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合集下载

9防治原则

9防治原则

1 指导思想:治病求本 2 治则:治标治本,正治反治,扶正祛邪, 调整阴阳,三因制宜 3 治法: 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具体治法: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等 治疗措施: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等
治病求本: 是中医学治病的主导思想。 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辨析出疾病的 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 的本质进行治疗。 病因病机是对疾病本质的抽象认识,故 求本,实际上就是辨清病因病机,确立证 候。 例如头痛病
3.体质 因先天禀赋与后天生活环境的不同,个体体质存 在着差异。 一方面不同体质有着不同的病邪易感性,另一方 面,患病之后,由于机体的体质差异与反应性不同, 病证就有寒热虚实之别或“从化”的倾向。 体质不同治法各异: 偏阳盛或阴虚之体,当慎用温热之剂; 偏阴盛或阳虚之体,则当慎用寒凉之品; 体质壮实者,攻伐之药量可稍重; 体质偏弱者,。
(二)防止病邪侵害
1. 避其邪气
2. 药物预防
二、既病防变
(一)早期诊治 意在把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止其传变或 危变。其一要求医者掌握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规 律,善于发现病变苗头,早期诊断,早期进行有 效彻底的治疗。 (二)防止传变 1.阻截疾病传变的途径 2.先安未受邪之地
第二节 治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 基本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精神指导下而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准绳, 对临床立法、处方、用药、针灸等具有 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养生以增强正气 养生,古称“摄生”。中医养生学的主要特点
是整体调摄,它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扶正避邪;②形神共养; ③预防、治疗与养生相结合。
养生的意义: 一是预防疾病; 二是延缓衰老。 常见的养生方法: 1.顺应自然 2. 养性调神 3. 护肾保精 4. 体魄锻炼 5. 调摄饮食:注意饮食宜忌;药膳保健 6.针灸、推拿、药物调养

【最新精选】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愈后防复

【最新精选】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愈后防复

【最新精选】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中医治未病思想首现于《黄帝内经》,这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在后世一直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理论体系,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技术方法。

中医“治未病”就像先给人体修筑一道“长城”或者“防火墙”,以抵御外来“恐怖分子”的袭击。

壹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预防的最高境界。

如果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盏灯,生命的源泉就是油,灯里的油是有限的,如果把灯点得很亮,油就会很快用完,如果“小炷留灯”,则能燃烧很长时间。

根据这种预防的思想,如果我们经常采用一些措施,进行未病先防,就不会让一切病毒细菌等“恐怖分子”进入我们的体内,把我们的生命之油揩走。

另外,我们还得想点办法,为自己的生命加油,只有足够的油,才能让生命之火“小炷留灯”,燃烧得更长。

那么怎么给自己的生命之灯加油呢, 老祖先在2000多年前就发明了膏方,膏方是“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治未病”的有机构成。

膏方就像是一桶油,每天食用一小勺,就等于给自己加了一勺生命之油,这样就会减少生命之油衰竭的可能。

但是,补充膏方也要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

具体体现在要分清不同个体是偏阴虚、阳虚、气虚还是血虚,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加入生命之油的作用,否则,情况一旦相反就会出现“火上浇油”或者“火上弄冰”的后果。

“治未病”遵循的原则就是要辨证预防,如果预防不当,就会导致疾患。

气虚王小姐天生丽质,身体柔弱,虽然是白领阶层的佼佼者,但是她却总是乐不起来,并且平时总是容易感冒。

在日常生活中常感觉全身乏力,疲惫不适,或见气短,多汗,运动后加剧。

“治未病”专家诊断为:气虚,建议膏方调理。

膏方:人参、高丽参、西洋参、太子参、冬虫夏草、山药、黄芪、山楂、麦芽、当归、党参共成膏,蜂蜜、冰糖调味。

每天一匙,但不可过量,否则会适得其反,例如,人参过量服用可导致鼻出血。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含义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含义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含义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一种健康理念,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
未病先防:这一层面强调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这可能涉及到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定期体检等方面的努力,以降低患病的风险。

既病防变:这一层面强调在疾病发生的早期阶段采取措施,力求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变化。

既病防变的理念强调的是及早干预,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对身体的损害。

综合起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的是在生活中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及时的医疗干预,既降低患病的风险,又提高治疗的效果。

这符合现代医学中强调的预防医学的理念,即通过预防手段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同时在疾病发生后通过早期的干预来提高治疗效果。

1。

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愈后防复

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愈后防复

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中医治未病思想首现于《黄帝内经》,这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在后世一直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理论体系,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技术方法。

中医“治未病”就像先给人体修筑一道“长城”或者“防火墙”,以抵御外来“恐怖分子”的袭击。

壹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预防的最高境界。

如果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盏灯,生命的源泉就是油,灯里的油是有限的,如果把灯点得很亮,油就会很快用完,如果“小炷留灯”,则能燃烧很长时间。

根据这种预防的思想,如果我们经常采用一些措施,进行未病先防,就不会让一切病毒细菌等“恐怖分子”进入我们的体内,把我们的生命之油揩走。

另外,我们还得想点办法,为自己的生命加油,只有足够的油,才能让生命之火“小炷留灯”,燃烧得更长。

那么怎么给自己的生命之灯加油呢?老祖先在2000多年前就发明了膏方,膏方是“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治未病”的有机构成。

膏方就像是一桶油,每天食用一小勺,就等于给自己加了一勺生命之油,这样就会减少生命之油衰竭的可能。

但是,补充膏方也要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

具体体现在要分清不同个体是偏阴虚、阳虚、气虚还是血虚,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加入生命之油的作用,否则,情况一旦相反就会出现“火上浇油”或者“火上弄冰”的后果。

“治未病”遵循的原则就是要辨证预防,如果预防不当,就会导致疾患。

气虚王小姐天生丽质,身体柔弱,虽然是白领阶层的佼佼者,但是她却总是乐不起来,并且平时总是容易感冒。

在日常生活中常感觉全身乏力,疲惫不适,或见气短,多汗,运动后加剧。

“治未病”专家诊断为:气虚,建议膏方调理。

膏方:人参、高丽参、西洋参、太子参、冬虫夏草、山药、黄芪、山楂、麦芽、当归、党参共成膏,蜂蜜、冰糖调味。

每天一匙,但不可过量,否则会适得其反,例如,人参过量服用可导致鼻出血。

阳虚赵先生是一名中年男子,最近一年,因为工作劳累出现了畏寒怕冷,大便稀溏,腰膝酸痛,并且伴有性功能减退,特别是冬天,症状更是加重。

谈谈对中医护理学的认识

谈谈对中医护理学的认识

谈谈对中医护理学的认识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各科疾病护理技术的一门独立学科。

它既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又是护理学的组成部分。

与西医护理学不同的是,它把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观念、天人相应等中医学基本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把辨证施护作为中医护理学的精髓。

主要内容包括中医治则和护理、各种中医疗法和护理、中医给药方法和护理、中医病房管理、常用中药中毒的解救和护理、中医各科常见疾病和护理等。

中医护理有其自己的特色和内容,是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和技术操作,形成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护理的依据1.扶正祛邪2.标本同护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4.正护与反护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6.预防为主中医护理特色内容情志护理:利用情志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调节情志的异常变化,以情胜情的方法是中医的独特护理方法。

饮食护理: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中医饮食护理强调辨证配膳,应用食疗。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食同用,药食同理,中药和食物有着难解之缘,有防病治病的重要功能。

独特的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有一套异于现代护理学独特的技术方法,运用于临床,经济实用,效果好,受到患者欢迎。

(如:隔物灸技术、拔罐技术、刮痧技术、推拿技术、中药熏洗技术等等。

) 如何做好中医护理工作?1.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的有机整体,是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二是指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资料全面进行分析评估,不仅要从某一脏器器官这一局部去考虑病症进行对症处理,而且要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概括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及经络的病理变化、患者的个体情况、所处环境及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全面分析评估,即对局部病变进行护理,还要从相应的脏腑经络了解病情施行护理。

2.辨证施护:辨证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证候定性;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具体症候,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的方法。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学在治疗上历来防重于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所谓"治未病",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

未病先防,又称无病防病,无病先防。

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颐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能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避免致病因素的侵害,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古书《丹溪心法》曾称,"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未病先防,是研究传统的养生方法,如针刺、气功、药物法等;二是研究综合的预防措施,如环境卫生管理、除灭疾病等;三是研究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如食疗、敷帖、中药等;四是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整理中医预防措施,即通过开展中医药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中医药预防措施的实际效果。

防病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正气、调养精神、健身锻炼、调节生活、营养调配、忌食或少食不利于治疗与康复的饮食,还可以采取药物预防的方法,并从各方面注意防止病邪的侵入。

防病的方法防病具体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正气:讲究饮食起居、锻炼身体、避免劳逸过度,进行适当药物预防等方面的调养。

调养精神: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正气内虚而发病。

经常保持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疾病就不易发生。

健身锻炼: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即指经常锻炼身体,如中国传统健身运动中,有导引、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气功、太极拳、其他武术等。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解密:未病先防,预防疾病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解密:未病先防,预防疾病

黄帝内经养⽣智慧解密:未病先防,预防疾病黄帝内经养⽣智慧解密未病先防,预防疾病是故圣⼈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后药之,乱已成⽽后治之,譬犹渴⽽穿井,⽃⽽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调神⼤论》)本条原⽂是说,疾病的关键是预防重于治疗,所以⾼明的医⽣“上⼯”“上医”“良医”他们不主张治疗已病,却⾮常重视预防未病,这就如同治理国家⼀样,不要等到出了动乱再去治理,⽽是在动乱之前就考虑防备,预防重于治理。

所以,假如疾病已经形成才去治疗,动乱之后才去平定,这就好像是⼝渴了才去掘井,发⽣战争之后才去铸造兵器,那就太晚,太迟了!“治未病”是《内经》提出的防病养⽣谋略,后世多有发挥,其既是养⽣保健的原则,亦是治疗疾病的原则。

以下介绍“治未病”的内涵与应⽤:1.“治未病”的内涵《内经》的“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后世对此多有发挥,⽬前⼀般认为“治未病”应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与“瘥后防复”三个⽅⾯,其中“未病先防”更接近养⽣保健的真谛。

⾸先,“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在未患病之前采⽤预防的⽅法从⽽避免疾病的发⽣,适⽤于未病的健康⼈群与亚健康状态的⼈群。

包括祛除影响健康的因素和主动养⽣、锻炼⾝体。

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外因和内因两类,外因包括环境因素、⼯作压⼒、⼈际关系、家庭或社会负担等,内因包括⾃⾝抗病能⼒、健康意识、不良⽣活⽅式、感情挫折等。

增强健康意识,积极⾏动,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作,可以提⾼机体抗病能⼒,防⽌病邪侵袭。

其次,“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当机体已经处于疾病状态时,要早期诊断,及早治疗,防⽌疾病转变殃及其他未病脏腑或危及⽣命。

《黄帝⼋⼗⼀难经》即《难经》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脾,故先实其脾,⽆令得受肝之邪,故⽈治未病焉。

”未病早防为上策,已病早治为中策,以败为戒为下策。

因此,东汉史学家荀悦《申鉴杂⾔》说:“先其未然谓之防,发⽽⽌之谓之救,⾏⽽责之谓之戒。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作者:潘朝曦来源:《祝您健康》2016年第01期我国中老年人主要死亡原因前5位分别是:心脑血管病33.3%,肺心病13.8%,消化道肿瘤11.2%,不明原因突然死亡7.4%,肺癌5.6%。

毋庸置疑,心脑血管疾病目前是老年疾病防治的重点,因此,如何防控心脑血管疾病已然成为专科医师和老百姓共同关注的健康焦点。

未病要先防、既病要防变根据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正呈现逐年攀升且增幅持续加大的“双轨”趋势。

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近300种,其中,主要有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不平衡膳食、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精神压力等10种。

很明显,后8种都与生活方式相关,是可变因素,因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尤为关键,而这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观点不谋而合。

所谓中医“治未病”,即是指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的医疗思想。

其在《黄帝内经》之前就已萌芽,如《周易》云:“水在火上,既济。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反映的就是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

而《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首次提到了“治未病”一词:“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以上论述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

《素问·八正神明论篇》又曰:“上工治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

《难经》第七十七难亦曰:“所谓上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

”这点明了“既病防变”的思想。

总之,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相结合,既很好地体现了中医防重于治的观点,亦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合理饮食、营养均衡所谓“病从口入”,是说很多疾病都是经口传播所致。

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其实也不妨从“口”开始,即通过合理饮食、均衡营养,以提升自身抗病力来防控外邪入侵,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高血脂、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等都与膳食营养有关,与“口”有关。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

《素问.四报导调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科。

”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1、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要提高正气,关键要增强体质。

《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精神的调摄、身体的锻炼、饮食起居护理、避免过度疲劳和适当的药物预防等方面。

①调摄精神。

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

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

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

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

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可见,做好情志护理,保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对提高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加强身体锻炼。

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

说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对慢性疾病,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锻炼,也有助于关节流利、气机通畅,达到早日康复。

③生活起居护理。

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亡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④药物预防。

传统康复重点 名词解释填空简答

传统康复重点 名词解释填空简答

传统康复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治未病治未病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采取某些预防措施避免其发生;既病防变则是在得病之后特别是发病之初、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加重趋势和已经萌芽的先兆症状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以阻止或扭转病情的发展和转变,促使疾朝痊愈方向转化。

这些理论与现代康复“三级预防”的理论不谋而合。

2、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它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网络周身。

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

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

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

3、腧穴作为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其作用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关系。

4、五腧穴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称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称“五输穴”。

6、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合称“十二原穴”。

“原”即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5、络穴络脉有经脉分出之处各有一穴,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一络穴,加上躯干前的任脉络穴,躯干后的督脉络穴合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合称“十五络穴”。

络穴不仅能治疗本经病症,也能治疗气相表里两经的病证6、郄穴郄穴是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郄与“隙”通,是空隙、间隙的意思。

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十二经脉,阴阳跷脉合阴阳维脉各有一郄穴,合为十六、郄穴。

阴经郄穴多治疗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7、指寸定位法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 寸。

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8、行针进针后为获得针感,调控针感采取的操作方法称行针,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

基本手法有提插法、捻转法,辅助手法有循、刮、弹、摇、震颤、飞。

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中医治未病思想首现于《黄帝内经》,这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在后世一直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理论体系,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技术方法。

中医“治未病”就像先给人体修筑一道“长城”或者“防火墙”,以抵御外来“恐怖分子”的袭击。

壹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预防的最高境界。

如果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盏灯,生命的源泉就是油,灯里的油是有限的,如果把灯点得很亮,油就会很快用完,如果“小炷留灯”,则能燃烧很长时间。

根据这种预防的思想,如果我们经常采用一些措施,进行未病先防,就不会让一切病毒细菌等“恐怖分子”进入我们的体内,把我们的生命之油揩走。

另外,我们还得想点办法,为自己的生命加油,只有足够的油,才能让生命之火“小炷留灯”,燃烧得更长。

那么怎么给自己的生命之灯加油呢?老祖先在2000多年前就发明了膏方,膏方是“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治未病”的有机构成。

膏方就像是一桶油,每天食用一小勺,就等于给自己加了一勺生命之油,这样就会减少生命之油衰竭的可能。

但是,补充膏方也要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

具体体现在要分清不同个体是偏阴虚、阳虚、气虚还是血虚,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加入生命之油的作用,否则,情况一旦相反就会出现“火上浇油”或者“火上弄冰”的后果。

“治未病”遵循的原则就是要辨证预防,如果预防不当,就会导致疾患。

气虚王小姐天生丽质,身体柔弱,虽然是白领阶层的佼佼者,但是她却总是乐不起来,并且平时总是容易感冒。

在日常生活中常感觉全身乏力,疲惫不适,或见气短,多汗,运动后加剧。

“治未病”专家诊断为:气虚,建议膏方调理。

膏方:人参、高丽参、西洋参、太子参、冬虫夏草、山药、黄芪、山楂、麦芽、当归、党参共成膏,蜂蜜、冰糖调味。

每天一匙,但不可过量,否则会适得其反,例如,人参过量服用可导致鼻出血。

阳虚赵先生是一名中年男子,最近一年,因为工作劳累出现了畏寒怕冷,大便稀溏,腰膝酸痛,并且伴有性功能减退,特别是冬天,症状更是加重。

中医“治未病”---中医体质的调养

中医“治未病”---中医体质的调养

血瘀质的调养
饮食:可多食黑豆、海藻、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金橘、橙、 柚、李子、山楂、醋、玫瑰花、桃仁、绿茶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 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猪肉等,可适当少量饮用黄酒、葡萄酒 等。 1、山楂汤:山楂10枚去核打碎加水煮20分钟调以红糖进食。 2、玫瑰花茶:玫瑰花15粒沸水泡茶饮,可加冰糖或蜂蜜。 3、玫瑰红花汤:玫瑰花10、当归10、红花5加水煎汤取汁用少量白 酒兑服。 4、黑豆川芎粥:川芎10(包煎)、黑豆25、粳米50加水煮熟加适量 红糖分次服用。 5、当归田七乌鸡汤:当归15、田七5、乌鸡1只、生姜1块加水上锅 隔水蒸3小时,鸡肉烂熟后调味可食用。
平和质--(健康) 精力充沛、语音
有力、处事乐观、适应力强
平和质: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以体 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脏腑功能状态强 健、壮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如果您精力充沛、语音有力、处事乐观、睡眠好、性格开朗,社会和 自然适应能力强,恭喜您,是典型的平和体质,重点人群:男性多于 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 患病倾向:不爱得病。 调养方式:平和体质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 也不能过饥,冷热适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 辛辣之物。 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老年 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传统中医干预:
一、穴位按摩: 太溪--每天2 次,每次10分钟(偏于肾阴虚) 三阴交--每天2 次,每次5分钟(偏于肺脾阴虚) 照海--每天2 次,每次10分钟(偏于肾阴虚) 偏于 二、针刺疗法 三、保健按摩操: 1、两手掌搓热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一天2回各100次,可补肾纳 气。 2、两手握拳按摩腰眼,向内做环形旋转按摩以酸胀为好,按摩10分 钟一天3次可防中老年人因肾阴不足所致的腰酸背痛。 3、端坐,两腿自然下垂,缓缓左右转动身体3--5次,然后向前摆 动15次。动作缓和自然,转动身体时躯干要保持正直,可益肾强腰。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作文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作文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作文《未病先防》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种超级厉害的智慧叫“未病先防”。

这就像是在敌人还没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做好准备,不让它们有机会伤害我们。

比如说,我们每天要好好洗手,特别是在吃饭前和上完厕所后。

为什么呢?因为手上可能会有很多小细菌,如果不洗手就吃东西,小细菌就会跑到我们肚子里,让我们生病。

就像小明,有一次他玩完泥巴没洗手就抓东西吃,结果肚子疼得直哭,去了医院才好。

还有啊,我们要按时睡觉,睡饱饱的觉能让我们身体棒棒的。

小红总是很晚才睡,第二天就没有精神,还容易感冒。

所以,我们可不能学她,要早睡早起。

小朋友们,记住这些小方法,就能让我们不生病,开开心心地玩耍啦!《未病先防》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说一说“未病先防”。

想象一下,如果有小怪兽要来攻击我们,我们是不是要提前准备好盾牌来保护自己呀?在我们的身体里,也可能会有“小怪兽”,那就是病菌。

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让病菌伤害我们。

比如,天气冷的时候,我们要多穿衣服。

我有个小伙伴叫小刚,有一天突然降温,他觉得穿厚衣服不好看,就穿得很少,结果感冒发烧,只能躺在床上休息,都不能出去玩了。

还有,我们要多吃水果和蔬菜。

水果和蔬菜里有很多营养,能让我们变得强壮。

就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就变得很有力气一样,我们吃了水果和蔬菜,也能打败病菌小怪兽。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做好未病先防,健康快乐地成长!《既病防变》小朋友们,生病是不是很难受呀?但是如果不小心生病了,我们也不要害怕,因为还有“既病防变”这个好办法。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感冒了,一开始只是有点流鼻涕,如果不注意,可能就会咳嗽、发烧,变得更严重。

但是如果他及时看医生,按时吃药,多喝水,多休息,就能很快好起来,不会让病情变得更糟糕。

我还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个叫花花的小朋友长了蛀牙,刚开始她不觉得疼,就没在意。

后来牙越来越疼,去看医生的时候,医生说已经很严重了,要治疗好久。

所以呀,当我们发现自己生病的时候,一定要早点采取措施,不能让小病变成大病。

中医治未病思想

中医治未病思想

中医治未病思想词性解释: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产生和发展的治疗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 的“上工之术”。

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夫:口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及早预防中医治未病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

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

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

1摄生防病。

摄生是以调摄精神意志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没有杂念。

精与神守持于内,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开朗,乐观愉快,这样就能达到补养真气的目的。

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

要求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其过分疲倦,同时还要节欲保精。

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否则,就会导致疾病、早衰。

此外,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的方法,如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

2既病防变。

疾病发生后,必须认识疾病的原因和机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规律,争取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其传变。

例如治疗肝病结合运用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因为肝病易传之于脾胃,健脾和胃的方法即是治未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中医学在治疗上历来防重于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所谓"治未病”,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方面得内容。

未病先防,又称无病防病,无病先防。

就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充分调动人得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颐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能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避免致病因素得侵害,以防止疾病得发生。

古书《丹溪心法》曾称,"就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未病先防,就是研究传统得养生方法,如针刺、气功、药物法等;二就是研究综合得预防措施,如环境卫生管理、除灭疾病等;三就是研究常见疾病得预防措施,如食疗、敷帖、中药等;四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整理中医预防措施,即通过开展中医药临床与实验研究,观察中医药预防措施得实际效果。

防病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正气、调养精神、健身锻炼、调节生活、营养调配、忌食或少食不利于治疗与康复得饮食,还可以采取药物预防得方法,并从各方面注意防止病邪得侵入、
防病得方法
防病具体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ﻫ增强正气:讲究饮食起居、锻炼身体、避免劳逸过度,进行适当药物预防等方面得调养。

调养精神:中医学认为,人得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得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正气内虚而发病。

经常保持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疾病就不易发生。

健身锻炼: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即指经常锻炼身体,如中国传统健身运动中,有导引、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气功、太极拳、其她武术等。

调节生活:应该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气候与环境变化规律,对饮食、起居、劳逸、性生活等,应有适当安排与节制,不可过度操劳,更不可沉湎于吃喝玩乐之中。

营养调配:选择适宜饮食作为辅助治疗,如在高热时,多饮清凉饮料或吃些瓜果汁,以清热生津;在感冒后,宜进食热粥以助于发汗;在水肿时,宜食赤小豆等以利水消肿;在高血压时,服食海带以软坚消婴等、另外,在人体五脏虚弱时,可采用进食动物内脏以补虚之法,如心悸可食猪心;久咳配用猪肺;肾虚腰痛可食猪腰子;肝虚夜盲可吃鸡肝;糖尿病选择进食猪胰脏等。

ﻫ忌食或少食不利于治疗与康复得饮食,中医认为,食物得性味如果与治疗疾病得目得相对抗,则必须禁忌服用,如在有水肿时,控制食盐摄入;在有血证时,忌吃辛辣燥热食品;在有湿热黄胆、积滞、痰饮时,忌食甘肥粘腻之物;在有热证、阴虚时,忌吃辛辣、温补、燥热之品;在有寒证、阳虚时,忌食苦寒、咸寒、生冷等。

在服参类补剂时,忌食寒凉蔬菜、萝卜;在服硃砂、铁剂时,忌饮茶剂等、
药物预防:分为传统药物预防:如用紫金锭溶化滴鼻,以预防瘟疫;用
苍术、雄黄等烟熏室内,以消毒防病;用人痘接种法,以预防天花。

近代新法预防:如用贯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流感;用紫草根、苎麻根或胡萝卜等预防麻疹;用茵陈、栀子、黄皮树叶等预防肝炎;用马齿苋、大蒜或茶叶等预防痢疾及其她消化道疾病,淋雨或受寒后喝姜汤预防感冒;用
冬瓜、莲叶等煎汤预防暑病;服紫苏叶、甘草、生姜预防食物中毒等。

中药环境预防:用单味药或复方药作为熏剂或水剂灭杀害虫等,其中单
味药有苦参、射干、威灵仙、百部、石菖蒲、龙葵草、土荆芥、回回蒜、蓖麻叶、地陀罗、苦檀、桃叶、核桃叶、番茄叶、苦楝、蒺藜、艾蒿、白癣皮、苍耳草、皂荚、辣椒、浮萍等、ﻫ防止病邪:在环境卫生方面:应防止环境、水源与食物得污染,清除垃圾、废物,慎防噪音毒气,美化环境居所;管好食堂、公共场所卫生;注意公共卫生,养成定期卫生大扫除得习惯,以及灭杀狂犬,驱除鼠、虫、蛇害等;注意饮水与进食得卫生,适当调节饮食,不过饱过饥,勿过辛过辣,不进食过凉过烫及少吃肥甘厚味得食物。

ﻫ在生活起居方面:注意适应气候变化,预防感冒、中暑及其她流行性疾病等,以预防及避免外邪、情志、劳逸等致病;在日常生活与劳动中,要留心防范外伤或虫兽伤害,加强卫生保健及劳动防护。

ﻫ既病防变,又可以说就是有病早治,防止病变。

古称"差后防复”,就是指疾病刚痊愈,正处于恢复期,但正气尚未得元,因调养不当,旧病复发或滋生其她病者,事先采取得防治措施。

或指疾病症状虽已消失,因治疗不彻底,病根未除,潜伏于体内,受某种因素诱发,使旧病复发所采取得防治措施。

总之,就是指人体在患病之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截断疾病得发展、传变或复发,同时注意疾病痊愈后预防复发,
巩固疗效。

尤其就是对传染性疾病,更应防止恶性或不良性变化,以防止传播条件得产生。

疾病防变在临床上可应用于多种急、慢性病中,中医药防变对于咳喘、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胃炎、胆石症、高血压症、脑血管意外、癌症等,均有积极作用,可有效阻止或减缓疾病向不良方面转化。

ﻫ防变得方法
防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ﻫ早期诊断:在患病初期,如外感热病得传变,多为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因此,在表证初期,就应该抓住时机,及早诊断。

如少阳证,见到部分主证时,即可应用小柴胡汤与解之,以不致病情恶化。

早期治疗:有些疾病在发作前,每有一些预兆出现,如能捕捉这些预兆,及早作出正确诊断,可收到事半功倍得效果。

如在临床上,常见得中风病发生之前,常有眩晕、手指麻木等症状;如能抓住这些预兆,早期治疗,可使病人减少痛苦,增加康复机会。

控制病情:古称”先安未受邪之地",意思就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掌握疾病传变规律,先保护人体正气与未受病邪侵犯之处。

如在治疗肝病时,采用健脾与胃得方法,先充实脾胃之气概不致因脏腑病变,迁延日久,损至肾脏等。

故在治疗时,应当考虑这一传变规律,采取相应得方法,截断这种传变途径。

如应用针灸疗法治疗足阳明症,旨在使该经得气血得以流通,而使病邪不再传经入里。

ﻫ差后防复:在人患大病之后,脾胃之气未复,正气尚虚者,除慎防过劳以外,常以补虚调理为主。

如果余邪未尽而复发者,应以祛邪为主;或根据正气之强弱,二者兼顾之。

如在外
感热病治疗愈后,因劳累过度等,易引起旧病复发,出现虚烦、发热、嗜睡等,应当采取预防措施,清除病根,消除诱因,以防止疾病得进一步发展。

如急性痢疾,常因治疗不彻底,以致经常反复发作、临证时,应当注意廓清余邪,即在身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消失后,根据病情,继续服用一个时期得清热利湿之剂,以防复发、ﻫ医护结合:人们常说,"对于疾病,三分治疗七分养",中医尤其注重护理工作,如,中医讲究引导病人得思想情绪,从精神上对病人给予安慰与鼓励,使病人树立康复信心;注意饮食宜忌;注意调节寒温以适应环境等,这样可能利于疾病得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