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2021年最全高中政治复习资料归纳梳理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政治生活全册必考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政治生活全册必考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政治生活》全册必考重点复习提纲一、公民的政治生活考点1、国家的本质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考点2、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考点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广泛性;真实性考点4、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考点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
它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讲立法平等,不能对敌对分子讲平等。
它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它只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现象。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第一,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第二,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权阶级。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这项原则表明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权利与义务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确保权利的实现。
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
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第一,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第二,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021年高考政治重要知识归纳总结最新超详细
高考政治重要知识归纳总结最新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1. 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或者是意义)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重要性: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措施:(怎样做到依法行政?)(1) 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3)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4)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3. 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
政府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以提高决策水平。
4. 如何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1)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具体来说、A 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市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B 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2) 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②中国共产党的监督③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⑤司法机关的监督;⑥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高考政治知识要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高中政 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高中政治是一门涵盖广泛、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对于高中生来说,掌握好必背知识点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对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经济生活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其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消费:一般来说,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
对生产经营: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等。
此外,物价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等也会影响消费水平。
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表现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
6、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7、劳动与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党和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包括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8、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多种分配方式包括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
2021年高考政治全套必考重点知识总结宝典(全四册)
2021年高考政治全套必考重点知识总结宝典(全四册)必修1经济生活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压力;(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政治生活全套复习提纲(精品)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政治生活全套复习提纲(精品)1.我国国家性质及本质(修改考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国家机关必须为人民谋利益,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了国家和公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和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2.人民民主的特点及其意义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地位/意义)(1)地位: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2)意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调动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4.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政治义务在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等政治自由,监督权。
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确保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实现。
公民有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公民应提高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主动承担义务。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时候,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包括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承担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公民的民主选举选举的方式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021年高考政治知识点重点归纳超详细
高考政治知识点重点归纳1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性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
3.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点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4•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1)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监察部门、法制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
(2) 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司法机关的监督。
5.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政务公开的意义(1) 有利于标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2) 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高考政治知识点: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原因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须自觉地接受人民监督、确保权力为人民谋利益。
权力是把双刃剑。
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各种腐败行为;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7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措施: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坚持政务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
高考文综政治图表论述题答题技巧A、标题。
高中政 治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高中政治涵盖了丰富的知识体系,掌握必背知识点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大家梳理的一些重要内容。
经济生活方面: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其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
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和收入差距。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包括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包括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财政的作用包括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政治生活方面: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整理2021
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整理2021拼搏高考,今生无悔;爬过高三,追求卓越!张扬乐学乐思的个性,坚守不骄不躁的心态。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高考考生。
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整理11、价值与人生价值⑴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⑵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2、价值观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⑴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
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
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⑴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⑵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⑶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
⑷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没有冲突时,要把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2021年新版高三年级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汇总
2020-2021年高三年级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篇一】1、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什么是发展?(即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3、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这一观点有何意义?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它在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社会领域内的新事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意义: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既要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着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着的变化。
相互关系:(1)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4)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5、把握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的意义做好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2021年高中知识点高一政治知识点复习汇总
2021年高中知识点高一政治知识点复习
汇总
2021年高中知识点高一政治知识点复习汇总
【摘要】xx的编辑就为各位学生带来了2021年高中知识点高一政治知识点复习汇总
2021年高中知识点高一政治知识点复习汇总
政治知识点
2021年高一政治知识点:多变的价格
高一政治必修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2021年高中政治知识点复习: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高中政治知识点复习:哲学常识总复习
高中政治知识点:我国的国家制度专题复习
xx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2021年高中知识点高一政治知识点复习汇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1。
【精编】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2021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经济常识1. 商品和商品经济(1) 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2) 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3)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3. 企业和经营者(1)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企业兼并与破产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 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4. 产业和劳动者(1) 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2)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5.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1)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 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6. 银行和储蓄者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1) 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体系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2) 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7.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债券与商业保险(1) 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2) 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8.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1) 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2)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关税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政治常识:★(1)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职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并反映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有对内职能(依法打击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维护安定团结和社会治安、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保科文卫事业;搞好社会公共服务障制度、兴办公共设施和保护生态环境)和对外职能(防御外敌入侵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宪法赋予他们特有的权利(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等)并且必须自觉履行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3)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其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实行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当家作主的地位;(4)我国的公民与国家: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坚持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认真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益相结合的原则);(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调动各方面的各级因素)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方式);中国共产;(6)我国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政治、经济、文化权利)、民族团结(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各民族共同繁荣(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都得到发展和不断进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步消除东西部差距,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首先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需要国家、发达地区的帮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7)我国的宗教政策: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宗教活动必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8)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是变化发展的,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是国家利益和国家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力量,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度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9)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是基础,科技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决定是龙头,各国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10)我国的对外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首要目标,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支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哲学常识1. 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3)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情,立足国情(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辩证法(1) 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2) 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3) 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4)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对待矛盾的前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方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6) 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7) 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持适度原则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8) 事物发展的趋势: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9)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3. 认识论(1) 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2) 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3) 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4. 人生观和价值观(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3)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发展社会主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4) 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5) 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6) 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第三部分政治常识1. 我国的国家制度(1) 我国的国体: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家职能(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3) 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4) 我国公民与国家: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2.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1) 政党与政权:政党的特征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对国(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家的领导方式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三(3) 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个代表”重要思想3.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我国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2) 我国的宗教政策:建迷信4.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1) 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当代国际竞(2)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争的实质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3) 我国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含义、特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运用: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四个目标(2)因果联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辨证法认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3)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要求我们善于总结、(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2)搞运用: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反对地方保护主义;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中抓大放小2、发展的观点(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与物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3、矛盾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有;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在这个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方法论】: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③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理论,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理论依据;(2)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和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9、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内容】:<1> 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3>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4>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即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10 、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2>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3>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1> 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3> 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 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角度一: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量的积累,就,即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不会有事物性质的变化(也不会有飞跃和发展)备;这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角度二: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即坚持适度原则;角度三: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原有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是,就要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角度四: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会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优化结构”,研究事物的结构11 、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论【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方法论】: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12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反对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就可以使少走弯路,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更大的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避免或减少失误,作用,做出更多的贡献;认识论部分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歧途;达到理论(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方法论意义:既要重视实践,又要掌握科学理论,2、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区别: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多变易失,凭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联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方法论: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区别:含义、阶段、可靠程度不同;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方法论: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4、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原理:整个世界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应当在实践基础上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向前推移,逐步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全高中政治复习资料归纳梳理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高中政治复习资料归纳梳理发展经济措施总结【对内】投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消费: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市场和宏观调控相结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对外】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所有制结构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A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增加税收,优化产业结构,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B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激发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国家的态度: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4.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1.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2.为什么要重视社会公平?①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③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
④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⑤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体现。
⑥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扩大消费,优化消费、投资、出口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成。
3.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①最根本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增加人民收入。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
⑤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应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面对市场竞争,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3.怎样进行市场调节?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②规范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③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④政府要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弥补市场的不足。
⑤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社会主义生产经济的微观主体,必须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4.面对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需求,社会应当怎样合理配置有限资源?①坚持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②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科技创新与管理进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③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调节、控制、引导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以弥补市场配置的不足。
5.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①深化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的作用。
②科学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平等参与,健康稳定的市场秩序。
③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管理,防止过多的行政干预。
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④总之,宏观调控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政府要遵循市场规律。
6.宏观调控的手段①经济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法律手段来调节经济活动。
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障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③行政手段:国家通过采取具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等手段,影响和调节宏观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7.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8.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是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A、有利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各国生产力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B、不利影响:①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对外开放1.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①我国不断提高自身对外开放水平,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②坚持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市场开放性和竞争性的体现。
③坚持对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调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资金,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③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④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⑤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⑦要增强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安全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消费1.为什么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推动生产的调整和升级。
②扩大消费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
③促进消费有利于社会收入差距的调节。
④消费水平提升,有利于优化消费、投资、出口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⑤促进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减少对外依存度。
2.如何扩大内需,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对应影响消费的因素)①最根本的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②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居民实际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消费信心。
④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⑤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要转变居民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⑦改善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的升级。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调节生产。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投资与融资资本市场的意义: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A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B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C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