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结构设计1
电子产品的机械结构设计
电子产品的机械结构设计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机械结构设计作为其中一部分,对于电子产品的功能和外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电子产品的机械结构设计所需考虑的要素以及相关的设计原则。
二、电子产品机械结构设计要素1. 保护性能:电子产品机械结构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内部电子元件不受损害,防止外力或环境的影响。
因此,设计师需要考虑防尘、防水、抗震、抗压等各种保护性能。
2. 散热性能:电子产品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机械结构设计需要考虑良好的散热性能,保证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
散热设计可以通过增加散热片、风扇等方式来实现。
3. 强度和稳定性:电子产品常常需要经受各种外力,例如碰撞、摔落等,因此机械结构设计需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防止机械结构变形,保护内部电子元件的完整性。
4. 可维修性: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或需要更换部件,因此机械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方便的拆装和维修性能,以减少维修时间和成本。
三、电子产品机械结构设计原则1. 结构简洁:机械结构设计应该尽量简洁,减少不必要的部件和连接件,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简洁的结构也有利于生产制造和维修。
2. 材料选择:机械结构设计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以满足产品的功能和保护性能。
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性和耐用性,同时要考虑重量和成本等因素。
3. 模块化设计:电子产品通常由多个模块组成,而模块化设计可以使产品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同时,模块化设计也有利于生产制造和维修,提高产品的可维护性和可升级性。
4. 人机工程学:机械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人机工程学原理,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舒适度。
设计师应该合理安排按钮、接口的位置和布局,以及利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曲线和形状设计外壳。
四、案例分析:智能手机机械结构设计以智能手机为例,其机械结构设计需考虑以下要素和原则:1. 保护性能:智能手机的机械结构设计需要保证其对外界环境的保护,如防尘、防水和抗震等性能。
电子产品整机结构设计要点详解总结
电子产品整机结构设计要点详解总结关于电子产品整机结构设计,电子产品的设计通常包括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
电路设计就是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条件,确定总体方案并设计原理框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计算和试验,最终确定详细电路设计图纸并选定元器件及其参数。
结构设计则是根据电路设计提供的资料和数据,结合电子产品的性能要求、技术条件等,合理布置元器件、使之组成部件或电路单元,同时进行机械设计和防护设计,将各零部件或电路单元互连,最后给出齐套的技术图纸。
设计和制造电子产品,除满足工作性能的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加工制造的要求,电路性能指标的实现,要通过具体的产品结构体现出来。
由于产品向高集成度和小型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出于军用电子技术的发展和野战的需要,散热、抗电磁干扰、防潮、防霉菌、防盐雾开始成为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内容,结构设计的内容也因此逐步丰富起来。
目前,结构设计在电子产品的设计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直接关系到电子产品的性能和技术指标(条件)的实现。
电子产品的整机结构是指电子产品中由工程材料按合理的方式进行连接,能够安装电子元器件及机械零部件,使产品成为一个整体的基础结构。
这种结构包括机箱机架和机柜结构、分机插箱、底座和积木盒结构、导向定位装置、面板、指示和操控装置等。
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目的是解决产品的结构形态如何与产品的功能相统一、与使用要求相统一、与由电子产品组成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相统一,并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等,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一、电子产品整机结构设计的内容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和生产工艺的任务就是以结构设计为手段,保证所设计的电子设备在既定的工作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下,达到技术条件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并能稳定可靠地完成预期功能,即保证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根据产品的技术指标和使用条件,整机结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4)典型机械结构件设计具体包括:①根据技术要求和所选定的结构形式确定整机或分机(插箱)的机架、底座和面板结构。
电子设备结构总体设计
电子设备结构总体设计提纲:第一章:绪论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4 论文结构安排第二章: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2.1 结构设计基本原则2.2 设计要点和关键技术2.3 结构设计的优化方式2.4 常见电子设备的结构设计案例分析第三章: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流程3.1 品质目标确定3.2 设计方案分析与选择3.3 结构设计细节实现3.4 结构设计评估和验证第四章: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案例分析4.1 智能手机设计案例分析4.2 平板电脑设计案例分析4.3 笔记本电脑设计案例分析4.4 其他电子设备设计案例分析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 结论总结5.2 设计优化方向展望5.3 实践应用前景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1.1 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入了我们的工作、生活与娱乐。
电子设备的性能、品质以及操作体验等,取决于其所搭载的电路系统和结构设计,其中结构设计是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
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不断提高,制造商们也越来越重视电子设备的结构设计,以达到更出色的性能和体验,更好的用户体验。
因此,电子设备自身的结构设计就成为了电子商务行业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复杂过程,如何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稳定可靠、高效便捷、易维护升级、高品质工业设计均衡的电子设备结构,是电子商务行业需要探索的重点问题。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电子设备结构设计的原理、流程,以及电子设备结构设计的案例分析,为高性能电子设备的优化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深入挖掘和分析电子设备结构设计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为电子设备制造商提供更可行和实用的设计方案;2)总结和分析市场上流行的一些电子设备的结构设计,了解顾客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3)加强电子设备制造商对设计过程的把握,提高工业设计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sgt mosfet结构设计
Sgt MOSFET 结构设计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和升级,对于功率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 MOSFET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作为一种重要的功率器件,其结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关于 Sgt MOSFET 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概述Sgt MOSFET (Super-Gate-Transistor MOSFET) 是一种在传统 SG MOSFET 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功率器件,其主要特点是在栅电极与漏极之间增加了一层辅助电极,用于提高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结构设计要点在设计 Sgt MOSFET 结构时,需要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应用需求,考虑以下要点:1. 栅电极设计栅电极作为 MOSFET 的控制端,其设计需要考虑电极与绝缘层之间的等效电容、电场分布等因素,以确保器件的开关速度和稳定性。
在Sgt MOSFET 中,栅电极需要与辅助电极共同协同工作,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两者之间的电性能匹配。
2. 辅助电极设计辅助电极的设计需要考虑其与栅电极、漏极之间的电性能匹配,以确保器件的增益和可靠性。
辅助电极的结构也需要保证其与栅电极之间的电场分布和辅助电极与漏极之间的电场分布等因素能够优化。
3. 结构材料选择在 Sgt MOSFET 结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对于器件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需要考虑材料的导电性、热导性、耐压性、尺寸稳定性等因素,以选择合适的材料来保证器件的可靠性和性能。
4. 结构工艺设计在 Sgt MOSFET 结构设计中,工艺设计需要考虑到器件的制造成本、制造精度和制造周期等方面的要求。
需要设计出一套合理的工艺流程,以确保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Sgt MOSFET 结构设计的应用前景Sgt MOSFET 作为一种革新性的功率器件,其在电力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电机控制、光伏逆变器、电力电网等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而 Sgt MOSFET 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功率器件,其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电子产品结构设计主要内容
涉及多学科知识、注重创新性、强调 实用性、考虑生产制造的可行性。
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保障产品功能实现
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确保电子 产品的正常工作,满足用户需
求。
提高产品性能
良好的结构设计有助于提高产 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
命。
降低生产成本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少生产 过程中的材料消耗和制造成本
通过螺丝和螺母的配合, 将两个或多个部件固定在 一起。
螺丝连接的优点
连接强度高、可拆卸、适 用于各种材料和结构。
螺丝连接的缺点
需要额外的螺丝和螺母, 装配效率较低。
粘接技术
粘接技术
01
利用粘合剂将两个或多个部件粘接在一起。
粘接技术的优点
02
适用于各种材料、工艺简单、成本低。
粘接技术的缺点
03
粘接强度和耐久性可能不如焊接和螺丝连接,且对环境因素较
电子产品结构设计 主要内容
con 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流程 • 电子产品结构材料的选择 • 电子产品结构连接与固定技术 • 电子产品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 • 电子产品结构优化与创新设计
01
CATALOGUE
电子产品结构设计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电子产品结构设计是指根据产品功能 需求、技术要求和制造工艺,对电子 产品的整体和各组成部分进行设计的 过程。
04
CATALOGUE
电子产品结构连接与固定技术
焊接技术
01
02
03
焊接技术
利用熔融的焊料将两个或 多个部件连接在一起,常 用于电路板、电子元件的 连接。
焊接的优点
连接强度高、可靠性高、 适用于小面积连接。
关于数码电子产品结构设计规范
关于数码电⼦产品结构设计规范1基本设计注意事项:1:在外观设计前需对ID图的每个细节有详细的了解(如:每个零件在模具上是否能实现;在结构设计上是否能达到和⾃已的想法⼀致;在⼯艺上是否能做到;必须保证有⾜够的把握。
)2 : 如果ID设计很理想化时,需同ID⼯程师及时沟通,直⾄达成⼀致,(如:能不能过静电测试;跌落测试;拉⼒、扭⼒测试等等)。
3:在外观设计时要为结构设计打下基础(如:间隙、胶厚、为结构上的设计预留⾜够的空间等等)。
4:在外观设计时需考虑到ID效果,尽量接近ID图。
5:在外观设计时需考虑每个零件拆件⽅式和每个零件的位置是否正确(如:螺丝柱的位置;RF测试孔的位置及⼤⼩;LCD显⽰区域;摄像头、⽿机孔、按键、输⼊输出接⼝、MIC的位置等等)。
2基本胶厚设计:基本胶厚做到1.2mm~1.8mm左右;直板机侧⾯胶厚尽量做到1.5mm左右,为了便于⽌⼝设计和保证整机强度 (注:侧胶位与基本胶厚相接处需顺滑过渡);翻盖机和滑盖机胶厚做到1.20mm左右;装饰件胶厚需做到0.8mm以上(特殊情况除外)。
3产品外观⾯胶厚设计(⼀):⼤件产品外观胶厚设计参考要求如下:a. 最⼤胶厚值:A ≤1.8mmb. 平均胶厚值: 1.2mm≤B≤1.5mmc. 最⼩胶厚值:C≥0.7MM(⾯积不能太⼤,顺滑过渡)4产品外观⾯胶厚设计(⼆):壳体装饰件和电池盖等零件.如尺⼨较⼤,材料为:PC时,壁厚需设计到1.0mm以上.5胶位厚薄过渡设计:壳体第⼀外观⾯相应的后模偷胶位尺⼨如果超过均匀胶厚的1/3以上,需做顺滑过渡(常发⽣于扣位周围,⽌⼝处,底壳喇叭避空位,⾯壳按键避空位,电池盖电池避空位等),⾮外观⾯胶位厚度尽量不要超过1/2.6加强筋设计:为确保塑件制品的强度和刚度,⼜不致使塑件的壁增厚,⽽在塑件的适当部位设置加强筋,不仅可以避免塑件的变形,在某些情况下,加强筋还可以改善塑件成型中的塑料流动情况。
为了增加塑件的强度和刚性,宁可增加加强筋的数量,⽽不增加其壁厚。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是指在设计电子设备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原理和规范。
这些原理和规范涉及到电子设备的结构设计、功能实现、性能优化等方面,对于提高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电子设备结构设计的原理之一是模块化设计原理。
模块化设计是指将整个电子设备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特定的功能,并且模块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这样可以方便对电子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
同时,模块化设计还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当某个模块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进行更换,而不影响整个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电子设备结构设计还需要遵循紧凑性原理。
紧凑性设计是指在保证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和重量。
这不仅可以节省空间,提高设备的便携性,还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
在紧凑性设计中,需要合理布局电子元件和连接线路,确保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
另外,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中还包括散热设计原理。
由于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就会影响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
因此,在设计电子设备的结构时,需要考虑合理的散热设计,包括散热器的选型和布局、通风口的设置等,以确保设备在长时间工作时不会因过热而损坏。
此外,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还涉及到防护性设计原理。
防护性设计是指在电子设备的结构中考虑对外界环境的防护,包括防水、防尘、防震等。
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电子设备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冲击和侵蚀,因此需要在设计中加入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最后,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还需要考虑美观性设计原理。
美观性设计是指在电子设备的外观设计中注重美感和实用性,使设备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能够吸引用户的眼球。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外观造型、颜色搭配、按键布局等因素,以打造出符合用户审美需求的电子设备。
综上所述,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涉及到模块化设计、紧凑性设计、散热设计、防护性设计和美观性设计等多个方面。
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
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第一阶段: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产品设计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确定产品的整体构思和创意。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了解用户需求、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创新的设计理念。
首先,设计师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了解用户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和喜好,确定产品的定位和目标市场。
其次,设计师需要进行创意思维,通过头脑风暴、手绘草图或是模型制作等方式,发掘新的设计理念,并从中筛选出最具潜力的几个方案。
然后,设计师需要将概念理念转化为三维模型或是模型原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进行初步的设计,包括产品外形设计、组件安装设计和连接方式等。
最后,设计师需要根据设计预算、功能需求和技术可行性,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选出最合适的设计方案。
第二阶段: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是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更加具体和详细的设计。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将对产品的细节进行设计,并确定各个组件的布局和连接方式。
首先,设计师需要进行产品的功能分解,将产品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划分。
然后,设计师需要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具体设计,包括外形设计、尺寸设计、材料选择和连接方式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装配工艺的可行性,确保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
在详细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还需要进行多次评估和修改,以确保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设计师可以利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模拟,对产品进行虚拟测试。
此外,还可以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出实物模型进行实际测试和评估。
第三阶段:验证测试验证测试是对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测试和评估的阶段,主要是为了验证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符合性。
在验证测试之前,设计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和测试标准,明确测试的目标和方法。
测试包括功能测试、负载测试、环境测试、可靠性测试和安全性测试等。
测试结果会被记录并进行分析,以便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
如果产品的测试结果符合设计标准和用户需求,那么设计方案可以被批准,进入下一步的生产准备阶段。
电子类产品结构设计标准
电子类产品结构设计标准电子类产品结构设计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类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好的产品不仅在于它的功能和性能,还需要有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结构设计。
因此,对电子类产品结构设计标准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一、电子类产品友好的外观设计人性化的外观设计是电子类产品结构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外观设计中,要求产品的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等符合人体使用原则,能让人们感受到使用这个产品的舒适和自在。
例如,手机的屏幕大小、外形设计、按键的位置和灵敏度等都是需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原理的。
二、电子类产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的结构设计人体工程学是科学的研究人体和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人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动作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电子类产品结构设计必须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即产品设计应该考虑到用户使用的习惯和体验,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的要求,容易操作,不会造成手部和眼部的疲劳和伤害。
例如,电脑的键盘设计应该符合人们按键时的手部动作,每个按键应该有适当的弹性和回弹力,键盘的位置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
又如,耳机、音箱等电子产品的音量调节、开关等按键应该设计得容易被使用者找到以及实现操作。
三、电子类产品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在电子类产品的结构设计中,强度和稳定性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电子产品经常受到人们的不小心碰撞和摔落,因此,它的结构设计需要确保产品结构强度足够,能够很好地防止碰撞和摔落造成的损伤和故障。
另外,在电子类产品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产品的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挤压、撞击等力量。
因此,产品结构必须设计得稳定、合理,能够很好地保护内部电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四、电子类产品的维护保养和拓展性电子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维护和保养,尤其是像电脑等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路板上往往会有灰尘和杂质等,需要拆卸清洁。
因此,在电子类产品的结构设计中,需要为拆卸、维护等工作留出足够的空间,同时要尽量简化拆卸的步骤,以便用户能够轻松的进行相关操作。
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
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1.ID造型;a.ID草绘............b.ID外形图............c.MD外形图............2.建模;a.资料核对............b.绘制一个基本形状............c.初步拆画零部件............1.ID造型;一个完整产品的设计过程,是从ID造型开始的,收到客户的原始资料(可以是草图,也可以是文字说明),ID即开始外形的设计;ID绘制满足客户要求的外形图方案,交客户确认,逐步修改直至客户认同;也有的公司是ID绘制几种草案,由客户选定一种,ID再在此草案基础上绘制外形图;外形图的类型,可以是2D 的工程图,含必要的投影视图;也可以是JPG彩图;不管是哪一种,一般需注名整体尺寸,至于表面工艺的要求则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完整;外形图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结构设计工程师(以下简称MD)的了;顺便提一下,如果客户的创意比较完整,有的公司就不用ID直接用MD做外形图;如果产品对内部结构有明确的要求,有的公司在ID绘制外形图同时MD就要参与进来协助外形的调整;MD开始启动,先是资料核对,ID给MD的资料可以是JPG彩图,MD将彩图导入PROE后描线;ID给MD的资料还可以是IGES线画图,MD将IGES线画图导入PROE 后描线,这种方法精度较高;此外,如果是手机设计,还需要客户提供完整的电子方案,甚至实物;2。
建摸阶段,以我的工作方法为例,MD根据ID提供的资料,先绘制一个基本形状(我习惯用BASE作为文件名);BASE就象大楼的基石,所有的表面元件都要以BASE的曲面作为参考依据;所以MD做3D的BASE和ID做的有所不同,ID侧重造型,不必理会拔模角度,而MD不但要在BASE里做出拔模角度,还要清楚各个零件的装配关系,建议结构部的同事之间做一下小范围的沟通,交换一下意见,以免走弯路;具体做法是先导入ID提供的文件,要尊重ID的设计意图,不能随意更改;描线,PROE是参数化的设计工具,描线的目的在于方便测量和修改;绘制曲面,曲面要和实体尽量一致,也是后续拆图的依据,可以的话尽量整合成封闭曲面局部不顺畅的曲面还可以用曲面造型来修补;BASE完成,请ID确认一下,这一步不要省略建摸阶段第二步,在BASE的基础上取面,拆画出各个零部件,拆分方式以ID的外形图为依据;面/底壳,电池门只需做初步外形,里面掏完薄壳即可;我做MP3,MP4的面/底壳壁厚取1.50mm,手机面/底壳壁厚取2.00mm,挂墙钟面/底壳壁厚取2.50mm,防水产品面/底壳壁厚可以取3.00mm;另外面/底壳壁厚4.00mm的医疗器械我也做过,是客人担心强度一再坚持的,其实3.00mm 已经非常保险了,壁厚太厚很容易缩水,也容易产生内应力引起变形,担心强度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在内部拉加强筋解决,效果远好过单一的增加壁厚;建摸阶段第三步,制作装配图,将拆画出各个零部件按装配顺序分别引入,选择参考中心重合的对齐方式;放入电子方案,如LCD,LED,BATTERY,COB。
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范例
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范例【关键词】空调结构设计提高产品性能影响分析空调可以调节夏季的高温,可以驱赶冬天的寒冷,让人们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愿任意地调节自己喜欢的温度,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更加的舒适。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空调设备在结构设计中也做了很大的调整,空调生产厂家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研发出更加节能、环保类型的新型产品。
对空调的内部结构进行了更好的技术改进,达到提高空调的性能,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提高了能源的高效利用率,推动空调产业的向前发展。
1 优化空调性能的优点现在的空调与电脑、电视、洗衣机、冰箱一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空调的消耗能量是最高的,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影响也最大。
在空调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非金属元素氟,非金属元素氟可以对大气外层的臭氧层进行破坏作用,臭氧层具有隔离太阳紫外线的功能,保护地球生物不被紫外线直接照射;一旦臭氧层出现空洞,紫外线就会通过空洞直接进入到地球表面,给地球生物造成重大的伤害。
例如:紫外线直接照射到地表或是人体上,可以产生强烈的辐射,导致海洋生物的死亡或是灭绝,使农作物大量的减产,使人们的皮肤出现红肿、皱纹、色素沉积等问题。
空调使用的数量越多,产生的氟元素就会越多,破坏臭氧层的几率就越大,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就越强。
空调的运转是由电能带动的,电能是由煤炭资源经过燃烧释放出的热能,或是由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产生的热能带动。
如果有一天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完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不可想象。
因此,只有优化空调的性能,改善空调的内部结构,加强空调的能源使用效率,生产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产品,才是节约能源的最好做法。
2 优化空调的各个组成部分2.1 空调换热器的优化换热器是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想提升空调的能源利用率,改变空调的内部结构,首先,就要优化空调的换热器。
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包括换热器和压缩机,它们是空调消耗能源最大的组成部分,要想优化空调的结果设计,就要先将空调的换热器更换成比当前使用更大的。
电子类产品结构设计标准-
电子类产品结构设计标准目录电子产品结构概述 (5)第一章塑胶零件结构设计 (6)1-1、材料及厚度 (6)1.1、材料的选取 (6)1.2壳体的厚度 (6)1.3、厚度设计实例 (7)1-2 脱模斜度 (8)2.1 脱模斜度的要点 (8)2.2 常规斜度举例 (9)1-3、加强筋 (10)3.1、加强筋厚度与塑件壁厚的关系 (10)3.2、加强筋设计实例 (11)1-4、柱和孔的问题 (11)4.1、柱子的问题 (11)4.2、孔的问题 (12)4.3、“减胶”的问题 (12)1-5螺丝及螺丝柱的设计 (12)5.1公司常用塑胶螺丝规格及相应螺丝柱设计 (12)5.2用于自攻螺丝的螺丝柱的设计原则 (13)5.3 不同材料、不同螺丝的螺丝柱孔设计值 (18)5.4 常用自攻螺丝装配及测试 (19)) (19)5.5 螺丝分类(CLASSIFICATIONS OF SCREW) (20)5.6(1)螺丝材料(SCREW MATERIAL5.6(2)常见表面处理代号(SURFACE FINISHINGS) (20)) (21)5.7 螺丝头型(SCREW TYPES OF HEAD5.8 螺丝槽型(SCREW TYPES OF DRIVE INSERT) (21)) (22)5.9 螺丝牙型种类(SCREW TOOTH TYPES1-6、止口的设计 (22)6.1、止口的作用 (22)6.2、壳体止口的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23)6.3、面壳与底壳断差的要求 (24)1-7常见卡钩设计 (25)7.1 通常上盖设置跑滑块的卡钩,下盖设置跑斜顶卡钩 (25)7.2 上下盖装饰线的选择 (26)7.3 卡钩离机台的角不可太远,否则角会翘缝 (26)7.4卡钩间不可间隔太远,否则易开缝。
(26)7.5“OPEN”标识偏中心的部品卡钩设计,如打印头盖 (27)7.6 常见卡钩设计的尺寸关系 (29)7.7. 其它常用扣位设计 (30)1-8、装饰件的设计 (32)8.1、装饰件的设计注意事项 (32)8.2、电镀件装饰斜边角度的选取 (32)8.3、电镀塑胶件的设计 (32)1-9、按键的设计 (33)9.1 按键(Button)大小及相对距离要求 (33)9.2 按键(Button)与基体的设计间隙 (33)9.3.1键帽行程 (34)9.3.2、键帽和硅胶/TPU的配合 (34)9.3.3、支架和硅胶KEY台的配合 (35)9.4 圆形和近似圆形防转 (35)1-10. RUBBER KEY的结构设计 (36)10.1 RUBBER KEY与CASE HOLE的关系 (36)10.2. CONTACT RUBBER 设计要求 (36)10.3 RUBBER KEY的拉出强度测试 (42)10.4 RUBBER KEY 固定方式 (43)10.5 RUBBER KEY 联动问题 (43)10.6长形按键(ENTER KEY)顶面硬度问题 (44)1-11. METAL DOME和MYLAR DOME 的设计 (44)1-12超薄P+R按键 (45)1-13 镜片(LENS)的通用材料 (46)1-14 触摸屏与塑胶面壳配合位置的设计 (54)1-15 LCD的结构设计 (56)15.1 LCD、DG视觉问题 (56)15.2 DISPLAY PANEL DG(FILTER)设计 (59)1-16 超声波结构设计 (62)1-17 电池箱的相关结构设计 (63)17.1 干电池箱设计基本守则 (64)17.2 各类干电池的规格如图示 (65)17.3 电池门设计基本守则 (68)17.4 纽扣电池结构设计 (71)17.5 诺基亚电池型号 (81)1-18 滑钮设计 (82)1-19 下盖脚垫的设计 (95)第二章钣金件的结构设计 (96)2-1 钣金材质概述 (96)2-2钣金件结构设计请参照钣金件设计规范 (98)第三章 PCB的相关设计 (98)3-1.PCB简介 (98)3-2.PCB上的结构孔 (98)3-3.PCB 的工艺孔,块设计 (99)3-4. PCB的经济尺寸设计 (100)第四章电声部品选型及音腔结构设计 (102)4-1. 声音的主观评价 (102)4-2. 手机铃声的影响因素 (103)4-3. Speaker的选型原则 (103)4-4. 手机Speaker音腔性能设计 (104)4-5. 手机Speaker音腔结构设计需注意的重要事项 (111)4-6. 手机用Receiver简介﹑选择原则及其结构设计 (111)4-7. Speaker/Receiver二合一一体声腔及其结构设计 (112)4-8. 手机用MIC结构设计 (113)4-9. 迷你型音箱的结构设计(喇叭直径:25-45mm) (113)第五章散热件的结构设计 (114)5-1、热设计概述 (114)5-2、电子产品的热设计 (114)5-3、散热器及其安装 (115)第六章防水结构设计 (117)6-1 防水等级 (117)6-2 IPXX等级中关于防水实验的规定 (118)6-3 防水产品的一般思路 (121)6-4 电池门防水 (123)6-5 按键位防水 (124)6-6 引出线部分防水 (125)6-7.超声波(有双超声线的) (127)6-8 O-Ring 或I-Ring防水 (128)6-9 螺丝防水 (128)第七章整机的防腐蚀设计 (129)7-1、防潮设计的原则 (129)7-2、防霉设计的原则: (130)7-3、防盐雾设计的原则: (130)第八章电磁兼容类产品结构设计(EMC) (130)8-1电磁兼容性概述 (130)8-2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中常见的电磁干扰方式 (131)8-3 电磁兼容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屏蔽、滤波、接地 (132)8-4搭接技术 (133)8-5防干扰设计的实施细则 (134)第九章防震产品结构设计 (137)9-1防震范围 (137)9-2 IK代码的特征数字及其定义 (138)9-3 一般试验要求 (138)9.4对机械碰撞防护试验的验证 (139)9-5防震内容 (139)9-5防震结构 (140)第十章电子产品检测设计标准 (140)10-1表面工艺测试 (140)1.1.附着力测试 (140)1.2.耐磨性测试 (140)1.3.耐醇性测试 (141)1.4.硬度测试 (141)1.5.耐化妆品测试 (141)1.6.耐手汗测试 (141)1.7.高低温存储试验 (142)1.8.恒温恒湿试验 (142)1.9.温度冲击试验 (142)1.10.膜厚测试 (142)10-2跌落试验 (143)10-3振动试验 (144)10-4 高低温测试 (144)第十一章电子产品电气连接方式 (144)第十一章电子产品包装设计标准 (151)电子产品结构概述信息科技、电子技术的迅猛的发展,电子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电子产品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电子产品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是电子产品研发和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些工艺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功能性、可靠性和效果,对于提高电子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电子产品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的角度探讨其重要性和相关内容。
一、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重要性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是产品开发阶段的基础工作之一、它涉及到产品的外观设计、内部组成部件的布局和结构等方面。
一个好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产品的美观性、实用性和易用性,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具体来说,好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提高产品的美观性和吸引力。
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是吸引用户的第一步。
通过合理的外观设计,可以使产品在外观上与众不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2.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和易用性。
结构设计应该考虑到用户的操作习惯和使用便利性,使产品的使用更加方便和舒适,减少用户的操作难度。
3.提高产品的功能性和可靠性。
结构设计应该保证产品的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和工作正常,使产品有稳定的性能和可靠的使用寿命。
4.降低产品的成本和制造工艺。
结构设计应该考虑到产品的材料选用和加工工艺,以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二、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人机工程学原则。
结构设计应该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体验,使产品的使用更加方便和舒适。
2.功能性原则。
结构设计应该保证产品的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连接和工作正常,使产品具有稳定的性能和可靠的使用寿命。
3.可维修性原则。
结构设计应该保证产品的可维修性,方便用户进行维护和保养,减少产品的损坏和报废。
4.合理布局原则。
结构设计应该合理布局产品的内部组成部件,使产品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实现最大的功能。
5.成本效益原则。
结构设计应该考虑到产品的制造成本和生产效率,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三、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的重要性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是将结构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
它涉及到材料的选择、加工工艺的确定和生产工艺的调整等方面。
消费电子产品结构设计流程
消费电子产品结构设计流程1.确定产品需求:在设计消费电子产品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产品的需求。
这包括产品的功能、外观、尺寸、性能要求等。
产品需求的确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用户需求调研等方式进行,以确保设计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指根据产品需求,进行初步的设计方案构思。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会进行产品的整体布局设计,确定产品的外形轮廓、按键布局、接口位置等。
同时,概念设计还包括对产品功能的初步规划和创新点的设想。
这个阶段的设计通常是以手绘或者2D/3D软件进行设计。
3.结构设计:在概念设计完成后,进入结构设计阶段。
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产品内部结构、外壳设计等。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会制作详细的产品结构图,确定电路板的布局、元器件的安装位置、电池、传感器等模块的安装位置等。
同时,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产品的易制造性、易维修性和成本控制等因素。
4.确定材料和工艺:在结构设计完成后,需要确定产品所使用的材料和工艺。
根据产品的需求和设计风格,选择适合的材料,如塑料、金属、玻璃等。
同时,根据产品的结构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如注塑、冲压、CNC加工等。
选定材料和工艺后,需要制作样机验证设计的可行性。
5.仿真与优化: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结构仿真和优化,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性能。
这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找出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强度和可靠性。
6.样机制作:根据结构设计和仿真优化结果,制作产品样机。
样机制作是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样机的制作和测试,可以不断修改和完善产品设计,以获得满足用户需求和市场要求的产品。
7.试产与调试:在样机制作完成后,进行试产与调试。
通过试产和调试,可以验证产品设计的可行性和性能,并进一步完善产品的细节和工艺流程。
8.量产与测试:在产品试产成功后,进行量产和测试。
在量产过程中,需要制定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电子产品外壳结构设计大全
《电子产品外壳结构设计大全》一、设计原则与要点1. 功能性:电子产品外壳设计要满足产品的功能性需求。
例如,确保内部元器件得到良好保护,散热性能优良,接口布局合理,便于操作和使用。
2. 美观性:外观设计需符合现代审美趋势,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展现产品特色。
3. 人机工程:考虑用户使用习惯,使产品握感舒适,操作便捷,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疲劳感。
4. 材料选择:根据产品需求,选用合适的材料,如塑料、金属、陶瓷等,确保外壳的强度、耐磨性和散热性能。
5. 结构优化: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减轻产品重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常见电子产品外壳结构设计1. 手机外壳设计(1)防护结构:设计防摔、防水、防尘等功能,确保手机在恶劣环境下正常使用。
(2)散热结构:采用散热材料或设计散热通道,提高手机散热性能。
(3)天线布局:合理安排天线位置,保证信号传输效果。
2. 笔记本电脑外壳设计(1)开合结构:设计合理的转轴和支撑结构,使屏幕与底座开合顺畅。
(2)接口布局: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合理布局USB、HDMI等接口。
(3)散热系统:设计散热窗口和风扇位置,确保散热效果。
3. 智能穿戴设备外壳设计(1)佩戴舒适: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舒适的佩戴结构。
(2)防水防尘:采用密封设计,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3)充电接口:设计隐蔽式或一体化充电接口,提高产品美观度。
三、设计流程与注意事项1. 设计流程:需求分析→方案制定→结构设计→样品制作→测试与优化→量产。
2. 注意事项:(1)充分考虑生产可行性,避免设计过于复杂,导致生产难度增加。
(2)关注环保要求,选用可回收、环保材料。
(3)确保外壳结构设计的稳定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磨损等问题。
《电子产品外壳结构设计大全》四、创新设计理念与实践1. 设计理念创新:紧跟时代潮流,融入个性化、智能化元素,提升产品竞争力。
例如,采用模块化设计,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外壳。
2. 材料技术创新:探索新型材料,如碳纤维、柔性材料等,以实现更轻、更坚固的外壳结构。
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精选5篇)
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精选5篇)电子产品结构设计范文第1篇【关键词】汽车用电子产品缓冲包装结构设计汽车用电子产品的缓冲包装结构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设计人员在进行这一设计时需要提前考虑到设计工作可能面临的难点和要点,才略够在此基础上提升设计的精准明确程度。
1电子产品缓冲包装结构设计简析电子产品缓冲包装结构设计包含了诸多内容,以下从设计前提、设计难点、料子选择、设计要点等方面启程,对于电子产品缓冲包装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
1.1设计前提电子产品缓冲包装结构设计有着基本的设计前提。
众所周知缓冲包装结构设计往往是依据产品的性能参数以及几何参数来进行的。
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在依据产品的实在需要来确定电子产品实在的保护性能和形态包装结构。
其次,电子产品缓冲包装结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的重视包装结构设计的作用,从而能够以更加合理的包装设计来提升电子产品的整体性能。
1.2设计难点电子产品缓冲包装结构设计存在着诸多设计难点。
通常来说缓冲包装结构的设计工作的重要难点在于其可能牵涉到的料子多数为非线性料子,这实际上导致了结构设计时计算的繁杂性。
其次,缓冲包装结构设计工作还需要在充足以上全部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把合适的结构设计图稿摆到桌面上,从而在实际上加强了设计转为产品过程中的整体难度。
与此同时,由于在原料子市场上包装料子的价格基本都是透亮的,因此这意味着设计人员想要以同质性很高的料子设计出杰出的结构就有着很高的创新难度了。
1.3料子选择电子产品缓冲包装结构设计的关键在于确保料子的质量过关。
设计人员在料子选择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依据料子实际的性能参数来进行料子性价比的判定,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料子其性能参数不用,哪怕是同一料子在不同的厚度表实在的动态特性曲线还是不同。
因此这意味着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在料子选择的过程中应当在保护产品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包装本钱,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提升电子产品自身的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
1.4设计要点电子产品缓冲包装结构设计需要设计人员把握住设计要点。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流程规范标准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流程规范标准英文回答: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the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devices involves several standardized steps to ensure efficiency, functionality, and safety. These steps help in creating a well-designed product that meets therequirement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users. Here i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standard process for electronic device structure design.1. Requirement Analysis: The first step in the design process is to thoroughly analyze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This includes understanding the purposeof the device, its intended users, and the specific functionalities it needs to perform. For example, if designing a smartphone, the requirements analysis would involve considering factors such as the desired screen size, battery life, processing power, and connectivity options.2. Conceptual Design: Once the requirements are clear, the next step is to create a conceptual design. This involves brainstorming and generating various design ideas that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e designer may sketch out different layouts, consider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explore different form factors. For instance, in the case of a laptop, the designer may consider options such as a clamshell design, a 2-in-1 convertible design, or a detachable keyboard design.3. Detailed Design: After finalizing the conceptual design, the next step is to create a detailed design. This involves specifying the exact dimensions,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that will be used in the device. The designer needs to consider factors such as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thermal management, and manufacturability of the design. For example, if designing a tablet, the detailed design would involve specifying the size and type of display, the battery capacity, and the housing materials.4. Prototyping: Once the detailed design is complete, a prototype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is built. This allowsthe designer to test and validate the design before mass production. The prototype helps in identifying any design flaws or performance issue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For instance, if designing a smartwatch, the prototype would be used to tes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touch screen, the accuracy of the sensors, and the comfort of wearing the device.5. Testing and Evaluation: After the prototype is built, it undergoes rigorous testing and evaluation. This includes testing the device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analyzing its performance, and ensuring that it meets the require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For example, if designing a gaming console, the testing phase would involve evaluating factors such as the graphics processing capability, the cooling system efficiency, and thedurability of the controllers.6. Iterative Desig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estingand evaluation, the designer may need to make modifications and improvements to the design. This iterative processhelps in refining the design and ensuring that it meets allthe requirements. For example, if designing a digital camera, feedback from testing may lead to changes in the lens quality, the image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or the user interface.7. Finalization and Documentation: Once the design has been refined and meets all the requirements, it is finalized. The designer creates detailed documentation that includes all the specifications, drawings, and instructions necessary for mass production. This documentation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the manufacturing team and ensures consistency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instance, if designing a wireless earphone, the documentation would include details about the audio quality, the battery life, and the charging mechanism.中文回答:电子设备结构设计的流程包括几个标准化的步骤,以确保设计的高效性、功能性和安全性。
电子产品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电子产品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对于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也越来越重视。
本文将从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两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一. 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电子产品的外观、功能和使用体验等方面。
在设计电子产品的结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用性电子产品的设计应考虑到实用性,也就是产品是否符合使用者的基本需求,这包括产品的功能、易用性和耐用性等方面。
比如,手机的设计要考虑到人机交互的方式,如屏幕大小和分辨率、按键和触摸方式等,以便用户更好的使用和操作。
2. 美观性产品的外观设计很重要,因为它是产品吸引用户的第一印象。
外观设计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和产品品牌定位,以及产品的个性化等方面。
比如,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一直以简洁、时尚和高品质为主,这也是它品牌定位的体现。
3. 创新性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以便区别于同类产品。
产品的创新性可以是在产品外观、功能、技术等方面。
比如,电子阅读器的设计创新主要表现在其使用电子墨水技术和超薄设计等方面。
二. 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也是电子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品质、成本和交货期等方面。
在制造电子产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物料选择电子产品的质量与物料的质量密切相关。
应该选择合适的物料,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比如,手机电池应该选择高品质的锂离子电池,以提高续航时间和使用寿命。
2. 制造流程电子产品的制造流程包括原材料进厂、加工制造、组装、测试等环节。
在制造流程中,应该考虑到每一步工序的质量控制,以避免因品管问题而对制品产生影响。
3. 自动化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产品的制造流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动化可以帮助厂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并提高产品的质量。
比如,根据生产情况的不同,可以采用自动化装配线或者半自动化装配线来降低人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