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

合集下载

硅胶柱层析法的操作方法

硅胶柱层析法的操作方法

硅胶柱层析法的操作方法硅胶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主要用于分离、富集和纯化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它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硅胶)和流动相(溶剂)中的亲疏水性差异而实现分离。

下面将详细介绍硅胶柱层析法的操作方法。

1. 实验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层析柱、硅胶、溶剂和待分离的混合物。

层析柱是用玻璃制成的管状装置,内部装填有硅胶,通常有不同直径和长度可供选择。

硅胶是用硅酸盐矿物质制成的多孔性固体,有不同颗粒大小和孔径可供选择以适应不同的分离需求。

2. 层析柱装填首先,将层析柱垂直安放在支架上,并使用适当的填料将底部封堵,例如硅胶糊。

然后,将干燥的硅胶颗粒倒入层析柱中,轻轻敲击柱壁使其均匀沉积。

填充的高度应根据需分离化合物的极性和分子量来确定。

最后,将柱顶用玻璃棉堵塞,以防止硅胶颗粒从柱顶溢出。

3. 条件调节层析柱安装完毕后,需要调节运行条件。

首先,根据所选的溶剂系统,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比例,将溶剂混合均匀,以确保溶剂前后在柱内具有相似的极性和极性强度。

其次,填充好柱的硅胶会吸附一些杂质,因此需要进行预洗。

先用适量的纯溶剂通过柱,以洗去杂质,直至柱底完全干燥。

4. 样品加载样品的加载通常分为直接加载和前处理两种方式。

直接加载适用于纯度较高的样品,直接将样品溶解于少量溶剂中,通过注射器将样品溶液缓慢注入到柱顶。

前处理适用于混合物样品,需要通过一定的前处理步骤,例如萃取、溶剂抽提或浓缩,以得到纯度较高的目标化合物,然后再进行样品加载。

5. 层析过程样品加载后,开始进行层析过程。

通常采用重力下滴、低压或高压加速流动相的方法进行柱层析。

流动相会在柱内不断移动,化合物会因为与流动相的亲疏水性差异而发生分离。

这时,需要控制流动相的速度和流动相比例,以使得分离效果最佳。

根据待分离物质的特性和分离效果,可以适当调整流速和流动相比例。

6. 集取分离物分离后的化合物会分布在柱上的不同位置,目标化合物可能会随着柱顶溶剂一起流出柱外。

硅胶柱层析的方法

硅胶柱层析的方法

硅胶柱层析的方法硅胶柱层析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它基于样品成分在硅胶柱上的吸附和解吸过程,通过不同组分在硅胶上的吸附和解吸速度差异来实现分离和纯化。

硅胶柱层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制备硅胶柱、样品处理、样品加载、洗脱和分析收集等步骤。

第一步是制备硅胶柱。

首先,选择合适的硅胶填料,常用的有粉末状硅胶和硅胶凝胶。

粉末状硅胶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硅胶凝胶适用于柱层析。

然后,将硅胶填充到柱子中,通常使用的是玻璃柱,选择直径和长度适当,填充过程需要控制填充的均匀度和压实度,确保硅胶柱的质量。

第二步是样品处理。

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例如,如果样品中有杂质或固体颗粒,可以首先使用滤纸或过滤膜进行过滤;如果样品中有有机溶剂,可以先进行浓缩或萃取。

处理后的样品应保持干燥和无杂质,以免对硅胶柱的分离产生干扰。

第三步是样品加载。

将处理后的样品加入硅胶柱中,一般通过重力或压力的方式进行。

样品的进样量应适中,既不能太多导致硅胶柱失效,也不能太少导致分离效果不理想。

如果样品中有多个组分需要分离,可以采用多次加载的方式,每次加载后等待吸附完成再进行下一次加载。

第四步是洗脱。

洗脱是分离和纯化的关键步骤。

一般来说,先用无极性溶剂进行洗脱,逐渐增加溶剂的极性,以使吸附在硅胶上的样品逐渐解吸出来。

洗脱的速度和温度也会影响分离效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

在洗脱过程中,可以采集不同洗脱时刻的洗脱液,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检测。

最后一步是分析和收集。

通过对洗脱液的分析,可以确定各个组分的含量和纯度。

一般可以使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或其他检测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对样品进行收集,用于进一步的研究或生产应用。

总的来说,硅胶柱层析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分离技术。

通过合理选择硅胶填料、样品处理、加载、洗脱和分析等步骤的优化,可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的高效分离和纯化。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硅胶柱的选择、操作条件的调整和设备的维护等因素,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柱层析分离净化的实验技巧和方法

柱层析分离净化的实验技巧和方法

柱层析分离净化的实验技巧和方法柱层析技术也称柱色谱技术。

一根柱子里先填充不溶性基质形成固定相,将样品加到柱子上后用特别的溶剂洗脱,溶剂组成流动相。

在样品从柱子上洗脱下来的过程中,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向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经过多次反复分配,将不同组分逐一分离。

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根据填充基质和样品分配交换原理不同,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是三种分离混合物的经典层析技术。

1、柱层析操作方法的选择目前,柱色谱分离的操作方式,主要包括常压分离、减压分离和加压分离3种模式。

加压柱:适合小于100-200g产品的纯化。

大尺寸的加)柱难以制作,用起来危险性大。

建议使用双链球加压。

减压柱:适合任何量的过柱,比加压柱快,需要减小流动相极性过柱(比加压柱小一倍),不然会导致分离效果差。

常压柱:适合大于50-100g的产品。

常压柱是分离效果最好的,但是时间也最长。

常压分离是最简单的分离模式方便、简单,但是洗脱时间长。

减压分离尽管能节省填料的使用量,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填料会使溶剂挥发,并且有时在柱子外面会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易分解的化合物也难以得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或真空泵抽气。

加压分离可以加快淋洗剂的流动速度,缩短样品的洗脱时间,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液更快洗脱。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等。

2、柱子规格的选择市场上有各种规格的柱层析分离柱。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分离就好。

目前市场上的柱子,其径高比一般在1: 5~10范围,在实际使用时,填料量一般是样品量的30~70倍,具体的选择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含量进行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的分离度较大,就可以减少填料量,使用内径相对较小的柱子(如 2 cm × 20 cm的柱子) ;如果Rf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增加填料量,比如用3 cm内径的柱子。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原理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

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实验室硅胶柱操作规范

实验室硅胶柱操作规范

实验室硅胶柱操作规范1、操作步骤1.1 硅胶准备柱硅胶一般选用200-300目,拌样硅胶一般选用100-140目。

拌样硅胶用量为样品量的1-8倍,柱硅胶用量为样品量的8-100倍,对于极难分离的样品,还可以使用硅胶H作为柱硅胶。

1.2 实验仪器准备一支玻璃色谱柱,一个铁架台,烧杯,锥形瓶,径口直径较大的玻璃漏斗,一支玻璃棒,硅胶管,螺旋夹,夹子等。

1.3 装柱1.3.1 将硅胶管与色谱柱下端相连(若色谱柱带活塞则不用),往硅胶管上加上螺旋夹,取与色谱柱口径相应的棉花,厚薄适中(太厚流速慢,太薄易漏硅胶),置入色谱柱底部,将色谱柱固定于铁架台上。

1.3.2 吸附剂的加入①干法:将吸附剂一次加入色谱管,振动管壁使其均匀下沉,然后沿管壁缓缓加入开始层析时使用的流动相;或将色谱管下端出口加活塞,加入适量的流动相,旋开活塞使流动相缓缓滴出,然后自管顶缓缓加入吸附剂,使其均匀地润湿下沉,在管内形成松紧适度的吸附层。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有充分的流动相留在吸附层的上面。

②湿法:将吸附剂与流动相混合,搅拌以除去空气泡,徐徐倾入色谱管中,然后再加入流动相,将附着于管壁的吸附剂洗下,使色谱柱表面平整。

装完柱后需等硅胶沉降压实后再上样,通常需要半天到一天时间。

1.3.3试样的加入①湿法:将试样溶于层析时使用的流动相中,过滤,待填装吸附剂所用流动相从色谱柱自然流下,液面将与柱表面相平时,再沿色谱管壁缓缓加入滤液。

注意勿使吸附剂翻起。

②干法:选择适当溶剂使样品刚好完全溶解,过滤后取100-140目硅胶适量,将样品溶液缓慢加入到拌样硅胶中,边加入边搅拌,再使溶剂挥发去尽后使呈松散状(一般需放入通风橱中挥干过夜);将混有试样的吸附剂加在已制备好的色谱柱上面。

如试样在常用溶剂中不溶解,可将试样与适量的吸附剂在乳钵中研磨混匀后加入。

上完样后可在拌样硅胶上面加入少量100-140目的保护硅胶,在保护硅胶之上还可以加入脱脂棉以防止加流动相时破坏硅胶保护层。

硅胶层析原理及操作

硅胶层析原理及操作

硅胶层析原理及操作硅胶层析原理及操作硅胶柱层析原理⼀.硅胶柱层析原理⼀. 硅胶层析法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不同⽽得到分离,极性较⼤的物质与硅胶作⽤强,保留时间长,极性弱的物质与硅胶作⽤弱,保留时间短,物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间通过反复的吸附、解吸过程,得以分离。

流动相选择,极性⼩的⽤⼄酸⼄酯/⽯油醚系统;极性较⼤的⽤甲醇/氯仿系统;极性⼤的⽤甲醇/⽔/正丁醇/醋酸系统;如有拖尾,可根据具体情况,加⼊少量氨⽔或冰醋酸操作⽅法硅胶层析操作⽅法⼆.硅胶层析⼆. 1.硅胶量确定。

称取⼀定量的硅胶,根据所要装填的柱⼦体积及上样量来确定(上样量5%以内),极难分的物质,可适当增加硅胶量。

硅胶的密度在0.5-0.6左右,由此可计算出装填⼀定体积的柱⼦需要称取的硅胶质量。

2.制备匀浆。

加⼊⼲硅胶体积⼀倍的溶剂,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油醚/⼄酸⼄酯/丙酮体系,就⽤⽯油醚制备匀浆;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氯仿制备匀浆。

3.装柱。

柱底出⼝关闭,⽆筛板的可⽤棉花替代,加⼊约1/5体积⽯油醚(氯仿),将匀浆⼀次性倾⼊柱⼦中。

然后打开柱⼦底部出⼝,待硅胶床沉降稳定后,关闭出⼝(注意不要使液⾯低于硅胶床)。

4.压实。

沉降完成后,⽤双联球或⽓泵加压,泵⼊洗脱液,直⾄床⾯稳定。

5.上样。

上样后,加⼊洗脱剂洗脱,可将脱脂棉置于硅胶床表⾯。

避免添加流动相时冲坏硅胶表⾯。

6.过柱和收集。

采⽤合适的洗脱液洗脱,根据样品情况可采⽤梯度洗脱。

分离出的样品采⽤分部收集,具体每个馏分的体积可根据实际的分离效果来确定,⼀般情况下以柱体积的10%为⼀个馏分来收集。

7.检测。

使⽤专⽤喷显剂,只使⽤⽤紫外检测,可能会损失⼀些样品,紫外的灵敏度⼀般⽐喷显剂低1-2个数量级。

三.柱层析经验1.柱⼦填装硅胶柱⼦装填,有两种⽅法:即湿法装柱和⼲法装柱。

不论⼲法还是湿法,硅胶(固定相)床的表⾯要平整,柱床径⾼⽐1:10以上,太短塔板数不够,太长会产⽣轴向扩散。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技术是一种用于分离和分析分子结构相似或略有不同的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分离技术。

这种分离技术既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纯化,也可用于单组分的准确分析。

硅胶柱层析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分离分析结果,它与其它分离分析技术相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方便和分析效率高。

硅胶柱层析分子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分离:一种是吸附,另一种是偏析。

在吸附过程中,溶质分子被吸附在柱粒子表面上,并且不会溶解,而在偏析过程中,溶质分子会在柱粒子表面上同时进行偏析和均相移动,也就是说,不同结构的分子会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分离混合物中的分子。

硅胶柱层析过程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是将硅胶柱放入柱层析装置中;第二步是向硅胶柱中加入待分离分析物;第三步是使用柱层析仪进行柱层析测定,即将分析物在柱中均匀地向下移动;最后一步是收集偏析后的分子产物。

硅胶柱层析技术在有机合成研究和有机分子分析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在分离有机混合物、有机废水处理、有机物种鉴定以及其他有机化学应用等方面非常有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微量组分;可以用于鉴定相似的有机物;可以用于检测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可以用于分离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如香料中的混合物;还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

此外,硅胶柱层析技术还可以用于食品分析,如可可粉、乳糖、蛋白质分析等,以及药物分析,如抗生素分析、降脂药物分析等。

它甚至可以用于环境分析,如溶解性有机磷、元素烃的分析,在进行环境污染检测中也有重要作用。

硅胶柱层析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简便、分析效率高以及结果可靠等优点。

硅胶柱层析技术也可以用于大规模分离复杂的物质,这使得它成为有机化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硅胶柱层析实验报告

硅胶柱层析实验报告

硅胶柱层析实验报告硅胶柱层析实验报告引言:硅胶柱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硅胶柱层析技术,对一种混合溶液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探究硅胶柱层析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硅胶柱、待分离化合物混合溶液、溶剂等。

首先,将硅胶柱用适量的溶剂进行湿润,然后将待分离的混合溶液注入柱上,以溶剂为流动相进行层析。

根据化合物的亲、疏水性质,可以调整流动相的成分和比例,以实现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混合溶液,其中包含了三种化合物A、B和C。

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比例,我们成功地将这三种化合物分离开来。

在硅胶柱中,化合物A具有最大的亲水性,因此,它在流动相中的移动速度最快,最先被洗脱出来。

接着是化合物B,它的亲水性次于化合物A。

最后,化合物C由于其较强的疏水性,移动速度最慢,最后被洗脱出来。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影响硅胶柱层析效果的因素。

首先是流动相的选择。

流动相的选择应根据待分离化合物的性质来确定,以保证其在柱上的良好分离。

其次是流动相的比例。

比例的调整可以通过改变不同溶剂的体积比例来实现,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此外,还要注意流动相的流速,过高的流速可能导致化合物不能充分分离,而过低的流速则会延长实验时间。

在实验中,我们还观察到硅胶柱层析的分离效果与硅胶的粒径有关。

较大粒径的硅胶柱对大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而较小粒径的硅胶柱则适用于分离小分子化合物。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待分离化合物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硅胶柱。

结论:通过硅胶柱层析实验,我们成功地将混合溶液中的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

实验结果表明,硅胶柱层析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技术,可以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和粒径选择合适的条件,实现高效的分离和纯化。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流动相的组成和比例,以提高分离效果。

参考文献:[1] Zhang, L., Zhang, Z., & Zhang, Y. (2018).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a versatile separation technique for biorefinery. Green Chemistry Letters and Reviews, 11(4), 492-502.[2] Wang, X., Wang, H., & Zhang, Y. (2019).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for th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Natural Product Communications, 14(8), 1-10.。

关于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关于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关于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柱层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离、纯化和分析复杂混合物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混合物组分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在柱状填料上发生不同程度的分配与吸附,从而使混合物分离成单个或少量组分。

柱层析实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柱层析填料:根据所需分离的混合物的特性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填料。

常用填料有硅胶、反相填料等。

2.准备样品:将待分离的混合物以适当的溶剂溶解,并过滤除去悬浮物。

3.将填料装入层析柱中:将选择好的填料按照提供的方法装入层析柱,并确保填充完全均匀。

4.平衡填料:用适当的洗脱剂通过填料进行平衡,以除去填料表面的杂质和待分离混合物外的其他杂质。

5.加样分析:在柱层析填料上均匀加样,并注意避免柱尾部的重叠现象,以免影响分离效果。

6.洗脱剂流出:用相应的洗脱剂缓慢流过填料层,将待分离的组分逐渐从填料中洗脱出来。

7.采集分离组分:根据所需分离组分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和提取洗脱液中的分离组分。

8.结果分析:通过检测和分析分离得到的组分,确定柱层析的分离效果,并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或纯化操作。

柱层析实验中的技巧有:1.选择合适的填料和洗脱剂:填料的选择应考虑到混合物的性质和目的,洗脱剂的选择应使待分离的组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2.注意填料装填的均匀性:填料装填均匀可以提高柱层析的分离效果和分辨率,避免填料不均匀造成的漏洗现象。

3.适当控制洗脱剂的流速:流速过快会导致分离不彻底,流速过慢则会延长分析时间。

应根据填料和样品特性调整流速。

4.注意样品加样的均匀性:样品加样均匀可以避免出现分离过早或过晚的现象,影响柱层析的分离效果。

5.经常检查柱的状态和泄漏情况:柱层析过程中,需要时常检查柱的状态,如填料是否松动、泄漏等,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6.根据分离效果调整实验参数:根据分离效果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参数调整,如填料种类、洗脱剂浓度、流速等。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一、硅胶柱层析原理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二、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三、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搅成匀浆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7.检测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硅胶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来介绍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准备样品及配制溶剂:一般需要将待测物质与适当的溶剂混合,使其溶解度较大,且不产生化学反应。

根据分析目的选用不同的溶剂,以保证分离效果。

2.准备硅胶柱:硅胶柱由无色透明的硅胶胶体组成,直径一般为1-2.5厘米,长约10-40厘米。

硅胶柱层析的分离效果,与柱高、柱径、胶体的大小和分布、溶液的流速等因素有关。

在选择硅胶柱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柱径和柱高。

3.测试流速:测试不同流速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测试方法为将流速调节为不同值,测定每个流速下所采集的溶液吸收曲线,最终确定出最佳的流速。

4.样品处理:样品从洗脱液中洗脱出来之后,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例如可以用过滤膜、离心、深度过滤等方法,来去除样品中的离子、颗粒等。

5.动态洗脱:先在洗脱液用水稀释3-5倍,使液面齐平。

关掉泵阀使得管路只循环搅拌。

将占底部10%的甲醇浸入硅胶柱底部粉末颗粒中,然后打开泵阀。

保持洗脱液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稳定,然后逐渐开始动态洗脱。

6.收集洗脱液:可以采用分批收集和连续收集两种方法,最终将洗脱液图谱编制。

1.操作前,务必检查所有设备设施是否完好,液体循环是否通畅,以及所有参数(如气温、流速、洗脱液配比等)是否调整合适。

2.在操作时,不能超量进样,以免产生超过硅胶柱承受能力的负荷。

3.在操作中,应注意洗脱溶液的挥发和流动,以避免水分汽化,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密封管路和溶液,防止冷凝积聚。

4.硅胶柱层析法有一定的危险性,提供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经验,同时要持续关注硅胶柱的干燥程度,确定每步操作的效果,以保证精度和安全性。

5.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各种简化重复操作,减少操作依赖,以提高生产效率。

总之,硅胶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其操作相对简便,可以大量产生准确的结果,因此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硅胶柱层析实验

硅胶柱层析实验

硅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原理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

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实验原理法与技巧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实验原理法与技巧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实验原理、方法与技巧一、硅胶柱层析原理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

200-300 目硅胶,称 30-70 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 100 倍量的硅胶 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 0.4 左右,所以要称 40g 硅胶,用烧杯量 100ml 也可以。

2.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 /乙酸乙酯 /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 /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 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 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 9/10 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 上样量,1g 硅胶 H,0.5ml 收一馏分; 1-2g 上样量,50g 硅胶(200-300 目),20-50ml 收一馏分。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过程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过程

柱层析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硅胶柱层析下面介绍我现在惯用的方法:匀浆法。

1。

称量。

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

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

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

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

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

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7。

检测。

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8。

送谱。

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

如果样品太少或为液体,可过一小凝胶柱,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

硅胶柱层析实验报告

硅胶柱层析实验报告

硅胶柱层析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和纯化混合物中的有机物,了解硅胶柱层析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并掌握准确分离纯化有机物的方法。

实验原理:硅胶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有机物的方法,其分离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硅胶柱上的吸附性、溶解性和扩散性差异,通过物质在硅胶上的迁移速度不同实现分离纯化的目的。

实验步骤:1. 准备硅胶柱:在取样架上横放一根长玻璃管,管内填充净化后的硅胶,并用砂芯杆将硅胶填充密实。

2. 试样制备: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溶剂中溶解,制备好浓度适中的试样溶液。

3. 样品处理:将试样溶液通过滤纸滤除杂质,然后用注射器将样品注入硅胶柱上部,让其均匀渗透到硅胶柱中。

4. 流动相选择:根据样品的特性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如正己烷:乙酸乙酯(8:2)。

5. 层析:用滴酒器滴加流动相,使其从硅胶柱上部流动到底部,收集不同部位的溶液,通常以试剂漏斗收集。

6. 分离纯化:根据不同吸附特性,选择性收集目标物质,分离纯化为单一化合物。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操作,得到硅胶柱层析的分离纯化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是否与预期相符,若不符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 实验中是否出现问题,如何解决?3. 实验中有无其他操作或步骤可以改进?4. 实验中应注意的细节和操作注意事项是什么?实验结论:通过硅胶柱层析法可以有效地分离和纯化混合物中的有机物,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要求。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已在讨论中给出。

实验中可以改进的操作或步骤需要再次优化。

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遵循实验室操作规程,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在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和归还。

参考文献:[1] 硅胶柱层析法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4):138-140.[2] 孙XX,李XX. 有机化学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硅胶柱层析的原理及方法分析全文

硅胶柱层析的原理及方法分析全文

硅胶柱层析的原理及方法分析全文硅胶柱层析原理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

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 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柱层层析硅胶cas

柱层层析硅胶cas

柱层层析硅胶cas柱层层析硅胶(Column Chromatography Silica Gel,简称CC硅胶)是一种用于化学分离和纯化的常见技术。

它是在硅酸盐基础上制备的,具有多孔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本文将介绍柱层层析硅胶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它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柱层层析硅胶的原理是基于物质在固定相(硅胶)和流动相(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实现分离。

固定相是填充在柱中的硅胶,它的粒径和孔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流动相是溶剂,可以通过改变溶剂的组成和性质来调节吸附和洗脱的效果。

在柱层层析过程中,样品溶液首先被加载到柱上,然后通过溶剂的流动,溶液中的不同组分会以不同的速度在固定相上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柱层层析硅胶的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柱子:选择合适大小的柱子,装入硅胶并均匀填充。

2. 预处理硅胶: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洗涤,去除杂质和水分。

3. 样品加载: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加载到柱子上,可以使用注射器或滴管缓慢加入。

4. 溶剂流动:选择适当的流动相,缓慢地通过柱子,使样品分离。

5. 分馏收集:通过收集不同时间或体积的洗脱液,分别收集不同组分的纯化产物。

柱层层析硅胶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有机合成中,它可以用于分离、纯化和提取目标化合物。

柱层层析硅胶的分离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硅胶的粒径和孔径大小、溶剂的选择和流速、样品的性质等。

根据需要,可以调整这些因素以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柱层层析硅胶还可以用于生物化学实验中的蛋白质纯化和寡核苷酸分离。

在这些应用中,硅胶通常需要经过修饰以增加特异性吸附。

此外,柱层层析硅胶还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检测等领域。

总结起来,柱层层析硅胶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和纯化技术。

它通过固定相(硅胶)和流动相(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实现样品的分离。

在化学实验中,柱层层析硅胶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生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领域。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

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新手有一些帮助柱层析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硅胶柱层析下面介绍我现在惯用的方法:匀浆法。

1。

称量。

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

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

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

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

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

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 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7。

检测。

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8。

送谱。

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硅胶柱层析
一、硅胶柱层析的原理
利用吸附原理,即利用硅胶对中药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吸附能力的差异,而使混合物中各成分得以分离的色谱方法。

二、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装柱
操作要点:装柱前柱底要垫一层脱脂棉以防吸附剂外漏。

有干法装柱和湿法装柱两种方法
(1)干法装柱:将硅胶通过漏斗装入柱内,中间不应间断,形成一细流慢慢加入管内。

也可用橡皮槌轻轻敲打柱硅胶柱使硅胶装填连续均匀、紧密。

柱装好后,打开下端活塞,然后倒入洗脱剂洗脱以排尽柱内空气,并保持一定液面。

(2)湿法装柱:将最初准备使用的洗脱剂装入柱内,打开下端活塞,使洗脱剂缓慢流出。

然后把硅胶慢慢连续不断地倒入柱内(或将硅胶与适量洗脱剂调成混悬液慢慢加入柱内,),硅胶依靠重力和洗脱剂的带动,在柱内自由沉降,此间要不断把流出的洗脱剂加回柱内保持一定的液面,直至把硅胶加完并在柱内沉降不再变动为止。

然后在硅胶上面加一小片滤纸或少许脱脂棉。

根据加样量控制洗脱剂液面至一定高度。

匀浆法: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
柱。

2、上样
将欲分离的样品溶于少量装柱时用的洗脱剂中,制成体积小、浓度高的样品溶液,加入层析柱中硅胶面上。

如样品不溶于装柱时用的洗脱剂,则将样品溶于易挥发的溶剂中,并加入适量硅胶(不超过柱中硅胶全量的1/10)与其拌匀,除尽溶剂,将拌有样品的硅胶均匀加到柱顶(始终保持洗脱剂有一定的液面),再覆盖一层硅胶即可。

上样时注意沿着柱内壁慢慢加入,始终保持硅胶上端表面平整;上样量为硅胶的1/60~1/30。

3、洗脱
洗脱剂的选用可通过薄层色谱筛选,一般TLC展开时Rf 值为0.2~0.3的溶剂系统是最佳的洗脱系统,采用梯度洗脱法洗脱。

先打开柱下端活塞,保持洗脱剂流速1~2滴/秒。

上端不断添加洗脱剂(可用分液漏斗控制添加速度与下端流出速度相近)。

如单一溶剂洗脱效果不好,可用混合溶剂洗(一般不超过三种溶剂),通常采用梯度洗脱。

洗脱剂的洗脱能力由弱到强逐步递增。

4、收集处理
等份收集洗脱液,每份收集量大概与所用硅胶的量相当。

每份洗脱液采用薄层定性检查,合并含相同成分的洗脱液。

经浓缩、重结晶处理往往可得到某一单体成分。

如仍为几个单体成分的混合物,不易析出单体成分的结晶。

则需要进一步层析或用其他方法分离。

注:(1)柱色谱分离能力比薄层分离能力强,效果更好,尤其对结构相似、性质接近、采用薄层难以分离的成分分离效果好。

(2) 洗柱子能不用含水的混合溶剂,就尽量不要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