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及点评汇编
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笔记参考(优秀12篇)
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笔记参考(优秀12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一1、教学儿歌手势导入新颖、生动、直观。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中教师利用激励性语言、运用智慧星奖励等形式,始终使学生处于进取思考的氛围中。
另外,从杜教师一句“停笔眼不离书,检查计算结果”话中,从细微处渗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教育,这也正是我们教师每节课应追求的教育主题。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篇二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华15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华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
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
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 ,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
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
数学老师听课评课记录(通用6篇)
评课是教学、教研⼯作过程中⼀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下⾯店铺为⼤家编辑整理了⽼师数学听课评课记录,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只见树叶不见泰⼭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对教学过程的把握还有⽐较⼤的⽋缺。
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数学听课评课记录,欢迎⼤家阅读与借鉴! 数学⽼师听课评课记录篇1 4⽉8号晚上7点我的公开课终于顺利地完成了,虽然只有45分钟,但为了准备这45分钟却花费了成倍的⼼⾎。
从接到此任务通知(⼤概在3⽉21号左右)我便开始进⾏构思。
当时要求那⼀周周五前要报课题。
⼼⾥话,要讲阅读或语法应该⽐较简单,但是我想起了胡校长那句⼝头禅:要有死在公开课上的勇⽓。
我想这次死⼀回吧。
我决定选⼀个⼤家很少尝试过的课题,于是我想讲讲词汇吧。
这项内容是英语学习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甚⾄是很关键的⼀部分。
确定主题后我开始查阅相关资料,最后决定以猜词为课题并进⾏了课的设计、撰写教案。
过了⼏天,我请赵云霞⽼师看了⼀下我的ppt,她说内容有些难。
然后,我⼜改了两天。
有⼀天中午,我叫了两个学⽣过来看了看,学⽣觉得有点多。
再后来,我⼜找了王瑞请教,她⼜给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直到开课前⼀天晚上才定稿。
第⼆天我⼜在我们班先试了⼀下,学⽣反映还不错,不过有⼏道题学⽣觉得答案不统⼀我⼜改了⼀下ppt。
直到8号晚⾃习前,我还去找了找宋⽼师讨教了⼀下板书的设计问题,宋⽼师也是⾮常耐⼼,关于板书设计给我了⼀定的指导。
这次公开课不仅给了我锻炼的机会,更让我感到了各位⽼师的关爱。
⼼理甚是感动。
事实上,对于英语⽼师,尤其是平时在本校教学中很少全英⽂教学的我来说,为了练习⼝语,我也花了⼀段时间恶补英⽂电影。
⼀个多⽉后,我觉得现在课堂上英语可以脱⼝⽽出了。
总之,通过此过程⾃⼰也受益匪浅,感觉⼀下⼦进步了很多。
上完课,点评⽼师给了⼀些建议,受益匪浅;⽐如:张玲⽼师说⼩组的评分应该给个总结性评价。
胡校长建议考虑⼀下技巧与知识本⾝孰轻孰重的问题。
赵鸿建议猜词后的中⽂⽤英⽂的同义词呈现可能效果更佳等等。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1. 圆的认识(120字)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老师通过举例子、引入生活实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练习,巩固了圆的认识。
这节课让我对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分数的基本概念(150字)在这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分数的基本概念。
她通过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了各种分数,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等,并教会了我们如何将分数转化为百分数和小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分数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并且能够更灵活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小数与分数的关系(180字)这堂数学课上,我们讨论了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老师通过举例子,教给我们如何将小数转化为分数,以及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小数。
她还强调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等价性,并给我们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小数和分数的理解,而且能够熟练地在两者之间进行转化。
4. 变量与代数式(160字)这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变量和代数式的概念。
她解释了什么是变量,以及变量在数学中的作用。
她还教会了我们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代数式,并用代数式解决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变量和代数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独立地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5. 运算法则的应用(170字)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的应用。
老师通过举例子讲解了如何运用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并给出了一些练习题,巩固了我们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提高了我的运算能力,能够更熟练地运用运算法则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6. 二次根式(140字)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老师介绍了二次根式的定义,并教会了我们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
她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实际问题,让我们应用二次根式解决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二次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7. 坐标系和图形的认识(160字)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坐标系和图形的认识。
2020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1篇)范文.doc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第一篇: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什么特征呢?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生:想!(跃跃欲试)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生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没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关。
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
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
交流的问题并非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而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需求,是他们在感悟后急于表达而自然产生的想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3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3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1课前谈话: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
很好,都看着我啦。
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
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
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评: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
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请生上台指出来。
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清晰。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一)起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
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1)组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
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4,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师:有什么问题?生1:扇形面积不会算。
生2:看成三角形。
师:行不行?为什么?但是还是比较接近的,对不对?评: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面积》的中很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经过学生的探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比较容易理解。
我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种方法?据麻老师课后讲,设计这节课之前,曾做过前测,发现学生在面对解决圆的面积这个问题时,脑子里不是一片空白的,有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圆片进行对折(这是儿童生活经验作用下的原发思维),发现和三角形类似。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年级:[X]年级。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记录。
# (一)导入部分(约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开始了这堂课。
故事是关于小猴子分桃子的,小猴子们不知道怎么平均分桃子,愁坏了。
这个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2. 然后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小猴子,要怎么平均分这些桃子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
# (二)新授部分(约25分钟)1. 教师拿出了一些小棒,开始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比如说,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老师一边分一边讲解:“我们要每份分得同样多,这就是平均分哦。
”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用小棒分一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同学们都特别积极,教室里都是小棒摆弄的声音和同学们讨论的声音。
2. 在同学们分完小棒后,教师请了几位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的分法。
有个同学分的时候有点小失误,把小棒分得不一样多,老师特别幽默地说:“小棒们可不同意这样分呢,它们都想公平对待,再试试看呀。
”这既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又不会让学生觉得很尴尬。
3. 接着,教师引出了除法算式。
在黑板上写着“12÷3 = 4”,并解释说:“这个÷就是除号,就像我们刚刚平均分小棒一样,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4根。
”然后让同学们多读几遍这个除法算式,还进行了开火车读算式的小游戏,同学们都玩得很开心,读得也很响亮。
4.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师又举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比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让同学们自己列出除法算式。
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快列出“15÷5 = 3”,但是有个小迷糊同学写成了“15÷3 = 5”,老师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说:“你是不是把苹果和小朋友的数量弄混啦?再仔细想想哦。
小数听课记录30篇及评课意见
小数听课记录30篇及评课意见今天听了两节数学课,发现,原来自己是实用主义学派和建构主义学派的中间地带。
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一件好事。
第一节课是分类与整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
这一节课从按颜色分糖果入手,明白分类的重要性。
再从课本的分气球导入,按形状怎么分,明确两种记录数据的方式(象形统计图和表格),再要求孩子们按颜色来分一分,用白纸记录数据。
接着用课本分水果的练习来巩固,两种分类。
最后,用生活的例子来介绍分类和整理的重要性。
这节课,流程很顺利,知识点有突破,课堂调控成熟,孩子基本能够掌握数据的分类和整理。
但是,如果让我来上,我会让每一列的第一个同学来观察一包多种颜色的糖果,让最后一位同学来记录听到的数据,看哪一列传递的信息最准确,明确概率的意义所在。
再比较大家记录数据的方法,提炼出两种记录数据的形式。
(象形统计图和表格)对比两个表格,说一说,如果我要知道,谁最多,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如果我要快速完整传递信息,你会选择哪种方式。
再来讲解分气球,你想怎么传递信息给我?让学生自己按照颜色或者按照形状来分,出示两种标准的分类,问,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应该看哪个图?最后小结本课内容。
第二节课是掷一掷,人教版四年级的综合实践。
教师先从和学生的博弈入手,投掷两个骰子,点数之和有几种可能性?11种!现在两方来参与博弈,一方是1.2.3.4.11.12 六个数,另一方是5.6.7.8.9.10五个数。
选出一个人来当裁判,通过选代表玩,同桌玩。
发现五个数的那一方反而赢得多,探究是为什么?把三十六种可能一个一个排列起来,分类整理之后发现五个数竟然有24种可能。
再通过小法官的游戏来判断投掷两个骰子怎么样才能公平。
期间贯穿,小概率事件也是可能事件这一小知识。
这节课,老师上课风趣幽默,课堂气氛浓郁。
当我坐下来沉思之际,这节课,孩子学会了什么?投掷骰子?不对呀!最重要的难道不是介绍概率吗?通过可能性的种类,用24÷36得到点数之和是5.6.7.8.9的概率,明确概率大,就能预测这个事件发生的几率就大。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 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授课者:课题:方程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学生:秤、电子秤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二、介绍天平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
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一〕等式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学生:20+30=50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吗?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反复读。
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练习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明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局部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老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老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②:“你看到图形了吗?”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
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精选4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精选4篇)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篇1一、教学例1:谈话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
老师这里有四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图中的阴影部分你会用分数来表示出来吗?出示例1中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说出四个分数:1/3、1/2、2/6、3/9引导比较:这四个分数的分母为什么不同?前两个分数的分子为什么都是1?其他两个分数的分子为什么不同?你知道其中哪几个分数是相等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3=2/6=3/9。
提问:你怎么知道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从图中看出来的。
)这3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它们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3个分数的分母变大,分子呢?(也变大)因为平均分的份数多了,要使分数大小不变,所取的份数应该怎样?(也要多)师:为什么这三个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各不相同,而它们的大小相等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要来探究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指出:这些正方形纸都一样大。
提问:你能先对折,涂色表示它的1/2吗?学生折纸、涂色。
反馈后,提问:你能通过继续对折,再创造出和1/2相等的其他分数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组织交流,学生的折法可能有:(1)连续对折两次,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2份表示2/4,1/2=2/4折法可能有:(2)连续对折三次,把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4份表示4/8,1/2=4/8折法可能有:(3)连续对折四次,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6份,其中的8份表示8/16,1/2=8/16折法可能有:……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对折方法,同时完成板书:1/2=2/4、1/2=4/8、1/2=8/16师:你能再写出几个与1/2相等的分数吗?猜一猜可以写出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2.师:请大家观察例2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看一看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锦集(15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锦集(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一、师生问好,激趣导入1、引出机器人师:今天呢,黄老师给一(1)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看它是谁呢?(课件出示)生:机器人!师:对了,是机器人!第一见面,我们一起来听听机器人想对我们大家说什么?好吗?2、倾听机器人的“话”机器人:我是机器人贝贝,听说大塘小学一(1)班的小朋友学习特别努力、认真,今天我想和你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你们欢迎吗?生:欢迎!师:好,那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贝贝的到来!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1、感知分类师:学习之前,我们得先陪机器人贝贝买一些学习用具,听说啊,小鹿文具店里的文具挺多的,而且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先让我们和机器人贝贝一起逛逛小鹿文具店吧!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2、明确分类师:我们知道,小鹿文具店之所以整齐、美观,因为它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揭示概念:那么像小鹿文具店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就叫做分类。
(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类。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8页。
三、巩固发展、体验分类1、说一说师:刚刚我们逛了小鹿文具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参观参观小熊文具店。
这一次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它和小鹿文具店有什么不一样?哪位小朋友能来说一说?生:东西多、乱。
师:好,先让我们来看看小熊文具店到底都有什么文具(课件出示)——那我们该怎样帮助小熊把它的文具店弄得像小鹿一样整齐、美观呢?谁愿意帮忙出个主意?2、帮一帮师引导学生把小熊文具店的文具归类。
师:那么在摆放这些文具之前,我们得先把这些文具归好类,现在请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筋想一想怎样分比较好呢?请一位同学来帮一帮小熊。
3、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第1—3题)(1)学生独立完成。
(2)组内互相交流是怎么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精选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记录吧。
你知道记录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笔记参考(优秀12篇)
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笔记参考(优秀12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一1、教学儿歌手势导入新颖、生动、直观。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中教师利用激励性语言、运用智慧星奖励等形式,始终使学生处于进取思考的氛围中。
另外,从杜教师一句“停笔眼不离书,检查计算结果”话中,从细微处渗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教育,这也正是我们教师每节课应追求的教育主题。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篇二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记录张齐华
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记录张齐华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记录在小学数学公开课上,我聆听了名为张齐华的老师所授课。
本文将详细记录我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点和体会,并进行适当的解读和总结。
一、数的认知与运算1. 数的认知张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
学生们通过观察物体数量、指数、尺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对数的基本认知。
2. 数的运算张老师以生动的故事引入了数的四则运算,并通过教学实例和互动让学生们深入理解加减乘除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练习,逐渐掌握了数的运算技巧和方法。
3. 数与图形的联系通过绘图和观察不同形状的图形,张老师生动地展示了数与图形之间的联系。
通过数与图形的对应关系,学生们在观察和探索中理解了数的表达方式和图形的几何特征。
二、数的应用与问题解决1. 数的应用张老师引导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探讨数的应用领域。
通过举例解释,学生们了解了数在货币计算、量的测量和时间安排等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问题解决在教学中,张老师提供了一系列拓展思维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学生们通过分析问题、归纳规律和运用数学知识,逐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思维与创造力培养1. 数学思维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启发性问题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张老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创造力培养在小学数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张老师通过提供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并鼓励他们思考更多解决途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小结与收获通过听课,我深切感受到了小学数学公开课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意义。
张齐华老师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贯彻了启发式和探究性教学的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这堂公开课,我受益匪浅,不仅对小学数学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有了更多的思考。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及点评汇编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附加评语)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倍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及评析简短(7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及评析简短(7篇)小学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及评析简短(篇1)教学过程:一复习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举例:6×7=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
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生:6×7=427×6=42二新授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师:一共有几个果子?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板书)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3×7=21(个)。
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师:好,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7个小矮人一共有几个汉堡?怎么怎么写运算式呢?生:2×7=14(个)师:薯条呢?生:7×7=49(个)师:他们用到的乘法口诀是?生:二七十四七七四十九3师:好,你还能发现什么呢?生:一共有几个杯子花……师:好,看这些式子,我们都用到了乘法口诀(板书口诀)。
这样跟7有关的运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1练一练第一题:师:谁能把题目完整准确的读出来。
生:(读)师:那一共用了多少呢?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横的再看竖的各有几块。
师:有几列几行,那么算式呢?生:4×7=28(块)第二三题(开火车)第四题先读题目,再找同学回答。
2书上的习题自己写——检查——检查好写12题——挑同学说答案3延伸师:那么,看同学们有想到吗?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2个除法算式吗?试一试 4思考题:不出声,想想什么意思——老师给解释一遍题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师对答案。
(完整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听课记录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听课记录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意义”教学背景?第一层次:结合一个具体的物体、图形认识简单的分数。
第二层次:结合由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认识简单的分数。
第三层次:把前两者进行统整,提炼出单位“1”,进而在更抽象的层面上概括出分数的一般意义。
3、教材的编排教材在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也就是书上那段完整的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除此之外,还有分数单位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张老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但不要求学生机械的背出概念,关于分数单位的教学张老师安排在第二课时。
关于概念通过板书来补充。
4、教学线索传统的教学线索是逐步概括出概念;(见下面图片1)张老师的教学线索是围绕单位“1”逐步展开,帮助学生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见下面图片2、3)5、“分数的意义”几个困惑?困惑1:为什么叫单位“1”?困惑2:如何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困惑3:如何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的意义的抽象与建构?困惑4:如何实现由分数的无量纲性向有量纲性的跨越?6、由“分数的意义”引发的几点思考。
(1)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2)备课要有整体意识。
(3)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4)教学结构的变革比教学形式的变革更迫切。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
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学员听评课记录表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
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
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
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
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
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
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
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
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
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
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