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其特征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2.群落有一定的相对一致的外貌。 3.在群落中有能大量控制能流及对其它物种和环境强 烈影响的生物优势种现象。 4.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群落表现为随环境梯度变化及 随时间演替的现象。 5.群落有一定的营养结构和代谢方式。由不同生物形 成一定的食物网关系和生产、消费、分解特点。
三、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2.群落的数量特征
⑦ 重量(weight):用来衡量种群和群落生物量或现存量的指标。 可分为鲜重和干重来表示。
⑧ 优势度(dominance):用来表示某种生物在群落中作用和地位 大小的指标,是确定优势种的定量指标。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重要值越大的种,在群落的结构中就越重要。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2.群落的数量特征
④ 频度(frequency):群落中某一物种在样方内出现的频率。 常按包含该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来计算。
频度=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 ⑤ 高度(height):测量植物体长的一个指标,可取自然高度 或绝对高度。某种植物高度占最高物种高度的百分比称为高度 比,高度比=某一物种的高度/最高物种的高度×100% ⑥ 体积(volume):植物所占空间大小的量度。它在计算林木 蓄积量时非常有用。
➢ 边缘效应(edge-effect):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含解析
第3节 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知识点一 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知识梳理1.群落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01生物种群的集合。
(2)举例①一个池塘里全部鲤鱼。
(□02×) ②一个池塘里全部鱼。
(□03×) ③一个池塘里所有生物。
(□04√) (3)与种群的关系同种生物个体――→全部□05种群――→所有种群□06群落2.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 (1)研究的问题(2)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12种群。
3.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不同群落的□13物种数目有差别,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14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15丰富度,即群落中□16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17越丰富。
海拔越高,群落丰富度□18越低。
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①土壤动物具有□19趋暗、□20趋湿、□21避高温的习性。
②调查方法:常用□22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③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④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23种类和数量。
⑤丰富度统计方法:一是□24记名计算法,二是□25目测估计法。
(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32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33越多,群落结构也□34越复杂。
(4)用具分析①诱虫器诱虫器中的□35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它利用土壤动物具有□36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远离光源、热源。
②吸虫器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37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5)注意事项①取样时应注意□38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免结果偏差较大。
②用体积分数为□3970%的酒精杀死并保存标本,若要保存活体通常用含有湿棉花的试管收集。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群落的稳定性
概念: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的自我维持能 力,包括对干扰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 抵抗力: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恢复力:遭到破坏以后恢复原状能.垂直结构: 是指群落在 空间上的 垂直 分层现象。
(1)植物分层的主要影响因素: 光强度 (2)动物分层的主要影响因素: 食物、栖息 (3)分层的意义:提高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 能力,减少种间斗争
2.水平结构
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
特点:镶嵌分布 成因: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 空间等现象。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 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 甚至灭亡。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 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 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分开至少一方 不能独立存活。
密度指标 频度指标:含有某种生物的样方占总样方的 百分数 分析各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和群落的变化趋势 十分重要
返回
群落中少数能够凭借自己的大小、数量和生命力对 群落外貌和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样的物种就 是群落的优势种 特点:个体大、数量多、生活能力强
返回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 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群落的概念
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各个生物 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规律的 集合体,称为生物群落
包括这个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群落的基本特征
1、物种的多样性 2、物种的相对数量 3、优势种 4、生长型 5、营养结构
丰富度:群落中 物种数目的多少 群落的物种组成 是区分不同群落 的首要特征
高中生物教案: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群落的定义和特征,理解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使学生掌握群落的结构类型,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界群落结构的能力,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群落的定义和特征;(2)群落的结构类型及特点;(3)群落结构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群落结构的形成机制;(2)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群落的结构和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群落结构的图片和实例,增强学生对群落结构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群落的定义和特征(0.5课时)(1)介绍群落的概念;(2)阐述群落的特征,如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等。
2.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特点(1课时)(1)垂直结构:分层现象、原因及意义;(2)水平结构:镶嵌分布、原因及意义。
3. 群落结构与环境因素的关系(0.5课时)(1)环境因素对群落结构的影响;(2)群落结构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
4. 户外观察实践活动(1课时)(1)选择合适的观察地点,如校园、公园等;(2)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群落的结构特点;(3)学生交流观察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群落定义、特征和结构类型的理解程度。
2. 户外观察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群落结构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群落结构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群落以及群落的特点。
2. 探究群落的定义和特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群落的定义和特征,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学习群落的结构类型:学生自主学习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特点,教师讲解并示例。
4. 小组讨论:探讨群落结构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学生分享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生物群落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生物群落的基本结构与特征生物群落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不同物种之间形成的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是一个相对稳定和自然的生态系统,包含许多不同类型和种类的生物体。
在这个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它们彼此以一定的方式依存。
生物群落的基本结构包括生物群落的组成、分布和特性。
生物群落的组成是由各种生物体组成的,这些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物群落的基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能源。
动物是由植物和其他小型生物体组成的。
这些生物体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关系。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促进生物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微生物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分解生物群落残体的组成部分。
它们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更基本的形式并将它们返回到大气层中。
生物群落中存在着许多生态位,生态位是生物在一个特定生态系统内所占据的空间和角色。
生态位是指一个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及所扮演的角色。
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很多种,包括食物链、捕食关系、共生互利共生和竞争等。
食物链是生物群落中经典的互动形式,它描述了不同类型和种类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一个食物链包括一个摄食者、一个被摄食者和一些其他生物体。
例如,一只狮子吃掉了一只羚羊,那么羚羊就成为了它的食物。
捕食关系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依靠捕食其他生物体的行为。
这种关系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种的平衡。
共生互利共生是指在两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一种互利关系。
例如,昆虫可能会在植物上进行空中运输,而植物能够从昆虫身上得到新的信号和刺激。
竞争是在两个或更多个生物之间进行的某种形式的交互作用,这些生物之间受到同一生态位资源的限制。
比如,如果两种物种需要相同的食物并且它们生活在同一地区,它们可能会竞争。
竞争可以是间接的或直接的,并且可以涉及资源的不同方面。
生物群落在整个环境中占据了丰富的角色和功能,它在其中扮演着多种生态角色,包括养分循环、维持地球大气层的稳定、氧气供应、食物链的形成、物种适应性的演化等。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新高考) 第9单元 第3课时 群落的结构
课标要求 1.概述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空间结构。2.简述生态位的概念、内容、形成原因及其意义。
考点一
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群落演替等。
提醒①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与群落都是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之和=种群,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之和=群落。
②群落并非是各种生物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有机整体。
2.群落的物种组成
(1)意义: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即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3)规律
①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②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不同。数量多,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很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意义
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5.群落的季节性
(1)原因: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
(2)结果: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6.生态位
(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研究内容
①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②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特点:群落中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4)原因: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5)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延伸应用 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群落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由多个物种组成的生物种群群体。
群落的基本特征和结构与地理环境、物种组成以及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将针对群落的基本特征和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1.物种组成多样性:群落中包含多种物种,其物种组成的多样性是群落的一个重要特征。
物种组成多样化可以提高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适应性,同时也反映了生物多样性水平的高低。
2.功能分工:群落中的不同物种及其个体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功能分工。
不同物种基于其生理特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分别承担着生物群落中的不同角色和任务。
这种功能分工能够提高群落整体的适应能力和生态效益。
3.生态位:群落中的每个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
生态位指的是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地位和任务。
这些任务可能包括获得食物、竞争资源、避免掠食等。
物种之间的生态位划分使群落中的物种能够最大程度地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从而维持群落的稳定性。
4.物种间相互作用:群落中的各种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密切。
相互作用的形式包括捕食与被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群落的结构、组成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群落的结构:1.高等植物层:群落的最上层多由高大的树木和灌木组成,构成了群落的屋顶。
这些高等植物以其高度和枝叶构成形成母群落,为其他物种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2.矮化植物层:在高等植物层下方,通常有一层矮化植物,如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等。
这些植物通常生长在高等植物的荫下,起到保护土壤、保持水分和提供庇护的作用。
3.地表动物层:地表动物层包括昆虫、爬行动物、小型哺乳动物等,它们在地表上活动,以植物的果实、花蜜、树皮等为食物。
4.地下动物层:地下动物层由地下生活的生物组成,如蚯蚓、白蚁、地下根瘤菌等。
这些生物在土壤中获取食物和水分,还可以促进土壤的肥沃度和循环。
5.空中动物层:群落中的空中动物层主要包括鸟类和昆虫。
它们占据相对较高的空间,以飞行的方式在群落中活动,与植物和其他动物相互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中图版)
第一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一、教学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板书设计:一、群落概念二、基本特征三、群落的结构1、水平结构2、垂直结构四、教学过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物种的生物集合体,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
群落是从比种群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由此引出在群落水平上科学家要研究哪些问题。
利用“问题探讨”中的素材,通过一些事例,进一步说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剖析池塘生物群落,引出群落结构的话题。
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应联系具体的事例,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和总结,避免教师直接“下定义,举例子”的教学方法。
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认识到:(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例如,我国新疆北部的森林,主要是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而南方许多森林的主要树种是阔叶乔木;(2)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
例如,在热带森林的生物群落中,植物种群数以万计,无脊椎动物种群以10万计,脊椎动物种群以千计。
但是,在冻原和荒漠的生物群落中,种群数量要少得多。
认识一个群落的物种组成,首先,要调查该群落分别有多少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列出它们的名录。
其次,还要进一步搞清群落中各种群的相对数量和比例。
在生态学上,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是用丰富度来表示。
在学习完这些内容之后,学生对群落的概念、群落水平上要研究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时,可以有两种教学策略:一是先进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然后再回到正文学习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二是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教学,将探究活动安排在本节结束时进行。
生物高考群落知识点
生物高考群落知识点群落是指生物群体在某一地区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总体。
在生物高考中,群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群落的概念、特点、形成机制以及群落的分类。
一、群落的概念群落是由不同物种组成的共同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生物群体总体。
这些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群落可以包含多种生物,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二、群落的特点1. 多样性:群落中存在多种不同物种,它们之间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2. 依存性:群落中的物种相互依赖,彼此之间形成复杂的生态关系。
3. 稳定性:群落内部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相对稳定,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和演替过程。
4. 互利共生:群落中的不同物种通过相互作用和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惠。
三、群落的形成机制群落的形成是由生物群体相互作用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1. 种间相互作用: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
通过这些相互作用,物种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状态,共同构成了群落。
2. 环境因素:环境条件对群落的形成也起到重要的影响。
如气候、土壤、水文等因素,会构成不同的生境类型和群落结构。
四、群落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群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1. 植被群落:根据主导植物的类型和组合,将群落分为森林群落、草原群落、沙漠群落等。
2. 动物群落:根据生态位和生活习性的相似性,将动物进行分类,如水生群落、陆生群落等。
3. 水生群落:根据所处水域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将群落分为淡水群落、海洋群落等。
结语群落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
通过了解群落的概念、特点、形成机制以及分类等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在生物高考中的相关题目中,对群落的理解和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集合”不是简单机械聚集,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相适应的有机体】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不同(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3)丰富度变化情况:从赤道到两极丰富度下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随水深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4)丰富度大小比较:平原<山地草地<林地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拓展: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生态因素有多种,如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在某些条件下通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
优势种:指对群落影响最大的种群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的现象。
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即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①)。
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高中生物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素材1 中图版必修3
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与种群一样,生物群落也有一系列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不是由组成它的各个种群所能包括的,也就是说,只有在群落总体水平上,这些特征才能显示出来。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如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和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优势种(群落中以其体大、数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的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相对丰盛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营养结构等。
[1]作为一般名词时与群落同义。
现在使用的生物群落一词,只限于强调沿袭克列门茨和谢尔福德〔F.E.Clements & V.E.Shelford,1939〕的考虑方法。
克列门茨认为,植物群落并不是个体和种的组合,而是用生长形〔growth form〕为代表的生态群组合,这种必须以生物个体为准据的新阶段的有机体,称之为复合生物〔complex organism〕。
谢尔福德〔1912〕对动物曾使用了生理活动型这个名词,它相当于植物的生长型,并称之为生态种群〔mores,用复数形,单数形为mos,涵义不同〕,它的组合即是动物群落。
以后把植物和动物作为mune 的机能生活形的集群,而进一步强调了统一性。
演替是复合生物的发育、成长,相当于它的成体的顶极群落是仅仅由气候决定的。
也有把这种观点特称之为生物生态学〔bio-ecology〕的。
群落划分[2] 主要是按气候条件划分的生物带〔lifezone〕,也就是冻原、夏季绿林、热带雨林、稀树干草原〔savannah〕等划分范围内的生物的群落单位。
F.E.Elements〔1916〕提出这个术语,当时是指一般生物群落,强调具有与生物栖息场所相关连的形态构造,并向顶极发展。
然而V.E.Shelford〔1932〕以后,多局限于与植物社区〔formation〕相对应的大型动植物构成的群落〔biotic forma- tion,生物社区〕,而Clements和Shelford〔1939〕等,根据植物的顶极,提出群落外貌〔physiognomy〕特征,并根据动物的影响种所鉴别的单位,把两者合并起来加以命名,例如stipa-antilocapra群落这种称呼。
高中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3.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
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
而使它们能( D )
A.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以上都正确
4、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菌(属真菌) 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变为菌核,使虫体内 的组织被破坏,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从幼虫的 口或头部长出柄子坐,似直立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
菟丝子的寄生
结果: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B
个
体
数
A
寄生
时间
寄主
寄生者
BA
BA
互利共生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白蚁与肠内的鞭毛虫
生 物 数 量
“同增同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种间关系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物种 关系类型
AB 互利共生 ++
植食性鱼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生物
判断:下列描述属于群落的是; 1)一个池塘中的鱼类 2)一片森林中的各种植物 3)一片草地 4)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真菌等全部生物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种群种类 优势种群 种群位置
种间关系
关系一般特征
实例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地衣、根瘤
寄生
+-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蛔虫和人
竞争
--
捕食
+-
彼此抑制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水稻和稗草
羊与草 狼与羊
举例说明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举例说明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 什么是生物群落?生物群落,说白了就是一群生物在同一个地方,像小区的邻居一样,大家各自生活,却又紧密相连。
想象一下,森林里那些高大的树木、嬉戏的小鸟、静静流淌的小溪,哎,简直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谁说大自然没有艺术感呢?每种生物在这个大家庭里都有自己的角色,像是电影里的演员,少了谁都不行。
1.1 多样性的重要性首先,生物群落的最大特点就是多样性。
就像我们去餐馆,总希望能看到各种菜品,才能满足不同人的味蕾。
生态系统也是如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使得群落更加稳定,生存环境更为丰富。
你想想,要是只有一种植物在这儿扎根,那日子还真是单调得像白开水。
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共存,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各种关系就像交响乐团,各种乐器齐奏,才能演出和谐的旋律。
1.2 竞争与合作不过,这个大家庭可不是一帆风顺的。
生物之间有竞争,有合作,简直就像家庭聚会,表面上和和气气,背后却暗流涌动。
有些动物为了争夺食物、栖息地而斗智斗勇,像小狐狸与小兔子的追逐战;而有些则相互依赖,比如蜜蜂和花,花提供花蜜,蜜蜂则帮忙传粉,双赢的局面,谁说不是呢?2. 生物群落的结构再说说生物群落的结构。
这个结构其实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像分级的蛋糕,最上面是顶级捕食者,像狮子、老虎这些“霸主”;接下来是中层捕食者,比如狼和狐狸;最底层则是草食动物,比如鹿和兔子,当然还有植物。
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任务,谁也不能掉链子。
比如,如果顶级捕食者数量减少,下面的动物就会疯狂繁殖,结果就是草原被啃得干干净净,生态平衡就此打破。
2.1 食物链的奇妙说到食物链,那简直就是自然界的“连锁反应”。
从小虫子到大老虎,每一个生物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假如有一天,某种植物消失了,那它的食客就得另寻他路,结果可能导致某些动物数量暴涨,而某些动物则可能面临饥饿,简直就是一场生态的大变革。
想象一下,一个小小的变化,就能引发连锁反应,真是太神奇了!2.2 环境的影响除了生物之间的互动,环境对生物群落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生物群落名词解释生态学
生物群落名词解释生态学群落( community)是一个生物群落的整体,又称为生态系统或生态平衡,是生物的群集或群体。
其功能和结构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和数量变化,影响营养物质的供应和分配,影响动植物的繁殖和分布,影响土壤的形成和质地等。
1.群落及其特征群落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生活在某一生境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群落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
从地球上生命的产生至今,已经有无数次从微生物到高等动物再到人类的大灭绝事件,但都可以通过种群数量的增加得以复原,唯独在人类出现后的200年左右,由于人口激增,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才造成了物种灭绝速度超过了增长率,导致了人类的第六次大灭绝。
群落是最基本的生态单位。
群落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群落在空间上的分布。
群落是一定空间区域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但更重要的是群落内部的种群结构。
( 2)群落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
不同的群落类型,反映着不同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者说是不同的生态演替阶段。
人们通常把生物进化程度较低,与环境之间关系比较简单的生态演替阶段叫做原始群落,这样的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而将生物进化程度较高,与环境之间关系比较复杂的生态演替阶段叫做次生群落,它比原始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 3)群落在生态学上的功能。
群落具有如下的生态功能:①提供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②能够提供食物来源和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场所。
③有的还可以作为抵抗病原菌、昆虫和其他天敌的屏障。
④许多物种还可以为研究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提供依据。
2.生态系统及其特征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域内相互依存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着的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包括群落、种群、个体和群落之间以及群落内部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其功能和结构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和数量变化,影响营养物质的供应和分配,影响动植物的繁殖和分布,影响土壤的形成和质地等。
基础生态学-第四章第三节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
成层现象,从陆生植物群落来说,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 分,决定地上部分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度和 湿度条件,而决定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物理和 化学性质,特别是水分和养分。由此看来,成层现象是植 物群落与环境条件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生物 群落所处的环境条件越丰富,生物的种类就越多,群落的 层次也越多,层次结构也越复杂;反之则物种少,层次数少, 层次结构也就简单。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
在完全发育了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 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 被层等四个基本结构层次。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的成层性包括地上成层与地下成层,层( layer)的分化主要决定于植物 的生活型,因生活型决定了该种处于地面以上不同的高度和地面以下不 同的深度。 植物群落的地下成层性是由不同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达到 的深度不同而形成的。最大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在表层,土层越深,根量越 少。
2、群落的交错区
群落交错区(生态交错区、生态过渡带, ecotone): 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边缘效应 (edge effect): 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
2、群落的交错区
我国大兴安岭森林边缘,具有呈狭带分布的林缘草甸, 每平方米的植物种数达30种以上,明显高于其内侧的 森林群落与外侧的草原群落。 美国伊利诺斯州森林内部的鸟登记上仅14种,但在林 缘地带达22种。
1、生态型
(1)气候生态型 长期适应不同光周期、气温和降水等气候因子而形成的各种
生态型,如耐热性、抗寒性、抗旱性、长日照、短日照等。 (2)土壤生态型
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温度和肥分等自然和栽培条件下,可以 形成不同的生态型,如水稻和陆稻,每一作物的耐水肥 和耐瘠薄品种等。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分子、原子(细胞的化学成分)
(二)结构: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 配臵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 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即 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在森林生物群落中,高大 的乔木总是处于群落最高层, 它下面有灌木层、草本层、地 被层,还有地下生物。动物则 鹰、松鼠等处于顶层,麻雀、 雉等处于中层,鼠和兔等在地 面,蚯蚓、蝼蛄等在地下。
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 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 动。
(四)寄生
1、概念: 一种生物(寄生物)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体 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
2、寄生的结果:
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菟丝子
寄生与捕食的区别
• 捕食是弱肉强食的现象
荔枝、木棉、榕树等只 能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方; 马尾松等适应性强的植物南 方北方都可生长;红松等喜 凉怕热植物只能生长于东北 较为寒冷的地方;雪莲等生 长于终年积雪的雪峰之上。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 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 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 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 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 水平结构的存在。) 例:P251 判断题3…………………………(错) 因为该林中竹子是同种生物,竹子长势整齐 并不影响林中其他生物有的高有的矮,不同种生 物仍然是分层的。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捕食 个 体 数 1 时间 A 个 体 数 3 B A
个 体 数
2
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对人类生产的意义
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对人类生产的意义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与种群一样,生物群落也有一系列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不是由组成它的各个种群所能包括的,也就是说,只有在群落总体水平上,这些特征才能显示出来。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如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和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组配和种类结构)、优势种(群落中以其体大、数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的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相对丰盛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营养结构等。
然而,由于各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生物群落的结构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即不同的生物出现与地面以上不同高度和地面以下不同深度,从而使整个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上下层次,即成层现象。
与群落中植物有分层现象一样,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也因生态位不同而占据着不同的层。
在垂直结构中,由于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层与光照条件密切相关,每一层的植物适应于该层的光照水平,并降低下层的光强度。
在森林中光强度向下递减的现象最为明显。
最上层树处于全光照之中,平均说来,到达下层小树的光只有上层树(全光照)的10~50%,灌木层只有5~10%,而草本层则只剩1~5%了。
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温度、空气湿度也发生变化。
每一层植物和被它们所制约的小气候为生活于其中的特有动物创造一定的环境,因此动物在种类上也表现出分层现象,不同的种类出现于不同层次,甚至同一种的雌雄个体,也分布于不同的层次。
例如,在森林中可以区分出3组鸟种:在树冠中采食的,接近地面的,以及生活在其间的灌木和矮树簇叶中的.林地也由于枯枝落叶层的积累和植物对土壤的改造作用,创造了特殊的动物栖居环境。
较高的层(草群,下木)为吃植物的昆虫、鸟类、哺乳动物和其他动物所占据。
在枯枝落叶层中,在腐烂分解的植物残体、藓类、地衣和真菌中,生活着昆虫、蜱、蜘蛛和大量的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高度(cm) 12.5 25
车前草
一年蓬 蒲公英
结缕草
1
5
10
2660
15
5
CONTENTS
样方分析
01 02
数据处理
结论
03
数据处理
植物 种类 漆姑草 簇生卷耳 地锦草 蒲公英 小蓬草 黄鹌菜 拟鼠麴草 车前草 一年蓬 结缕草 狗牙根 合计 东操场 数量 110 88 0 3 47 0 249 0 % 22.13 17.71 0.00 0.60 9.46 0.00 50.10 0.00 野生草地 数量 0 0 23 58 20 9 0 0 % 0.00 0.00 20.00 50.43 17.39 7.83 0.00 0.00 数量 0 0 0 10 0 0 0 6 西操场 % 0.00 0.00 0.00 0.37 0.00 0.00 0.00 0.22
2.通过百分率相似性指数和斯莱逊相似性指数计算,东操场和野 生草地之间的种间关联性较高。东操和西操,西操和野生的种间 关联性较低。
3.与东西操场人工草地相比,野生草地物种多样性较丰富,物种 种类较多,且物种个体间分布较均匀。 4.因采样样方数量较少,面积较小,偶然性较高。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车前草
常生于草地、河滩、沟边、 草甸、田间及路旁
一年蓬
为菊科植物一年蓬的全草。生 于山坡、路边及田野中。
结缕草
属多年生草本。多生在山坡、 平原和海滨草地。主要用于 运动场地草坪。
蒲公英
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广泛生 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 路边、田野、河滩。
西操场草地群落
植物种类
多度 1 1
密度 6 15
CONTENTS
样方分析
01 02
数据处理
结论
03
CONTENTS
样方分析
01 02
数据处理
结论
0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东操草地种群分布
漆姑草
多生于山地或田间路旁阴湿草地.
拟鼠麴草
粗壮草本,茎直立,多生于空旷沙土 地或山地路旁及山坡上
蒲公英
簇生卷耳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单生或丛生,近直立
小蓬草
一年生草本,常生长于旷野、荒 地、田边、河谷、沟边和路旁。
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其特征
我们在东操场、西操场、野生草地中各选取1 个1m×1m的样方。每种草地中选择的样方的植 物种类大致一致,生境条件大致相同,且群落结 构较为完整,植被覆盖度较大,尽量选择群落中 心较为典型的部分。注意要将样方划为标准的正 方形。 我们测量并记录了样方中植物的密度、多 度并多次在各个物种中取样测量株高,取平均值 记为该物种的平均高度。
东操场草地群落
植物种类
多度 密度 平均高度(cm)
漆姑草
簇生卷耳 蒲公英 小蓬草 拟鼠麴草
4
3 + 2 5
110
88 3 47 249
5
5 3 5 15
野生草地群落
黄鹌菜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生长 于山坡、路边、林缘和荒野 等地
小蓬草 +
一年生草本,常生 长于旷野、荒地、 田边、河谷、沟边 和路旁。
0
0 0 497
0.00
0.00 0.00
0
0 5 115
0.00
0.00 4.35
15
2660 0 2691
0.56
98.85 0.00
百分率相似性指数
百分率相似性指数: PS=∑(每一种最低的百分率) 东操和野生:0+0+0+0.6+9.46+0+0+0+0+0+0=10.06 东操和西操:0+0+0+0.37+0+0+0+0+0+0+0=0.37 西操和野生:0+0+0+0.37+0+0+0+0+0+0+0=0.37
蒲公英
地锦草
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 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 河滩
除广东、广西外,全国各地 均产
多生长于村庄附 近、道旁河岸、 荒地山坡。
狗牙根
野生草地群落
植物种类
多度 2 3 4 3 2
密度 9 20 58 23 5
平均高度(cm) 2 4 5 0.5 8
黄鹌菜 小蓬草 蒲公英 地锦草 狗牙根
西操草地种群分布
斯莱逊相似性指数 S=2c/(a+b) 东操和野生:S=2*2/(5+5)=0.4 东操和西操:S=2*1/(5+4)=0.22 西操和野生:S=2*1/(5+4)=0.22
CONTENTS
样方分析
01 02
数据处理
结论
03
结论:
1.东操场、西操场和野生草地中的优势物种分别是拟鼠麴草、结 缕草和蒲公英,占比均达50%以上,其中结缕草在西操场中的占比 高达9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