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
合集下载
地理高中鲁教版必修Ⅲ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课件1
自我测评
1. 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C )市学案P48反馈易错题 A.土质疏松 B.垂直节理发育 C.人为破坏植被 D.夏季多暴雨 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D )市学案P50 A.峰岭众多,地表呈波状起伏 B.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很大 C.黄土覆盖,地表坦荡无垠 D.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 3.关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成因,正确的是(B )市学案P50 A.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 反馈易错题 B.是流水侵蚀而形成的 C.是风力侵蚀而形成的 D.是风力堆积而形成的 4.黄土高原比较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D )市学案P50 ①地质地震灾害 ②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 ③酸雨 ④水土流失、土壤 侵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降水的不稳定性多 地质灾害频发性 ③ 暴雨 ;④ 。 人为原因① 农业和建设上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 ② 破坏植被 。 (4)A地形区的名称是 黄土高原 ,
A区最主要的地貌特点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课后作业
学唱一首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预习学案52
1、结合教材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图和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综合治理 图,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 2、了解小流域的含义,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则、措施和效益。 3、给黄土高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运用到自己的家乡的水土流失治 理工作。 4、做好预习自测,并及时反馈。
探究实验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内陆
位置--过渡性
生态环境脆弱
沿海
干旱
草原 高原山地
湿润
森林 平原
牧业
农业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内陆
干旱 草原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pptx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原因;了解综合治理的原则和三大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治理的措施并进行整理分析,给黄土高原 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运用到当地水土流 失治理工作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搜集整理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的信息和资料,激发探究地理 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合作探究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材料一:会跑的土壤 黄土高原在240万年前形成时,每100年沉积1厘米,黄土最厚处达400米。 而现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每年要流失表土层1厘米以上,土壤流 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20~400倍。据水土保持部门观测,在黄土高原常年平 均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有外国人惊讶地 说道:“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毛细血管出血, 而是主动脉破裂”。 材料二: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 思考:①“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②它对黄河下游地区所造成的危害主 要是什么? 材料三:自然地理环境五大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 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 。 思考:根据以上材料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危害。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沟 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
黄土塬
黄土塬是黄土高原或黄土平原被沟谷切割后存留下来的高原面或平 原面。塬面平坦、塬坡较陡,周边为沟谷环绕。塬面积较大,一般 在100平方千米以上。是良好的耕作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原因;了解综合治理的原则和三大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治理的措施并进行整理分析,给黄土高原 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运用到当地水土流 失治理工作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搜集整理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的信息和资料,激发探究地理 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合作探究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材料一:会跑的土壤 黄土高原在240万年前形成时,每100年沉积1厘米,黄土最厚处达400米。 而现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每年要流失表土层1厘米以上,土壤流 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20~400倍。据水土保持部门观测,在黄土高原常年平 均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有外国人惊讶地 说道:“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毛细血管出血, 而是主动脉破裂”。 材料二: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 思考:①“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②它对黄河下游地区所造成的危害主 要是什么? 材料三:自然地理环境五大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 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 。 思考:根据以上材料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危害。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沟 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
黄土塬
黄土塬是黄土高原或黄土平原被沟谷切割后存留下来的高原面或平 原面。塬面平坦、塬坡较陡,周边为沟谷环绕。塬面积较大,一般 在100平方千米以上。是良好的耕作区。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修3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口增长
生态环境 恶化自然 灾害频繁
D破坏植被, 破坏植被, 开垦荒地, 开垦荒地, 砍伐森林
A人均耕地 少,燃料 需求增加
B扩大荒地开 垦面积
C农作物产量 下降
南方红壤丘陵区的水土流失
迁移应用 材料: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主 思考: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主
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中下游 及福建、浙江、海南、台湾等省。 、 及福建、浙江、海南、台湾等省。 1、南方红壤丘陵区的水土流失产生哪些 危害? 长江流域以南的红壤丘陵地水土流 危害? 失面积达67.48万km2。裸露的红 失面积达 万 壤丘陵,被人们称为“红色荒漠” (1)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大幅度减产。 壤丘陵,被人们称为“红色荒漠”。 )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大幅度减产。 这些地区,人多耕地少,山大坡陡, 这些地区,人多耕地少,山大坡陡, (2)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 )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 雨量充沛,特别是暴雨多, 雨量充沛,特别是暴雨多,植被一 给防洪和水库灌溉、 给防洪和水库灌溉 供水、 旦遭到破坏,在高雨量的冲击下, (3)给防洪和水库灌溉、供水、发电带来危 旦遭到破坏,在高雨量的冲击下, 很容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很容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 害。 壤肥力下降,造成大幅度减产。 壤肥力下降,造成大幅度减产。仅 长江上游35.2万km2水土流失区的 长江上游 万 土壤流失量就达15.6亿吨。由于长 2、讨论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形 亿吨。 土壤流失量就达 亿吨 、 江流失的泥沙颗粒粗,只有1/3细 成的原因有哪些? 江流失的泥沙颗粒粗,只有 细 成的原因有哪些? 泥沙进入干流, 的粗砂 的粗砂、 泥沙进入干流,2/3的粗砂、石砾 (1)自然原因:山大坡陡,雨量充沛,特别是 自然原因:山大坡陡,雨量充沛, 自然原因 淤积在上游水库、支流和中小河道, 淤积在上游水库、支流和中小河道, 暴雨多 给防洪和水库灌溉、供水、 给防洪和水库灌溉、供水、发电带 (2)人为原因:人多耕地少、对土地资源的 )人为原因:人多耕地少、 来很大危害。 来很大危害。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典型案例分析
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案例
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的综 合治理方式,成功控制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 生产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案例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一种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通 过拦截泥沙、淤地造田,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农 业生产能力。
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水土流失治理地区给予经济补偿和政策扶持。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05 治理成效评价及存在问题
治理成效评价
1 2
植被覆盖度提高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 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有效减少了水 土流失。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 原为例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 治理措施与技术手段 • 治理成效评价及存在问题 • 未来发展趋势与策略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黄土高原地区水 土流失的现状、成因 及危害
提出进一步加强水土 流失治理的建议和展 望
分析当前水土流失治 理的措施及其效果
黄土高原地区概况
01
02
03
04
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 地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
、宁夏及河南等省区
气候特点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 中且多暴雨,蒸发量大
地貌特征
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 失严重
土壤特性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 被侵蚀
02 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水土流失现状
01
02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PPT课件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 80%~90%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有哪些?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有哪些?
1.水带走了什么? 2.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3.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 4.这样会对耕地造成怎样的影响? 5.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 6.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压缩耕作用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复垦土地
具体目标:保塬、护坡、固沟
治理措施:工程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 生物措施
最终目标: 改善黄土高原生态坏境,脱
贫致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黄土高原地表特征 黄土广布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看地图,熟悉黄土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
太
长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行
日 月
山
山
秦
岭
太
长城
行
日 月
山
山
秦
岭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 150~160万km2 每年流失土壤 50多亿吨
占世界流失总量(600亿吨) 1/12 相当于毁坏耕地 100万亩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制度
开矿
露天煤矿的建设
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 1 特殊的地理位置 ---过渡性 2 土质:黄土结构松散 ,土质疏松 3 气候:降雨集中,多暴雨 4 自然灾害多发地区
人为原因 1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例如: 露天开矿,轮荒制度,工程建 设等)
2 对植被的破坏
水体流失的治理
治理方针:
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有哪些?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有哪些?
1.水带走了什么? 2.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3.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 4.这样会对耕地造成怎样的影响? 5.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 6.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压缩耕作用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复垦土地
具体目标:保塬、护坡、固沟
治理措施:工程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 生物措施
最终目标: 改善黄土高原生态坏境,脱
贫致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黄土高原地表特征 黄土广布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看地图,熟悉黄土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
太
长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行
日 月
山
山
秦
岭
太
长城
行
日 月
山
山
秦
岭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 150~160万km2 每年流失土壤 50多亿吨
占世界流失总量(600亿吨) 1/12 相当于毁坏耕地 100万亩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制度
开矿
露天煤矿的建设
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 1 特殊的地理位置 ---过渡性 2 土质:黄土结构松散 ,土质疏松 3 气候:降雨集中,多暴雨 4 自然灾害多发地区
人为原因 1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例如: 露天开矿,轮荒制度,工程建 设等)
2 对植被的破坏
水体流失的治理
治理方针:
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
地理高中鲁教版必修Ⅲ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课件7
再见! 谢谢!
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黄 土 高 原 的 过 渡 性
400毫米
主要牧业区
400毫米
主要种植业区
地势二、三阶 梯分界线
小结: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水 土 流 失 的 自 然 原 因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土质 疏松 。 夏季多 暴雨 。 地质灾害 频发 。
工矿建设中不注意植被保护
满山垦荒导致的水土流失
大型露天煤矿开采:
陡坡毁林开垦
人 为 原 因
不合理的 土地利用
轮荒耕作 不合理的生产建设
农业垦荒规模扩大, 营造宫殿 伐木烧薪、 战争
破坏植被
记者“你为什么放 羊?”
答 “赚钱呗。”
“赚钱干什么?”
“娶老婆。”
“娶老婆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放羊娃 的故事
“放羊。”
练习
人 口 增 长 人 均 耕 地 减 少 燃 料 需 求 增 加 破 A 坏 植 被 水 B 土 流 失 土 地 退 化 农 业 单 产 不 稳 不 高 开 C 垦 荒 地 需 要 更 多 的 劳 动 力 人 口 D 继 续 增 长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掌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以黄土高原为例 , 学会分析水土
流失的成因.
情感、态度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积极 与价值观
参与
பைடு நூலகம்
自主探究(一):
读图3-1-2黄土高原地 形图并阅读教材1、2自然 段。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 地貌特点及成因。
几种主要的黄土地貌
黄土塬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ppt6
运移散失的现象,称水土流失。
一、黄土高原概况
项 目 位置 范 自然区域 围 行政区域 概 况 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
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青、甘、宁、内蒙、陕、晋、豫等省区的全部或一部分
面积
土壤 地形
30多万平方千米
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地表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 沟谷发育,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千沟万壑)
(毛 一主 九席 四在 六延 年安 )枣 园 窑 洞 中 工 作 。
• 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 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 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 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 和延续的契机 •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 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 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 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 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洞娶了妻才算成 了家立了业。
黄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对流
水的抵抗力弱,易受侵蚀,一旦土面 天然植被遭受破坏和大面积土地被开 垦、破坏,土壤侵蚀现象就会迅速漫 延发展,在暴雨、地表径流作用下, 形成滚滚泥流,侵蚀着黄土高原,使 原来平坦而连片的土地变成为一个个 孤立的塬、梁、峁,形成千沟万壑、支 离破碎的地表形态。
知识拓展
毛 主 席 住 过 的 窑 洞
黄 土 高 原 的 水 土 流 失
你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黄 河 流 经 黄 土 高 原
你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黄 河 的 壶 口 瀑 布
从上述三幅图中可以看得出黄土高 原地表形态有什么特点?最明显河流 的水文特征是什么?主要由什么原因 造成的?
水土流失的概念: 土壤及其母质,受水力、风力、重 力等作用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结 构发生破碎和松散,被水流大量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治理PPT课件
…………
植退退 树耕牧 种还还 草林草
.
36
植树种草
沙棘是黄土高
原综合治理的 突破口
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植物沙棘为胡颓子科
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
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
土保持。国内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沙棘
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
改造自然
农业技术措施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控制人口 改造人类
. 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退耕还林,还草41 .
.
42
1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B) A上游 B中上游 C下游 D中下游
2黄土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D) A水稻 B油菜 C甘蔗 D小米
3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D)
A一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 随时播种,四季 都有收获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三北防护林
.
38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
• 阅读教材, 观察右图, 思考并讨论:
• 什么叫小流 域?
• 在小流域的 各个部分应 分别采用什 么治理措施?
.
39
小流域综合具体措施
工程措施
适用 效果 地段
固沟工程 建淤地坝 、小水库 沟谷 拦泥蓄水防
营造 防护林
地段 止其继续扩 展
1、拦蓄泥沙,防止 泥沙流入下游河中。 坝地玉米 2、坝上泥沙淤积成
“坝地”,土层深厚, 土质良好。
.
34
农业技术措施:开展
、
栽培种植、 田间管理、 增施肥料、
等农耕农业
和
、发展地膜及 喷灌 和
滴灌 技术、科学施肥等。
地理(鲁教版)课件: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解析 答案
能力突破·升华 ►能力题 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 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在 30%以下。 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 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丘陵地区,它 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地区。简要说明北 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的措施。
(1)危害: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 两方面分析。如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导致当地表土流失,土层 变薄,土壤贫瘠,粮食减产;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河流含 沙量增大,河床抬高,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减弱,旱涝威胁 加重。
(2)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一般从气候、地形、 地貌、植被等因素入手分析,人为原因多是指不合理的人类 活动。原因分析要结合区域特征具体分析,避免泛泛而谈、 照搬模板。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在不同地区其主要人 为因素是有差异的,过度垦殖、农牧争地是农牧交错地带荒 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度放牧、开矿是内蒙古草原区荒漠 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樵、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西部绿洲地区 荒漠化的主要因素。
了严重的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能力突破·升华 ►能力题 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 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在 30%以下。 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 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丘陵地区,它 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地区。简要说明北 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的措施。
(1)危害: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 两方面分析。如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导致当地表土流失,土层 变薄,土壤贫瘠,粮食减产;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河流含 沙量增大,河床抬高,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减弱,旱涝威胁 加重。
(2)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一般从气候、地形、 地貌、植被等因素入手分析,人为原因多是指不合理的人类 活动。原因分析要结合区域特征具体分析,避免泛泛而谈、 照搬模板。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在不同地区其主要人 为因素是有差异的,过度垦殖、农牧争地是农牧交错地带荒 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度放牧、开矿是内蒙古草原区荒漠 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樵、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西部绿洲地区 荒漠化的主要因素。
了严重的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公开课教学PPT课件】高中地理
轮荒耕作 露天开矿 植被破坏
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矿区土地复垦工作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宏观治理 — 由因找果
具体治理措施—保塬工程
黄土塬
具体治理措施—护坡工程
陡坡封坡育林育草
黄土坡
缓坡修建梯田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VS
修梯田后,斜坡变成平地,不易冲刷泥土;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增加下渗,抗旱能力强;土地平整易于农田管理
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
歌曲:丫蛋蛋
本节内容
02
03
01
04
黄土高原概况
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治理
01 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1.1
位于34°N~40°N, 105°E~115°E
黄土高原的 位置和范围
乌鞘岭 秦岭
30万km2, 风沙沉积形成
太 行 山 脉
2.烧杯4只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手捏一捏粘土块和沙土块,发现 沙土 更 容易碎,说明其土质疏松。
2.在两个放有粘土块和沙土块的烧杯中倒入半 杯水,观察,发现 沙土 更易溶于水。
黄土土质越 疏松 ,越易溶于水。
推断现状 黄土高原土质 疏松 ,多 孔隙 ,许多物 质 易溶于水 。
实验二:水土流失原因之地表植被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塬
馒
头 状 的 黄 土 丘 陵 。
黄 土 峁 : 呈 穹 状 或
黄土塬
黄土峁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黄土梁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地貌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川
地表形态
黄土堆积受流水侵蚀残留的高原面,地表平坦的黄土高地,坡度 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带走了什么? 2.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3.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 4.这样会对耕地造成怎样的影响? 5.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 6.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水土流失的危害
耕地
河流
环境
土层变薄 养分流失 质量下降 单产降低 泥沙入河 河床抬升 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生态环境恶化 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长城 秦岭
太行山 日月山
长城 秦岭
太行山 日月山
位置
黄土高原的概况
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地区 和海河上游地区
范围
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
岭以北的广大区域
主要跨越省区 青、甘、宁、陕、晋、豫和内蒙古七
省区的大部或一部分
土壤
黄土广布
地貌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有哪些?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掌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以黄土高原为例,学会分析水土
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积极 与价值观 参与
脆弱的环境
地势西高东低,呈 三级阶梯
看地图,熟悉黄土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巩固自测:
1、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及该区导致水土 流失的主导因素是(B ) A黄土高原——自然因素
B黄土高原——人为因素
C南方低山丘陵——自然因素
D南方低山丘陵——人为因素
2、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 是(D )
A地处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太行 山以东,日月山以西
B横跨川、甘、宁、内蒙古、陕、 晋、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C植被以牧草为主,但覆盖率低 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440000毫毫米米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 界,森林与草原的分界
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 1土质:黄土结构松散 ,土质疏松 ; 2 气候:降雨集中,多暴雨 3 特殊的地理位置 4 自然灾害多发地区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例如:露 天开矿,轮荒制度,工程建设 等)对植被的破坏
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 受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运、沉积的过 程)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 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 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 区等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发生。而黄土高原是 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避暑山庄
C.布达拉宫
D.黄山
5、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A.峰岭众多、地表崎岖不平 B.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不大 C.黄土覆盖,地面坦荡无垠 D.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
6.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目前已得到广泛支持 的说法是:( )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3、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无关的是(C )
A季风气候
B过渡性地理位置
C植树造林
D人口增长
4、黄土高原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A) A煤炭 B铁矿 C有色金属 D稀有金属
5、有人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有赖于植 被,而植被恢复的必要条件则是人口数量与土 地承载力的协调。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 明你的理由。
人均耕地减少
人口增长
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破坏植被 土地退化 自然灾害频繁 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毁林开荒 开垦荒地 破坏生态平衡 需要更多劳力 人口继续增长
燃料需求增加
放羊娃 的故事
记者“你为什么放 羊?”答“赚钱 呗。”“赚钱干什 么?”“娶老 婆。”“娶老婆干 什么?”“生 娃。”“生娃干什 么?”“放羊。”
(3)从三大自然区域看, 位于_____东__部__季_风_区区;
从阶梯位置看,位于 _____第__二____阶梯。
随堂练习
1.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上游
2.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3.下列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
此观点正确。理由是: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 流失,治理水土流失有赖于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植被恢复 必须协调人口数量与土地承载力的关系,人口太多,则耕 地需求量大,滥垦、滥伐、过樵、过牧在所难免,水土流 失加剧,环境恶化,经济也难以发展。
1.读“黄土高原示意 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 形名称。 B.____太_行__山____ (山脉) C.____秦_岭______ (山脉) D.____黄_河______ (河流) (2)黄土高原上最富集 的能源矿产是_煤__炭____。 主要集中于___山__西___ (省份)
中亚、蒙古
戈壁 沙漠
太行山
黄土高原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相结合
(1)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因地制宜,农林牧综合发展。
①要以
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
改土与治水相结合,逐步建立早涝保收、
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
的质量;
③:应坚持“三结合原
则”(
措施相结合,经济
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的原则。
②目的:改善黄土高原的
.
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区域的
可持续发展。
2.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
过程措施
适用地段 效果
固沟工程 护坡工程 保塬工程
建、 营造 封坡育林育草 修建
平整土地 营造
地段 拦泥蓄水 防止 继续 扩展
地段
拦截、涵蓄坡 面径流 发展 生 产
部分
合理利用水土
提高
效
率
工程措施
修梯田
修拦 土坝
(2)农业技术措施:开展
、
栽培种植、 田间管理、 增施肥料、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 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 150~160万km2 每年流失土壤 50多亿吨
占世界流失总量(600亿吨) 1/12 相当于毁坏耕地 100万亩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 80%~90%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
水土流失的危害
耕地
河流
环境
土层变薄 养分流失 质量下降 单产降低 泥沙入河 河床抬升 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生态环境恶化 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长城 秦岭
太行山 日月山
长城 秦岭
太行山 日月山
位置
黄土高原的概况
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地区 和海河上游地区
范围
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
岭以北的广大区域
主要跨越省区 青、甘、宁、陕、晋、豫和内蒙古七
省区的大部或一部分
土壤
黄土广布
地貌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有哪些?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掌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以黄土高原为例,学会分析水土
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积极 与价值观 参与
脆弱的环境
地势西高东低,呈 三级阶梯
看地图,熟悉黄土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巩固自测:
1、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及该区导致水土 流失的主导因素是(B ) A黄土高原——自然因素
B黄土高原——人为因素
C南方低山丘陵——自然因素
D南方低山丘陵——人为因素
2、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 是(D )
A地处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太行 山以东,日月山以西
B横跨川、甘、宁、内蒙古、陕、 晋、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C植被以牧草为主,但覆盖率低 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440000毫毫米米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 界,森林与草原的分界
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 1土质:黄土结构松散 ,土质疏松 ; 2 气候:降雨集中,多暴雨 3 特殊的地理位置 4 自然灾害多发地区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例如:露 天开矿,轮荒制度,工程建设 等)对植被的破坏
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 受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运、沉积的过 程)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 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 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 区等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发生。而黄土高原是 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避暑山庄
C.布达拉宫
D.黄山
5、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A.峰岭众多、地表崎岖不平 B.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不大 C.黄土覆盖,地面坦荡无垠 D.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
6.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目前已得到广泛支持 的说法是:( )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3、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无关的是(C )
A季风气候
B过渡性地理位置
C植树造林
D人口增长
4、黄土高原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A) A煤炭 B铁矿 C有色金属 D稀有金属
5、有人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有赖于植 被,而植被恢复的必要条件则是人口数量与土 地承载力的协调。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 明你的理由。
人均耕地减少
人口增长
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破坏植被 土地退化 自然灾害频繁 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毁林开荒 开垦荒地 破坏生态平衡 需要更多劳力 人口继续增长
燃料需求增加
放羊娃 的故事
记者“你为什么放 羊?”答“赚钱 呗。”“赚钱干什 么?”“娶老 婆。”“娶老婆干 什么?”“生 娃。”“生娃干什 么?”“放羊。”
(3)从三大自然区域看, 位于_____东__部__季_风_区区;
从阶梯位置看,位于 _____第__二____阶梯。
随堂练习
1.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上游
2.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3.下列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
此观点正确。理由是: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 流失,治理水土流失有赖于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植被恢复 必须协调人口数量与土地承载力的关系,人口太多,则耕 地需求量大,滥垦、滥伐、过樵、过牧在所难免,水土流 失加剧,环境恶化,经济也难以发展。
1.读“黄土高原示意 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 形名称。 B.____太_行__山____ (山脉) C.____秦_岭______ (山脉) D.____黄_河______ (河流) (2)黄土高原上最富集 的能源矿产是_煤__炭____。 主要集中于___山__西___ (省份)
中亚、蒙古
戈壁 沙漠
太行山
黄土高原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相结合
(1)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因地制宜,农林牧综合发展。
①要以
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
改土与治水相结合,逐步建立早涝保收、
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
的质量;
③:应坚持“三结合原
则”(
措施相结合,经济
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的原则。
②目的:改善黄土高原的
.
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区域的
可持续发展。
2.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
过程措施
适用地段 效果
固沟工程 护坡工程 保塬工程
建、 营造 封坡育林育草 修建
平整土地 营造
地段 拦泥蓄水 防止 继续 扩展
地段
拦截、涵蓄坡 面径流 发展 生 产
部分
合理利用水土
提高
效
率
工程措施
修梯田
修拦 土坝
(2)农业技术措施:开展
、
栽培种植、 田间管理、 增施肥料、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 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 150~160万km2 每年流失土壤 50多亿吨
占世界流失总量(600亿吨) 1/12 相当于毁坏耕地 100万亩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 80%~90%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