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新课标)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
设计:王 伟 单位:郑州市石佛中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日 期:2013.9-2014.1
适用年级:八年级全体学生
课
时:40课时左右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总目标 1、学习终身发展必须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 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 研究方法的意识;
二、课程内容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 用人教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课程内容进行授课,其课程内容包括: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机 械 运 动 运动的描述
2 1
运动的快慢
测量平均速度
1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2 2
声 现 象
声音的特性
声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温度
物 态 变 化 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2、结果性评价: (1)当堂节清,满分50分,过关为30分,未 过关者课下重点辅导. (2)周清:类似节清. (3)单元检测:满分100分,达标率为百分之 八十. 所有结果计入小组评定.
• 第二章
声现象
1.通过观察和实验,会说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能够说出乐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3.通过学习会举例说出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能够说出防止噪声的三条途经。
• 第三章
物态变化
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 质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 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温度。 3.探究物态变化过程。会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 的一切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 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 必修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册适用年级: 初中八年级上学期课时: 52设计者: 张伟背景一、本册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以及学生己有知识与认知特点学生小学阶段已经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初步接触、了解了一些有关自然界、生活中的常见的物理现象及初级知识,初步认识到了与物理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
八年级上册内容主要包括声现象、光现象、机械运动、热现象、质量和密度。
学科内容引入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经验,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加强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生活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尝试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的探究内容丰富,不确定因素有许多,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探究方法,形成探究能力,为进步的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目标:在对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八年级学生情况以及课堂教学和教学资源,特制定以下学期课程目标:1.通过对机械运动的认识,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运动的描述方法和运动快慢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温度。
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4.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面镜的会聚和凹面镜的发散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5.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6.通过实验,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固体和液体的测量,知道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了解密度与社会生活的简单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知道声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掌握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 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理解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其吸、放热情况。
- 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 认识质量的概念,会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理解密度的概念,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
-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 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科技、社会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课程内容。
1. 声现象。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通过实验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 声音的特性:探究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声音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 声的利用:了解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举例说明声在医疗、工业、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知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掌握控制噪声的途径。
2. 光现象。
- 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实例和实验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等。
- 光的反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了解反射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会画光的反射光路图,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中学八年级物理.doc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适用年级:八年级总课时:47课时左右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授课教师:王琳琳课程目标:1、结合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具有特色的物理课程教学,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3、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4、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5、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6、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课程内容:根据普通《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周数^7^内容课时弟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9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音的特征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的利用弟刀光的传播9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9弟透镜生活中的透镜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弟温度计12 四融化和凝固6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弟弟一、电荷二、电流和电路9串联和并联电流的强弱研究串、并连电路的电流规律课程实施:1、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拥有满足感及兴奋感,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课程纲要.doc
新郑市初中学段学科课程纲要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学校:辛店镇第二初中设计教师:赵艳涛课程名称:物理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新人教版课时总数:75课时—、课程目标(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及解读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会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声现象,能表述日常生活中声音的特性,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知道控制噪声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
能用物态变化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变化。
4、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现象。
经历探究光的传播路径的过程,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等。
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透镜。
5、结合实例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如何运用托盘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能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及液体的密度。
能用密度的测量解决生活中的实例。
(2)教材分析教材结构特点:从抽象的声到理性的物态变化、光现象、透镜成像规律及质量和密度,知识逞现出抽象与形象相结合到完全的抽象,建立在学生对原有物理现象认识理解的基础上。
(3)学情分析同学们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两级分化较突出。
上课时,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课程目标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物理学科八年级上学期3章《课程纲要》
人教版物理学科八年级上学期《课程纲要》学校名称刘寨镇初中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崔超峰适用年级八年级总课时11 设计日期2013.9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自信中学习。
教材分析:1.温度计;2.熔化和凝固;3.汽化和液化;4.升华和凝华;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找到物理知识。
课程目标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质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温度。
3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会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课程内容实施内容1.温度计;2.熔化和凝固3.汽化和液化4.升华和凝华单元复习、检测课时安排具体课时分配:1.温度计(2课时);2.熔化和凝固(3课时);3.汽化和液化(3课时);4.升华和凝华(1课时);单元复习、检测(2课时)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充分利用快速、便捷的班班通教学系统,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二)学习方式利用导学案,成立四人学习小组,互帮互学,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的的形式,“自学——探究——展示——提高”模式自主学习。
(三)实施对策① 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②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③ 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④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⑤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班级授课过程中把“总结延伸”和“板书设计”结合起来,请学生结合板书尝试总结本课的内容。
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概括总结能(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1、坚持坚持新课程标准的评价原则评价包括日常性、阶段性、总结性三种,以日常性评价为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全日制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授课时间:60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计:课程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将能够:1.通过收集信息和实验探究,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会使用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3.通过实验,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4.能区分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课程内容与安排:分享和解读课程纲要《科学之旅》第1课时第一章机械运动(共8课时)内容标准: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课时安排: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3课时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第4课时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第5课时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第6、7课时复习测评:第8课时第二章声现象(共7课时)内容标准: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课时安排: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9课时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10、11课时第三节声的利用第12课时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13课时复习测评:第14、15课时第三章物态变化(共8课时)内容标准: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八年级新课程标准第六章电压和电阻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第一节电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信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阅读说明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第二节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2.在实验过程中,训练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3.通过实验,训练正确识记、使用电压表的技能.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2.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2.通过同学们共同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第三节电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三、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四、变阻器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八年级物理上》课程纲要
《八年级物理上》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上课程类型:必修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教学时间:57-----60课时授课教师:郑州七十中孙声亮授课对象:郑州七十中14-1 14-2 14-3 14-4班课程总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是学生能够1.认识参照物质量噪声熔化凝固等概念。
2.会运用平均速度,密度等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了解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等知识。
4.锻炼动手操作和探究的能力。
5.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内容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八年级物理上》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课时)二、运动的描述(2课时)三、运动的快慢(1课时)四、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复习总结(1课时)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二、声音的特性(2课时)三、声的利用(2课时)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复习总结(1课时)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课时)二、熔化和凝固(2课时)三、汽化和液化(2课时)四、升华和凝华(2课时)复习总结(2课时)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课时)二、光的反射(2课时)三、平面镜成像(1课时)四、、光的折射(1课时)五、光的色散(1课时)复习总结(2课时)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5课时)二、生活中透镜(1课时)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5课时)四、眼睛和眼镜(1课时)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课时)复习总结(1课时)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一、质量(2课时)二、密度(2课时)三、测量物质的密度(2课时)四、密度与社会生活(2课时)复习总结(2课时)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资源教材,练习:金榜学案实验室设备班班通平台2.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
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组织小制作和写小论文激发学生兴趣。
认真批改作业,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优生,转化后进学生。
3.学习方法问题驱动,先学后教。
物理八年级上学期课程纲要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程纲要学生情况:学生从初一升入初二,第一次接触物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基础、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避免出现学生掉队现象。
教材情况:本学期要根据学校和县教研室的要求,主要讲授八年级上册一到六章内容课程总目标:1.新课讲授,主要以课本为主,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复习,夯实基础。
2.单元练习,主要进行以专题为引导的能力提升训练。
注重知识点和重点的归纳和总结3.复习备考,主要以模拟考试为主,及时查缺补漏。
注重应试心理,应试技能的锻炼和培养,升华重点,提升能力内容与标准:实施内容课时安排新课讲授 40课时单元练习 12课时复习备考 8课时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利用班班通等网络资源,以备课组为单位整合学习练习内容,结合教材与课标要求,进行问题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反馈训练,关注差异合作式学习,充分利用好电子白板和导学案进行物理教学和复习。
(二)学习方式利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式学习,通过观察和分析,进行小组交流,班级展示通过运用操作、课堂问题回答和课堂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实施对策1.新课讲授: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概念,熟悉基本的公式、定律等。
以章节为单元按照教材顺序进行知识学习、巩固训练。
2.单元练习: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难点、考点,课堂练习题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主。
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题型专题,第二类是难点专题,第三类是热点问题专题,重在方法指导和能力提高。
3.复习备考:本轮复习以模拟考试训练为主,同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
课程评价:一、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一)学生成绩认定的评价指标及成绩来源学生成绩认定的评价指标,由学习过程(日常评价)和单元测试成绩两项构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新课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设计:◆授课时间:52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通过对机械运动的认识,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道运动的描述方法,掌握运动的快慢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温度.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4.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面镜的会聚和凹面镜的发散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
5. 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通过实验,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固体和液体的测量,知道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了解密度与社会生活的简单关系.◆课程内容前言科学之旅(1课时)第一章机械运功(共8课时)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3。
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用秒表和卷尺每个学生测出自己走和跑时的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声现象(共8课时)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2。
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3.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学生通过吹、拉、弹各种乐器,知道乐音和乐器,了解乐器的分类,了解几种常见乐器的发音原理和改变它们音调和响度的方法.第三章物态变化(共7课时)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第四章光现象(共10课时)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第一章为八年级199人教版要求1。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有了初步的了解。
2.理解音乐的特征3。
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相关的应用4.知道防止噪音的方法小时建议本章分为五节,建议6小时。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二册第一册第三册声音特性第一册噪音危害与控制第一册第五册声音利用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二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二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册第一知识和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众所周知,声音传播需要媒介,不同媒介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物理原理。
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合作意识。
2.我们如何听到声音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了解骨传导的原理。
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历,体验人们如何听到声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关心他人,尤其是残疾人3。
合理教学目标的特点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声音的特征。
众所周知,乐音的音调与发声器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器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音调和频率相关实验”和“响度和振幅相关实验”进一步理解和学习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现实世界的物体声音丰富多彩,更热爱世界,热爱科学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
了解噪音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音的方法2。
过程和方法。
通过经验和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噪声防治的思路。
初二上学期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初二学生建立初步的物理概念,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要求1. 理论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
2. 实验技能: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常见的实验器材,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3. 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力学: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规律、运动和力的关系等。
2. 热学:包括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方式、热膨胀等。
3. 光学: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干涉和衍射等。
4. 电学:包括电荷、电场、电流、欧姆定律、电磁感应等。
四、教材分析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教材为《初中物理》(初二上册),该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知识点分布恰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物理知识。
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实例和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
五、基本教学措施1. 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4.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和作业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六、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1. 实习:每周安排1次实习,每次3课时,共计18次实习,共54课时。
2. 实验:每周安排2次实验,每次2课时,共计36次实验,共72课时。
3. 作业:每周安排3次作业,每次1课时,共计54次作业,共54课时。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30%):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实验操作技能等。
2. 作业评价(30%):包括作业完成情况、作业质量等。
3. 测验成绩(40%):包括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新课程标准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四、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复习和总结1课时
一、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 X 10‘m/s。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三、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类型:八年级物理必修◆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物理》◆授课时间:45课时左右◆授课教师:八年级物理备课组◆授课对象:巩义市涉村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一)、【课程总目标】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2、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3、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4、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5、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二)、【课程内容及目标详解】科学之旅内容标准(“含样例和活动建议”,下同):新教参P9写道:“这部分相当于全书的绪论,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二是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事情”。
根据《课程标准》里规定的“课程目标”,我们制定本节的教学要求还有:☆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
逐步教会学生“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初步领悟“直觉并不都是可靠的,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很好地认识自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树立正确科学观”。
☆初步培养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和“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有趣的声第一章声现象内容标准:☆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例○、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观察纸屑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课程纲要
物理学科《课程纲要》学校:新密市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设计教师:李丽霞课程类型:新授课教材来源:人教版适用年级:八年级上学期教学课时:5课时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运动》一、背景分析学习本章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热量和能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利于学生学习。
从学过的机械能入手,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先介绍分子运动论,并用物质微观的知识来解释宏观,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
接着讲述内能的概念和改变。
然后从内能的改变引入热量、比热容的概念。
二、课程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种现象。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模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从能量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理解热量的意义。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常使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三、课程内容(第一课时应分享课时纲要,梳理清楚本期教学内容课时量)1.分子的热运动1课时2.内能2课时3.比热容2课时四、课程实施(包括课程资源的利用,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课程实施对策等)(一)、教学方式:利用班班通网络进行教学,直观演示法,实验法,讲授法相结合。
(二)、学习方式:采用自学、探究、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三)、实施对策:1.分子热运动:通过扩散这一直观感知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及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2.内能:把宏观和微观联系起来,用学生已有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知识去类比分子动能和势能,进而理解内能。
3.比热容:结合常见的物质比热容,联系讨论一些日常现象,在正确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上,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五、课程评价(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利用自评、互评、师评的手段进行评价;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1、利用课堂作业情况进行评价;2、利用卷面考察的方式进行评价;3、利用完成家庭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1、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2、学生定期评价教师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设计:
◆授课时间:52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通过对机械运动的认识,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道运动的描述方法,掌握运动的快慢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温度。
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4.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面镜的会聚和凹面镜的发散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
5. 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通过实验,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固体和液体的测量,知道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了解密度与社会生活的简单关系。
◆课程内容
前言科学之旅(1课时)
第一章机械运功(共8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
3.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
用秒表和卷尺每个学生测出自己走和跑时的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声现象(共8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
3.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
学生通过吹、拉、弹各种乐器,知道乐音和乐器,了解乐器的分类,了解几种常见乐器的发音原理和改变它们音
调和响度的方法。
第三章物态变化(共7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
(4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
第四章光现象(共10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
(5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4课时)
3.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
通过实验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特点,通过举例知道它们各自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共11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
(6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4课时)
3.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
通过教材和网络了解眼镜的分类、材料、制作工艺及眼镜度数的计算方法。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共7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
(4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
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课堂呈现,实验启发、引导讨论
(二)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三)课程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1、初中生刚接触物理,要注意学习兴趣和学习物理积极性的培养
2、本部分课程包括较多的概念和规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实验与课堂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完成每个实验的过程中,尽可能达到课程目标所预设的目标。
学习建议
应充分认识本课程的意义,不能将其当成一个“有趣和好玩”的课程。
每一个概念要理解透彻;每一个实验,要尽可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其现象,总结其规律,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训练自己的
实验操作技能,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欣赏同学的优点,学会与同学合作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