏、吸收、萃取、干燥等;B. 速率分离过程包括超滤、反渗透、渗析等。

《分离工程》知识点笔记

《分离工程》知识点笔记

《分离工程》知识点笔记第一章:分离工程概论1.1 分离过程的重要性在化学工业中,分离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原油提炼到制药生产,从食品加工到废水处理,几乎所有的化工过程中都离不开有效的分离操作。

通过这些操作,可以将原料中的有用成分与不需要的杂质分开,或是根据产品的不同规格要求进行提纯。

因此,掌握先进的分离技术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1.2 常见的分离技术简介分离方法依据其物理或化学性质的不同而异,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蒸馏:利用组分沸点差异实现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吸收:一种或多种气体被溶解于液体溶剂中以达到净化目的。

•萃取:借助另一种液体(萃取剂)选择性地提取原溶液中的某一成分。

•吸附:固体表面吸引并保持流体分子的能力,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及水处理领域。

•结晶:通过控制温度等条件使溶液中的溶质形成晶体沉淀出来。

•膜分离:依靠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对物料进行浓缩和净化。

•干燥:去除物料中水分或其他挥发性物质的过程。

•沉降与过滤:基于颗粒大小差异来分离悬浮体系的方法。

1.3 分离过程的选择标准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时需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成本:设备投资费用、运行维护开支及能源消耗水平。

•环境影响:是否会产生有害废弃物?如何妥善处置?•效率高低:目标产物回收率、纯度指标能否满足需求?•安全性考量: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应急措施是否到位?此外,还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综合分析,比如对于热敏性材料,则应避免采用高温加热方式;当面对易燃易爆物质时,则要特别注意防火防爆设计。

第二章:相平衡基础2.1 相律及其应用相律是描述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各相之间关系的基本法则之一,由吉布斯提出。

其数学表达式为:F = C - P + 2,其中F表示自由度数,C代表独立组分数目,P指相数。

该定律揭示了给定条件下能够独立改变变量的数量上限,有助于指导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工作。

例如,在一个二元液液系统里,若已知总压强恒定不变,则只需调整温度即可观察两相间组成变化情况。

高等分离工程--01_绪论

高等分离工程--01_绪论

绪论
1.5 分离过程的解决方案
多组分混合物的热物性数据
纯物质的物性数据可查;混合物的物性数据需计算。
实际体系的相平衡常数
计算平衡常数需用活度系数、逸度系数对理想体系进 行修正。
集态的变化
多组分混合物分离常伴随集态的变化,即出现新的相, 计算时需确定新相的参数。
需用电子计算机作为运算工具
多组分混合物分离过程的计算需反复试差、迭代或联 立求解线形或非线性方程组,计算量大。
液体
液体 固+体
固体树脂
质量作用 定律
水的软化
液体
表面活性剂
两种液体
+ 鼓泡
清除废水中的洗涤剂,
气泡在气液 矿石浮选
界面吸附
绪论
速率分离过程的单元操作
速率分离过程是在某种推动力(浓度差、压力差、 温度差、电力差等)的作用下,有时在选择性透过膜 的配合下,利用各组分扩散速度的差异实现组分的分 离。
xi1 xi2
x j1 x j2
绪论
分离剂
分离剂是加入到混合物系中的,使混合物分离 的能量或物质。
一股或几股物流进入分离装置,加入分离剂后 引起分离作用,最后得到至少两股不同的产品。
分离剂是能量(热量、冷量或功等),称为能量 分离剂, 分离剂是物质(或另一种原料),成为质 量分离剂。
分离剂还可以是某种强制力(如压力梯度、温 度梯度、电场力、磁场力)及特殊膜等。
为了治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的 生存环境,也必须采用分离过程对废气、废水 和废渣进行处理。
绪论
绪论
能源开发与利用离不开分离工程 石油、煤、天然气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
生物质能、核能、氢能、燃料电池能。
绪论

分离工程绪论

分离工程绪论
31
1.2.2 速率分离过程
(1) 定义
是在某种推动力(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差
等)的作用下,有时在选择性透过膜的作用下,利用各
组分扩散速率的差异实现组分的分离。
(2) 特征
这类过程所处理的原料和产品通常属于同一形态,仅有组 成上的差异。
(3) 典型分离单元操作
膜分离-①超滤 ②反渗透 ③渗析 ④电渗析 ⑤气体渗透分离 ⑥液膜分离 热扩散 32
(4) 萃取 精馏
气体和液 体
溶剂改变 原溶液组 分的相对 挥发度
以苯酚作溶 剂由沸点相 近的非芳烃 中分离甲苯
27
1.2.1 平衡分离过程
(8)共沸精馏
名称
简图
原料 相态
分离媒介
产生相态或 MSA的相态
分离原理
工业应用实例
( 8) 共沸精馏
汽、 液或 汽液 混合 物
液体共沸 剂(MSA) 和热量 (ESA)
平衡分离
均相混合物
速率分离
变成两相系统
原料与产品同一相, 仅组成不同 膜分离,超滤,反渗透, 渗析,电渗析,场分离
蒸发、精馏、吸收、萃取、结晶
本课程仅讨论传质分离过程。
21
1.2.1 平衡分离过程
能量媒介( ESA,energy separation agent ) - 热,功; 物质媒介( MSA, matter separation agent)- 吸收剂,萃取剂。
原料:石脑油
沸程120~230 ℃
加氢重整后得到:轻油 非芳烃
苯 甲苯 二甲苯
高级芳烃 邻二甲苯 沸点℃ 144.411 间二甲苯 139.104
目的产物为 对二甲苯
对二甲苯 138.351

化工分离工程---设计变量

化工分离工程---设计变量

例4. 简单吸收塔(N块理论板串级)
VN LN+1
N 1
查表1 2: N ie 2C + 5 N ie N 2C + 5) ( N r: (多次重复使用理论板)为 1
u N C : ( N 1)股汽、液流量
V0
L1
变量数相等
∴吸收塔设计变量:
u e u N i N i + N r NC N ( 2C + 5) + 1 ( N 1)[2(C + 2)] 2C + N + 5 其中: u N x 进料变量数(c + 2) + 每级压力 (C + 2) N 2C + 4 + N 2 + u u u Na Ni N x 1
u Nx
:
进料 C+2 N 1 1
u Na :
每级压力(包括再沸器) 全凝器压力 回流分配器压力 C+N+4 合计
回流温度 理论板数 进料位置 (D/F)
( LN +1 D)
合计
1 1 1 1 1 5
对精馏塔归纳出简便、可靠的
确定设计变量的方法:
(1)按每一单相物流有(C+2)个变 量, 计算由进料物流所确定的固 定设计变量数。 (2)确定装置中具有不同压力的数目。 计变量数。
往往对此 感兴趣!
例1中分配器: e 1 C + 2) 1 C + 3 Nx ( + e e N a N i N e C + 4)(C + 3) 1 x (
例2.产物为两相的全凝器
e 物流数(C + 2) + 热进(出)数 NV (C + 2) 1 3C + 7 3 + Q LB e: N ie ( 3C + 7 ) ( 2C + 3) NC C+4 方程 数 其中: C 物料衡算 e C + 2) 1 C + 3 Nx ( + 1 热量衡算 e ( N a C + 4)(C + 3) 1 C 相平衡

分离工程1..

分离工程1..

§1—3 分离过程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一、研究内容

离 分离过程: 将一混合物转变为组成互不相同的两
过 种或几种产品的哪些操作
程 的
分离工程: 研究分离过程中分离设备的共性规律,
研 分离与提纯的科学
究 内
课程研究对象:传质分离操作
容 基础: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传递原理和化工
与 研
原理中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①平衡分离
1.2 分 离
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等的原理 是设法使均相混合物原料转化为两相,各组分在
过 两相间通过扩散进行传质,从而改变混合物的浓
程 度,达到分离目的。两相间传质极限由相平衡原
的 理所确定。
特 征 与

气液传质过程 : 如吸收、气体的增湿和减湿 汽液传质过程 : 如液体的蒸馏和精馏
分离过程及设备
讲课人:朱智清 总课时:45 答疑时间:每周三 16:15 答疑地点:励志二楼(205招就处) 选用教材:化工分离过程 陈洪钫主编
分离工程
第一章 绪论
Chapter1 Introduction
1 绪论 1.1 分离过程在工业生产中地位和作用 1.2 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 1.3 分离过程的集成化 1.4 设计变量
三废处理
§1—2 分离过程的特征与分类
1.2 一、分离过程的特征
分 离
几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的过程是自发的,混
过 乱度或熵增加的过程


分离剂(物质或能量)

征 与
原料

(混合物) 分离设备

产品1 产品2
分离某种混合物成为不同产品的过程,是熵减小

分离工程复习资料解析

分离工程复习资料解析

分离工程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对传质分离过程有一个总体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化工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一般)(二)、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次重点)识记: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

(三)、分离因子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第二章多组分分离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相平衡热力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平衡常数、泡点、露点和闪蒸过程的计算方法。

二、知识考核点与考核目标(一)设计变量(重点)识记:设计变量、可调设计变量、固定设计变量的含义。

(二)设计变量的确定(重点)理解:设计变量、可调设计变量、固定设计变量的确定分法。

(三) 相平衡条件(重点)识记:相平衡条件;汽液、液液平衡表示方法。

(四)相平衡常数(重点)识记:相平衡常数的含义;状态方程法、活度系数法表示的汽液平衡常数。

应用:用状态方程法、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平衡常数。

(五)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平衡常数的通式及计算(重点)应用:用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平衡常数的前三种简化形式计算汽液平衡常数。

(六)泡点和露点计算(重点)识记:泡点和露点的含义及四种计算类型。

(七)相态判断(重点)。

识记:核实闪蒸问题是否成立的两种方法。

(八)等温闪蒸和绝热闪蒸过程应用:等温闪蒸和绝热闪蒸过程的推导及计算。

第三章精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精馏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流程及其简捷计算;了解塔内流量、浓度和温度分布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重点)识记:关键组分、清晰分割和非清晰分割的定义。

识记:分配组分、非分配组分的含义。

应用:塔内流量、液相浓度和温度分布特点。

理解:分析最小回流比下恒浓区的部位。

(二)最小回流比(重点)应用:用恩德伍德法计算最小回流比。

(三)最少理论板数和组分的分配(重点)识记:全回流、最少理论板数的含义及芬斯克公式。

理解:求最少理论板数的几种表示形式。

分离工程

分离工程

《分离工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6107课程名称:分离工程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等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开课系或教研室:化学与化工系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在具备了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等技术基础知识后的一门专业课。

它利用前期课程中介绍的有关相平衡、热力学、动力学、分子及共聚集状态的微观机理和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理论来研究化工生产实际中复杂物系的分离和提纯技术。

2.课程任务:本课程着重基本概念的理解,为分离过程的选择、特性分析和计算奠定基础。

从分离过程的共性出发,讨论各种分离方法的特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各种常用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操作特点、简捷和严格的计算方法和强化改进操作的途径,对一些新分离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程强调将工程与工艺相结合的观点,以及设计与分析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分离工程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课堂讨论,采用多媒体方式,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

本课程课堂教学54学时,其中包括理论知识讲授40课时,习题讨论课14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成绩:90% 平时成绩:10%三、课程教学内容(一)绪论1.基本内容(1)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2)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2.重点和难点: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二)单级平衡过程1.基本内容(1)相平衡各种关系式及计算;(2)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3)等温闪蒸和部分冷凝过程的计算。

2.重点和难点: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计算;闪蒸计算(三)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1.基本内容:(1)设计变量;单元的设计变量Ni e、装置的设计变量Niu;(2)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回流比、理论板数和组分分配;(3) 萃取精馏的基本原理,过程分析与计算;共沸物的特性和共沸组成的计算;二元非均相共沸物的精馏;多元共沸精馏过程;(4) 吸收和蒸出过程流程及其简捷计算法;化学吸收计算。

宋华 化工分离工程 第一张 第二节 设计变量-课件

宋华 化工分离工程 第一张 第二节 设计变量-课件

重要公式
Nie=Nve - Nce Nie= Nae + Nxe Nv = 所有物流的独立变量+功进出数+热量进出数 Nc= 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相平衡关系式+已知等量 Nx= 系统的压力变量+进料物流的变量
无浓度变化单元Nae 计算
单元中所有物流浓度没有变化,因此每股物流可以看成是 单相单组分物料,只需(C+2)=3个独立变量便可描述
重要公式
Nie=Nve - Nce Nie= Nae + Nxe Nv = 所有物流的独立变量+功进出数+热量进出数 Nc= 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相平衡关系式+已知等量 Nx= 系统的压力变量+进料物流的变量 NaE = ∑ Nae
注:简单单元的Nae参见表1-4和表1-5
1个理论板+1个分配器
装置NaE、NxE计算
NaE = ∑ Nae NxE = 压力等级数+所有进料物流独立变量数
装置设计变量计算步骤
① 确定装置的压力等级 ② 按每一股进料有(C+2)个变量计算进料变量总数 ③ ∑ Nae即为装置可调变量数目NaE
普通双组分精馏塔 设计变量计算
第二节 设计变量
学完本章需掌握的知识点
1、明确设计变量的概念 2、简单单元设计变量(Nie、Nae)的计算
3、装置的设计变量( NaE 、 NxE )的计算
基本概念
分离装置的设计的实质就是确定与分离装置相关的各种物理量的 具体数值
针对一个复杂的装置,有很多变量 ,且相互制约;所以在确定物 理量的具体数值之前,我们应该知道到底有多少物理量需要确定
已知塔顶冷凝器为全凝器,塔底为部分再沸器, 进料压力与塔压相同。

《分离工程》复习摘要

《分离工程》复习摘要
流量: S存在下塔内液汽比大于脱溶剂情况下 的液汽比;S沸点高且量大,S下流中温度升高 冷凝一定量上升蒸汽,从上至下气液流量渐增
溶剂浓度:
x (1)若 0 ,且为露点进料时, S xS ;
(2) 若进料为液体或气液混合物, L L , 则 xS xS ,溶剂浓度在进料板处有突变(为使 xS 与xS 接近可采用饱和蒸汽进料); (3)塔釜 S在再沸器中浓度发生跃升。
清晰分割――馏出液中除了HK外,没有其他 重组分,釜液中除了LK外,没有其他轻组分。 精馏操作的两种极限情况:Rm下精馏操作 需要无穷多块理论板才能完成分离任务;全 回流的意义、特点。 2、恩特伍德法计算最小回流比的步骤,计 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3、芬斯克公式的几种形式、公式使用条件 , 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独立变量数NV
Ni N x N a
(1) 物流独立变量数 Nv f 1 C 2 (2)描述系统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变量数。 NV=∑(C+2)+能量交换变量数
2、约束关系数NC的确定 (1)物料衡算式 (2) 能量衡算式 (3) 相平衡式 (4)化学平衡式 (5)内在关系式 3、设计变量 指约定关系 有c(π -1)个 C个
1)调节S用量 S xS 12 S Rm x1D 分离所需N下降;
2)减少进料量F
F D 在维持原xS下增加R,分离效果变好;
3)S的进料温度应维持恒定 xS 值大,S温度变化使塔内L和V发生很 大波动,S很小 T 即对全塔影响很大,所以 应严格控制S的进料温度。
4 、等温闪蒸
V , yi
核定给定温度 下闪蒸问题是否成 立的两种方法:
F, Z i
P, T , e
方法一 计算闪蒸压力下进料混合物的 泡点温度TB和露点温度TD。 若TB<T闪蒸<TD,则条件成立

分离工程课件第一章-绪-论(4)(能源化工方向)

分离工程课件第一章-绪-论(4)(能源化工方向)

➢ 化工分离的发展
分离工程及技术伴随化学工业的发展而发展 1901年 英国 戴维斯 《化学工程手册》分离操作概念 1923年 美国 刘易斯、麦克亚当斯 《化工原理》分离工程理论 20世纪中期 分离工程理论 充实和完善 20世纪后期至今 分离技术不断的深化与拓宽,涌现新型、高 效、环保绿色分离手段
什么是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过程的分离单元操作
原料 分离媒 分离原 工业应

相态: 介: 理: 用:

减压 挥发度 海水淡化生
液体
(蒸汽压) 产纯水;吸 有较大差 收液的解吸。

原料 分离媒介:
石油裂解气

相态: 热量,有 汽、液 时用机械
的深冷分离; 苯、甲苯、

或汽液 功 混合物
同上
二甲苯的分 离。
V
原料 分离媒 分离原 工业应
分离媒介:能量媒介 ESA 、物质媒介 MSA 、压力
① 能量媒介 ESA:指传入或传出系统的热及输入或 输出系统的功。闪蒸、冷凝、精馏等。
② 物质媒介 MSA:指分离过程中所借助的物质, 如吸收过程的吸收剂、萃取过程的萃取剂及吸附 过程的吸附剂。
分离媒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如萃取精馏、 共沸精馏。
已在工业上应用的膜过程基本特性
按分离的规模分类
分析分离 • 规模小 • 定量分析
例: 色谱分离
制备分离 • 规模小 • 研究用材料
例: 离心分离
工业分离 • 规模大 • 经济
例: 精馏分离
化工厂中分离设备投资约 占总投资的50~90% !!!
按物理化学原理的不同分为:
平衡分离过程: 如精馏、吸收、萃取、结晶、吸附等。
速率分离过程: 如微滤、超滤、反渗透、电渗析等。

2012《分离工程》复习提要

2012《分离工程》复习提要

《分离工程》复习提要第一章绪论1、质分离过程的分类:机械分离过程、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2平衡分离过程——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和吸附剂),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成两相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相平衡中不等同的分配为依据而实现分离。

分离媒介分为:能量媒介ESA和物质媒介MSA。

3、分离因子、固有分离因子的定义第二章多组分分离基础(一)设计变量1、概念设计变量-——在计算前,必须由设计者赋值的变量。

固定设计变量N x 描述进料物流的变量设计变量数N i 系统压力可调设计变量N aN x是指描述进料物流的变量(如进料组成、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及系统压力。

事实上已被给定或最常被给定的量。

N a则是由设计者来决定的。

2、单元的设计变量.(会用下法求单设计变量)单元的设计变量N i = N v– N c(1)独立变量数N vN v可由①出入系统的各物流的独立变量数;②系统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情况决定。

1)物流的独立变量数任一单相物流N v = f + 1=c + 22)当系统和环境有能量交换时,N v应加上描述能量交换的变量数。

(2)约束关系数N c的确定约束关系包括:1)物料平衡式数目等于组分数c;2)能量平衡式每个系统只有一个;3) 相平衡关系式 有c (π- 1)个; 4)化学平衡式 一般不予考虑;5)内在关系式 指约定关系,如物流间温差、压力.N a e== N i e- N x e3、装置的设计变量(会确定分离装置的设计变量数) 步骤:(1)按每一单相物流有c+ 2个变量,计算进料物流所确定的固定设计变量数;(2)确定装置中具有不同压力的数目(压力等级数),当忽略由于摩擦阻力而引起的微小压力降时,装置内共有几个操作压力;(3)上两项之和即为固定设计变量数N x u;(4)将①串级单元的数目;②分配器的数目;③侧线采出单元的数目;④传热单元的数目相加,便是整个装置的可调设计变量数N a 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i =K xi i =1, 2, 3, ...... C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13
4) 固有约束
固有约束是考虑的特定系统所固有的, 固有约束通常可用简单等式来表示。
如:离开某一单元的两股物流成平衡, 则它们的温度、压力相等,这样就有两个固 有约束。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14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28
1)部分冷凝器
V
该单元与外界有热量交换。
e NV 3(c 2) 1
VF
Q
N c c 1 1 1 2c 3
e c
L
物料平衡式
T
P
热平衡式 气液平衡时,气相与液相T、P相等
气液平衡关系
e N ie NV N ce 3(c 2) 1 (2c 3) c 4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30
2)简单平衡级(绝热操作)
e N V 4(c 2)
Li-1
Vi
4股物料
N c c 1 1 1 2c 3
e c
第i级
物料平衡式
T
P
热平衡式
Li
Vi+1
相间互分配关系
e N ie NV N ce 4(c 2) (2c 3) 2c 5

1.装置的设计变量数


2.
u Ni 简便计算方法
3. 举例—普通精馏塔

-复杂精馏塔
5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1.4 设计变量
假设:物流为连续稳定流动,流体动能
和位能的变化可以忽略,没有化学反应存
在,与交换的机械能只限于轴功,而且平
衡级是串联的。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6
1.4 设计变量
c+3个变量
1个约束
c+2个变量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8
(1) 总变量数 Nv
挥发性杂质
系统总变量数 Nv:
物流数目为 nm 功交换数目为 nw 热流数目为 nq
进料
输出热Q
馏出液
输入热Q
塔底产物
Nv= nm(C+2)+nw+nq
输入功W
Nv= 4(C+2)+1+2 = 4(C+2)+3
e Na 0
7 -全蒸发器 V 气相温度为露点
Q
e Na 0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27
(2) 有浓度变化的单元
◈在这类单元中描述一个单相物料的独立变量数及一
个两相(互成平衡)物料的独立变量数都是c+2。 ◈对于互成平衡的两股物流可列出C+2个等式 (压力、温度、C个组分的化学位相等),与作为 一个两相物流时的设计变量Ni是一样的。 ◈每一组分都可写出一个物衡算式,各单元的物衡 算式都是C个,其它同辅助单元。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24
3) 换热器(包括加热器和冷却器)
e N V 4 3 12
4股物流
N ie 12 3 9
N 2 1 3
e c
热平衡式 冷、热流体各有一个物料衡算 式(因两股物流不直接接触)
F1
F2
P2
P1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25
3) 换热器 (包括加热器和冷却器)

(1) 总变量数

(2) 约束(条件)数

1) 物料平衡约束


2) 能量平衡约束
3) 相间分配关系的约束


4) 固有约束
(3) 设计变量数
化工分离工程 7
2012-2-21
(1) 总变量数 Nv

一个 C 组分数的物流:
c—组成变量
1—温度变量 1—加和方程 每1股物流 1—压力变量 独立变量数为:c+2 1—流量变量
11
2) 能量平衡约束
对于和外界无机械能交换的分离过程
能量衡算
热衡算
1个热衡算方程
热衡算=nmH+nqQ
热衡算方程中包括进、出系统各物流的焓和所有热流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12
3) 相间分配关系的约束
当两相呈平衡时,各组分按一定的规律在两相 中分配。

C组分 汽液平衡体系
C个
相间分配关系

由若干简单过程组成的综合单元对分析复 杂装置的设计变量很有用的。 ⑴串级单元
⑵侧线采出板
⑶加料板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36
(3) 几种重要综合单元 1)串级单元(由若干平衡级串联而成)
由一定的理论板数靠蒸汽和液体联合起来的一 般板式塔就是一种串级单元,这种串级单元重 复利用同一种单元(理论板)。
1.4 设计变量

在设计和解决多组分多级分离问题 时,由于组分数增多而增加了过程的
复杂性,需用联立或迭代法严格地解
数目较多的方程。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1
1.4 设计变量

对于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的多元方程组求解:
若指定的已知量过多,方程组无解。 若指定的已知量过少,方程组有无穷解。 只有当独立方程的数目和未知变量(未指定
的量)的数目相等时,方程组才有唯一解。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2
1.4 设计变量

设计变量—在计算前应该指定的物理量
过程的 分离过程涉及的变量数与
独立变量
描述该过程的方程数之差
流量 组成 温度 压力 平衡级数……
3
首先要 确定变量
设计变量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1.4 设计变量

如何确定设计变量问题?
F1 P2
F2 P1
e Na 1
N 12 3 9
e i
N (2 3) (2 1) 8
e x
N 98 1
e a
2股进 料物流
T、P和 流量
换热器的可调设计变量通常为: 冷或热流体出口温度或传热面积。
系统压力等级为2 (冷热流体各一个压力)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Vi+1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33
3) 加料板
Li-1
Vi
N 3c 7
e i
Fi
第i级进料
N 3(c 2) 1
e x
3股进料
e a e i
压力
e x
Li
e Na 0
Vi+1
N N N 0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34
(2) 有浓度变化的单元
①混合器(M) F1
e Na 0பைடு நூலகம்
物衡算式
2012-2-21
热衡算式
化工分离工程 22
2)全凝器(产物为一个液相)
e N V 2(1 2) 1 7
VF
Q
Nce 1 1 2
进料变量 (流量、温度和压力)
N ie 7 2 5
e Nx 3 1 4
L
e Na 5 4 1
第一步:确定有关过程中设计变量的数目;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变量作为设计变量;
第三步:给定设计变量的具体数值。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4
1.4 设计变量

1.4.1 单元的设计变量


1.无浓度变化的单元(辅助单元)
2.有浓度变化的单元
3.几种重要综合单元
4.总结

1.4.2 装置的设计变量
N ce 1
2×2
5
e N ie N V N ce 9 5 4
e Nx 3
e e N a N ie N x 4 3 1
各物料的温度和压力分别相等 。 一股进料物流变量(流量、温度和压 力)。 系统压力和进料压力相同,因而此处 固定设计变量中未包括系统压力。
系统压力(全凝器的压力) 图中有阀门符号,表示前后压力不同)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23
2)全凝器(产物为一个液相)

显然:可调设计变量数为1, VF 通常是指单元的温度。 可规定为:

Q
出口温度 =泡点温度

出口温度为泡点温度,
L
或出口温度为过冷温度.
e Na 0

然而,如果规定单元(即出口)温度为泡点温 度,则此单元的可设计变量为0个。
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将系统分成若干个 基本单

元(基元),逐个的分析这些基元,

然后将基元的研究结果用于系统。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17
1.4.1 单元的设计变量
单元(或基元)——“e ”
N N N
e i e V
e c
N N N
e i e a
e x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18
1.4.1 单元的设计变量
(3) 设计变量数 Ni
总变量数 Nv ——联立方程组中变量总数
约束数
NC
——方程组中的方程数
设计变量 Ni——方程组中给定的已知量的数目
Ni NV N c
2012-2-21
化工分离工程
15
(3) 设计变量数 N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