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pdf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语文教案:第2课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语文教案:第2课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3、概括文中典型事例,快速把握文意;边读边画出精辟语句,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

情感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体会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教法学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

”——毛泽东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欣赏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闻一多二、闻一多先生简介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学考考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评价设计】:通过自读、听范读在教师指导下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下注释,“九字翻译法”,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翻译课文。

通过小组合作,让80%的学生达成按“意义”划分句子节奏的目标。

【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读熟后自己在横线打钩)2、给下列横线字注音:佳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课前活动。

(七年级练字、八年级话题演讲、九年级诗词积累)二、学习研讨(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后,听范读。

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学生大声朗读。

2、诵读展示。

(学习小组形式展示)(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九子法“疏通文意。

(不理解的提出来小组交流,最后班内共同解决)。

1、预设问题: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我不能解决字词或句子:2、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3)拓展延伸,展示提高。

本文讲授“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小结】(我收获,我快乐)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课:《母亲》-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使学生了解母爱的伟大和母亲对子女的关怀。

-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课文《母亲》。

-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抒情语言和修辞手法。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母亲的照片和提问,引起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回忆。

2. 欣赏诗歌:学生课前已预了课文《母亲》,老师进行首次课前朗读,然后学生自己阅读。

3. 理解诗意:分小组进行讨论,集体分享各自理解的诗意和感受。

4. 品味语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抒情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 朗读背诵:学生跟读诗歌,并进行背诵练。

6. 总结复: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第二课:《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课文《鱼我所欲也》。

-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和讨论自然景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然的思考和感受。

2. 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鱼我所欲也》,并尝试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3. 分析诗意: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4. 品味语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欣赏诗歌。

5. 朗读背诵:学生跟读诗歌,并进行背诵练。

6. 总结复: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继续按照相同的格式编写其他课程的教案)。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语文是人类交流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育不仅需要注重语言的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在考虑学生语文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对教师进行了时间分配和教学指导,教学大纲既实用又充分,让教师可以按照章节进行教学,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

第一单元《我是生命的奇迹》,要求学生了解人类生命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多媒体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本质和较高的生命价值。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小组活动和PPT等方式,让学生探究人的生命和自然规律的关系,引导学生明确生命存在的意义。

第二单元《天地有灵》,要求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界紧密相连,人文与自然相融合。

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根据情境设计和思维导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然和人文的内在联系。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的美和力量,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珍贵资源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鲁迅先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了解文学对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用多种阅读策略、音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在思想领域的独具慧眼和锐利批判。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人民思想的重要工具。

第四单元《我的父亲》,要求学生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家庭关系。

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讲述家庭故事、思维导图等方式,关注家庭的重要性和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

同时,教师通过阅读和讨论《我的父亲》等作品,让学生体会爱和责任的力量,鼓励学生要珍惜家庭,爱自己所爱的人。

第五单元《小镇青年》,要求学生认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现实困境。

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青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现实困境。

初中人教版下册七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人教版下册七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人教版下册七年级语文教案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进程中的重要根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展开的重要保证。

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人教版下册七年级语文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人教版下册七年级语文教案1《伤仲永》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练的特点,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进程和方法目标: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初晓课文,反复朗诵,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掌控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知道作者的思想观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初步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一.(整体感知)分析知道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摸索: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灵敏.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

“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

才思无能,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摸索:方仲永由神童沦为无能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

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重视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假想的感触。

)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分组讨论)二、熟读全文,参照课后练习中的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初中人教版下册七年级语文教案2《狼》教学目标:1.通过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能知道文章基本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领悟*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指导初读1、带领学生认识石榴,观察讲台上的一盆石榴。

2、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石榴。

3、带领学生.总结石榴的特点。

4、指导学生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二、抓住特征,分析课文1、带领学生品味描写石榴的句子。

2、带领学生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脏”。

三、深入探究,体会感情1、给学生发放*的背景材料。

2、结合背景组织学生讨论:在石榴众多的特点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点来写?3、带领学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本课小结《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第二课时一、辐射阅读,体会寄情于景的写法1、带领学生阅读《白杨礼赞》片段。

2、带领学生阅读《荔枝蜜》片段。

二、.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观察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写其特征,同时练习“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本课小结要写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首先要有情,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品位这三首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三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及“冰心体”诗歌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时,你很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正当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在投入社会的大海时,如何把握人生的航向?青年人该怎样写好自己的生活史?今天就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些人生的哲理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案一:《论语解读》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基本背景和作者孔子的生平;2. 理解和掌握《论语》中的经典名言和寓言故事;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生哲学;4. 提高学生的阅读、推理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学会分析《论语》中的名言和故事,理解其中的道理和见解;2. 学会提出问题、展开思考和进行逻辑推理;3. 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智慧和哲思,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论语》1. 导入活动:播放关于《论语》的介绍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了解《论语》的基本背景和作者孔子的生平。

3. 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问题,如《论语》的内容特点是什么?孔子的教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 导入新课:正式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名言解读1. 回顾前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2. 名言解读:教师给出《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让学生逐句解读、分析和讨论。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取一句名言进行深入解读,然后向全班展示。

4.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解读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三课时:寓言故事欣赏1. 回顾前两课时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寓言故事欣赏:教师给出《论语》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让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取一则寓言故事,进行深入解读和探讨。

4.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解读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第四课时:思辨与探索1. 回顾前三课时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人生的价值是什么?”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展开思辨和探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4.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第五课时:实践与运用1. 回顾前四课时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

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无论是百草园里高大的皂荚树,有趣的斑蝥,传说的美女蛇,还是三味书屋里方正、质朴的先生,奇妙的“怪哉”虫,课堂上描画的绣像,都记录了鲁迅成长的足迹;《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中“爸爸”的去世,迫使“我”在极短的时间里,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心理成长历程;《丑小鸭》是一篇童话。

童话讲的虽然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却能给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以有益的启迪。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是诗人用凝练的语言道出的殷殷嘱托,一行行的诗句曾激励过无数成长中的青年。

《伤仲永》促使我们反思一个天资出众的人变得“泯然众人矣”的原因。

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黄河颂》(光未然)把我们带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滨,让我们感受母亲河的雄浑壮阔;《最后一课》以儿童的视角帮助学生领悟母语与祖国的关联;《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在“九一八”十周年时写给被日本蹂躏的故乡东三省的誓言,炽热的语言背后跳动的是一颗蓬勃而痛苦的心;《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

《木兰诗》勾勒了一位替父从军、纵横疆场、保卫国土的女英雄形象。

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

有科学家邓稼先(《邓稼先》杨振宁),有艺术家贝多芬(《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有诗人、民主人士闻一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有个性鲜明的作家群(《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还有孙权对将军吕蒙的劝诫(〈孙权劝学》)。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描述景物,培养学生厘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2、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学生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写作指导“文从字顺”是人们对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即要做到:用词恰当,表意明确;句子连贯,思路清楚。

更高一点的要求是连贯得体、繁简有度、前后照应、结构完整、行文通畅。

这些要求都属于文从字顺的范畴。

第一,用词恰当,表意明确。

要注意辨析同义词,准确把握词义,做到用词妥帖,搭配恰当;要注意合理安排词序,根据词义范围和轻重,做到表达清晰,轻重合宜;要注意词语的情感色彩,恰当选用褒贬词,做到情感鲜明,语言得体;要注意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消除词语的歧义,做到准确表达。

如“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对这段惨痛的历史,我们怎么不忘记?”这一句子,语言就不准确。

“烧毁并洗劫”不符合表意特点,应为“洗劫并烧毁”;“怎么不忘记?”这是反问句,意思刚好相反,是“要忘记”的意思。

这就犯了表意不准确的毛病,需要在平时的语言训练中引起重视,养成准确运用语言的习惯。

第二,句子连贯,思路清楚。

连贯也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谓连贯,指的是句与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表意合乎逻辑事理,表达脉络清晰,能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

要做到语言连贯,需要做到:(1)话题要保持统一,不要轻易改变主语;(2)句序要保持合理,按照一定顺序,使表达紧密妥帖;(3)表述要保持同一角度,注意前后衔接与呼应,语气通达,文气流畅。

如:“门前是一条河,一片很大的打谷场在河边。

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迎门供奉着弥勒佛。

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

”很显然,这是一段按照空间顺序组织起来的文字,介绍河边的景象。

但无论是从内容的连贯、叙述的角度,还是句式、句序,都不协调。

因此根据空间转移的连贯性,应改为“门前是一条河,河边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

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

2024年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通用25篇)

2024年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通用25篇)

2024年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通用25篇)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书法作品。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一、导入: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二、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马马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三、交流研讨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四、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读二、三段1、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单元作文教学设计附例文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单元作文教学设计附例文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单元作文教学设计附例文目录第1单元《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 (1)第2单元《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9)第3单元《抓住细节》教学设计 (22)第4单元《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33)第5单元《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40)第6单元《语言简明》教案设计 (47)第1单元《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文章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3.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的关系。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

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准备。

一、导入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

——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

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

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5篇

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5篇

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5篇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2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3能力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教学重点: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教学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教法.学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教学时数: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参见课后注释①)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毕生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_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府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二.生字.词捂(wǔ)戒(jiè)凳(dèng)郝(hǎo)叟(sǒu)膝(_ī)诧(chà)惩(chéng)赚(zhuàn)钥(yào)匙(shi)藤(téng)祈(qí)祷(dǎo)哽(gěng)挟(_ié)懊(ào)皱(zhòu)征发: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思量:心里想.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喧闹:喧哗热闹.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惨白:(面容)苍白.三.课文分析1.请学生粗读课文.问: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文章用我 --小弗郎土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串联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把文章分为:第一部分(1-6)上学路上.第二部分(7-_)上课之前.第三部分(_-23)上课经过.第四部分(24-29)宣布放学.2.讲读课文第l一6节,请学生朗读,要求注意, 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问1: 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 小弗郎士是怎么想的?-- 连……也…… 怕想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②野外的景色是那么吸引人.问2: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天气是那么晴朗,那么暖和;画眉在树林边宛转的唱歌;普鲁土兵正在操练.对于普鲁士兵的操练我是如何看的?作用?--认为比学习有趣.幼稚.无知.是非不清,为下文做了铺垫.问3: 可是我还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有哪些地方能说明他能管住自己?①尽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普鲁士兵的操练吸引了他,但他还是向学校逃去.②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走路边猜测,没有停步, 一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 .③听到华希特跟他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小结:这一段写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有贪玩的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问4: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看到的情景(操练.布告牌)对全文内容起什么作用?--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表现出一个孩子的性格特征,为他后来的心理变化作了辅垫.那么,布告牌前为什么围了那么多人?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事?3.讲读课文第7-_节,请学生朗读课文.问1: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哪些情况不同往日?--平常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平时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的老师,今天却温和;老师穿上了只有遇到重大事情才穿的漂亮礼服,教室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问2:这不同之处说明了什么?--强调今天不同于往日,引起读者的疑问;同时也告诉读者,人们对最后一课是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四.布置作业:本课生字.词,预习课后练习一.二.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学生不易理解的环节.3.注意省略号.破折号以及某些感叹号所表示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听写生字.拼音.2.从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看,你觉得小弗郎士是怎样一个人?幼稚.天真.无知.3.教室里有哪些地方不同往日?说明什么?(1)教室气氛.(2)老师对学生的态度.(3)老师的衣着.(4)教室里来了镇上的人.这一切引起读者的疑问,体现了人们对最后一课的重视.二.讲析课文第_-23节1.讲析第_节.问1: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用书上的话回答)-- 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 .问2:这问题严重吗?为什么?--很严重,说明国土沦丧,国已失去主权.问3:韩麦尔先生怀着什么心情来宣布这一消息?-- 又柔和又严肃 .柔和:对孩子充满了爱;严肃,怀着沉重的心情宣布这一消息.问4:这沉痛而又复杂的心情还表现在哪儿?--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 :第一个最后表现他沉痛及愤慨的心情.第二个最后提出希望用心学习的原因,表现他对祖国的热爱.2.讲析第_-_节.问1:听到这消息,小弗郎士思想上有了哪些变化?(用书上的原文回答)-- 万分难过,坏家伙 . 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 . 可怜的人,忘了他给我的惩罚 . 现在我明白了 .问2:第_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工作四十多年,却要被无辜赶走,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这当中有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还掺杂着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小结:小弗郎士原来是个幼稚.无知的孩子.当他听到要永远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 坏家伙对祖国语言的眷恋-- 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称先生是可怜的人 .现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明白了布告牌前为何围了那么多人,今天教室气氛为何与往日不同,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小弗郎士的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3.讲析第_._节.轮到小弗郎士背书了,他是怎么想的?韩麦尔先生都说了什么?请学生朗读第_._节.问1:小弗郎士想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他的这一想法表现了什么?(1)他懊悔当初未努力学习,想回答好老师提出的问题.(2)表现他要学好祖国语言的决心.问2:小弗郎士未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韩麦尔先生并末责怪他,而是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直率的批评,表现了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的不幸 . 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 .先生批评阿尔萨斯人不珍惜时光学习,结果连自己的语言也不会说.不会写,而今又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先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4.讲析第_-23节.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这是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爱国心的表现,并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问1:先生为什么把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表现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一个民族的语言是这个民族的象征,代表着民族的尊严,是联系本民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纽带.牢记住祖国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热情,团结起来为收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作者把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先生强烈爱国心的表现.问2:今天听讲小弗郎士的感受如何?为什么?--全都懂,觉得挺容易.他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言,听得特别细心,所以全懂.请学生朗读第_节.韩麦尔先生的教育,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大家决心要认真学好和牢记法兰西阿尔萨斯 ,他们把这看成是祖国的象征,因此把字帖比成小国旗.习字的时候也特别专心.问3: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抓住声音和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来写.(1)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2)大家平常最感兴趣的金甲虫飞进来也谁都不在意(3)孩子们越小越容易分心,可现在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问4:此时,从教室屋顶传来鸽子咕咕的叫声, 我心里怎么想?表现小弗郎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小弗郎士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人民学德语,也表现出一个天真的孩子对侵略者无所不至的暴行的愤慨.请学生朗读第_.23节,讨论此时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小弗郎土设身处地的想到老师将离开生活.工作四十年的地方多么伤心,他心疼老师.爱老师,又发出了可怜的人的慨叹.由此可见,小弗郎士同情并理解即将被侵略者赶走的韩麦尔先生.听到郝叟那古怪的拼读字母的声音,他想笑,但没有笑,因为他感到难过.他听出这声音中包含着悲愤与痛苦.他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 ,忘不了自己祖国的语言.三.总结:从第_-23节是《最后一课》中心部分,着重写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热情,从一个天真.贪玩的孩子转变成为一个懂事的学生,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四.布置作业:完成《配练》练习二.六.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讲读第24-25节,归纳本文的中心.2.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平凡的材料表现重大主题的.3.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教学过程]一.请学生朗读24-29节钟声和号声说明放学时间到了,它无情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问1: 忽然一词在这里又说明什么?--大家学得专心,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问2:听到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钟声.号声无情地宣布了阿尔萨斯人民从此将和自己祖国的语言告别了.先生脸色惨白,说明他内心极度痛苦.在这个小镇上,他已教了四十年多年的法语,而今他即将离开这里,他想跟学生和镇上的人再讲些什么,只开了个头却怎么也说不下去了,声音哽住了.问3: 我--我-- 这里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声音哽住说不下去了.先生内心非常激动,一张嘴,仿佛有好多话要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 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这里,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问4: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里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 .既不转身也不回头,他没有勇气宣布散学了因为这就意味着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听课的镇上的人,眼前的这个刺激和打击太大了,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先生的心都碎了请学生朗读第24-29节后小结: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崇高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在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高潮,十分感人!二.讨论主题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以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为代表的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思想教育: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三.总结写作特点1.选材.(1)作品表现法兰西人民的爱国激情,没有选择血腥的战斗场面来写,而是写了沧陷区的一个农村小镇上的一个小学.作者为何如此安排?--农村小镇的学校.老师.学生--普通.平常.他们最能代表法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情感是全体法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共同情感.因此,文章所反映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显得更加真实.深厚,文章也更富感染力.(2)(结合单元提示)小说第一部分上学路上是由主人公路上的见.闻以及感受等材料构成,它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政治背景,表现孩子的心理状态,为后来小弗郎士的变化作了铺垫.显然,这些材料是为下文表现中心服务的.另外, 上课前表现气氛的不平常也是由材料构成,表现人们对这最后一课的重视,说明人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即对祖国的爱.总之材料为表现中心服务.2.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标题不但指出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着他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3.人物描写(结合课后练习).韩麦尔先生--服装.表情.动作.语言.服装:穿礼服上课表示对最后一课的重视.表情:柔和.严肃.惨白.呆语言: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 最后……最后…… 评论法国语言动作:用尽全身力气书写法兰西万岁总结:韩麦尔先生漂亮的礼服,温和而又严肃的表情,富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教诲,用尽全身力量写下的法兰西万岁! 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这一切都说明二个普普通通的语言教师的职业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的.因此由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典型,更有代表性.小弗郎士:他的心理活动贯穿全篇,主要段落有1.3.4._-_.2l一23,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归纳为:贪玩,不爱学习,看到教室里种种不寻常情景后感到吃惊--知道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后万分难过--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深深懊悔--明白学好祖国语言的深刻含义,憎恨普鲁士侵略者--被先生深挚的爱国激情所打动,由衷地敬佩老师.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祖国被侵赂者践踏,人民失去自由实的残酷现实震动了小弗郎土幼稚的心,激发了他朴素的爱国感情,韩麦尔先生的谆谆教导使他朴素的感情走向成熟.另外,文章还写了郝叟等镇上的人们,不同身份的人以不同方式表达了亡国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更加深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四.布置作业:完成《配练》练习五及练习八.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法学法】朗读法,揣摩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A.魏国B.蜀国C.吴国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A.关羽B.吕蒙C.鲁肃二.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_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孙权(_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三.朗读感知课文1.听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2.疏通文意.要求:同学们间互相翻译句子,把有疑问或不懂的词.句作符号.3.检查自学情况.词:(1)卿今当涂掌事;掌管国家大事(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3)但当涉猎只粗略地阅读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2)卿言多务,孰若孤?比得上4.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见PPT)5.口译全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天下大事,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第二课时四.精读课文(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以分为几层?可分两层.1.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2.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二).朗读并理解:1.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对话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____涉猎,见往事耳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亲近.关心和期望的一句话是_____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三).朗读第二层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和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3.〝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4.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5.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描写)6.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7.评价孙权.吕蒙.鲁肃?孙权: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善劝)吕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好学)鲁肃: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德高.(敬才.爱才)五.总结.归纳:孙权:关心下属.平易近人.谆谆善诱劝吕蒙:前:才疏学浅(吴下阿蒙)后:好学.自信(刮目相待)8.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9.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_.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六.比较阅读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课文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吕蒙和方仲永的不同?《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方仲永: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七.揣摩语气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八.讨论.质疑.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说出来,大家来帮帮你.九.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改写课文.板书设计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劝学(就学.议论.结友)十.课后反思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重点难点】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对话教学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PPT展示〝巾帼不让须眉〞,让学生解释.。

《金色花》 教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金色花》 教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金色花》教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金色花》教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金色花》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课文是《金色花》,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孩因爱心和勇气在特殊的环境中得到了意外收获的故事。

在课文中,作者深刻地描绘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自然世界,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本文的猜词法和借词法;(2)掌握本文中的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3)理解本文中的日记体叙事方式;(4)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3)发扬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深入学习生存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2)着重培养学生的勇气和爱心,使学生具有更高的道德素质和人格。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中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思想;(2)掌握文章中的语言规范;(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1)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能力;(2)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四、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不同的任务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中的知识点和掌握语言表达。

2.交互式教学法: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阅读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回想上一单元内容,并与本单元内容联系,导入本单元内容。

2.知识讲解与训练2.1 翻译句子(1)It's a pity that I didn't have a camera.(2)The journey was unforgettable.(3)The scenery was so beautiful that I couldn't help taking photos.2.2 猜词法和借词法通过给学生阅读一段文章,要求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并运用借词法来表达意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导学目标】1.体会文本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伟大。

3.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

4.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课时计划】1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不管如何,时刻让你的眼睛探索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才是选择,我们就应该时刻带好自己的眼睛用它们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

不要让它们消沉下去,失去对美好世界的探索。

回眸20XX,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这部《三体》,说到《三体》,就一定要提到作者--刘慈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有关“眼睛”的*。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点缀(zhuì)漫步(màn)迟钝(dùn)闲暇(xiá)凸现(tū)拍摄(shè)蔚蓝(wèi)合拢(lǒnɡ)(2)词义迟钝:指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闲暇:泛指闲空没有事的时候。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心有灵犀: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2.作者名片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20余部,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二)第一课时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 hú 高枕而卧,豁huō,敛l iǎn,脑髓suǐ,陌生mò。

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四、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以及对美好人生的礼赞。

当代女作家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写景的美文,可以通过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紫藤萝瀑布的生机勃勃;同时,这也是一篇励志的散文,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的角度,领会作者由花的变化感悟到人生美好和生命永恒的道理。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它们通过自主阅读,能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然而本文写于1982年,写作的背景和文革有关,所表达的情感也较为复杂。

既有“文革”动乱造成的心灵创伤,又有亲人身患绝症不久于世的哀痛,七年级学生未必能够理解,所以教师要补充必要的助读资料,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利用工具书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借景抒情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等方法,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自我反思、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讨论点拨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人们常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那暗香浮动的幽兰,那凌寒绽放的腊梅,那石缝间不屈的小草,还有大地上许多无名的野花无不蕴涵着炽热而鲜活的生命,无不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思。

在女作家宗璞的笔端,小小的紫藤萝花绽放着生命的尊严与蓬勃。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____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狼》〈一〉、教学目标、重难点。

1、熟读文章,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3、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过程本课的学习分2个课时完成。

程序一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疏通文意。

程序二课堂教学一、情境导入二、作者作品简介三、自学成果展示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朗读竞赛的形式效果较为显著。

1.朗读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准备小组流水读比赛;②小组流水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的人数读完全文。

流水朗读指的是各小组同学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继续读。

2、难词难句交流,学生翻译课文①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讨论。

②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③教师出示字词的有关投影片,进一步落实字词。

四、创造性复述故事1、概括故事内容。

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

学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又提供了另一个考虑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

主要情节是遇屠――追屠――诱屠――被杀。

2、实践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

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方法指导:为展开铺叙,可用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方法来展开想象。

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

比如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风声的描写。

步骤:1、小组讨论,选择角度,试着复述;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准备了一个视频动画,根据学生的需要,他们复述故事时可以播放,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这学期共人,上学期语文最高分分,最低分分,优秀人数,人平分分。

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差,甚至一些学生对于很简单的病句修改都判断不出来。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够,不能运用准确的词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作文方面读题、审题不清,理解不透。

三、学期目标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力的目标:在上学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具体的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以及浏览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 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8.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9.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10.开展网络辅助教学。

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五、教学进度表。

周内容课时数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 52 《丑小鸭》《诗两首》《伤仲永》 53 第一单元作文检测 44 《黄河颂》《最后一课》 45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 46 《木兰诗》第二单元作文检测 57 《邓嫁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68 《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49 《孙权劝学》第三单元作文检测 610复习中期考试周内容课时数11 《社戏》《安塞腰鼓》 512 《竹影》《观舞记》 413 《口技》第四单元作文检测 514 《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 615 《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 416 《短文两篇》第五单元作文检测 517 《猫》《斑羚飞渡》 618 《华南虎》《马》 419 《狼》第六单元作文检测 520 期末复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掌握音形义;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把握作品主题。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联系自我实际,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长途中的每一步。

教学重点1.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课文类型:讲读课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提问法、讨论法——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作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学法指导: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

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研读相结合。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拓展延伸、作业练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百草园部分,体会文中的景物描写。

布置预习:(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

(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

(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

(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

(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课堂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先由上单元写“家庭生活”引入学生另一个身边生活“学校生活”,交代本单元学习的就是“学校生活”,然后投影课本插页中鲁迅像,并强调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上的影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

2.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时学习要点。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了哪几个地方?作者喜欢哪一个地方?讨论:从题目上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两部分]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在层次结构上中间怎样处理?[过渡]”学生讨论明确后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在这一步的操作中同步完成一个板书小结:词语本身是有感情色彩的,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直接说出来,借助“准确的形容”即能表情达意,无论是阅读理解或作文表达,应深刻地体会这一点。

三、讲析课文1.学习①—②段2.学习③—⑥段略讲。

先小结第②段“词语形容景物美,喜欢百草园是‘乐园’然后用谈话法让学生结合课文逐层明确“这一层写故事喜欢听神秘的故事长妈妈讲的故事很神秘,很喜欢听百草园是‘乐园’”3.学习⑦⑧两段在文中找出“捕鸟”过程的句子并上讲台演示捕鸟过程,再导入“准确表述动作”的学习。

由于演示中,动作的“准确表述”很具体,易快速把握。

然后教师小结并板书4.“部分”小结依据“板书二”从整部分层次结构上作简单小结。

五、课时小结六、布置课后练习作业:1.背诵第二段。

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

“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

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2.讨论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朗读第九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三点拨: 1.副词及其表达作用。

2.过渡的知识二、默读10-24段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点拨:第10段的描写。

第17段的描写。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点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去理解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A.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B.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D.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3.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哪些趣事?点拨:第17段;读书;上课时的画画等。

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三、讨论文章的主题讨论课后练习一点拨: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最后统一为第三种。

四、拓展延伸(出示课件)五、作业布置: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

六、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让学生走进鲁迅学生有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空间。

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落,了解插叙、伏笔手法的运用,正确体会作者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正确朗读,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父爱的事件很多,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1.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

2.有条件的,可提前为学生播放影碟《城南旧事》。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步骤:一、导入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

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

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亲的父亲吧!二、整体感悟:(1)检查预习情况。

(利用多媒体课件)(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大屏幕技影出示问题组: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b.“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