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19章当代中国行政改革[1]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
精彩摘录
广义政府及国家公权力主体 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泰罗1911年的《科学管理原理》 威尔逊1887年发表《行政学研究》,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发端, 包括一切与政府职责有关的社会事务的管 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及自身事务进行有效管理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6.1复习笔记 16.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7.1复习笔记 17.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01
第十八章现 代政府能力
02
目录分析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行政职能
第三章行政权力 第四章行政领导
第五章行政组 织
第六章人事行 政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七章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行
第九章行政方式方法 第十章行政效率
第十一章机关 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 财政和预算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1.1复习笔记 21.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2.1复习笔记 22.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3.1复习笔记 23.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完整版)公共行政学考试重点(张国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说一、公共行政学涵义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方法的体系。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功效、学科目的?⒈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⒉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⒊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⒋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⒈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范畴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⒉古立克“七环节”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⒊张金鉴“15M“理论,即目标、计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
⒋一般来说,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
公共行政学常用的研究方法?⒈逻辑分析方法;⒉法规分析方法;⒊历史分析方法;⒋实证分析方法;⒌规范分析方法;⒍比较分析方法;⒎系统分析方法;⒏生理分析方法;⒐心理分析方法;⒑资料分析方法;⒒案例分析方法;⒓量化分析方法;⒔模拟分析方法;⒕利益分析方法。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其关学科的关系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⒈综合性;⒉实践性;⒊系统性;⒋技术性;⒌发展性。
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的相互关系?⒈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是藉政治学指引其努力的方向,政治学则赖于行政管理学充实其内涵。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19章当代中国行政改革[1]
第19 章当代中国行政改革二、思考题4 .简述广义的行政改革。
答:广义行政改革是指一切与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归属及其行使相联系的改革。
其内涵可以从以下凡个方面理解:( 1 )在改革内容方面,广义行政改革涉及到与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相关联的诸方面的法权主体与其相互关系,并以这些法权主体相互关系的改变或调整为核心内容。
( 2 )在改革范畴上,与广义政府的内涵相适应,广义行政改革在范畴上接近广义的政府改革。
( 3 )在实施操作方法上,广义行政改革要求政治、经济、行政三大体制改革凡乎同时启动并以其他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为自身顺利发展的充足条件。
5 .简述狭义的行政改革。
答:狭义行政改革特指以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为中心的国家公共行政系统的改革。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 )在改革内容方面,狭义行政改革等同于狭义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在这一体制中,国家行政机关是主要的抑或是唯一的权力、行为和责任主体。
( 2 )在改革范畴上,这一改革的主要范畴大多只限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自身的改革,而不以外部制控条件的同步改变为前提。
( 3 )在实施操作方法上,主要是通过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重新定位,使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分析,我国的行政改革属于狭义行政改革的内容,即以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为中心的国家行政改革。
6 .简述我国行政改革的主要任务。
答:我国行政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对政府的重新定位。
这是要对国家行政组织即各级政府的法定地位、行政权限、管理职能、行为方式、工作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流程、财政预算、行政责任等方面的基本原则的再认识、再设计、再组合、再规定。
( 2 )以重新定位为基础再次构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通过重新定位,使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的需要,适应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适应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与实践的需要并成为其中的主导力量,进而有效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使政府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权威之一。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考研笔记
_60年代以后,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为代表的全新决策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不仅从理论上对提出了挑战,而且拓宽了行政研究的领域,提高和强化了“管理”在行政研究中的重要性。
_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公共行政学》
第一章绪论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
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
_公共行政学,亦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相近的学术称谓另有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等。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早期的公共行政学
_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
_第一,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如何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防止政府及其官员侵权、越权甚至实行行政专横,同时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积极而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行政职能。
_第二,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其基本任务集中在4个方面,即如何不断地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的质量,不断地提升政府社会管理的水准,不断地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不断地提升政府的“与时俱进”和自律的能力。
_第三,在不断提高行政学术水准的同时,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和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
_第四,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其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有助于弥补技术专家的不足。其独特的学科体系既可以对现现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也可以对未来人员进行基础教育。因此说,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作用独到的学科。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权力【圣才出品】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权力【圣才出品】第三章行政权力一、概念题1.行政权力答: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
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①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②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③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④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及其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⑤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2.行政主体答: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对与行政主体含义的理解有狭义、较狭义、广义之分,具体内容是:①狭义的理解认为,行政主体就是狭义的政府,亦即国家行政机关。
②较狭义的理解认为,除国家行政机关之外,立法和司法机关或者其中的某些机构都可作为行政主体,原因在于立法和司法机关当中都有执行性的行政事务存在,也就是说,行政主体应该是广义的政府。
③广义的理解认为,行政权力普遍存在于各种公共组织当中,因而行政主体也就等于是公共管理主体。
依据此说法,不仅政府,就连非政府组织、政党和各种社会团体也都可以成为行政权力的主体。
3.行政客体答:行政客体是指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
行政权力不像政府之外的其他组织权力那样囿于一定的范围,这就决定了行政权力客体的普遍性。
对于行政客体而言,既接受行政权力对于其所涉及的公共事务的管理,同时本身又存在具有自主性领域。
4.三权分立答:三权分立是指一种关于国家权力划分的学说,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依据这一学说建立的三权分立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权分立的内涵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①以权力制约权力。
公共行政学(张国庆第3版)答案详解是复习考研--重点专题教学文案
29 .简述克服变革阻力的经常性方法。
答:在实践中,变革的阻力来自许多方面,对阻力的克服也有许多对策。
这些对策常常是交替或混合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1 )创造和谐的变革气氛。
这一方法关键在于使人们感觉到变革势在必行、迫不得已和公平合理,从而建立理解和支持变革的基础。
这种方法强调和风细雨的工作方式,通常具有慢节奏的特征。
( 2 )力场分析。
力场分析这是一种目标诊断和解决问题的技术。
将变革过程中的力量分为推动力与抑制力两种,认为同时增强驱动力与削弱抑制力是强化变革成果的有效途径。
( 3 )广泛的参与。
具体措施是让与变革相关的行为主体直接参加关于变革的讨论、决策和实施。
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博采众人之长,也有助于使相关行为主体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同时可以增加相关者对变革的了解和理解,从而加强关于变革的主体意识,主动承担责任,努力推动变革。
( 4 )建立群体规范。
组织高层领导人利用群体的准则、规范、压力和一致性意识来克服变革的阻力。
在这里,群体既指正式的工作团体,也指非正式的人群组织。
( 5 )强制力。
组织高层领导人使用行政决定、行政命令、行政法规、行政决策等强制性行政手段,强行推动变革的进行,强力克服阻力。
( 6 )利用个人威望。
通过德高望重的行政首长的个人号召力或非正式群体“天然领袖”的个人影响力可以达到减轻甚至克服阻力的目的。
( 7 )讲究领导方式和合理处置方式。
这有两个要点:一是注意采用讨论和协商的办法处理分歧,减少对抗的力度。
二是合理设计变革的进程,避免强行加速所可能带来的震动和逆反心理及抵制。
( 8 )加强组织沟通。
即及时和有效地开展关于变革的正确性、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以避免由于不了解情况而可能产生的误会、歧义和抵制。
真诚的感情沟通有利于增加对变革的关心和责任感,密切的工作沟通可以避免阴差阳错,有利于形成变革的合力优势。
( 9 )加强革新性行为。
组织高层领导人公开表现出对变革所必须的新观念、新态度、新技术、新行为的充分肯定,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具体方式来体现这种肯定。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行政决策【圣才出品】
第七章行政决策一、概念题1.行政决策答:行政决策是指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从多种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由于国家行政管理权力运行的特殊性,行政决策与一般决策有所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①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掌握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
行政决策是行政权力的运用,其主体必然会与行政权力有关。
只有具有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才能有权力做出行政决策。
②行政决策的内容是公共行政事务。
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部门或公共服务部门,其决策内容离不开“公共”二字,或者是有关公共管理的内容,或者是有关公共服务的内容。
③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政府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机构,其决策准则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公共部门决策与私人企业决策的本质区别。
2.经验决策答: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凭经验制定决策的活动与过程,或者说凭经验进行决策。
经验决策是相对于现代科学决策而言的。
经验决策产生于蒙昧时代,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按照美国决策理论家西蒙的观点,经验决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凭习惯决策时期。
第二个时期被称之为标准操作规程时期。
第三个时期称之为决策组织专门化时期。
3.科学决策答:科学决策是指运用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决策分析、制定决策方案的活动与过程。
科学手段的运用使现代决策呈现出决策分析方法数学化、模型化和分析手段计算机化的发展趋势。
所谓决策的数学化,就是应用现代数学方法来解决决策问题。
所谓模型化,是指建立决策模型,即把变量之间以及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关系式把两者表达出来,然后通过求模型的数学解来选择合理方案。
所谓决策分析手段的电子计算机化是指在决策时应用电子计算机作为逻辑计算工具进行解题和作为信息处理工具进行信息处理。
通过这些科学技术的运用,科学决策方法成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决策方法。
4.战略决策答:战略决策是指那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方向性的、与整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远景有关的重大决策。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3章行政权力
第3章行政权力二、思考题1 .简述行政权力的内涵。
答:行政权力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行政权力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 1 )主体,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 2 )根本目标,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国家意志是国家利益的体现。
( 3 )作用方式,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 4 )客体,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及其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 5 )性质,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3 .简述行政权力的结构。
答:行政权力结构是指行政权力整体性的关系状态和有序性的活动过程。
其建立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权力分工的基础之上,既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安排的静态结构,也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运行的动态活动过程。
具体分析如下:( 1 )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是指行政权力与其行使主体结合之后所形成的一种网络架构,表现为行政权力关系及其制度安排的总格局,是行政管理活动赖以展开的基本框架。
构成行政权力静态结构的两个方面:①纵向的层级结构。
行政权力的层级结构简称层级制,与行政组织体系的金字塔结构相一致,体现出行政权力主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②横向的部门结构。
横向结构属于组织职能权力关系和参谋权力关系的结构,此类权力关系同直线权力关系相比是非常有限的。
( 2 )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也是由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
动态结构的特点在于:①体现了行政权力的指向性。
行政权力是一种矢量,其作用方向和轨道具有明显的指向。
为了政令统一,为了使国家政策得以普遍地有效贯彻,行政权力运动必然表现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向,并作用于放射状的层级轨道当中。
最新完整-公共行政学(第三版)_张国庆_2011考研笔记
1.综合性——由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复杂性、广延性所决定
2.实践性——实践性是行政管理学的生命力和效用性的基础
3.系统性——政府是一个按照一定法则建立的、有着一定结构和序列的组织系统,其管理功能和行政活动或行政行为是按照一定法则相互联系开展的,进而产生整体效应。
4.技术性——建立了众多的研究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学科,并形成了方法论
二、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在通常情况下,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代表国家,是这种行为的主体。
从名义享有公共行政权力和具体行使公共行政权力的角度分析,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又可以分为四种:
1.政府
2.政府行政机关
3.行政首长
4.政府普通公务员。
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客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经济性组织
2.社会性组织
第三节国家公共行政管理体制
一、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
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实际上是指作为国家公共权机构一部分的国家行政机关,以国家名义进行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在现代民主宪政社会中,这种基础由两大部分构成:
其一,经由宪法、法律以及政治传统、社会习惯合法认定和授予的政府行政职能。
其二,政府在名义上享有、在实际上行使的国家公共行政权力。
_第三,在不断提高行政学术水准的同时,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和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
_第四,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其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有助于弥补技术专家的不足。其独特的学科体系既可以对现现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也可以对未来人员进行基础教育。因此说,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作用独到的学科。
_一般说来,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以下各个方面: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授权)、行政组织、人事行政(公务员制度)、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绩效)、机关管理、公共财政(财务行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治)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等范畴。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11考研笔记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方面的综合优势。
5.发展性——动态的、进步的、创新的
(二)行政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行政管理学与政治学。从渊源上说,行政管理学是政治学的分支科学。
2.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行政法学与行政管理学都是以国家行政为中心观念的学科。前者有赖于后者不断充实其内容,后者则有赖于前者提供维护自身合法权威的规范,进而加强自身的效能。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
_伦纳德•怀特将公共行政学的范畴归纳为四大部分,即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_卢瑟·古立克(Luther Gulick)和林达尔·厄威克(Lyndall Urwick)提出了著名的“七环节”理论。
_台湾学者张金鉴试图用更细致的分类来表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提出了“15M”理论。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公共行政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
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
_公共行政学,亦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相近的学术称谓另有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等。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早期的公共行政学
_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
的方式、手段才能解决。所以,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五、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职能【圣才出品】
第二章行政职能一、概念题1.公平答:公平是指社会成员机会或收入的均等化以及社会权力的平等化。
在政府行政职能的领域,公平通常和效率一起作为政策设计的目标,政策制定者需要在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之间进行抉择。
公平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
三种公平形式有时是相互矛盾的,需要尽可能对三种公平加以平衡。
2.守夜人答:“守夜人”是指自由主义理论对政府职能规范的概括。
具体内容是: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途径就是给予经济活动完全的自由,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市场,而政府职能规范的基本价值标准,就在于成为一个好的“守夜人”;自由放任的经济活动和资源的配置完全由市场机制来推动,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职能仅限于保护自由竞争,保障私有财产,建立某些必要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在这个意义上,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从1776年亚当·斯密以《国富论》全面阐述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原理开始,至1933年3月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为止,政府“守夜人”职能一直是西方国家政府在长达二百多年的进程中的公共政策的信条。
3.凯恩斯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打破了此前100余年间在经济学界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古典均衡理论,被学术界称为“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理论的要点包括:①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②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有效需求”的不足;③国家干预理论:当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时,政府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税收,增加预算支出,以刺激私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就业;当经济周期处于繁荣阶段时,政府可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提高税收,降低预算支出,以抑制通货膨胀。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影响了一代经济学家,并成为那个时期西方国家政府基本公共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以至于20世纪30~70年代被称为“凯恩斯时代”,凯恩斯本人因此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当代中国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当代中国行政改革[视频讲解]19.1 本章要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界说■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价值选择19.2 重难点导学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沿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国国家行政组织先后进行过多次改革。
从整体上看,这些变革基本上是围绕着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整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管理重点而进行的,其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则是调整机构和精简人员,以及后来的转变政府职能。
1.建国初期的政府机构的改革[1949年10月~1978年12月][1]1954年政府机构改革——《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较大的行政改革。
这次改革奠定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
本次中央人民政府的改革,如图19-1所示。
图19-1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改革结构[2]1958年政府机构改革1958年,中央开始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中央直属的大部分企事业单位下放给地方管理,同时对国务院行政部门进行了精简调整,形成了第二次较大的国家行政改革。
经过这次改革国务院所属部门由81个缩减到60个。
这次改革是建国后关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分权的第一次尝试。
[3]“文化大革命”时期政府机构设置十年动乱期间,国务院受到严重破坏,到1970年,国务院工作部门从97缩减到32个,行政管理工作几乎瘫痪。
这是一种由外力发动的、极不正常的“变革”。
1975年,在周恩来、邓小平同志主持下,国务院部门恢复到52个,但其行政管理职能仍受到极大限制。
2.“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机构改革[1978年12月~1998年][1]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①改革内容:改革国务院领导体制;大幅度精简机构[100—61];大幅度减少各级领导干部职数;实行干部离退休制度;精简人员[25%]。
②改革影响和成果: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社分开、首长负责制;打破领了导职务终身制;裁并机构,加强了综合性协调机构;设置了研究和咨询机构;将部分行政机构改为经济实体,试行市管县体制,探索城市经济中心;鼓励改革开放思维。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标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课后答案P571 .为什么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
答:“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是一个正确的论断。
因为行政管理学在研究公共行政现象的过程中,大量应用了不同时期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促进了自身的完善和进步。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就起源而言,行政管理学脱胎于政治学学科。
早期的行政管理学虽然从一开始就强调行政执行的特殊意义,但那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是理论的、范畴的和逻辑思辨的,而不是技术的、过程的和实际运作的,且有关公共行政的诸多问题常常是与政治学学科合并讨论的。
目前许多有关公共行政的问题,也仍然是与政治学学科交叉研究的。
( 2 )在研究方法上,行政管理学吸收了大量商业管理的观念。
行政管理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商业管理的效率、成本、时间一动作分析等观念和方法,将其应用到关于公共行政问题的研究之中。
这就为公共行政学的学科方法论的丰富化和学科领域的拓展建立了新的基础,推动着公共行政学朝着实证研究的方向不断发展。
2 .公共行政学的一般涵义。
(重点,北科06研,北理05研)答:公共行政学也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公共事物及自身内部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
公共行政学的一般涵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从研究范畴上看,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
其包括公共行政制度、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
( 2 )从功能上看,公共行政学的作用在于反映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开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3 .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功效。
答: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功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政府能力(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第十八章现代政府能力18.1 复习笔记一、现代政府能力问题的缘起1.政府能力的重要性(1)政府能力行为对经济增长,改善教育、卫生、环境状况,减少社会不公等起着积极的作用。
(2)积极、合理地确定和扩展政府的公共行政职能,提升政府的宏观公共行政能力,使政府能够不断形成和输出优质的公共产品,对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政府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与一国的发展有着独特的、直接的、重大的利害关系。
2.政府能力问题的现实缘由(1)罗斯福“新政”的理念、政策和方法有效地克服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得政府干预经济成为了西方国家的一种普遍的既定国策。
(2)“东亚经济奇迹”的出现、形成及其规模化、持续化,从积极的意义上证明了政府干预以及政府能力之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
3.东亚金融危机与政府能力(1)东亚金融危机与政府能力的矛盾①东亚金融危机清楚地表明,政府的理念、体制、能力等,距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误差和较为严重的差距。
②严酷的现实又要求政府首先承担起克服危机、引导本国经济走出误区的历史责任,并为此动员公共资源和组织全体国民。
(2)解决矛盾的办法解决矛盾的惟一出路,就在于全面进行具有深重历史含义的、系统的政府行政改革,进而不断提升政府能力。
二、现代政府能力的内涵1.政府能力的一般含义政府能力是指现代国家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在既定的国家宪政体制内,通过制定和执行品质优良、积极而有效的公共政策,最大可能地动员、利用、组合、发掘、培植资源,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理性地确立社会普遍遵从的正式规则并积极引导更为广泛的非正式的社会规则,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形成有效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制度及其机制,进而在比较的意义上促进国家快速、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
政府能力是国家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效性是政府能力的核心概念。
2.政府能力的特点(1)非直观性。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20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20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第20 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二、思考题7 .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特点、政治与官僚制度的失败理论、政策主张以及关于公共选择理论的争论。
答:( 1 )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特点公共选择理论着力探讨的是政治过程对经济过程的影响,以及如何使这种影响正当、合理。
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特点表现在以下凡个方面:①问题界定和问题导向。
公共选择理论的指向,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失败和政府公共管理的无能,针对的是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国家干预所引发的种种经济的和社会的弊端,试图解决的则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活力问题。
②传承和借鉴。
公共选择理论直接继承了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的概念、假设以及基本理论,并作为自身的理论基点,同时借鉴了美国的联邦主义和宪政主义的理论,又吸收了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瑞典学派的代表克努特?维克塞尔以及意大利财政学派的用边际价值分析来说明公共行动决定的理论、投票数学理论等理论,进而构筑了包括“经济人”理性行为假定、个人主义的行为偏好、交换的普遍性这样三个维度的综合研究视角,形成了颇具冲击力的“公共选择理论”。
③理论开创和方法创新。
公共选择理论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直接应用于政治行为的分析过程之中,分析的重点则在于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在政治生活领域中表现,由此弥补了传统经济学界将政治过程与经济过程截然分开的研究缺陷,从而形成了“政治交易”市场的概念和理论。
( 2 )政治与官僚制度的失败理论由政府官员主导的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经常低于市场机制下的效率,造成政治与官僚制度的失败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关于“政治人”的人性的基本假定存在谬误。
公共选择理论下的政府官员,与常人无差别,一样具有“经济人”的理性思维的利益取向。
因此,建立在道德神话基础之上的国家政治理论一遇上“经济人”这一现实的问题便陷入难以解决的困境。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依法行政(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行政行为与法制行政第十三章依法行政13.1 复习笔记一、依法行政的历史缘由和发展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
1.依法行政的发展阶段(1)依法行政的缘起依法行政源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及封建法统下保护私有财产的意愿。
这一时期依法行政的释义严格限定为:一切政府公共行政行为,都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
其基本的思想是,要对以国王为主导的政府及其行为实施严格的限制,以防止专制重来、自由受限、财产受损。
(2)依法行政的形成依法行政形成于资产阶级完全控制国家权力,并形成资本主义国家体系之后,依法行政的概念变得宽泛:凡行政机关限制人民的权利或使人民承担义务时,必须有法律的依据,此外可由行政机关自由决定,即关于人民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保留”。
(3)依法行政的发展依法行政发展形成于垄断资产阶级主导政治权力的欲望及法的规范严重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的情况。
依法行政概念变得空前宽泛:只要不违反法律范围,行政机关就可以自由决定,而不是行政机关的一举一动都需要法律的依据。
2.依法行政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变迁特点(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都经历了一个从重视立法、强调立法高于一切,向重视行政、突出行政职能地位转变的历史过程;(2)资本主义国家依法行政释义的宽泛化,是在三百余年法制(治)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国家现象;(3)行政权力的扩展受到了三权分立国家权力体系中其他国家权力主体的制衡,使行政权力不可能恣意妄为。
二、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1.依法行政的思想源流(1)自然法理论。
它是近代人权理论的基础,自然法认为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
(2)契约论。
它是在自然法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张为了消除自然法统治下的自然状态存在的一些缺点,通过社会契约来建立公民社会即国家。
2.依法行政的社会基础(1)财产私有制。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考研笔记
4.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是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许多重大社会问题只有依靠国家行政机关的法权地位和特有
的方式、手段才能解决。所以,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பைடு நூலகம்三版《公共行政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
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
_公共行政学,亦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相近的学术称谓另有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等。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早期的公共行政学
_ 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
_伦纳德•怀特将公共行政学的范畴归纳为四大部分,即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_卢瑟·古立克(Luther Gulick)和林达尔·厄威克(Lyndall Urwick)提出了著名的“七环节”理论。
_台湾学者张金鉴试图用更细致的分类来表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提出了“15M”理论。
_第三,在不断提高行政学术水准的同时,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和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
_第四,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其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有助于弥补技术专家的不足。其独特的学科体系既可以对现现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也可以对未来人员进行基础教育。因此说,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作用独到的学科。
四、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60年代初,没有明显的标志,而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发表于1961年的《管理理论丛林》一文为启端。系统理论(systems theory)和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在这个时期,西方国家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现象和现实、尖锐的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公共管理及时和有效地加以应对。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一种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公共政策分析应运而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 章当代中国行政改革二、思考题4 .简述广义的行政改革。
答:广义行政改革是指一切与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归属及其行使相联系的改革。
其内涵可以从以下凡个方面理解:( 1 )在改革内容方面,广义行政改革涉及到与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相关联的诸方面的法权主体与其相互关系,并以这些法权主体相互关系的改变或调整为核心内容。
( 2 )在改革范畴上,与广义政府的内涵相适应,广义行政改革在范畴上接近广义的政府改革。
( 3 )在实施操作方法上,广义行政改革要求政治、经济、行政三大体制改革凡乎同时启动并以其他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为自身顺利发展的充足条件。
5 .简述狭义的行政改革。
答:狭义行政改革特指以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为中心的国家公共行政系统的改革。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 )在改革内容方面,狭义行政改革等同于狭义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在这一体制中,国家行政机关是主要的抑或是唯一的权力、行为和责任主体。
( 2 )在改革范畴上,这一改革的主要范畴大多只限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自身的改革,而不以外部制控条件的同步改变为前提。
( 3 )在实施操作方法上,主要是通过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重新定位,使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分析,我国的行政改革属于狭义行政改革的内容,即以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为中心的国家行政改革。
6 .简述我国行政改革的主要任务。
答:我国行政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对政府的重新定位。
这是要对国家行政组织即各级政府的法定地位、行政权限、管理职能、行为方式、工作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流程、财政预算、行政责任等方面的基本原则的再认识、再设计、再组合、再规定。
( 2 )以重新定位为基础再次构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通过重新定位,使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的需要,适应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适应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与实践的需要并成为其中的主导力量,进而有效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使政府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权威之一。
7 .简述国家的双重属性和双重职能。
答:( 1 )国家的双重属性国家的双重属性是阶级性和社会性。
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于,只有在国家的社会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的基础上,即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且有相对公平的基础之上,国家的阶级功能才有可能稳固化。
( 2 )国家的双重职能国家的双重职能是指阶级功能和社会功能。
国家的双重职能是由国家的双重属性决定的。
具体到行政改革中,表现为两个层面的问题,即法理和法律与管理思想和技术方法的问题。
8 .简述法理和法律层面上行政改革的主要范畴。
答:在法理与法律层面上,行政改革的主要范畴包含以下凡个方面的问题:( 1 )政府的法定地位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政府在国家权力关系体系中,经由宪法和法律所规定(制度内)和经由传统、惯例等所确认(法外)的政府的地位问题。
在我国,执政党是国家权力关系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这方面,政府法定地位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在名义上享有,在实际上行使的规定性权力和行政裁量权的属性、程度、范围、方式的问题。
二是政府在社会权力关系体系中,在代表国家与除国家公共权力主体之外的各种社会权力主体的关系中,公共行政权力的属性、程度、范围、方式的定位问题。
( 2 )政府的基本(职能)功能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是说政府应当履行什么样的职守,即政府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强盛、民族和谐、国民富足所承担责任的性质、范畴、大小。
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政府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有效公共行政管理的实施,从宏观上调控国家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还政府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威的本来面貌。
因此,必须积极探讨和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公共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进而建立起只有政府才拥有的宏观调控机制。
( 3 )增加公众对政府行政管理的参与问题。
在我国,这种参与的政治方面的实质,是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其法理方面的意义则在于,让受政府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影响的人们参与制定行政措施,不仅有助于使政府在考虑社会共同利益的同时不至于忽视局部的利益,而且可以改善政府对公众利益和要求做出反应的能力,进而使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改善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这种改革的逐步推进,应当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9 .简述管理思想和技术方法层面上行政改革的主要范畴。
答:在思想和技术方法层面上,行政改革的主要范畴包含以下凡个方面的问题:( 1 )调整行政组织。
主要表现为重新划分政府管理部类。
通常表现为根据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产各部类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各部类之间的有机联系,同时统筹社会文化、福利、安全、公益事业等,来重新组合政府管理部门。
其经常的方式包括新建、合并、撤销等以及与之相一致的行政管辖权的扩大、减小、转移等。
调整行政组织是“机构改革”主要内容之一。
( 2 )提高行政效率。
主要表现为根据政府职能重新定位,按照分工明确、集中领导、权责一致和效率、效能的原则合理设置机构和岗位,限制和削减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
这一部分既涉及政府机构、人员的编制和行政预算,又涉及管理幅度和专业分工,还涉及行政领导的有效性,即使行政官员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接收更多的信息,考虑广泛的政策问题,妥善处理内外关系。
( 3 )强化首长负责制。
为了对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强化首长负责制是唯一的选择。
但是,当代政府强化首长负责制的改革方向,一是权力与责任相等,有多大的权力就必须承担多大的责任,并为此建立和固化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二是行政首长与决策群体相结合,表现为在为行政首长调配训练有素的辅助人员的同时,广泛使用各类专家,形成行政决策群体,而不是主张行政权限的个人化;三是政府与公民相结合,在政府集中事权的同时逐步提高政府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加强公开性,扩大政府决策过程的公众参与的程度。
( 4 )扩大行政性分权。
分散行政权限的基本意思,是授予地方或区域、地区性行政首长较之现在更多的自主权,从而使他们可在其管辖范围里较为快捷地处理各种事务。
由于地方首脑一般说来对当地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有更多的感受和了解,也由于他们必须同时对地方负责,因而他们应当有关于本地区的更多的发言权和决定权。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行政性分权在所难免。
但是,行政分权一定应以维护中央政府政令、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维护完整的国内市场为前提。
( 5 )提高政府公务人员专业水平。
由于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因而专业行政是行政发展的趋势。
专业行政的涵义至少包括三方面要点:①政府公务人员专业化,以有效处理日益复杂、科技含量愈来愈高的各类社会事务;②保持政府官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性,以利于政府公共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防止由于公共政策的剧烈变动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③使政府及其官员因其专业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和公共性而受到社会的较为普遍的尊重。
较为合理的公务员制度是迄今为止实现上述目标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 6 )改进行政技术。
改进行政技术通常是行政改革的另一项内容。
因为新技术革命直接影响到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比如政府公共决策的准确性、程序、有效性,政府组织结构,社会心理系统等。
关于政府的研究分析方法属于行政技术的范畴,可称之为行政“软技术”。
10 .简述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
答: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国家行政权力的重新定位和划分的问题。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必然会提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在更长的一个时期内,也必然会提出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在国家行政权力的重新定位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关系尤为重要:( 1 )行政权力与政府职能。
要转变政府职能首先就必须重新界定政府行政权力。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政府职能与政府行政权力的相互关系是外在形式与实质问题的关系。
不首先调整或改变行政权力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就缺乏深厚的背景,缺乏强有力的支撑,缺乏足够的合法性,缺乏切实有效的可行性。
实践证明,只讲转变职能而不讲改变行政权力关系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行政改革,在理论上至少是不全面的,在实践上则难以取得持久稳定的效果。
( 2 )行政权力与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的缘起及核心问题,就在于防止公共行政权力被滥用。
依法行政之所以成为我国行政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①缺乏法律制度史。
与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特征相一致,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法治思想史,但却缺乏根深蒂固的法律制度史。
因此从宏观上说,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一直是我国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②政府处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中心位置。
与我国单一制国家的国家特征相一致,政府历来处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中心位置,是最直接、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公共权力主体,在决策体制上又是典型的首长负责制,而法律又总是滞后于现实生活的发展。
这就为某些政府机关自行其是提供了较大的客观空间,并因此产生了越权和侵权的潜在的可能性。
③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我国市场经济的实践正在证明且将继续证明,健康的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同时是法制的经济,而不是为所欲为的经济,更不是垄断的经济或权力的经济。
某些政府机关自觉或不自觉的不良行政行为甚至不法行政行为,事实上已经构成了阻碍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这些原因,强调依法行政并以此规范各级政府的行政行为对我国政府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来说已经刻不容缓。
11 .简述行政权力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答:行政权力重新定位必然涉及行政权力与政府职能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 )政府的一切职能都是以行政权力为基础的。
简单地说政府职能就是政府应当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
这也就是政府在社会公共生活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规范。
政府要实施某种行政行为,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力,政府的权力是一种典型的法权,并因此享有广泛的社会权威性。
政府职能与政府行政权力的相互关系是外在形式与实质问题的关系( 2 )要转变政府职能首先必须重新界定政府行政权力。
政府的“能”与政府的“权”是分不开的。
政府之所以“能”,首先是由于政府有“权”。
不首先调整或改变行政权力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就缺乏深厚的背景,缺乏强有力的支撑,缺乏足够的合法性,缺乏切实有效的可行性,其最终结果,很可能是小改大不改、明改暗不改、形改实不改、短改长不改。
12 .简述我国行政权力重新定位与依法行政的关系。
答:依法行政的缘起及核心问题在于防止公共行政权力被滥用。
行政权力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体现在依法行政对行政权力的有效制约上。
因此行政权力的重新定位必然包含着贯彻依法行政的要求。
因此,依法行政也是我国行政改革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