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计算机接口技术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c3bff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b.png)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单片微型计算机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原理以及接口技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原理1.1 数据表示和处理在单片微型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所处理的数据通常以二进制形式表示,通过位(bit)来表示数据的最小单元。
在微型计算机中,通常使用八位(bit)的字节(byte)作为数据的基本单位。
此外,计算机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数据类型来表示和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如整数、浮点数、字符等。
1.2 CPU和内存在单片微型计算机中,中央处理器(CPU)被视为计算机的大脑。
CPU负责执行指令、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等操作。
而内存则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供CPU读取和写入。
常见的内存分类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其中RAM用于临时存储数据,而ROM则用于存储固定的指令和数据。
1.3 控制单元和指令控制单元是CPU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解析和执行指令。
指令是计算机执行操作的命令,可以进行数据的读取、写入、运算等操作。
常见的指令集结构有精简指令集(RISC)和复杂指令集(CISC)。
RISC的指令集相对较简单,执行速度快,而CISC的指令集相对较复杂,但可以实现更多功能。
二、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接口技术2.1 输入输出接口在单片微型计算机中,输入输出(I/O)设备起着连接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重要作用。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等,而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
通过适当的接口技术,计算机可以与这些设备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并实现与用户的交互。
2.2 存储器接口技术存储器接口技术用于连接CPU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
根据不同的芯片架构和规范,存储器接口技术有所不同。
常见的接口技术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地址总线用于指定内存的地址,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而控制总线则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计算机接口技术
![计算机接口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7712fc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8.png)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接口技术已经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 ,同时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接口形式,如无线充电、蓝牙等,这些接口形 式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02
硬件接口技术
并行接口技术
并行接口的定义
并行接口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它以 并行的方式传输数据,数据在多个通 道上同时传输,具有传输速度快、可 靠性高的优点。
医疗设备领域
• 总结词: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实时性 • 详细描述:医疗设备领域是计算机接口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在这个领域中,计算机接口技术被广泛应用
于医疗诊断、治疗和监测等方面。例如,在医疗诊断方面,计算机接口技术可以实现医学影像的分析和处理, 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在治疗方面,计算机接口技术可以实现医疗器械的精确控制和自动化操作,提高 治疗效果和减轻患者痛苦;在监测方面,计算机接口技术可以实现患者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为医 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患者信息。此外,医疗设备领域的计算机接口技术还需要具备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确保患 者的安全和数据的准确性。
性能和稳定性
接口技术的性能和稳定性对于整个系统的运行至 关重要。优化算法、提高硬件性能、降低延迟等 措施有助于提高接口技术的性能和稳定性。
可靠性和容错性
在复杂的应用场景中,接口技术需要具备高可靠 性和容错性以应对各种异常情况。采用冗余设计 、引入故障检测和恢复机制等措施可以提高接口 技术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智能家居领域
总结词:家庭智能化、舒适便捷、节能环保
详细描述:智能家居领域是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另一个重 要应用场景。通过将家用电器、照明、安全系统等设备 与互联网相连,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管理。这为家庭 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舒适和便捷,如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 据人的活动自动调整亮度和时间,智能安防系统可以实 时监控家庭安全状况并报警,智能家电可以远程控制和 定时开关机等。此外,智能家居领域还可以实现能源管 理和节能环保,如智能空调可以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整 功率和运行时间,减少能源浪费。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56ad6b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f.png)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一、前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作为微机技术的重要基础,对于了解微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实现微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着微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微机与外部设备的接口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微机的结构微机是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MEM)、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总线(BUS)等部分组成的。
CPU是微机的核心部分,它能对数据进行处理、控制微机的运作;内存是储存数据和指令的地方,CPU可以直接对内存进行读取和写入操作;I/O接口电路是微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桥梁;总线则是将CPU、内存和I/O接口电路连接在一起,并传递数据和控制信息。
三、微机的工作原理微机的工作过程主要由指令执行和数据存取两个部分组成。
当CPU需要执行下一条指令时,会从内存中读取这条指令,然后进行解析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当CPU需要访问数据时,会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并将数据写入内存中。
而CPU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通信也是通过I/O接口电路完成的。
CPU可以根据需要对内存进行读写操作,这是因为内存与CPU的速度非常接近,对内存的操作是非常快速的。
而CPU与外设之间通过I/O接口电路进行通信,则是因为I/O接口电路需要实现对不同类型的设备接口进行适配,对设备的操作速度也受到限制。
四、微机的接口技术为了实现微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需要通过不同的接口技术来实现对不同类型设备的连接。
常用的接口技术有串行接口(Serial Interface)、并行接口(Parallel Interface)、通用串行总线(USB)、蓝牙接口(Bluetooth Interface)等。
其中,USB接口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普遍的接口技术之一。
串行接口技术和并行接口技术是早期应用比较广泛的接口技术,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数据的传输方式不同。
单片机与电机驱动器的接口技术及应用
![单片机与电机驱动器的接口技术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83790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2.png)
单片机与电机驱动器的接口技术及应用1. 引言单片机与电机驱动器的接口技术在现代电子设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片机作为一种微型计算机芯片,常用于控制各种电子设备的运行。
而电机驱动器则用于驱动电机进行特定的转动或控制。
本文将深入探讨单片机与电机驱动器的接口技术以及应用,包括常见的接口类型、接口电路设计和接口应用。
2. 单片机与电机驱动器的接口类型单片机与电机驱动器之间的接口类型可以根据应用的需求选择。
常见的接口类型包括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和模拟接口。
2.1 并行接口并行接口是指单片机与电机驱动器之间同时传输多位数据的接口。
这种接口通常使用多个引脚进行数据传输,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实时性。
并行接口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控制高速运动的电机。
2.2 串行接口串行接口是指单片机与电机驱动器之间逐位传输数据的接口。
这种接口通常使用较少的引脚进行数据传输,传输速率较低但适用于长距离传输。
串行接口可以采用SPI、I2C、UART等通信协议,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协议。
2.3 模拟接口模拟接口是指单片机通过模拟电压信号与电机驱动器进行通信的接口。
通常采用模拟输入输出方式,通过模拟信号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模拟接口适用于一些特殊的电机控制需求,如无刷直流电机等。
3. 单片机与电机驱动器的接口电路设计接口电路设计是确保单片机与电机驱动器之间正常通信的关键。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接口电路设计示例。
3.1 电源电压匹配单片机与电机驱动器的电源电压需要匹配,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如果电源电压不匹配,会导致电机不能正常驱动或单片机工作不稳定。
因此,在接口电路设计中需要注意选择适合的电源电压。
3.2 电平转换电路单片机通常使用的是TTL电平(0V和5V),而电机驱动器可能使用不同的电平标准,如CMOS(0V和3.3V)。
为了确保信号的正常传输,需要使用电平转换电路将单片机输出的电平转换为电机驱动器所需的电平标准。
3.3 电流放大电路单片机的输出电流很小,无法直接驱动电机。
接口技术实现方式
![接口技术实现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8a550f9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f.png)
接口技术实现方式接口技术在现代计算机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于不同系统、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接口技术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本文将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实现方式。
1.硬件接口技术:硬件接口技术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硬件设备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通过物理端口、电缆线等方式将不同设备连接起来,以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
硬件接口技术通常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如USB、HDMI、VGA等。
硬件接口技术的实现方式比较简单,但需要硬件设备的支持和兼容性。
2. 软件接口技术:软件接口技术是通过软件代码来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软件接口技术一般分为系统级接口和应用级接口两种。
系统级接口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的接口,它包括系统调用、文件接口、网络接口等。
应用级接口是应用程序之间相互调用的接口,如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和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软件接口技术的实现方式需要对软件架构和编程语言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3.网络接口技术:网络接口技术是实现不同网络之间数据交换和通信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通过物理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或者软件实现(如TCP/IP协议栈)来连接不同网络。
网络接口技术包括物理接口和逻辑接口两种。
物理接口是将计算机或设备连接到网络中的物理端口,如以太网口、无线网口等。
逻辑接口是通过软件代码实现的网络接口,如网络协议栈和套接字编程接口。
网络接口技术的实现方式需要了解网络协议、路由原理等知识。
4. Web接口技术:Web接口技术是实现不同Web应用之间数据交换和通信的一种方式。
它主要通过HTTP协议来实现。
Web接口技术可以是基于表单的接口,也可以是基于RESTful风格的接口。
基于表单的接口通常通过HTML表单提交数据,而RESTful接口则通过HTTP动词和URL来定义资源操作和访问。
Web接口技术的实现方式需要了解HTTP协议、Web服务器和Web应用框架等知识。
I-O接口的基本功能
![I-O接口的基本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6b190e5cb0717fd5370cdce1.png)
1.2 I/O接口的组成
(3)
状态寄存器用于记录外设现行各种状态信息。它的内容 可以被处理器读出,从而使CPU了解外设及数据传送过程中 正在发生或最近已经发生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使它能 安全可靠地与接口完成交换数据的各种操作。特别当CPU以 程序查询方式同外设交换数据时,状态寄存器更是必不可少
3种寄存器是接口电路中的核心部分。为了保证在 处理器和外设之间通过接口正确地传送数据,接口电路还必
(4)
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缓冲器用于实现接口芯片内部总线 和处理器外部总线的连接。如接口的数据总线可直接和系统 数据总线相连接、接口的端口选择根据I/O寻址方式的要求与 地址总线恰当地连接。
1.2 I/O接口的组成
对外联络控制逻辑用于产生与接收CPU和外设之间数据传送的同步 信号。这些联络握手信号包括微处理器一边的终端请求响应、总线请求和
当然,并非所有接口都具备上述全部组成部分。但一般来说,数据 缓冲器、端口地址译码器和输入/输出操作控制逻辑是接口电路中的核心 部分,任何接口都不可少。其他部分保证在处理器和外设之间通过接口正 确地传送数据,至于是否需要,则取决于接口功能的复杂程度和CPU与外 设的数据传送方式。
1.2 I/O接口的组成 2. 接口软件又称为设备驱动程序。从实现接口功能来看,
(1) 对可编程接口芯片,都需要通过其方式命令或初始化命 令设置工作方式O设备的处理,一般都涉及到输入/输出数据传送,针 对CPU与I/O设备不同的数据传送方式,要有不同的处理程序 段。
(5)端口地址译码器
端口地址译码器用于正确选择接口电路内部各端口寄存器的地址,保 证一个端口寄存器唯一地对应一个端口地址码,以便处理器正确无误地与 指定外设交换信息,完成规定的I/O
USB接口技术及电路设计分析
![USB接口技术及电路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099687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9.png)
USB接口技术及电路设计分析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技术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接口标准。
USB接口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主要接口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包括鼠标、键盘、打印机、摄像头、存储设备等。
本文将对USB接口技术及其电路设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接口规范、传输速度、电路设计等内容。
一、USB接口规范USB接口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其规范的标准化。
USB接口规范由USB Implementers Forum(USB实施者论坛)制定,目前最新的USB规范版本为USB 3.2、USB规范定义了USB接口的物理连接、信号传输方式、电气特性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了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互相兼容。
二、传输速度USB接口技术支持多种传输速率,包括低速(1.5 Mbps)、全速(12 Mbps)、高速(480 Mbps)和超高速(5 Gbps及更高)。
不同的设备根据其传输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速率。
此外,USB 3.0引入了新的SuperSpeed+规范,提供了超高速传输速率,可达到10 Gbps的传输速度。
三、电路设计1.PHY芯片:USB接口电路设计的核心是PHY芯片(物理层接口芯片),其功能是负责将上层协议层的数据转换为物理层信号,并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PHY芯片一般包括时钟管理、数据缓冲、电压转换、信号解调等功能模块。
B控制器:USB接口电路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USB控制器。
USB控制器主要负责管理和控制USB接口的插拔检测、数据传输、电源管理等功能。
USB控制器可以是在主处理器上实现的软件控制器,也可以是独立的硬件控制器。
3.电源管理:USB接口电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电源管理。
USB接口可以通过提供电源来为外部设备供电,也可以通过从外部设备接收电源来为设备充电。
为了保证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电路设计中通常需要考虑电源隔离、电源过载保护、稳压电路等。
USB转RS232原理
![USB转RS232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d58855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4.png)
USB转RS232原理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接口标准,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
RS232(Recommended Standard 232)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标准,用于在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USB转RS232是一种将USB接口转换为RS232接口的技术,可以使计算机与不支持USB接口的设备进行通信。
USB转RS232的原理是通过将USB信号转换为RS232信号来实现数据传输。
USB信号和RS232信号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需要使用转换器来进行信号转换。
转换器通常由芯片组成,这些芯片能够将USB信号转换为RS232信号,并在计算机和设备之间建立起连接。
在USB转RS232的过程中,转换器首先接收来自计算机的USB信号。
USB信号是一种数字信号,由高低电平表示。
转换器将USB信号转换为RS232信号,RS232信号是一种模拟信号,由正负电压表示。
转换器通过改变电压的方式将USB信号转换为RS232信号,并将其发送到与其连接的设备上。
设备接收到转换器发送的RS232信号后,会将其解码为数据。
设备根据RS232信号的电压变化来解读数据。
正电压和负电压分别表示不同的二进制位。
设备根据电压的变化将RS232信号解码为相应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
当设备需要向计算机发送数据时,它会将数据转换为RS232信号,并通过转换器将其发送到计算机。
转换器将RS232信号转换为USB 信号,并将其发送到计算机上。
计算机接收到USB信号后,通过相应的驱动程序将其转换为可读的数据,并将其显示在屏幕上。
USB转RS232的原理可以使计算机与不支持USB接口的设备进行通信。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工业自动化、通信设备、医疗设备等。
通过使用USB转RS232技术,可以简化设备的连接方式,提高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总结起来,USB转RS232的原理是通过转换器将USB信号转换为RS232信号,实现计算机与不支持USB接口的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种接口和连接方式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种接口和连接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4498731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3.png)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种接口和连接方式计算机硬件是现代科技的核心,而硬件的各种接口和连接方式则是实现计算机功能的关键。
在这个信息时代,了解计算机硬件的接口和连接方式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各种接口和连接方式。
一、内部接口与外部接口计算机硬件的接口可以分为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两类。
内部接口主要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如CPU与内存、硬盘与主板之间的连接。
而外部接口则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如USB接口、HDMI接口等。
二、主板上的接口主板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组件,它上面集成了各种接口,用于连接其他硬件设备。
常见的主板接口有PCI插槽、PCIe插槽、SATA接口等。
PCI插槽用于连接扩展卡,如显卡、声卡等;PCIe插槽则是现代主板上常见的接口,用于连接高速设备,如显卡、网卡等;SATA接口则用于连接硬盘、光驱等存储设备。
三、显示器的接口显示器是计算机输出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接口有VGA接口、DVI接口、HDMI接口、DisplayPort接口等。
VGA接口是最早的显示器接口,现在已经逐渐被其他接口所取代;DVI接口是数字视频接口,支持高清显示;HDMI接口是高清多媒体接口,可同时传输音频和视频信号;DisplayPort接口则是最新的显示器接口,支持高清视频和音频传输,并且具备更高的带宽。
四、外部设备的接口除了显示器,计算机还需要与其他外部设备进行连接,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键盘和鼠标通常采用USB接口进行连接,USB接口是最常见的外部设备接口,它具备热插拔和高速传输的特点;打印机则可以使用USB接口、并口接口或者网络接口进行连接,选择合适的接口取决于具体的需求。
五、无线连接方式除了有线接口,计算机还支持无线连接方式。
无线局域网(WLAN)是最常见的无线连接方式,它使用无线路由器将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
此外,蓝牙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无线连接方式,它可以用于连接手机、耳机、音箱等设备。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54236a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4.png)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1. 引言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微型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相关标准。
2. 微型计算机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1 定义微型计算机是指个人电脑(PC),通常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组成。
它具备独立运行程序的能力,可以实现各种文本处理、图形处理、数据处理等应用。
2.2 发展历程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那个时候,计算机装置庞大而昂贵,只有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才能负担得起。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微型计算机逐渐普及起来。
1975年,美国的微软公司发布了第一款个人电脑微软Altair 8800。
1981年,IBM公司发布了第一台IBM PC,引爆了个人电脑革命。
自此之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性能不断提升,体积不断缩小,价格也越来越实惠。
3.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是指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各种接口标准和技术。
接口技术的发展为微型计算机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计算机可以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和通信。
3.1 串行接口技术串行接口技术常用于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常见的串行接口包括RS-232、RS-422和RS-485等。
这些接口可以实现低速率的数据传输,适用于连接打印机、调制解调器、条码扫描器等外部设备。
3.2 并行接口技术并行接口技术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常用于连接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常见的并行接口有IEEE 1284(打印机接口)、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等。
并行接口技术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适用于连接硬盘驱动器、光驱等设备。
3.3 USB接口技术USB(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机接口技术,它可以连接计算机和各种外部设备。
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
![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https://img.taocdn.com/s3/m/825e861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6.png)
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中,操作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连接用户和计算机硬件的桥梁,提供了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界面。
对于用户来说,操作系统就是他们与计算机硬件沟通的接口。
首先,让我们考虑用户界面的设计。
这是用户与操作系统直接交互的界面,因此,它的设计必须直观,易于理解和使用。
现代的操作系统通常都配备了图形用户界面(GUI),它通过图形和图标提供了一种直观的、可视化的方式让用户进行操作。
此外,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一些操作系统还提供了定制化的选项,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调整界面的布局和功能。
其次,操作系统的功能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
除了基本的文件管理和进程控制,现代的操作系统还提供了诸如网络浏览、电子邮件、多媒体播放、游戏等多种功能。
这些功能不仅丰富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加普及和实用。
此外,安全性也是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由于操作系统管理着计算机的各个部分,包括内存、硬盘、CPU等,因此它必须能够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为此,操作系统通常会配备一系列的安全机制,比如用户验证、访问控制、防火墙等,以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计算机资源。
总的来说,操作系统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它的设计和功能对用户体验和使用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和实用的操作系统出现,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的计算机体验。
操作系统图形用户界面的研究与实现操作系统图形用户界面(GUI)的研究和实现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领域,对于现代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图形用户界面的重要性,它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以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操作系统中的GUI的实例。
一、图形用户界面概述图形用户界面是一种计算机界面,使用图像、图标和菜单等元素,允许用户通过点击、拖拽、选择等操作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它大大简化了用户与计算机的交互,提供了直观和高效的使用体验。
uefi的名词解释
![uefi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9796c5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7.png)
uefi的名词解释UEFI是一项重要的计算机技术,它的全称为统一(Unified)可扩展(Extensible)固件(Firmware)接口(Interface)。
作为传统BIOS(Basic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继任者,UEFI已经成为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的标准。
本文将对UEFI的概念、作用以及与传统BIOS的不同之处进行解释。
UEFI是一种固件接口,它位于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负责初始化硬件设备并启动操作系统。
与BIOS相比,UEFI拥有更多的功能和灵活性。
首先,UEFI支持更大容量的硬盘,能够处理超过2.2TB的存储设备,而传统BIOS则有容量限制。
其次,UEFI支持更多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Linux、MacOS等,而BIOS只能启动与其兼容的操作系统。
这使得UEFI成为多系统启动的理想选择。
除了扩展了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兼容性,UEFI还提供了更好的图形界面和用户交互方式。
传统BIOS的界面较为简陋,用户只能通过按键输入和显示字符来进行操作。
而UEFI则具备图形界面,可以通过鼠标、键盘等输入设备与用户进行更直观、便利的交互。
这使得用户可以更轻松地进行设置、配置和故障排除等操作。
UEFI还引入了一个称为“Secure Boot”的功能,用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Secure Boot能够保护计算机免受未经授权的恶意代码和病毒的攻击。
当启用Secure Boot 时,计算机只会加载经过数字签名的合法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黑客通过操纵启动代码进行攻击。
Secure Boot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带来了很大的提升。
UEFI的设计还具备可扩展性,它支持通过插件的方式添加新的功能和驱动程序。
这意味着计算机制造商和软件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UEFI的定制和扩展,从而使系统更加具备个性化和差异化。
相比之下,BIOS作为一个固化在主板上的固件,无法进行灵活的定制和扩展。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799a70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c.png)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一、微机原理1.1. 微机的概念与发展微机是现代计算机的一种,通常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部分,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方面。
它是一种小型化的,具有高度自主、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计算机设备。
微机的发展源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始于19世纪60年代,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演化发展,逐渐成为现代计算机的一个主要系列之一。
1.2. 微机的工作原理微机是一个高速度的计算机设备,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从硬件上看,微机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和各种软件、程序。
微机的工作原理就是这两个方面的协同作用,首先通过输入设备将数据输入微机中,并与处理器和存储器进行交互,由操作系统控制各种资源,最后通过输出设备将结果反馈给使用者。
1.3. 微机的组成微机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操作系统等部分组成。
具体包括:中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控制计算机运行、处理各种运算、指令执行等。
存储器:微机中的存储器由各种存储器构成,丰富的存储器可保证微计算机运行数据的高速存取、临时数据缓冲、预测等结果处理。
输入/输出设备:微机的输入设备主要包括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主要包括显示器、打印机等。
操作系统:微机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有Windows、Linux等,不同操作系统的功能、应用、兼容性也存在差别。
1.4. 微机的分类与应用微机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应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个人计算机(PC)、工作站、小型机、超级计算机等。
在应用方面,微机主要应用于办公、生产、控制、娱乐、医疗等广泛领域,其使用普及也是世界各地的各种行业、企业和机构。
二、接口技术2.1. 接口的定义与分类接口是指连接两个或多个系统、设备、技术等的一种机制,可以使它们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交互等。
接口按照数据传输的方向分为输入、输出或双向接口;按照数据传输的方式分为并行接口、串行接口等多种类型;按照物理连接方式,则分为USB、RS232、SCSI、IDE等种类。
计算机接口技术
![计算机接口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e11460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13.png)
五、按使用信号的类型可分为数字接口和模拟接口
按使用信号的类型可分为数字接口和模拟接口 以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接口进行的简单分类,但现在接口技术已向复合化发展
二、微机与外设的连接方式:总线
CPU
内存接口
内存
智能仪器接口
通讯接口(wangluo
过程控制接口
数字量输入输出接口
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
控制总线
数字仪表: 如:数字式波器 数字万用表
终端: 如:传真机 Modem
传感器驱动器: 如:测力仪 电机驱动电源
数字外设: 如:打印机、磁盘 记录仪、显示器等
1-2 I/O接口的基本结构、功能与组成
1-3:二、专用接口和通用接口
微机系统的接口插座
三、按数据通讯的方式可分为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
串行:位传送 并行:字或字节
四、按信息传送方式可分为查询式接口、中断式接口和DMA式接口
1、程序查询式:CPU使用程序程序传送方式与I/O设备交换资料,分 B:无条件程序传送接口 A:程序查询方式接口 2、中断方式接口: 当I/O设备需要CPU为其服务时,可以发出中断请求信号INT,CPU在接到信号后,中断正在执行的程序,转为某设备服务,服务完毕后,再返回原来被中断的程序,中断服务由I/O端口发出申请。
一、什么是计算机接口技术:
计算机I/O接口:这种介于计算机主机系统和外设之间的缓冲电路称为计算机接口电路。 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主机系统和外设之间的缓冲电路的设计与连接技术。 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接口技术与计算机组成技术存在着交叉。
一、什么是计算机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习题及答案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6a76fa453610661fd9f418.png)
1.1、接口技术在微机应用中起什么作用?答:在微机系统中,微处理器的强大功能必须通过外部设备才能实现,而外设与微处理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又是靠接口来实现的,所以,接口处于微机总线与设备之间,进行CPU与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
1.2、微机接口技术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通过接口实现设备与总线的连接;连接起来以后,CPU通过接口对设备进行访问,即操作或控制设备。
1.5、什么是I/O设备接口?答:设备接口是指I/O设备与本地总线(如ISA总线)之间的连接电路并进行信息(包括数据、地址及状态)交换的中转站。
1.6、I/O设备接口一般应具备哪些功能?答:微机的接口一般有如下的几个功能:(1)执行CPU命令的功能:CPU将对外设的控制命令发到接口电路中的命令寄存器(命令口)中,在经分析去控制外设;(2)返回外设状态的功能:通过状态寄存器(状态口)完成,包括正常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3)数据缓冲的功能:接口电路中的数据寄存器(数据口)对CPU 于外设间传送的数据进行中转;(4)设备寻址的功能:CPU某个时刻只能和一台外设交换数据,CPU发出的地址信号经过接口电路中的地址译码电路来选中I/O设备;(5)信号转换的功能:当CPU与外设的信号功能定义、逻辑关系、电平高低及工作时序不兼容时接口电路要完成信号的转换功能;(6)数据宽度与数据格式转换的功能:由于CPU处理的数据都是并行的,当外设采用串行传送方式时,接口电路就要完成串、并之间的转换,并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
1.8、I/O设备接口与CPU之间交换数据有哪几种方式?答:1.查询方式;2.中断方式;3.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方式。
2.1、什么是总线?总线在微机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答:总线是计算机各种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线,它是由导线组成的传输线束。
总线作用:连接微处理器、存储器、外部设备构成微机系统,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运行程序。
它的基本任务是微处理器对外连接和传输数据。
计算机中的PCI名词解释
![计算机中的PCI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6d6b5a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3.png)
计算机中的PCI名词解释作为现代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互连)是一种标准的计算机总线接口,用于连接计算机主板和其他外设设备。
PCI总线技术既可以用于连接多个外设,也可以扩展计算机主板的功能和性能。
本文将对PCI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PCI技术。
1. PCI总线PCI总线是一种基于并行通信的计算机总线标准,用于连接计算机主板与其他外设设备。
它提供了高带宽、低延迟的数据传输,并支持热插拔功能。
PCI总线采用了多规范并行传输的方式,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数据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PCI总线通常包括主板上的插槽(slot)和外设设备之间的连线。
通过插槽,用户可以将各种外设设备(如显卡、声卡、网卡等)与主板连接。
2. PCI-E(PCI Express)PCI-E是PCI的进化版本,全称为PCI Express。
与传统的并行传输方式不同,PCI-E采用了串行传输技术,大大提升了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PCI-E通过使用多个独立的通道(称为lane)来进行数据传输,每个通道支持全双工传输,可以实现高速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传输。
PCI-E可用于连接显卡、磁盘控制器、网络接口卡等高速外设设备。
PCI-E分为不同规格,常见的有PCI-E x1、PCI-E x4、PCI-E x8和PCI-E x16等,其中x16规格带宽最大。
3. PCI插槽PCI插槽是计算机主板上的物理插槽,用于插入PCI和PCI-E扩展卡。
每个PCI插槽都有一个特定的插槽编号,用于区分不同的插槽。
计算机主板通常会提供多个PCI插槽,以支持用户扩展不同的外设设备。
PCI插槽一般位于主板上的PCI总线控制器芯片旁边,用户可以通过拆卸主板上的扩展槽保护盖,将PCI扩展卡插入插槽中,并通过螺丝固定卡片。
4. PCI桥PCI桥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连接不同PCI总线的设备。
单片机与以太网的接口技术及通信原理
![单片机与以太网的接口技术及通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9e7b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2.png)
单片机与以太网的接口技术及通信原理在现代物联网时代,单片机与以太网的接口技术和通信原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外设功能的微型计算机,而以太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局域网的通信协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片机与以太网的接口技术和通信原理。
单片机与以太网的接口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
硬件接口是将单片机与以太网控制器直接连接,通过电气信号进行通信。
一般情况下,单片机通过串行接口(如SPI、UART)与以太网控制器进行通信。
这种方式的接口速度相对较快,但需要专门的硬件电路支持。
另一种方式是软件接口,即通过软件模拟实现单片机与以太网的通信。
这种方式通常使用的是单片机的IO口模拟SPI或UART接口,通过软件控制通信过程。
软件接口相对较慢,但更加灵活,适用于一些对速度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
无论是硬件接口还是软件接口,单片机与以太网的通信都需要遵循一定的通信原理。
以太网通信采用的是CSMA/CD协议,即载波监听多址冲突检测。
这意味着在发送数据之前,单片机首先要监听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设备正在传输数据,如果有,则需要等待。
如果没有冲突,则可以开始发送数据。
在发送过程中,单片机需要实时监听总线上是否有冲突发生,如果有冲突,则需要停止发送,并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尝试发送。
除了通信原理外,还需要考虑到单片机和以太网控制器的数据格式和协议。
单片机通常采用的是二进制数据格式,而以太网通信使用的是帧的方式。
在实际通信过程中,单片机需要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组织成以太网帧,并加上目标地址和源地址等信息。
在接收数据时,单片机需要解析以太网帧,提取出所需的数据。
为了提高单片机与以太网的通信效率和稳定性,还可以采取一些优化措施。
例如,使用硬件加速器来加速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使用缓冲区来缓存发送和接收的数据,使用中断方式来处理数据的传输等。
此外,这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通信速率和通信距离,并进行合适的阻抗匹配和保护措施。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31ab05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8.png)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简称SCM)是一种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I/O)接口和定时器等功能模块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计算机系统。
它在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的同时,具备强大的计算和控制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本文将介绍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和接口技术。
一、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单片微型计算机由CPU、存储器和I/O接口等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在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原理中,CPU负责执行指令和数据处理,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I/O接口则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1. CPUCPU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它包含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等组件。
运算器负责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则协调和控制各个组件的工作,寄存器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指令。
2. 存储器存储器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地方,主要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RAM具有读写功能,用于存储程序和运行时数据;ROM则用于存储只读数据和程序。
3. I/O接口I/O接口是单片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通道,常见的接口有串行口、并行口、键盘接口和显示接口等。
通过I/O接口,单片微型计算机能够与各类外设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操作。
二、接口技术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接口技术是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数据交换的重要手段,合理选择和设计接口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1. 串行口串行口是一种将数据以比特流的形式进行传输的接口技术。
它适用于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线路成本较高、距离较远的场景。
串行口的特点是简单、稳定,适用于与单片微型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2. 并行口并行口是一种将数据同时以多位的形式进行传输的接口技术。
它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但在线路布局和噪声干扰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并行口常用于打印机、显示器等外设与单片微型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单片机接口技术详解及应用案例分析
![单片机接口技术详解及应用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b485c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e.png)
单片机接口技术详解及应用案例分析引言: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特殊的集成电路,它将计算机的所有功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在现代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单片机作为核心部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单片机接口技术的详细原理,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展示其应用。
一、单片机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单片机系统中,接口技术起着连接CPU和外设的作用,使得单片机能够与外界进行数据交互和通信。
常见的单片机接口技术包括串口、并行口、I2C总线、SPI总线、CAN总线等。
1. 串口(Serial Port)接口技术:串口是一种使用少量引脚进行双向通信的接口技术。
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序列化,然后通过单根传输线(例如RS-232)进行传输。
串口接口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外设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串口接口实现单片机与上位机的数据交互,实现远程数据采集、监控等功能。
2. 并行口(Parallel Port)接口技术:并行口是一种使用多个引脚进行数据传输的接口技术。
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同时传输多位数据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并行口接口实现单片机与外部存储器、LCD模块、打印机等设备的连接。
例如,当需要将单片机作为控制器驱动LCD显示屏时,可以通过并行口接口将数据和控制信号同时传输,实现图形显示功能。
3.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技术:I2C总线是一种双向、串行的通信总线,主要用于连接集成电路之间的通信。
I2C总线的主要特点是使用两根传输线(SDA和SCL)进行数据和时钟信号的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I2C总线接口连接各种外设,如温度传感器、电子罗盘、时钟模块等。
通过与单片机相结合,可以实现数据的读取和控制。
4.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总线技术:SPI总线是一种同步的串行通信总线,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usb的原理
![usb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ea332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2.png)
usb的原理USB的原理。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的通用接口标准,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USB 接口已经成为了现代计算机的标配,几乎所有的外部设备都可以通过USB接口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如鼠标、键盘、打印机、摄像头、移动硬盘等。
那么USB的原理是什么呢?首先,USB的原理涉及到计算机硬件、通信协议和电源管理等多个方面。
USB接口采用了一种主从式的通信方式,计算机作为主机,外部设备作为从机。
主机负责管理和控制整个USB系统,而从机则根据主机的指令进行相应的操作。
这种主从式的通信方式使得USB接口能够同时连接多个外部设备,并且可以动态地添加或移除设备,极大地提高了灵活性和便利性。
其次,USB的原理还涉及到通信协议。
USB接口采用了一种称为“主机-从机”架构的通信协议,主机和从机之间通过一种称为“传输层”(Transfer Layer)的协议进行通信。
传输层协议规定了数据的传输格式、速率、错误检测和纠正等细节,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
此外,USB还支持热插拔功能,即在不关闭计算机的情况下插拔USB设备,这得益于USB协议的设计,使得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使用外部设备。
最后,USB的原理还包括电源管理。
USB接口不仅可以传输数据,还可以为外部设备提供电源。
根据USB规范,USB接口可以提供5V的电压和最大500mA的电流供外部设备使用,这使得许多小型设备如移动硬盘、键盘、鼠标等都可以通过USB接口进行供电,减少了设备的线缆数量,也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总的来说,USB的原理涉及到主从式通信、通信协议和电源管理等多个方面,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USB接口的速度和功能也在不断提升,相信它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
第四阶段(1985~1991 ):32微处理器时代 代表:Intel 80x86(80386、80486、586)。
采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或HMOS工艺 32位数据总线和32位地址总线 可以完成):奔腾处理器时代
4位数据总线。 微处理器和存储器采用PMOS(n型衬底、p沟道,靠空穴的 流动运送电流的MOS管)工艺,工作速度很慢。 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不完整;存储器的容量很小,只有4K; 没有操作系统,只有汇编语言。主要用于工业仪表、过程控 制或计算器中。
·
8
Intel4004和采用4004的计算器
·
9
第二阶段(1974~1978):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
INTEL公司32位处理器。
代表:Pentium、Pentium pro(高能)、 Pentium MMX (多能) 、Pentium Ⅱ、Pentium Ⅲ、 Pentium 4 。
CMOS 集成芯片
外部总线64位,内部32位
内部集成浮点运算器FPU、高速缓存(Cache)、 存储管理机构。
流水线控制,多种高级语言、完善的OS 。
控制器
出 接
寄存器 口
CPU 微型计算机
·
输 出 设 备
19
3、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系统 1、硬件系统:微型计算机,外设,电 源 2、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
20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21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
22
四、微型计算机的特点
价格便宜 体积小 耗电低 可靠性高 对环境要求低 适用性、灵活性好
·
10
第三阶段(1978~1984):16位微处理器时代。代表:Intel 8086、8088、Motorola 68000和Zilog Z8000。
以16位和准32位微处理器为基础。
微处理器采用HMOS(高性能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工艺。
在体系结构方面吸纳了传统小型机甚至大型机的设计思想, 如虚拟存储和存储保护。
·
3
1942年哈佛大学和IBM公司合作,在美国 首次制造出了现代计算机的雏形——马 克Ⅰ。
1944年美国物理学家毛希利 (John·Mauchely)提出了一个名曰 “高速电子管计算装置”的现代计算机 制造方案。该机于1946年正式交付使用, 取名ENIAC——电子数字积分机和计算机
·
4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
5
2 产生条件 计算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技术
·
6
微处理器的飞速发展 IA-64 (安腾) 奔腾4代
奔腾3代
奔腾2代 奔腾
80486
80386
80286
4004
·
7
二、微处理器发展的几个时代
第一阶段(1971~1973):4位或低档微处理器时代。 代表:Intel 4004、Intel 4040。
·
16
三、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
17
1 、两个基本概念
MPU:又称微处理器。 将原来很大的中央处理器集成在一
片或者几片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
微型计算机:
以MPU 为基础,由MPU 、存储 器、I/O口以及其它支持逻辑组成的计 算机。
·
18
2、微型计算机定义
输 入 设输 备入
接 口
存储器
运算器 输
现代计算机接口技术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述 第2章、80x86微处理器结构 第3章、输入输出系统 第4章、微型计算机中断系统芯片8259 第5章、定时/计数器芯片8253 第6章、并行接口芯片8255 第7章、D/A转换芯片0832,A/D转换芯片0809
·
1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述
1、计算机发展概况 2、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
23
五、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指标
MPU的字长 主频 存储容量:高速缓存容量、内存容量、外存容 量 总线类型、总线速度 外设配置 软件配置
·
24
六、微型计算机的应用范围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办公自动化 4.辅助系统 5.仿真 6.过程控制
·
25
七、微型计算机分类
1、按位数 8、16、32,64数据总线 2、按cpu类型 intel,motorola 3、按结构
代表:Intel 8080/8085、Zilog Z80、Motorola 6800。
以8位微处理器为基础 微处理器采用NMOS(沟道在栅电压控制下p型衬底反型变成n 沟道 )工艺,具有较完整的指令系统和较强的功能。
存储器容量达64KB,配有荧光屏显示器、键盘、软盘驱动器等 设备,构成了独立的台式计算机。 配有简单的操作系统(如CP/M)和高级语言。
可以使用多种高级语言,多种寻址方式、多级中断系统。
具有完善的OS ,Microsoft公司的MS DOS操作系统并公布 了IBM PC的总线设计。
代表机型:IBM PC/XT 、 IBM PC/AT(286)
·
11
IBM PC系列机
8088CPU
IBM PC机
IBM PC/XT机 IBM PC/AT机
·
14
英特尔微处理器芯片
Pentium 4
Pentium
80386
·
15
第六阶段(2000年后):后奔腾时代。 内部、外部均64位的处理器 IA-64结构。将几条指令捆绑为128Bit长指令束 可运行三种操作系统
工艺:采用0.18m晶体管工艺
IA-64架构的发展代表: 第一代芯片:MERCED 第二代芯片:Mckinley 第三代芯片:Madison 第四代芯片:Itanium 1、2、3
·
2
一 、发展概况
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称为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称为晶体管计算机,其主要逻辑元件
采用的是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的内存储器采用了半导体存储器,可
靠性和存取速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第四代计算机以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
标志。 关于第五代计算机人们正在进行着多方面的探索。
·
26
单片机:将CPU(中央处理单元)、数据存储器、程序存 储器、I/O和定时器/计数器等外围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单板机 :由CPU、RAM/ROM、I/O 通过总线连接,做在一 块印刷电路板上,另加简单的 显示器以及键盘等。 微型计算机系统:硬件 微型计算机+计算机外设
软件 系统软机+应用软件等
·
27
第二章:8086微处理器的结构
重点内容: 1、8086/8088CPU的内部结构、引脚 功能和工作模式。 2、时序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