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与古埃及文明比较
第一单元 古代世界第1课 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
谟拉 比法 典》
《汉谟拉 比法典》
①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②内容:由前言、正文 和结语三部分构成。③影响: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 整的成文法
二、两河流域文明和《汉谟拉比法典》 3.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观察上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 的方框内。 A.建造金字塔的国家:古代埃及 B.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2)仔细观察该图,指出源自非文明古国所处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
都处于大河流域。
4.今天的伊拉克仍然暴乱不断。它所在的两河流域曾是世界文明
水是令人类敬畏的,它是生命之源。人类文明依河而兴。大 河流域究竟孕育了哪些文明?为什么说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 篮?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课。
一、古代埃及和金字塔 1.古代埃及:①建立:公元前__3_5_0_0_年左右,古埃及出现奴隶制 小国。②统一:约公元前3100年,__美__尼__斯___建立统一的奴隶制 王朝,定都__孟__斐__斯___,国王称为法老。③灭亡:公元前__4___世 纪,埃及逐渐处于外族人统治下,“法老时代”结束;公元7世 纪被__阿__拉__伯___人所征服。 2.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就有了 __象__形__文字;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__太__阳__历。__木__乃__伊___的制 作和__金__字__塔___的建造反映了他们较高的科学知识水平。
象形文字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就有了象形文字;制定了世界上
和历法 最早的太阳历
两河 地理 亚洲西南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流域 两河流 约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创造了最早的
文明 域文明 城市文明,史称两河流域文明
和 《汉
古巴比伦
第二章 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古印度
二、天文历法
一方面因为农业生产的需要,美索不达米亚人需 要掌握季节、安排农事, 另一方面也由于他们特有的 占星传统,使他们在确定历法、观测天象等方面 取得 了显著的成绩,比较其他几个文明古国,美索不达米 亚人的天文学可谓 比较发达。 估计早在公元前 3000 年,苏美尔人就已有了历 法,从苏美尔语泥版中的 农用历书可知,此地区至迟 在公元前 1700 年以前已有了较为完善的历法,从 已 发现的泥板记录上还可了解到:公元前 1100 年时亚 述人采用了约前 19 世 纪至前 16 世纪古巴比伦历的 12 个月的月名。
三、数学
1.计算方法和数学用表 从一个包括 44 块泥版的数学文书中,我们可知道早在公元前 2000 年 左 右,美索不达米亚人已掌握了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特别是他们 发明 的乘法,比起古埃及人的“倍乘迭加法”,则显得进步得多,他们是 利用乘 法表进行运算,其乘法表记录的是某个数,从 1 乘起,分别乘到 60 的全部答 案,运算时可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表格中寻找答案,如果无法直 接查出答案, 则分解开来再进行运算,如 54×27,则是先求出 54×20, 再求 54×7,最后 将两个结果相加,只要所求算式中的数目能在表中查到, 通过查表和适当的 加法运算则不难得出所算的结果。当然比起九九表,这 种表还显得落后,不 像九九表那样,具有普遍性和便于诵读的特点,但它 毕竟使乘法变得较为简 捷。
早在公元前 4000 年时,此地区的人们就已发明了犁,并利用牛和驴 来拖犁,也正是由于这种犁耕的发明,使其农业较早地由新石器时代的小 块田耕 作,过渡到大规模的田地耕作。其他的农具有锄和镢等,在古巴比 伦时期这 些工具的头部,大部分是采用青铜制成的,最为重要的是这时期 巴比伦人发 明了一种新式农具——即带有播种器的耧,它由两头犍牛曳引, 一人扶犁, 一人牵牛,一人在旁向谷斗放种子,一边耕地,一边播种,是
两河流域与古埃及文明比较
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一、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相似之处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都有着几乎同样的年龄,都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由强盛到衰败的过程两种文明都有着自己的文字书写系统,条理严谨的楔形文字和神秘诡异的象形文字都孕育于大河流域。
离不开河水的的滋养与灌溉她们都从城邦国家过渡到统一的强大帝国实行君主专制,也都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有着自己的重要成果。
二、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对比1.自然地理埃及文明起源依托于尼罗河,尼罗河是一条狭长条带状的河道。
其间没有破碎的地理单元,为交通和行洪提供了畅通的道路。
由于上游两条河流分支流经热带草原地区,雨季的到来给尼罗河带来了定期泛滥,从而给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回馈,也为古埃及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地质和气候条件。
尼罗河的子民们在其庇佑之下,怡然自乐与世无争地生活着。
尼罗河狭长的地理环境,促使古埃及的文化选择了带状延伸,形成了由南向北的多元一体化文明起源模式。
而同样生活在大河旁的两河流域的人民们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暴躁的底格里斯河使两河人民无法和古埃及人民一样享受平静的生活,两河流经的区域受干旱少雨的副热带高气压气候控制,河水无法定期泛滥,而且由于底格里斯河平时水位过低,汛期水位过高、流速快,难以利用灌溉,所以聚落主要集中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灌溉也成了当地经济生活的命脉。
2.宗教与文化埃及是具有漫长历史的神权政治国家,埃及人认为,法老创造了万物,对他们来说,法老是活着的神明,生命的繁荣、平安、兴盛取决于他。
总之,他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因为他控制着尼罗河—埃及人的生活命脉。
最为理想的生活不仅包括富裕和平安,也包括正确的行动,这就要求人必须服从神的意志,神的意志是被称为马特的本原象征,包含四种特性成分秩序、真理、公平、正义。
合乎道德的行动是每一个公民为死后美好生活的继续所做的准备,每一位埃及人都极为关注死亡、尸体的防腐处理和坟墓安置。
这暗示着对死亡的深度迷恋,而真实的情况刚好相反。
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宗教形成原因之比较
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宗教形成原因之比较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起源竟在同一时期不同地方发生,这样的巧合本身就很神奇,但是这两种文明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此文将对两种文明宗教形成原因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古埃及人在宗教上具有来世崇拜,并且信奉太阳神,以多神教为主,但是也有一神教的倾向,并且多讲社会正义。
古埃及处在北纬21至30度之间,为热带草原气候,每年较之其他地方有一部分时间都可以接受太阳光的直射。
且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这些都给了尼罗河流域的人一个比较幸福的生活。
现世的幸福和几千年以来尼罗河一直稳定的自然然环境和农业生产都让古埃及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十分的满意,并且这种满意和幸福影视发自内心的,也让他们更加期待来世的生活。
而这里的自然条件的年复一年的反复也让他们对宇宙和生命的轮回有自己的认识,他们相信生命会有轮回。
同时这样合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给了他们一个安稳和可以自足的生活,内部利益争端相对较少。
而埃及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东面和北面都临海,而西面和南面分别是大沙漠和险滩,只有东北部与亚洲相连,由此,古埃及相对孤立,与外界发生的争端也较少。
这样一种各方面都十分稳定的生活,不仅让古埃及人都忠诚的信仰着法老和多种神明,而且也让他们养成了一种倾向正义的性情,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是不需要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而更具有一种为整个社会着想的倾向。
两河流域文明在宗教上则很少有超出原始多神教的阶段,且对来世的描绘更为悲观,也带有更多的利己主义和讲求实惠的性质。
首先,两河流域上游水量变化较大,而两河流程又较短,水量不稳定,所以容易成灾,且已在下游形成了大片沼泽。
且两河流域因为地势低平,所以无法排水,造成地下水位的升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不利于农业生产。
而且两河流域与外界的联系与古埃及文明十分不同,因为两河流域的上游自然条件还是较好,因此在文明发展的初期,这里是十分肥沃的,而周围多为草原和高原,因此多居住有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喜爱迁徙以寻找更加适合居住的地方,所以对两河流域多有觊觎,因此这里的战争不断。
两河流域与古埃及文明比较
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一、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相似之处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都有着几乎同样的年龄,都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由强盛到衰败的过程两种文明都有着自己的文字书写系统,条理严谨的楔形文字和神秘诡异的象形文字都孕育于大河流域。
离不开河水的的滋养与灌溉她们都从城邦国家过渡到统一的强大帝国实行君主专制,也都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有着自己的重要成果。
二、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对比1.自然地理埃及文明起源依托于尼罗河,尼罗河是一条狭长条带状的河道。
其间没有破碎的地理单元,为交通和行洪提供了畅通的道路。
由于上游两条河流分支流经热带草原地区,雨季的到来给尼罗河带来了定期泛滥,从而给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回馈,也为古埃及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地质和气候条件。
尼罗河的子民们在其庇佑之下,怡然自乐与世无争地生活着。
尼罗河狭长的地理环境,促使古埃及的文化选择了带状延伸,形成了由南向北的多元一体化文明起源模式。
而同样生活在大河旁的两河流域的人民们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暴躁的底格里斯河使两河人民无法和古埃及人民一样享受平静的生活,两河流经的区域受干旱少雨的副热带高气压气候控制,河水无法定期泛滥,而且由于底格里斯河平时水位过低,汛期水位过高、流速快,难以利用灌溉,所以聚落主要集中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灌溉也成了当地经济生活的命脉。
2.宗教与文化埃及是具有漫长历史的神权政治国家,埃及人认为,法老创造了万物,对他们来说,法老是活着的神明,生命的繁荣、平安、兴盛取决于他。
总之,他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因为他控制着尼罗河—埃及人的生活命脉。
最为理想的生活不仅包括富裕和平安,也包括正确的行动,这就要求人必须服从神的意志,神的意志是被称为马特的本原象征,包含四种特性成分秩序、真理、公平、正义。
合乎道德的行动是每一个公民为死后美好生活的继续所做的准备,每一位埃及人都极为关注死亡、尸体的防腐处理和坟墓安置。
这暗示着对死亡的深度迷恋,而真实的情况刚好相反。
古埃及与古代两河流域艺术的特点
比较古埃及与古代两河流域艺术的特点一:两河流域1、古代两河流域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在距今6、7千年以前已经在陶器、石器、金属等工艺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这些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之需求,另一方面又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包括祭祀与欣赏)。
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构成了西亚文明的主体,不少工艺制品成为后人研究古代文明发展史的珍贵文物资料。
2、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在某些方面形成了与古代埃及相近似的风格:首先,这种相似表现在数千年来工艺美术的风格基本保持着原始的传统;其次,在各类工艺美术创作的形式法则与技法上的表现较为程式化;再次,类似古埃及的“正身侧面律”的表现形式在各种工艺制品的装饰中较为广泛应用。
3、两河流域工艺美术所表现出的独特风格主要在于更多地注重人们现世生活的表现。
这不仅反映在各类工艺制品的功用与造型上,也在大量的装饰纹样内容中得以充分体现(如现实中的争战、狩猎、劳作等情节的表现)。
另外一个特征就是,两河流域工艺美术作品受其多神教的宗教的影响,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且带有很强的世俗性。
人们并未将目光只投向国王或主神的身上,而是更多地反映人们的世俗生活。
实际上,这是一种原始的现实主义风格。
4、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的形式丰富多彩,品种繁多,技艺精湛,风格古朴典雅。
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并已注重材质与表现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善于利用多种材质互相搭配而制作工艺美术作品,是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的一大特色,反映了工匠们综合把握材质与作品内容表现的能力。
5、值得强调的是,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与当时人们生存环境的联系十分密切。
不论在工艺制品的造型上,还是在其装饰纹样中,皆始终离不开以动物形态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创作方法,这种方法代表了整个古代世界,尤其是古代东方工艺美术创作的风格特征。
二:古埃及古代埃及工艺美术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掀起了人类历史上工艺美术全面发展的第一个浪潮。
古埃及与两河流域建筑异同
金字塔的演变
吉 萨 金 字 塔 群 昭 赛 尔 金 字 塔
中王国时期Middle Kingdom——崖墓
.首都底比斯,B.C2060~1588 .中王国时期,埃及首都由孟菲斯迁至底比斯,这里自然环境 有所不同,不再是平原和沙漠,尼罗河两岸是峡谷深窄、悬崖 峻峭,自然环境改变了。法老不再建造金字塔而是从原始拜物 教的巉岩崇拜汲取灵感,创造了一种新的墓葬形式——崖墓。
• 色彩斑斓的饰面技术:起源于演变,当地多暴雨, 为保护土坯墙,打陶钉,后用沥青
• 琉璃砖饰面
萨艮王宫 亚述文明最重要的建筑遗迹是萨艮王宫。 宫殿与观象台同建在一高118米,边长300米的方形土台上。从地面通过
宽阔的坡道和台阶可达宫门,宫殿由30多个内院组成,功能分区明确,有房间 200余。
王宫正面的一对塔楼突出了中央的券形入口。宫墙满贴彩色琉璃面砖, 上部有雉堞,下部有高3米余的石板贴面,雕刻着人首翼牛像。
a.实体部分:采用雕像(法老),方
尖碑(献给日神,象征太阳的一束光
芒),圣羊像(或狮身人首像),大
门(墙体)之间对比(方尖碑的尖与
A
墙体)。主从(实墙为主)的构图处
理,突出重点,形成完整统一的艺术
特色。实墙上的浮雕和门前长达一公
里的圣羊像,突出一种气氛——宗教
气氛。
C
方尖碑,圣羊像,宗教的。 大门,世俗的:彩色浮雕,象形文 字,程式化的人物,彩旗猎猎。
部长约五米.
像正面为圆雕,可看到牛两条前 腿和人头的正面;像侧面为浮雕, 有牛的四条腿和人头侧面像。从两 面看各有完整的形象。它们既是不 同雕刻形式的巧妙结合,又体现了 建筑雕塑要考虑具体观赏条件这一
重要原则。
对比的手法,突出大门的统帅作用。 大门的尺度:观赏尺度与使用尺度 E 的巨大反差 富丽,喧嚣,热烈的宗教气氛。强 调恩的一面
古埃及与两河流域美术
古埃及与两河流域美术第一节古埃及美术一、古埃及美术的酝酿与诞生埃及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大约距今6000年前,古代埃及率先走出原始时代,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它的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形成和非洲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古埃及处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两岸。
它北临地中海,东迎红海,西接利比亚沙漠和撒哈拉沙漠。
尼罗河南端是高原山地和热带雨林,它每年7月末至10月末,一定发生大洪水,洪水退去,遍地遗留下丰厚的淤泥,这样,它的流域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在这条沙漠之中的狭长绿洲上,孕育了古埃及特有的文明。
由于尼罗河水每年定期泛滥,而每次河水泛滥的冲积物总是掩盖了部落内部与部落之间耕地的界限,所以,为了重新公平分地,就必须引直线来划各种形状,这即产生了最早的几何学。
主持重新划分耕地的机构即是古埃及国家组织的胚胎。
在各种现实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古埃及作为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迅速发育成熟。
它实行的是专制的奴隶制,国家的一切大权集中在国王手中。
那时的政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为首的君王被奉若神明,因为他是全国最伟大的神的化身。
宗教信仰对古埃及人的精神生活起着支配的作用。
那时,在尼罗河两岸供奉着很多神。
在这一大群神中,至高无上的是太阳神阿蒙,它是全国统一的主神。
神把分散的人群凝聚成伟大的整体。
它给人以目标,给短暂的人生以永恒,使千百万人的热情荡漾在信仰的河流中。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永生”的宗教观念。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向永恒的类似世俗生活的过渡之瞬间。
他们认为,人死亡后灵魂并没有消亡,只要保存好尸体,灵魂就会在冥界继续生存。
这样,保护尸体至关重要。
古埃及人在尸体上涂防腐剂,再用布匹层层包扎,作成所谓木乃伊。
为了灵魂回来时不把自己身体和他人身体弄错,还用颜料在木乃伊上认真地画上容貌,刻制酷似死者的头像,以确保头像能取代万一腐烂的尸体。
陵墓是为死者继续过尘世生活而准备的,因此,必须布置得跟死者生前的生活情景一样,放上必要的家具,墓壁上还绘有死者日常生活的图景。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文化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对此存在质疑。下列能够证实大部分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史学成果是( )
A.发现《汉谟拉比法典》
B.找到早期的《吉尔伽美什》
C.成功释读了楔形文字
D.发现古巴比伦时期的绘画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成就。《汉谟拉比法典》和《吉尔伽美什》都是用楔形文字写 成的,释读楔形文字是证实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前提,故C项正确。
巩固练
8.[天津红桥2021高二期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
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
成就或作品最能体现中世纪文明交融和发展的是( )
A.《荷马史诗》
B.《哈姆雷特》
C.《汉谟拉比法典》 D.阿拉伯数字
巩固练
2. [山东菏泽十校2021高二联考]据《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贵族对于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 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现象( ) 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 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
模块 导航
05
高考遇
06
巩固练
重难斩
例1 [江苏扬州2020月考]史诗《吉尔伽美什》将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描绘成半人半神的英雄。他进行残 暴统治,致使民怨四起,人们便向神灵哭诉,于是神灵创造出巨人恩奇都去惩罚他,但两人在决斗中成 为好朋友,此后吉尔伽美什弃恶从善,为民除害,立下许多功绩。材料可以用来反映( B ) A.尼罗河流域文学发达 B.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 C.亚述帝国的王权崇拜 D.伊斯兰教的重要影 【响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西亚的文明成就。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 域的文学瑰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河流域的政治、经济状况,因此材料可以反映古代两河流域的 文明程度,B项正确;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作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尼罗河流域 的文学作品,A项排除;史诗《吉尔伽美什》叙述了苏美尔地区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的活动,并非亚 述帝国,C项排除;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故史诗《吉尔伽美什》的创作不可能受到伊斯兰 教影响,D项排除。
第1课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
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1课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了解楔形文字;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阅读“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阅读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事”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古代东方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教学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多媒体展示动态图片)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是什么?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1.图片展示: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3.教师提问:(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化的异同
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化的异同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两个闪耀的文明古国。
两河流域文明起源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主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和叙利亚一带;而古代埃及文明起源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位于尼罗河流域。
尽管这两个文明有着一定的异同之处,但它们都对后世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地理环境方面,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都依赖于河流的肥沃泥沙和水源。
两河流域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尼罗河之间,因此被称为两河流域文明。
这里的河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古埃及则位于尼罗河流域,尼罗河每年的洪水给予了埃及土地肥沃河滨,使得农业得以繁荣。
这两个地理环境使得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都拥有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
在政治组织方面,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都是以国王为核心的王制社会。
在两河流域文明中,古埃及人的国王被称为法老,被认为是神的化身,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法老的权力被视作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掌握了军队、司法和经济等方面的控制权。
同样地,在古代埃及,法老也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掌握着重要的政治和宗教权力。
在宗教信仰方面,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都发展了独特的宗教体系。
两河流域的宗教以信奉多神为特点,古埃及也是如此。
在两河流域,人们信仰众多的神灵,这些神灵代表着自然、天空、太阳、河流和农业等方面的力量。
在古埃及,人们也信仰着多神教,将神灵看作是自然现象和社会秩序的创造者和维护者。
然而,在文化艺术方面,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有一些显著的差异。
在两河流域文明中,人们主要以壁画、浮雕和陶器等作品来表现他们的艺术才能。
这些作品多以宗教和统治者的功绩为题材,注重对人体和动物形象的描绘。
相比之下,古埃及文明更加注重建筑和纪念碑的建设。
埃及金字塔被认为是古埃及文明最杰出的建筑成就之一,反映了古埃及人对死亡与永恒的追求。
总而言之,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化虽然存在一些共同点,如宗教信仰的多神教和以国王为核心的政治组织,但它们在地理环境、经济结构和文化艺术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两河流域和古埃及
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差异要细数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区别,得先追溯到其发源地。
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两河流域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而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
这两大文明的早期文字分别是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除了楔形文字,还孕育了《汉莫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
楔形文字被许多古代文明用来书写其语言,但这些语言之间并不一定属于相同关联的语系,例如赫梯人和波斯帝国同样采用楔形文字,但这两个语言是与苏美尔语无关的印欧语系。
另外阿卡德人虽然也采用楔形文字做为书写工具,但阿卡德语和苏美尔语差异相当多。
而象形文字顾名思义,是一种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这种原始的造字方式,使得象形文字晦涩难懂,以至于后人的破译多来自对图画的解读。
象形文字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末。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通过西奈铭文,最后影响了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发明。
提到两河流域,就会想起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作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
提到古埃及,则有太多耳熟能详的、能代表古埃及文明的元素,如法老、木乃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等。
两大古文明的形成时间都是公元前约4000年;公元前539年新古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灭亡,公元前343年埃及被波斯帝国所灭。
伴随着国家的灭亡,古国文明也必然随之陨落,公元前224年两河流域就经历了伊斯兰化的过程,相应的,公元303年古埃及文字、文化与宗教没落并消灭。
如果说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为留给后人的文明瑰宝。
M075115123葛嘉鸣。
古埃及与古代两河流域艺术的特点
古埃及与古代两河流域艺术的特点比较古埃及与古代两河流域艺术的特点一:两河流域1、古代两河流域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在距今6、7千年以前已经在陶器、石器、金属等工艺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这些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之需求,另一方面又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包括祭祀与欣赏)。
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构成了西亚文明的主体,不少工艺制品成为后人研究古代文明发展史的珍贵文物资料。
2、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在某些方面形成了与古代埃及相近似的风格:首先,这种相似表现在数千年来工艺美术的风格基本保持着原始的传统;其次,在各类工艺美术创作的形式法则与技法上的表现较为程式化;再次,类似古埃及的“正身侧面律”的表现形式在各种工艺制品的装饰中较为广泛应用。
3、两河流域工艺美术所表现出的独特风格主要在于更多地注重人们现世生活的表现。
这不仅反映在各类工艺制品的功用与造型上,也在大量的装饰纹样内容中得以充分体现(如现实中的争战、狩猎、劳作等情节的表现)。
另外一个特征就是,两河流域工艺美术作品受其多神教的宗教的影响,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且带有很强的世俗性。
人们并未将目光只投向国王或主神的身上,而是更多地反映人们的世俗生活。
实际上,这是一种原始的现实主义风格。
4、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的形式丰富多彩,品种繁多,技艺精湛,风格古朴典雅。
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并已注重材质与表现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善于利用多种材质互相搭配而制作工艺美术作品,是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的一大特色,反映了工匠们综合把握材质与作品内容表现的能力。
5、值得强调的是,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与当时人们生存环境的联系十分密切。
不论在工艺制品的造型上,还是在其装饰纹样中,皆始终离不开以动物形态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创作方法,这种方法代表了整个古代世界,尤其是古代东方工艺美术创作的风格特征。
二:古埃及古代埃及工艺美术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掀起了人类历史上工艺美术全面发展的第一个浪潮。
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生死观念的历史嬗变与联系比较(连载)
二、古代两河流域的生死观及其发展亚洲西南部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两条大河之间的中下游地带,即肥沃新月地带。
两河流域作为最先迈入人类文明且文明与科技高度发达的地区,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伴随着两河流域文明与科技发展的是其发达的原始宗教,而其较为完善的文字系统(即刻于泥板上的楔形文字)为后世了解研究该民族先民的生死信仰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字材料。
在其原始宗教发达的背景下,对于生死问题的宗教化思考主要由祭司神学集团承担。
他们的主要方式为在史前宗教的基础上进行神话、史诗的编纂并传播。
这些神话与史诗作为宣传宗教教义的教科书广为流传,诠释了人们对于生死问题的困惑,有效推动了神权政治文化机制的运作,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与两河流域城邦国家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强大的文化功能。
两河流域对于生死观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人生命的意义与对死亡的认识之上,与埃及不同的是他们更重视当下与今生,他们并没有“来世”这一观念,他们认为死亡时是黑暗的,不值得抱有任何向往之情的。
◇任乔慧竹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生死观念的历史嬗变与联系比较(连载)1.古代两河流域宗教中的生命信仰史前至文明诞生的数千年历史时期中,依据考古发现的各类文物与城邦遗址可以看到神庙不断扩大的规模与祭祀阶层在社会生活中崇高的地位,这证明了宗教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进程中始终占有的支配性地位。
祭司作为独立的阶层负担着编撰和传播宗教教义的文化使命,于是他们以神话、史诗等宗教文学形式为载体,通过重新编写与传播解答生命从何而来以及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等有关生命的重大命题,在当时所能承受的认知基础上消解了人们对于生命这一未解命题的精神疑惑。
生命的由来以及意义等命题是通过一系列创世神话和史诗予以解答的,其中反映出来的生命信仰有二:一是人类的生命是由神灵创造并为神灵服务的;二是人类与生俱来就没有永生的希望,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追求名誉和为神灵服务。
人类的生命是由神灵创造并为神灵服务的,这是两河流域宗教教义中最为基本的部分。
埃及与两河流域
相同点:都起源于象形文字。
不同点:古埃及使用的文字更接近与图 画,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更接近于符号。
文字不同的原因:地理位置的差异。埃及在尼罗河流域,生存压力
较小,社会相对稳定,与外界交流较少,文字发展只掌握在极少数人 手中,所以发展较慢。而两河流域由于不定期洪水,人们生活压力大, 就迫使他们与外界交流,寻求解决方法,所以商业发达,文字在这个 过程中要适应大众的需要,所以发展较快。
埃及文字
约公元前3500,埃及 产生了象形文字。这 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之一。但是,由于其 本身缺乏普及性,只 有官员,祭祀,和一 些大商人才能掌握, 所以在希腊文化的冲 击下,逐渐消失在埃 及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两河流域文字
苏美尔人发明了一种象形文字,后来这种 文字发展为楔形文字。这是最古老的已知 的人类文字之一。今天已经发掘出来的有 上十万苏美尔文章,大多数刻在粘土板上。
建 筑
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思想与技 术相结合的产物。 不同地域由于原材料的限制,建筑工艺也 是各不相同。
两河平原缺乏石矿和树,因此苏美尔的建筑都是泥砖造的,砖与砖之间 没有灰浆或水泥连接。随着时间的延续两河平原的城市因此不断抬高。 这样的古迹被称为台勒(Tell)。在中东到处都可以见到这样的古迹。 苏美尔人最壮观和最著名的建筑是塔庙,它们建筑在巨大的平台上。 苏美尔的庙和宫殿使用更加复杂的结构和技术。 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为塔庙。是建在几个由土垒起来的大台基上, 这种类似于梯形金字塔的建筑被称为“吉库拉塔”。乌鲁克神庙是塔庙 的最典型的代表。 乌鲁克城废墟上的这座塔是残留的最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塔庙(层 进式神庙)之一。据考证,塔庙建于公元前21世纪,它是乌尔那姆 (Nammu)国王为了表示对生育女神的尊敬而建的。
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化的异同
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差异同样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文明的一员,曾经璀璨而又辉煌的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在地域上如此接近,其中也有许多碰撞与交融,但最终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两河流域文明在犹太文明继承流传后成为西方文明的始祖,而古埃及文明却逐渐消失在尼罗河漫漫长流中。
这两大文明究竟有哪些差异?而这些差异会是什么才导致两者不同的命运。
起先我们从这三大点来看:一、自然环境——两河流域东接西伊朗山脉,西与叙利亚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北靠亚美尼亚高原,南邻波斯湾,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两河下游冲积平原干旱少雨,充沛的两河水是灌溉农业唯一的生机,灌溉是当地的经济生活的命脉。
埃及处在西亚大陆交界地区,终年少雨而干旱,适于人类生活的地区只有尼罗河沿岸和下游三角洲地带。
尼罗河是一条狭长条带状的通道,其间没有破碎的地理单元,为交通和行洪提供畅通的孔道,人们在这条狭长的流域范围内依赖尼罗河定期泛滥而生存。
由此可见,虽然两者都是灌溉农业,但由于地形环境的不同让埃及更容易形成统一集权体制,相对安全的位置环境不会像两河流域那样经常受到外族侵扰。
二、政治形态——两河流域在最初国家形成中,出现了十二个城邦国家,直到公元前六世纪新巴比伦被波斯帝国吞灭才结束,两河流域政权更替不断,异族入侵严重。
在亚述帝国时期,南部的加底特人入侵,重新建立了巴比伦王国。
复杂的政治环境让统一的格局不停地改变,同时王权受到各种制约,因此没有君神一体的特征。
埃及的政治状况不同于两河流域,埃及周围的地理坏境险峻复杂,形成了一个保护带,使埃及较少受到外族的入侵。
同时,当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水利设施的需要,要求有相对集中的统治,这为埃及形成君神一体的法老集权统治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三、经济形态——两河流域和古埃及文明在沿河地区发展农业,受河水定期泛滥影响;以麦子为主要农作物,都饲养牛羊等牲畜。
但不同的是两河流域的商业始终比较发达,因为它多变的政治状况使它始终难以建立强有力的专制王权,因此民众拥有较多的自由,这十分利于商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
一、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相似之处
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都有着几乎同样的年龄,都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由强盛到衰败的过程两种文明都有着自己的文字书写系统,条理严谨的楔形文字和神秘诡异的象形文字都孕育于大河流域。
离不开河水的的滋养与灌溉她们都从城邦国家过渡到统一的强大帝国实行君主专制,也都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有着自己的重要成果。
二、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对比
1.自然地理
埃及文明起源依托于尼罗河,尼罗河是一条狭长条带状的河道。
其间没有破碎的地理单元,为交通和行洪提供了畅通的道路。
由于上游两条河流分支流经热带草原地区,雨季的到来给尼罗河带来了定期泛滥,从而给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回馈,也为古埃及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地质和气候条件。
尼罗河的子民们在其庇佑之下,怡然自乐与世无争地生活着。
尼罗河狭长的地理环境,促使古埃及的文化选择了带状延伸,形成了由南向北的多元一体化文明起源模式。
而同样生活在大河旁的两河流域的人民们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暴躁的底格里斯河使两河人民无法和古埃及人民一样享受平静的生活,两河流经的区域受干旱少雨的副热带高气压气候控制,河水无法定期泛滥,而且由于底格里斯河平时水位过低,汛期水位过高、流速快,难以利用灌溉,所以聚落主要集中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灌溉也成了当地经济生活的命脉。
法治文化,而埃及人的主流文化是伦理文化。
在法治社会中,法典,比如汉莫拉比法典的诞生是自然结果而埃及这样的神权政治国家似乎不需要法典。
两种文明的国家的文学也同样殊异。
埃及人的写作在深度和想象力方面有局限性,大部分作品浮泛浅薄。
在埃及这个相对和平的国度里,没有出现任间丫象《吉尔伽美什史诗》一样严肃的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反映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域生活的诸种无常的变化。
3.政权的起源
在公元前5000年,埃及出现了城镇政体,各自控制着泛滥平原的某一条带。
这种多元的地方中心难以形成有力的地理屏障,为建立统一的政体在地理环境上铺平道路。
同时,狭小的生存空间,迫使野心勃勃的地方统治者极力通过扩张活动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
于是,征伐战争不断,导致统一集权机制国家的形成。
由上埃及国王孟尼斯实现统一,埃及文明逐渐形成并影响日隆。
此外,因尼罗河水流自南向北,上埃及国王可以清楚地预知北方灌溉的区域,由此奠定了埃及的统一是上埃及统一下埃及的格局。
同时也限定了埃及的官僚体制一开始就是内向型的,注重内部行政体和部门化建设。
至于两河流域,乌贝德人疏浚幼发拉底河并修改故道使其成为运河,由此建立纵横交错的灌溉网络。
水资源的竞争客观上要求建立超出单个聚落之上的社会组织,于是,社会人口、聚落向中心聚落迁移、聚集。
到公元前4000纪中叶,这一凝聚过程完成时,伴随着周围聚落的消失,作为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的城市出现,专业分工的市民居住在城
墙内,发展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这就是所谓的城邦。
这个时期的城邦不同与所说的“早期国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城邦在政治管理上实行的是“原始民主制”。
因为灌溉体系是两河流域社会发展的根本命脉,早在史前时期原始农村公社阶段,灌溉权利就成为一种公社成员平等享受的生存权利。
当外来移民加人两河社会,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劳力来换取原住民公社所允许的灌溉使用权时,外来人就自动成为社会的下层。
两河流域社会如此层级化,实质上是族群整体的等级化,而不是由于阶级分化所带来的少数统治者的集权化。
所以,当城市形成后,原上层农村公社成员带着恻门的灌溉权成为市民,而少数军事领导精英在政治、宗教和经济上的特权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城邦的政治生活依然是以大家族族长为代表的、体现全体市民意愿的“原始民主制”。
所以,两河的城邦,究其本质乃是“等级化家族公社式的城堡政体”,同以早王朝、埃及古王朝为代表的早期阶级国家有着重大的区别。
其次是政体构成的碎裂化。
幼发拉底河流域内的小区域有地理破碎的局限,因此形成的多元政体同样也是碎裂化的—城邦—各城市控制自己周围的一小片地区,未能马上形成尼罗河流域那样的集权性政治大一统。
另一方面,“等级化家族公社式的城堡政体”脱胎于原始农村公社民主制,从本质上抑制了集权的发展,因而不可能形成政治大一统,政治格局必定是碎裂化的。
最后是王权的晚出。
直到早王朝时期,占有肥水良田的大家族,不断从败落家族手中买进土地,经济的壮大成为他们政治上壮大的后盾,形成社会的巨富贵族领导层,真正阶级分
化意义的社会转变才正式出现,奠定了王权确立的基础。
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早期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国家出现的根本动因是大家族持续买进土地,颇有封建主义色彩。
出自闪米特语系族群的萨根,利用宗教和正规常备军,开始征服各城邦的战争,或因其旧政,或委派官吏,彻底打破旧的城邦各自为政的体制,形成统一的、扼守欧亚、亚非大陆交通咽喉的贸易帝国。
千百年来,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对现今文化发生着影响。
与其他文明相比,西方文明或许更具多元化的特征,她对外来的影响和观念更容易接纳。
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正如同历史天幕上的两颗星,恒久照耀这片苍茫大地,让人们沐浴着她们神秘的光,亘古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