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实验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学生学习课本上的实验方法,并对实验提出疑惑,交流解决疑惑,提示实验要求和注意、鼓励性评价。
巡视,引导、鼓励学生不急不躁,通过观察解决问题。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鼓励性评价
引导:
1.血流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为什么血液按这个方向流动能不能倒流?
激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
【板书设计】
血流的管道——血管
心脏
动脉 (搏动) 静脉(静脉瓣)
毛细血管
(物质交换)
【教学反思】
【作业布置】
1.请尝试用身边的材料做血管模型。
2.目前患血管病的人越来越多,调查或查询都有哪些病?病因是什么?如何预防?
3.查询血管出血后,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急救措施?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动脉或静脉都有可能
6.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中医还要把脉,把脉的时候在什么部位?
引导与讲解
总结本节课各组的表现情况。(每个环节有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加分评价)
思考:同是出血为什么会出现三种情况呢?
学生交流已有知识:
生:血管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之分
生:血液在不同血管里流动的速度不同
观察人体血管的分布图。
学生自己看书,对自学提纲逐一完成,并在课本上勾划出来
觉得不会的可以放下,或者请教同学或老师
在自学过程中如果有疑问记录下来
同学互评:对同学的回答给予赞同或不赞同,同时给出自己的回答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出血情况,辨别出血的血管。分别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血流速度辨别)
人教版初中血管教案
人教版初中血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血管的类型、功能和特点。
2. 掌握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3.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血管的功能和保健重要性。
教学重点:1. 血管的类型、功能和特点。
2.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2. 血管保健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与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师用书。
2. 图片或图表等相关教学材料。
3. 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2. 提问:血液循环系统中,血液是如何流动的?有哪些组成部分?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血管的类型、功能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血管的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 讲解血管的功能:动脉输送氧气和养分,静脉回收废物和二氧化碳,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
3. 讲解血管的特点:动脉较厚、弹性大,静脉较薄、弹性小,毛细血管非常细小。
四、实验观察(10分钟)1. 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血管的结构。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讨论(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拓展延伸(5分钟)1. 讲解血管保健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保健方法和建议。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概念。
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实验观察、课堂讨论和拓展延伸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血管的类型、功能和特点,以及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最后,通过课堂小结和反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初中生物血管优质课教案
初中生物血管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血管的分类和作用。
2. 过程技能: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 血管的分类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实验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血管的形状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血管的好奇心。
2. 学习:介绍血管的基本概念,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3. 实验:设计实验,观察不同种类的血管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让学生亲自感受血管的重要性。
4. 总结:让学生总结血管的分类和作用,以及血管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加深对血管的理解。
5. 知识延伸:介绍一些与血管有关的常见疾病,引导学生了解血管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对生命健康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知识检测:设置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的测试,检验学生对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对生命健康的认识和态度。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血管的知识。
2.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血管的分类和作用。
3. 思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提出保护血管的建议。
六、板书设计: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血管的分类和作用- 运输氧气和养分- 运输代谢废物- 调节体温和保持水平衡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验,学生对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生命健康有了更加重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血管与其他器官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
《观察血管》幼儿园教案
观察血管幼儿园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血管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培养孩子们观察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增强孩子们的美术表现力。
教学内容1.血管的分类:静脉和动脉。
2.观察血管:通过图片和动画等形式展示血管的基本结构和运作方式,让孩子们理解血液在身体中运行的过程。
3.绘制血管:引导孩子们用颜色笔和纸绘制血管,并在交流中深化对血管的理解。
教学方法1.图片和动画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动画展示血管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问答教学法:带着问题进行教学,引导孩子们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颜色笔和纸绘制教学法:通过手工制作,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感受血管的形态特征,增强他们的艺术感悟和表现力。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如“我们身体里有哪些东西跑来跑去?”2.认识血管:逐一介绍动脉和静脉的特征及其功能。
3.观察血管:通过图片和动画等形式展示血管的运行方式、结构特点和运作原理。
4.提问:让孩子们向前走,观察手臂处的静脉、动脉等血管,观察它们和身体的关系。
5.回答问题:引导孩子们回答既定问题,如“动脉和静脉之间有什么区别?”等。
第二课时: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如“你们能画出身体内的血管吗?”2.绘制血管:引导孩子们使用颜色笔和纸,在教师指导下绘制手臂处的血管、心脏等身体内部图像。
3.互相交流:在完成绘制的同时,引导孩子们与同伴交流自己画的血管的特点和风格。
4.分享:邀请孩子们展示自己画的血管,引导他们讲述自己的绘画故事。
教学效果1.通过图片和动画等形式,孩子们掌握了血管的基本结构和运作原理,达到了教学目的。
2.孩子们通过颜色笔和纸绘制血管,了解了血管的形态特征,增强了他们的美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悟。
3.绘制过程中,孩子们互相交流,提高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注意事项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孩子们的情绪,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保证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绘制血管时,要细心观察画面和标注血管的位置和特点,保证画面的准确性和美学价值。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003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
新房中学生物科实验教案
课题: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时间:年级:七教师:岳进周次:2 地点:七(1)教室
实验
准备
显微镜血管的横切片。
目的要求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实验步骤
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观察步骤(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
(2)观察毛细管装片。
2.三种血管的比较学习
多媒体展示三种血管的模式图[来源
实验结论动脉是离心血管,静脉是回心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有很多特点有助于血液和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
器材
清晰
情况
清洗完好
1。
七年级生物血管教案
七年级生物血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管的类型、功能、分布和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血管的类型及功能2. 血管的分布3. 血管的结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血管的类型、功能、分布和结构特点。
2. 难点:血管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 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血管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血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血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血管的类型及功能:教师简要介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类型及功能。
3. 讲解血管的分布:教师讲解血管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
4. 讲解血管的结构特点:教师详细讲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并结合教具进行展示。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血管的特点和功能,总结出每种血管的关键信息。
6.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血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 生活实例分析:教师提出与血管相关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8.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血管知识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血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生活实例分析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收集学生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书写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血管图片、模型等教具。
2. 教学PPT或黑板。
3. 作业纸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血管的类型及功能、血管的分布。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管》教案、教学设计
3.激发兴趣:教师展示一些与血管相关的实物、图片等,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新知
1.血管分类:讲解血管的分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以及它们的分布、功能特点。
2.血管结构:介绍血管壁的组成,解释血管壁的功能和生理特性。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血管的分类、分布和功能,掌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及其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2.学习血管的结构,了解血管壁的组成,掌握血管壁的功能和血管的生理特性。
3.掌握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如动脉硬化、高血压、血栓等,提高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
(2)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思维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教学步骤:
(1)导入:以生活实例引入血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讲解血管的分类、分布、功能及其特点,结合实物和模型展示,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健康生活。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新课,如“为什么我们在运动后会感到心脏怦怦跳?为什么我们的手指被划伤后会出现出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八 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活动八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实验准备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识别不同类型的血管。
2.能说出各类血管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材料显微镜、人或哺乳动物的血管切片、毛细血管装片。
实验过程一、方法步骤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
2.观察毛细血管装片。
二、注意事项1.试管一定要用标签标好,载玻片也要作记号。
2.吸管最好专用。
三、实验记录1.观察动脉与静脉血管横切片,将二者管壁结构的特点记录在下表中。
2。
观察毛细血管装片,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四、实验结论根据实验记录情况,你得到的结论是:。
五、疑惑与讨论1. 如何识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 不同血管的结构特点怎样与它们各自的功能相适应?跟踪训练一、填空题1.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和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2.动脉是将血液从输送到的血管。
静脉是将血液从送回的血管。
据此可知,动脉和静脉是根据区分的。
3.毛细血管是连通和之间的血管,数量,分布,管壁极薄,仅由构成,血流速度,这些特点有利于。
二、选择题1.下列属于动脉特点的是()A.管壁薄、弹性小B.管腔大、血流慢C.管壁厚、血流快D.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2.在人的手背上常能看到一条条的“青筋”,它们属于()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肌腱3.(1)血流速度最慢的血管是()(2)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是()(3)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的血管是()(4)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小血管4.2 000多年以前,我国著名的医学家扁鹊已经用“切脉”来诊断疾病,切脉所按摸到的是手腕处的哪种血管()A.静脉B.桡动脉C.颈动脉D.毛细血管5.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辨别毛细血管的依据是()A.管腔较小B.管腔较大C.血流方向D.管内红细胞呈单向流动6.毛细血管的主要功能是()A.运输血细胞、养料和废物B.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C.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D.运输氧7.静脉血管的特点是()A.与心脏的心室相通B.管壁薄、管腔小C.管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D.管壁薄、管腔大,有的有瓣膜8.动脉的概念是()A.与心脏相连的血管B.含氧和养料多的血管C.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D.管壁薄、管腔大的血管9.有些病人需要输液治疗时,其输液的途径是将针头插入病人的()A.动脉管内B.静脉管内C.毛细血管内D.肌肉内10.下列血管中管壁最薄的是()A.小动脉B.动脉C.毛细血管D.静脉11.当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常用橡皮管扎紧上臂,在被扎处的远心端静脉积血膨大突起,这说明()A.静脉内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B.静脉的分布位置都十分浅C.静脉的管腔很大,管壁的弹性大D.静脉血管内无瓣膜三、识图题下图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用显微镜观察血液和细胞的结构教案
本次教学将重点介绍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液和细胞的结构。
通过学习这个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从而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健康问题。
一、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的原理和用途;2.了解血液和细胞的基本结构;3.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液和细胞的结构。
二、教学内容1. 显微镜的原理和用途显微镜可以扩大物体的视野,使其变得更清晰和更具体。
显微镜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将可见光引导到被观察样本上,并将光反射回显微镜目镜中的镜头,以放大图像。
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而不是光来放大图像,可以看到原子和分子级别的信息。
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在生物学中,它被用来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从而了解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医学中,显微镜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情,例如通过观察血液标本来检测细胞形态是否正常。
2. 血液的基本结构血液是循环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由血细胞和等离子体组成。
血液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是血液中组成成分最多的部分,是负责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细胞。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负责保护身体免受感染的细胞。
血小板是细胞碎片,负责凝血并修补受损的血管。
等离子体是血液的液体成分,是血液中唯一的非细胞成分。
等离子体中包含大量的蛋白质、激素和营养物质。
3. 细胞的结构细胞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是构成所有有机体的基本单元。
细胞通常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细胞核、质膜和细胞质。
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DNA、RNA和蛋白质。
质膜是细胞中的一层薄膜,它将细胞内部和细胞外部分隔开。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成分,负责维持细胞内的物质平衡。
三、教学方法1.理论知识的讲解:通过讲解显微镜的原理和用途等基本知识,加深学生们对显微镜的理解。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显微镜的使用,增进对显微镜操作的了解和理解。
3.思维导图: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整理和汇总所学知识,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初中生物血管的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血管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血管系统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3. 理解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1. 血管的组成和结构。
2. 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3. 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教学难点:1. 血管的微观结构和功能。
2. 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片、载玻片、生物切片。
2. 教学媒体:PPT、视频。
3. 教学资料:血管结构示意图、血管疾病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引起学生思考:我们的身体中有哪些血管?血管的作用是什么?二、讲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血管的种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 血管的结构:血管壁的三层结构。
3. 血管的功能:输送氧气、营养和代谢物质。
三、实验观察血管切片(20分钟)1. 准备好血管切片。
2. 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血管的微观结构。
3. 让学生描述血管的结构特点。
四、讨论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10分钟)1. 与学生共同总结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血管出现问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什么影响。
五、学习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15分钟)1. 介绍常见的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2. 讨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
六、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强化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观察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血管的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血管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血管是人体循环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必须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初中生物《血管》微课教案
初中生物《血管》微课教案
第一节:导入与概念引入(5分钟)
1. 观看一个短视频片段展示人体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提问:你知道人体血管系统有哪些部分?血管的作用是什么?
第二节:血管系统的结构(10分钟)
1. 展示一幅图解分别代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图,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2. 学生互动:请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血管系统结构的理解。
第三节:血液循环(15分钟)
1. 通过图解展示人体血液循环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心脏的功能和血液在体内的流动路径。
2. 演示实验:使用模型展示血液在血管系统中的流动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模型。
第四节:探索血管系统的重要性(10分钟)
1. 讨论:血管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保持血管健康对我们的身体很重要?
2. 观看一个相关的案例视频,了解因为血管问题造成的身体健康影响。
第五节:小结与讨论(5分钟)
1.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血管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持血管健康的方法。
2. 学生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血管系统中的体会和收获,提出补充问题。
作业布置:
1. 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话简洁概述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要求学生观察家人或朋友的手部血管,描述血管的特点和观察到的现象。
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工具制作关于血管系统的展示PPT,展示给全班同学。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血管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健康意识并分享给同学。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4.4.2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血液循环过程中,血管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新课讲解
1.讲解血管的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2.通过多媒体展示血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血管的结构。
此外,学生对实验操作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动手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在实践环节进行耐心指导。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于探索生命奥秘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综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结合他们的兴趣和需求,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管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道德情感,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血管是血液循环的管道,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2.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基本知识,那么大家知道血液循环过程中有哪些类型的血管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血液循环过程中主要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的血管。
3.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查并记录家庭成员的血管健康状况,如血压、血脂等指标,分析可能影响血管健康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4.针对课堂讨论的血管类型,撰写一篇短文,阐述该类型血管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5.利用网络资源或查阅相关书籍,了解血管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下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利用多媒体展示血液循环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血管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中生物血管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血管教案
教学内容:血管
教学目标:
1.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区别;
3.能够描述人体循环系统的运作过程;
4.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和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运作过程。
教学准备:教科书、图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出示一幅展示全身血管系统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并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二、讲解
1.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讲解血管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并引导学生讨论血管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2.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区别:讲解三种不同类型的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并让学生区分它们的特点。
三、实验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类型的血管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点,并让学生探究不同类型的血管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四、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互相学习,加深对血管的认识。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血管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维护自己的血管健康。
六、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制作一个关于血管的海报,介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并强调保护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七、反馈
下节课开始前,老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血管的理解和认识。
【教案结束】。
教案精选:初二生物《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二生物《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初二生物《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知道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本知识。
4.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以及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分组对猪心脏(或羊心脏)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心率及心输出量,使学生会测自己的心率及心输出量,从而会分析自己心脏的工作状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毛细血管及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并养成不酗酒的好习惯。
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血管是体内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关于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心脏观察的分组实验的指导与组织,心脏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心脏的瓣膜的开放方向与血流方向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
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做好三个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观察哺乳动物猪或羊心脏的结构,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和模型的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关于血管部分:结合课上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分组实验及三种血管的挂图,加深对三种血管的管壁的结构和血管内血流速度的识记效果。
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最好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使观察有的放矢,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设计如下:观察内容:1.观察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及血流速度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还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鱼头朝向正前方)3.看中间的横血管:流速快还是慢?细胞是单排走还是好几排一块走?4.观察血流有没有方向性?是从流速快的血管→横血管→流速慢的血管,还是从流速慢的血管→ 横血管→流速快的血管?思考:1.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2.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3.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讲述三种血管时:首先讲清楚三种血管的基本概念,指出血管的名称是根据它输送血液的方向来确定的;其次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和搏动,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等,使学生对动、静脉有感性认识;在讲述毛细血管时,要抓住它的生理功能与其结构特点相互适应的关系进行教学,如围绕毛细血管是管内血液和管外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这一点,讲授毛细血管的特点(量多、分布广、管细、壁薄、血流速度慢),并指出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
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的教案:了解血液中各种细胞的职责
教案: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了解血液中各种细胞的职责一、教学目标1.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2.掌握显微镜操作方法和技能;3.通过观察血液中的细胞,了解它们的职责和作用;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材料玻璃片、盖片、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血片、染色剂。
三、教学流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有关血液的知识,通过问题导入本节课的主题: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了解血液中各种细胞的职责。
例如:“你们还记得血液由哪些物质组成吗?每种物质都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将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的细胞,一起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2.知识讲解介绍血液的组成、功能以及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细胞在血液中的作用,鼓励学生讨论。
3.操作演示①将载有血液的玻璃片置于显微镜上,并盖上盖玻片;②将目镜对准样片后用调节旋钮逐层调节聚焦,直至见到三种不同颜色的细胞;③使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颜色的血球,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细节结构。
4.实验操作①将一滴血涂在载玻片上,用染色剂染色后覆盖盖玻片,观察细胞的形态、数量和颜色;②让学生以自己的观察结果为基础,推断血液中三种细胞的职责和作用;③分组进行讨论和总结,让同学们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及结论。
5.思考拓展通过学习,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疑惑和思考,进一步拓展血液相关知识。
四、教学效果评价1.考试评分:将学生分成两组,要求他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两份血片中的细胞并记录下观察结果,接着进行交换观察和记录。
然后让他们进行数据对比,评选出三种血球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2.讨论评价: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由小组成员自由发挥和讨论关于血液的问题和思考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同学们一起探究,深入了解血液知识。
五、教学注意事项1.操作显微镜时,需要注意逐层调节聚焦,以免出现模糊情况。
2.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减少交叉感染和创伤的风险,防范化学物品和玻璃器皿造成的碎片伤害。
3.教师需要耐心指导学生,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思维和判断能力,以探究血液知识为目的,进一步促进课堂互动和思维拓展。
幼儿园自然探究课程:观察动脉和静脉教案
幼儿园自然探究课程:观察动脉和静脉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人体结构,特别是血管系统的重要性。
2. 可以观察和比较动脉和静脉的区别,学习它们的功能。
3. 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探索精神,有效提升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图片等多种手段起始摆拍,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老师可向孩子们做出一个问题:我们身体里面有没有什么东西像管道一样的存在呢?孩子们可能会回答:“有的!是血管!”进一步讨论身体内的血管有什么功能,让孩子提前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Step 2:巩固知识点(10分钟)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手指上贴上透明胶带,让孩子们看得更清楚,感受自己的脉搏。
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区分找出手指静脉和动脉,并了解它们的区别,注意事项。
老师可以讨论:“我们最喜欢运动,手指脉搏跳动的频率会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动脉和静脉的性质、形状不一样,孩子们了解了吗?”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学习动脉和静脉的不同之处。
Step 3:小实验(2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需要准备足够的材料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
老师统一聚焦于这个工具——听诊器,将听诊器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使孩子们能听到不同的声音。
例如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等位置。
引导孩子们观察他们身体的部位进行认识,并研究动脉和静脉在不同的位置上的差异。
同时,可以加入实物组成的图形导致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将血管真人大小的模型展示给孩子们,以便观察,理解动脉和静脉的区别。
让孩子们自由搭建出属于自己的血管模型,通过比较,交换经验。
Step 4:旁观笔记和讨论(5分钟)统一分配出两三个学生每个组别,安排他们记录小组的讨论和实验过程,以及自己发现的问题、猜测并解决,以便于随时跟进教学进度。
让孩子们交流所得到的知识,并同样转化为类似于讨论的形式,在班级里分享他们所了解的事情。
Step 5:总结(5分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发表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
初中生物血管的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血管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管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作用
2. 掌握不同类型的血管结构和功能
3. 能够描述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不同类型的血管和它们的功能
难点:理解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模型、生物学教科书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出问题,“人体内有哪些血管?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 学习:介绍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血管在人体内
的位置和作用。
3. 演示:通过实验展示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过程,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
4. 操练:设计小组讨论或个人练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和练习加深对血管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
可邀请医生或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现场授课,加深学生对血管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也可通
过实验室实验或户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血管系统的奥妙。
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其科学探究和创新精神。
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实验教案
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实验教案教师:李秀蓉教学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
教学重点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现象并区别静脉和动脉。
课前准备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动、静脉血管的横切面切片或图片。
一、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动脉、静脉,也知道了毛细血管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学会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二、新课教学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目的要求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不同的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材料用具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纱布)。
3.方法步骤(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4.注意事项(1)在显微镜下,血管和血液颜色较淡,难以寻找,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此,做如下准备:选择实验材料。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选用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准备实验用鱼小鲫鱼,它生命力强,存活时间长。
野生小鲫鱼观察效果更好。
或用凤尾鱼、白色金鱼、草鱼都可以。
(2)实验用鱼的大小。
体长4厘米左右的小鱼,尾叉中间距边缘5厘米左右的位置最容易清楚观察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
这里色浅,整条小鱼都可防入培养皿中,用浸湿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后,小鱼活动能力弱,便于观察。
(3)实验用鱼的状态。
选用鲜活的、尾鳍完整无损的小鱼观察更好。
(4)实验中的操作。
实验中应该保护小鱼尾鳍,使其完整不受损伤,不应该用手指在培养皿底将尾鳍展开,这样会把尾鳍拉破而损坏尾鳍中的血管;实验中用浸湿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浸湿的棉花中有足够的水,能维持15到20分钟,没有必要时常用滴管往棉花上滴水,水多了也会影响观察。
初中生物优秀教案血管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生物优秀教案血管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能力目标: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中的血液流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生命,保护生物,形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显微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花,活的小鱼等。
2、学生准备:复习显微镜的操作,预习如何观察小鱼尾鳍血流情况。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类时刻与生存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比如: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及时运走,人体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
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流动的动力是什么?二、讲授新课(一)、联系生活,感知血管。
举例:手背上的“青筋”——静脉,颈部血管的搏动——动脉,牙龈出血——毛细血管。
(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课件展示操作提示(1)、观察前,需要用湿润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并露出口和尾部,以防止小鱼乱动,保证小鱼能正常呼吸。
(2)、小鱼在培养皿中会跳动,不要惊慌大叫,保持镇定,等小鱼安定后再观察。
(3)、观察时应经常用滴管往棉花上滴水,让鱼鳃始终保持湿润,以便使小鱼少受伤害。
(4)▲观察时,首先根据内径只容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特点,找到便于识别的毛细血管,然后边观察边缓缓地移动培养皿,根据血流方向找到小动脉和小静脉。
(5)、观察过程中要善待小鱼,实验结束后,将小鱼放归原来的生活环境。
2、小组合作观察并记录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
3、讨论:你能观察到几种不同的血管?在不同的血管中,血液流动的速度是否相同?(三)、教师:课件展示三种血管模式图及血液在三种血管内流动情况的动画。
学生:观察后填表并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薄、管径的大小以及血流的速度和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实验教案
教师:李秀蓉
教学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
教学重点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
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现象并区别静脉和动脉。
课前准备
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动、静脉血管的横切面切片或图片。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动脉、静脉,也知道了毛细血管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学会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二、新课教学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目的要求
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不同的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材料用具
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纱布)。
3.方法步骤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4.注意事项
(1)在显微镜下,血管和血液颜色较淡,难以寻找,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此,做如下准备:选择实验材料。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选用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准备实验用鱼小鲫鱼,它生命力强,存活时间长。
野生小鲫鱼观察效果更好。
或用凤尾鱼、白色金鱼、草鱼都可以。
(2)实验用鱼的大小。
体长4厘米左右的小鱼,尾叉中间距边缘5厘米左右的位置最容易清楚观察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
这里色浅,整条小鱼都可防入培养皿中,用浸湿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
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后,小鱼活动能力弱,便于观察。
(3)实验用鱼的状态。
选用鲜活的、尾鳍完整无损的小鱼观察更好。
(4)实验中的操作。
实验中应该保护小鱼尾鳍,使其完整不受损伤,不应该用手指在培养皿底将尾鳍展开,这样会把尾鳍拉破而损坏尾鳍中的血管;实验中用浸湿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浸湿的棉花中有足够的水,能维持15到20分钟,没有必要时常用滴管往棉花上滴水,水多了也会影响观察。
(5)显微镜的使用。
此实验在显微镜使用技能上要求较高,而学生较长时间未接触显微镜,难免遗忘。
授课时先将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打到屏幕上让学生参考,特别注意应注意反光镜和光圈配合使用,使视野偏暗,载物台面倾斜,实验中要保证物镜镜头不沾水,否则,无法观察,要熟练移动培养皿,观察寻找不同的血管。
(6)血管的分辨方法。
在显微镜下是难于直接观察到三种血管的,只能根据红细胞(在显微镜下是白色的)通过血管的情况推知和分辨,先找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毛细血管),在根据血流方向“顺藤摸瓜”寻找“源”——逐渐分支的血管(小动脉)和“流”——逐渐汇合的血管(小静脉)。
(7)在观察时,要识别准毛细血管,首先要注意是否红细胞单行通过血管。
如果是,则这条血管就是毛细血管。
5.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使观察有的放矢,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内容打到多媒体上:观察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及血流速度。
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还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鱼头朝向正前方)看中间的横血管:流速快还是慢?细胞是单排走还是好几排一块走?观察血流有没有方向性?是从流速快的血管→横血管→流速慢的血管,还是从流速慢的血管→横血管→流速快的血管?思考: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
6.检查学生实验的结果。
实验操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结合讨论题,介绍显微镜下看到的血管的情况,注意血管里面的血流情况。
教师评价学生实验。
表扬成功,并总结不足。
了解血管管道阻塞或流通不畅的情况。
三、布置作业
教材第59页“练习”第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