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上册》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册》复习重点

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学社团,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热心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判人生的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一些颇具影响的文学作品。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得名于《语丝》周刊,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造社:1921年6月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发起组织了创造社,这是一支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劲旅。早期创造社成员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踏实地表现“内心的要求”,形成了浪漫主义的主导倾向。1982年后期的创造社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曾先后出版过《创造》《造创周刊》《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并出版《创造丛书》。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32年由徐志摩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以《晨报副刊》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新月》等刊物。1926年4月闻一多

徐志摩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明确提出现代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新青年》: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第一期名为《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当时是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1918年初,因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该刊由上海迁京。1920年9月又迁回上海,成为上海共产小组的刊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为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在“五四”前夕倡导文化启蒙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主义。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陈独秀关于文学改良的文章,开始了新文学运动。十月革命后,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形成了新文化、新文学的统一战线的团体,对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起了重大作用。1922年统一战线分解后,《新青年》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主要发起人是陈独秀和胡适。他们在李大钊蔡元培周作人鲁迅钱玄同等人的支持和策应下,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想中国的封建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总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出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内容。新文化运动本质上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人的文学”:这是“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周作人在发表于《新青年》上的一篇《人的文学》中首先提出的。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人生社会诸问题,作家必须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去描写“非人的生活”,对改造社会持积极的态度。周所强调的“人的文学”是以人

道主义为本的“为人生的文学”,强调文学是人性的、人类的,也是个人的。“人的文学”概括了新文学的内容,表示了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他甚至在当代的新时期文学中被重新提倡,成为中国新文学的主要关键词之一。“问题小说”:“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曾盛极一时的一种小说类型。当时一些持“文学为人生”观点的作家和文学青年受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影响,开始以小说形式提出并反映各自感兴趣的社会人生问题,代表作品有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庐隐的《海滨故人》叶绍钧的《一生》王统照的《沉思》等,这些小说在描写民间疾苦,发掘社会腐败现象,抒写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苦闷或希望,探讨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写法上有的偏重于客观写实,有的注重主观写意,但都凝聚着作者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探索。

语丝文体指《语丝》文艺周刊上发表的,重视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杂文和散文随笔所形成的,富有战斗特色的风格泼辣幽默的文艺体裁,它任意而淡无所顾忌竭力抨击和讽刺旧事物,催促新事物的产生,为后来“左联”时期战斗性小品文的发展开了风气。这种鲜明的文体风格被称为语丝文体。

“三大主义”: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他以激进的态度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乡土小说:是20年代在“为人生”的文学主张的影响下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包括农村中最底层的农村妇女、农民的思想状态,以及当时中国农村发展趋势和特点。这些作家并不是始终扎根在农村的,而是移居北京上海等都市的,他们的创

作较多地受到“乡土文学”奠基人—鲁迅的影响,以农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农民的疾苦。代表作家有王任叔、许钦文、台静农等。

人生派小说:人生派小说作为一个小说流派的正式形成,是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以后,文学研究会《宣言》中公开标举反对游戏、消遣的文学观,认为文学“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高举“为人生”的旗帜,人们习惯把他们的创作称为“人生派”小说。其共同特点是:一、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入世。叶绍钧、王统照、冰心、庐隐等人的创作,无论是作为爱与美的追求者,还是以人生的安慰者或悲哀宣泄者的身份去探索人生真谛,去捕捉知识青年的灰色的烦恼或痛苦的内心奥妙,都是为了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对被损害被侮辱者的同情,是积极入世的。二、以人道主义的真诚关心民生疾苦,喊出民众的心声,特别关注下层社会人生,写出一批反映劳动民众疾苦的佳作。三、注重写实,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郁达夫浪漫抒情小说的意义:在现代文学史上,大部分小说都是现实主义的,都是强调客观反映生活的。但是郁达夫作为有独特个性的作家,开创了浪漫主义抒情小说一派。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同名小说《沉沦》典型地体现了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基本风格:1自叙传的写法,大胆自我暴露,坦诚、真诚、透明、亲切。2作品人物形象并不具体,重点在于通过人物抒发感情,成功在于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形象。3结构以情绪变化安排,不以情节为线索。4语言非常浓烈、明快,使用大量感叹词。语言高度抒情化,感情色彩重。4郁达夫是浪漫主义小说的重要开拓者,他的抒情是放纵感情的流淌,一任感情的宣泄。小说表现内容是非常自我的,感情是内在的,但他的抒情方式是非常外在的,不讲究节制、含蓄也不注意分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