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觉注意认知记忆等

合集下载

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

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动机。

2. 幼儿心理学: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3.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个体成长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程度恰好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失去或者错过发展的机会,以后将很难学会该种行为,有的甚至一生难以弥补。

二、填空1. 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 认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3. 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

4. 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是由遗传决定的。

5.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操作活动和与人的交往活动。

6. 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证明了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三、论述1. 试说明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具体来说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第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脑科学证明,心理活动与大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没有大脑便没有心理,大脑出现障碍必然会影响心理活动。

第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和源泉。

我们的心理活动总是离不开我们的生活和所接触的环境。

客观现实就是指我们心理以外的一切,包括大自然、各种社会生活条件和人的各种活动。

第三,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在人脑中的心理反映,和镜子里的反映不同。

镜子是被动地反映事物,原原本本地反映所照的事物,而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

心理并不反映周围的一切事物,而是主动地加以选择。

人的心理活动是具有目的性的。

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由于各人的经验、态度、立场等不同,对同样的一个事物,每个人的心理反映也各不相同。

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为不但能反映外部世界,还能认识自己,能够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

心理学二字名词解释

心理学二字名词解释
17、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21、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
29、知觉:就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31、记忆:指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2、比较:是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系统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3、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44、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又可分为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
33、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39、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40、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41、综合: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综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98、认知: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心理过程。认知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认知方式、认知策略、认知速度和认知成绩。
70、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71、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体现了一定的阶级性与道德性。
72、特质:特质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征,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

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

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记忆(一)填空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3、集中性和指向性是注意定义的基本特征。

4.注意的特征(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稳定性。

5.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6.感觉的规律表现: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相互作用联觉。

7.知觉的特性表现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8、在心理学上,把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它是以差别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9、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的关系呈现是_反比_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反映。

11、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四个基本环节。

12 短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内的记忆。

13 长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上的记忆。

(二)单项选择题1.注意概念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是( C)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2.无预定目的且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C )C.注意D.思维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A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5.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 D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6.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D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7.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体现了(C)注意品质。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8.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体现了(B)注意品质。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版 第一章 绪 论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版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婴幼儿认知发展的概括性特征
(七)25—36个月龄观察特征
开始发展时间概念,如今天、明天和昨天 开始发展相对的概念,如大和小、高和矮、里和外 通过数数和标识一堆物品来感知数 和其他孩子玩假扮游戏 自发地指认物品 较长时间专注于自主活动 从一个维度给物品分类 做事情时自言自语 有目的地使用物品
第一节 认知概述
人类记忆的模型
第一节 认知概述
(三) 思维
1. 思维的含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象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一类事物 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
2. 思维的特点 思维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概括性。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 共性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二是间接性,思维是通过已有的知识经 验来理解和认识一些没有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关系的过程。
第一节 认知概述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 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例如,新的大型工具软件的开发、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等都需要创造 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 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结合,也是直 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既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象等。
第三节 影响认知发展 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对婴幼儿认知发 展的影响
二、成熟因素对婴幼儿认知发 展的影响
三、环境因素对婴幼儿认知发展 的影响
四、教育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 响
五、遗传、成熟、环境和教育 相互作用,影响婴幼儿的认知发 展
选择性繁殖与白鼠走迷津错误次数间的关系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的意义
1、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 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包括认知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包括认知

4、8、10、11、12、14、15、16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包括认知、语言、情绪、人格和社会适应等方面1..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包含的主要方面认知能力主要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力及思维等方面2.儿童少年注意力及记忆力发展的规律婴幼儿期无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意注意开始萌芽;学龄前期依然以无意注意占优势,学龄期有意注意逐渐发展起来。

婴幼儿时期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学龄前期记忆的有意性发展开始明显,学龄期有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青少年期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

3.儿童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4.感觉和知觉各包含哪些方面感觉有视、听、嗅、味和皮肤觉等五类;知觉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5.想象和表象的关系是什么?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6.儿童期记忆发展有哪些特点?婴幼儿时期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主要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识记成分在逐渐增加。

学龄前期记忆的有意性发展开始明显。

学龄期有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的发展速度。

青少年期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

进入青少年期以后对抽象材料的记忆能力也明显增强10、婴幼儿的言语发育可以划分为哪三个不同的阶段?言语发展的准备期(从出生到1周岁)、单词句时期(1~1.5岁)、多词句时期(1.5~3岁)11、内部语言的发展的过程有哪些?自言自语逐渐减少,转化为积极的独立思考12、书面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过程?13、儿童少年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阶段一是出声思维期;二是过渡期;三是无声思维期14、语音、词汇和语法、口头语言发育的一般规律15、书面语言能力发展经历的三个过程识字、阅读和写作16、情绪、情感的定义情绪(emotion)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求间的关系。

情感(feeling)与人的高级社会需求是否满足相联系,在情绪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如友谊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这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绪状态。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感觉的含义
要点: ❖ 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 ❖ 个别属性 ❖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知觉的含义
要点: ❖ 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 ❖ 整体反映 ❖ 不仅有赖于知觉对象,而且有赖于知觉的主体,具
有一定倾向性,受到主体已有知识经验和各种心理 特点如兴趣、需要、动机、情绪等等的影响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12-Dec-2020.12.12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12.1213:57:3812 December 202013:57
• 第一节 注意 • 第二节 感知觉 • 第三节 记忆 • 第四节 思维
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主观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拟定目标计划并执行的意志行动
心理现象
个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三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角度
基于信息加工观点 人脑和计算机都是一个智能系统 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用信息加
2020 1:57:38 PM13:57:382020/12/12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2/
谢 谢 大 家 2020 1:57 PM12/12/2020 1:57 PM20.12.1220.12.12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2-Dec-2012 December 202020.12.12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3:57: 3813:5 7Dec-20 12-Dec-20

儿童心理学常识

儿童心理学常识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它关注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

以下是一些儿童心理学常识:感知觉:儿童通过感觉和知觉来认识世界。

他们通过看、听、闻、摸等方式来获取信息。

认知:儿童的认知发展包括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

儿童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概念和思维方式。

语言: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逐渐学会发音、单词、短语、句子等。

社会性:儿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发展出社会性。

他们学会分享、合作、竞争等社会行为。

情感:儿童的情感发展包括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和表达。

他们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性别认同:儿童逐渐形成对自我和他人的性别认同,了解自己的性别特征和角色。

道德: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自我意识: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我价值,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游戏:游戏是儿童的重要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

心理韧性:儿童面对挑战和压力时,逐渐形成心理韧性,学会应对和适应。

感知觉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感知觉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感知觉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感知觉规律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类感知和认知世界的规律和方式。

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感知觉规律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1.注意力和兴趣:注意力和兴趣是感知和认知过程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关注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视觉和听觉:视觉和听觉是感知和认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适合的视觉和听觉教学方法,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记忆和理解:记忆和理解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础。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反复强化、归纳总结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4.情感和认知:情感和认知是紧密相连的。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情感的引导和管理,如鼓励、赞扬、支持等,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态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应用感知觉规律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态度,以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

1/ 1。

幼儿认知的发展复习资料分享

幼儿认知的发展复习资料分享

幼儿认知的发展复习资料幼儿认知的发展考点聚焦识记: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的概念。

理解:幼儿认知的各个方面发展的阶段特点。

掌握:幼儿感知觉、注意与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的发展。

名师课堂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一)感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我们看到颜色、听到声音、尝到味道都是我们的感觉。

感觉本身是相直接、及时的基本经验,是一切较高级的心现象的基础。

它起着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基本桥梁用,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二)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知觉是有机体为了认识世界而表现出来的主动行为,知觉过程就是不断从环境中分化有效刺激的过程。

比如儿童在积木的搭建过程中,能发现同一块积木在大小、颜色、外表、质地等方面的不同,在不同位置还能察觉出该积木的大小和形状变化,但它实际还是那块积木。

当积木在不同位置变化时,必定发生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事件。

通过操作过程,儿童从物体中将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事件和环境的时空序列。

二、感知觉的种类和特征★★★★★(一)感觉的种类和特征1.感觉的种类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2.感觉的特征对于相同的刺激,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感觉,这取决于个体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就是指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感受性是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

人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都产生反应。

人的感官只对一定量的、范围内的刺激产生反映。

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的反应。

这个刺激范围,称之为感觉阈限。

它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3.感受性的变化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感觉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学前儿童认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感知觉言语的关系

学前儿童认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感知觉言语的关系

学前儿童认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感知觉言语的关系学前儿童的认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感知觉和言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能力在学前阶段的儿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下面将对这些关系进行详细探讨。

一、学前儿童的认知与注意1. 认知能力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理解和思考的能力。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开始能够理解简单的概念和逻辑关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认知来解决问题。

2. 注意是认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指个体在感知、思考和行动过程中选择性地集中精力于某一特定对象或任务上。

学前儿童往往具有较短的注意持续时间和较低的抑制干扰能力,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训练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水平。

二、学前儿童的记忆与想象1. 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历或学习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和再现的能力。

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较弱,他们常常会忘记一些已经学过的知识或经历过的事情。

在学前教育中,我们需要通过多次重复和巩固来帮助他们巩固记忆。

2. 想象是指个体在脑海中形成和再现客观事物或场景的能力。

学前儿童的想象能力正在发展中,他们可以通过想象来构建新的概念和解决问题。

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和创造性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三、学前儿童的思维与感知觉1. 思维是指个体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推理的过程。

在学前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分类、比较和推理。

通过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

2. 感知觉是个体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和认知的过程。

学前儿童对于感官刺激非常敏感,他们通过感官器官获取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大脑进行加工和理解。

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体验对于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非常重要。

四、学前儿童的言语与认知1. 言语是个体用来表达思想和交流的工具。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言语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常见问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常见问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常见问题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儿童未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

同时,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容易出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就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1.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感知觉能力快速发展,能够通过多种感官来认识世界;注意能力逐渐提高,能够开始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记忆能力不断增强,能够记住更多的信息;想象和思维能力也开始萌芽,开始进行简单的想象和推理。

2.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情绪表达和情感调节等方面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我价值;情绪表达逐渐丰富,能够表达更多的情绪;情感调节能力也逐渐提高,能够逐渐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3.社会交往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发展主要表现为与同伴和成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对同伴产生兴趣,与同伴进行简单的游戏和互动;同时,也开始形成与成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能够与成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和互动。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常见问题1.注意力问题注意力问题是最常见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之一。

一些孩子很难集中注意力,无法专心完成一项任务或游戏。

这可能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或者家庭环境过于嘈杂、刺激过多等原因造成的。

对于注意力问题,家长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提供适合孩子的游戏和活动,以及减少外界干扰等方式来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

2.情绪问题学前儿童容易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是由于孩子的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等原因造成的。

对于情绪问题,家长可以多陪伴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的发展是指人类在感知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
积累,感知能力逐渐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在婴儿期,感知觉主要依赖于基本感官器官的发育,如视觉、听觉、触觉、味
觉和嗅觉。

婴儿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刺激,并逐渐学会识别和区分不同的感觉。

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开始发展更高级的感知能力,如空间感知、时间感知、
运动感知和深度感知。

他们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到物体的位置、大小、形状和运动,通过触觉感知到物体的质地和温度,通过嗅觉和味觉感知到物体的气味和滋味。

青少年时期,感知觉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感知到外界的细
节和变化。

他们开始发展更高级的感知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

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处理和记忆信息,并进行更复杂的思维活动。

成年人的感知觉发展达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他们通过感知能力获取更全面、
准确的信息,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所感知到的事物。

他们的感知能力在不同领域和专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艺术、科学、医学和工程等。

总体而言,感知觉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人类通过感知能力与世界进行交互和认知,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适应能力。

从心理学基础的认知过程

从心理学基础的认知过程

从心理学基础的认知过程从心理学基础的认知过程出发,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人类思维的运作方式以及认知过程的关键要素。

人类的认知过程是指人们通过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

一、感知感知是人类认知过程的首要环节,它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感知过程中,我们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对物体、声音、气味、味道和触感等外界信息进行感知。

感知不仅仅是单纯地接收信息,还包括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加工的过程。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猫的时候,我们会通过视觉感知猫的形状、颜色和动作,从而认识到它是一只猫。

二、注意注意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人们有意识地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并忽略其他信息的过程。

由于外界信息的过剩和大脑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我们需要通过注意来筛选和选择我们关注的信息。

注意的过程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维持注意。

选择性注意指的是我们在面对多种刺激时,有意识地选择关注其中的某一种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

分配注意指的是我们将注意力分配给多个刺激或任务。

维持注意指的是我们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某个刺激或任务上。

注意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和锻炼得到提高。

三、记忆记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人们对过去经历和学习的信息进行存储、保持和回忆的过程。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感觉记忆指的是对刚刚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短暂的保持和加工,通常只能维持几秒钟。

短期记忆指的是对信息进行短时间内的存储和加工,通常能够维持几分钟到几小时。

长期记忆指的是对信息进行长时间内的存储和保持,能够维持几天到几十年。

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

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脑内的神经活动模式的过程,存储是将编码过的信息保存在大脑中的过程,检索是将存储的信息从大脑中提取出来的过程。

记忆的质量和效果可以通过记忆训练和记忆技巧的学习来提高。

从认知(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和个性三个方面

从认知(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和个性三个方面

从认知(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和个性三个方面
从认知、情感和个性三个方面来看,这些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过程。

感知觉是我们通过五官和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

注意是在众多的刺激中选择关注某一部分,并对其进行处理。

记忆是我们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和回忆。

想象是我们在脑海中创造新的图像和情境。

思维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推理,以便理解和解决问题。

情感是人类情绪体验的核心,包括喜怒哀乐等不同种类的情绪。

情感影响着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可以通过情感表达、情绪调节和情感体验来体现。

个性是指每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独特性质和特点。

个性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塑造的,它包括人的行为方式、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方面。

总的来说,认知、情感和个性三个方面相互交织影响,共同塑造了人的心理特征。

它们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们的判断、决策、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认知的发展(感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

幼儿认知的发展(感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

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感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第一部分感知觉一、选择题1.对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感觉叫()。

A.前庭觉B.触觉C.视觉2.儿童的听力一般要到()岁时才达到最好水平。

A.5—6岁B.10—12岁C.14—19岁3.70%-75%的信息是通过()得到的。

A.听觉B.触觉C.视觉4.()岁婴儿的视敏度才接近成人A.1岁B.2岁C.3岁5.()岁的儿童能正确命名常见的颜色。

A.5—7岁B.3—4岁C.4—5岁6.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特殊的()来研究婴儿的形状知觉。

A.悬崖装置B.注视箱C.靶形图7.婴儿特别偏好下面()形状。

A.人脸B.宠物的脸C.长方形8.视觉悬崖的实验发现,()个月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

A.6 B.7 C.89.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与婴儿的()经验特别有关。

A.翻身B.爬行C.站立10.()岁幼儿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A.5 B.6 C.411.()岁是儿童掌握左右概念发展最快的阶段A. 4-5岁B. 5-6岁C.6-7岁12.多通道感知典型地表现在()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

A.同一B.不同C.两个13.2个月与()个月是婴儿自我效能感发展的两个高峰。

A.10 B.9 C.814.()是指向儿童提供过多、过强、过杂、过长时间的感觉刺激,造成儿童感觉疲劳和抑制的不良情形。

A.感觉剥夺B.感觉轰炸C.感觉过多二、判断题1.嘴和手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两个重要工具。

2.婴幼儿的听力不如成人的敏锐。

3.新生儿怕热不怕冷。

4.女孩的肤觉比男孩敏感。

5.抓握是婴儿最初有方向的运动,是形成操作物体和发展成复杂动作的基础。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明嗅觉具有个别差异。

7.20周的胎儿就已经具备听觉能力。

8.8个月的胎儿对低音的感受能力比高音强。

10.幼儿年龄越小,视敏度越好。

11.儿童在识别颜色的过程中,一般是先认识颜色,然后学会标志颜色的词语。

12.色盲具有性别差异,通常男孩的颜色视觉比女孩强。

认知的层次划分

认知的层次划分

02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
是人类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的基础。
认知的内涵涉及对事物的认识、理解、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
03
成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等。
认知在个体发展中作用
01
认知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它影响个体的感知、 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
02
认知发展促进个体智力、语言和社交能力等方 面的提高。
01
02
03
注意是信息加工的重要前提, 它能够影响信息加工的速度和 准确性。
注意能够帮助我们从大量信息 中筛选出重要信息,并进行深 入加工和处理。
注意还能够调节和监控我们的 认知活动,确保认知务,使自己对任务有清晰 的认识和预期。
03
采用多种注意策略,如时间管理、任务分解、自我 提醒等,提高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经验背景
以往的经验和知识背景会影响人们对感觉信息 的理解和认知。
03
注意层:筛选与集中
注意概念及分类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 和集中,是认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 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可以将注意分 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三种类型。
注意在信息处理中作用
04
积极寻求快乐、满足和幸福的情感体验,培养 乐观、自信和坚韧的品质,有助于提高生活质
量和幸福感。
07
逻辑思维方法
包括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这些方法有助于人们更加清晰 、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定义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 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

小学生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特点一、小学生注意的特点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

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

这与他们神经系统活动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发展起来有关。

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上占主导地位。

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因此,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以词为基础的第二信号系统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具有一定抽象水平的材料的注意也逐步发展起来。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小学生由于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充分发展,一个兴奋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应器官的活动,面部表情、手足乃至全身都会配合活动,所以注意表现出明显的情绪色彩。

小学生注意品质发展的特点1.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逐步发展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注意的集中能力是逐步发展的。

低年级学生注意的集中性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注意集中性的深度不足。

他们能观察具体形象的事物,而不善于观察抽象、概括的材料;能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不善于专注于事物的本质联系。

其二,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

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也在逐步发展的。

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可以集中注意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可以集中注意30分钟左右。

在组织好的教学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保持注意30~45分钟。

2.注意的广度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着年级的升高在不断发展。

我国学者对小学生注意广度韵发展进行了研究。

以50%为估计正确率作为估计点子数目的注意广度,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不足四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为5~6个。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在逐步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现象,他们在同一时间的注意只能集中在一千对象上,还不能对注意进行有效的分配。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理学复习资料认知⼼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认知⼼理学:从⼴义上来说,是指⼀切对认知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等。

从狭义上来说,认知⼼理学主要是指以信息加⼯观点为特征的⼼理学,即信息加⼯⼼理学。

信息加⼯所谓的信息加⼯观点就是将⼈脑与计算机进⾏类⽐,将⼈脑看做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系统。

2、⾃下⽽上的加⼯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通常是说先对较⼩的知觉单元进⾏分析,然后再转向较⼤的知觉单元,经过⼀系列连续阶段的加⼯⽽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上⽽下的加⼯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般知识开始的加⼯,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的所有阶段或⽔平,从调整特征觉察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

Navon实验,H和S 先整体后局部,⼀些视觉加⼯有着有限的深度,只有总体特征可被知觉。

整体加⼯对于⼀个客体,先知觉整体,再由此知觉其各部分。

局部加⼯对于⼀个客体,先知觉其各部分,进⽽再知觉整体。

3、模式识别当⼈们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常表现为把所知觉的模式纳⼊记忆中的相应的范畴,对它加以命名,即给刺激⼀个名称。

模式是指由若⼲元素或成分按照⼀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模板说⼈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与外部模式有着⼀⼀对应关系的模板,在模式识别过程中,外部刺激与模板进⾏⽐较,匹配程度最⾼的模板(最⼤程度重叠)即被认为与外部刺激相同,外部刺激从⽽得到识别。

完整的模板说加⼊了⾃上⽽下加⼯和预加⼯过程。

但仍有明显局限——模板数量巨⼤,记忆负担沉重,模式识别缺少灵活性、呆板原型说 Posner原型研究三⾓形畸变模式原型是⼀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反映⼀类客体具有的基本特征,是概括表征在模式识别过程中,外部刺激与原型进⾏⽐较,当刺激与某⼀原型有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将该刺激纳⼊此原型所代表的范畴,从⽽得到识别。

⽐较完整;明确地阐述了原型的具体特征和编码形式;强调原型在范畴⽔平的分类操作中的作⽤;可以容纳模板匹配——灵活,富有弹性减轻记忆负担缺陷:只有⾃下⽽上加⼯,⽽没有⾃上⽽下加⼯。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

(二)感知觉的作用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环境与信息的平衡。 3、感知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是人的全部心 理现象的基础。
二、感觉的种类和感觉的一般规律
(一)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的刺激。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内部感觉:接身肌体内部的刺激。 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④深度知觉
●深度线索: 1)生理线索(肌肉线索) ●眼睛的调节 ●双眼视轴的轴合 2)双眼线索 ●双眼视差: 3)单眼线索 a、对象的大小 b.对象重叠(遮挡) c. 明暗和阴影 d.空气透视 e.线条透视 f.运动视差
2、时间知觉
①概念: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 映。 ②形式: 1)对时间的分辨 2)对时间的确认 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4)对时间的预测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 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 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也成 反比关系。
韦伯定律:K=△I/I
(I为原有刺激量,△I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I为常数) 即:刺激的增加量与原则激I之间存在着一 定的关系。即△I/I=K,K为一个常数, 整个公式所表达出来的规律叫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只适宜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刺激 过强或过弱,韦伯常数发生变化。 ③阈下刺激的心理效应
怎样知道自己注意力的好坏? 仔细阅读下面的问题,认为 符合自己情况的,在括号内画 “O”,不符合的打“×”。
(1)听别人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 ( ) (2)学习时,往往急于想干另外的一项工作。 ( ) (3)一有担心的事,便终日萦绕在心。 ( ) (4)学习时,常常想起毫无关联的其他事情。 ( ) (5)学习时,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 ( ) (6)被别人指责时的情景始终也不会忘记。 ( ) (7)有时忙这忙那,什么都想干似的度过一天.( ) (8)想干的事情很多,却不能专心于一样事情。 ( )

认知能力包括哪些

认知能力包括哪些

认知能力包括哪些
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觉能力、注意力、记忆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等。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

1、注意力:认知能力当中也包括注意力,如果认知能力下降之后,脑部的工作或储存信息的能量会有一定的改变,也会让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平时生活当中,总是有散漫和表情淡漠的症状,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具体的原因,必要时可遵医嘱做康复训练,或者是服用甲钴胺片。

2、记忆力:认知能力里面也包括记忆力,如果认知能力出现了异常下降,很可能会伴随着记忆能力下降,在生活当中会有很多表现,比如不能记住该要做什么事情,也不能记住自己的姓名以及家人,更不能记住家的地址,会严重影响到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一般认为,2、3岁以前儿童的思维 是直观行动的,6、7岁以前是具体形象的,大约到了进入小学, 儿童进入了抽象逻辑的思维阶段。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不断发 生变化。变化的规律是: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 的作用则是由小到大。 (三)思维活动的内化 :儿童思维起先是外部的、展开的, 以后逐渐向内部的压缩的方向发展。 (四)思维内容的变化 :由于思维的概括化内容逐渐形成系 统,所以越来越灵活,并且反映事物的本质。
2.1 感知觉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占优 势地位
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 以感知和思维相比,感知在3—6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中仍占 优势。可以说,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声音来认识世界, 而不是依靠语言交往所获得的知识来认识。幼儿的思维活动虽 然已经有所发展,其思维仍然紧紧依靠感知的形象。 幼儿感知的发展是思维发展的基础。神经生理学的材料也 证明了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如果幼儿期发生 皮层视觉区域的功能障碍,会影响思维活动的发展,而成人的 这种障碍,只影响视觉的分析综合活动,不影响较复杂的思维 活动。 同样,幼儿的记忆,也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对直 接感知过的形象的记忆,比对语词记忆的效果好。此外,幼儿 的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
1.1 什么是认知
概括起来,可以把人的认知大体区分为三个范畴,也就是三种基本认 知过程或三种认知成分。 首先是感知,这是认知的起点;如果没有对对象的感知,认知活动就 无从谈起。感知是由客观物质的刺激所直接引起的,所以感知是直接的认 知。 其次是表象,这是头脑里呈现的对于感知过的事物的一种映象,但却 不局限于直接感知的某一特定事物,所以,它既具有形象性的特征,又具 有一定的概括性。 再次是概念,这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抽象,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客 观事物的本质的属性。表象与概念都是在感知的基础上获得的,不是客观 事物所直接给予的,所以就它们同客观事物的关系来说,可以叫做间接的 认知。 人的实际的种种认知,都由这三者所组成的,或者是对它们的操作。 但表现为种种错综复杂的形式与水平。
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对刺激 习惯化 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自然条件反射 人工条 自然条件反射和人工条 自然条件反射 件反射最初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自然条件反射指的是在日 件反射 常生活中出现的条件反射,传统的看法是以婴儿对喂奶姿势 的再认作为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这种条件反射发生 于出生后10天左右 。 出生后1—3天的新生儿,即可以形成由于出现铃声而把头 向右转的条件反射。这种行为模式包含着记忆的因素。换句 话说,最初的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早于自然条件反射。
第三节 幼儿注意的发展
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但是它与心理过程不可 分,注意总是和心理过程相伴随。注意幼儿心理发展 有重要意义。 第一、注意使儿童从环境中接受更多的信息。环 境中各种各样的事物构成一个源源不尽的信息流,不 断地出现在儿童周围,但是儿童对其中的信息接受的 情况大有不同。注意使儿童捕捉到更多的信息。 第二、注意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的变化,从而能 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并为应付外来刺激准备新的 动作,把精力集中于新的情况。
第四节 幼儿记忆的发展
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 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如果没有记忆,就没有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也不可能 发展儿童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如果没有记忆,任何感知 觉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永远只能处于新生儿的状态。
4.1 记忆的发生
2.3 知觉的发展
(一)形状知觉 :4岁是图形知觉的敏感期 。幼儿和低年级小 学生在知觉不熟悉的几何图形时,往往把几何图形的具体事物 相联系 。 (二)深度知觉 :吉布森和瓦尔克精心设计的种“视崖”实验。 (三) 时间知觉 :4.5-5岁的儿童还不能把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 区分开来;5-6.5岁儿童开始把时间次序和空间次序分开,但仍 不完全;7-8.5岁儿童才最后把时间与空间关系分别开来。
4.3 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
(一)明确识记的目的性和增强识记积极性 ; (二)培养儿童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识记材料; (三)让儿童学会运用各种识记方法或策略 (四)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五节 幼儿思维的发生发展
思维的发生与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儿童的各 种认识过程并不是在出生时都已具备的,而是在以后的生活 中逐渐发生的。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 出现较晚。它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 成的。 思维的发生,说明儿童已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
(二)听觉的发展 1.胎儿的听觉反应:6个月以上的胎儿对母亲的语言有反应,对不同的乐声甚
至有不同反应。
2.新生儿的听觉发展:新生儿对不同的声音,声音的不同音调,纯,响度,
强度,持续时间等等都有不同的反应。 3.幼儿的听觉发展: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很大,并且存在随年龄增长而缩小的 趋势 。
(三)嗅觉的发展 (四)味觉的发展 (五)肤觉的发展
注意力训练1:悬吊平衡
注意力训练2:运动要领分析
注意力训练3:弹跳
注意力训练3:弹跳
注意力训练4:平衡木
注意力训练5:平衡移物
注意力训练6:夹球弹跳
(二)幼儿的有意注意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有意注意是由脑 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的高级部位控制的。额叶在大约7岁时才达到成熟水平,因此, 的高级部位控制的。额叶在大约7岁时才达到成熟水平,因此, 幼儿期有意注意开始发展,但远远未能充分发展。 幼儿期有意注意开始发展,但远远未能充分发展。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 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 各种生活制度和行为规则, 的。各种生活制度和行为规则,是使幼儿有意注意逐步发展的 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 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由于有意注意是自觉进行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由于有意注意是自觉进行的, 保持有意注意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 保持有意注意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因此有意注意要有一定的 方法。幼儿在成人教育和培养下,逐渐能够学会一些组织有意 方法。幼儿在成人教育和培养下, 注意的方法。 注意的方法。 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幼儿的有意注 由于发展水平不足,需要依靠活动进行。 意,由于发展水平不足,需要依靠活动进行。把智力活动与实 际操作结合起来, 际操作结合起来,让幼儿能够完成一些既具体又明确的实际活 动的任务,有利于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 动的任务,有利于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
2.2 感觉的发展
(一) 视觉的发展 1.视觉集中:婴儿视觉集中的时间和距离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3个月左右婴
儿开始主动地搜寻视觉刺激物。 2.视敏度的发展:5个月的胎儿即已有了视觉反应能力以及相应的生理基础,幼 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获得了基本视觉过程 。 3.颜色视觉的发展:婴儿在3个月时,其颜色视觉的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3-4个 月婴儿的颜色知觉已发展得很好,4个月时已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且已具有 正确的颜色范畴性知觉。
5.1 思维的发生
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到思维的发生,中间要经过三个阶段, 这也就表现出相应的三个重要指标: (一)儿童形成最初的信号性的条件反射是思维产生的前提条 件。 (二)儿童的表象性认识为思维产生提供了直接的基础。 思维是一种认识活动。思维作为认识方面的心理现象,是从揭 露刺激物意义的条件反射形成时开始的,也就是从感知觉开始 的。因此,条件反射、感知觉是思维产生的前提条件。 (三)对于客观现实出现初步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这是思 维开始发生的标志 。随着儿童动作和语言的发展,更重要的 是随之带来的经验,使儿童的认识逐渐具有了间接性和抽象概 括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促进了儿童思维的产生。
1.2 认知的发展
儿童认知是经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的。认知发展的基本 趋向: 第一、认知发展由近及远。 第二、儿童认知客观事物是由某一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 比较全面。 第三、儿童最初只是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以后才随着年 龄的增长,认识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 第四、儿童认识一个事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最 初的认识到比较完全的认识,是要经历多种水平或者阶段、 由浅入深的。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 认识论创始人。他先是一位生物学家,之后成为发生认知论的哲 学家,更是一位以儿童心理学之研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 杰身份的顺序代表了皮亚杰一生从事智慧活动的历程。
1.3 认知发展的阶段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 1.感知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年龄是从出生到2岁,也就是婴儿期。 “运算”这个名词是从外文翻译过来的(英文operation),它原来有手 术、操作、运算等意思;但这里指的不是肌肉运动的操作,也不是数学和逻 辑的运算,而实际是认知的一种内部的基本过程,比如说思维的基本过程或 基本单位,所以译作运算。这个阶段的儿童没有在头脑里表征外界环境的能 力,他只凭感觉和动作来适应外界环境,并在适应的过程中发展他的感知和 动作技能。所以这个阶段被称作感知运算阶段。 2.前运算阶段,相当于3-6、7岁。 前运算的意思是指儿童的运算活动发展的前期。这个阶段的一个主要认 知特点是儿童有了运用符号的能力。一个符号是一个事物的代表,而不是那 个事物本身。儿童所学会的词是一种符号。也有别的符号。比如动作也可以 作为符号,象儿童把头放在枕头上表示睡觉。一件物品也可以作为符号,象 儿童指一个杯子表示要喝水。有了符号,儿童就能在头脑中表示外界环境, 能进行表象的思维了。 3.具体运算阶段,约相当于7-11、12岁的年龄。 4.形式运算阶段,约相当于12-15、16岁。
第二节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始祖普莱尔(W,Preyer,1842—1897) 所著的《儿童的心理》一书,其英译本题为《幼儿的感觉与意 志》。该书记述了他对自己小孩的系统观察。他每天观察3次, 早上、中午、晚上各一次,从初生到3岁末,作出了“完全的日 记”。该书的主要部分是研究幼小儿童的感觉。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初生到两岁称为认知 发展的“感知运算阶段”,认为这是认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依靠从感官得来的信息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 如果儿童不能用感官接触到某个客体,即不能看到、听到或接 触到等等,儿童就不去寻找该客体,即认为它不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