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
血液内科缺铁性贫血患者诊治规范
血液内科缺铁性贫血患者诊治规范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内)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病因多为铁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
(一)临床表现1.贫血的表现常见症状为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
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
2.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和吞咽困难。
3.体征除皮肤黏膜苍白外,还可出现毛发干燥,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碎裂,部分患者指甲呈勺状(反甲),脾轻度大。
(二)辅助检查1.血常规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C<32%。
血片中可见红细胞染色浅,中心淡染区扩大。
网织红细胞大多数正常或有轻度增多。
2.骨髓象骨髓涂片呈现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常数量增多,早幼红细胞和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染色质颗粒致密,胞质少。
铁染色后,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亦减少。
3.生化检查血清铁降低,<8.95μmol/L(50μg/d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血清铁蛋白降低(<12μg/L);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增高(>4.5μg/gHb)。
4.其他大便隐血试验、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胃肠X线或胃镜检查。
(三)诊断标准临床上将缺铁性贫血分为: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三个阶段,诊断标准如下。
(1)缺铁,或称潜在性缺铁期,血清铁蛋白<12μg/L 或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细胞外铁缺如,但此时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是正常的(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除血清铁蛋白<12μg/L外,转铁蛋白饱和度<15%,FEP>4.5μg/g,但血红蛋白的含量并不减少,故血红蛋白是正常的。
(3)缺铁性贫血:此时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除上述各项指标外,Hb<120g/L (女性<110g/L)。
营养不良性贫血临床路径
营养不良性贫血(轻度)临床路径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营养不良性贫血(轻度)(代码)(二)诊断依据。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脸色苍白、精神稍有低迷、食欲不振、体质弱、时常发烧感冒、异食癖、腹泻、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等。
2、体征:呼吸脉搏加快,肝脏增大等3、实验室检查:不同程度的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及血小板数也急剧减少。
(三)标准住院日为6-7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代码)营养不良性贫血(轻度)疾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辅助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尿常规、腹部超声、心电图。
(六)治疗原则:1、缺铁性贫血一、病因治疗:病因治疗对纠正贫血的效果,速度及防止其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二、铁剂治疗:(一)口服铁剂:最常用的制剂为硫酸亚铁,富马酸铁(富血酸)。
服药时忌茶,以免铁被鞣酸沉淀而不能被吸收。
(二)注射铁剂:一般尽量用口服药治疗,仅在下列情况下才应用注射铁剂:①肠道对铁的吸收不良,例如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慢性腹泻、脂肪痢等;②胃肠道疾病可由于口服铁剂后症状加重,例如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结肠炎、胃切除后胃肠功能紊乱及妊娠时持续呕吐等;③口服铁剂虽经减量而仍有严重胃肠道反应。
常用的铁注射剂有右旋糖酐铁及山梨醇枸橼酸铁。
(三)辅助治疗:加强营养,增加含铁丰富的食品。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一)一般治疗及改善饮食如系母乳喂养儿,应改善乳母的膳食营养,婴儿还须添加辅食,按时断奶,纠正偏食习惯。
积极予防和治疗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二)药物治疗主要应用维生素B12100μg/次每周肌注2次,连续2-4周,直至网织红细胞正常、已能配合添加辅食为止。
对叶酸缺乏者。
缺铁性贫血1(2018-03-15 10.17.45)
□保持骨髓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正确执行医嘱。
□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
□遵医嘱应用药物。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及耐受情况制定合理的休息、活动计划。
□贫血严重的患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用药指导:指导患者使用铁剂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饭后或餐中服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避免与牛奶、茶、咖啡同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告知患者用药期间大便会变成黑色,消除患者的恐慌。
□向患者家属告病重或病危通知,并签署病重或病危通知书(必要时)
□患者家属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必要时)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其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入院检查
□继续对症支持治疗
□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签署骨穿同意书
□骨髓穿刺术(形态学检查)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血液病护理常规
□输注红细胞悬液(有指征时)
□其他医嘱
主要护理
工作
□办理入院手续
□做好患者自理能力评估,并根据患者情况完善压疮风险和坠床跌倒风险的评估。
□健康宣教:(1)病区环境介绍。(2)介绍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3)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根据医生医嘱指导患者完成相关检查
完成护理记录
□正确执行医嘱。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含铁丰富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偏食。
病情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内分泌科)缺铁性贫血临床护理路径表单
住院第 1 天 年 月日
1. □建立住院病历 2.完成入院评估: □基本情况□压疮□跌倒 □管道□疼痛 □生活自理能力 3.身份识别: □戴腕带□床头卡 4.入院宣教: □人员□环境□安全 □管理制度 5.级别护理: □特级护理□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6.□基础护理 7.饮食: □普通饮食□治疗饮食 □试验饮食□其他: 8.标本采集: □血标本□痰标本 □大小便标本 9.辅助检查: □X线片□心电图□B超 □CT□磁共振□骨髓穿刺 □其他: 10.专科观察与护理: 10.1观察: □发热□贫血 □精神行为异常毛发 □指甲□缺氧 10.2□氧疗 10.3□输血 10.4□心电监护 11.□健康教育指导 12.有无变异:□有□无 13□其他;
(内分泌科)缺铁性贫血临床护理路径表单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
住院第2~4天 年月日
1.级别护理:
□特级护理□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2.基础护理:
□晨间午间、晚间护理
3.
皮试:
□阴性□阳性
4.饮食:
□普通饮食□治疗饮食
□试验饮食□其他:
5.辅助检查:
□X线片□心电图□B超
□CT□磁共振□骨髓穿刺
住院第10天(出院日) 年月日
1.级别护理: □特级护理□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2.基础护理: □晨间,午间,晚间护理 3.饮食: □普通饮食□治疗饮食 □试验饮食□其他: 4.出院指导: □用药指导 □嘱患者加强营养,纠正偏食 的不良习惯 □告知基础疾病的注意事项 □嘱患者定期复查 □告知电话回访 □协助办理出院 5.□其他:
□其他:
6.专科观察与护理:
6.1□生命体征监测
临床路径清单(1)
儿科 儿科 内科 内科 口腔科 儿科 骨科 骨科 骨科 急诊科 内科 眼科 儿科 内科 外科 外科 内科 内科 内科 儿科 骨科 骨科 眼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 外科 外科 骨科 妇产折 类风湿性关节炎(县医院适用版) 颅骨骨折(手术) 慢性鼻窦炎 慢性扁桃腺炎(手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县医院适用版) 慢性结肠炎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支气管炎(县医院适用版)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脑出血 脑出血后遗症 脑梗塞 脑梗死后遗症 脓胸 帕金森症 疱疹性咽炎(小儿) 脾破裂 剖宫产 前列腺增生症(手术) 鞘膜积液 去除骨折内固定装置 缺血性心肌病(县医院适用版) 乳腺脓肿(手术) 乳腺纤维瘤1(手术) 乳腺纤维瘤2(手术) 上消化道出血 烧伤(一度、浅二度) 神经官能症 肾结石(含体外碎石)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输尿管结石 水痘 四肢骨折 锁骨骨折 糖尿病 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突发性耳聋 退行性脊柱炎 胃溃疡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膝关节置换术(单侧) 膝关节置换术(双侧)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 先兆早产 小儿肠炎 心力衰竭(县医院适用版)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起搏除外) 新生儿肺炎(县医院适用版)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县医院适用版)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 胸膜炎(县医院适用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牙龈炎 咽峡炎(小儿) 腰椎骨折(县医院适用版) 腰椎管狭窄(非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 一氧化碳中毒 医院获得性肺炎(县医院适用版)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 婴幼儿腹泻病 营养不良性贫血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晕厥(心源性除外) 早产儿(不含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有合并症的) 掌腱膜挛缩症 掌指骨骨折 真菌性角膜溃疡(县医院适用) 正常分娩 支气管肺炎(儿科) 支气管哮喘 脂肪瘤(体表) 直肠息肉 跖趾骨骨折 子宫肌瘤(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 子宫内膜炎 子宫脱垂(手术) 自发性气胸(呼吸内科)
缺铁性贫血临床护理路径
住院第一天
护理路径
执行医嘱
1、执行血液科护理常规。
2、Ⅱ级或Ⅰ级护理。
3、遵医嘱应用药物。协助医生行骨髓穿刺。
4、普通饮食。
5、嘱患者午夜后禁食,翌日晨抽空腹血。
护理与健康指导
1、入院护理评估。
2、监测生命体征。
入院时:T、P、R、BP。
3、入院介绍:环境、制度、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贵重物品妥善保管,禁止吸烟,签双向承诺书,告知住院规章制度,介绍病房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6、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认真倾听患者诉说,消除焦虑,并保持乐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7、告知患者如何服用铁剂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饭后或餐中服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避免与牛奶、茶、咖啡同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避免同时服用抗酸药及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口服铁剂期间大便会变黑色。
变异
有无变异,注明原因。
3、坚持体能锻炼,劳逸结合,循序渐进。
4、保持个人卫生,每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嘱咐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后门诊复查。
6、出院2周内责任护士电话回访或家访,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健康指导。
变异
有无变异,注明原因。
治疗期间
护理路径
执行医嘱
1、执行血液科护理常规。
2、Ⅱ级或Ⅰ级护理。
3、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
4、遵医嘱应用药物。
护理与健康指导
1、监测:T、P、R、BP。
2、观察患者贫血的症状、体征,评估其活动的耐受。
3、根据患者贫血的程度及发生速度制定合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
4、严重贫血者应予氧气吸入。
5、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含铁量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缺铁性贫血-农村临床诊疗与急诊
第八章缺铁性贫血一、概述缺铁性贫血(IDA)是指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相关的缺铁异常,是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中的一种。
IDA是最常见的贫血。
其发病率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婴幼儿、育龄妇女明显增高。
引起缺铁的病因包括摄入不足(食物中铁含量不足、偏食)、吸收障碍和丢失过多(月经过多、慢性咯血等)。
二、病因缺铁性贫血可发生于下列几种情况;1.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在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则易致铁性贫血。
2.铁的吸收不良: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
此外,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慢性肠炎、克隆氏病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IDA。
3.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
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癌、钩虫病、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服用水杨酸盐后发生胃窦炎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妇女月经过多和溶血性贫血伴含铁血黄素尿或血红蛋白尿等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三、病史、症状、体征(一)病史追问:注意1.饮食习惯:是否有偏食、膳食结构不合理、生长发育迅速而补铁不足或异食癖。
2.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痣、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钩虫病;是否做过胃肠手术等;男性及绝经妇女应考虑是否为胃肠道肿瘤的首发症状。
3.女性是否有月经过多。
(二)临床症状1.贫血的一般表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
症状和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2.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易感染。
3.原发病表现:如黑便、腹痛、消瘦、血红蛋白尿等(三)体征除贫血外貌外,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
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表
(6)电解质
(7)心电图
处置
(1)普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
(2)入院告知
(3)主治医师查房
(4)新病人讨论
(5)制定诊疗计划
(1)普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
(2)主治或主任查房
(3)检查结果追踪
(4)病情评估:对于存在其它基础疾病或严重合并症者,脱离此临床路径,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性别
年龄
病床
病历号
入院:年月日
出院:年月日
R
Vs
过敏药物史:
过去病史
住院日数
4(入院第四天)
5(入院第五天)
6(入院第六天)
日期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目标
控制病情
控制病情
出院告知
检查
血常规、网织细胞计数、网织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血清铁、铁蛋白
处置
(1)普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1)普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
(2)主治或主任查房,根据复查结果决定出院否
③口服铁剂不良反应不能耐受,减少剂量或改为肌注或静脉注射铁剂(右旋糖苷铁)
活动
正常活动
正常活动
正常活动
饮食
普食
普食
普食
特殊医嘱
护理
(1)病房介绍
(2)医院制度及医护人员介绍
(3)建立护患关系,减轻患者焦虑
(4)执行医嘱
(5)健康教育
患者或家属
入院告知签字
住院谈话告知签字
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表(二)
姓名
(1)治疗有效,符合出院标准,今天出院
(2)出院告知:出院后第7日到当地或本院复查血常规、网织细胞计数、网织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清铁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SO临床路径
姓名:
性别:年龄:
床号:
病历号:
入院:年月日
出院:年月日
预期住院天数:
天
实际住院天数:
天
过敏药物:
过去病史:
住院天数
住院第一天
住院第二天
住院第三天
日期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临床评估
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
评估患儿生命体征
护理级别:级
首次病程记录及住院病历
评估生命体征
护理级别:级
病程记录
追踪检查结果
追踪检查结果
用药
1.口服铁剂
2.必要输血
3.对症支持疗法
1.口服铁剂
2.必要输血
3.对症支持疗法
1.口服铁剂
2.必要输血
3.对症支持疗法
饮食
高蛋白富含铁剂的食物、蔬菜和水果。
高蛋白富含铁剂的食物、蔬菜和水果。
高蛋白富含铁剂的食物、蔬菜和水果。
活动
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
卫教及出院计划
1.病房环境介绍及住院制度宣教
评估生命体征
病程记录
目标
入院检查及治疗
住院检查及治疗
控制病情
治疗处置
测T、P、R及BP
注意监测心功能
测T、P、R及BP
注意监测心功能
测T、P、R及BP
注意监测心功能
检查
1.三大常规
2.血清(浆)铁、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清铁蛋白(SF)
3.骨髓穿刺
4.X线、心肌酶学检查、心脏B超
活动
适当下床活动
适当下床活动
适当下床活动
变异记录
缺铁性贫血病历
缺铁性贫血病历患儿XX 2岁,男童,因“异食癖、反甲6+月”入院。
1.患儿系幼儿期儿童;2.起病隐匿,逐渐加重;3.主要表现:患儿于入院前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异食癖(喜食泥土)、伴反甲,并逐渐加重出现皮肤黏膜苍白,以唇、口腔、甲床最明显,伴注意力不集中,无发热、咳嗽,无精神障碍等症状,患儿家长为求治疗,遂急送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缺铁性贫血”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患儿出生后饮食挑剔,大小便正常。
入院查体:T 36.5 C, P 120次/分,R 25次/分,W12kg, 慢慢性病容,神清,精神较差,抱入病房,面色苍白,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
头形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唇、口腔苍白,咽无充血,颈软,颈部淋巴结无肿大。
胸廓对称,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湿罗音。
心界稍大,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杂音。
腹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移浊(一),肠鸣音正常。
甲床苍白伴反甲,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辅助检杳:外周血象、骨髓象、铁代谢检查:初步诊断及依据:缺铁性贫血依据:患儿系学幼儿期儿童,起隐匿,逐渐加重;因“异食癖、反甲6+月”入院;查体:面色苍白,唇、口腔苍白,甲床苍白伴反甲;辅查支持;故诊断。
鉴别诊断及依据:1.地中海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典型病例有家族史、特殊面容、肝脾肿大。
血片有靶型红细胞、红细胞渗透脆性下降、血红蛋白电泳可见HbF和(或)HbA增加,铁代谢检查示不缺铁、甚至多次输血后致铁负荷过多。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血红素合成障碍和铁利用不良导致的贫血,SF、SI 、TS 均增加,骨髓示细胞外铁增加,铁粒幼细胞明显增多。
3.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广泛的肺毛细血管出血,肺泡中有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沉着。
临床有反复发作的咯血、气促和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痰涂片可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肺部X 线可作诊断参考。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检验
细胞 色素 氧化 酶等 ) 活性 降低 ,影响 电子传 递系统 ,可 相起 脂 质 ,蛋 白质 及 糖 代谢 异 常 ,导 致 红细 胞 异 常 ,易 于在 脾 内破 坏而缩 短其 生命期 。 人 体 内的铁 是呈 封闭式 循环 的 ,正 常情 况下 ,铁 的吸收 和排 泄保 持 着 动 态 的平 衡 ,人体 一 般 不会 缺 铁 ,只 在 需要 增 加 ,铁 的摄入 不 足 及慢 性 失血 等 情况 下 造 成 长期 铁 的 负 平 衡 才致 缺铁 。
3 缺铁 性贫血的检 验项 目
3 . 1 主 要项 目
( 1)血 常 规 临床 意义 : ① 是 缺 铁 性 贫 血 筛 选 、诊 断 和 鉴 别 诊 断 的 主 要 指 标 ,红 细 胞 的典 型 改 变 为大 小 不一 ,体 积 小 者 多见 ,中心 淡 染 区 扩 大 ,甚 至成 为环形红 细胞 ,称小 细胞低 色素性 贫血 。 ②平 均红 细胞体 积 f MC V ) < 8 0 n 、平 均红细 胞血 红蛋 白量 f MC H) < 2 7 p g 、平均 红 细胞 血 红蛋 白浓度 ( MC HC ) < 3 0 % 。 红 细胞分 布宽度 ( R D W) 增 加 ,平 均 达 1 6 .3 %。 ③ 网织 红 细 胞计 数 大 多 正 常或 减 低 ,但 亦 有轻 度 增 高
2 % ~ 3 %。
2 缺 铁 性贫 血 的病 因分 析
2 . 1 需铁 量增加 而摄入 量不足 儿童 在生 长期和 婴J L N 乳期需铁 量增 加 [ 2 1 ,尤 其 是 早 产 儿 ,孪 生 儿 或 母 亲 原 有 贫 血
者, 婴儿原来 铁贮 量 已不 足 , 如 果仅 以含铁较 少 的人 乳喂养 , 出牙 后 又 不及 时 补 给蛋 类 ,青 菜类 ,肉类 和 动物 肝 等 含铁 较 多 的副食 品 ,即可 导致 缺 铁 性 贫血 ,妊 娠 和 哺乳 期 中需 铁 量增 加 ,加 之 妊娠 期 胃肠功 能 紊 乱 , 胃酸 缺 乏 ,影 响铁 吸 睡 , 尤 其 是 在 多 次 妊 娠 后 , 很 容 易 引 起 缺 铁 性 贫 血 , 青 少 年 因 生 长 迅 速 , 需 铁 量 增 加 , 尤 以 青 年 妇 女 , 由 于 月 经 失 血 ,若 长期 所 食 食物 含 铁 不足 ,也 可 发 生缺 铁 ,最 常 见 的原 因是食 物 中铁 的含量 不足 ,偏食 或吸收 不 良。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缺铁性贫血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体体内缺少铁元素而导致的慢性贫血。
常伴有乏力、易倦、头晕等临床症状。
然而,缺铁性过度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化道溃疡,肿瘤等并发症,现在就让新稀宝健康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吧!一、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1. 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当体内贮铁减少到不足于补偿功能状态的铁时,铁代谢指标发生异常:贮铁指标(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减低、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总铁结合力和未结合铁的转铁蛋白升高、组织缺铁、红细胞内缺铁。
转铁蛋白受体表达于红系造血细胞膜表面,其表达量与红细胞内Hb合成所需的铁代谢密切相关,当红细胞内铁缺乏时,转铁蛋白受体脱落进入血液成为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2.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红细胞内缺铁,血红素合成障碍,大量原卟啉不能与铁结合成为血红素,以游离原卟啉(FEP)形式积累在红细胞内或与锌原子结合成为锌原卟啉(ZPP),血红蛋白生成减少,红细胞胞浆少、体积小,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严重时,粒细胞、血小板的生成也受影响。
3.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组织缺铁,细胞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活性降低,进而影响患者精神、行为、体力、免疫功能及患儿生长发育和智力;缺铁可引起粘膜组织病变和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
二、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1.缺铁原发病表现如妇女月经量多、消化道溃疡/肿瘤/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大便性状改变、肿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管内溶血的血红蛋白尿等。
2.贫血表现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苍白、心率增快。
3.组织缺铁表现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反甲)。
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临床路径
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临床路径一、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萎黄。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缺铁性贫血(ICD-10编码:D50.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张之南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萎黄(缺铁性贫血)协作组制定的“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
萎黄(缺铁性贫血)临床常见证候:脾胃虚弱证心脾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萎黄(缺铁性贫血)协作组制定的“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萎黄(缺铁性贫血)。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萎黄(缺铁性贫血)的患者。
2.必须符合HB>60g/L,并无严重脏器功能损害需要治疗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2)铁四项(转铁蛋白、血清铁浓度、不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3)肝功能、肾功能;(4)血细胞形态分类。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清维生素B12、叶酸、肿瘤标记物、骨髓穿刺、妇产科彩超、腹部彩超、消化道造影、胃镜、肠镜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
(2)心脾两虚证:养心健脾。
(3)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
(4)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
2.针灸疗法3.外治法4.食疗5.健康指导(九)完成路径标准:1.面色萎黄或苍白、倦怠乏力、心悸等症状明显好转。
缺铁性贫血诊疗规范
缺铁性贫血的诊疗规范一、概述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是由于体内铁摄入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和丢失过多所致。
其特点是骨髓、肝、脾等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运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增加,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贫血,该种贫血在生育期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生率最高。
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代谢维持动态平衡。
体内铁呈封闭式的循环,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有在需要量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才会导致缺铁。
成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失血。
二、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由贫血、组织缺铁及发生缺铁的基础疾病组成。
1、贫血相关症状:头昏、头痛、面色苍白、法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促、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眼花及耳鸣等。
2、组织缺铁的表现:包括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以怒,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反应力差,体力、耐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上皮组织改变:如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胃粘膜呈浅表性炎症,亦可呈重度萎缩,胃酸减少,皮肤干燥,指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甚至变平呈勺状,可有萎缩性鼻炎,少数可出现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3、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消化性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腹痛或大便性状改变,妇女月经过多,肿瘤性疾病的消瘦。
三、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贫血性心脏病。
四、辅助检查1、血常规: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Hb): 男性<120g/L,女性<110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MCV<70fl者除了地中海贫血外大多数为IDA),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g/L;血涂片见红细胞体积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多正常及增高。
缺铁性贫血
最后,这个病例也提醒我们要有健康的生活方 式。适量的运动、充足的休息和均衡的饮食都 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
感谢の观看
xxxxxxxxxxxx
Please enter the relevant text content here. Operation method: select all the text in this paragraph with the mouse, and enter the text directly to replace it. The text format will not change.
具有重要意义
4
此外,这个病例也提醒我们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例如,饮食习惯和饮品选择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 生影响。适量的运动和休息也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结与反思
这个病例让我们认识到缺铁性贫血的严重性和 普遍性。它提醒我们要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如饮食、饮品选择等。同时,它也让我们认识 到医学知识和技能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中的重要 性。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 析,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血液检测结果显示,李先生的血红 蛋白(Hb)浓度为90 g/L(正常值 ≥120 g/L),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为70 fL(正常值≥80 f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为22 pg(正常值≥27 pg),红细胞分布 宽度(RDW)为17.5%(正常值≤15 %)。这些数据显示出典型的缺铁
01
李先生自述,他 从一年前开始感 到容易疲劳,头 晕,特别是早上 起床时症状明显
病史与症状
02
他经常感到四肢 无力,口渴,并 且Fra bibliotek唇逐渐变得 苍白
03
血液内科-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
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缺铁性贫血(ICD10:D50.9)二、诊断依据:根据《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主编陆再英、钟南山;定义:指各种原因造成的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的低色素性贫血。
1、ID:①血清铁蛋白<12ug/L;②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少于15%;③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尚正常;2、IDE:①ID的a+b;②转铁蛋白饱和度<15%;③FEP/Hb>4.5ug/gHb;④血红蛋白尚正常;3、IDA:①IDE的a+b+c;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MCV<80fl,MCHC<32%;4、病因诊断:只有明确病因,IDA才可能根治,有时缺铁的病因比贫血本身更为严重。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根除病因;2、补足储存铁;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选择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平均 9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缺铁性贫血(ICD10:D50.9)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人路径;3、性别年龄不限。
六、入院后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大便集卵;2、住院生化常规;3、免疫常规;4、血型鉴定;5、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蛋白;6、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7、B超(肝胆脾胰、妇科);8、准备骨髓检查,签署“骨穿等知情同意书”,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9、准备胃镜、肠镜检查。
七、选择用药(初始经验性治疗药物选择):1、病因治疗:应尽可能地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2、补铁治疗:治疗性铁剂首选口服铁剂;复方硫酸亚铁颗粒1~2片/天,或者多糖铁复合物0.15~0.3/天;VitC可增强铁剂的吸收;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缺铁性(IDA)(ICD-D5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之南、悌主编,科学,2008年,第三版),《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血液病诊疗规》(王建祥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1.明确的铁缺乏病因和临床表现。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孕
妇低于100g/L;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小于27pg,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0g/L;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CHr)
小于28pg/cell;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3.血清铁蛋白(SF)低于12ug/L。
4.血清铁(S1)<8.95цmol/L(50ug/d1),总铁结合力(TIBC)>64.44umol
/L(360ug/d1),转铁蛋白饱和度(TS)低于15%。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5.骨髓涂片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或块团中可染铁(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红
细胞少于15%。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去除病因应予营养知识教育和治疗基础疾病。
2.补充铁剂
(1)口服铁剂:宜选用二价铁盐,治疗剂量为元素铁100~150mg/d。
常用的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及富马酸亚铁。
疗程一般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服用2~3个月。
如有条件可测定血清铁蛋白,在血清铁蛋白>30ug/L(女性)或50 ug /L(男性)后停药。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2)注射铁剂:如患者不能口服和不能忍受口服铁剂的胃肠道反应,或持续失血一时
不易控制时,可用肌或静脉注射铁剂。
用前应计算所需注射的总剂量。
所需注射的总剂量(mg)=[150一患者血红蛋白(g/L)]*体重 (kg) *0.3,分次使用。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3.输血缺铁性贫血一般不需要输血,仅在患者出现严重贫血而又有不易控制的出血或组织明显缺氧时应用。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D50.902 缺铁性贫血疾病编码。
2.临床表现及血液检查指标符合需要住院指征:血红蛋白<90×109/L,或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薔。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2-3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铁代指标、叶酸,维生素B12浓度、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严重贫血患者:血红蛋白<60g/L)、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筛查(同时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甲状腺功能、实体肿瘤免疫性标记物;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3)胸片、心电图、心超、上下腹部增强CT、胃镜、肠镜;
2.发热或疑有感染者可选择:病原微生物培养、影像学检查;
3.骨髓形态学检查。
(七)治疗开始于完善骨髓细胞学检查后第1天。
(八)治疗选择。
1.明确去除病因
2.补充铁剂。
(1)琥珀酸亚铁片:
饭后或饭时口服,每次100mg,每日3次。
(2)维生素C:
维生素C:给予维生素C 200mg,每日3次。
(3)维铁缓释片:
饭后口服,每次1片,每日1次。
(4)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口服,每次1-2片,每日1次。
3.输注红细胞悬液(有指征时)
(九)出院标准。
明确并去除病因,经铁剂治疗后血红蛋白上升至少15g/L以上。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经治疗后,贫血无明显改善,大于2周,则退出该路径。
二、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缺铁性贫血(ICD-D50.902)
患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1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