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后包扎五大误区

合集下载

急救包扎的注意事项

急救包扎的注意事项

急救包扎的注意事项
一、急救包扎的注意事项1. 急救包扎的注意事项2. 包扎的错误方法3. 包扎前如何清洗伤口二、急救包扎的方法三、不同部位的包扎
急救包扎的注意事项
1、急救包扎的注意事项包扎伤口时,动作要快、准、轻、牢。

包扎时部位要准确、严密,不遗漏伤口;包扎动作要轻,不要碰撞伤口,以免增加伤员的疼痛和出血;包扎要牢靠,但不宜过紧,以免妨碍血液流通和压迫神经。

包扎遵循四不原则。

不上药,现:涂药;不触摸,手不许碰伤口;不取匕首、利器等;不送,内脏外露、骨折突出部1擅自放回伤患体内。

用绷带包扎时需从肢体远侧部位开始。

例如,包扎手臂时,应该从腕部开始向肩部方向包扎,包扎腿时应该从踝部开始向大腿方向包扎。

按此种顺序包扎的原因是可以避免血液积聚在肢体的末端。

处理伤口时,彻底清洁是首要的。

这包括清洁伤口,处理人员的双手清洁,所有的器具、材料及所使用的纱布的清洁。

但不能用酒精清洗伤口,因为这会引起伤口周围的灼伤。

不能用棉棒擦洗伤口,因为这会将棉丝遗留在伤口内并阻碍伤口愈合。

2、包扎的错误方法长时间把“前臂和上臂固定在一条直线上”,结果孩子的“肘关节失去了应有的弯曲功能”而残废了。

包扎得太紧,也有可能造成机体新的损伤。

过紧的包扎影响血液循环,可出现肢体肿胀,或苍白、发绀、发冷、麻木等表现。

如不及时放松重新进行恰当的包扎,就有可能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为包扎伤口,不适当地移动患者,也可造成难以挽救的损伤。

3、包扎前如何清洗伤口清洁伤口前,先让患者适当位置,以便救护人操作。

如周围皮肤太脏并杂有泥土等,应先用清水洗净,然后再用。

包扎操作的注意事项

包扎操作的注意事项

包扎操作的注意事项
包扎操作的注意事项包括:
1.清洁伤口:在进行包扎前,必须清洁伤口。

使用温开水和肥
皂轻轻清洗伤口。

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如酒精或氢过氧化物。

2.止血:如果伤口有出血,需要先止血再进行包扎。

可以直接
用手指或纱布轻压在伤口上,或者使用止血药物。

3.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包扎材料非常重要。

如果伤口
有排泄物或渗液,可以使用吸附性弹力绷带。

对于较深的伤口,可以使用医用胶水或伤口闭合剂进行闭合。

4.包扎力度:包扎时,要确保适当的包扎力度。

过紧的包扎会
限制血液循环和引起肿胀,而过松的包扎则可能导致包扎松动。

5.换药:伤口愈合的过程中,需要定时更换包扎材料。

更换时
要小心轻柔,避免对伤口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6.包扎固定:包扎后,要用适当的方法固定包扎材料,避免松
动或脱落。

可以使用胶带、绷带或伤口敷料进行固定。

7.观察伤口:在进行包扎后,要定期观察伤口的变化。

如果伤
口有任何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等),应及时就医。

8.遵循医嘱:如果伤口较大或需要特殊处理,最好遵循医生或
医护人员的指示进行包扎,以确保正确的包扎和伤口护理。

注意:以上建议仅为一般性建议,具体的包扎操作可能因伤口类型和严重程度而有所差异,最好在医生或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包扎。

教你正确的伤口包扎方法!外伤包扎-伤口包扎-包扎器材

教你正确的伤口包扎方法!外伤包扎-伤口包扎-包扎器材

教你正确的伤⼝包扎⽅法!外伤包扎-伤⼝包扎-包扎器材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

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减少感染、保护伤⼝、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的。

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包扎概述 包扎伤⼝应了解有⽆内在损伤在外伤急救现场,不能只顾包扎表⾯看得到的伤⼝⽽忽略其他内在的损伤。

同样是肢体上的伤⼝,有没有合并⾻折,其包扎的⽅法就有所不同,有⾻折时,包扎应考虑到⾻折部位的正确固定;同样是躯体上的伤⼝,如果合并内部脏器的损伤,如肝破裂、腹腔内出⾎、⾎胸等,则应优先考虑内脏损伤的救治,不能在表⾯伤⼝的包扎上耽误时间;同样是头部的伤⼝,如合并了颅脑损伤,不是简单的包扎⽌⾎就完事了,还需要加强监护。

对于头部受撞击的患者。

即使⾃觉良好,也需观察24⼩时。

如出现头胀、头痛加重,甚⾄恶⼼、呕吐,则表明存在颅内损伤,需要紧急救治。

因此,在对伤者明显可见的伤⼝进⾏包扎之前或同时,⼀定要了解有没有其他部位的损伤,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较隐蔽的内脏损伤。

 与体腔相通的伤⼝的包扎对于与体腔相通的开放性伤⼝,现场⼀般只需对伤⼝进⾏简单的覆盖,然后尽快送医院或紧急联系医务⼈员前来救治。

例如,与腹腔相通的腹部伤⼝,可⽤⼲净的纱布、⽑⼱、被单等覆盖。

如有肠管或⽹膜从创⼝处膨出,切勿试图将其回纳腹腔内,以免加重腹腔污染。

对膨出的肠管或⽹膜,应⽤⼲净的碗将其完全盖住,或⽤⼲净纱布圈套于周围再⾏包扎,以防挤压膨出的肠管或⽹膜。

⼜如,与胸腔相通的胸部伤⼝,可造成开放性⽓胸。

其中,“交通型⽓胸”与“⾼压(张⼒)型⽓胸”症状严重,甚⾄可致昏迷、死亡。

前者应尽快⽤⽆菌纱布或其他清洁的敷料封闭伤⼝,包扎固定,防⽌反常呼吸,以便减轻症状和减轻持续伤害。

对于“⾼压(张⼒)型⽓胸”,由于破裂⼝形成单向活瓣,当⼈吸⽓时裂⼝开放,⽓体不断进⼊胸膜腔;呼⽓时裂⼝关闭,以⾄⽓体不能排出。

处置小伤口谨防五个误区

处置小伤口谨防五个误区

处置小伤口谨防五个误区
在生活或运动中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不免受点儿小伤。

受伤了怎么办呢,许多人根据经验做的处置其实都是错误的,会导致伤口愈合缓慢。

误区一:包扎伤口容易化脓,还是晾着好。

纠正: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曾庆表示,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如果手指破了,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纱布覆盖伤口,这样有利于快速愈合。

误区二:不包扎不行,那就把伤口紧紧裹起来吧,这样不容易感染。

纠正:包扎时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伤口愈合变慢。

此外,包扎过紧还会阻碍血液循环。

误区三:勤换药好得快。

纠正:只要保持伤口清洁,不需要每天换药,3~5天更换一次敷料即可。

如果天天换,反而会增加伤口接触空气中污染物的机会,且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瘢痕的形成。

误区四:伤口处怎么长出一层黄黄的薄膜?一定是沾上了脏东西,赶紧清除。

纠正:这层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组织,有助于伤口愈合,除掉会适得其反。

误区五:双氧水(过氧化氢)、紫药水及碘酒都有消毒作用,碰破了皮赶紧用它们来消毒。

纠正:以上急救药品都有消毒用途,但它们既会减少促进伤口愈合的白细胞的活性,又可能造成难看的疤痕。

虽然这些消毒药品可以使伤口快速干燥,但如果涂在未经消毒的伤口上,细菌反而会在痂皮的保护下生长,并侵入伤口深处,甚至导致化脓。

一般情况下,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生活中急救有哪些误区

生活中急救有哪些误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生活中急救有哪些误区
导语:日常生活中因为总总原因导致意外,那么对于日常急救有什么误区呢?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对急救存在一些小误区。

误区一:肢体出血时,用止血带来止血
解释:严重出血时,有些人会立即用皮带或者鞋带紧紧绑住伤口以上的部位,以减缓血流速度。

这样做有一个风险,就是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组织损害。

正确做法:在伤口处垫上消毒纱布,采用直接加压法,然后安全地包扎好伤口。

如果伤口出血不止,伤口广而深,伤口处很肮脏,或者伤口是由动物咬伤引起的话,就要寻求医疗帮助了。

误区二:扭伤、拉伤,或者骨折时,设法弄热患处
解释:其实,把患处搓热只会起到反效果,让患处肿胀起来,减缓患处的自愈速度。

正确做法:用布或者其他东西包住冰块,以避免冰块与伤口直接接触,然后敷在患处,每隔10分钟敷一次,持续一到两天。

误区三:在车祸现场,搬动伤者
解释:一些脊椎受伤的伤者可能表面看来是完好无损的,但是如果把这样的伤者移出车辆的话,可能会导致伤者瘫痪甚至死亡。

正确做法:如果出事车辆不是着火了,或者没出现特别危险的情况时,最好让伤者留在车上,等医护人员到场处理。

误区四:当眼睛有异物时,用手揉双眼。

解释:这样做可能会导致眼睛磨损。

正确做法:用自来水清洗眼睛。

误区五:依靠外用酒精来降烧。

包扎疗法的错误方法

包扎疗法的错误方法

包扎疗法的错误方法包扎疗法,也被称为绷带疗法或敷料疗法,是一种通过用绷带或敷料固定或包扎患处,以达到治疗和预防伤口、损伤或其他疾病的方法。

在中医传统和现代医学中,包扎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

然而,要有效地应用包扎疗法,需要遵循正确的方法和步骤。

本文将重点讨论包扎疗法的错误方法。

首先,包扎疗法的错误方法之一是选择不合适的绷带或敷料材料。

不同的病症和伤口需要使用不同材质和大小的绷带或敷料,以确保正确的固定和保护。

若选用不合适的材料,可能导致包扎不牢固、松散,甚至对患者的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其次,错误的包扎方法是包扎疗法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包扎时需要掌握正确的技巧和方法,以确保绷带或敷料的正确使用。

错误的包扎方法可能导致过紧或过松的绷带,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或损伤,进而影响疗效。

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包扎治疗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另外,错误的包扎疗法还包括包扎时间的不合理安排。

一般情况下,包扎材料需要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和有效的固定。

然而,有些医护人员可能会过度频繁地更换绷带或敷料,或者延长更换的时间间隔,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适当的包扎时间安排对于伤口康复至关重要,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此外,不正确的包扎区域也是包扎疗法中容易犯的错误之一。

不同病症和伤口需要选择合适的包扎区域进行处理,如果选择错误的区域会降低治疗效果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因此,医护人员在实施包扎疗法时应仔细判断和选择包扎区域,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最后,包扎疗法中的错误方法之一是忽视患者的个人需求和感受。

每个患者的病情和疼痛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实施包扎疗法时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忽视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其他并发症。

综上所述,包扎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方法。

这些错误方法包括选择不合适的绷带或敷料材料、错误的包扎方法、不合理的包扎时间安排、不正确的包扎区域以及忽视患者的个人需求和感受。

外伤包扎的注意事项

外伤包扎的注意事项

外伤包扎的注意事项外伤包扎是针对皮肤创伤部位进行的紧急处理,以达到止血、包裹、固定和保护创伤的目的。

正确的包扎方法对于伤口的愈合和后续的康复非常重要。

以下是外伤包扎的注意事项:1. 清洁伤口:在包扎之前,应该首先清洁伤口。

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轻轻清洗伤口,去除可能存在的污垢和细菌,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止血:外伤时可能会出现出血,所以必须及时止血。

可以用纱布、干净的布条或止血带来控制出血。

用纱布或布条轻轻按压伤口,并保持压力直到出血停止。

如果伤口较大或出血较严重,应该立即就医。

3. 避免疼痛:在包扎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疼痛。

可以服用止痛药来缓解伤口周围的疼痛。

此外,可以使用冷敷物来减轻疼痛。

将冰块或冷水放在塑料袋中,用毛巾包裹好后轻轻敷在伤口处,每次敷压10-20分钟。

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贴在伤口上,以防止低温灼伤。

4. 创口修复:如果伤口较深,可能需要缝合或使用止血剂。

这些工作应该由专业医生进行,切忌自行处理。

如果伤口不适合缝合,应选择合适的医用胶带或绷带进行包扎。

5. 干爽保持:伤口表面应该保持干燥,这样有利于愈合。

在包扎之前,应擦干伤口周围的水分。

使用透气的绷带、纱布或透明敷料来覆盖伤口,以保持干燥,并避免细菌感染。

6. 紧固包扎:包扎时应该轻轻抬高受伤部位,并使用适当的方法固定包扎。

绷带应适当紧固,但不应过紧,以保证血液循环。

7. 定期更换包扎:伤口应该定期更换包扎,以确保伤口的清洁。

通常情况下,包扎应每天更换一次。

更换包扎时,应该仔细清洁伤口,并在涂抹抗生素软膏之前干燥伤口。

8. 观察感染迹象:在伤口包扎期间,要密切观察伤口的情况。

如果伤口周围出现红肿、化脓、疼痛和体温升高等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处理。

总之,正确的包扎方法可以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促进伤口的康复。

如果伤口较大或复杂,应尽快就医,以便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指导。

意外受伤后如何正确包扎

意外受伤后如何正确包扎

意外受伤后如何正确包扎在日常生活中,意外受伤是难以完全避免的。

无论是在家中做家务时不小心割伤手指,还是在户外运动时擦伤膝盖,正确的包扎处理对于伤口的愈合和预防感染都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意外受伤后如何正确包扎。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包扎的目的。

包扎不仅仅是为了止血,还能够保护伤口免受外界的污染和进一步的损伤,同时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在进行包扎之前,一定要先做好伤口的清洁工作。

如果伤口有异物,比如泥沙、玻璃碎片等,需要小心地用生理盐水冲洗掉。

如果没有生理盐水,也可以用干净的凉开水代替。

但要注意,不要用力揉搓伤口,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对于较小的伤口,比如轻微的擦伤,可以用碘伏消毒。

碘伏刺激性较小,不会引起明显的疼痛。

消毒时,要从伤口的中心向外围轻轻擦拭,消毒范围要超过伤口边缘 1-2 厘米。

接下来是选择合适的包扎材料。

常见的包扎材料有纱布、绷带、创可贴等。

如果伤口较小且不深,创可贴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对于较大或较深的伤口,就需要使用纱布和绷带了。

在包扎时,要注意包扎的力度。

包扎不能过紧,否则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伤口周围的组织缺血缺氧;也不能过松,否则起不到固定和保护伤口的作用。

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

对于不同部位的伤口,包扎方法也有所不同。

如果是手指受伤,先在伤口上覆盖一层纱布,然后将纱布的一端固定在手指根部,开始缠绕绷带。

每绕一圈都要稍微重叠上一圈的一部分,一直缠绕到指尖,再将绷带的末端固定好。

如果是手臂受伤,先用纱布覆盖伤口,然后从手腕开始向上包扎。

同样要注意绷带的重叠和松紧度,包扎到伤口上方 10 厘米左右的位置即可。

腿部受伤的包扎方法与手臂类似,从脚踝开始向上包扎。

在包扎过程中,如果伤口出现大量出血,不要惊慌。

可以先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用力按压伤口,直到出血减少或停止,然后再进行包扎。

包扎完成后,要注意观察伤口的情况。

如果伤口出现红肿、疼痛加剧、有渗出液等异常情况,可能是发生了感染,需要及时就医。

外伤急救,为什么千万不能直接包扎?

外伤急救,为什么千万不能直接包扎?

外伤急救,为什么千万不能直接包扎?包先生在工厂上班,某天他当班时发生一起爆炸事故,爆炸产生的巨大气浪将包先生从4米高的台面上震落下来,导致他全身多处骨折,玻璃刺入肺部,胸腔破裂,胸膜腔和外界相通,造成开放性气胸。

受伤后包先生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发绀和休克等症状,呼吸时还能听到空气出入胸膜腔时的响声。

工友们并不懂这样的伤情该如何正确处理,只是将他送往医院,因为未及时做相应处理,他的气胸险些造成生命危险。

包扎是外伤现场急救的重要措施之一,受伤部位经过有效止血之后,均应进行及时、正确的包扎。

不要认为包扎只是医生该做的事情,离普通百姓的生活很远,说不定哪天遭遇意外情况,在医护人员不能马上到达现场的情况下,你若具备实用急救技术,就能够及时施救,甚至救人一命,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

包扎也是有要求的。

应该做到动作轻巧,避免碰撞伤口,以免增加出血和疼痛。

接触伤口面的敷料必须保持无菌,以减少伤口感染的可能性。

包扎要松紧适度,打结避开伤口。

还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

在对伤者明显可见的伤口进行包扎之前或之时,一定要了解有没有其他部位的损伤,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比较隐蔽的内脏损伤,如果有情况,一定要先行处置此类伤情,不能因为外伤严重,就手忙脚乱先包上了事。

对于与体腔相通的开放性伤口,现场只需对伤口进行简单的覆盖,然后尽快送医院或联系医务人员前来救治。

这里又分几种情况:(1)与腹腔相通的腹部伤口可用干净的纱布、毛巾、被单等覆盖。

如果有肠管等从伤口处脱出,切勿将其回纳腹腔内,以免加重腹腔污染。

对脱出的肠管要用洁净的布类制作大小适当的垫圈放在受伤部位,再用一个干净的、大小合适的碗扣在垫圈上面,最后再用三角巾包扎,这样可以防止脱出的肠管受到压迫。

(2)气胸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

气胸又可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及张力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应尽快用无菌纱布或其他清洁的敷料覆盖,上面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加压包扎,使开放性伤口变成相对封闭的伤口,以便减少空气的进入,从而减轻症状和继续损伤。

生活常识:伤口处理的5个误区

生活常识:伤口处理的5个误区

生活常识:伤口处理的5个误区
误区一:保持伤口干燥
正确做法:让伤口有适当的湿度才会加速愈合。

原因:如果皮肤伤口干燥,易附有硬痂,新生表皮细胞难以移动,伤口愈合时间会变长。

误区二:多涂*水
正确做法:消毒动作要迅速,用酒精棉球由*向外擦洗伤口周围的皮肤2~3次即可,然后再用生理盐水把消毒剂冲净为好,注意消毒剂不可擦洗伤口内创面。

原因:消毒是必要的,但不可多涂消毒*水,它们会破坏肉芽组织,降低白细胞活*而影响伤口愈合。

误区三:必须用抗生素
正确做法:除非感染已经发生,不然不要用抗生素。

原因:局部使用抗生素*膏会影响伤口愈合
误区四:伤口紧包
正确做法:小的表皮伤最好暴露,不用覆盖。

原因:伤口的愈合,必须有“氧”,因此伤口包扎一定要透气。

误区五:每天换*
正确做法:换*时间间隔应根据伤口具体情况而定,有引流物者应及时更换敷料,无引流物者可3~5天更换1次敷料。

原因:频繁换*反而会使伤口受到污染,且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瘢痕的形成。

包扎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包扎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包扎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1. 你知道包扎不能太紧吗?就好比给花束系绳子,太紧了花朵会被勒坏呀!像我上次手指受伤,包扎得有点紧,结果手指都肿起来了,哎呀,可得注意呀!所以包扎的时候力度要适中哦。

2. 可别小瞧了包扎的材料呀!这就像战士上战场要拿对武器。

有一次我看到有人用不干净的布去包扎伤口,那怎么行呢!一定要用干净卫生的材料,不然感染了可咋办!
3. 包扎前要清理伤口呀,你想想,不清理就像给脏衣服外面套一件漂亮衣服,有啥用呢!我朋友那次腿受伤,没清理就包扎,结果伤口化脓了,多遭罪呀!
4. 包扎的位置也很重要哦,你总不能把帽子戴到脚上吧!比如说胳膊肘的伤口,包扎得位置不对,活动起来多不方便呀。

5. 嘿,别忘了定期检查包扎的情况呀!这就跟你每天要看看你的宝贝手机有没有啥问题一样。

有一次我包扎完就没管了,后来发现都松了,伤口又露出来了。

6. 不同的伤口要用不同的包扎方法呢,就像不同的菜要用不同的做法才好吃。

很深的伤口可要专业点包扎,别自己乱来呀!
7. 有人包扎的时候马马虎虎的,这怎么行呢!你对待伤口得像对待宝贝一样细心呀!你想想,要是你最爱的东西坏了,你不得小心翼翼地对待吗?
8. 哎呀,包扎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伤者的感受呀,别弄疼人家了。

就像哄小朋友一样,要轻轻地来。

我记得我那次给弟弟包扎,动作重了点,他都叫唤起来了。

9. 当你学会了正确的包扎注意事项及方法后,你就能在关键时刻帮上大忙啦!不只是帮自己,还能帮身边的人呢!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包扎技能哟!。

外科急救 包扎

外科急救 包扎

外科急救包扎外科急救是医疗急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包扎是外科急救中常见的处理方式之一。

包扎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出血、保护伤口、减少感染等。

下面将从包扎的原则、步骤、技巧、常见错误和特殊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包扎的原则1.1 保护伤口:包扎要避免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保护伤口免受外界感染。

1.2 控制出血:包扎要紧密贴合伤口,确保止血效果。

1.3 保持透气:包扎要透气,避免伤口潮湿,促进伤口愈合。

二、包扎的步骤2.1 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碘伏等消毒液清洁伤口,避免感染。

2.2 敷料选择:根据伤口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敷料,如纱布、脱脂棉等。

2.3 固定包扎: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包扎,确保包扎牢固。

三、包扎的技巧3.1 压迫止血:对于出血较多的伤口,要用手指或纱布进行压迫止血。

3.2 包扎结扎:掌握好包扎结扎的方法,避免包扎松动或勒紧。

3.3 调整包扎:包扎后要及时检查伤口情况,调整包扎位置和紧度。

四、常见错误4.1 包扎过紧:包扎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伤口缺血缺氧。

4.2 包扎不牢固:包扎不牢固会导致敷料松动,影响伤口愈合。

4.3 包扎不透气:包扎不透气会造成伤口潮湿,增加感染风险。

五、特殊情况5.1 大面积烧伤:对于大面积烧伤,要及时覆盖伤口,保持患者体温。

5.2 动脉出血:对于动脉出血,要及时压迫止血点,避免大量失血。

5.3 骨折伤口:骨折伤口包扎时要特别注意固定伤处,避免二次伤害。

综上所述,包扎是外科急救中常见的处理方式,正确的包扎方法能有效控制出血、保护伤口,减少感染风险,提高伤口愈合速度。

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应该掌握包扎的原则、步骤、技巧,避免常见错误,针对特殊情况及时处理,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

外伤后如何急救包扎

外伤后如何急救包扎

外伤后如何急救包扎
包扎的方法很多,原则是以达到包扎止血为主要目的。

包扎时松紧要适宜,过松容易脱落,过紧会使组织血流不畅,局部肿胀。

使用绷带包扎原则:从远心端至近心端自上而下、自左至右。

包扎上肢肘关节时,要弯曲,保持功能体位。

包扎下肢时要伸直腿,同样保持功能体位。

专家提醒
包扎是外伤急救常用的方法。

包扎的作用主要有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减轻疼痛、避免伤口感染。

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纱布等。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用干净的衣服和床单、被单及毛巾等代替。

包扎注意事项

包扎注意事项

包扎注意事项包扎是一项常见的急救技能,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包扎伤口可以减少出血,防止感染,缓解伤痛,帮助伤者尽快康复。

然而,很多人在包扎时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下面是包扎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包扎前必须保持清洁。

无论是包扎自己还是他人的伤口,都要确保手部和工具的清洁。

及时洗手,用消毒药水或酒精擦拭工具,避免细菌感染伤口。

其次,选择合适的包扎材料。

包扎材料应该是无菌的,可以使用纱布、胶带、绷带等。

根据伤势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包扎。

注意材料应该充分覆盖伤口,并且能够保持干燥。

第三,正确使用包扎材料。

首先,在包扎前要先清洁伤口。

然后,用纱布或棉球将伤口进行填塞,以防止血液渗出。

接着,将绷带或胶带固定在伤口上,要紧而不要过紧。

最后,检查包扎是否牢固,是否有松动或滑脱的现象。

第四,定期更换包扎。

包扎应该经常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天更换一次或者根据伤口情况更换。

包扎有可能被污染,如果太久不更换可能导致感染。

此外,如果发现伤口有渗液、红肿、疼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更换并注意是否需要就医。

第五,注意包扎后的护理。

包扎后要避免湿润、污染和过度活动。

可以用保鲜膜或透明塑料袋将伤口保护起来,防止水分或外界尘埃进入伤口。

如果有需要,可以适当提高伤肢的高度,减少血液向伤口的流动。

此外,要遵从医生的嘱咐,正确服用药物,保持休息和营养。

最后,包扎时应当注意自身的安全。

如果伤者在交通事故或其他危险环境中受伤,包扎时要确保自己的安全,避免再次受伤。

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或者呼叫急救电话。

包扎是一项需要谨慎和技巧的急救技能,正确包扎可以起到很好的止血和保护伤口的作用。

因此,在包扎时务必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确保伤者能够安全、迅速地康复。

外伤后包扎五大误区

外伤后包扎五大误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外伤后包扎五大误区
导语:在家处理伤口,尽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则会刺激伤口,还会盖住创面,为医生的诊断及“二次处理”造成困难,需要花时间除去止血粉残留,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疼。

误区一:不包扎,让伤口自然风干,才能更快愈合。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曾庆表示,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如果手指破了,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纱布覆盖伤口,这样有利于快速愈合。

误区二:伤口包扎得紧一些,不容易感染。

包扎时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伤口愈合变慢。

此外,包扎过紧还会阻碍血液循环。

误区三:每天换药,能好得快些。

要保持伤口清洁,不需要每天换药,35天更换一次敷料即可。

如果天天换,反而会增加伤口接触空气中污染物的机会,且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瘢痕的形成。

误区四:愈合中的伤口长出一层黄黄的薄膜,要马上清除。

这层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组织,有助于伤口愈合,除掉会适得其反。

误区五:出血时,立即使用云南白药等止血粉。

在家处理伤口,尽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则会刺激伤口,还会盖住创面,为医生的诊断及“二次处理”造成困难,需要花时间除去止血粉残留,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疼。

其实,止血的首要原则,是在伤口上施压,直到血不流为止。

处理跌打损伤的七大误区

处理跌打损伤的七大误区

处理跌打损伤的七大误区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科致伤因素的作用而使皮肉、筋骨等组织遭到破坏的疾患,主要包括骨折、脱位、筋伤、内伤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损伤多由于跌伤、摔伤、打击伤、碰撞伤等引起,俗称跌打损伤。

跌打损伤非常多见,几乎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

但由于很多人的医学知识相对不足,在处理跌打损伤时存在着许多误区,常常给受伤者留下很多遗憾。

现就处理跌打损伤中常出现的误区说明如下:误区一:重视局部。

忽视全身损伤发生后,当患者受到的损伤比较轻,只有伤处疼痛、肿胀和瘀血的情况时,人们往往只注意患者的受伤部位,而忽视其可能出现的全身症状。

但有些损伤,如老年人受到的损伤,很可能是由于其患有高血压、脑中风等病症而导致的,如果仅注意处理他们的局部伤情而忽视其颅内病变,那么后果将非常严重。

误区二:对闭合性损伤该冷敷还是热敷分不清冷敷可使患者伤处的局部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对受损部位可以起到降温、止血、止痛、防止继发感染和血肿增大等作用。

冷敷适用于鼻出血、软组织钝挫伤、关节扭伤等早期损伤。

热敷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及使瘢痕组织软化等作用。

正确的做法是:在患者受伤后24小时内对其受损部位进行冷敷:取一盆冷水,将两块小毛巾或纱布浸泡在冷水中,然后取出并拧至半干后敷于患部。

4~5分钟更换一次敷布,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可冷敷数次。

在损伤发生的24小时后可对受损部位进行热敷。

误区三:对开放性伤口进行盲目的包扎有些人一见到伤口流血就盲目地用卫生纸或布条将其包扎起来,这样做极易导致伤口感染和给医生检查伤势带来麻烦。

正确的做法是:用干净的布(不提倡用卫生纸)按压住伤口,并在伤口的近心端结扎。

误区四:认为伤势较轻。

拒绝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损伤发生后,受伤者无论是伤了筋还是动了骨,对受伤部位都应及时进行有效的固定,这是有益无害的。

有些人看到患者受伤后还能活动,便认为其伤势较轻。

其实这个时候患者很可能存在着细小的撕脱性骨折,若此时没有对受损部位进行固定则极易造成不良的后果。

伤口处理的认识误区及正确方法介绍

伤口处理的认识误区及正确方法介绍

伤口处理的认识误区及正确方法介绍一、小伤口能够自愈,无需做处理。

错误,虽然人体都有自愈能力,但是放置不理是不正确的。

伤口暴露在空气中,很快会干燥,而伤口细胞的生长恢复需要的是湿润环境,伤口暴露空气中就无法提供湿润环境,会严重妨碍伤口的恢复。

如果伤口不能及时生长好,有可能会导致皮肤留疤,所以皮肤的伤口是需要密闭保护起来的。

二、使用纱布包扎伤口。

错误,使用纱布包扎伤口已经是上个世纪被淘汰的方法了。

伤口是需要密闭保护起来,但不是用纱布。

因为纱布本身具有强大的吸水功能,所以使用纱布还是会导致伤口干燥,从而破坏皮肤自我生长恢复的条件。

正确的方法是使用专业的伤口敷贴材料或者是医用凡士林将伤口密闭保护起来,它们能够保证伤口处于最佳的自我恢复湿润环境。

另外,因为纱布的强烈吸附作用,会与伤口粘连在一起,拆除纱布的时候,会异常疼痛,甚至会导致伤口二次破坏。

三、伤口需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错误,很多父母担心孩子伤口感染,使用双氧水之类的消毒剂处理伤口,这完全没有必要,甚至会适得其反。

我们生活中细菌无处不在,真正24小时保护我们的是自身的免疫力,它完全可以消灭掉伤口的细菌。

消毒剂虽然能够杀死细菌,但也会杀死大量正在自我复原生长的正常细胞,这就是为什么使用消毒剂时,孩子会感到巨大的疼痛。

这些正常生长的细胞被杀死后会残留在伤口,是对伤口的巨大危害。

而杀死正在恢复中的细胞,中断伤口自愈过程,是最容易让伤口将来留疤的。

正确的做法,使用净水将伤口冲洗干净,密闭保护起来保持伤口湿润即可,不用消毒。

如果有什么细菌是强大到人体无法克服的,那么家用的消毒剂同样无效,不必多此一举了。

所以,我们只要关注伤口没有持续疼痛,没有流血不止,没有流脓即可,否则直接去医院治疗()。

四、孩子一有伤口,立刻送医院处理。

很多父母喜欢把孩子整天往医院带,这其实是很不理智的。

首先,普通伤口人体自身完全能自愈,我们没有必要把护理级别的事情提升到医疗级别。

其次,医生作为专业人士,既然患者前来求医,那么使用更强大的医疗手段帮助患者是他们的职责,比如使用某些药物来帮助伤口进行恢复,这不是医生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外伤后包扎五大误区
导语:在家处理伤口,尽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则会刺激伤口,还会盖住创面,为医生的诊断及“二次处理”造成困难,需要花时间除去止血粉残留,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疼。

误区一:不包扎,让伤口自然风干,才能更快愈合。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曾庆表示,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如果手指破了,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纱布覆盖伤口,这样有利于快速愈合。

误区二:伤口包扎得紧一些,不容易感染。

包扎时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伤口愈合变慢。

此外,包扎过紧还会阻碍血液循环。

误区三:每天换药,能好得快些。

要保持伤口清洁,不需要每天换药,35天更换一次敷料即可。

如果天天换,反而会增加伤口接触空气中污染物的机会,且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瘢痕的形成。

误区四:愈合中的伤口长出一层黄黄的薄膜,要马上清除。

这层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组织,有助于伤口愈合,除掉会适得其反。

误区五:出血时,立即使用云南白药等止血粉。

在家处理伤口,尽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则会刺激伤口,还会盖住创面,为医生的诊断及“二次处理”造成困难,需要花时间除去止血粉残留,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疼。

其实,止血的首要原则,是在伤口上施压,直到血不流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