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最终版)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无机化学课件)
课程小结
本节重点
一、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横行)结构: 三长、三短、一不全。 族(纵行)结构: 七主、七副、零和Ⅷ族。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a.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无机化学
˝
元素周期表
案例导入
插入二维动画(待制作)
元素周期表是怎么来的?
目录
CONTENTS
01 元素周期表
0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01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定义: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 成横行;把不同行中外层电子数相 同的元素,按电子层递增的顺序由 上而下排成纵列,就可以得到一张 表格,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 现形式。
0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1 周期(横行)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 序排列的一个横行。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1
1
2K 2
234
5
6
7
8
9
10
L K
8 2
3 11 12
M 18
13 14 15 16 17 18 L 8
k
2
4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族的分类 包含元素
表示 个数
主族
副族
长、短周期元素 ⅠA,ⅡA等
长周期元素 ⅠB,ⅡB等
7
7
零族
Ⅷ族
稀有气体元素 8、9、10纵行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n
电子层
电子层符 号
1 第一层
K
2 第二层
L
3 第三层
M
4
5
第四层 第五层
N
O
n值越小,该电子层离核越近,能级越低。
15
角量子数(ι)
表示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多电子原子中, 它和主量子数共同决定电子的能量
ι=0、1、2、3 …..(n-1) 的正整数
ι
0
1
2
3
4
形状 球形 哑铃形
花瓣形
电子亚层 s
13
4、薛定谔方程――微粒的波动方程
p137
薛定谔方程的解----波函数ψ(x,y,z)及对应的能量E
对薛定谔方程求解,可以得到是一描述系核列外电波子函在三数维Ψ空1间s中、运Ψ2s、 Ψ2p..... Ψi,相应的能量值 E1s、动状E态2的s一、个数E学2函p数...式.. Ei。
方程的每一个解代表电子的一种可能运动状态
E
Z n2
2.18 1818
J
(n 1,2,3...)
E为能量;Z为核电荷数;n为量子数
7
n
En/J
1
-2.17910-18
2
-5.4510-19
3
-2.4210-19
4
-1.3610-19
5
-8.7210-20
6
-6.0510-20
n越小, 离核越近, 轨道能量越低, 势能值越负。
• 一般情况下,电子尽可能处于能量最低轨道上。获得能量后 可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不稳定,电子会释放能量回到基态。
,10故10电~子10坐11标m测定误差 至少要小于 x
才有意义,计10算11 是多大? v
第九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第九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一、选择题1. 某原子的基态电子组态是[Xe]4f145d106s2,该元素属于( )A. 第六周期,IIA族,s区B. 第六周期,IIB族,p区C. 第六周期,IIB族,f区D. 第六周期,IIA族,d区E. 第六周期,IIB族,ds区2. 某一电子有下列成套量子数(n、l、m、s),其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A. 3,2,2,1/2B. 3,1,-1,1/2C. 1,0,0,-1/2D. 2,-1,0,1/2E. 1,0,0,1/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主量子数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个轨道。
B. 主量子数为3时,3s、3p、3d共三个轨道。
C. 在除氢以外的原子中,2 p能级总是比2s能级高。
D. 电子云是电子出现的概率随r变化的图像。
E. 电子云图形中的小黑点代表电子。
4. 基态29Cu 的电子组态是( )A. [Ar]4s23d4B. [Kr] 3d44s2C. [Ar] 3d104s1D. [Xe]4s13d5E. [Xe] 3d44s25. Ne的E l s与Kr的E l s相比,应有( )A. E l s(He) = E l s(Kr)B. E l s(He)<E l s(Kr)C. E l s(He)>E l s(Kr)D. E l s(He) <<E l s(Kr)E. 无法比较。
6. 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能量的量子数为( )A.nB. n和lC. n,l和mD. lE. n,l,m,和s7. 某原子的基态电子组态是[Kr]4d105s25p1,该元素的价层电子是( )A. 4d105s25p1B. 5s25p1C. 5p1D. 4d10E. 4d105p18. 基态19K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应是( )A. 4,1,0,1/2B. 4,1,1,1/2C. 3,0,0,1/2D. 4,0,0,1/2E. 4,1,-1,1/29. de Broglie关系式是( )A. Δx·Δp≥ h / 4πB. hν= E2 - E1C. λ= h / pD. λ= c /νE. p = mν10.填电子时下列能级能量最高的是( )A. n = 1,l = 0B. n = 2,l = 0C. n = 4,l = 0D. n = 3,l = 2E. n = 2,l = 111.下列能级属于同一个能级组的是( )A. 3s3p3dB. 4s4p4d4fC. 6p7s5f6dD. 4f5d6s6pE. 2s2p3s12.下列关于电子亚层的正确说法是( )A. p亚层有一个轨道B. 同一亚层的各轨道是简并的C. 同一亚层电子的运动状态相同D. d亚层全充满的元素属主族E. s亚层电子的能量低于p亚层电子答:1.E 2.D 3.C 4.C 5.C 6.B7.B 8.D 9.C 10. D 11.D 12.B二、填空题1.屏蔽作用使电子的能量,钻穿作用使电子的能量。
基础化学第8版-自测题及课后习题解答-第9章
第九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首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解答难题解析例9-1 什么是原子轨道?原子轨道是什么样子?析原子轨道不是像月球绕地球运动或地球绕太阳运动的那种圆形或椭圆形的运动轨迹,因为原子核外的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不可能同时有确定的位置和速度,也就无法按照一定方向行进。
电子的运动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我们不能知道某一刻电子在什么位置,但是我们能知道它出现在那个位置的可能性有多大。
为了表达这样的概率,人们发现了波函数。
波函数的几何图形就是原子轨道的形状。
答原子中的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是通过波函数描述的,波函数的平方的意义是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
习惯上把这种描述电子运动的波函数称作原子轨道。
原子轨道的角度部分和径向部分可以用几何图形表现出来。
角度部分的几何图形是原子轨道的形状,如s轨道是球形的,p轨道是哑铃形的。
径向部分的图形是曲线,例如径向分布函数曲线的峰表现据原子核一定距离处电子概率的极大值。
例9-2 概率密度、概率、径向分布函数之间是些什么关系?析概率就是可能性。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整个无限区间出现的概率为1,在空间某一有限区域出现的概率必小于1。
这个空间区域电子概率的大小与空间区域的大小和概率密度有关,是这两个因素的总体体现。
答概率密度反映了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某一点周围微小区域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概率密度与此微体积的乘积就是这个微区域的电子概律;把微体积扩大到无限空间,概率等于1。
如果把微小区域定义为离原子核一定距离的球形表面乘以表面上微壳层的厚度,那么概率密度函数乘以求表面积所得到的径向分布函数,表现了离原子核一定距离处电子概率的大小。
例9-3 为什么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都比金属原子小吗?析原子半径的大小可以表现为电子出现的平均概率离原子核的远近,或者直接说电子离核的远近,它受核对电子吸引力大小的直接影响。
所以本题的关键是有效核电荷的变化规律。
第九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最终版)
三个量子数的取值限制和物理意义
1. 主量子数 (principal quantum number) — n n = 1, 2, 3… 非零的任意正整数 n 又称为电子层数(electron shell number) 光谱学上:K、L、 M、N、O、P、Q… 物理意义:决定电子能量和离核平均距离 n 它决定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概率最大的 区域离核的远近,并且是决定电子能量高低的 主要因素。
三、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
1927海森堡(Heisenberg)提出的著名的 测不准原理。
Δx·Δpx≥h/4π
测不准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并不意味着微观粒子运动无规律可言, 只是说它不符合经典力学的规律,应该用量子 力学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
第二节
二、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particle-wave duality)
1905 年爱因斯坦根 据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电 效应,提出了光具有波粒 二象性。
L de Broglie的假设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 布罗意(L.de Brogile) 在研究 电子的运动规律时,受光的 波粒二象性的启发,大胆提 出了电子等实物粒子(微观粒 子:原子、质子、中子)不仅 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 h h 的假设。提出了“物质波” λ p m 公式,称为德布罗意关系式,
氢原子的波函数
一、量子数
Schrö dinger E,奥地利物理学 家,于1926年提出了微观粒子
运动的波动方程,即薛定鄂方 程,通过复杂的求解可得出如 下结论: (1) 波函数 是Schrodinger方程的解,它 不是一个数值,而是一个空间坐标的函数式。
(2) 解 Schrodinger 方程可以获得一系列 合理的解 及其相应的能量 E ,电子的能 量是不连续的(量子化)。每一能量 E 称 为“定态”,能量最小的称为 “基态” , 其余的称为“激发态” 。 (3) 本身的物理意义不明确, 但 ψ 却 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表示在空间某处电子 出现的概率密度,即在该点周围微单位体积 中电子出现的概率,常用电子云来形象直观 地表示它。如下图:
第九节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打印)
第九节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原子序数= = =在阳离子中:数 > 数;在阴离子中:数 > 数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按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将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把的元素(个别例外)按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其中第周期中包含的元素数目较少,叫做;第周期中包含的元素数目较多,叫做。
(2)纵行:个纵行构成个族。
三.质量数1.质量数()= ( )+ ( )2.符号:表示1个为Z,为A的原子,中子数为.四.同位素相同而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即同一元素的不同互称为同位素.如.和三种核素都是的同位素。
【巩固练习】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原子学说B.发现元素周期律C.提出分子学说D.发现氧气2.关于Hf18572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72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3C.该元素是一种新原子D.该元素是一种新元素3.据报导,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272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A.111 B.161 C.272 D.433五、元素周期律:1.元素的金属性:在同一周期,由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___________;在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
可以通过:和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
2.元素的非金属性:在同一周期,由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____________。
可以通过:和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3.原子半径,同一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主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巩固练习】1.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 D.从硅到氯负价从-4-12.原子序数从3~10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的是( ) A..电子层数B..电子数 C..原子半径D..化合价3.某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则此元素最高氧化物水化物的化学式应是 ( ) A.H2XO3 B.H2XO4 C.H3XO4 D.H6XO64.下列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 )A.H3PO4 B.H2SO4 C.HClO4 D.HBrO45.下列各组按碱性依次减弱顺序排列的是:( )A.LiOH、NaOH、CsOH B.Ba(OH)2、Ca(OH)2、Mg(OH)2C.Ca(OH)2、KOH、Ba(OH)2 D.Al(OH)3、Mg(OH)2、NaOH6.用元素符号回答原子序数11~18号的元素的有关问题(1)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解 上述说法不正确。原子中的电子不可能有经典的轨道,因此不能说电子沿着什么几何轨迹运动。这里所说的1s轨道是指波函数,其几何形状是球形的。1s轨道表明处在这个能级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球形空间都可以出现,但在空间各球面上的概率不一样。
3.如果某电子的运动速度是7×105 m?s–1,那么该电子的de Broglie波长应该是多少?
D. [Xe]4s13d5 E. [Xe] 3d44s2
5.下图中表示基态Fe原子的3d和4s轨道中8个电子排布正确的是 ( )
A. B.
C. D.
E.
三、填空题 [TOP]
1.基态氢原子中,离核愈近,电子出现的(1)愈大,但是在离核距离为52.9 pm的薄球壳中电子出现的(2)愈大
6.写出下列各能级或轨道的名称:
⑴ n = 2,l = 1 ⑵ n = 3, l = 2 ⑶ n = 5,l = 3
⑷ n = 2, l = 1, m = -1 ⑸ n = 4, l = 0, m = 0
解 ⑴ 2p轨道;⑵ 3d轨道;⑶ 5f轨道;⑷ 2p能级,m = -1的轨道不是实函数,无法描述几何图形;⑸ 4s轨道。
学生自测题 [TOP] 判断题 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题 计算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波函数是指电子在核外某区周围微单位体积中电子出现的概率。 ( )
2. s区元素原子的内电子层都是全充满的。 ( )
例9-4 为什么第n电子层有n2个原子轨道,能容纳2n2个电子?
析 本题要么看似简单,要么不好作答。解题关键是明确决定原子轨道和决定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数的取值规律。
第9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习题及全解答
第9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根据玻尔理论,计算氢原子第五个玻尔轨道半径(nm)及电子在此轨道上的能量。
解:(1)根据rn=a0n2r5=53pm×25= 53×10-3nm×25=1.325 nm(2) 根据En=-B/2 nE5= -13.6ev/52=-13.6ev/25=-0.544ev答: 第五个玻尔轨道半径为 1.325 nm,此轨道上的能量为-0.544ev。
2.计算氢原子电子由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发射光的频率和波长。
解:(1)根据 E(辐射)=ΔE=E4-E3 = 2.179×10-18 J((1/3)2-(1/4)2)= 2.179×10-18 J(1/9-1/16)=2.179×10-18 J×0.0486=1.06X10-19J根据E(辐射)=hνν= E(辐射)/h= 1.06×10-19J /6.626X10–34 = 1.60X1014 s-1(2)法1:根据E(辐射)=hν= hC/λλ= hC/ E(辐射)= 6.626X10 –34 J.s×3×108 m.s-1/1.06×10-19J=1.88×10-6m。
法2:根据ν= C/λ,λ= C/ν=3×108 m.s-1/1.60X1014 s-1=1.88×10-6m。
答:频率为 1.60X1014 s-1,波长为 1.88×10-6m。
3.将锂在火焰上燃烧放出红光,波长=670.8nm,这是Li原子由电子组态1s22p1→1s22s1跃迁时产生的。
试计算该红光的频率、波数以及以KJ·mol-1为单位符号的能量。
解:(1)频率ν= C/λ=3×108 m.s-1/670.8nm×10-9 m/nm=4.47×1014 s-1;(2)波数ν=1/λ=1/670.8nm×10-9 m/nm=1.49×106 m-1(3) 能量E(辐射)=hν=6.626X10 –34 J.s×4.47×1014 s-1=2.96×10-19 J2.96×10-19 J×6.023×1023mol-1×10-3KJ/J=178.28 KJ mol-1答: 频率为 4.47×1014 s-1,波数为 1.49×106 m-1,能量为178.28 KJ mol-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指的是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存在于原子的外层。
电子以特定的轨道围绕着原子核运动,这些轨道又被称为电子壳。
每个电子壳能够容纳不同数量的电子,其中第一电子壳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电子壳最多容纳8个电子,而后续的电子壳分别容纳最多18个、32个和50个电子。
这是因为电子的分布满足一定的能级规则,即每个电子壳的能级比前一个电子壳的能级高。
元素周期律是研究和分类元素的规律性表达方式。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编排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的主体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每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代表了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门捷列夫周期定律、贝尔定律和气体化学定律编撰的。
门捷列夫周期定律是指元素的性质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循环性地变化。
贝尔定律则是指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原子外层电子的数目。
基于这些定律和规律,元素周期表将元素分成了相应的周期和族。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也称为周期。
一共有7个周期,每个周期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则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竖列,也称为族。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周期和族数共同描述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周期性地变化。
对于周期表上的每个元素,都有相应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周期表的开创者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他在19世纪初首次提出了元素周期定律,并将元素按照这个定律排列在一张表上。
随着现代化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逐渐完善,并逐渐扩展。
如今的元素周期表已经包含了118个元素,其中92个是自然界存在的元素,剩下的是由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合成的人工合成元素。
总结起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原子结构指的是原子的组成和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分布。
元素周期律则是描述和分类元素的规律性表达方式,根据原子序数和周期规律将元素排列在一个表格里,以反映元素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科学探究(教材p14)
1. 横行 七个周期;2,8,8,18,18,32种;每一周期开头第一个元素的最外层的排布通式为ns1,结尾元素的
电子排布式为ns2np6;第一周期只有一个1s能级,其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1s2,跟其他周期的结尾 元素的原子电子排布式不同。
2.纵列 ➢18个纵列; ➢除零族元素中He(2s2)与其它稀有气体ns2np6不同外,其余相等。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交流讨论:
(1)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 (2)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 (3)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周期 2 3 4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ⅠA
ⅦA
Li [He] 2s1
F [He] 2s22p5
Na [Ne]3s1
Cl [Ne]3s [Ar]4s24p5
▪ds区元素:d能级填满并且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s能级上的元素。结构特点:(n-1)d10ns1-2,包括 ⅠB族和ⅡB族。
▪f区元素: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f能级上的元素。 包括镧系和锕系。d区、ds区和f区元素称过渡元素。
再见
4. 族
元素周期表可分为7主族,7副族,0族和一个第Ⅷ族;副族元素介于s区元素(主要是金属元素)和 p区(主要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处于由金属向非金属过渡的区域,因此,把副族元素又称为过 渡元素
5
• 这是由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决定的。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 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结果使元素周期表右上方三角区内的元素主要呈现出非 金属性。
(1)1s2 2s2 2p6 3s2 3p5 (2)[Ar]3d10 4s1 2.由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给出其原子的价电子层构型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最终版)
(2)
在一定
的轨道上运动的 电子具有一定的 能量 E , E 只能 取某些由量子化 条件决定的数值, 而不能一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及特性
一、氢光谱和氢原子的 Bohr 理论 (一)氢光谱
原子光谱 (线光谱 line spectrum) 氢原子光谱
(二)氢原子的 Bohr 理论
1905年,Ensternd的光子学说 光是由光子组成的粒子流,每个光子的能量 E = hν= hc /λ 1913年,丹麦Bohr的“定态原子模型”
(1) 核外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 在这些轨道
上运动的电子不放出也不吸收能量。电子所处
的状态称为“定态” 。能量最低的定态为“基
态”, 能量较高的定态为“激发态” 。
电子衍射实验
由该实验计算出的电子波的波长与 de Broglie关系式计算出的波长一致。
electron diffraction
[例9-1] (1)电子在1V电压下的速度为5.9×105m· s-1, 电子的质量m = 9.1×10-31kg, h为6.626 ×10-34 J· s, 电子波的波长是多少? (2)质量1.0×10-8kg的沙粒以1.0×10-2m· s-1的 速度运动, 波长是多少? 解: (1) 1J = 1kg· m 2· s-2, h = 6.626×10-34 kg· m 2· s-1 根据德布罗意关系式
34
6.626 10 kg m s 31 5 1 9.1 10 kg 5.9 10 m s
h λ mv 2 1
12 10 m 1200pm
超过了质量数量级 10
6.626 1034 kg m 2 s 1 (2) 6.6 10 24 m 1.0 10 8 kg 1.0 10 2 m s 1
无机化学第九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第九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本章摘要§1.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性规律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薛定谔方程用四个量子数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几率和几率密度径向分布和角度分布3.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多电子原子的能级核外电子排布原则元素周期表科顿(F. A. Cotton) 轨道能级图斯蕾特(Slater) 规则4.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E 电负性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100 年前的今天,正是人类揭开原子结构的秘密的非常时期。
我们共同来回顾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科学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重大的事件。
1879 年英国人Crookes 发现阴极射线1896 年法国人Becquerel 发现铀的放射性1897 年英国人thomson 测电子的荷质比发现电子1898 年波兰人Marie Curie 发现钋和镭的放射性1899 年英国人Rutherford 发现, , 射线1900 年德国人Planck 提出量子论1905 年瑞士人Einstein 提出光子论解释光电效应1909 年美国人Millikan 用油滴实验测电子的电量1911 年英国人Rutherford 进行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1913 年丹麦人Bohr 提出Bohr 理论解释氢原子光谱§1. 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牛顿力学)来描述,因为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它本身的特殊性.要研究微观粒子,首先要了解其运动的特殊性.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人们当年研究光时, 只考虑到光的波动性, 到了麦克斯韦, 波动性已经发展到顶峰. 而Planck提出的光电效应, 指出光具有粒子性, 也为人们所忽略. 通过光的干涉,衍射及其光电效应实验,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根据:(1)Einstein 的质能联系公式E = m (2)Planck 量子论(3)Einstein光子的能量公式E = h得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其中: P:动量,m:光子质量(粒子性), : 光的频率, : 光的波长(波动性)c :光速, h = 6.626J.s( Planck常数)1924年, 法国年轻的物理学家Louis de Broglie ( 德布罗意), 当年32岁, 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规律,大胆提出人们在研究微观粒子时, 忽略了粒子的波动性,指出微粒象光一样,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并提出德布罗意关系式:等式左边: m, p 是与质量, 动量相关, 说明具备粒子性等式右边: 与相关, 说明具备波动性.(v为粒子的运动速度)电子衍射实验:1927年, 两位美国科学家进行了电子衍射实验, 证实了德布罗意关系式的正确性。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PPT
为材料科学提供支持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 可以指导新材料的合成和研究,为材 料科学的发展提供支持。
03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
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01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核电 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02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 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
01
金属元素集中在周期表的左下方
金属元素一般具有较大的原子半径和较低的电离能,容易失去电子形成
阳离子。
02
非金属元素集中在周期表的右上方
非金属元素一般具有较小的原子半径和较高的电离能,容易得到电子形
成阴离子。
03
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中间
过渡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周期表应用及意义
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核 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 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 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 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 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 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稀有 气体元素除外)。
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 寻找半导体材料。
预测元素性质
通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 置,可以预测其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以及可能的化学 反应。
指导合成新物质
利用元素周期律,可以指 导合成具有特定性质的新 物质,如催化剂、超导材 料等。
解释化学反应机理
元素周期律有助于理解化 学反应的机理和过程,如 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 等。
元素周期律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核科学研究
核反应研究对于揭示物质结构和基本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 义,有助于解决能源、环境、安全等领域的重大问题。
【精品】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共17页文档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精品】原子结构、元素周期 律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ψ3,1,+1 、 ψ3,2,0
ψ3,2,+2、 ψ3,2,-2
ψ3,2,-1 、 ψ3,2,+1
上述三个量子数的合理组合决定了一个原 子轨道,但要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还需要有第四 个量子数。 4.自旋角动量量子数 — si (spin angular momentum quantum number)
德布罗意关系式把微观粒子的粒子性 p (m 、υ)和波动性λ统一起来。
德布罗意的微观粒子波动性的假设三年 后被多个实验所证实。如: 电子衍射实验 1927年,美国的Davisson和Germer用电 子束代替X射线,用一薄层镍的晶体代替衍射 光栅,投射到照相底片上,得到了衍射图像。 证明了电子束同X射线一样具有波动性。
电子衍射实验
由该实验计算出的电子波的波长与 de Broglie关系式计算出的波长一致。
electron diffraction
[例9-1] (1)电子在1V电压下的速度为5.9×105m·-1, s 电子的质量m = 9.1×10-31kg, h为6.626 ×10-34 J· s, 电子波的波长是多少? (2)质量1.0×10-8kg的沙粒以1.0×10-2m·-1的 s 速度运动, 波长是多少? 解: (1) 1J = 1kg·2·-2, h = 6.626×10-34 kg·2·-1 m s m s 根据德布罗意关系式
① n 越小, 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离核越 近,能量越低。 ② n 越大,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离核越 远,能量越高。 对氢原子来说电子的能量完全由主量子数 n 决定
Z 18 E n 2 2.18 10 J n
2
2. 轨道角动量量子数—
l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quantum number)
相同,称为简并轨道 (或等价轨道)。
不同磁量子数的原子轨道伸展方向见下表:
角量子数 l=0 (s) l=1 (p) l=2 (d) 磁量子数取值 m=0 m=0、+1、-1 m=0、±1、±2 轨道伸展方向 S 一种
px、py、pz 三种 dz2、dxz、dyz、 dx2-y2、dxy 五种
量子数 n、l、m 的取值的一般规律
19世纪初,英国Dalton J的原子论 ① 一切物质都是由不可见的、不可再分割的原 子组成的。 ② 同种类的原子在质量、形状和性质上都完全 相同,不同种类的原子则不同。
③ 每一种物质都是由它自己的原子组成的。 单质是由简单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复杂原 子组成的,而复杂原子又是由为数不多的简单 原子所组成。复杂原子的质量等于组成它的简 单原子的质量的总和。 19世纪末,英国Thomson JJ电子的发现 和他的原子“枣糕模型”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 其中镶嵌着许多带负电的电子。
运动的波动方程,即薛定鄂方 程,通过复杂的求解可得出如 下结论: (1) 波函数 是Schrodinger方程的解,它 不是一个数值,而是一个空间坐标的函数式。
(2) 解 Schrodinger 方程可以获得一系列 合理的解 及其相应的能量 E ,电子的能 量是不连续的(量子化)。每一能量 E 称 为“定态”,能量最小的称为 “基态” , 其余的称为“激发态” 。 (3) 本身的物理意义不明确, 但 ψ 却 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表示在空间某处电子 出现的概率密度,即在该点周围微单位体积 中电子出现的概率,常用电子云来形象直观 地表示它。如下图:
二、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particle-wave duality)
1905 年爱因斯坦根 据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电 效应,提出了光具有波粒 二象性。
L de Broglie的假设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 布罗意(L.de Brogile) 在研究 电子的运动规律时,受光的 波粒二象性的启发,大胆提 出了电子等实物粒子(微观粒 子:原子、质子、中子)不仅 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 h h 的假设。提出了“物质波” λ p m 公式,称为德布罗意关系式,
《基础化学》主编 魏祖期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九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Chapter 9 Atomic Structure and 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
第九章
§9-1 §9-2 §9-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氢原子的结构 量子数和原子轨道 电子组态和元素周期表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1927海森堡(Heisenberg)提出的著名的 测不准原理。
Δx·Δpx≥h/4π
测不准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并不意味着微观粒子运动无规律可言, 只是说它不符合经典力学的规律,应该用量子 力学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
第二节
氢原子的波函数
一、量子数
Schrö dinger E,奥地利物理学 家,于1926年提出了微观粒子
B. 3, 1, -1, +1/2 3pz轨道上一个电子 顺时针自旋 C. 3, 2, +2, +1/2 3d轨道上一个电子 顺时针自旋
电子本身还有自旋运动,且有两种相反的
1 方向,分别用 si 表示,或用↑和↓表示。 2
自旋方向相同,叫平行自旋;自旋方向相 反叫反平行自旋。
结
论
描述一个原子轨道要用三个量子数(n、l、 m), 描述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要用四个 量子数(n、l、m、 si ) 。
见:表9-1 量子数组合和轨道数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 各种可能的量子化轨道上运 动时所具有的能量为:
RH En 2 , n 1,2,3,4... n
RH 为常数2.18×10-18,n为主量子数。
RH En 2 , n 1,2,3,4... n
当 n=1 时,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半 径为59.2pm)球形轨道上运动,能量最低,这 就是氢原子的基态。 若从外界获得能量时,处于基态的电子可 以跃迁到离核较远的能量较高的n≥ 2的轨道 上,这就是激发态。
1911年,英国Rutherford E的“行星系式” 原子模型( 粒子散射实验证实) 原子核好比太阳,电子好比是绕太阳运
动的行星,电子绕核高速运动。
1900年,德国Planck M的量子论
黑体辐射的能量ε的释放和吸收都不是连
续的,只能是最小能量单位ε0 的整数倍, ε =
nε0 = nhν, ε0 称为量子。
1905年,Ensternd的光子学说 光是由光子组成的粒子流,每个光子的能量 E = hν= hc /λ 1913年,丹麦Bohr的“定态原子模型”
(1) 核外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 在这些轨道
上运动的电子不放出也不吸收能量。电子所处
的状态称为“定态” 。能量最低的定态为“基
态”, 能量较高的定态为“激发态” 。
n n=1 n=2 l=1 0, ±1 l=0 n=3 l=1 l=2 0 0, ±1
0, ±1, ±2
l l=0 l=0
m 0 0
轨道
形状 数目(n2) 波函数 球形 球形 哑铃形 球形 哑铃形 梅花瓣形
9
1s 2s 2p 3s 3p 3d
1
ψ1,0,0
ψ2,0,0 4 ψ2,1,0、 ψ2,1,+1、ψ2,1,-1 ψ3,0,0 ψ3,1,0、 ψ3,1,-1
2
电子运动的特性 • 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 没有确定的运动轨道,符合测不准原 理。 • 电子运动的状态用波函数和相应的能 量来描述。 • 每一ψ对应一确定的能量值,称为 “定态”,或基态或激发态。
薛定鄂方程在数学上有很多解,但并非每 个解都是合理的,为了取得合理解,在求 解过程中必需引进三个参数 n、l、m, 这三个参数统称为量子数, 当这三个量子 数的取值和组合一定时,就有了一个确定 的波函数Ψn、l、m(r,θ,φ) 。
(2)
在一定
的轨道上运动的 电子具有一定的 能量 E , E 只能 取某些由量子化 条件决定的数值, 而不能处于两个
轨道之间。
-3
第一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及特性
一、氢光谱和氢原子的 Bohr 理论 (一)氢光谱
原子光谱 (线光谱 line spectrum) 氢原子光谱
(二)氢原子的 Bohr 理论
§9-4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简史
一、古代希腊的原子理论 二、道尔顿(J. Dolton) 的原子理论 ---19世纪初 三、卢瑟福(E.Rutherford)的行星式原子模型 -------19世纪末 四、近代原子结构理论-------氢原子光谱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Democritus的 古原子说 一切事物由原子和虚空组成。 “atomos”—不可分割,虚空—原子之间的 空间。
又称副量子数, 简称角量子数。它的取 值受 n 的限制,它只能取小于n的正整数并包 括零, l = 0, 1, 2, 3 … (n-1) , 共n个数值。 角量子数: l =0, 光谱学符号: s, l = 1, p, l = 2, d, l=3 f
轨道角动量量子数决定原子轨道的形状, 并且是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能量高低的次要 因素。 原子轨道形状:
l=0(s),原子轨道呈球形分布;
l=1(p),原子轨道呈双球形分布
…
角量子数不同的原子轨道能量
① 氢原子或类氢离子原子轨道的能量,只与n 有关,与l无关。 ②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量,与n、l 有关。n相 同, l 不同的电子其能量不相等。即在同一电 子层中,电子还分为若干不同的能级(energy level),即亚层(subshell)。 氢原子或类氢离子: Ens = Enp = End = Enf
34
6.626 10 kg m s 31 5 1 9.1 10 kg 5.9 10 m s
h λ mv 2 1
12 10 m 12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