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778440cf84b9d528ea7a7f.png)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上篇总论第一章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能正确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研究对象、内容及任务。
2、分析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3、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二、教学方法与教具1、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
2、教具——世界政区图三、教学内容与要点(4课时)(一)研究对象——研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贸易中商品流通的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2课时)(全书重点,应在理解基础上掌握)1、国际贸易的含义及内容介绍。
2、地理环境的含义及内容介绍。
3、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很密切”。
(1)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2)国际贸易中的商品构成和商品流通是建立在生产布局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但其条件之一就是地理环境;(3)地理环境中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自然等与国际贸易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4、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着“广泛、深刻、直接、重要”的影响。
(1)任何双边、多边的国际贸易都是在具体的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2)政治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最活跃的因素,并且起着决定性作用;(3)经济地理环境则是大量的、直接的关系到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和贸易对象的地区分布;(4)人文地理环境中的民族、宗教、语言、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市场状况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5)自然地理环境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尤其对商品贸易中属于初级产品的构成有直接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和任务(1课时)1、主要内容(本节重点)(1)本学科研究的对象及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国际贸易地理基础知识、国家类型、国际关联及经贸格局;(3)国际市场和世界自由经济区的形成、发展和分布;(4)国际贸易中的运输地理;(5)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发展特征、产业结构及对外贸易;(6)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区、主要的港口及海运航线;(7)安徽经贸地理知识。
国际贸易地理(未完全版)
![国际贸易地理(未完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8241a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8.png)
国际贸易地理(未完全版)第一章一、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第二章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
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
(理解)资源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矿产资源、燃料资源等方面反映出来。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身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国家类型、人口民族、宗教风俗、科学技术、环境质量、政治因素和生产力状况等,均属人文地理环境范畴,它们对国际贸易活动均有不同的影响。
(理解)科学技术是一种“创造性毁灭力量”,它的发展既能使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同时对传统产业和产品又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其在国际间的经贸活动中的作用有日益增大趋势。
第三章在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形成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区域贸易中心,即位于比利时西南部的佛兰德尔、德国北部的汉萨同盟地区和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
地理大发现主要是指以下事件:一是1487-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寻找新航路的第一次重要突破;二是葡萄牙贵族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之命于1497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再沿非洲东海岸北上,穿越印度洋,于1498年到达印度。
这两次航行历史上人们称为“发现新航路”。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b46f806bec0975f565e209.png)
1、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苏伊士运河:是位于非洲东北部亚非两洲交界处,沟通红河和地中海,是亚非欧三洲往来海上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洲东南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自西北向东南延伸,西北宽约370公里,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大陆桥运输:指以横贯大陆的铁路,公路为桥梁,把两端的海洋运输连接起来,海—路—海的集装箱运输方式。
集装箱:又称货柜货箱,是具有一定强度和强度,专供周转使用,并用机械装卸和专门车辆运送的大型箱形容器。
北美五大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不但为美加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而且多急流瀑布,水力资源丰富。
明治维新:明治天皇主政后,为了改变日本经济落后和避免日本沦为西方列强半殖民地,大力开展自上而下的维新改革汉江奇迹:韩国政府实行出口导向型开发经济战略,用20年时间把韩国建成中上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称汉江奇迹。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自身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
地理大发现: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欧洲航海家开启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统称。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美国和德国,是从冶金技术开始的,这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和内燃机的发明,利用和新炼钢技术的产生。
绿色农业:在生产中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品的生产体系。
石油输出组织: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为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和维护石油收入而成立的国际性组织。
美加工业带:是世界生产最为集中,最为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加相邻的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沿岸。
二、单选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计15分)1. 第一次与第二次产业革命后,在美国形成的工业集中区分布在(C)。
A.墨西哥湾沿岸B.太平洋沿岸C.五大湖区及大西洋沿岸北部D.美国中西部2.亚太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而位于南半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是(D)。
A.新西兰B.印尼C.斐济D.澳大利亚3.以下盛产水稻的国家是(C)。
地理与国际贸易了解地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地理与国际贸易了解地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192a69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1.png)
地理与国际贸易了解地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地理是国际贸易中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地理条件的差异,各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贸易时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地理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并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支持这些观点。
1. 地理的区位和交通网络地理区位是国际贸易最基本的影响因素之一。
国家的地理位置可以决定其与其他国家的交通往来是否便利。
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可以促进国家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加强商品和服务的流通。
相反,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往往会导致交通成本高昂,限制了国家的外贸活动。
例如,位于欧洲大陆中心的德国拥有便捷的陆路和水路交通网络,使其成为欧洲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其地理位置使得德国可以通过欧洲联盟的内部市场和附近国家的贸易走廊来扩大其出口业务。
而受制于地理条件,像尼泊尔这样的内陆国家交通不便,可能会限制其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往来,使其依赖于邻国的陆路或海路通道,而这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贸易障碍。
2. 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地理条件还会对国际贸易的自然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各国的自然资源分布各不相同,这决定了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地理条件也可以影响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特化方向,从而进一步影响其对外贸易的情况。
例如,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石和煤炭。
其地理位置使得澳大利亚可以将这些矿产资源以大规模出口的方式供应给全球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
另一方面,像芬兰这样的北欧国家地理条件寒冷,适宜林业等资源开发,这使得木材和纸浆成为该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3. 气候和农业发展地理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可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
以此为基础,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会形成一定的农产品竞争优势。
例如,巴西位于热带地区,拥有丰富的阳光、雨水和肥沃的土壤,这使得巴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出口国之一。
另一方面,像荷兰这样的北欧国家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农业发展相对有限,但他们通过农业技术的创新,如温室种植技术,仍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国际经贸合作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
![国际经贸合作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44c48b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6.png)
国际经贸合作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地理环境对于国际经贸合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自然资源分布以及交通条件的差异将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模式。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国际经贸合作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首先,地理环境对于国际经贸合作的地区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
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差异导致了各个地区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上的差异。
一些地区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热点区域。
例如,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矿产资源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国际贸易。
而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劣势和资源的匮乏则难以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区域。
其次,地理环境对于国际经贸合作的方式和模式也产生深远影响。
地理环境决定了地区之间的交通和运输条件,从而影响了国际经贸合作的模式。
良好的交通条件可以促进商品、资金和信息的流动,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例如,欧洲的铁路网络发达,促进了欧洲内部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
而交通不便利的地区,如非洲和南美洲的某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和运输成本高昂,往往无法与外界实现良好的贸易往来。
另外,地理环境还决定了一国的农业和工业发展。
一些地区由于其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农业发达,成为国际粮食贸易的主要供应地。
美国的大平原和乌拉圭的肉类出口就是地理环境影响下的典型案例。
而一些地理环境恶劣的地区则难以发展农业,不得不通过进口满足国内需求。
此外,地理环境对能源资源的分布也有着巨大影响,这直接关系到国际能源合作和贸易。
例如,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欧洲地区极为重要的能源来源,而亚洲地区则依赖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
最后,地理环境对于国际贸易的竞争力和区位优势也产生着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各个地区在生产成本和技术能力上的差异。
一些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可以通过成本优势来吸引外资和进行国际贸易。
例如,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贸易中具有竞争优势,部分原因就是中国的地理环境使得其能够以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出口。
国际经贸地理
![国际经贸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bd471e3b67ec102de2bd892c.png)
第二节 美国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美国中部低地,地势平坦,可耕地广阔,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 足,因 而成为世界上最富饶的大型机械化商品农业区。 二、人文环境特征 2008年美国人口约为3.045亿,居世界第三位。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种族 多样;美国居民宗教信仰极为普遍。种族多样化、民族宗教多元化及移 民的不断增加决定了美国消费层次的复杂,促使市场容量增大。 三、经济环境 (一)2006到2008年美国经济发展水平: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 (二)产业结构:①高科技引领下的工业:主要由制造业、采矿业和公 用事业组成。②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农业生产水平和出口 能力在世界农产品市场居于支配地位。③高科技占优势的服务业:美国 服务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并在高科技等新领域占优势,与农业、制造业 相比,无论产值还是就业比重都在继续上升。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比较
(一)从组织结构上看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而形成的区域贸易组织。该 协定的自由贸易委员会由三个国家的部长级代表组成,监管协定的执 行和进一步完善,解决协定解释方面的争议。与具有正式组织机构和 章程的欧盟委员会相比,北美自由贸易委员会不过是美、加、墨三国 高级贸易代表会谈的代名词,秘书处的活动也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当出现争端时,争端的解决方法是依赖三国委员会的政治代表,而欧 盟是依靠法院来解决争端的。 (二)从追求的目标上看 与欧洲联盟的经济一体化不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一个贸易协定, 寻求在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加速资本在三国之间的流动。北美 自由贸易协定强调的是协作,而不是欧盟或者货币和政治的一体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节 加拿大
• 一、自然环境特征
• 加拿大地处高纬,冬季寒冷漫长是主要的气候特征,领土东西走 向脚长,气候多样,区域差异较大。加拿大矿产丰富,石棉、镍 、锌、白银产量居世界之首;铜、石膏。钾碱、硫磺产量居世界 第二;钴、铬、钼、铂等矿物储量居世界前列。同时加拿大具有 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 • 二、人文环境特征 • 加拿大现有人口3331万,平均没平方千米仅3人。加拿大失忆个移 民国家,民族成分复杂。加拿大人喜欢深红色,喜爱枫叶,禁忌 白色百合花,加拿大还是一个推崇多元文化的国家。
国际经贸地理
![国际经贸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b3d71cca2cc58bd63186bdc8.png)
市场 = 二、民族
世界上大大小小有2000多个民族。分布比较复杂,亚洲:1000多个;欧洲:70多个;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分别在200—300个之间。
按民族构成的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单一民族国家;两大民族并立
比如:蒙古、阿富汗等
原因:海运的重要性
二、地形
地形的种类
三、矿产资源
在当今世界上,约 95% 的能源、80% 的工业原材料和 70% 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已经成为现代人地关系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自然要素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新矿产、新矿点的发现
比如:波斯湾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条件好的矿产资源
第一章、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
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
相对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等)
1 、纬度位置
中纬度
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丝绸之路
现代
2、海陆位置
世界上的内陆国家,除了欧洲的外,其余皆属低收入国家。
哪些国家是矿产资源特别丰富的国家?
比如:澳大利亚
我国的情况:
储量大 品味低:86% 的铁矿、70% 的铜矿、磷矿和铝土矿,以及 50% 的锰矿储量为贫矿。
第二节 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
影响更明显、更直接
多种因素:人口、民族、政治因素等
一、人口 பைடு நூலகம்
人口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国际贸易地理(第二版)(PPT课件)
![国际贸易地理(第二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656ff808a1284ac85043f4.png)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 地理环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大
部分
• 一、地理位置 •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 交通地理位置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
影响亦是很大的。这是因为交通运输条件既是生 产力布局的重要内容与条件之一,又是经济发展 的基础条件。临近或者毗连一些经济发达、经贸 活动频繁的国家与地区,也会使一些国家、地区 得益,促进经济贸易得到一定的发展。
国际贸易地理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 • 第二节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 第三节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 •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 第二节 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 第三章 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国际贸易中心地区的形成和转移趋势 • 第一节 世界生产力的演变与发展 •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中心地区的形成和转移
度、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发展政策、社会结构与贸易 习惯、历史基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状况等。
• (二)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 • 进出口商品是对外贸易的物质基础,其结构特点反映了国际间
劳动地域分工和国际市场供需关系。也是各国家、各地区经济 实力、技术水平和商品竞争力大小的标志。
• (三)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地区差异和地区格局的研究 • 研究地区分布、地区差异和全球格局是国际贸易地理的核心与
第二章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
• 【学习目标】 • 使学生明确了解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自然
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诸因素。重点掌 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和社会文化环 境的构成要素,和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c255081a227916888486d795.png)
种族和民族
• 种族,也称人种,由于人类在很长的时间 内,相对隔离地生活在各种不同的地理环 境中,各自形成了在生理上合体态、外貌 上有不同特点的人群,即种族。 • 世界上的种族比较复杂,目前人类学家主 要根据肤色、头发、眼睛等外部特点,将 世界居民分为黄色、黑色、白色和棕色等 四大人种。
• 白种人:肤色、眼睛色和毛发色一般较浅, 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白色人种 数量最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4%,主要 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还有非洲 北部、南美洲、亚洲西部和亚洲南部的巴 基斯坦、印度等地区。
• 美国对古巴的封锁 • 古巴:1959年成为社 会主义国家 • 古巴导弹危机:1962 年苏联与美国的政治 军事危机 • 古巴封锁:2010年美 国对荷兰银行罚款2 亿美元;美国产品和 含有10%美国部件的 产品出口古巴。
• • • • • • •
经济联盟
欧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 欧佩克 南方共同市场 北美自由贸易区 非盟
• 案例2:日本的丸红商社根据天气预报:日 本关东地区梅雨结束时间将比往常推迟, 以及世界范围内将是一个凉夏,作为消暑 饮料的销售量会有所减少,并由此引发饮 料罐的马口铁销售量下降和价格下滑的预 测。事实果然如此,美洲的墨西哥因此取 消了与它签订的进口合同。气候变化直接 和马口铁的生产与国际贸易挂上了钩。
• 对比:俄罗斯1710万平方千米
• 2、海陆位置:濒临海洋或深居内陆 • 日本与哈萨克斯坦
我国东南沿海因为紧邻太平 洋,海运的地理优势突出, 加之沿海城市经济发达,交 通便利,科技先进,实力雄 厚,又临近港澳地区和国际 市场,改革开放后,先后开 放了五个特区、14个沿海 港口城市和多个三角洲地带。 内陆地区则差距很大。
• 棕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 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 亚等群岛上。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1bb9580869eae009591bec00.png)
国际贸易地理绪论第一节Ⅰ、国际贸易地理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国际贸易,包括进出口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或地域构成等,都是由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来决定的。
Ⅱ、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属性综合性2、地域性3、动态性4、社会性第二节Ⅰ、国际地理贸易学研究的内容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经济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世界主要三大类商品贸易地理国际货物运输地理中国大陆的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地理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自然地理环境是指所有能够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淡水的作用有航行、灌溉、发电。
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人文地理环境是在人类自身长期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包括人口、民族、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法律等因素经济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及其分布、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等经济发展水平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备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人均国民收入(GNI)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分为四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4、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国家类型:一般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产业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科学技术水平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2、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各国(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3、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了世界贸易竞争4、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国际分工由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发展第三章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第一节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与发展产业革命钱的区域贸易中心地理大发现与区域贸易中心转移地理大发现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和内容地理大发现使区域贸易中心转移: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理大发现给国际贸易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大量货币资本、工业原料和劳动力第二节国际经贸组织全球性国际经贸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区域性国际经贸组织: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第四章世界三大类商品贸易地理第一节世界能源贸易地理1、世界石油贸易地理:世界石油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中东、拉丁美洲、北美洲、西欧、非洲、东南亚和中国。
第四章 经贸超级型大国--美国《 国际经贸地理》PPT课件
![第四章 经贸超级型大国--美国《 国际经贸地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6f184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e.png)
产业结构与生产分布 4.3.2 工业特点、分布与主要部门
2)工业分布 ➢ 美国工业在地区分布上由东北逐步向南部和西部发展,以此改变工业分
布过于集中的情形。美国东北部的工业区位于密西西比河以东、俄亥俄 河和波托马克河以北,约占全国加工工业产值的60%。由波士顿到巴尔 的摩的东北部沿海地带,以及经哈得孙河谷、伊利运河至五大湖南岸的 城市和工业地区,是美国著名的“制造业带”,这里集中了美国的主要 制造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 州,一些与军事有关的新兴工业部门,如造船、飞机制造、军工、电子 等产业得到巨大发展。南部得克萨斯等州的产油区,逐步发展成为重要 的石油化工中心。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部和西部工业发展较快,其 速度大大超过东北部地区,经济重心和人口逐步南移。
需求层次 多样
销售 时间性强
销售渠道 复杂
市场容量 (二) 商品质量 (四) 开放的 (六)
大
要求高
市场
理论 型
(三)
(五)
市场特征与对外贸易
4.4.2 美国的对外贸易
1)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国 •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9年美国货物进出
口额为41 435.8亿美元,比上年(下同)下降1.5%。其中,出口16 451.7 亿美元,下降1.2%;进口24 984.0亿美元,下降1.7%。贸易逆差8 532.3 亿美元,下降2.5%。美国的前四大贸易逆差来源地依次是中国、墨西哥、日 本和德国,2019年逆差额分别为3 456.2亿美元、1 017.5亿美元、689.8亿 美元和671.7亿美元,变动幅度分别为-17.6%、26.2%、2.7%和-1.4%。美 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中国香港和荷兰,2019年顺差额分别为260.9亿美元 和214.7亿美元,分别下降15.9%和11.3%。美国商务部2020年6月发布4月 份贸易统计数字,货物贸易逆差为718.37亿美元,比上月增加8.8%。由于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美国2020年4月出口量减少25.2%,跌至2009年9月 以来的最低水平;进口量减少13.6%,是2010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第二章 地理环境与国际经济贸易
![第二章 地理环境与国际经济贸易](https://img.taocdn.com/s3/m/95787cf17c1cfad6195fa79d.png)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经济贸易☐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影响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主要地理因素☐地理位置☐地域范围和面积☐原有经济基础☐自然资源☐气象与气候☐人口与民族☐交通运输与邮电通讯☐其它第一节自然环境与国际贸易☐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等多种要素,是一国经济贸易活动的基础。
它包括一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自然环境对各国:产业结构、进出口结构、进出口商品流向一、地理位置条件☐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其对国际经贸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其中,经济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与其相邻的具有经济意义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1、优越的海陆位置是贸易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交流的难易。
1.1 沿海、海滨、背山面向平原、扼重要海峡、临世界海上航道等,皆为形成贸易中心的优良位置。
1.2 国土面积大、海陆兼备且海岸线长的国家具有优越的海运条件,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1.3 内陆国家则需要借助于别国的港口进行海上贸易运输。
☐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发展和贸易交往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内陆国家只有取得通畅的出海口才有发展经济、繁荣贸易的现实可能。
例如:南美洲的玻利维亚;非洲的赞比亚。
2、纬度位置的差异,体现了由于太阳辐射绝对量的不同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分异,从而直接影响了世界许多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生产以及贸易的构成和流向。
☐各地纬度位置不同,导致水热资源不同,会影响到农牧业产品种类的差别。
☐中纬度地区¡ª世界四大文明古国¡ª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北美洲五大湖地区与大西洋沿岸地区、西欧地区和亚洲日本的¡°三湾一海¡±地区以及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人教版地理揭秘中国的国际贸易与地理布局
![人教版地理揭秘中国的国际贸易与地理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187ed9c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6.png)
人教版地理揭秘中国的国际贸易与地理布局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国际贸易水平与地理布局密切相关。
通过地理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国际贸易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点和分布规律。
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揭秘中国的国际贸易与地理布局的关系。
一、地理因素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地理因素是塑造国际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多样的地理条件,这对其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1.地理位置的优势中国位于东亚、西亚和南亚交汇的地理位置,处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
这使得中国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2.沿海地区对国际贸易的带动中国沿海地区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经济特区,如上海、深圳、广州等。
这些地区的开放政策和便利的海陆空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活动,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
3.自然资源的分布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地区以煤炭、铁矿石等资源丰富,而南方地区以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资源较多。
这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差异促进了中国国际贸易的区域合作和分工,各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不同的优势。
二、中国的国际贸易地理布局中国的国际贸易地理布局呈现出一定的区域特点,不同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东北地区以辽宁省为主要代表,依托渤海湾、大连港等港口,与邻近的朝鲜、俄罗斯等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同时,东北地区与内蒙古和新疆等内陆地区有较为紧密的贸易联系。
2.华北地区的对外贸易华北地区以北京、天津等城市为中心,依托渤海湾和黄海等门户港口,对外贸易活动频繁。
此外,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华北地区还与蒙古国、朝鲜等邻国开展经贸合作。
3.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中国沿海地区是中国国际贸易最为活跃的地区,主要包括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西南沿海三个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依托港口城市,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是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门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姓名行政班课程名称学分学时0507040104孙力法学05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40140牛兴玲法学05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40205王承志法学05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40208郭亮法学05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40225尚蕊法学05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40308罗儒佳法学05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40311周晓娇法学05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40312杨溪法学05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40319高娜法学05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40320白维环法学05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40336毛双法学05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40337刘栋法学05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40338焦琴法学05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40339栾旭法学05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20234韩磊工管05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20237牛刚工管05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20243张晓康工管05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01曹元菁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04韩彦伟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05张琰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06朱莹莹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07蒋艳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10吴燏红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11牟海箐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14廖山清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18杨芳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19杨茜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20贺贝嘉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26刘贞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27魏萍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28张鑫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29王斌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31陈红红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32鱼璠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33陈颖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20137丰德平工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10213张鑫国贸05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10239严晴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01何依龙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02商方兴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03徐铭辉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04李乾隆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05徐广义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06马继勋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07陆新宇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08刘威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09梁文贺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10嘉晓楠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11石艳茹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12彭小阳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13赵景岚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0607010114杨欢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15吴丹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16杨可英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17孙姣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18吴静雅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19黄淼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20胡小洁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21葛婷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22孙丽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23张萌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24杨霓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25支凡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26张姁姁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27李文艳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28樊晏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29吴晶丽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30李青霞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31任红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32钟红丹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33付晓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34谢丹丹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35陈艳芬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36蔡青伶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37辛凌云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38赵雨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39许莹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40张艺远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41马娟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142周雅慧国贸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10306肖富刚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10437蒋雯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02吴楠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03苏畅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04徐钥东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05于洋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07姚锐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08程学海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09王海洋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10黄学亮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12原静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13贺檬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14徐淼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15赵维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16李瑛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17刘莹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18孙静妮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19谭英明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20宋佳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22张淼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23祝一平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24侯柯菲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25李晓晶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0607010226熊静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27王晨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28白婷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29马霞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30张仪楠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32王学颖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33赵娟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34方颖异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35孙昉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36劳舒翼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37李婉玉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39赵利娟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40欧洋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41赵娟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244方敏国贸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01高杨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02左若辰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03吴景岳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04俞卓楠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05邹德世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06唐彦涛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07刘鹏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08丰磊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09李一卯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10田丰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11王倩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12李慧心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13翟悦含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14涂玉玲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15杜银肖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16王鹤蓉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17贾潇潇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18潘芳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19高醒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20张雨晨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21李艳艳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22彭旭东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23赵泽侠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24吴梦航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25许晓彤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26杜娟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27杜红梅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28侯熹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29田东玲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30李丽君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31王奕暄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32于海美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33于婷婷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34芦旸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35黄闽萍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36宋小彦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37马秋景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0607010338周倩如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39曾俊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40梅琳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41霍惠珍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42李玲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43陶媛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44张莉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45王丹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346韩睿国贸0603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01刘亭波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04孔令旻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05文楚江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06张斌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07马平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08徐磊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10纪媛媛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11薛洁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12任莎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13孙晶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14刘嫽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15龚一帆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16徐泽华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17高莹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18白纯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19王曦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20邱丹丹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21张馨藜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22邹海晴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23王彤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24王梦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25罗少华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26王媛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27李智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28高璐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29陈蕊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30詹志玲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31牛珊珊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32关彩文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33于海萌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34孙泉利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35季维梅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36陈丹叶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37李丹丹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38唐丹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39杨雪娇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41赵春玲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42曹仙阁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43李杏敏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45陈璐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46蔡玉娜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447童瑶国贸0604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01张维环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0607010502魏成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03贾世伟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04秦曦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05陈俊杰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06陈广居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07李俊辰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08张佳丽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09苗逢雨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10董倩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11董雯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12张亦真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13张玉婷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14郑婕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15张潇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16董龑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17高雪姣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18王靖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19王晨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20赵佩佩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21雍爽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22杨雅茹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24田博文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25王甜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26杨帅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27杨汉敏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28裴洁宁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29刘东旭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31朱东丽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32邓松松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33陈菲菲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34谭琼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35张妮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36张薇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37倪蕾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38杨漠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10539雍晓珑国贸06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707010202刘栓国贸07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707010204王伟国贸07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707010205褚才刚国贸07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60127王小丽会计05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60128高美玲会计05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60130田明会计05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60112刘潞芳会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60113杨君华会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60114王盈会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60115聂思川会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60116黄学娇会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60119胡彦婷会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60138罗典会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60139刁易腾会计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60219杨蕾会计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60221唐莎会计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0607060222罗超会计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60225刘清明会计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60229白晓燕会计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60232李敏会计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60233张元凤会计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60235田申会计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60236沈立会计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60238朱江会计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30209宋菲菲金融05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30215柯文金融05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30235汪佳金融05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507010209陈雷金融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30105杨珊珊金融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30106胡宇昕金融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30111王莉金融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30112王瑞金融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30113王雪娇金融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30114陈丹金融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30115来立元金融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30117余涵金融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30123王烨金融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30126韩璐金融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30140龚大鹏金融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30141霍雨阳金融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30142支恒金融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70110王卫星经济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70121王姗姗经济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70131王新逸经济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706010507周蓉旅英0705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50211赵文晓商英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50224张璐商英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50225许龙芬商英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50227陈慧媛商英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50228李强商英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80144梁诚智营销0601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80202葛睿洁营销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80207董雯婷营销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80213叶紫营销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80215孙睿营销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80216宫飞凤营销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80217叶欢欢营销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 0607080224郝婷营销0602国际经贸地理236开课院系教研室教学班备注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旅游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商学院经管教研室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