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

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
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

附件1

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

(试行)

本办法适用于检验单站和区域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包括指导预报和公众预报。

一、检验的区域范围

预报责任区内的所有预报地点和预报区域。

二、检验内容

1、降水预报

降水分级检验:将降水量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和小雪、中雪、大雪、暴雪10个等级(见表1),检验各级降水、一般性降水[小雨(雪)至大雨(雪)]和暴雨(雪)以上(暴雨至特大暴雨和暴雪)预报情况。

累加降水量级检验:检验对≥0.1mm、≥10.0mm、≥25.0mm、≥50.0mm降水的预报情况。

晴雨(雪)检验:对有降水、无降水两种类别进行检验。

表1:降水等级划分表

湿雪量值达≥10.0毫米时,不作为“暴雪”处理。若“雨夹雪”(雨和雪同时下)24小时的总量值达≥10.0毫米且雪深南方达≥5厘米,北方达≥10厘米时才算暴雪。

2、温度预报

最高、最低气温和定时气温预报误差。 3、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

冰雹、雷暴、冻雨、霜冻、雾(雾、浓雾、强浓雾)、强降雪(中雪、大雪、暴雪)、强降雨(暴雨或大雨以上等级)、沙尘天气(沙尘暴、强沙尘暴)、大风(≥6级、≥8级、≥10级、≥12级)、高温(≥37℃、≥40℃)、强降温(≥8℃、≥12℃)等11类23项灾害性天气预报检验。

灾害性天气标准参照《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落区预报业务暂行规定》。

对于强降水落区预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6省(区)评定大雨以上等级(含大雨)落区预报,其余省(区、市)评定暴雨以上等级(含暴雨)落区预报。

各级气象台另外需要检验的预报项目由各省气象局根据所属气象台实际情况确定,并向中国气象局备案。

三、检验方法 1、降水预报

对降水分级检验和累加降水量级检验, TS 评分: %100?++=k

k k k

k NC NB NA NA TS

技巧评分: '

=k k k -T S TS SS

漏报率:

k

k k

k NC NA NC PO +=

?100% 空报率: k

k k

k

NB NA NB FAR +=

?100%

式中NA k 为预报正确站(次)数、NB k 为空报站(次)数、NC k

为漏报站(次)数,见表2,TS ′为数值预报或上级指导预报的

TS 评分。

表2:降水预报检验分类表

对降水分级检验,k 为1-12,分别代表各级降水、一般性降水和暴雨(雪)以上降水预报。

对累加降水量级检验,k 为1-4,分别代表≥0.1mm,≥10.0mm,≥25.0mm,≥50.0mm 降水预报。 对晴雨(雪)检验,

预报正确率:%100C B A A PC ?++++=

ND

N N N ND

N

技巧评分: '=PC PC -SS

式中NA 为有降水预报正确站(次)数,NB 为空报站(次)数、NC 为漏报站(次)数,ND 为无降水预报正确的站(次)数,见表3,PC ′为数值预报或上级指导预报的PC 评分。

表3:晴雨(雪)检验分类表

单站降水预报:逐日检验只评定是否正确和是否属“空、漏”报,并保存每日预报与实况资料。月、季、年检验依据当月、季、年的预报正确总次数、空报总次数、漏报总次数计算TS 、SS 、

PC 、空报率、漏报率。

区域降水预报:逐日检验依据当日预报正确站数、空报站数、漏报站数,计算TS 、SS 、PC 、空报率、漏报率,并保存各站每日预报与实况资料;月、季、年检验依据当月、季、年的预报正确总站(次)数、空报总站(次)数、漏报总站(次)数,计算

TS 、SS 、PC 、空报率、漏报率。

注意:季、年的评分不是月评分的平均,而是对季、年所有样本的统计结果。

2、温度预报 平均绝对误差: ∑=-=N

i i i O F N T 1

MAE

||1 均方根误差: ∑=-=N

i i i O F N T 1

2RMSE )(1

预报准确率:

K

K

K Nf Nr TT =

?100%

其中,F i 为第i 站(次)预报温度,Oi 为第i 站(次)实况温度,K 为1、2,分别代表i i O F -≤1℃、i i O F -≤2℃,Nr K 为预报正确的站(次)数,Nf K为预报的总站(次)数。

温度预报准确率的实际含义是温度预报误差≤1℃(2℃)的百分率。

单站温度预报:逐日检验计算绝对预报误差,并保存每日预报与实况资料,月终计算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预报准确率。季、年检验依据当季、年的每日预报与实况资料计算均方根误差、预报准确率,平均绝对误差采用季、年的平均值。

区域温度预报:逐日检验计算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预报准确率,并保存每日预报与实况资料;月、季、年检验依据当月、季、年的每日预报与实况资料计算均方根误差、预报准确率,平均绝对误差采用月、季、年的平均值。

3、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

TS 评分: %100?++=

NC NB NA NA

TS

漏报率: NC

NA NC

PO +=?100%

空报率:

NB

NA NB

FAR +=?100%

式中NA 为预报正确站(次)数、NB 为空报站(次)数、NC

为漏报站(次)数,见表4。

表4: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检验分类表

将灾害性天气分为冰雹,雷暴,冻雨,霜冻,雾、浓雾、强浓雾,中雪、大雪、暴雪,暴雨(新疆等6省为大雨)、大暴雨(新疆等6省为暴雨)、特大暴雨(新疆等6省为大暴雨),沙尘暴、强沙尘暴,≥6级大风、≥8级大风、≥10级大风、≥12级大风,≥37℃高温、≥40℃高温,≥8℃强降温、≥12℃强降温等,分别检验各种灾害性天气预报情况。

逐日检验依据当日预报正确站数、空报站数、漏报站数计算TS评分、空报率、漏报率,并保存每日预报与实况资料;月、季、年检验依据当月、季、年的预报正确总站(次)数、空报总站(次)数、漏报总站(次)数,计算TS评分、空报率、漏报率。

四、检验时段

统一评定气象台站每天发布的公众预报和指导预报。

1、降水预报

降水分级检验:评定0-12小时、12-24小时、0-24小时、24-48小时、48-72小时、72-96小时、96-120小时、120-144小时、144-168小时预报。

累加降水量级检验和晴雨(雪)检验:评定0-24小时、24-48小时、48-72小时、72-96小时、96-120小时、120-144小时、144-168小时预报。

注:0小时表示预报发布的时间。

2、温度预报

评定0-24小时、24-48小时、48-72小时、72-96小时、96-120小时、120-144小时、144-168小时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和72小时之内定时温度预报。

3、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

评定0-12小时、12-24小时、0-24小时、24-48小时、48-72小时预报。具体为:

0-12小时、12-24小时预报评定的灾害性天气种类包括冰雹、雷暴、冻雨、霜冻、雾(雾、浓雾、强浓雾)、强降雪(中雪、大雪、暴雪)、强降雨(暴雨或大雨以上等级)、沙尘天气(沙尘暴、强沙尘暴)、大风(≥6级、≥8级、≥10级、≥12级)、高温(≥37℃、≥40℃)等10类21项。

0-24小时预报评定≥8℃强降温、≥12℃强降温。

24-48小时预报评定的灾害性天气种类包括冻雨,霜冻,雾、浓雾、强浓雾,中雪、大雪、暴雪,暴雨(或大雨)、大暴雨(或暴雨)、特大暴雨(或大暴雨),沙尘暴、强沙尘暴,≥6级大风、≥8级大风、≥10级大风、≥12级大风,≥37℃高温、≥40℃高温、≥8℃强降温、≥12℃强降温等9类21项。

48-72小时预报评定的灾害性天气种类包括暴雨(或大雨),沙尘暴、强沙尘暴,≥6级大风、≥8级大风,≥37℃高温、≥40℃高温,≥8℃强降温、≥12℃强降温、霜冻等6类10项。

五、实况标准确定

对站点降水、温度预报采用该站点的观测资料作为实况依据。对降水等值线预报采用所有气象站观测资料(包括自动气象站、雨量站)作为实况依据。对冰雹、雷暴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除所有气象站观测资料外,灾情调查资料也作为实况依据,包括空报和漏报。

待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工作投入业务运行后,建立2 2km网格降水数据集,作为降水量实况标准。

六、预报质量上报

上报中国气象局的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统一检验国家气象中心、各省(区、市)气象台每天制作下发的中短期指导预报和全省公众预报。一律进行逐站检验,不使用代表站检验。

国家气象中心、各省(区、市)气象局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将审核后的预报质量报预测减灾司,具体项目见附表1-8。每月10日前报送上月预报质量,每年1月15日前报上一年度全年预报质量。每年12月10日前报目标考核项目预报质量(12月-11月)。

各省(区、市)气象台其它预报质量和地(市)气象台及县站预报质量由各省(区、市)气象局负责管理。

七、本办法由预测减灾司负责解释。

短期指导天气预报质量报表(一)

降水等值线预报

_______年____月至_______年____月

短期指导天气预报质量报表(二)

站点预报

_______年____月至_______年____月

上报日期:年月日

短期公众天气预报质量报表(一)

降水等值线预报

_______年____月至_______年____月

短期公众天气预报质量报表(二)城镇天气预报

_______年____月至_______年____月

上报日期:年月日

灾害性天气落区指导预报质量报表_______年____月至_______年____月

灾害性天气落区公众预报质量报表_______年____月至_______年____月

中期指导预报质量报表(一)

_______年____月至_______年____月

上报日期:年月日

中期指导预报质量报表(二)

站点预报

_______年____月至_______年____月

上报日期:年月日

《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试行)》解释说明

1、检验产品

本办法中所检验的“指导预报”是指国家气象中心、各省(区、市)气象台面向下级台站分发的天气预报产品,包括每天早晨、下午制作下发的常规天气要素逐站短期指导预报产品、降水等值线预报产品和灾害性天气落区指导预报产品,每天下午制作下发的常规天气要素逐站中期指导预报产品和降水等值线预报产品。“公众预报”是指国家气象中心、各省(区、市)面向公众发布的降水等值线预报产品、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产品和城镇天气预报产品。

2、降水预报检验

2.1降水分级检验

2.1.1预报有降水或实况出现降水(≥0.1mm)时均要进行检验。

2.1.2当实况出现的降水量级与预报量级一致时,该量级评定为“预报正确”。

2.1.3当实况出现的降水量级和预报的量级不一致时,选择较大量级作为检验的级别,评分时只评定该级别。如:预报大雨,出现暴雨,评定暴雨为漏报,不评定大雨空报。预报大雨,出现中雨,评定大雨为空报,不评定中雨漏报。

2.1.4以24小时为一预报时段时(如0-24小时、24-48小时、48-72小时、72-96小时、96-120小时、120-144小时、144-168小时),一般只预报和检验一个降水量级;如果预报两个不同量级,则只对量级偏大的用语进行检验。如预报“小雨转大雨”,则只检验“大雨”预报,不检验“小雨”预报。

2.1.5预报一般性降雨(或雪),实况为一般性降雪(或雨),评定一般性降雪漏(空)报,不评定一般性降雨。预报降雨(或暴雪),出现暴雪(或降雨),评定暴雪漏(空报),不评定降雨。预报暴雨以上降雨(或一般性降雪),出现一般性降雪(或暴雨以上降雨),评定暴雨以上降雨空(漏)报,不评定一般性降雪。如:预报大雨,出现小雪,评定小雪漏报,不评定大雨空报;预报暴雪,出现暴雨,评定暴雪空报,不评定暴雨漏报;预报暴雨,出现大雪,评定暴雨空报,不评定大雪漏报。

2.1.6预报一般性雨夹雪,实况为一般性雨夹雪或小雪时,评定小雪正确;实况为小雨时,评定小雨正确;实况为无降水时,评定小雪空报;实况为其它级别降水时,评定该级别降水漏报。当预报小雨(或雪),实况为一般性雨夹雪时,评定小雨(或雪)预报正确。当预报无降水时,实况为一般性雨夹雪,评定小雪漏报。当预报其它级别降水,实况为一般性雨夹雪时,评定该级别降水空报。如:预报雨夹雪,出现中雨,评定中雨漏报。预报中雪,出现一般性雨夹雪,评定中雪空报。如果预报雨夹雪时未明确量级,则按照“小雨(雪)”等级检验。

2.1.7对于未明确量级的“阵雨”、“雷阵雨”、“阵雪”,按照“小雨(雪)”进行检验。

2.1.8举例:预报(以24小时预报为例,下同)有中雨(24小时降水量为10.0-24.9mm)时,

(1)实况为0.0-9.9mm降雨或无降水时,评定为“中雨空报”;

(2)实况为10.0-24.9mm降雨时,评定为“中雨正确”;

(3)实况为25.0-49.9mm降雨时,评定为“大雨漏报”;

(4)实况为50.0-99.9mm降雨时,评定为“暴雨漏报”;

(5)实况为100.0-250.0mm降雨时,评定为“大暴雨漏报”;

(6)实况为>250.0mm降雨时,评定为“特大暴雨漏报”;

(7)实况为一般性雨夹雪时,评定为“中雨空报”;

(8)实况为0.1-2.4mm降雪时,评定为“小雪漏报”;

(9)实况为2.5-4.9mm降雪时,评定为“中雪漏报”;

(10)实况为5.0-9.9mm降雪时,评定为“大雪漏报”;

(11)实况为≥10.0mm降雪,或实况为“雨夹雪”24小时的总降水量≥10.0mm且雪深南方≥5厘米,北方≥10厘米时,评定为“暴雪漏报”。

详见降水分级检验评定简表(表1)。

表1:降水分级检验评定简表

2.1.9当使用降水跨量级预报用语时,

(1)当实况在预报量级范围内,评定实况所对应的量级预报“正确”;

(2)当实况小于预报量级范围时,评定预报量级偏大的量级“空报”;

(3)当实况大于预报量级范围时,评定实况所对应的量级“漏报”。

2.1.10举例:预报“大到暴雨”(24小时降水量为38.0-74.9mm),

(1)实况为无降水或0.0mm时,评定为“暴雨空报”;

(2)实况为0.1-37.9mm降雨时,评定为“暴雨空报”;

(3)实况为38.0-49.9mm降雨时,评定为“大雨正确”;(4)实况为50.0-74.9mm降雨时,评定为“暴雨正确”;(5)实况为75.0-99.9mm降雨时,评定为“暴雨漏报”;(6)实况为100.0-250.0mm降雨时,评定为“大暴雨漏报”; (7)实况为>250.0mm降雨时,评定为“特大暴雨漏报”; (8)实况为0.1-9.9mm降雪时,评定为“暴雨空报”; (9)实况为≥10.0mm降雪时,评定为“暴雪漏报”。

详见跨量级降水预报分级检验评定简表(表2)。

表2:跨量级降水预报分级检验评定简表

天气预报通用术语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 常规天气预报要素包括:天空状况、天气现象、降水量、降水等级、风向风速、气温等。、 1、天气预报分类: 预报时效是天气预报的有效期限。在现代天气预报业务中,根据时效的长短分为以下四类: 长期天气预报:是指10天以上(月、季、年)的旱涝、冷暖、雨量等天气趋势的展望,一年以上的预报称超长期预报。 中期预报:对未来4~10天内的逐日天气预报,内容针对灾害性天气和转折性天气。 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3天的逐日天气预报,其内容是对常规气象要素的预报。其中0-12小时的预报称为超短期预报。 短时临近预报:是指未来0-6小时的预报,其中0-2小时的预报称临近预报。对短期预报进行补充和订正,一般是对暴雨、冰雹、雷雨大风等尺度较小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 2、天气预报常用时间用语

气象部门以北京时20点为日界,天气预报中描述的白天和夜间与我们常规的认知是有区别的。了解了天气预报中的时间划分,就能够更好的使用它了。常用时间用语如下: 白天:08时~20时; 夜间:20时~08时; 早晨:04时~08时; 上午:08时~11时; 中午:11时~13时; 午后:12时~14时 下午:13时~17时; 傍晚:17时~20时; 上半夜:20时~24时; 下半夜:24时~04时; 半夜:22时~02时; 凌晨:02时~04时; 3、天气预报常用范围用语 个别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5%的区域。 局部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10%的区域。 部分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有10%~30%的区域。 大部分地区: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大于50%的地方。 4、天气预报中天空状况是如何规定的?

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

附件1 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 (试行) 本办法适用于检验单站和区域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包括指导预报和公众预报。 一、检验的区域范围 预报责任区内的所有预报地点和预报区域。 二、检验内容 1、降水预报 降水分级检验:将降水量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和小雪、中雪、大雪、暴雪10个等级(见表1),检验各级降水、一般性降水[小雨(雪)至大雨(雪)]和暴雨(雪)以上(暴雨至特大暴雨和暴雪)预报情况。 累加降水量级检验:检验对≥0.1mm、≥10.0mm、≥25.0mm、≥50.0mm降水的预报情况。 晴雨(雪)检验:对有降水、无降水两种类别进行检验。 表1:降水等级划分表 湿雪量值达≥10.0毫米时,不作为“暴雪”处理。若“雨夹雪”(雨和雪同时下)24小时的总量值达≥10.0毫米且雪深南方达≥5厘米,北方达≥10厘米时才算暴雪。 2、温度预报

最高、最低气温和定时气温预报误差。 3、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 冰雹、雷暴、冻雨、霜冻、雾(雾、浓雾、强浓雾)、强降雪(中雪、大雪、暴雪)、强降雨(暴雨或大雨以上等级)、沙尘天气(沙尘暴、强沙尘暴)、大风(≥6级、≥8级、≥10级、≥12级)、高温(≥37℃、≥40℃)、强降温(≥8℃、≥12℃)等11类23项灾害性天气预报检验。 灾害性天气标准参照《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落区预报业务暂行规定》。 对于强降水落区预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6省(区)评定大雨以上等级(含大雨)落区预报,其余省(区、市)评定暴雨以上等级(含暴雨)落区预报。 各级气象台另外需要检验的预报项目由各省气象局根据所属气象台实际情况确定,并向中国气象局备案。 三、检验方法 1、降水预报 对降水分级检验和累加降水量级检验, TS 评分: %100?++=k k k k k NC NB NA NA TS 技巧评分: ' =k k k -T S TS SS 漏报率: k k k k NC NA NC PO += ?100% 空报率: k k k k NB NA NB FAR += ?100% 式中NA k 为预报正确站(次)数、NB k 为空报站(次)数、NC k 为漏报站(次)数,见表2,TS ′为数值预报或上级指导预报的 TS 评分。 表2:降水预报检验分类表

未来多少天的天气预报才靠谱

未来多少天的天气预报才靠谱? 以前,人们都是从电视上获得未来3~7天的天气信息,不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获得天气预报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网络和手机应用软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天气预报产品,其中不乏号称能预报未来15天,甚至未来30天内天气状况的产品,让人眼花缭乱。 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对很多天以后天气情况的预测能准确吗?以现在的天气预报水平,究竟能预报未来多少天的天气状况? 大气出了道“难题”

目前,全世界普遍采用数值天气预报技术来预测天气。科学家把大气当成一种流体来对待,通过建立大气的运动方程组,用“解方程”来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 然而,大气运动的情况非常复杂。在数值天气预报技术中,得出预测结果所依据的方程组,是由连续方程、热力学方程、水汽方程、状态方程和三个运动方程构成的七元非线性方程组。要解这个方程组,计算量之大和运算过程之复杂,可以说达到了“恐怖”的程度。即使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巨型计算机,面对这种计算也会“发怵”。 因此,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科学家不得不简化方程组——否则就无法计算。可是对相关参数进行取舍的过程,必然会影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取舍过程越不恰当,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就越低。 扇动飓风的蝴蝶翅膀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引起两星期以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这就是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发现的“蝴蝶效应”,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混沌现象”之一。洛伦兹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误差会以指数级增长,一个微小的误差随着运动过程的不断推移,会造成巨大的后果。这在大气运动过程中表现为,即使各种误差和不确定因素的强度非常弱,也有可能积累起来,经过逐级放大,达到能左右大气运动的强度。

2009年山东省天气预报业务技能考试试卷及答案(十九)

姓名: 山东省天气预报业务技能考试试卷答案(天原、雷达理论知识与业务规范共80分) (2009年12月23日)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4分) 1. 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与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气象人才体系共同构成气象现代化体系,是中国特色气象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2. 大气运动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所支配。 3. 描述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有运动方程、(连续方程)、(热力学能量方程)及(状态方程)。 4、天气图底图常用的投影法有兰勃脱正形圆锥投影法、(麦卡托圆柱)投影法、(极射赤面)投影法三种。 5、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探)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 6、气象卫星图像是通过辐射计测量太阳、(地球)和大气所发射的散布在空间的(电磁辐射)而得到的。 7、雷达与卫星探测的区别:雷达是(主动)遥感,本身发射电磁波;而卫星是(被动)遥感,本身不发射电磁波。 8、日本数值预报传真图FXFE782 JMH 180000Z APR 2009 表示这张图是以( 2006年4 月18日0时0分(世界时))资料为初始场制作的(远东地区(FE)700HPA和850HPA24(小时))的预报图。 9、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对灾害性天气,特别是与风害和冰雹相伴随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它还可以提供较大范围降水的定量估测,获取降水和降水云体的风场结构。 10、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产品中最有用的是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产品,它们是利用雷达识别降水系统的核心数据。 11、GCOS(Global Climate Observing System)是指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12、运用红外云图估计降水强度时,主要考察云的种类、(云顶亮温)、(云顶面积变化),不同对流单体的合并云的移速和环境场中的湿度条件。

短期天气预报

短期天气预报 一、气旋1、锋区:锋区及其附近地转风涡度平流和热成风涡度平流一般都较强,气旋常发生在锋区的下方。(52页)2、空中槽:气旋通常发生、发展在西风带中东移的空中槽前部的下方。因为这种空中槽的前部通常有水平质量辐散,而使下方产生动力减压。(52页)3、冷暖空气:在空中槽前下方有暖平流的地方,地面气旋生成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气旋生成后,后部如果有冷空气侵入,气旋就会发展,否则,一般就不发展。 二江淮气旋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生命史在12小时以上,具有明显的冷暖锋结构的低值系统称为江淮气旋(53页)。 1、江淮气旋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生频率以春季最高,秋冬季最少。 2、移动路径:(54页)有两条,偏北路径从淮河上游出发,经洪泽湖向东入海;偏南路径从洞庭湖出发经黄山北部、晼中平原到江苏南部沿海,过长江口入海。 3、天气分布:(55页)江淮气旋发展时,可以产生大风、暴雨和雷暴天气。(1)在两湖盆地生成的气旋,到达宁沪杭地区,几乎每次都要出现底云和降水;(2)在长江以北发生的气旋,宁沪杭地区处于暖区内,云系变化较大,一般多中云。有时江南较强的暖高压脊北抬,甚至出现多云天气。但

一旦冷锋过境后,随之出现低碎云,并伴有降水天气;(3)夏季在淮河流域发生的气旋,每当冷锋过境时,多数会出现对流云和雷阵雨天气;(4)当气旋发生位置偏西(中南地区),移向偏东,空中切变线明显时,雨区移动与气旋中心移向一致。 4、江淮气旋发生的形势:(56页)(1)500Hpa图上,江淮气旋发生初期,通常在25-40°N、95-110°E之间有一条槽线,105-120°E的低纬地区,一般存在一支较强的中空西南风急流;(2)700Hpa和850Hpa图上,长江上游地区有一条东西向的切变线,并原先就有一个低涡或低压环流,也存在一支很强的地孔西南风急流;(3)地面:静止锋上波动发展成气旋,冷风进入倒槽暖锋锋生形成气旋,倒槽内锋生形成气旋。 5、江淮气旋的预报:(61页)(1)气旋发生前24小时,地面气压场大多为“东高西低”形式;(2)高空500Hpa通常有低槽自高原向东移动,700Hpa和850Hpa图上,长江中上游地区有一条东西向切变线,低涡自西向东移动,暖式切变北抬;(3)地面图上雨区和负变压区从西南地区向长江中下游扩展,江淮气旋总是先有降水,然后出气旋。 三、西南涡的预报(62页) 西南涡是副热带的天气系统,是我国青藏高原及西南地区特殊地形影响下,在700Hpa和850Hpa低层中所形成的具有

道路交通气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一、系统功能概述和用途 《道路交通气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是针对交通管理行业部门的应用需求,结合现代尖端计算机应用技术手段而研制成功的高性能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可自动实时监测大雾、低能见度、路面结冰、路面高温、大风、强降雨、降雪、冰雹等多种异常道路交通状况,可通过多种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及时向指挥中心报警,同时系统还可以将现场实时视频图像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指挥中心,使得交通管理部门可以直观地观察现场实际状况,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辅助决策依据。 二、技术水平 本系统采用的设备和技术原理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 三、产品性能 1、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监测系统、处理系统和应用系统三个系统组成。 ①监测系统:由高速公路沿线的各个交通气象监测站组成,主要作用是对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获取系统的原始数据; ②处理系统:由数据处理中心和交通气象管理部门的数据处理中心组成,主要作用是收集处理交通气象监测站的数据,管理各个应用子系统,是系统的处理核心; ③应用系统:由灾害天气应急处理部门、Internet浏览、用户短信、报警、 大屏显示组成,主要作用是提供给各级用户良好接口。

2、交通气象监测站模块组成 中央处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 传感器部分 电源管理模块 数据存储模块 网络通信模块 雷电防护模块 3、交通气象站基本结构 本系统采用美国HAZE系列胶体电池,性能稳定可靠,充放电转换效率高。电池在太阳能方面的应用经常受到不良天气状况的影响,因而系统对电池的充电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基于此原因,充电电压的设定应该最充分考虑到可利用的充电时间长短等条件,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可能采用大电流充电, 对确保电池充足电是非常有帮助的。充电电流的设置范围变化较大, 可以是从0.01至5 I10, 但是, 充电电压必须严格限制在 2.3-2.4VPC每单格的范围。每天的放电容量在0.2C100以下的, 充电电压的设置为: 2.30-2.35VPC每单格。每天的放电容量在0.2C100以上的, 充电电压的设置为: 2.35-2.40VPC每单格。 (以上是基于环境温度为20oC的条件下的设置, 如果月平均温度在10oC以下, 则充电电压的设置应按温度每降低1oC,电压提高0.03V进行设置)。 12、防雷部分 防雷器件在气象观测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要求设备遭受雷击的情况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带有自恢复的特性。针对直击雷,一般采用施工安装避雷针的方式对设备进行保护;而感应雷则需要在各个接口进行防雷保护。因此,针对感应雷,设备包含完善的防雷措施,保护设备免受损害。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5(试题+答案)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5(试题+答案) 理论知识和业务规范试卷(110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 44分) 1.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 源气象的发展新理念。 2.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深化改革,力争在3到5年 内,建立基本满足国家需求、功能先进、结构优化的多轨道、集约 化、研究型、开放式业务技术体制,增强气象业务和服务能力,提 升气象科技水平。 3.公共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 务、气象科技服务等几方面。 4.《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明确规定:气象工作人员 玩忽职守,导致预警信号的发布出现重大失误的,对直接责任人和 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我国对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出 现的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达到八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按照其 出现的先后次序进行编号。 6.就精细天气预报而言,短期预报要明确灾害性天气落区,短时和临 近预报要明确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具体时间、位置和强度。 7.《关于传输城镇天气预报的通知》要求:全国城镇天气预报每天传 输2次:各省(区、市)早晨7:30前(北京时,下同)将24、48、 72小时三天预报(分08时-20时,20时-08时两段)发往北京,国 家气象信息中心在7:45前向全国广播完毕;每日下午15:00前

将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24、48、72、96、120小时五天预报、下午16:30前将其它城镇五天预报(分20时-08时,08时-20时两段)发往北京,下午16:45前向全国广播完毕。 8. 《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暂行规定(试行)》中,对预报时效定义:短时预报是指未来0-12小时天气参量的描述,其中0-2小时预报为临近预报。 9. 业务运行的多普勒天气雷达通常采用体积扫描的方式观测。 10.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主要在于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还可以进行较大范围降水的定量估测,获取降水和降水云体的风场结构。 11.对流性天气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条件、抬升力条件。 12.降水回波的反射率因子一般在15dBZ 以上。层状云降水回波的强度很少超过35dBZ 。大片的层状云或层状云-积状云混合降水大都会出现明显的零度层亮带。 13.根据天气分析预报实践的总结,我国常见的大风有冷锋后的偏北大风,高压后部的偏南大风,以及由低压、台风和强对流引起的大风。 14.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数据质量主要受到地物杂波、距离折叠和速度模糊的影响。 15.地转偏向力处在纬圈平面内,它只能改变气块的运动方向。对于水平运动而言,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运动向左偏,并且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成比例。 16.km R 300max ,雷达波长5厘米,max r V 应是6.25m ∕s ,若雷达波长 10厘米,max r V 是12.5 m ∕s 。 17.冷空气翻山下坡是干绝热下沉,也就是说冷空气是沿等熵面下沉,当等熵面的坡度大于地形坡度时,有利于下坡大风的形成。

《天气预报》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天气预报》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天气的两个特点; 2、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简易天气预报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通过联系本地的天气变化,激发学生开展气象观测、预报的课外活动兴趣,增强科教兴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比较、识图、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能够观测到我们当时的天气情况,可是我们想知道未来的天气状况要怎么办呢? 新课讲解: 一、怎样看天气 神舟六号就带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带着中国人民的骄傲顺利地升上太空。 就在那一天的早上,神舟六号差点不能升空,你知道是因为什么吗? 答:天气,因为那天下雪了如果雪再大一点恐怕就飞不上了。 1、天气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谈一谈)

2、你怎样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 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拔气象预报电话,查互联网。 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 通过气象观测,自己制作天气预报。 3、展示书本上关于上海的天气预报(上海明天阴到多云,有时有小雨,降水概率15%,偏南风3级,15℃~23℃)。从中你知道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你知道他们的含 义吗? 二、天气的用语 介绍各种天气用语的含义及符号。 答:一般天气预报包含了五个要素:云量、降水量、降水概率、风向风速以及气温。 三、小知识 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公元前650年左右巴比伦人使用云的样子来预测天气。公元前34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天象论》中描写了不同的天气状态。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有进行天气预报的纪录。古代天气预报主要是依靠一定的天气现象,比如人们观察到晚霞之后往往有好天气。这样的观察积累多了形成了天气谚语。不过许多这些谚语后来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从17世纪开始科学家开始使用科学仪器(比如气压表)来测量天气状态,并使用这些数据来做天气预报。但很长时间里人们只能使用当地的气象数据来做天气预报,因为当时人们无法快速地将数据传递到远处。1837年电报被发明后人们才能够使用大面积的气象数据来做天气预报。 20世纪气象学发展迅速。人类对大气过程的了解也越来越明确。1970年代数字天气预测随电脑硬件发展出现并且发展迅速,今天成为天气预报最主要的方式。1853~1856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沙皇俄国同英法两国爆发了克里木战争,结果沙俄战败,正是这次战争,导致了天气预报的出现。

天气预报原理

天气预报原理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探)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准确地预报天气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天气预报的历史可以从最早的看云识天气和根据物像来推测天气开始,以后经历了单站预报,天气图预报,到目前的应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先进的探测资料和用计算机进行天气预报的阶段。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天气预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天气预报的种类按预报时效可大致分为:临近预报(1~2小时)、甚短期预报(2~12小时)、短期预报(12~48小时)、中期预报(3~10天)、长期预报(10天以上)等;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日常天气预报和专业天气预报(如航空天气预报等);按预报范围可大致划分为区域预报和站点预报等。由于服务对象不同,在预报项目、预报时效、预报用语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目前制作天气预报主要采用天气学预报方法、统计学预报方法和动力学预报方法,以及由这三种基本预报方法相互结合形成的天气—统计预报方法、动力统计预报方法和天气—动力预报方法等。 天气学预报方法(或称天气图方法):是以天气图为主要工具,配合卫星云图、雷达图等,用天气学的原理来分析和研究天气的变化规律,从而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作短期预报。 数值预报方法(又称动力学预报方法):是利用大型、快速的电子计算机求解描

述大气运动的动力学方程组来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制作短期预报,也可做中、长期预报。近几年还开始用来做气候预报。 统计预报方法:是采用大量的、长期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概率统计学的原理,寻找出天气变化的统计规律,建立天气变化的统计学模型来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作中、长期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 这三种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的主导思想不一样。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的发生,包含着必然性和偶然性,统计预报方法是从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具有偶然性这一点出发,认为天气变化是一种随机过程,在相同条件下不一定出现同样的天气变化,只能求出某种天气出现的可能性或概率。天气学方法和数值预报方法则从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具有必然性这一点出发,认为天气变化不是随机的,它满足一定的规律(如动量守衡、能量守衡、质量守衡等等),在相同的条件下应该发生相同的变化,根据大气某一时刻的状态,可以推算出其下一时刻的确定的状态。 目前制作天气预报常常是将这三种方法配合起来使用,将天气图、卫星和雷达图像、动力分析和统计分析、数值预报产品等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做出天气预报。

短期天气预报常用资料和图表

短期天气预报常用资料和图表 资料 地面气象资料 这些资料按一定的格式填写在天气图上,而成为地面天气图。主要的项目有:气温、气压、风、露点、当前天气、过去天气、雨量等。 高空气象资料 见“高空天气图”。 本地气象资料 地面气象资料和高空气象资料都是由国家气候观象台和国家基本站测量得到的。从这些资料中无法得到预报区域的气象实况,因此,还需要有直接为预报服务的本地气象资料。相对来说,这些资料项目较少,精度要求低,这些资料一般由四类、五类站(气候站)观测提供。目前,每个县至少有一个这样的气象资料观测站。 这类资料主要有:气温、气压、风、云量、云状、湿度(相对湿度、水汽压、湿球温度)、露点、日照、最高最低气温、降雨量等,每天根据预报的需要进行3-5次观测,另外还配有记录气温、气压、雨量等要素连续变化的自记仪器。 实时气象资料 雨量: 雷电: 天气图 地面天气图 由地面气象观察资料填绘而成的天气图称为地面天气图。每天有常规地面天气图四张,观测资料的时间是北京时间02时、08时、14时和20时。另外,还有四张国内区域补充图,时间是05时、11时、17时和23时。 高空天气图 由气象探空资料填绘而成的天气图称为高空天气图。高空天气图是等压面图。根据气压的不同,有500百帕高空图、100百帕高空图等种类。目前,一般台站通常使用850百帕、700百帕和500百帕三层高空天气图,在作天气趋势分析时,有时也用300百帕、200百帕乃至100百帕的高空天气图。 高空天气图每天只有两个时次:北京时间08点和20点。

常用传真图(数值天气预报产品) 日本传真图 在短期天气预报中常用的有24小时、36小时的数值预报产品,主要有以下图 次: 08时起始场: 20时起始场除以上各图外,还有96-192小时的中期预报图(54k)可供分析天气趋势时参考。 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 MWF)传真图 目前有24-144小时地面气压场、850百帕温度场和500百帕高度场的传真图。卫星云图 静止卫星云图 静止卫星(地球同步卫星)云图是目前各国和各级台站在短期预报中使用最多的云图。虽然其分辨率低(卫星正下方2.5km/点),但由于 红外云图 可见光云图 水汽图 极轨卫星云图 其它 雷达回波图

XX市气象局天气预报技能竞赛理论知识与业务规范模拟试卷(三)答案

XX市气象局天气预报技能竞赛 理论知识与业务规范模拟试卷(三) (闭卷形式考试,120分钟内完成) 1.气象业务是指气象及与之相关的领域从()、传输存储、加工处理到应用服务的全过程。 (信息采集) 2.《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试行)》适用于检验单站和区域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包括对()和公众预报的检验。 (指导预报) 3.国家气象中心每次热带气旋指导报必须在正点后45分钟内发出,进入24小时警戒线后,应争取在正点后()分钟内发出。 (30) 4.精细天气预报的“精”,是指天气预报要精确,准确率要高,是开展精细天气预报的前提和条件。精细天气预报的“细”,是指气象要素和气象及相关灾害的时间、空间分辨率以及强度、量级的细化程度,是精细天气预报的()。(核心和关键) 5.气象及相关灾害预警信息必须在告知公众之前报告()和有关部门,并做好防灾减灾决策服务工作。 (政府) 6.自2006年4月1日6:00(北京时)起,全国县级以上城镇天气预报在目前传输72小时预报的基础上,增加传输()小时预报。 (96、120) 7.经济和社会越发展,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气象工作在()、趋利避害中发挥的作用更加显著。 (防灾减灾) 8.强沙尘暴指大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

米的天气现象。 (小于500) 9.根据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布设计划,在东部沿海地区和沿长江、黄河、淮河和珠江流域布设S波段10厘米雷达,而内陆地区布()厘米雷达。 (5) 10.各级气象台站的热带气旋预(警)报服务责任区与气象服务的责任区一致。海洋、地区气象台负责本地区陆上和近海海域。该近海海域一般指从海岸向外延伸()公里以内的海域。 (200) 11.简化涡度方程d(f+ζ)/dt=0表明在水平无辐散大气中,()是守恒的。 (绝对涡度) 12.锋面位于()的地方,但是有气旋性切变处不一定有锋。 (气旋性曲率最大) 13.流域面雨量检验,全国统一采用()和模糊评分两种检验方法。(误差检验) 14.在雷达硬件定标正确的情况下,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数据质量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这三个因素分别是地物杂波、距离折叠、()。 (速度模糊) 15.超级单体风暴是指()。 (具有特殊结构特征的特强对流风暴,它仅含一个对流单体) 16.《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气象事业是科技型、()的社会公益事业。 (基础性) 17.开展气候资源变化分析,评估气候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气候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持续发展) 18.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 ),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解决方案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1.项目建设背景 (4) 2.项目建设目标 (4) 2.1安装场合 (6) 2.2项目建设目标 (6) 2.3系统功能分析 (6) 3.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设计方案 (8) 3.1系统简介 (8) 3.2系统设计原则 (9) 3.3系统架构 (11) 3.4系统网络传输设计 (12) 4.4.1基于局域网(LAN/WLAN)和专线(DDN/VPN)的网络平台 (12) 4.4.2基于3G/GPRS无线网络的监控 (14) 3.5系统安全性设计 (15) 4.5.2发布播放终端安全设计 (18) 4.6系统扩展性设计 (19) 5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管理软件 (21) 5.1软件架构 (21) 5.2素材管理 (22) 5.3节目单管理 (23) 5.4计划任务管理 (24) 5.5播放器管理 (25) 5.6群组管理 (26)

5.7用户及权限管理 (27) 5.8统计分析 (28) 5.9系统优势及特点 (28) 6气象预警多媒体终端 (29) 6.1 独立式播放器 (29) 6.2 一体式播放器 (31) 7系统配置清单 (33)

1.项目建设背景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和重大危机,“9·11”事件、非典、禽流感、印度洋地震海啸,以及近几年以来国内各地发生的雪灾、地震,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必须加强重大危机的应急处置和应急联动能力能力。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严重;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安全生产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社会问题突现,这些问题需要重视,可以说,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等文件,参考了在其他行业所实施的数字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了应急联动系统的需求,设计了用于气象行业的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与显示联动系统,定义了系统业务流程、构架以及功能,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符合国情的、高效实用的建设方案。 针对突发气象灾害的及时响应及应急联动处置,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以无线网络(WiFi/GPRS/3G/4G)为传输载体,提供在突发灾害气象应急状态下多媒体(视频、图片、文字、语音)信息发布及应急联动功能。在日常应用中,可以与气象预告系统数据对接,实时播放气象预告、卫星云图,或者应急处置、公益宣传等多媒体信息。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充分考虑了应急的特点、目前网络的现状、在采用无线网络作为载体和利用先进技术解决集成问题的同时,所选用的方案及设备均是经过实际验证的符合国家应用标准的产品,满足应急技术保障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要求,是一个实用可靠的解决方案。 对客户而言,将提供“交钥匙”一站式集成模式、富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规避大型复杂项目的集成风险及实施风险,帮助客户提高效率,使客户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 2.项目建设目标

重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

重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 理论知识与业务规范试题 单位:姓名: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空格位置) 1.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的发展新理念。 2.我国对在经度(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出现的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达到八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按照其出现的先后次序进行编号。 3.就精细天气预报而言,短期预报要明确(灾害性天气落区),短时和临近预报要明确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具体时间)、位置和强度。 4.根据锋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可将锋分为:(冷锋、暖锋、静止锋、锢囚锋)。 5.对流性天气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水气条件、不稳定层结条件、抬升力条件)。 6.云中有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同时并存,在同一温度下,由于冰晶的饱和水汽压(小于)水滴的饱和水汽压,致使水滴蒸发并向冰晶上凝华,这种所谓的"冰晶效应"能促使云滴迅速增长而产生降水。 7.入侵我国冷空气的路径分别是(西路、西北路(中路)、东路、东路加西路)。 8."中低压"和"中气旋"的主要区别是在(风场)上,前者没有明显的(气旋)式环流。 9.对于我国而言,在西风带中的上游地区(乌拉尔山)、欧洲北大西洋和北美东岸这三个关键地区最为重要。 10.按照形成的原因,霜冻可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和平流-辐射霜冻)。 11.日常业务中常把850百帕或700百帕等压面上,风速大于、等于(12米/秒)的西南风极大风速带称为低空急流。 12.根据天气过程或系统的逼近时间和影响强度,预报等级用语一般依次为(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 13.短时预报是指(0-12)小时天气预报,其中(0-2)小时预报为临近预报。延伸期天气预报是指(10-30)天的天气预报。 14.对于未明确量级的"阵雨"、"雷阵雨"、"阵雪"预报进行检验时,按照(小雨(雪))进行检验。 15.多普勒天气雷达主要由(雷达数据采集系统RDA)、(雷达产品生成器RGP)和(用户终端PUP)构成。 16.在雷达硬件标定正确的情况下,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数据质量主要受到(地物杂波、距离折叠)和速度模糊的影响。 17.风暴动力结构及风暴潜在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热力不稳定、风的垂直切变)和水汽的垂直分布三个因子。 18.判断大冰雹最有效的方法是检查较高的反射率因子能否扩展到0℃,特别是(-20℃)等温线高度以上。 19.在50km以外时,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的降水估测使用的仰角是(0.5o)。 20.蒙古气旋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但以(春秋)季最多,黄河气旋也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但以(夏)季最多。 二、单项选择(每题1.0分,共10分。请将答案编码填写在括号内)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 一、项目总体概述及系统构架 1.应用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非常迅速,自1988年建成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以来,到200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接近4.5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将用30年时间建设“七射九纵十八横”的高速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8.5万公里,形成“首都连接省会、省会彼此相通、连接主要地市、覆盖重要县市”的高速公路网络,连通全国所有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包括铁路枢纽67个、水路枢纽50个和公路枢纽140多个,将覆盖10多亿人口,直接服务区域的GDP占全国总量的85%以上高速公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但天气条件的变化,特别是极端恶劣天气条件,给高速公路的车辆行驶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不仅严重影响交通运输,而且还造成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所以道路天气条件监测是高速公路科学运营的一个重要依据,雨、雪、雾、积雪、结冰等情况对高速公路的运营都有直接的影响。气象条件对交通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在改变路面的物理性质、观察视线、车辆自身安全等方面。主要灾害及影响有: A、雾雾主要通过降低能见度而引发交通事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引起的恶性交通事故的天气现象中,雾的影响最大。大雾特别是<50米的超低能见度的灾害性浓雾是引起重大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往往引起数辆甚至数十辆汽车的连续追尾。大雾常常造成重大车辆损失和人员伤亡,导致高速公路限速或关闭,延误行车时间,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B、降雨降雨也是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最常见的气象要素,它使路面附着系数降低,导致汽车制动距离增加,易发生车辆侧滑和控制失灵从而危及行车安全。同时降雨使能见度降低,司机视线模糊不清,导致驾驶失误。此外,降雨过后,路面如有积水或干湿不一,路面摩擦系数不均,车辆制动性变差,从而引起交通事故。在山区,暴雨还常常引发山洪、山体塌方或泥石流,从而导致车辆被冲,桥梁垮塌,道路被毁;在平原和盆地,暴雨常常引发洪涝,导致道路被淹,交通受阻。 C、冰雪冰雪与降雨一样,漫天飞舞的大雪使能见度降低,而且一旦路面积雪被压或是白天在阳光照射下融化,夜面路面降温结冰,造成里面路面摩擦系数显著降低,严重影响车辆的操作和制动性能,使控制失灵,车辆发生空转、打滑或侧滑,从而危及行车安全。

天气预报技能竞赛题(一)理论基础知识

首届四川省气象行业天气预报技能竞赛试卷(一) ----理论基础知识(满分80分) 单位:姓名:考号: ------------装-----------------订------------------线--------------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 1、天气雷达是探测降水系统的主要手段,是对强对流天气(冰雹、大风、龙卷和)进行监测和预警的主要工具之一。 A、暴洪 B、暴雨 C、强降雨 2、天气雷达发射脉冲形式的电磁波,当电磁波脉冲遇到降水物质时,一小部分能量被降水物质向四面八方散射,其中散射的能量回到雷达天线,被雷达所接收。 A、向前 B、向下 C、向后 3、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定量估测、风场信息、改善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初值场. A、含水量 B、雨量 C、大范围降水 4、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对灾害性天气,特别是与风害和相伴随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 A、暴雨 B、冰雹 C、龙卷 5、在雷达硬件标定正确的情况下,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的质量主要受到因素的影响。 A、地物杂波、距离折叠和速度模糊 B、距离折叠和速度模糊 C、地物杂波、超折射

------------装-----------------订------------------线-------------- 6、 0 dBZ、-10dBZ、30dBZ和40dBZ对应的Z值分别为1、0.1、、10000 (mm6/m3)。 A、1000 B、3000 C、100 7、电磁波在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在大气中由于分布的不均匀性,就会产生折射,使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 A、折射指数 B、温度层结 C、垂直风切变 8、每秒产生的触发脉冲的数目,称为脉冲重复频率,用PRF表示。两个相邻脉冲之间的间隔时间,称为,用PRT表示,它等于脉冲重复频率的倒数。 A、脉冲重复间隔 B、脉冲重复时间 C、脉冲重复周期 9、在瑞利散射情况下球形粒子的后向散射截面与粒子直径的6次方成正比,与波长的次方成反比。 A、2 B、4 C、6 10、多普勒天气雷达主要由、雷达产品生成器和主要用户终端构成。 A、雷达 B、天线 C、雷达头 11、从雷达回波中提取的反映降水系统状态的三个基本量是反射率因子、。 A、径向速度和径向速度谱宽 B、平均径向速度和谱宽 C、平均径向速度和径向速度谱宽 12、多普勒天气雷达能够测量的一个脉冲到下一个脉冲的最大相移的上限是。与180°脉冲对相移所对应的目标物径向速度值称为最大不模糊速度Vmax。 A、90° B、180°(π) C、360° 13、面对频繁发生的气象灾害,气象事业必须把放在气象公共服务的首位。 A、公众预报 B、公共预警 C、气象灾害预报 D、防灾减灾

天气预报的制作与基础知识

天气预报的制作与应用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首先,是各种气象资料的收集。每日同一时间,各地气象站将地面常规观测的温、压、湿、风等气象信息,高空探测网也将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变化信息传递过来,再加上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收集到的资料,它们被电传到国家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员制作预报的“原材料”。 建立地面气象观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是气象台站掌握当地天气实况,索取气象资料的主要手段。在我国,从平原到山区,从沙漠到海岛,已经建立起了数千个气象台站,我省有123个。把全国这些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收集在一起,就可以了解中国范围内的天气、气候状况。 ? 地面气象观测的内容很多,包括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风向风速、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降水、蒸发、日照、雪深、地温、冻土、电线结冻等。 气象气球 ?用橡胶或塑料制成的球皮,充以氢气、氮气等比空气轻的气体,能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观测平台。气球的大小和制作材料由它们的用途来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测风气球 ?(1)测风气球气象上称小球,用橡胶制作,球皮重约30克,主要用于经纬仪测风或边界层探空,最大升空高度在10-15公里。 (2)探空气球用橡胶或氯丁乳胶制作,球皮重0.8─2.0千克,携带1千克仪器升速为5─6米/秒,最大升空高度可达30公里。是日常高空观测使用的气球。 其次,是制作天气图。人们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和符号把收到的同一时间各地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一张图上,这种图就叫天气图。天气图就好像医生给病人拍的X光片,它反映出各地天气情况。经过特殊训练的预报员对天气图进行分析研究,再结合一些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资料等,可以初步了解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 第三,是分析天气图。天气预报员通过分析天气图,运用一些气象学理论和预报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再结合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对天气形势进行分析。首先是作出天气形势预报,如24小时内是否会有降水,然后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具体天气预报,如降水的地点及多少。 地面实况图分析 高空实况图分析(500hpa) 第四,是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根据大气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这种方法被称为数值天气预报。它已逐渐成为天气预报的基础。国家气象中心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巨型计算机,运用这种计算能力为每秒数千亿次的计算机,未来天气很快就被“算”出来。 第五,是进行天气会商。天气预报的方法很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这么多方法做出来的预报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根据最新资料进行“会诊”。

中长期天气预报习题资料

《中长期天气预报》 每部分基本概念及思考题、图表分析题 第一部分绪论 1.什么是短、中、长期天气预报?本质区别是什么?它们的特征时间尺度? 2.简述长中短期天气过程的特征? 3.简述中长期天气预报理论的几大学派的基本思想。 第二部分中期天气预报 一、基本概念 1.中期天气过程 2.天气过程模式 3.模式大气与大气模式 4、中期天气预报的图表工具。 5.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物理过程。 6.参数化及参数化方法 7.完全预报方法(PPM) 8.模式输出方法(MOS) 9、什么是释用?为什么要释用? 10、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应用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思想和关键技术。 二、思考题 1.试比较中期天气过程和短期天气过程的特征。

2.简述中期天气预报的一般思路。 3.简述建立中期天气过程模式的一般方法。 4.试述寒潮中期天气过程天气学模式。 5.试述寒潮中期天气过程的能量学模式特征。 6.试述寒潮中期天气过程模式与数值预报产品相结合的思路。 7.简述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思路。 8.试分析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方程组中非绝热加热的特征及处理方 法。 9.试分析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方程组中下垫面影响的特征及处理方 法。 10.试分析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产品释用的原因及其基本思路。 11.为什么要进行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误差分析和订正?有什么 方法? 12.请概述常用的中期天气预报的统计方法。13.灰色预测模型提出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14.试写出GM(1,1)的建模步骤,并分析建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 问题。 15.试比较完全预报方法(PPM)和模式输出方法(MOS)的基本 思路的异同? 16.灰色预测模型建立的基本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图表分析题

全国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检验方案

附件1 全国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检验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全国各省上传的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检验。 二、检验对象 检验每日06:45时(北京时,下同)各省上传的08时起报的1-7天降水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 检验每日10:30时各省上传的08时起报的1-7天最高、最低温度预报; 检验每日16:30时各省上传的20时起报的1-7天降水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 三、检验内容 1、降水预报 检验08时和20时起报的1-7天逐24小时的晴雨(雪)检验、一般性降水和暴雨(雪)以上降水检验以及08时起报的24小时预报相对于国家气象中心指导预报的技巧检验。 检验以12小时预报为检验单元,逐24小时预报质量采用2段12小时预报样本的检验结果。 2、温度预报 检验08时和20时起报的1-7天以24小时为预报时段的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误差和准确率。 检验08时起报的24小时最高、最低温度预报相对于国家气象中

心指导预报的技巧评分。 四、检验方法 1、降水预报 (1)晴雨(雪)预报 预报准确率:%100?++++= ND NC NB NA ND NA PC 式中,NA 为有降水预报正确站(次)数,NB 为空报站(次)数、NC 为漏报站(次)数,ND 为无降水预报正确的站(次)数,见表1。 表1 晴雨(雪)检验评定表 技巧评分:%1001?--= N N F PC PC PC SPC 式中,F PC 为各省上传的城市天气预报晴雨(雪)预报准确率,N PC 为国家气象中心客观要素指导预报的晴雨(雪)预报准确率。 根据1-5天各时效晴雨(雪)预报准确率按加权平均的方式计算各省晴雨(雪)预报准确率的总评分。计算公式为: 预报准确率的总评分: 27 1272276278271012096724824?+?+?+?+? = PC PC PC PC PC TP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