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历史课堂 培养人文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活历史课堂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讲,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这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它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需要、促进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品格健康成长的需要。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粗浅探讨:
一、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社会和民族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越发达,越需要倡导人文精神,以制约科学技术的盲目发展和应用,维持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此外,从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教导学生抛开传统的封建主义、专制主义观念,强化公民意识,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不同种族,以真诚的态度善待他人、善待生命,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担负起民族振兴的重担等等,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位,塑造一种文明、科学、进步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近几年,以数理化为代表的自然学科是“主科”,以文史哲为代表的人文学科是“副科”这样的观念一直根深蒂固地盘踞在许多教师、学生、家
长的头脑中,尤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对自然学科的重视远远超过人文学科。由此带来的恶果是虽然信息交流越来越广、知识积累越来越多,但道德水平整体滑坡,各种恶习层出不穷,个人追求模糊不清甚至畸形发展,社会责任感逐步降低。任其发展的话,不仅是青年一代的悲哀,更是整个人类的悲哀。
3.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历史学科发展的需要
许多调查证明,历史课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之一,这不能不引起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当我们撇开上述社会现象表面上那层追逐潮流的浮沫,深入其中探究原因,就会发现,并不是人们盲目排斥历史,不渴望了解历史,而是传统的围绕考试指挥棒旋转的、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进行应试教育为终极目标的历史学科教学太缺乏一种人文关怀。如果历史教学仍片面强调学科知识,而不将触角伸向人类灵魂的最深处,以人文关怀来触动学生的心灵,那么,它将永远没有出路。
二、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就是要教学生运用历史的敏锐的眼光学会观察。由于历史都是人类过去的活动,这种观察就带有间接性的特点。
历史教师通过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基础,从而奠定学生的创造力。是学生人文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之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所谓创造力就是从现有知识尽可能快地产生出新知识的能力。尽管我
们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地培养。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孩子身上蕴藏着的无限的创造潜能。教师应该努力地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历史感,当他遇到有历史价值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时,他能进行迁移学习,能充分展现创造性的人文素质。
2.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人文精神是通过后天的教育逐步养成的,所以人们经常说有着良好人文精神的人修养好。修养就是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所称道的各种基本品质,是一种心胸宽广的气质;是一种自尊、自信的精神;是一种求实致远的品位;是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这种气质,精神、情怀、品位、人格,当然需要我们教师通过相应的教育境界的濡化。历史教师要善于从课本中挖掘提炼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和人格塑造的教学内容,从课外搜寻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历史素材,并且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历史人物的挖掘,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人生提供借鉴。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过程。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教学活动原本是与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活动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教学实践表明,无数成功的教学,一切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也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无
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是美的结晶。人类文明史的精神财富渗透着人类创造美的智慧和血汗,学科本身渗透着美,蕴涵着美。美育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在这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历史学科中本来就包含着这方面的教育因素。
三、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注意事项
1.明确教学目标,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传统历史教学以基础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为历史教学三大目标,几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事实证明,诸如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等“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无法简单地归纳入三大项中的哪一项。于是,上述的教学目标也就往往被简单地忽视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育部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则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并十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历史教育中的重要价值,重视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那么,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执行者,历史教师必须要突破思维定视,转变观念,在备课时将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然后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付诸实践。
2.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主要是学习者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主动发现,因此,从尊重学生的人文立场出发,在进行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时,必须竭力避免填鸭式的灌输,应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有选择地“乐从”,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使学生在“体验”中了解历史,在“体验”中产生人文关怀,进而提高人文素质,并内化升华为人文精神。
总之,只有重视并不断践行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我们的历史课堂才会成为真正有效的有生命力的课堂,我们的学生才能切实感受到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使学生建立健全完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