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传感器技术用》课程标准

《传感器技术用》课程标准

《传感器技术用》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传感器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针对自动化设备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常见类型传感器基本原理的知识和使用、安装及调试常见类型传感器的技术能力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本课程包括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导论、温度检测传感器、压力检测传感器、速度检测传感器、位移检测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等。

课程有助于为后续专一业综合类课程做基础,让他们熟知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导论、温度检测传感器、压力检测传感器、速度检测传感器、位移检测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等,能熟练传感器应用及设计思维。

并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安全、环保、成本、产品质量、团队合作等意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具有常见传感器测量原理、典型应用、技术参数认识等知识:(2)具有测量传感器数据、计算测量误差的能力;(二)能力目标(1)具有常见传感器的选型能力;(2)具有常见传感器安装、标定、调试及维护能力;(3)具有一定的传感器检测系统设计能力。

(三)素质目标(1)具有分析与决策能力;(2)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4)具有组织管理能力;(5)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创新意识;(6)养成“认真负责、精检细修、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良好的职业道德;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是《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并为后续课程《单片机技术应用》、《PLC技术及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及技术支持。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根据职业岗位电气设备生产、安装、调试与维护的要求,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6个教学单元。

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表五、教材的选用1.教材选取的原则难易适中,应用性强,突出职教特色;2.推荐教材(1)常慧玲.《传感器与自动检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2)朱志伟,刘红兵,《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六、教师要求(1)具有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2)具有丰富的《电子技术》、《单片机》等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3)建议在相关企业顶岗锻炼3个月以上;(4)具有完成以上安排所有计划课时的能力。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1.刖百1.1课程性质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是一门理实结合紧密的专业必修课,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应用实例、测量原理、测量电路,具备自动检测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解决生产中传感器的选型、安装、调试、排除故障等方面的问题,初步形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深化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并为后续课程深入学习和应用打好基础。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职业技能和能力:(1)知道控制系统中各种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2)能读懂传感器相关电路原理图;(3)能读懂控制系统各种传感器的说明书;(4)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和检测仪器仪表安装、调试常见传感器;(5)会诊断和处理常见传感器故障;(6)会应用常用传感器设计控制系统;(7)会分析解决问题,具有团队协作、组织协调的社会能力。

学生在学习此课程之前,已完成了前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获得了电路分析理论知识的储备,具备了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专业和职业能力基础。

同时,本课程作为重要的专业课,为后续专业课程《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器人与柔性制造系统》、《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及《现代设备管理》等课程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针对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典型工作岗位(中级冶金机电设备点检员)的工作流程和内容设计。

课程设计运用了质量管理中产品设计的方法和步骤(DMADV),基于以顾客为中心,充分满足顾客需求的设计原则,对照《高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高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也分类大典》中的课程相关教学标准和专业核心岗位的要求,导出教学目标。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代码:05008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学时:72学分:4.5制订人:审核:《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课程)综述(一)学习领域定位“传感器技术”学习领域由岗位群的“电子产品技术支持岗位”行动领域转化而来,是构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框架教案计划的专业学习领域之一,其定位见表一:表一学习领域定位(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工程”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机电化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完成工程的基本工作过程工程熟悉了解T方案设计T系统流程图的绘制T系统软件和硬件的集成开发T控制系统安装调试T用户现场安装调试T工程竣工验收T用户指南、技术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编写与整理”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安排,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工程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

(三)学习领域(课程)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能对自已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自我学习、收集和检索信息、查阅技术资料;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过程,深入了解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思考优化实践的过程和方法,并尝试改进,尝试运用技术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工程实践问题;学会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刻苦钻研的职业道德;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质疑意识,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要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拓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科技强国、文化自信、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掌握常用传感器的作用、分类、特性、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方法,具有传感器选型能力以及初步设计、制作与调试传感器应用电路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思政)目标1.培养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3.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热爱劳动的劳动精神;4.培养学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科技强国的工匠精神;5.培养学生标准意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服务质量职业意识;6.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踏实耐心、团队协作、表达沟通的职业素质。

(二)知识目标1. 了解误差的基本概念,熟悉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2. 熟悉传感器的定义、分类与基本特性;3. 熟悉常用仪器仪表功能与工作原理,掌握电子电路常规参数的测试方法;4. 掌握温湿度传感器种类、特性、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制作与测试方法;5. 掌握光敏传感器种类、特性、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制作与测试方法;6. 掌握力敏传感器种类、特性、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制作与测试方法;7. 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种类、特性、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制作与测试方法;8. 掌握磁敏传感器种类、特性、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制作与测试方法;9.掌握气敏传感器种类、特性、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制作与测试方法;10. 掌握其他新型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具有根据被测参量选择合适传感器的能力;2.具有设计传感器接口电路的能力;3.具有制作传感器应用系统硬件电路的能力;4.具有调试传感器应用电路的能力;5.具有传感器应用系统设计和调试的综合能力;6.具有简单电子产品设计的能力;7.具有较强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具有传感器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课程标准-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2)精选全文完整版

课程标准-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4学时学分:4指定人:贾卫坊审核人: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楼宇智能化工业技术制订时间:2014年7月30日(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楼宇智能化工业技术等专业职业技术课,,是在学生学习完《电子技术基础一》、《电子技术基础二》、《电路分析基础》等相关课程后开设的。

其主要包括传感器的认识、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常用传感器应用技术及实用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讲解的内容以实用为主,原理分析通俗易懂。

各章节中典型传感器应用电路的分析和测试,融合常用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包含了传感器检测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任务将相关知识和实践实验进行有机的结合,突出实际应用,减少理论推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各种测量手段为主线,传感器的应用贯穿课程整个内容,让学生在用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本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理论教学和实践实验训练有机结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应采用新的评价方式。

3.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能认识传感器,了解测量基本原理,理解各种传感器进行非电量电测的方法,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初步具备实用传感器的应用和电路制作技能,并了解相应的测量转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的原理及各种传感器在工业中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1.职业知识:●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与技术指标●电阻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容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光电(光纤、光栅)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磁电式传感器与霍尔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半导体物性传感器●温度检测系统●压力检测系统●液位测检系统●流量检测系统●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2.职业技能:●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应变电阻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与电子秤的标定。

传感器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教学大纲
一、引言
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

为了培养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编写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介绍传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应用以及实验操作技能。

二、基本概念和原理
1. 传感器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3. 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4. 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的关系
三、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领域
1. 工业控制中的传感器应用
2. 智能家居中的传感器应用
3. 医疗健康中的传感器应用
4. 智能交通中的传感器应用
四、实验操作技能
1. 传感器技术实验室基本设备的认识与操作
2. 常见传感器的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撰写
3. 传感器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 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 采用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3. 利用模拟仿真软件进行传感器技术实验
4. 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外出实践活动
六、教学大纲的评估与完善
1. 督导评估和学生反馈的重要性
2. 教学大纲的动态调整与更新
3. 教师团队的培训与提升
七、结语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实际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传感器技术教学取得理想成果!。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总学时:课程总计64学时,其中一理论课时54,机动+实践课时10。

标准适用专业:本标准适用于机电一体化与制造专科专业。

2.课程定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要教会学生了解和熟悉常用工业传感器及检测方法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合理的传感器实施可靠的检测方案,培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适用于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以及自动化等专业3年制高职学生,课程应在学完电工和电子学等课程后开设,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工业常用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初步具备运用传感器设计简单检测系统的能力,并获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二)分项目标通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习常用检测量以及相应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②掌握常用检测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3.技能目标①具备搜集和查阅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国家标准和有关资料的能力;②具备进行简单检测系统设计和确定相应传感器性能指标的技能;③初步具备简单检测系统的搭建和基本调试手段;4.方法目标①通过常用物理量检测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自动化运用实例激发学习兴趣;②通过Flash等丰富多彩的课堂呈现手段加深学生对检测方法认识。

5.素质目标①通过本课程,使学生认识到传感器对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产业应用所发挥的作用,增加通过不同手段解决问题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和视野。

②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有关行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努力学习的自觉性。

说明:机动课时可安排有关和语言的基本课时,以及有关试验安排, 共计IO个课时。

四、教学设计1.考核方式说明:(I)有些课程可能只进行两种考核中的一种考核,则另外一项考核权重为O即可。

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传感器技术课程(项目)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传感器是现代控制的基本工具,《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本课程后续的综合实训、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基本技能养成课程,即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最基本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一线高级技术人员所必需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知识,并能结合控制技术中的传感器与控制技术的应用,掌握检测的理论依据和检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护方法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传感器的基础知识,了解检测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2)掌握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检测的基本方法;(3)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功能及工作特点,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及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4)掌握电感式传感器的功能及工作特点,了解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方法及电感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5)掌握压电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压电效应的原理、压电式传感器的功能及工作特点、压电元件串联和并联的特性及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6)掌握磁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了解磁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霍尔元件的构造及测量电路、霍尔元件的补偿电路;(7)了解并掌握光电效应、光电器件及其特征、光电、光纤式传感器的功能和应用;(8)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核辐射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2.能力目标(1)能够用常用万用表等常用仪器仪表做各种传感器性能的检查,判别其好坏;(2)能够根据检测要求合理选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3)能够根据被测信号的特点,合理设计合理的检测电路;(4)能够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计制作相应的模块测量电路;(5)能够用制作的模块电路正确进行物理量的测量;(6)能够用所学传感器知识进行常用传感器测量电路的检修;3.素质目标(1)能独立承担电子产品的装配与工艺管理、质量检验、设计开发及设备维护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2)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3)在实际工作中能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了解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常识;(4)掌握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方向职业基本技能学习领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不仅是前导课程:电路基础分析、模拟电路分析与实践、数字电路分析与实践等在专业学习领域的有效扩展,也为后续职业岗位专项能力学习领域中单片机应用技术、智能电子系统开发与设计、自动检测系统等课程的教学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课程目标1.职业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认真求实、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

实验室实施5S管理理念,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2.职业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检测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能使用常用传感器进行各种物理量的检测与信号处理,能对物联网设备与产品中的传感器故障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并做基本的检修。

3.知识目标:常用工业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外特性,几种典型传感器的应用电路、信号处理、变换接口电路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传感器的基本使用常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四、教学方法建议1.宏观教学法: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部分内容可尝试一体化教学。

2.微观教学法:理论教学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结合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相关传感器知识的整理归纳与总结。

实验教学通过传统实验项目与综合实训的有机结合训练强化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

五、课程实施基础与条件1.学生的学习基础电路基础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分析与实践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和物理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尤其具有高中物理运动学、力学、光学的基础)。

2.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主讲教师应具备电子技术或电气自动化专业背景,能独立指导传感器实验,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与实践经验。

3.课程教学资源要求教材:《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陈黎敏主编实训教材:《传感器实验指导书》校本教材实训环境及硬件条件:本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实训教学应在传感器与执行器实训室进行小班教学,实训室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传感器实验台不少于18台,综合实训的内容须单独配备相关实验器材以进行强化动手实践。

《传感器技术》授课计划

《传感器技术》授课计划

《传感器技术》授课计划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了解各种传感器类型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2. 温度传感器教学目标: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类型,掌握其测量方法和应用范围。

3. 力学传感器教学目标:了解力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类型,掌握其测量方法和应用范围。

4. 光学传感器教学目标:了解光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类型,掌握其测量方法和应用范围。

5. 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的选择原则和方法,掌握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解与实例分析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

2. 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

3. 考试成绩:包括闭卷考试。

五、课程安排时间内容安排备注周一至周五理论课教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温度传感器、力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基础教学部分周一周三周五实验课教学:温度传感器实验、力学传感器实验、光学传感器实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周六周日自主学习和总结:阅读相关文献、完成实验报告、复习所学知识学生自主安排时间,教师引导和答疑第一周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特点和工作原理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导的教学安排。

进行相应的实际操作环节并进行点评和分析总结第三周以实践操作为主:安装实验所需的工具与器材并校准等。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行案例分析并进行点评和分析总结。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实践操作为主导的教学安排。

第三周以案例分析为主导的教学安排: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进行分析和总结;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选择原则和方法并分析总结。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制定依据:《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议课时数:104学时适用专业: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仪表类专业,是从事仪表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仪表系统工程服务等岗位工作的必修综合技术应用课程之一。

(二)课程任务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课堂讨论、习题、实验等环节的参与,使学生获得传感器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仪器仪表装配与维修》《过程控制系统应用》《自动控制仪表调校与选型》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H)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学习过程,突破了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将学科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在内容安排上由简到繁,逐步深入,以各种物理量测量为主线,传感器的应用贯穿课程整个内容,包含“安全常识”、“初识传感器”、“温度及环境量的检测”、“位移的检测”、“力和压力的检测”、“位置的检测”、“液位和流量的检测”、“传感器综合实训”等8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典型任务,每个任务将相关知识和实践实验进行有机的结合,突出实际应用,减少理论推导,让学生在“用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结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以及构建测试电路的基本技能;了解传感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以及传感器的应用技术和发展趋势;学会常用传感器的使用、调试方法,学会选用传感器。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为后期学习和就业打好基础;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传感器应用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技术与应用,以及传感器的选择与使用。

本课程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强调实践操作与技能培养,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应用;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测量范围和精度;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4. 能够正确连接传感器与相关设备,进行测量与数据处理;5. 具备一定的故障排查和调试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传感器原理、测量电路、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传感器的应用技术。

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常见传感器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正确连接传感器与相关设备进行测量与数据处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包括:1.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掌握传感器应用技术;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分享经验,共同提高;4. 线上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相关教学资源,方便学生随时学习。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表现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查学生对传感器原理、使用方法、选择与调试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领域的技术竞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五、师资队伍与实验条件本课程的教学团队应具备丰富的传感器应用技术教学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指导。

同时,学校应提供充足的实验条件,包括实验设备、场地和软件等,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实践操作。

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传感器技术课程编码:50133506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开课部门:信息工程系规定课时:48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适用的场合,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正确选用传感器;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实验环境理解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定位传感器技术是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等领域的基础性学科,是实现信息获取、信息转换、信号处理主要途径,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是物联网、电子、自动化等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因此该课程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

前导课程: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

后续课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传感层综合实训、计算机控制技术、供电技术等。

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基于企业信息化实施工作过程”为教学思路,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实验为教学载体,以行动为导向进行教学,是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课程。

通过案例练习,让学生了解传感器计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传感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方法,让学生能熟练利用所学知识,正确选用传感器,实现物联网物理层的数据采集,并对实施项目进行维护。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意识。

本课程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共开设48课时,其中实践课时占24课时。

二、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主要性能,达到能熟练地根据物联网系统的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构建感知层,能熟练地分析判断已有的物联网系统与传感器有关的故障,能熟练使用、更换、维护相关的传感器及配套电路,为学生未来从事专业方面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1.课程教学目标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基本测量电路和主要的物理效应——应变效应、磁感效应、压电效应、热电效应、光电效应、霍尔效应、磁阻效应和光栅莫尔条纹放大原理等。

《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精品)

《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精品)

《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技术与应用,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进行传感器的安装、调试与维护。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原理:介绍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2. 传感器选型:根据实际需求,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量程、精度等参数。

3. 传感器安装与调试: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安装传感器,并进行调试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4. 数据采集与处理:介绍如何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存储与分析,以便于后续数据处理与应用。

5. 传感器应用案例: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介绍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如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实训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感器技术。

2. 线上资源: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PPT、实验指导书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行业调研: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了解传感器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2.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评定。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传感器原理、选型、安装与调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课程资源1. 教材与参考书:推荐相关教材及参考书籍,供学生参考学习。

2.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站、论坛等,便于学生获取传感器技术最新资讯与行业动态。

3. 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室设备供学生实践操作,加深对传感器技术的理解。

六、课程实施建议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生充分掌握传感器原理及选型方法。

2. 鼓励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3. 定期组织课程反馈与评估,根据学生需求与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4. 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和基本参数,了解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形式和相关的测量电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传感器,学会常用传感器的维护方法,能够运用电子电路仪器设备,对传感器进行安装、调试和检测,从而达到传感器应用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的要求。

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地位;2.了解传感器在生产控制领域和实际生活中的作用;3.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特性;4.会分析各种传感器测量电路;5.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二)能力目标1. 初步具备查阅传感器手册并合理选用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传感器的能力;2. 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调试和检测传感器;3.能够看懂传感器安装接线图,学会正确安装;4.了解传感器的安全操作规范,能够维护传感器。

(三)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严谨的良好作风;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环保意识。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特点本课程内容主要由11个教学模块组成,内容包括:认知传感器、认知应变式电阻传感器、认知电容式传感器、认知电感式传感器、认知压电式传感器、认知超声波传感器、认知霍尔传感器、认知温度传感器、认知湿度传感器、认知光敏传感器和认知气敏传感器。

教学重点是各种传感器的认知、安装检测以及选型,,难点是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特征、测试电路的理解。

课程总学时不低于108个。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五、教学实施(一)学时安排建议学时分配参考表(二)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为单元模块课程,各单元由单元情景、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任务、单元学习检测与评价、单元小结五部分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传感器技术
课程代码:
适用对像:3年高职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智能交通技术运用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建议学时:78
学分:6
修订时间:2019年1月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是培养学生进行系统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注重RFID与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设计的全过程。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予以设计实现的能力。

基本内容包括:RFID与传感器的地位和作用、定义、分类、发展趋势、选用原则、一般特性等一些基础知识。

介绍了磁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检测电路、典型应用及检测技术、多传感器融合信息技术等新技术、RFID标签及其工作原理、RFID应用领域等。

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工作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正确选择、安装和调测各种传感器器件;
(2)能按设计实施物联网工程感知层施工安装;
(3)能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选用RFID;
(4)能学会检测、调试RFID设备。

2.知识目标
(1)掌握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和各种传感器器件;
(2)初步掌握传感器系统设计原理;
(3)了解RFID工作原理及技术实现;
(4)熟悉RFID应用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平台。

3.素质目标
(1)在项目完成训练中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
(2)在项目完成训练中培养团队合作、人际交流、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3)在项目完成训练中培养做决定与计划能力、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评价(自我、他人)管理,时间管理能力、学习能力。

四、课程内容和学时
四、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个任务通过“任务引入、系统演示、方案制定、方案实施、系统展示及评估、完善总结”六个步骤进行教学,在每个步骤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方式。

五、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法
《传感器及射频技术》为考试科目,主要考核方法是笔试。

(二)考核知识点
六、教学资料
[1]汤平.传感器及RFID技术应用(高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执笔人:XXX
2019年3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