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制作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e1f166bbbb68a98271fefaba.png)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用橡皮泥捏成不同形态的山体,山体中包含有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
观察山体模型,画出相应的地形图,让学生感受山体的整体面貌,
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学会阅读并运用等高线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
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实验对象:中学生(2人为宜)
实验过程:1•先用橡皮泥捏出山的主体,再用小刀等工具塑造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
2.分别用两根竹签从山体模型的两个山峰顶部穿孔至底部。
3•以桌面为“海平面”,用刻度尺量出山体模型的“海拔高度”,并根据一定
的等高距用水彩笔描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再用小刀沿着等高线对山体进行
水平切割。
(本实验的山体模型高度为
5cm,以1cm为等高距,对山体模型进行切割,切为5个部分)
4.将切割好的山体模型分层展示到白纸上,从最底层部分开始,沿橡皮泥的切割
线进行等高线绘制,绘制完后,将其取走,对其上一层进行绘制,以此类推,
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
按橡皮泥的形状绘制出等高线。
每次绘等高线时两
孔对齐,据此画出等高线地形图。
注意事项:1.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强,切割时注意保持山体模型原有的形状。
2.两个竹签一定要
自山体模型的两山峰顶部竖直穿孔至底部,以确保
绘制等高线时的精确性。
3.小竹签应为有不规则侧面的棱柱状。
等高线地形模型ppt课件
![等高线地形模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74df29763231126edb11de.png)
橡皮泥,铅笔,小刀,刻度尺,牙签,细线或 细钢丝,垫板(木板、硬纸板、泡沫板均可), 水粉颜料。
制作过程 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 a.将橡皮泥在垫板上堆成山体状。要求捏 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盆地和陡崖等 部位。 b.用手擦拭山体表面,使其光滑自然。 c.将直尺垂直摆放在山体旁,按照相同的 高度间隔,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高度处做 上记号,并标出高程。 d.用细线小心地沿着记号处将山体水平切 开。 e.将切下的山体块编号后分开摆放。 f.在山体上表面用水粉涂上不同的颜色。 g.将山体块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
等高线地形模 型
知识准备
等高线:陆地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等高线地形中常见的几种地形:山顶、山脊、山谷、 鞍部、陡崖、盆地
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准备 自制模型,所以力求材料廉价、造价便宜,废 旧物品往往成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将废旧物 品去粗取精,使形成的教具力求结构简单,制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如何进行地形曲面拟合与等高线制作
![如何进行地形曲面拟合与等高线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1085485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d.png)
如何进行地形曲面拟合与等高线制作地形曲面拟合与等高线制作是地理信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地貌以及地表的变化情况。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数学建模方法进行地形数据的曲面拟合,并利用拟合结果生成等高线图。
一、地形曲面拟合方法在进行地形曲面拟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获得高程数据。
通常,我们可以利用测量仪器、卫星遥感数据或者Lidar激光雷达等技术手段获取地形的高程信息。
获得高程数据之后,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数学建模方法来进行曲面拟合。
最常用的方法是多项式拟合。
利用多项式函数可以近似地描述地形曲面的形状。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阶数的多项式来拟合地形数据,常见的有一次、二次和三次多项式拟合。
通过最小二乘法,我们可以找到最合适的多项式拟合曲线,使得地形数据和拟合曲线之间的误差最小。
另外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径向基函数插值(Radial Basis Function Interpolation)。
径向基函数插值是一种基于插值的曲面拟合方法,它基于地形数据中的采样点来预测其他位置的高程值。
常见的径向基函数有高斯函数、多孔径径向基函数等。
通过调整径向基函数的参数,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拟合效果。
二、等高线制作方法等高线是地形图中常见的表达形式之一,它通过连接具有相同高程值的点来表示地形的高程变化。
在进行等高线制作之前,我们需要将地形数据进行处理,以便能够得到平滑并且具有一定间隔的等高线。
首先,我们需要对地形数据进行滤波处理。
滤波可以帮助我们去除地形数据中的噪声,使得等高线图更加清晰。
常见的滤波方法有均值滤波、高斯滤波等。
根据实际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滤波参数来获得满足要求的地形数据。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等高线生成算法来生成等高线图。
常见的算法有三角剖分法、投射线法和等值线插值法等。
其中,三角剖分法是一种基于三角网格的方法,它通过将地形数据进行三角剖分,并连接具有相同高程值的点来生成等高线。
投射线法是一种基于光线投射的方法,它通过从地形数据中的每个点发出平行的射线,与相邻射线的交点来生成等高线。
等高线的建立步骤
![等高线的建立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1e3d9fd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8.png)
等高线的建立步骤引言等高线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形高度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等高线,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地形的起伏和坡度,从而更好地规划和导航。
本文将介绍等高线的建立步骤,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等高线绘制。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建立等高线的第一步,它涉及到收集地形高度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采集方法:1.GPS测量: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可以获取地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信息。
通过在地图上记录多个点的高度,可以得到地形的高度分布。
2.遥感技术:利用航空摄影或卫星图像,可以获取大范围地区的高程信息。
这些图像可以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分析,提取高程数据。
3.激光雷达测量:激光雷达可以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其返回时间来获取地面高度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并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和地质勘探。
4.地形测量仪:地形测量仪可以通过测量地面上的点的坐标和高度来获取地形数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范围的地形测量,如建筑物周围的地形。
数据处理在完成数据采集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生成等高线。
以下是常见的数据处理步骤: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筛选,去除异常值和噪声。
这可以通过使用统计方法和滤波算法来实现。
2.数据插值:由于地形数据通常是离散的,需要进行插值以获得连续的高程模型。
常用的插值方法包括反距离加权插值(IDW)、克里金插值和样条插值。
3.等高线提取:在插值后的高程模型上,可以使用等高线提取算法提取等高线。
常见的算法包括三角剖分法、边界追踪法和插值法。
4.等高线平滑:提取的等高线可能存在噪声和不连续的问题,需要进行平滑处理。
平滑算法可以通过滤波和曲线拟合来实现。
等高线绘制在完成数据处理后,可以将等高线绘制在地图上。
以下是等高线绘制的一些步骤:1.地图准备:选择适当的地图投影和比例尺,并确定绘制等高线的区域范围。
2.等高线间隔:根据地形的复杂程度和绘图比例,确定等高线的间隔。
初中地理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 美篇
![初中地理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 美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02534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f.png)
初中地理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美篇初中地理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一、引言在地理教学中,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是一种非常直观、生动地解释地形图和地形地貌的方法。
通过手工制作山体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形图和等高线的概念,加深对地理地貌的理解。
本文将从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的原理和步骤、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对地理教学的意义进行探讨。
二、制作原理和步骤1. 制作原理等高线是指连接同一海拔高度上的所有点而绘制的曲线,它是描述地形地貌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时,我们需要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线条高度差,来构建山体模型的高低差。
通过模拟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形图中地形地貌的变化。
2. 制作步骤准备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所需的材料,包括泥土、木片、模型刀等。
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线条高度差来设计模型的高低差,使用泥土和木片逐层叠加模型,模拟地形图上的等高线。
根据需要进行上色和修饰,让模型更加生动。
三、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准确理解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线条高度差,以确保模型的高低差能够准确地模拟地形图的地形地貌。
要注意在模型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细节,比如模型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在使用泥土和木片进行模型叠加时,要注意叠加的均匀性和自然性,以使模型更具真实感。
四、地理教学的意义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在地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际动手制作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和地形图的含义,帮助他们更生动地理解地理地貌。
制作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通过制作模型,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信心。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形图和等高线,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动手制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理解地理地貌,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制作
![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02991a8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1.png)
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制作引言地形图是一种显示地球表面特征的图形,可以反映地面高度和地形起伏。
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则是将地形图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使人们更直观地观察和了解地面的特征。
本文将介绍等高线地形图模型的制作过程,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以及模型生成等步骤。
数据获取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的第一步是获取地形数据。
常用的获取地形数据的方法有三种:1. 公开数据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都有提供公开的地形数据集,可以从他们的官方网站或相关数据库中获取。
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提供了全美的等高线数据集,欧洲空间局(ESA)提供了全球的高程数据集等。
2. 遥感数据遥感数据是利用传感器从航空器或卫星上获取的地表信息。
这些数据通常包括地形高度信息,可以通过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提取出来。
一些商业遥感数据提供商如DigitalGlobe和GeoSage等提供全球范围的高程数据。
3. 激光雷达测量激光雷达技术也称为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它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其返回时间来获取地表高度信息。
激光雷达测量的精度很高,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
激光雷达的数据可以通过激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和提取。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来获取地形数据。
数据处理获取到地形数据后,需要进行一些处理以适应等高线地形图模型的生成过程。
以下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步骤:1. 数据清洗地形数据通常包含了一些无效或错误的数据点,需要进行清洗。
可以通过数据处理软件或编程语言进行筛选、去噪和修复。
2. 数据插值地形数据一般以离散的点或线的形式存在,需要进行插值以获取连续的高程数据。
常用的插值方法有:反距离加权插值(IDW)、三角网格插值(TIN)和克里金插值等。
3. 数据平滑为了生成更美观的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可以对地形数据进行平滑处理。
平滑的方法包括均值滤波、高斯滤波和中值滤波等。
在完成数据处理之后,就可以开始生成等高线地形图模型了。
测绘技术中的等高线生成方法介绍
![测绘技术中的等高线生成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52ef05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f.png)
测绘技术中的等高线生成方法介绍简介:测绘技术是一门将地表或地下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等要素进行测量、表达和处理的技术。
而等高线生成方法则是在测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表示地形表面上具有相同高度的点的连线。
本文将介绍测绘技术中的等高线生成方法以及其应用。
一、等高线生成方法1. 推导法推导法是一种基于地形地貌的特点来进行等高线生成的方法。
它通过观察地形图或现场实地勘察,根据地形地貌的规律推导出等高线的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比较简单、规律明显的区域。
推导法的优点是生成的等高线图清晰明了,不易产生误差。
缺点则是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工观察和勘察,工作量较大。
2. 等高线插值法等高线插值法是一种利用已知地形点的高程数据进行计算,从而生成等高线图的方法。
它基于地形点之间的高程变化规律,通过插值算法来计算出其他位置的高程值,并绘制相应的等高线。
常见的等高线插值方法有三角网剖分法、地形剖面法、反距离加权法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现有的高程数据进行等高线生成,工作效率较高。
缺点则是对于地形变化较大、数据密度较低的区域,生成的等高线可能会出现误差。
3. 数字高程模型(DTM)方法数字高程模型方法是一种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进行等高线生成的方法。
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数字化、插值等处理得到的地表地形模型。
在数字高程模型中,地表被分割成一系列的小区域,每个区域包含一个高程值。
通过对这些区域内的高程值进行处理,可以生成相应的等高线。
数字高程模型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生成等高线,减少了人力工作量。
缺点则是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时间和计算资源消耗较大。
二、等高线生成方法的应用1. 地形分析和制图等高线是地形表面上具有相同高度的点的连线,通过生成等高线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地形的起伏和变化。
这对于地形分析和制图非常重要。
等高线图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形的特点、形态和变化趋势,为地质探测、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等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实验项目 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精选.
![实验项目 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878665dfa8956bec0875e318.png)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用橡皮泥捏成不同形态的山体,山体中包含有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
观察山体模型,画出相应的地形图,
让学生感受山体的整体面貌,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学会阅读并运用
等高线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学习
能力。
实验对象:中学生(2人为宜)
实验材料:橡皮泥、小刀、铅笔、白纸、水彩笔、刻度尺、小竹签两根
实验过程: 1.先用橡皮泥捏出山的主体,再用小刀等工具塑造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
2.分别用两根竹签从山体模型的两个山峰顶部穿孔至底部。
3.以桌面为“海平面”,用刻度尺量出山体模型的“海拔高度”,并
根据一定的等高距用水彩笔描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再用小刀
沿着等高线对山体进行水平切割。
(本实验的山体模型高度为
5cm,以1cm为等高距,对山体模型进行切割,切为5个部分)
4.将切割好的山体模型分层展示到白纸上,从最底层部分开始,沿
橡皮泥的切割线进行等高线绘制,绘制完后,将其取走,对其上
一层进行绘制,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
按橡皮泥
的形状绘制出等高线。
每次绘等高线时两孔对齐,据此画出等高
线地形图。
注意事项:1.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强,切割时注意保持山体模型原有的形状。
2.两个竹签一定要自山体模型的两山峰顶部竖直穿孔至底部,以确保
绘制等高线时的精确性。
3.小竹签应为有不规则侧面的棱柱状。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怎样制作等高线地图
![怎样制作等高线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636eaeffb7360b4c2f3f647e.png)
生成等高线、设定坐标网格 生成等高线:下拉“文件”菜单,点击“生成等 高线…”
弹出“等高线选项”面板。 ➢ 可以在“等高线设置”卡片内填入20、50或100 的等高距,此处填入50,看看最后的效果,一般出外 作图,我设定的是20米等高距。 ➢ 在第二个“简化”卡片中,设定简化为0。 ➢ 在第三个“等高线生成范围”卡片中,选择确定 等高线的生成范围。
等高线与实际图的对照
等 高 线 与 实 际 图 的 对 照
等高线的种类
等高线有什么特性?
① 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都相等。 ②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等高线的水平 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 ③ 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④ 等高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悬崖处除外 )。 ⑤ 等高线在图纸上不能直穿横过河谷堤岸和道 路等。
下拉“文件”菜单,点击“生成水文表面特征分 析…”
弹出“流 域生成选项” 面板,可以看 到第一个“表 面水文分析选 项”卡片,根 据需要设置“ 流域值”和“ 最大下陷深度 ”,勾去“创 建表示流排水 流域区”。
在“流域边界”卡片中,选择确定水系的生成范围 。选择完毕后,点击“确定”按钮。
现在 我们就可 以看到在 我们的地 图上出现 了许多河 流小溪了 。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 从网上下载,包括了中国的行政版图、主要的 道路河流、地名等。 中国地名数据: 从网上下载,包括了数万个乡镇级地名及坐标 。 以上数据都是公开的,免费供人们使用的。 GPS数据(轨迹): 以前有人走过,并打点保存下来的轨迹,如果 有的话可以合成到图上。
三、等高线地图制作
有了上述的东西,我们就可以制作等高线 地图了。现在,请跟我一起走上制作等高线地 形图的快乐之旅吧。以杭州西湖群山山径为例 ,说说我的方法,如有不正确之处,请高手不 吝赐教。
分组实验: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含解析
![分组实验: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d7a0db6137ee06eff918f0.png)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分组实验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01实验报告【实验目标】1.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一定的制作流程完成简单地形模型的制作。
2.知道根据不同地形特征区分各类地形的方法,并学会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特征。
3.通过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器材】黏性较好的湿泥土(最好用高岭土,也可用其他黏性较强的泥土)或橡皮泥、尺子、牙签、细线或细钢丝、垫板(木板、硬纸板、泡沫板均可)、盛水的小容器、水粉颜料。
【实验过程】1.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1)将湿泥土或橡皮泥在垫板上堆成山体状。
(2)在手上蘸些水摸拭山体表面,使其光滑。
注意:水不可太多,以免表面太湿影响下一步操作。
用橡皮泥做材料时不可加水。
(3)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高度处做上记号并标出高程。
注意:尺子要垂直摆放。
各记号处的高度间隔要相同。
(4)用细线或细钢丝小心地沿记号处将“山体”水平切开。
(5)将切下的“山体”块编号后分开摆放,并移到通风处晾干。
注意:不宜放在阳光下暴晒,为了加快干燥的速度,可用电风扇吹。
用橡皮泥做材料时不必晾干。
(6)在晾干的“山体”块表面用水粉颜料涂上不同的颜色。
(7)将“山体”块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
2.绘制“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分别将取下的“山体”块放在白纸上,用笔沿“山体”块边缘描线,注出相应的高程。
就得到了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3.将等高线地形图改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
注意:涂色要均匀。
(2)在图的左下角把各颜色所代表的高度范围的图例画出来。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用分层设色方法表示的地形图。
【问题与讨论】1.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有怎样的联系?2.山脊和山谷处的等高线有何特点?3.河流出现在山脊还是山谷?4.峭壁处的等高线有何特点?5.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海拔差值有何特点?6.在实际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其方法和我们现在用的方法有何不同?02实验突破某中学户外训练营举行登山活动。
活动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
![活动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0dda78425f0e7cd185253625.png)
活动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目标1.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一定的制作流程完成简单地形模型的制作。
2.知道根据不同地形特征区分各种地形的方法,并学会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地形特征。
3.通过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器材黏性较好的湿泥土(最好用高岭土,亦可用其它黏性较好的泥土)或橡皮泥、尺子、牙签、细线或细钢丝、垫板(木板、硬纸板、泡沫板均可)、盛水的小容器,水粉颜料。
过程1.制作等高线模型:(1)将湿泥土或橡皮泥在垫板上堆成山体状。
(2)在手上蘸些水摸拭山体表面,使其光滑。
(注意:水不可太多,以免表面太湿影响下一步操作。
用橡皮泥做材料时不可加水)(3)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高度处做上记号并标出高程。
(注意:尺子要垂直摆放。
各记号处高度间隔要相同)(4)用细线或细钢丝小心地沿记号处将山体水平切开。
(5)将切下的山体块编号后分开摆放,并移到通风处晾干。
(注意:不宜放在阳光下暴晒,为了加快干燥的速度,可用电风扇吹。
用橡皮泥做材料时不必晾干)(6)在晾干的山体块表面用水粉颜料涂上不同的颜色。
(7)将山体块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
2.绘制山体的等高线地图:分别将取下的山体块放在白纸上,用笔沿山体块边缘描线,注出相应的高程。
讨论在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其方法和我们现在用的方法有何不同?拓展一、将等高线地形图改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
(注意:涂色要均匀)2.在图的左下角把各颜色所代表的高度范围的图例画出来。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用分层设色方法表示的地形图。
二、用高岭土制作校园模型。
评价1.将制作好的等高线地形模型在班里展示,请同学参观和议论。
2.选送班级中的优秀制作参加全年级展示。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84e1efce4b73f242326c5f86.png)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实验目的:通过用橡皮泥捏成不同形态的山体,山体中包含有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
观察山体模型,画出相应的地形图,让学生感受山体的整体面貌,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学会阅读并运用等高线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实验对象:中学生(2人为宜)实验材料:橡皮泥、小刀、铅笔、白纸、水彩笔、刻度尺、小竹签两根实验过程: 1.先用橡皮泥捏出山的主体,再用小刀等工具塑造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
2.分别用两根竹签从山体模型的两个山峰顶部穿孔至底部。
3.以桌面为“海平面”,用刻度尺量出山体模型的“海拔高度”,并根据一定的等高距用水彩笔描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再用小刀沿着等高线对山体进行水平切割。
(本实验的山体模型高度为5cm,以1cm为等高距,对山体模型进行切割,切为5个部分)4.将切割好的山体模型分层展示到白纸上,从最底层部分开始,沿橡皮泥的切割线进行等高线绘制,绘制完后,将其取走,对其上一层进行绘制,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
按橡皮泥的形状绘制出等高线。
每次绘等高线时两孔对齐,据此画出等高线地形图。
注意事项:1.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强,切割时注意保持山体模型原有的形状。
2.两个竹签一定要自山体模型的两山峰顶部竖直穿孔至底部,以确保绘制等高线时的精确性。
3.小竹签应为有不规则侧面的棱柱状。
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
![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f7adc16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8.png)
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等高线的知识,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模型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一些工具如橡皮泥,把枯燥,抽象的理论表现出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2通过此次活动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讲讲有关等高线的知识,我们前面已经讲了等高线的概念,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回忆等高线的概念.学生答回答很好,在我们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这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节课我们亲自体验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好不好二.组织指导1.介绍活动时所需的材料:橡皮泥,小木棍,小刀,剪刀,以及先绘制好的等高线地形图,并把全班同学分成11个小组.2.讲解如何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见黑板黑板板式:A.数一数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多少条等高线.B.将橡皮泥压成块状,每块厚1厘米,橡皮泥的块数和等高线的条数相同,大小和等高线地形图图幅大小相当.C.在已经画好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用剪刀顺着最外面的等高线剪去图幅范围以外的部分. D.将剪下的等高线地形图放置在橡皮泥块上,沿着纸的边缘将等高线画在橡皮泥块上,切去等高线外面的橡皮泥.E.再沿着靠近外面的等高线剪纸片,把剪下的纸环放置在上一步中做好的橡皮泥块上,使纸环外圈和橡皮泥块的边缘吻合.F.用剩下的地形图和新的橡皮泥块重复步骤D.E.G..把第二块橡皮泥块叠放在第一块上,使它的边缘和第一块上的纸环内圈吻合.H.重复D和G,直到把所有的橡皮泥块都叠放在一起.3.提出这次活动课的要求.要求在25分钟之内完成作品4.组织教学,强调纪律和安全注意小刀和剪刀三:合作体验同学们分组根据画好的等高线地形图动手制作模型.教师巡视.四:观护评点学生把制作好的模型呈放在讲台上,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制作给予肯定的表扬,同时对于不足的地方也要提出来五:学生情感交流把印好的表发给每个同学,根据上面的问题作出回答,最后教师总结:通过此次活动,一方面对等高线的有关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整个活动比较顺利,各小组都能较好的根据提前绘制好的等高线地形图制作相应的模型.今后,可以通过更多的活动来巩固地理教学中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9a6c52eacc22bcd126ff0cee.png)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
高线地形模型制作-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用橡皮泥捏成不同形态的山体,山体中包含有陡坡、缓坡、山顶、
山谷、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
观察山体模型,画出相应的地形图,让学生感受山体的整体面貌,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学会阅读并运用等
高线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学习
能力。
实验对象:中学生(2人为宜)
实验材料:橡皮泥、小刀、铅笔、白纸、水彩笔、刻度尺、小竹签两根
实验时间:
实验过程: 1.先用橡皮泥捏出山的主体,再用小刀等工具塑造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
2.分别用两根竹签从山体模型的两个山峰顶部穿孔至底部。
3.以桌面为“海平面”,用刻度尺量出山体模型的“海拔高度”,并根据一定
的等高距用水彩笔描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再用小刀沿着等高
线对山体进行水平切割。
(本实验的山体模型高度为5cm,以
1cm为等高距,对山体模型进行切割,切为5个部分)
4.将切割好的山体模型分层展示到白纸上,从最底层部分开始,沿橡皮
泥的切割线进行等高线绘制,绘制完后,将其取走,对其上一层
进行绘制,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
按橡皮泥的形
状绘制出等高线。
每次绘等高线时两孔对齐,据此画出等高线地
形图。
注意事项:1.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强,切割时注意保持山体模型原有的形状。
2.两个竹签一定要自山体模型的两山峰顶部竖直穿孔至底部,以确保绘制
等高线时的精确性。
3.小竹签应为有不规则侧面的棱柱状。
等高线模型的制作
![等高线模型的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214c5c3bf78a6529647d53e2.png)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二)等高线模型在中学地理当中,等高线向来是教学重点与难点,也是学生相对难以把握的内容。
传统意义的教学中,老师多采用描述的方式或通过板画对等高线进行讲解,来把三维空间中的实物表现于语言描述当中,或绘制到二维平面当中。
无可否认,这样的讲解方式对于一部分同学是容易接受的,但对于那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空间立体感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就难免有些困难了。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自然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毕竟耳闻不如目睹,目睹不如手动。
所以,老师引领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等高线演示模型才是当务之举。
所谓等高线,就是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笔者要设计的这个等高线模型,就是要更加科学合理地把抽象难懂的三维空间中的等高线,投射到形象易会的二维平面当中去。
从而在操作的过程中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真正涵义。
1、模型的制作工具准备:石膏粉5千克水盆刻刀毛刷透明塑料板若干油性彩笔水粉画颜料、画笔及调色盘锯条平整的木板制作步骤将石膏粉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稠糊状,然后取出堆放于平整的木板之上。
用手将其大致捏成山体形状(注意要把各种地理要素都表现进去,如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陡崖等),凉干待用。
在山体模型的不同高度处,沿着铅直线等距离取几个点,并标刻在模型上,这就相当于山体的不同海拔。
沿着不同的高度点,大致确定出几个等距离的切面(等高面)并用锯条将山体模型沿着这几个切面锯开,从而将整个模型锯成若干个能磊放成一个整体的小模块。
用刻刀将每个小模块的表面修复平整,光滑,并使模块之间的边缘基本吻合,磊放到一起不易看出缝隙。
用毛刷将模型上的残渣扫尽,使其光洁,然后用水粉笔着色(以绿色为主,从下往上颜色逐渐变浅)。
这样一来,一个山体等高线演示模型就做好了。
2、教学与演示(1)向学生展示整个山体模型,并说明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陡崖等各个要素所在的具体位置。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2fb4fb76910ef12d2af9e7ba.png)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用橡皮泥捏成不同形态的山体,山体中包含有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
观察山体模型,画出相应的地形图,
让学生感受山体的整体面貌,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学会阅读并运用
等高线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学习
能力。
实验对象:中学生(2人为宜)
实验材料:橡皮泥、小刀、铅笔、白纸、水彩笔、刻度尺、小竹签两根
实验过程: 1.先用橡皮泥捏出山的主体,再用小刀等工具塑造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
2.分别用两根竹签从山体模型的两个山峰顶部穿孔至底部。
3.以桌面为“海平面”,用刻度尺量出山体模型的“海拔高度”,并
根据一定的等高距用水彩笔描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再用小刀
沿着等高线对山体进行水平切割。
(本实验的山体模型高度为
5cm,以1cm为等高距,对山体模型进行切割,切为5个部分)
4.将切割好的山体模型分层展示到白纸上,从最底层部分开始,沿
橡皮泥的切割线进行等高线绘制,绘制完后,将其取走,对其上
一层进行绘制,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
按橡皮泥
的形状绘制出等高线。
每次绘等高线时两孔对齐,据此画出等高
线地形图。
注意事项:1.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强,切割时注意保持山体模型原有的形状。
2.两个竹签一定要自山体模型的两山峰顶部竖直穿孔至底部,以确保
绘制等高线时的精确性。
3.小竹签应为有不规则侧面的棱柱状。
七年级科学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
![七年级科学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6278cc50a21614791711288d.png)
实验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一定的制作流程完成简单地形模型的制作。
过程与方法:知道根据不同地形特征区分各类地形的方法,并学会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制作模型。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制作模型。
三、实验准备实验器材:橡皮泥,刻度尺,牙签,细线或细钢丝,垫板(木板、硬纸板、泡沫板均可),水粉颜料。
四、实验预设(一、教学引入)问题: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它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问题:各种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如何体现出来的?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用等高线的疏密等反映地形特征,不同的地形部位具有不同的等高线分布特点。
例如: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
海拔增高。
鞍部-两条等高线的凸出部分相对应。
峭壁-等高线重叠处。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的地方。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二、分析实验过程)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在山体不同高度处做记号时,尺子要垂直摆放。
各记号处的高度间隔要相同。
1、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1)将橡皮泥在垫板上堆成山体状。
要求捏出山峰、山谷、山脊。
(2)用手摸拭山体表面,使其光滑。
(3)将直尺垂直摆放在山体旁,按照相同的高度间隔,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高度处做上记号,并标出高程。
(4)用细线小心地沿着记号处将山体水平切开。
(5)将切下的山体块编号后分开摆放(6)在山体上表面用水粉涂上不同的颜色。
(7)将山体块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
2、绘制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1)分别将取下的山体块放在白纸上,用笔沿山体块边缘描线,注出相应的高度,就得到了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在图的左下角把各种颜色所代表的高度范围的图例画出来,这样就得到了用分层设色方法表示的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