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李全龙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第一章

合集下载

2022年4月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真题答案及解析

2022年4月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真题答案及解析

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代码04741)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 .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通信链路的传输速率在计算机网络中也称为带宽,其单位是A. HzB. byteC. bpsD. baud带宽指最大传输速率,单位bps或bit/s2 .关于交换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A.报文交换事先需要建立连接B.分组交换中的分组长度有一个上限C.现代计算机网络没有采用报文交换技术的D.电路交换适用于语音和视频这类实时性强的业务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中的数据报方式类似,不需事先建立连接3 .在讨论网络总时间延迟时常常被忽略的是A.排队时延B.传输时延C.传播时延D.结点处理时延结点处理时延通常很小,并且对不同分组的结点处理时延变化也非常小,因此,在讨论网络总时间延迟时常常被忽略4 .主机A向主机B以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方式发送一个大文件,主机A到B的路径上有三段链路,速率分别为Rl=512kbit/s, R2=2Mbit/s, R3=lMbiVs,假设网络中没有其他流量,该文件传送的吞吐量是A. 512kbit/sB. 1 Mbit/sC. 2Mbit/sD. 3.5Mbit/s吞吐量指单位时间内源主机通过网络向目的主机实际送达的数据量,单位为bit/s或B/s本题主机A到B由三段链路组成,A到B的总链路速率取三段链路中速率最小的,所以吞吐量即为512kbit/s5. OSI参考模型中实现在相邻结点之间数据可靠而有效传输功能的是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的控制范围是相邻结点,传输层的控制范围是端到端6. WWW服务的应用层协议为A. SMTPB. FTPC.HTTPD. UDP7.从计算机网络应用体系结构的角度,WWW、FTP、电子邮件等应用属于A. C/S结构B.纯P2P结构C.层次结构D.混合结构WWW、FTP、电子邮件、DNS、DHCP等常见服务均属于C/S结构8.若主机要对因特网上的一个域名进行解析,而本地域名服务器无法解析时,首先求助于A.顶级域名服务器B.上层域名服务器C.代理域名服务器D.根域名服务器需掌握DNS解析过程,课本P569 .关于Cookie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Cookie技术带来一定的安全问题B. Cookie是由服务器端生成的C. Cookie文件保存在服务器硬盘中D. Wed应用引入Cookie机制用于用户跟踪Cookie由服务器端生成,保存在客户端10 .有关电子邮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POP3是一个流行的电子邮件用户代理B. IMAP允许用户代理读取邮件的部分内容C. SMTP是实现邮件服务器间发送邮件的应用层协议D. SMTP不能直接传送可执行文件或其他二进制对象POP3是一个简单的邮件读取协议,功能有限。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试卷及答案2023年04月份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试卷及答案2023年04月份

2023 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代码04741)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宇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定义实体彼此之间采用何种差错编码以及何种差错处理机制的网络协议要素是()。

A语法 B.语义C.时序D.编码2、以“易于监控与管理,故障诊断与隔离容易”为主要优点的网络是()。

A.星形拓扑结构网络B.总线型拓扑结构网络C.环形拓扑结构网络D.网状拓扑结构网络3、按照网络所采用的交换技术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类,其中不包括的类型是()。

A.分组交换网络B.报文交换网络C.虚拟交换网络D.电路交换网络4、在讨论网络总时间延迟时常常被忽略的是()。

A.传输时延B.排队时延C.传播时延D.结点处理时延5、最典型、最基本的网络应用结构是()。

A.层次结构B.C/S结构C.纯P2P结构D.混合结构6、根据保存的域名信息及在域名解析过程中的作用对域名服务器分类,其中不包括()。

A.顶级域名服务器B.权威域名服务器C.默认域名服务器D.中间域名服务器7、HTTP报文的四个组成部分中,由报文类型、功能等决定其有无的是()。

A.起始行B.首部行C.空白行D.实体主体8、设码元速率为2400Baud,若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无校验位,1位停止位的异步传输,30秒可传输数据()。

A.3600BB.4000BC.7200BD.8000B9、Intemet标准的外部网关协议是()。

A.OSPFB.BGPC.EGPD.RIP10、在OSI参考模型中,实现在相邻结点之间数据可靠而有效传输功能的是()。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11、通常将TCP/IP参考模型传输层封装的数据包称为()。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201404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201404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201404第一篇: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201404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474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既可作为点—点线路通信子网又可作为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是 A.星形拓扑 C.树形拓扑B.网状形拓扑 D.总线形拓扑2.下列机构中,负责因特网RFC技术文件管理的是 A.ITU C.ANSIB.IETF D.ISO 3.按照网络的交换方式划分的网络类型中不包括...A.电路交换网C.分组交换网B.报文交换网 D.虚拟交换网4.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A.互联参考模型 C.网络体系结构B.网络概念框架 D.网络结构描述5.下列关于“面向连接服务”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传输数据前建立连接 C.收发数据的顺序不变B.每个分组要带目的节点地址 D.通信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6.下列网络协议中提供不可靠的用户数据报传送服务的是A.ARPC.DNSB.TCP D.UDP 7.TCP/IP参考模型中负责应用进程之间端—端通信的层次是 A.应用层C.互连层B.传输层 D.主机—网络层 8.规定DTE与DCE接口线的信号电平、发送器输出—阻抗的物理层特性属于 A.机械特性C.功能特性B.电气特性 D.规程特性9.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接入方法不包括...A.波分多址接入 C.时分多址接入B.频分多址接入 D.码分多址接入10.设码元速率为3600Baud,调制电平数为8,则数据传输速率为 A.1200bps C.10800bps11.TCP端口号的范围是 A.0~256 C.0~65535B.0~1023 D.1024~65535 B.7200bps D.14400bps 12.对模拟数据进行数字信号编码的最常用方法是 A.相位调制C.脉码调制13.ADSL服务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属于 A.频分多路复用 C.波分多路复用B.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D.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B.频率调制 D.振幅调制14.下列关于数据交换技术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要求 C.数据报方式中目的地要重组报文B.对于猝发式的通信电路交换最为合适D.虚电路方式数据传送前要设置虚电路15.在广域网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是 A.环形拓扑 C.网形拓扑B.星形拓扑 D.总线拓扑16.HDLC的帧类型中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帧是 A.命令帧 C.无编号帧B.信息帧 D.监控帧17.既考虑拓扑结构又兼顾网络负载的静态路由算法是 A.最短路由选择算法 C.泛射路由选择算法B.基于流量路由算法 D.链路状态路由算法18.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发现或纠正差错,把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称为 A.差错控制 C.链路控制B.流量控制 D.拥塞控制19.下列关于IP协议基本任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IP不保证服务的可靠性 C.IP不检查被丢弃的报文B.IP提供面向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机制—无连接D.在主机资源不足时可能丢弃数据报20.在TCP/IP网络中,站点发送ARP请求所用的方式是 A.单播B.组播C.转播D.广播21.下列网络协议中,使用端口号为25的是 A.HTTP C.SMTPB.TELNET D.GOPHER 22.IEEE802.3MAC帧的前导码中每个字节的比特模式为 A.01111110C.10000001B.10101010 D.10101011 23.无线局域网中为实现传输介质共享而采用的协议是 A.CSMA/CAC.CSMA/CD 24.应对网络被动攻击通常采取的手段是 A.检测恢复 C.数据加密B.预防 D.认证 B.F'TP D.SDP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1.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1.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1.(Q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end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Answ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is text, the words “host” and “end system”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End systems include PCs, workstations, Web servers, mail servers, Internet-connected PDAs, WebTVs, etc.2.(Q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Give an example of adiplomatic protocol.Answer: Suppose Alice,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A wants to invite Bob,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B, over for dinner. Alice doesn’t simply just call Bob on the phone and say, come to our dinner table now”. Instead, she calls Bob and sugges ts a date and time. Bob may respond by saying he’s not available that particular date, but he is available another date. Alice and Bob continue to send “messages” back and forth until they agree on a date and time. Bob then shows up at the embassy on the agreed date, hopefully not more than 15 minutes before or after the agreed time. Diplomatic protocols also allow for either Alice or Bob to politely cancel the engagement if they have reasonable excuses.3.(Q3)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request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Answer: A networking program usually has two programs, each running on a different host,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program that initiates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Typically, the client program requests and receives services from the server program.4.(Q4) List six access technologies. Classify each one as residential access, company access, ormobile access.Answer:1. Dial-up modem over telephone line: residential; 2. DSL over telephone line: residential or small office; 3. Cable to HFC: residential; 4. 100 Mbps switched Etherent: company; 5. Wireless LAN: mobile; 6. Cellular mobile access (for example, 3G/4G): mobile5.(Q5) List the available residential access technologies in your city. For each type of access,provide the advertised downstream rate, upstream rate, and monthly price.Answer: Current possibilities include: dial-up (up to 56kbps); DSL (up to 1 Mbps upstream, up to 8 Mbps downstream); cable modem (up to 30Mbps downstream, 2 Mbps upstream.6.(Q7) What are some of the physical media that Ethernet can run over?Answer: Ethernet most commonly runs over twisted-pair copper wire and “thin” coaxial cable.It also can run over fibers optic links and thick coaxial cable.7.(Q8)Dial-up modems, HFC, and DSL are all used for residential access. For each of theseaccess technologies, provide a range of transmission rates and comment on whether the transmission rate is shared or dedicated.Answer:Dial up modems: up to 56 Kbps, bandwidth is dedicated; ISDN: up to 128 kbps, bandwidth is dedicated; ADSL: downstream channel is .5-8 Mbps, upstream channel is up to1 Mbps, bandwidth is dedicated; HFC, downstream channel is 10-30 Mbps and upstreamchannel is usually less than a few Mbps, bandwidth is shared.8.(Q13)Why is it said that packet switching employs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Contrast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with the multiplexing that takes place in TDM.Answer:In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the packet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flowing on a link do not follow any fixed, pre-defined pattern. In TDM circuit switching, each host gets the same slot in a revolving TDM frame.9.(Q14) Suppose users share a 2Mbps link. Also suppose each user requires 1Mbps whentransmitting, but each user transmits only 20 percent of the time. (See the discussion of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in Section 1.3.)a.When circuit switching is used, how many users can be supported?b.For the remainder of this problem, suppose packet switching is used. Why will there beessentially no queuing delay before the link if two or fewer users transmit at the same time? Why will there be a queuing delay if three users transmit at the same time?c.Find the probability that a given user is transmitting.d.Suppose now there are three users. Find the probability that at any given time, allthree users are transmitting simultaneously. Find the fraction of time during which the queue grows.Answer:a. 2 users can be supported because each user requires half of the link bandwidth.b.Since each user requires 1Mbps when transmitting, if two or fewer users transmitsimultaneously, a maximum of 2Mbps will be required. Since the available bandwidth of the shared link is 2Mbps, there will be no queuing delay before the link. Whereas, if three users transmit simultaneously, the bandwidth required will be 3Mbps which is more than the available bandwidth of the shared link. In this case, there will be queuing delay before the link.c.Probability that a given user is transmitting = 0.2d.Probability that all three users are transmitting simultaneously=33p3(1−p)0=0.23=0.008. Since the queue grows when all the users are transmitting, the fraction oftime during which the queue grows (which is equal to the probability that all three users are transmitting simultaneously) is 0.008.10.(Q16)Consider sending a packet from a source host to a destination host over a fixed route.List the delay components in the end-to-end delay. Which of these delays are constant and which are variable?Answer:The delay components are processing delays, transmission delays, propagation delays, and queuing delays. All of these delays are fixed, except for the queuing delays, which are variable.11.(Q19) Suppose Host A wants to send a large file to Host B. The path from Host A to Host Bhas three links, of rates R1 = 250 kbps, R2 = 500 kbps, and R3 = 1 Mbps.a.Assuming no other traffic in the network, what is the throughput for the file transfer.b.Suppose the file is 2 million bytes. Roughly, how long will it take to transfer the file toHost B?c.Repeat (a) and (b), but now with R2 reduced to 200 kbps.Answer:a.250 kbpsb.64 secondsc.200 kbps; 80 seconds12.(P2)Consider the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in Figure 1.8. Recall that there are n circuits oneach link.a.What is the maximum number of simultaneous connections that can be in progress atany one time in this network?b.Suppose that all connections are between the switch in the upper-left-hand cornerand the switch in the lower-right-hand corner. What is the maximum number ofsimultaneous connections that can be in progress?Answer:a.We can n connections between each of the four pairs of adjacent switches. This gives amaximum of 4n connections.b.We can n connections passing through the switch in the upper-right-hand cornerandanother n connections passing through the switch in the lower-left-hand corner, giving a total of 2n connections.13.(P4) Review the car-caravan analogy in Section 1.4. Assume a propagation speed of 50km/hour.a.Suppose the caravan travels 150 km, beginning in front of one tollbooth, passingthrough a second tollbooth, and finishing just before a third tollbooth. What is theend-to-end delay?b.Repeat (a), now assuming that there are five cars in the caravan instead of ten.Answer: Tollbooths are 150 km apart, and the cars propagate at 50 km/hr, A tollbooth services a car at a rate of one car every 12 seconds.a.There are ten cars. It takes 120 seconds, or two minutes, for the first tollbooth to servicethe 10 cars. Each of these cars has a propagation delay of 180 minutes before arriving at the second tollbooth. Thus, all the cars are lined up before the second tollbooth after 182 minutes. The whole process repeats itself for traveling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ird tollbooths. Thus the total delay is 364 minutes.b.Delay between tollbooths is 5*12 seconds plus 180 minutes, i.e., 181minutes. The totaldelay is twice this amount, i.e., 362 minutes.14.(P5) This elementary problem begins to explore propagation delay and transmission delay,two central concepts in data networking. Consider two hosts, A and B, connected by a single link of rate R bps. Suppose that the two hosts are separated by m meters, and suppose the propagation speed along the link is s meters/sec. Host A is to send a packet of size L bits to Host B.a.Express the propagation delay, d prop , in terms of m and s.b.Determine the transmission time of the packet, d trans, in terms of L and R.c.Ignoring processing and queuing delays, obtain an expression for the end-to-enddelay.d.Suppose Host A begins to transmit the packet at time t = 0. At time t = d trans, where isthe last bit of the packet?e.Suppose d prop is greater than d trans. At time t = d trans, where is the first bit of thepacket?f.Suppose d prop is less than d trans.At time t = d trans,where is the first bit of the packet?g.Suppose s = 2.5*108, L = 100bits, and R = 28kbps. Find the distance m so that dprop equals d trans .Answer:a. d prop = m/s seconds.b. d trans = L/R seconds.c. d end-to-end = (m/s + L/R) seconds.d.The bit is just leaving Host A.e.The first bit is in the link and has not reached Host B.f.The first bit has reached Host B.g.Wantm=LRS=10028∗1032.5∗108=893 km.15.(P6) In this problem we consider sending real-time voice from Host A to Host B over apacket-switched network (VoIP). Host A converts analog voice to a digital 64 kbps bit stream on the fly. Host A then groups the bits into 56-Byte packets. There is one link between Host A and B; its transmission rate is 500 kbps and its propagation delay is 2 msec.As soon as Host A gathers a packet, it sends it to Host B. As soon as Host B receives an entire packet, it converts the packet’s bits to an analog signal. How much time elapses from the time a bit is created (from the original analog signal at Host A) until the bit is decoded(as part of the analog signal at Host B)?Answer: Consider the first bit in a packet. Before this bit can be transmitted, all of the bits in thepacket must be generated. This requires56∗8sec=7 msec64∗103The time required to transmit the packet is56∗8sec=896 μsec500∗103Propagation delay = 2 msec.The delay until decoding is7msec +896μsec + 2msec = 9.896msecA similar analysis shows that all bits experience a delay of 9.896 msec.16.(P9) Consider a packet of length L which begins at end system A, travels over one link to apacket switch, and travels from the packet switch over a second link to a destination end system. Let d i, s i, and R i denote the length, propagation speed, and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link i, for i= 1, 2. The packet switch delays each packet by d proc. Assuming no queuing delays, in terms of d i, s i, R i, (i= 1, 2), and L, what is the total end-to-end delay for the packet? Suppose now the packet Length is 1,000 bytes, the propagation speed on both links is 2.5 * 108m/s, the transmission rates of both links is 1 Mbps, the packet switch processing delay is 2 msec, the length of the first link is 6,000 km, and the length of the last link is 3,000 km. For these values, what is the end-to-end delay?Answer: The first end system requires L/R1to transmit the packet onto the first link; the packet propagates over the first link in d1/s1; the packet switch adds a processing delay ofd proc; after receiving the entire packet, the packet switch requires L/R2to transmit the packetonto the second link; the packet propagates over the second link in d2/s2. Adding these five delays givesd end-end = L/R1 + L/R2 + d1/s1 + d2/s2 + d procTo answer the second question, we simply plug the values into the equation to get 8 + 8 +24 + 12 + 2= 54 msec.17.(P10) In the above problem, suppose R1 = R2 = R and d proc= 0. Further suppose the packetswitch does not store-and-forward packets but instead immediately transmits each bit it receivers before waiting for the packet to arrive. What is the end-to-end delay?Answer: Because bits are immediately transmitted, the packet switch does not introduce any delay;in particular, it does not introduce a transmission delay. Thus,d end-end = L/R + d1/s1 + d2/s2For the values in Problem 9, we get 8 + 24 + 12 = 44 msec.18.(P11) Suppose N packets arrive simultaneously to a link at which no packets are currentlybeing transmitted or queued. Each packet is of length L and the link has transmission rate R.What is the average queuing delay for the N packets?Answer:The queuing delay is 0 for the first transmitted packet, L/R for the second transmitted packet, and generally, (n-1)L/R for the nth transmitted packet. Thus, the average delay for the N packets is(L/R + 2L/R + ....... + (N-1)L/R)/N = L/RN(1 + 2 + ..... + (N-1)) = LN(N-1)/(2RN) = (N-1)L/(2R) Note that here we used the well-known fact that1 +2 + ....... + N = N(N+1)/219.(P14) Consider the queuing delay in a router buffer. Let I denote traffic intensity; that is, I =La/R. Suppose that the queuing delay takes the form IL/R (1-I) for I<1.a.Provide a formula for the total delay, that is, the queuing delay plus the transmissiondelay.b.Plot the total delay as a function of L/R.Answer:a.The transmission delay is L / R . The total delay isILR(1−I)+LR=L/R1−Ib.Let x = L / R.Total delay=x 1−αx20.(P16) Perform a Traceroute between source and destination on the same continent at threedifferent hours of the day.a.Find the averag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round-trip delays at each of the threehours.b.Find the number of routers in the path at each of the three hours. Did the pathschange during any of the hours?c.Try to identify the number of ISP networks that the Traceroute packets pass throughfrom source to destination. Routers with similar names and/or similar IP addresse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part of the same ISP. In your experiments, do the largest delays occur at the peering interfaces between adjacent ISPs?d.Repeat the above for a source and destination on different continents. Compare theintra-continent and inter-continent results.Answer: Experiments.21.(P18) Suppose two hosts, A and B, are separated by 10,000 kilometers and are conn ectedby a direct link of R =2 Mbps. Suppose the propagation speed over the link is 2.5•108 meters/sec.a.Calculate the bandwidth-delay product, R•d prop.b.Consider sending a file of 400,000 bits from Host A to Host B. Suppose the file is sentcontinuously as one large message. What is the maximum number of bits that will be in the link at any given time?c.Provide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ndwidth-delay product.d.What is the width (in meters) of a bit in the link? Is it longer than a football field?e.Derive a general expression for the width of a bit in terms of the propagation speed s,the transmission rate R, and the length of the link m.Answer:a.d prop= 107 / 2.5•108= 0.04 sec; so R •d prop= 80,000bitsb.80,000bitsc.The bandwidth-delay product of a link is the maximum number of bits that can be inthelink.d. 1 bit is 125 meters long, which is longer than a football fielde.m / (R •d prop ) = m / (R * m / s) = s/R22.(P20) Consider problem P18 but now with a link of R = 1 Gbps.a.Calculate the bandwidth-delay product,R·d prop .b.Consider sending a file of 400,000 bits from Host A to Host B. Suppose the file is sentcontinuously as one big message. What is the maximum number of bits that will be inthe link at any given time?c.What is the width (in meters) of a bit in the link?Answer:a.40,000,000 bits.b.400,000 bits.c.0.25 meters.23.(P21) Refer again to problem P18.a.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send the file, assuming it is sent continuously?b.Suppose now the file is broken up into 10 packet is acknowledged by the receiver andthe transmission time of an acknowledgment packet is negligible. Finally, assumethat the sender cannot send a packet until the preceding one is acknowledged. Howlong does it take to send the file?pare the results from (a) and (b).Answer:a. d trans + d prop = 200 msec + 40 msec = 240 msecb.10 * (t trans + 2 t prop ) = 10 * (20 msec + 80 msec) = 1.0sec。

2015年10月全国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全国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计算机网络原理试卷(课程代码0474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局域网LAN一般采用的传输方式为A.“高速”方式 B.“无线传输”方式C.“广播”方式 D.“存储-转发”方式2.首次使用分组交换方式的网络是A.ARPANET B.SNA网 C.无线局域网 D.DNA网3.采用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中不包括A.树形 B.总线形 C.环形D.网状形4.下列关于星形拓扑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B.通常采用分布式通信控制策略C.控制简单且方便服务 D.中央节点负担较重,形成瓶颈5.因特网的标准都具有的一个编号是A.ITU编号 B.EIA编号C.RFC编号 D.ISO编号6.OSl参考模型包括的三级抽象中不含有A.实现描述 B.体系结构 C.服务定义 D.协议规范7.将协议数据单元称为“分组”的是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物理层8.下列关于无连接通信服务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分组要携带目的节点地址 B.数据分组可能丢失C.传输过程中不需建立连接D.收发数据顺序不变9.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一般来说IP提供A.应用层服务 B.网络层服务 C.传输层服务 D.物理层服务10.若采用HDLC规程发送的数据为10111110101111100,则接收的实际数据应为A.101111110111110 B.1011111010111110C 101111101011111 D.101111101111110011.局域网IEEE802标准中采用的帧同步方法是A.字节计数法 B.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C.违法编码法 D.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12.在物理信道传输数据时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是A.未能实现帧的同步 B.未做差错校验C.差错控制方法不当D.冲击噪声13.文件传输协议FTP使用的默认端口号是A 21 B. 23 C. 25 D.8014.在CRC编码中,代码10110011对应的多项式是A.X7+X5+X4+X2+X B.X7+X5+X4+X+1C.X7+X5+X4+X2+1 D.X7+X5+X4+X0+115.若用HDLC帧传送10个汉字,则该帧的总长度为A.20字节 B.22字节 C.24字节 D.26字节16.下列网络互连设备中,可在不同或相同的局域网之间存储和转发帧的是A,转发器 B.网桥 C.路由器 D. 网关17.对于采用四种相移的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方法,2400波特线路的数据传输率为A.1200bps B.4800bps C.7200bps D.9600bps18.下列域名中不属于通用顶级域名的是A.net B.com C.int D.edu19.下列关于域名系统DNS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DNS是一个集中式数据库系统B.域名的各分量之间用小数点分隔C.Internet域名由DNS统一管理 D.域名中的英文字母不区分大小写20.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标识被操作资源的方法是采用A.IP地址 B.URL C.MAC地址 D.域名21.IEEE802参考模型的LLC子层提供的虚电路服务属于A.无确认无连接服务 B.无确认面向连接服务C.有确认无连接服务 D.有确认面向连接服务22.IEEE802.3MAC帧的起始定界符SFD字段的比特模式为A.01111110 B.10101010 C.10101011 D.1111111123.下列关于异步传输模式ATM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ATM信元中信息段长度固定为53字节B.ATM网络在信元交换前需建立虚拟连接C.ATM网络不参与任何数据链路层的功能D.ATM物理链路逻辑上分虚路径和虚通道24.基于TCP/IP协议簇的网络管理标准协议是A.CMIS B.SNMP C.CMIP D.SMTP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题及答案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资料(课程代码04741)一、单项选择题1.双绞线绞合的目的是【】A.增大传输距离B.减少相互间的辐射电磁干扰C.提高传送速度D.增大抗拉强度2.按照网络的地理分布范围来分类,下列哪种网络类型不属于这种分类范畴。

【】A.广域网(WAN) B.城域网(MAN)C.因特网 (Internet) D.局域网(LAN)3.下列不属于网络协议要素的是,【】A.语义B.定时C.语法D.状态4.在划分网络的层次体系结构时,一般要遵循的原则中不包含下列哪一条【】A.每层的功能应是明确的B.层间接口必须清晰,跨越接口的信息量应尽可能少C.尽可能满足以有的网络产品特点D.层数应适中5.下面陈述中,正确的是( )【】A.转发器和网桥都能够提高网络带宽,扩大网络地理范围B.转发器和网桥都不能提高网络带宽,但能扩大网络地理范围C.转发器不能提高网络带宽,网桥能够提高网络带宽D.转发器能够提高网络带宽,网桥不能提高网络带宽6.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比较,下面哪一条不是面向连接的优点。

【】A.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节点地址B.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高C.数据传输的收发数据顺序不变D.协议简单,通信效率高7.TCP/IP协议簇中和IP协议配套的三个协议是【】A.DNS,RARP,ICMP B.DNS,ARP,ICMPC.ICMP,RARP,ARP D.UDP,ARP,ICMP8.TCP/IP协议模型与OSI模型比较,TCP/IP协议模型中不包含下面哪一层【】A.网络层B.传输层C.应用层D.表示层9.网络的物理层接口协议设计不包含下面哪项特性【】A.机械的B.兼容的C.电气的D.规程性的10.在IPV4因特网协议中,合法的32位IP地址是【】A.202∶110∶112∶50 B.202、110、112、50C.202,110,112,50 D.202. 110. 112. 5011.要使模拟消息能够在数字信道上传输,须使用()技术。

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节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A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这类简单的“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系统,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B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呈现出多处中心的特点。

C 开放式标准化网络:OSI/RM 的提出,开创了一个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新时代。

D 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覆盖范围广、具有足够的带宽、很好的服务质量与完善的安全机制,支持多媒体信息通信,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功能。

2.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它们各实现什么功能?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3.简述各种计算机网络拓扑类型的优缺点。

星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方便服务,中央节点可方便地对各个站点提供服务和网络重新配置。

缺点是: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客观;中央节点的负担较重形成“瓶颈”;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总线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

缺点是: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分布式协议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输,不具有实时功能。

树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扩展、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是:各个节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

环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可采用光纤,光纤的传输率高,十分适合于环形拓扑的单方向传输;所有计算机都能公平地访问网络的其它部分,网络性能稳定。

缺点是:节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故障;环节点的加入和撤出过程较复杂;环形拓扑结构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都采用令牌传递的方式,在负载很轻时,信道利用率相对来说就比较低。

混合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故障诊断和隔离较为方便;易于扩展;安装方便。

缺点是:需要选用带智能的集中器;像星形拓扑结构一样,集中器到各个站点的电缆安装长度会增加。

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PSE:分组交换设备PAD:分组装配、拆卸装备NCC:网络控制中心FEP:前端处理机IMP:接口信息处理机PSTN:电话交换网ADSL:非对称用户环路DDN:数字数据网FR:帧中继ATM:异步转移模式ISDN:综合服务数字网VOD:电视点播WAN:广域网LAN:局域网MAN:城域网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模型ITU:国际电信联盟IETF:英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第2章1.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三要素的含义与关系。

答: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就称为协议。

协议三要素:(1)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3.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模型的理由是什么?有何好处?答: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

将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逐个加以解决,这种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手段。

分层就是系统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分层结构的好处在于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每一层的功能相对简单而且易于实现和维护。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分层结构有利于交流、理解和标准化。

6.请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答:面向连接服务和电话系统的工作模式相类似。

数据传输过程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的节点的地址。

面向连接数据传输的手法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需通信开始前的连接开销,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无连接服务与邮政系统的信件投递过程相类似。

每个分组都是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的地址,各分组在通信子网中是独立传送的。

数据传输过程不需要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目的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

可靠性不是很好,通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选择题及答案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选择题及答案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选择题及答案第一篇: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选择题及答案计算机网络原理选择题1.在Internet与Intranet之间起到检查网络服务请求合法性的设备是(A)A.防火墙 B.防病毒软件 C.网卡 D.网桥 2.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C)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C.语法.语义.同步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 3.TCP/IP体系结构中的TCP和IP所提供的服务分别为(D)。

A.链路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B.网络层服务和传输层服务C.传输层服务和应用层服务D.传输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4.在TCP/IP协议簇中,UDP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工作在(B)。

A.应用层B.传输层C.网络互联层D.网络接口层5.对等层间交换的数据单元称之为协议数据单元,其英文缩写为(C)。

A.SDUB.IDUC.PDUD.ICI 6.当一台计算机从FTP服务器下载文件时,在该FTP服务器上对数据进行封装的五个转换步骤是(B)A.比特,数据帧,数据包,数据段,数据B.数据,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比特C.数据包,数据段,数据,比特,数据帧D.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比特,数据7.在计算机网络中,一般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要比广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A)A.高B.低C.相同D.不确定8.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它通常采用点分(C)。

A.二进制数表示B.八进制数表示C.十进制数表示D.十六进制数表示 9.传输层可以通过(B)标识不同的应用。

A.物理地址B.端口号C.IP地址D.逻辑地址 10.创建用户帐户是在(B)建立的A.活动目录控制台B.“用户属性”对话框C.“组属性”对话框中成员属于选项卡D.“添加组策略”对话框 11.DNS的作用是(B)。

A.用来将端口翻译成IP地址B.用来将域名翻译成IP地址C.用来将IP地址翻译成硬件地址D.用来将MAC翻译成IP地址12.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的协议是(C)。

计算机网络原理4741 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4741 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答案(前四章)第一章1.P12.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P83.P124.P165.P166.P17.7.P108.略。

第二章1.P192.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

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

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3.P204.P205.P266.P237.P278.P279.P27..第三章1.P292.P343.P414.P515.6KHZ6.P557.P478.P639.( 50*10^3)/2*10^8=2.5*10^ 4秒800/x=5/2*10^410. 用直通交换,交换机延迟分组128位,即0.128μs。

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1个5μs的发送延迟,2个10μs的传播延迟,再加上0.128μs的交换机转发延迟,因此总的延迟等于:5×1+10×2+0.128=25.128μs (1个发送延迟,2个传播延迟,1个转发延迟)如果像(b)那样有3个交换机,那么总的延迟将会等于:5×1+10×4+0.128×3=45.384μs。

(1个发送延迟,4个传播延迟,3个转发延迟)11. 1)55*10^9/3*10^8 (2)(5*10^3/128)+(55*10^9/3*10^8)12. (1)1920*1080*24*30 (2)8000*8Bit=64000 B/秒=64 KB/秒(3)260*50第四章1.帧同步功能,差错控制功能,流量控制功能,链路管理功能2.P713.由躁声引起,两大类:随机热噪声,冲击噪声。

2021年4月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真题及答案

2021年4月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真题及答案

2021年4月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试卷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代码04741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典型的用于创建数字签名的单向散列算法是A.RSAB.IDEAC.MD5D.SHA-12. Intemet 的拓扑结构属于A.环型拓扑结构B.树型拓扑结构C.星型拓扑结构D.混合拓扑结构3.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基于的多路复用技术是A.频分多路复用B.同步时分多路复用C.波分多路复用D.异步时分多路复用4.当一个分组在输出链路发送时,从发送第- -位开始,到发送完最后一位为止,所用的时间称为A.传播时延B.结点处理时延C.传输时延D.分组排队时延5.在OSI参考模型中,包括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连接与流量控制以及拥塞控制功能的层次是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6.OSI参考模型中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在应用层中被称为A.帧B.报文C.包D.位流7.下列不属于TCP/IP参考模型网络互联层的协议是A.UDPB.ICMPC.BGPD.IGMP8.设信噪比为30dB,用于发送二进制信号的3kHz信道的信道容量为A.30kbit/sB.60kbit/sC.120kbit/sD.180kbit/s9.在下列字符(串)中,可以作为根域名服务器名字的是A.BD.arpa10.下列HTTP的请求方法中,在指明的URL下存储-一个文档的方法是A.HEADB.PUTC.POSTD.GET11.允许用户代理只读取邮件部分内容的邮件读取协议是A.POP3B.MIMEC.IMAPD.SMTP12. 关于虚拟专用网VPN,说法错误的是A.VPN可以实现与专用网类似的功能B.VPN的实现使用了隧道技术和数据加密.C.VPN建立的安全通道独占网络资源D.VPN可同时使用IPSec技术和SSL协议13.不可靠传输信道的不可靠性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可能发生比特差错B.可能出现乱序C.可能出现数据丢失D.可能出现延迟.14.设两台主机之间利用停-等协议在一条链路上传输数据,报文段的传输时延为4×10-4ms,往返传播时延为50ms,如果忽略ACK,则发送方的信道利用率为A.0.000004B.0.000008C.0.000016D.0.00002415.关于数据报网络,说法错误的是A.双方通信前不需要再建立连接B.Internet是一个数据报网络c.每个数据报可分为若干个分组 D.接收方要对分组重新排序16.关于网络层发生拥塞的原因,表述错误的是A.缓冲区容量有限B.传输线路的带宽有限C.重传计时器超时D.网络结点处理能力有限17.当观察到网络上潜在的恶意流量时,能够产生警告的设备或系统的是A.代理服务器B.无状态分组过滤器C.入侵检测系统D.有状态分组过滤器18.IPv4数据报的首部长度(不含选项字段)的字节数为A.20B.40C.60D.6419.在二进制数字调制方式中,相同信噪比下误码率最低的是A.2ASKB.2PSKC.2FSKD.2DPSK20.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不包括A.链路接入B.差错控制C.路径选择D.可靠交付21.在计算机网络中应用广泛的--种典型的差错控制方式是A.反馈校验B.检错重发C.前向纠错D.检错丢弃22.通信站发送数据前先侦听信道,若信道空闲则发送,否则继续侦听直至信道空闲后立即发送数据,采用此侦听策略的协议是A.1-坚持CSMAB.非坚持CSMAC.P-坚持CSMAD.ALOHA协议23.设CSMA/CD局域网中两站间的最远距离为2500m,数据传输速率为1Gbits,信号传播速度为200000Km/s,则最小帧长度应为A.10000bitB.12500bitC.20000bitD.25000bit24.下列MAC地址中,正确的是A.10-2A-B1-76-80-39-10B.FF:BA:C0:D:EF:FF0C.00:2A :EO:76:8C:39:11D.A0-B0-C0-D0-E0-0025.以太交换机的基本工作方式是A.存储-转发B.直通交换 c.点-点交换 D.混合交换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第一章概述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

它的缺点是: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

人们首先借鉴了电信部门的电路交换的思想。

所谓“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由交换设备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或信道带宽所采用的一种技术。

电话交换机采用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或线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

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

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

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

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

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

为此,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适应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

1964年,巴兰(Baran)在美国兰德(Rand)公司“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的概念。

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04741)试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04741)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计算机网络原理试卷(课程代码0474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局域网LAN一般采用的传输方式为A.“高速”方式B.“无线传输”方式C.“广播”方式D.“存储-转发”方式2.首次使用分组交换方式的网络是A.ARPANET B.SNA网C.无线局域网D.DNA 网3.采用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中不包括A.树形B.总线形C.环形D.网状形4.下列关于星形拓扑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B.通常采用分布式通信控制策略C.控制简单且方便服务D.中央节点负担较重,形成瓶颈5.因特网的标准都具有的一个编号是A.ITU编号B.EIA编号C.RFC编号D.ISO 编号6.OSl参考模型包括的三级抽象中不含有A.实现描述B.体系结构C.服务定义D.协议规范7.将协议数据单元称为“分组”的是A.应用层B.传输层C.网络层D.物理层8.下列关于无连接通信服务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分组要携带目的节点地址B.数据分组可能丢失C.传输过程中不需建立连接D.收发数据顺序不变9.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一般来说IP提供A.应用层服务B.网络层服务C.传输层服务D.物理层服务10.若采用HDLC规程发送的数据为10111110101111100,则接收的实际数据应为A.101111110111110B.1011111010111110C 101111101011111 D.1011111011111100C.违法编码法D.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11.HDLC中常用的操作方式不包括A.正常响应方式 B.异步响应方式C.正常平衡方式 D.异步平衡方式12.在物理信道传输数据时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是A.未能实现帧的同步B.未做差错校验C.差错控制方法不当D.冲击噪声13.文件传输协议FTP使用的默认端口号是A 21 B. 23 C. 25 D.80 14.在CRC编码中,代码10110011对应的多项式是A.X7+X5+X4+X2+X B.X7+X5+X4+X+1C.X7+X5+X4+X2+1 D.X7+X5+X4+X0+115.若用HDLC帧传送10个汉字,则该帧的总长度为A.20字节B.22字节C.24字节D.26字节16.下列网络互连设备中,可在不同或相同的局域网之间存储和转发帧的是A,转发器B.网桥C.路由器 D. 网关17.对于采用四种相移的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方法,2400波特线路的数据传输率为A.1200bps B.4800bps C.7200bps D.9600bps18.下列域名中不属于通用顶级域名的是A.net B.com C.int D.edu 19.下列关于域名系统DNS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DNS是一个集中式数据库系统B.域名的各分量之间用小数点分隔C.Internet域名由DNS统一管理D.域名中的英文字母不区分大小写20.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标识被操作资源的方法是采用A.IP地址B.URL C.MAC地址D.域名21.IEEE802参考模型的LLC子层提供的虚电路服务属于A.无确认无连接服务B.无确认面向连接服务C.有确认无连接服务D.有确认面向连接服务22.IEEE802.3MAC帧的起始定界符SFD字段的比特模式为A.01111110 B.10101010 C.10101011 D.1111111123.下列关于异步传输模式ATM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ATM信元中信息段长度固定为53字节B.ATM网络在信元交换前需建立虚拟连接C.ATM网络不参与任何数据链路层的功能D.ATM物理链路逻辑上分虚路径和虚通道24.基于TCP/IP协议簇的网络管理标准协议是A.CMIS B.SNMP C.CMIP D.SMTP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一章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答: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

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的资源具体包括哪些?答:资源共享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的作用,它包括软件共享、硬件共享及数据共享。

软件共享是指计算机网络内的用户可以共享计算机网络中的软件资源,包括各种语言处理程序、应用程序和服务程序。

硬件共享是指可在网络范围内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硬件资源的共享,特别是对一些高级和昂贵的设备,如巨型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器、绘图仪、高分辨率的激光打印机等.数据共享是对网络范围内的数据共享。

网上信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可以供每一个上网者浏览、咨询、下载。

5.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有何共同点与不同点?答:网络操作系统与分布式操作系统在概念上的主要区别是,网络操作系统可以构架于不同的操作系统之上,也就是说它可以在不同的本机操作系统上,通过网络协议实现网络资源的统一配置,在大范围内构成网络操作系统。

在网络操作系统中并不要求对网络资源进行透明的访问,即需要指明资源位置与类型,对本地资源和异地资源访问区别对待.分布式比较强调单一性,它是由一种操作系统构架的。

在这种操作系统中,网络的概念在应用层被淡化了。

所有资源(本地的资源和异地的资源)都用同一方式管理与访问,用户不必关心资源在哪里,或者资源是怎样存储的。

二者的联系: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系统软件中的重要一环是网络操作系统,有人也将它称为网络管理系统,它与传统的单机操作系统有所不同,它是建立在单机操作系统之上的一个开放式的软件系统,它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的计算机系统的互连操作.面对不同的单机操作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用户操作协调和与单机操作系统的交互,从而解决多个网络用户(甚至是全球远程的网络用二分布式操作系统大量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被连接在一起,可以获得极高的运算能力及广泛的数据共享。

(完整版)18版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第一章

(完整版)18版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第一章

(完整版)18版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第一章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重点、难点1、重点(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2)分组交换网络工作原理(3)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及其计算(4)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2、难点(1)分层网络体系结构(2)分组交换网络的性能指标的计算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与网络结构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识记)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与通信链路或者通信网络,互连位置不同、功能自治的计算机系统,并遵循一定的规则实现计算机系统之间信息交换。

简短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2、网络协议的概念(识记)网络协议是网络通信实体之间在数据交换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和约定,是计算机网络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识记)(1)按照覆盖范围分类个域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2)按拓扑结构分类星形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结构、环形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树形拓扑结构、混合拓扑结构(3)按交换分类分类电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4)按网络用户属性分类公用网、专用网4、计算机网络的结构(识记)大规模现代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包括网络边缘、接入网络和网络核心。

网络边缘是接入网络的所有端系统的集合,运行各种分布式网络应用。

接入网络是实现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与网络核心连接与接入的网络。

评价接入网络的主要技术指标是接入带宽与带宽占有方式(独占还是共享)。

网络核心是由通信链路互连的分组交换设备构成的网络,作用是实现网络边缘中的主机之间的数据中继与转发。

比较典型的分组交换设备是路由器和交换机等。

5、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或作用(领会)计算机网络通过信息交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这一核心功能,包括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共享6、协议的三要素(领会)协议三要素包括:语法、语义、时序二、数据交换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1、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念(识记)数据交换是实现在大规模网络核心上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基础。

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PSE:分组交换设备PAD:分组装配、拆卸装备NCC:网络控制中心FEP:前端处理机IMP:接口信息处理机PSTN:电话交换网ADSL:非对称用户环路DDN:数字数据网FR:帧中继ATM:异步转移模式ISDN:综合服务数字网VOD:电视点播WAN:广域网LAN:局域网MAN:城域网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模型ITU:国际电信联盟IETF:英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第2章1.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三要素的含义与关系。

答: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就称为协议。

协议三要素:(1)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3.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模型的理由是什么?有何好处?答: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

将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逐个加以解决,这种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手段。

分层就是系统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分层结构的好处在于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每一层的功能相对简单而且易于实现和维护。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分层结构有利于交流、理解和标准化。

6.请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答:面向连接服务和电话系统的工作模式相类似。

数据传输过程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的节点的地址。

面向连接数据传输的手法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需通信开始前的连接开销,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无连接服务与邮政系统的信件投递过程相类似。

每个分组都是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的地址,各分组在通信子网中是独立传送的。

数据传输过程不需要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目的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

可靠性不是很好,通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李全龙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第一章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李全龙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第一章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李全龙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一章课后习题: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就是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二,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含义各是什么?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时序。

语法就是定义实体之间交换息的格式和结构,或者定义(比如硬件设备)之间传播号的电平等。

语义就是定义实体之间交换息中需要发送(或包含)哪些控制息。

这种息的具体含义,以及针对不同含义的控制息,接收息端应如何响应。

时序也称同步。

定义实体之间交换息的顺序,以及如何匹配或适应彼此的速度。

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是什么?在不同主机之间实现快速的息交换,通过息交换,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这一核心功能。

四,按网络覆盖范围划分,主要有哪几类计算机网络?各自的特点?主要有个域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个域网是近几年随着穿戴设备,便携式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而提出的网络类型,是由个人设备通过无线通技术,构成小范围的网络,实现个人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比如蓝牙。

范围控制在1到10米。

局域网通常部署在办公室,办公楼,厂区等局部区域内。

采用高速有线或无线链路,连接主机实现局部范围内高速数据传输范围。

十米到一公里。

城域网掩盖一个城市范围内的收集,5到50公里。

广域网掩盖通常跨越更大的地理空间,几十公里至几千公里,可以实现异地城域网或局域网的互连。

五,按收集拓扑划分,主要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星形拓扑结构,总线拓扑结构,环形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树形拓扑结构,混合拓扑结构。

1.星形拓扑包括一个中央结点,收集中的主机通过点对点通链路与中央结点毗连,中央结点通常是集线器、交换机等设备,通通过中央结点进行。

多见于局域网个域网中。

优点,易于监控与管理,故障诊断与隔离容易。

缺点,中央结点是网络中的瓶颈,一旦故障,全网瘫痪,网络规模受限于中央结点的端口数量。

2.总线拓扑结构接纳一条广播道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称为总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一章课后习题: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就是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二,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含义各是什么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时序。

语法就是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格式和结构,或者定义(比如硬件设备)之间传播信号的电平等。

语义就是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中需要发送(或包含)哪些控制信息。

这种信息的具体含义,以及针对不同含义的控制信息,接收信息端应如何响应。

时序也称同步。

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顺序,以及如何匹配或适应彼此的速度。

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是什么在不同主机之间实现快速的信息交换,通过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这一核心功能。

四,按网络覆盖范围划分,主要有哪几类计算机网络各自的特点主要有个域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个域网是近几年随着穿戴设备,便携式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而提出的网络类型,是由个人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构成小范围的网络,实现个人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比如蓝牙。

范围控制在1到10米。

局域网通常部署在办公室,办公楼,厂区等局部区域内。

采用高速有线或无线链路,连接主机实现局部范围内高速数据传输范围。

十米到一公里。

城域网覆盖一个城市范围内的网络,5到50公里。

广域网覆盖通常跨越更大的地理空间,几十公里至几千公里,可以实现异地城域网或局域网的互连。

五,按网络拓扑划分,主要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星形拓扑结构,总线拓扑结构,环形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树形拓扑结构,混合拓扑结构。

1.星形拓扑包括一个中央结点,网络中的主机通过点对点通信链路与中央结点连接,中央结点通常是集线器、交换机等设备,通信通过中央结点进行。

多见于局域网个域网中。

优点,易于监控与管理,故障诊断与隔离容易。

缺点,中央结点是网络中的瓶颈,一旦故障,全网瘫痪,网络规模受限于中央结点的端口数量。

2.总线拓扑结构采用一条广播信道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称为总线。

所有结点均与总线连接,结点间的通信均通过共享的成分进行。

多见于早期局域网。

优点,结构简单,所需电缆数量少,易于扩展。

缺点,通信范围受限,故障诊断与隔离困难,容易产生冲突。

3,环形拓扑结构,利用通信链路将所有的结点连成一个闭合的环,环中的数据传输通常是单向(也可以双向)的传输,每个结点可以从环中接收数据,并向环中进一步转发数据。

多见于局域网,园区网和城域网。

优点,所需电缆长度短,可以使用光纤,易于避免冲突。

缺点,某结点的故障容易引起全网瘫痪,新结点的加入或撤出比较麻烦,存在时间问题。

4,网状拓扑结构中的结点通过多条链路与不同的结点直接连接,网状任一结点与其余所有节点均有直接链路连接,则为完全网状结构,否则为非完全网状结构。

多见于核心网络。

优点,网络可靠性强,一条或多条链路故障时,网络仍然可以连通。

缺点,结构复杂,造价成本高,选路协议复杂。

5,树形拓扑结构是总线拓扑结构与星形拓扑结构的扩展,多见通过级联星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中的中央结点构建树型拓扑结构。

多见于局域网。

优点,易于扩展,故障隔离容易。

缺点,对根结点的可靠性要求高,一旦根结点故障,则可能导致网络大范围无法通信。

6,混合拓扑结构是两种以上简单拓扑结构混合而成的网络。

绝大多数实际网络采用,比如internet。

优点,易于扩展,可以构建不同规模网络,并可根据需要优选网络。

缺点,网络结构复杂,管理与维护负杂。

六,计算机网络结构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主要包括网络边缘,接入网络,网络核心三个部分。

网络边缘,连接到网络中的所有端系统构成了网络边缘,端系统运行分布式网络应用,在端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应用目的。

接入网络,实现端系统与网络核心连接与接入的网络。

主要有1,电话拨号接入,2,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接入,3,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接入网络,4,局域网5,移动接入网络。

网络核心是由通信链路互连的分组交换设备构成的网络,作用是实现网络边缘中主机之间的数据中继与转发。

七,请简要描述你了解的接入网络,这些接入网络都有什么特点经常使用是哪类接入网络1,电话拨号接入,是利用电话网络通过调制解调器,将数字信号调制到模拟电话线路,通过电话网络的模拟语音信号作为载波传送到远端,再利用调制解调器将数字信号从模拟信号的解调出来。

这类接入方式在早期接入网络中,主要用于家庭接入,利用了电话网络覆盖广泛的优点,能够方便的实现分散的家庭用户接入网络。

但是这种接入方式的接入链路带宽有限,最大带宽通常为56kb每秒,对于现代英特耐特网络用户来说,显然带宽太低,所以这种接入方式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2,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

电话机连接电话端局的线路称为用户线路。

ADSL也是利用现有的电话网络的用户线路实现的接入网络,adsl是目前家庭用户接入网络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接入方式,ADSL基于频分多路复用技术实现电话语音通信,与数字通信共享一条用户线路,在进行网络通信的同时,可以进行电话语音通信,这与传统的拨号接入存在很大差异。

之所以称为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是因为在adsl接入网络中,在用户线路上实现了上行带宽比下行带宽小。

虽然ADSL接入方式主要用于家庭用户接入网络,但是一些小型商业用户也选择这种接入方式,比如小型商业门店等。

3,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接入网络。

hfc,接入网络也称为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是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实现网络接入的技术,hfc,接入网络的用户端使用电缆调制解调器连接有线电视的入户同轴电缆,同轴电缆连接到光纤结点,再通过光纤链路连接电缆调制解调端接系统,进而连接网络。

hfc也是基于频分多路复用技术,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同轴电缆剩余的传输能力,实现电视信号传输与网络数据传输的共享。

hfc也是非对称的。

虽然h fc接入的上下行带宽表面上看要比adsl的带宽,但是当用户数量较大时,hfc接入没有adsl接入速率快,因为,adsl是独享式接入。

4,局域网,企业,学校等机构会在组织范围内建设局域网,连接所有需要接入外部网络的主机,然后通过企业网络和校园网的边缘路由器连接网络核心,典型的局域网技术是以太网,wifi等,事实上,除了企业,校园等机构网络在,用局域网接入网络核心,现在随着光纤到户的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住宅小区的家庭用户,也采用局域网技术实现网络接入。

5.移动接入网络。

移动接入网络怎样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如3G/4G/5G网络,实现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等设备的网络接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接入已成为internet接入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个人移动设备的接入,移动接入网络是不可替代的,而且将成为个人设备接入网络的首选途径。

八,请简述电路交换的工作过程,以及电路交换的特点。

在电路交换网络中,首先需要通过中间交换节点为两台主机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称为电路,然后再利用该电路进行通信,通信结束后再拆除电路,电话网络的电话拨号呼叫过程就是请求建立电路的过程。

电路交换网络在建立电路时,为整个会话在沿线所有链路上都预留一个专用信道,传输速率恒定。

在这个通信过程中,交换设备对通信双方的通信内容不做任何干预,即对数据的编码,符号,格式和传输控制顺序等没有影响,利用电路交换进行通信包括建立电路,传输数据和拆除电路三个阶段。

1,建立电路,传输数据之前,必须建立一条端对端的电路,这个电路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个交换结点的接续过程。

电路建立之后,在两个主机之间的每一段物理链路上,都为双方的通信预留了相应的带宽,这个带宽在双方通信期间将一直保留并独占。

2,传输数据。

在电路建立之后,主机之间就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了,被传输的数据可以是数字数据也可以是模拟数据,数据的传输可以是单工,也可以是全双工。

在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之间存在一条独占的物理线路,为双方的本次通信服务,这里的独占指的是交换结点之间的线路是相对独占的,因为通过信道复用技术对一条物理信道进行新的划分,而主机的交换结点之间的线路,往往是绝对独占的。

3.拆除电路。

数据传输结束后,要释放该物理链路,该释放动作,可由两个通信主机之间的任何一方发起并完成,释放信号必须传送到电路所经过的各个结点,以便重新分配资源。

综上所述,电路交换的特点是有连接的,在通信时需要先建立电路连接,在通信过程中独占一个信道,通信结束后拆除电路连接。

电路交换的优点是实时性高,时延和时延抖动都较小,缺点是对于突发性数据传输,信道利用率低,且传输速率单一。

电路交换主要是用于语音和视频这类实施性强的业务。

九,什么是报文交换什么是分组交换试比较两者的优劣。

报文交换,也称为消息交换。

其工作过程为,发送方把要发送的信息附上发送/接收主机的地址及其它控制信息,构成一个完整的报文,然后以报文为单位,在交换网络的各结点之间,以存储-转发的方式传送,直至宋达目的主机。

一个报文在每个结点的延迟时间,等于接收报文所需的时间加上向下一个结点转发所需的排队延迟时间之和。

分组交换是目前计算机网络广泛采用的技术,分组交换,需要将待传输数据及报文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块,而每个数据库附加上地址序号等控制信息,购置数据分组,每个分组独立传输到目的地目的地,将收到的分组重新组装还原为报文,分组传输过程,通常也采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分组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相比,两者都采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将报文拆分为更小的分组,分组交换在拆分与组装分组过程中,一方面会消耗一定的计算资源,另一方面还需要附加更多的控制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有效数据传输效率,因此表面上看,似乎报文交换更优于分组交换,但实质上这个表面上的微小变化,却大大改善了交换网络的性能,与报文交换相比,分组交换主要有如下优点。

1,交换设备,存储容量要求低。

作为存储-转发交换方式,报文交换需要缓存整个报文,当报文很大时,要求报文交换设备具有很大的存储容量,分组交换将大报文拆分为较短的分组进行传输。

理论上讲,分组交换设备只要能缓存一个小分组,网络就可以工作。

因此分组交换可以大大降低对网络交换结点的存储容量的要求。

2,交换速度快。

报文交换在缓存大报文时,有可能需要将报文存储到速度较慢的外存储器设备上。

使得报文交换设备完成报文转发需要较长时间,分组交换设备由于只需要缓存一定数量的较短的分组,因此可以利用储存数器进行存储-转发处理,不需要访问外存,处理转发速度加快。

另外,在分组交换网络中,多个分组可以在网络中的不同链路上进行并发传送,大大提高传输效率和线路利用率,大幅缩短整个报文通过网络的时间。

3,可靠传输效率高.网络通讯通常需要确保可靠无差错的实现数据从源主机向目的主机的传输。

实际通信链路不可能实现百分百无差错,对于传输过程出错的数据,纠正错误的最常见措施是请求发送方重新发送出错的数据,直到接收端接收到正确的数据为止,对于报文交换网络,一个报文出现差错,需要重传整个报文;对于分组交换网络,一个分组出现差错,只需要传出错的分组,并不需要重传所有由统一报文拆分出来的分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