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

编号:AQ-JS-03501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

Measures to prevent DCS failure and thermal protection failure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

动事故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为了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造成的事故,要认真贯彻《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国电安运[1998]483号)、《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技术问题规定》(电规发[1996]214号)、《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5-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6-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7-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8—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1998)等有关技术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分散控制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

1.1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CPU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指标之内并留有适当裕度。

1.1.1所有控制站的CPU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60%。所有计算机站、数据管理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等的CPU 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40%,并应留有适当的裕度。

1.1.2CPU的负荷率应定期检查统计,如超过设计指标,应迅速采取措施处理。

1.1.3控制站、操作员站、计算机站、数据管理站、历史站或服务器脱网、离线、死机,在其它操作员站监视器上应设有醒目的报警功能,或在控制室内设有独立于DCS系统之外的声光报警。

1.2控制器,FSSS、ETS系统的I/0卡应采用冗余配置,重要I/O点应考虑采用非同一板件的冗余配置。

1.2.1分配控制回路和I/0信号时,应使一个控制器或一块I/0板件损坏时对机组安全运行的影响尽可能小。I/0板件及其电源故障时,应使I/0处于对系统安全的状态,不出现误动。

1.2.2冗余I/0板件及冗余信号应进行定期检查和试验,确保处

于热备用状态。

1.3系统电源应设计有可靠的后备手段(如采用UPS电源),备用电源的切换时间应小于5ms(应保证控制器不能初始化)。系统电源故障应在控制室内设有独立于DCS之外的声光报警。

1.3.1DCS宜采用隔离变压器供电。系统应设计双回路供电。其中一路电源要采用UPS供电。

1.3.2UPS电源应能保证连续供电30min,确保安全停机停炉需要。

1.3.3采用直流供电方式的重要I/0板件,其直流电源应采用冗余配置,其中一路电源故障应有报警信号。

1.4主系统及与主系统连接的所有相关系统(包括专用装置)的通信负荷率设计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保证在高负荷运行时不出现“瓶颈”现象)之内,其接口设备(板件)应稳定可靠。

1.4.1通讯总线应有冗余设置,通讯负荷率在繁忙工况下不得超过30%;对于以太网则不得超过20%。

1.4.2定期检查测试通讯负荷率,若超过设计指标,应采取好措

施,优化组态,降低通讯量。

1.5DCS的系统接地必须严格遵守厂家技术要求,所有进入DCS 系统控制信号的电缆必须采用质量合格的屏蔽阻燃电缆,在DCS侧有良好的单端接地。

1.5.1DCS系统与电气系统共用一个接地网时,控制系统接地线与电气接地网只允许有一个连接点,且接地电阻应小于0.5Ω。

1.5.2重点处理好两种接地:保护接地和屏蔽接地。

保护接地接至电气专业接地网,接地电阻小于2Ω。屏蔽接地接至电气专业接地网,接地电阻≤0.5Ω。不满足接地电阻要求时,应独立设置接地系统,接地电阻≤2Ω。屏蔽接地的接地网接地点应远离电厂大电流设备,如给水泵、磨煤机等,距离大于10m以上。

1.5.3模拟量信号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连接,且有良好的单端接地。

1.6操作员站及少数重要操作按钮的配置应能满足机组各种工况下的操作要求,特别是紧急故障处理的要求。紧急停机停炉按钮配置,应采用与DCS分开的单独操作回路。

热工保护与顺序控制

1.“三取二”信号法的好处?表达方式? 单个检测元件的误动作率p或拒动作率q很小时,可有效减小误动作率和拒动作率。 逻辑表达式: 2.中英文简称 计算机监视系统【CMS】数据采集系统【DAS】 模拟量控制系统【MCS】机组协调控制系统【CCS】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燃烧器管理系统【BMS】 汽轮机控制系统【TCS 】汽轮机数字电液调节系统【DEH】 汽轮机安全监视仪表【TSI 】旁路控制系统【BPS 】 顺序控制系统【SCS或SEQ】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ETS】 报警系统【ANN】 3.避免轴弯曲的有效方法 (1)正确投入盘车(2)当取闷缸措施 4.什么是差胀?汽轮机从前段到后段,差胀的变化特点 ①转子和汽缸之间的相对膨胀值差值,也可以说是主轴相对于汽缸某一点的膨胀差值。 ②从前段到后段,差胀越来越大 5.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系统的构成 6.汽轮机转速的测量方法 磁阻测速、磁敏测速、电涡流测速、霍尔转速传感器 7.双探头测轴震时,两个传感器在安装时要注意什么 在测轴的绝对振动时,应尽可能把绝对振动传感器放在同一个平面,或尽可能靠在一起。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尽可 能减少轴的偏心度,椭圆度,轴颈上的缺口,刻痕等等因素。 8.大型单元机组对所发生的带有全局性影响的事故的保护方式 辅机故障减负荷(RB)、机组快速甩负荷(FCB)、主燃料跳闸(MFT) 9.暖炉油泄露试验 为了防止轻油泄露(包括漏入炉膛),通过油系统泄露试验对油母管快关阀,回油阀、油母管,各层各油角阀所做的密闭性试验。 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OIS上旁路油系统泄露试验,但是在油系统管路维修、初次投运或较长时间未投运油系统时,油泄露试验不得旁路。选择油泄露实验旁路时,OIS画面将警告提示。 10.电磁式继电器 (1)电流继电器(2)电压继电器(3)中间继电器(4)时间继电器 11.接触器的特点 特点:触点接触良好,接触压力足够大,触点通断速度快,并具有灭弧装置。 12.阀门的操作转矩特点 在开启(或关闭)阀门的初始(或终了)一瞬间出现最大转矩,而在整个开启(或关闭)阀门的过程中转矩是不大的。13.锅炉炉膛爆炸的方式及原因 炉膛外爆、炉膛内爆(用内外压差来回答) 14.什么是缸胀,缸胀的方向受什么影响 ①汽缸的绝对膨胀值,即汽轮机的汽缸相对于机座基准点的增长。 ②汽缸的绝对死和点滑销装置 15汽包水位高低保护,再热器壁温高保护及汽压高保护逻辑框图

浅议提高热工保护可靠性及安全性对策

浅议提高热工保护可靠性及安全性对策 发表时间:2017-07-19T11:52:25.42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8期作者:张嘉男[导读] 摘要:热工保护是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安全运行为前提,是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完好的最后一道屏障。热工保护系统在主辅设备发生严重故障时,能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御或修补措施,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运行(大唐长山热电厂吉林松原 131109)摘要:热工保护是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安全运行为前提,是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完好的最后一道屏障。热工保护系统在主辅设备发生严重故障时,能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御或修补措施,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运行。它是进一步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以及确保设备完好无损的最后一道防线。热工保护的可靠性在提高机组主辅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热工保护;可靠性;安全性 一、热工保护简介 热工保护是通过对发电机组工作状态和运行参数进行监视和控制而起保护作用的装置,对提高机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机组发生异常时,保护装置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必要时自动启动或切除某些设备或系统,使机组仍然维持原负荷或减负荷运行。当发生重大故障而危及机组设备安全运行时,停止整个机组或某一设备系统运行,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较完整的热工保护系统包括:监测装置、报警装置、控制逻辑、保护装置、保护在线试验装置、事故追忆、打印设备等。 二、热工保护的概念 热工保护是指在机组启停和运行过程中,通过对机组及其主要辅助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运行的热力参数及电网的运行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测,在主辅设备及系统的热力参数及电网发生异常或故障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紧急情况下自动启动或切除某些设备或系统,使机组仍然维持原负荷运行或减负运行;当发生重大故障而危及机组设备安全时,自动停止机组运行并记录相关信息。一般来说,一套完整的热工保护系统包括监测装置、报警装置、控制逻辑、保护定值、记录和打印设备、保护在线试验装置等。 三、热工保护的重要性 热工保护系统是火力发电机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工保护对提高发电厂主辅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热工保护是指通过机组的状态系统能够自动的检测出机组的状态是否正常,如果出现异常或故障时则会自动地切除故障并及时的发出报警信号的过程。但在主辅设备正常运行时,保护系统因自身故障而引起动作,造成主辅设备停运,称为保护误动,并因此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主辅设备发生故障时,保护系统也发生故障而不动作,称为保护拒动,并因此造成事故的不可避免和扩大。由此可见,提高热工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对减少或消除DCS系统失灵和热工保护误动、拒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热工保护的常见问题 4.1DCS软、硬件故障 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随着DCS控制系统的发展,为了确保机组的安全、可靠,热工保护里加入了一些重要过程控制站,一般系统存在两个CPU互为备用,当两个CPU都故障时,就会出现因DCS软、硬件故障而引起的保护误动。主要包括DCS的信号处理卡、输出模块、输入模块、网络通讯连接等故障。 4.2相关辅助设备故障 ①热控元件故障:热控元件因老化和质量差,单元件工作无冗余设置和识别等因素而造成的主机、辅机保护误动、拒动等;电缆故障:因电缆老化绝缘破坏、接线柱进水、空气潮湿腐蚀或接线松动等引起电缆接线断路、断路、虚接等;②电源故障:随着热控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热工保护中加入了DCS系统一些过程控制站电源故障停机保护。因热控设备电源故障引起的热工保护误动、拒动的次数也有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热控设备电源接插件接触不良、电源系统设计不可靠导致。 4.3人为因素 火力发电厂中工作人员误动或误碰了接线端子、工作人员将接线端子看错了,或者是使用工器具不正确导致接线误碰误接导致出现信号。 五、提高热工保护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方法 5.1事故的分析 当机组的热工保护系统每出现一次拒动或者每发生一次动作时,都应该严格的按照事故调查的规章制度进行分析和研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记忆功能,在确保DCS的各个计算机时钟同步的同时,对各个系统都应该做好相关的历史趋势曲线。加强对事故的分析,能有效的预防同类事故的发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分析不清的事故,应该组织这方面的专家进行分析研究,要彻查事故的真正的原因,并且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5.2关于解决逻辑故障和现场设备故障的方法 ①为了防止单个设备或者部件发生故障而造成机组跳闸问题的发生,在进行新机组的运行、机组检修或者逻辑设计时,采取容错逻辑设计的措施。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元件故障、部件故障或者设备的故障,应该从控制逻辑上优化,从而进一步进行完善。②全面的调整好热工保护连锁信号,重点从动作可靠性角度入手,从而进行全面的优化处理。③就保护逻辑组态而言,应该合理配置页面并且确保正确的执行时序。④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在保护回路中设置有关运行人员可投、切保护以及手动复归保护逻辑的任何操作设备。⑤应该至少有两路信号是关于ETS、GTS、MFT之间跳闸的指令,通过各自的输出模块,根据二选一或者三选二的逻辑启动跳闸继电器。 5.3关于完善测量报警信号系统的方法 测量信号的报警作用在及时发现故障且排除故障争取时间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的电厂经常存在描述错误、报警值的设置与运行实际值不相符合、测量的信号不可靠、机组软报警点未分级或者机组软报警点分级不够完善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而造成的误报警,将导致工厂的工作人员不能准确的判断设备是否发生故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报警信号的可靠性,应该从装软件逻辑和对数据库的比较、删除重复的和不必要的软报警点、修改错误描述入手,从修改数据库里的软报警量程和报警值的上下限以及对软报警组织专项核对整理入手,或者对所有软报警重新进行分级和分组,开通操作员站声音报警装置并且采用不同的颜色,从而使软报警系统发挥其该有的作用。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

编号:AQ-JS-00769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 保护拒动事故 Prevention of DCS failure and thermal protection failure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 动事故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为了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造成的事故,要认真贯彻《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国电安运[1998]483号)、《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技术问题规定》(电规发[1996]214号)、《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5-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6-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7-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 T658-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 /T659-1998)等有关技术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分散控制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

1.1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CPU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指标之内并留有适当裕度。 1.1.1所有控制站的CPU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60%。所有计算机站、数据管理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等的CPU 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40%,并应留有适当的裕度。 1.1.2CPU的负荷率应定期检查统计,如超过设计指标,应迅速采取措施处理。 1.1.3控制站、操作员站、计算机站、数据管理站、历史站或服务器脱网、离线、死机,在其它操作员站监视器上应设有醒目的报警功能,或在控制室内设有独立于DCS系统之外的声光报警。 1.2控制器,FSSS、ETS系统的I/0卡应采用冗余配置,重要I/O点应考虑采用非同一板件的冗余配置。 1.2.1分配控制回路和I/0信号时,应使一个控制器或一块I/0板件损坏时对机组安全运行的影响尽可能小。I/0板件及其电源故障时,应使I/0处于对系统安全的状态,不出现误动。 1.2.2冗余I/0板件及冗余信号应进行定期检查和试验,确保处

火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配置与事故预控

关于印发《火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配置与事故预控》的通知 热工技[2010]7号 各发电集团公司、电力科学(试验)研究院、火电建设公司、发电公司(厂): 为促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和技术进步,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开展了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专题研究,在调研、收集、分析、总结全国发电厂近年来热控系统故障发生的原因和热控设备运行、检修、维护、管理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重点技术措施——《火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配置与事故预控》,广泛征求意见后,经技术委员会审核通过,现以指导性技术措施予以印发。 《火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配置与事故预控》并不覆盖热控系统全部技术措施,各单位可参照本措施和已下发的相关技术措施,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反事故技术措施并认真执行。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委员会 二○一○年七月十日

前言 原国家电力公司颁发的《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的DL/T774-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和电力系统一直以来持之以恒开展的技术监督工作及近几年来持续开展的设备安全性评价工作,都对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提高热控系统的可靠性、保证火电厂安全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机组容量的上升,控制功能和范围的扩大,热控系统的复杂性和故障的离散性增加。由于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和运行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热控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控制逻辑的条件合理性和系统完善性、保护信号的取信方式和配置、保护联锁信号定值和延时时间的设置、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检修维护质量、热控技术监督力度和管理水平都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由此引发热控保护系统可预防的误动,甚至机组误跳闸事件仍时有发生,影响着机组的安全经济性和电网的稳定运行。在电力工业发展进入大电网、大机组和高度自动化以及电力生产企业面临安全考核风险增加和市场竞争环境加剧的今天,进一步深化热控专业管理,完善热控系统配置,提高热控系统设备运行可靠性和机组运行的安全经济性已至关重要。为此,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成立项目组,在调研、收集、分析、总结全国近年来热控系统故障发生的原因及事故教训、热控设备运行检修维护管理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基建阶段的热控系统可靠性过程控制》、《分散控制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分散控制系统故障应急处理导则》、《提高TSI系统运行可靠性的若干技术措施》、《提高热控接地系统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的技术措施》、《热工保护与控制逻辑优化》、《提高汽包水位测量与保护信号可靠性的技术措施》、《热控设备可靠性分类与测量仪表合理校验周期及方法》、《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评估导则》等专题研究,编制了《火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配置与事故预控》技术措施,以供电力行业热控人员在进行专业设计、安装调试、检修维护、技术改进和监督管理工作时参考。本技术措施编制完成后,在一些电厂进行了实际应用检验;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委员会两次组织全国性电厂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和普遍征求意见,并于2010年5月20日通过审查。 本技术措施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技术措施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技术措施负责起草单位: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本技术措施参加起草单位:浙江浙能嘉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浙能温州发电有限公司、浙江浙能镇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本技术措施审查人:金耀华、尹松、金丰、许继刚、段南、马永真、王利国、企声、毕诗芳、李劲柏、沈丛奇、刘武林、骆意、陈世和、岳建华、张建龙、张晋宾、张秋生。 本技术措施起草人:孙长生、朱北恒、尹峰、孙耘、项谨、王建强、胡伯勇、丁永君、李式利、周强、樊健刚、徐晶霞、王革新、王志强、翟萧、吴永存、傅望安、刘伟、杨桦、余燕山、朦卫明、李康良、刘玉成、丁俊宏、王薰。

热工保护拒动风险控制

热工保护拒动应急措施 1.概述 热工保护装置是热控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是防止机组产生重大生产事故,导致事故扩大的重要保证。在机组运行中为保证保护装置动作可靠,防止保护系统失灵,造成停机、停炉构成机组非计划停运。 机组热工保护拒动是指机组主要设备的热工保护拒动,包括锅炉及汽机、发电机、高压加热器的热工保护。对于机组热工保护拒动可能造成的后果主要有三种:一是引起爆炸、火灾或由于设备损坏造成人员伤亡;二是造成电网事故,大面积停电;三是造成设备损坏。 2.机组热工保护拒动的原因: (1)保护定值计算问题 (2)保护装置或二次回路问题 (3)保护配置问题 (4)电源问题 3. 机组热工保护拒动的预防 3.1对保护系统有关设备的检修应严格遵从热工检修标准,检修工艺符合要求。 3.2运行人员加强监视,发现涉及到机组保护系统异常的情况及时和热工分场联系,共同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热工分场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 3.3定期对热工电源系统进行工作/备用切换试验,保证电源切换正常,工作可靠。 3.4对涉及保护回路的仪表、压力开关、传感器等元件,应进行定期校验,校验周期符合规程规定。 3.5根据设备巡回检查制度规定,热工人员每日应对保护系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消除。 3.6应对锅炉灭火保护装置定期进行保护定值的核实检查和保护试验,对锅炉灭火保护装置的动态试验(指在静态试验合格的基础上,通过调整锅炉运行状况达到MFT动作的现场整套炉膛安全监视保护系统的闭环试验)时间不得超过3年。 3.7在对锅炉灭火保护装置进行动态试验时必须将锅炉有关磨煤机、给煤机的连锁一并纳入试验中。 3.8加强对汽轮机仪表的监视,保证每台机组至少有两台相互独立的转速监视仪表,保证汽轮机转速监视的可靠性。

浅谈防止热工保护误动拒动的技术对策

浅谈防止热工保护误动、拒动的技术对策摘要:随着DCS控制系统的成熟发展,热工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凭借其巨大的优越性,使机组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运行 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热工保护误动和拒动的情况还有时发生。如 何防止DCS系统失灵和热工保护误动、拒动成为电厂甚至大型旋转 机械设备控制的日益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热工保护;误动;拒动;技术 热控保护系统是火力发电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机 组主辅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热工保护系统 的功能是当机组主辅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参数超出正常可控制的范围时,自动紧急联动相关的设备,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从 而软化机组或设备故障,避免出现重大设备损坏或其他严重的后果。主辅设备正常运行时,保护系统因自身故障而引起动作,造成主辅 设备停运,称为保护误动;在主辅设备发生故障时,保护系统也发 生故障而不动作,称为保护拒动。随着热工技术水平的进步和设备 的质量的提高,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与不断完善,使得电厂热工控 制系统的控制品质和自动化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提高。但从 近几年热工保护情况统计来看,由于热工保护误动引起机组跳闸,

造成非计划停运的比例还是较大的。如何避免热工保护误动、拒动 成为火力发电厂同益关注的问题。 1 热工保护误动、拒动原因分类 热工保护误动、拒动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DCS软、硬件故障;热控元件故障;中间环节和二次表故障;电缆接线短路、断路、虚接;热控设备电源故障;人为因素;设计、安装、调试存在缺陷。 2 热工保护误动、拒动原因分析 2.1 DCS软件、硬件故障。 随着DCS控制系统的发展,为了确保机组的安全、可靠,热工 保护里加人了一些重要过程控制系统(如:DEH、CCS、BMS等),两个控制器同时故障时停机保护,由此,因DCS软、硬件故障而引起 的保护误动也时有发生。主要是控制器、输出模块、设定值模块、 网络通讯等故障引起。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

编号:AQ-JS-03501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 Measures to prevent DCS failure and thermal protection failure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 动事故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为了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造成的事故,要认真贯彻《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国电安运[1998]483号)、《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技术问题规定》(电规发[1996]214号)、《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5-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6-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7-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8—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1998)等有关技术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分散控制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

1.1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CPU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指标之内并留有适当裕度。 1.1.1所有控制站的CPU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60%。所有计算机站、数据管理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等的CPU 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40%,并应留有适当的裕度。 1.1.2CPU的负荷率应定期检查统计,如超过设计指标,应迅速采取措施处理。 1.1.3控制站、操作员站、计算机站、数据管理站、历史站或服务器脱网、离线、死机,在其它操作员站监视器上应设有醒目的报警功能,或在控制室内设有独立于DCS系统之外的声光报警。 1.2控制器,FSSS、ETS系统的I/0卡应采用冗余配置,重要I/O点应考虑采用非同一板件的冗余配置。 1.2.1分配控制回路和I/0信号时,应使一个控制器或一块I/0板件损坏时对机组安全运行的影响尽可能小。I/0板件及其电源故障时,应使I/0处于对系统安全的状态,不出现误动。 1.2.2冗余I/0板件及冗余信号应进行定期检查和试验,确保处

电厂热工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

电厂热工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8-08-21T15:36:28.54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5期作者:蔡国保田平韩磊严泽乾郭严昊 [导读] 摘要:本文首先对电厂热工系统的可靠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提升热工设备的可靠性、优化热工系统逻辑、提升热工仪表接地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等五个方面对提升电厂热工系统可靠性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30) 摘要:本文首先对电厂热工系统的可靠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提升热工设备的可靠性、优化热工系统逻辑、提升热工仪表接地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等五个方面对提升电厂热工系统可靠性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电厂热工系统;可靠性 1电厂热工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1.1热工保护系统的误动现象 火电厂发电的安全问题直接受到热工系统的影响,首先,提高热工系统的动作可靠性是各火力发电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随着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操作过程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将热工系统监测的范围扩大。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技术人员的个人技能提升较慢,很容易操作误动操作,从而导致发生非计划停机现象,进而降低了整个机组的工作效率。目前很多因素将引发可预见热工保护系统的误动现象,其中包括电缆及电源外部环境和内部逻辑控制、安装时的安装工艺、日常管理维护体系是否完备、同时还受到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影响。电厂热工系统出现误动现象将直接影响发电机组的效率和安全,且大多数属于人为操作引起的,可控性较高[1-2]。 1.2热工系统检修体系不完善 热工系统的设备维护量大检修人员紧张,因此而存在着一定的维护漏洞。该问题的解决,要从管理体系方面着手,对检修人员的检修工作进行规范化制式操作,同时建立定期人员培训机制。此外,在监护人员方面,存在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习惯性违章比较严重,一些人员甚至不懂监控技术,造成工程监护工作无法正常发挥其作用。所以,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系统维护、检修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监督。因此,必须要在确保电厂获取一定电力效益的前提下,选择科学有效的对策,促进热工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的提升。 1.3电厂的管理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发展 如今电厂的管理模式主要为定期检查、检测和检修,相对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相对比较落后。因为如果对设备经过定期的检查、检测和检修发现处于一个安全稳定的正常工作运行中,这不仅会使设备容易出现异常情况,而且还会对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而且有些电厂对热工系统中的设备没有认真选购,造成一些设备型号与设计图纸不符,甚至选购了一些质量较差的设备。整个热工系统可靠性的核心关键是设备的可靠性,两者之间相互制约。因此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此法有利于不断加强热工系统可靠性。 2提高电厂热工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2.1提升热工设备的可靠性 (1)硬件方面 现阶段,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控制自动化程度也随之升高,所以,电厂在管理方面也将重点放在了少人值守或者是无人值守方面。而在设备操作方面,其简单化与集约化的特点也提高了热工元件可靠程度的要求。所以,要想确保机组设备运行的安全与稳定,一定要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规定内容,与火力发电厂的设计技术规程及热工自动化设计要求相吻合,并保证所选择的热工元件技术成熟并且可靠。 (2)软件方面 由于过程生产对控制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而使得传统的控制技术很难满足电厂热工流程对系统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性能最优化方面的要求,汽温超标也成为制约电厂机组设备负荷变化响应能力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电厂热工自动化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具体包括主机自动化、辅助设备自动化以及公用系统自动化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组容量的不断扩大,对电厂监控系统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这促使全厂的监控系统必须向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将单元机组容于一个控制室,以提高辅助车间的工作运行效率,提高电厂运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适应新时期下电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火电机组由以往的中低压、小容量发展至现如今的高参数、大容量、单元式机组,其生产运行方式也由人工手动控制逐步转变为自动化控制,这不但使电厂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而且还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电厂热工保护系统要配置高质量的元件,并运用成熟的技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随着电厂热工系统日趋复杂化,其对热工元件可靠性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 2.2不断优化热工系统的逻辑 在测试阶段,如果一旦发现一些不稳定因素或者暴露出相对明显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不断的优化热工系统的逻辑;保护一些重要设备的测点,尽量采用“三取二”的逻辑判断,识别每一个测点,评判出每一个测点的质量,这个过程一发现有故障的测点,则必须立即退出保护功能,使逻辑判断变为“二取二”,避免设备出现误动现象。采取“三取二”的方案解决调节作用信号的被调查量,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调节的质量。热工系统的逻辑优化和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息息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设计和控制两方面进行检测;同时,为了使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改善,必须重视对报警逻辑的优化管理,最大限度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个人认为具体优化措施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优化方案,这里只是站在一定高度,提出了一种优化热工系统逻辑的方法而已】 2.3提高热工仪表的运行稳定性 热工仪表的准确性是电厂维护管理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提高热工仪表的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要求企业配备专职的仪表管理人员并且持证上岗,对仪表进行定期的维护,降低操作失误几率,并且总结维修经验,为热工仪表的准确校验和可靠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电厂的维护需求,还要及时开展不同类型的分析会,及时通报仪表运行现象,通过分析确定正确的热工仪表稳定运行措施,从而控制电厂系统运行中的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2.4提高热工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在电厂的热工系统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的干扰其中,接地系统受外界影响的几率较大。因此,要严格控制外界环境对系统的影响,以免其对接地系统的准确性造成影响。一旦出现这一问题,要及时检测或者通过系统的计算确保其数据的准确性。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

浅谈防止热工保护误动、拒动的技术对策(2020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谈防止热工保护误动、拒动的技术对策(2020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浅谈防止热工保护误动、拒动的技术对策 (2020新版) 摘要:随着DCS控制系统的成熟发展,热工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凭借其巨大的优越性,使机组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运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热工保护误动和拒动的情况还有时发生。如何防止DCS系统失灵和热工保护误动、拒动成为电厂甚至大型旋转机械设备控制的日益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热工保护;误动;拒动;技术 热控保护系统是火力发电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机组主辅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热工保护系统的功能是当机组主辅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参数超出正常可控制的范围时,自动紧急联动相关的设备,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从而软化机组或设备故障,避免出现重大设备损坏或其他严重的后果。

主辅设备正常运行时,保护系统因自身故障而引起动作,造成主辅设备停运,称为保护误动;在主辅设备发生故障时,保护系统也发生故障而不动作,称为保护拒动。随着热工技术水平的进步和设备的质量的提高,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与不断完善,使得电厂热工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和自动化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提高。但从近几年热工保护情况统计来看,由于热工保护误动引起机组跳闸,造成非计划停运的比例还是较大的。如何避免热工保护误动、拒动成为火力发电厂同益关注的问题。 1热工保护误动、拒动原因分类 热工保护误动、拒动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DCS软、硬件故障;热控元件故障;中间环节和二次表故障;电缆接线短路、断路、虚接;热控设备电源故障;人为因素;设计、安装、调试存在缺陷。 2热工保护误动、拒动原因分析 2.1DCS软件、硬件故障。 随着DCS控制系统的发展,为了确保机组的安全、可靠,热工保护里加人了一些重要过程控制系统(如:DEH、CCS、BMS等),两

电厂热工保护误动的原因及应对

电厂热工保护误动的原因及应对 摘要:热工保护系统在整个电厂系统中对维护机组的安全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同时也是整个电厂中的核心部分,但是在实际的电厂机组运行过程中,经 常会因为突发事件造成电厂热工保护出现误动的情况,进而导致整个机组停机, 给相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需要加强热工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研究。在日益激烈的电厂竞争中,为保证企业能够占据有利的地位,需要相关工作 人员能在设备运行强对热工保护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使相关热点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进而实现创造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热工保护;误动;原因 Abstract:the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 in the whole power system to maintain safe operation of the unit have a vital role,is also the core part in the whole plant,but in the process of the actual power plant unit operation,often because of emergencies caused by thermal power plant protection maloperation situation,leading to the entire machine stop and bring that enterprise certain economic loss,therefore,need to strengthen the stability of the thermal system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search. 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power plant,in order to ensure the enterprise to occupy the advantageous position,to relevant personnel can run on the device for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and the corresponding emergency measures in advance,make relevant hot equipment can normal run,and then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creating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thermal protection;Misoperation. Why 在整个电厂系统中,热工保护对于维护整个机组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相关的热工工艺水平和设备的质量方面都得到有效的提高,但 是从当期的多发的事故中看来,该技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1 提高热工保护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性 要想使热工保护拒动、误动减少,必须是DCS系统的失灵发生率降低。近几 年来,不断更新的电厂机组设备,不断增加的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断增加的发电机组容量,不断提高的参数,逐渐提升的热工自动化程度等。不 断发展和应用的DCS分散控制系统,拥有强大的优势和功能,对机组的稳定性、 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有极大的提高。不断增大的机组容量导致参与保护的热 工参数也在增加,这样就提高了设备或机组拒动、误动的发生。所以,提高热工 保护系统可靠性对热工误动的降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热力保护误动的现象分析 在当前的电厂安全运行事件中因为热控专业造成的事件占同比的20%,而造 成热控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电工保护误动现象的发生。其中主要是以新投资生产 的机组为准,这部分机组在最初的建设期间因为对热工的保护设计以及配置等方 面不够重视,进而导致误动事件的发生,严重时部分机组一年会发生7次以上的 误动现象,本文下面将列举近几年较为典型误动事件进行分析: 2.1某电厂的故障原因是主汽温度故障,在进行相关“三取二”的逻辑判断 中出现失误,将错误降温信号发送至相关的设备中,使发电机和发电系统中其余 部分之间失去联系且无法恢复同步以及锅炉主燃烧跳闸(MFT)的现象发生。 2.2因为某电厂的发电机主开关中只有一个用于发送“合闸”的反馈信号,

热工保护控制系统论文

热自1101班李海龙 201159060132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分析 摘要: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urnaceSafeguardSupervisorySystem,以下简称FSSS),目前已成为我国大型电站锅炉必不可少的控制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保护锅炉炉膛,避免发生爆炸事故,对油、煤燃烧器进行程控等管理。炉膛安全监控系统主要包括:联锁系统、主燃料跳闸系统、燃油系统和制粉系统。FSSS系统能够连续地在线监控燃烧系统的大量参数和工况,不断地进行实时逻辑运算和判断,必要时发出动作指令,通过联锁装置,防止锅炉和任何部分形成可爆的燃料和空气混合物,以保障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由此可见,FSSS系统是保护锅炉安全的重要控制手段,火电厂锅炉装设了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后极少发生炉膛爆燃事故。 关键词:锅炉爆燃;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主燃料跳闸(MFT);联锁系统;吹扫。 一、概述 电厂锅炉需要控制数量众多的燃烧设备,如点火装置、油燃烧器、煤粉燃烧器、一次风挡板、二次风挡板等等。燃烧设备的操作过程也趋于复杂化,如油枪的投运操作包括:点火油枪的推入、雾化蒸汽阀开启、进油阀开启、电点火枪的投入与断开等。在锅炉启停工况和事故工况下,燃烧器的操作更加频繁,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意外事故。过去,国内锅炉由于缺少燃烧安全控制系统,每年锅炉发生炉膛爆炸事故几十起,损失巨大。为了防止锅炉事故的发生,减少电力生产的损失,在电厂锅炉上安装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urnaceSafeguardSupervisorySystem,简称FSSS)成为必然趋势。

二、FSSS的功能 2.1炉膛点火前的吹扫锅炉停炉以后,尤其是长期停炉后,闲置的炉膛里必然会积聚一些燃料、杂物等,给重新运行带来不安全因素。因此,系统设置了点火前炉膛吹扫的功能。在吹扫许可条件满足后,由操作人员启动一次为时5min的炉膛吹扫过程,这些吹扫许可条件的满足实际上是全面检查锅炉是否能投入运行的条件。为了防止操作人员的疏忽,系统设置了大量的连锁,锅炉如果不经吹扫,就无法进行点火。同时,5min的吹扫时间必须满足,如果因为吹扫许可条件失去而引起吹扫中断,必须等待条件重新满足后,再启动一次5min的吹扫,否则,锅炉也无法点火。 2.2燃油投入许可及控制 在锅炉完成点火前吹扫后,控制系统即开始对投油点火所必备的条件进行检查,如:吹扫是否完成、油系统泄漏试验是否成功、油源条件、雾化介质条件、油枪和点火枪机械条件等。上述条件经确认以后,系统即向运行人员发出点火许可信号,一旦运行人员发出点火指令后,系统即对将要投入的燃油 层进行自动程序控制,内容包括:总油源、汽源打开,编排油角启动顺序,油枪点火器推进,油枪阀控制,点火时间控制,点火成功与否判断,点火完成后油枪的吹扫,油层点火不成功跳闸等。 2.3煤粉投入许可及控制 系统成功进行了锅炉点火及燃油低负荷运行之后,即开始对投入煤粉所有设备的条件进行检查,完成大量的条件扫描工作。这主要包括:锅炉参数是否合适,煤粉点火能量是否充足,燃烧器工况,给粉机工况,有关风门挡板工况等。待上述诸方面条件满足以后,系统向运行人员发出投粉允许信号。当运行人员发出投粉指令后,系统开始对将要启动的煤层进行自动程序控制,内容包括:编排设备启动顺序,控制启动时间,启动各有关设备,监视各种参数,启动成功与否判断,煤层自动启动,启动不成功跳闸等。系统还对煤层正常停运进行自动程序控制。 2.4持续运行监视 当锅炉进入稳定运行工况后,系统全面进入安全监控状态(实际上从点火前吹扫开始锅炉就置于系统的安全监控之下了)。系统连续监视锅炉主要参数,如汽包水位、炉膛压力、汽轮机运行状态、全炉膛火焰以及各种辅机工况等。若发现各种不安全因素时给予声光报警,

完善电厂热工保护系统可靠性措施浅析

完善电厂热工保护系统可靠性措施浅析 热工保护系统是火力发电机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工保护的可靠性对提高机组主辅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电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发电厂的热工保护成为越来越关键的技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加以研究和完善。 标签:热电厂设备热工保护可靠性意义 0 引言 热工保护作为发电厂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在近几年得到快速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但是在机组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时常发生,使得热工保护出现误动,造成机组停机,这不仅给企业的运营带来额外损失,还会因危胁电网稳定而产生负面影响。 1 提高热工保护系统可靠性的意义 热工保护系统是火力发电机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工保护的可靠性对提高机组主辅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热工保护系统的功能是当机组主辅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参数超出正常可控制的范围时,自动紧急联动相关的设备,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从而软化机组或设备故障,避免出现重大设备损坏或其他严重的后果。但在主辅设备正常运行时,保护系统因自身故障而引起动作,造成主辅设备停运,称为保护误动,并因此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主辅设备发生故障时,保护系统也发生故障而不动作,称为保护拒动,并因此造成事故的不可避免和扩大。 随着发电机组容量的增大和参数的提高,热工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伴随着DCS分散控制系统在电力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DCS控制系统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优越性,使机组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运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参与保护的热工参数也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而越来越多,发生机组或设备误动或拒动的几率也越来越大,热工保护误动和拒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提高热工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减少或消除DCS系统失灵和热工保护误动、拒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热工保护误动和拒动的原因分析 热工保护误动、拒动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DCS软、硬件故障;热控元件故障;中间环节和二次表故障;电缆接线短路、断路、虚接;热控设备电源故障;人为因素;设计、安装、调试存在缺陷。 2.1 DCS软、硬件故障随着DCS控制系统的发展,为了确保机组的安全、可靠,热工保护里加入了一些重要过程控制站(如:DEH、CCS、BMS等)两个CPU均

热工自动控制B-总复习2016

热工自动控制B-总复习2016

在电站生产领域,自动化(自动控制)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数据采集与管理;回路控制;顺序控制及联锁保护。 电站自动化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人工操作:劳动密集型;关键生产环节自动化:仪表密集型;机、炉、电整体自动化:信息密集型;企业级综合自动化:知识密集型; 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优缺点。 开环:不设置测量变送装置,被控制量的测量值与给定值不再进行比较,克服扰动能力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闭环:将被控制量的测量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自动修正被控制量出现的偏差,控制精度高,配备测量变送装置,克服扰动能力强; 定性判断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指标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指标: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关系:同一控制系统,这三个方面相互制约,如果提高系统快速性,往往会引起系统的震荡,动态偏差增大,改善了稳定性,过渡过程又相对缓慢。 定性描述下面4 条曲线的性能特点,给出其衰减率的取值范围。 粉:等幅震荡过程,ψ=0;绿:衰减震荡过程,0<ψ<1;红:衰减震荡过程,0<ψ<1;蓝:不震荡过程,ψ=1; 在热工控制系统中,影响对象动态特性的特征参数主要有哪三个?容量系数,阻力系数,传递迟延 纯迟延与容积迟延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差别,容积迟延通常出现在什么类型的热工对象上? 容积迟延:前置水箱的惯性使得主水箱的水位变化在时间上落后于扰动量。纯迟延:被调量变化的时刻,落后于扰动发生的时刻的现象。纯延迟是传输过程中因传输距离的存在而产生的,容积迟延因水箱惯性存在的有自平衡能力的双容对象 建立热工对象数学模型的方法有哪些? 机理建模:根据对象或生产过程遵循的物理或化学规律,列写物质平衡、能量平衡、动量平衡及反映流体流动、传热等运动方程,从中获得数学模型。实验建模:根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实测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后得到模型 了解由阶跃响应曲线求取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能对切线法、两点法做简单的区分。 注意事项:1实验前系统处于需要的稳定工况,留出变化裕量;2扰动量大小适当,既克服干扰又不影响运行;3采样间隔足够小,真实记录相应曲线的变化;4实验在主要工况下进行,每一工况重复几次试验;5进行正反两个方向的试验,减小非线性误差的影响。方法:有自平衡无延迟一阶对象:切线发和0.632法;有自平衡有延迟一阶对象:切线发和两点法;有自平衡高阶对象:切线发和两点法;无自平衡对象:一阶近似法和高阶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