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方案
石淋中医护理方案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一)气血瘀滞证:腰部或小腹突然发生绞痛,阵发性加剧,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二)湿热蕴结证:腰部或小腹持续疼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黄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三)肾气不足证: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观察疼痛的持续时间、部位、程度、性质及伴随症状。
2、向患者解释疼痛与活动的关系,减少剧烈活动,鼓励患者多饮水,利于结石的排出。
3、教会患者非药物性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分散注意力和放松方法。
4、遵医嘱给予解痉和止痛药物,病情较重者遵医嘱输液治疗。
5、肾绞痛发作时,可局部热敷肾区,缓解疼痛。
6、肾绞痛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艾灸止痛,常选用的穴位有:肾俞,三阴交,足三里等,有止痛,促排石的作用。
7、遵医嘱给予中药灌肠,选用生大黄等中药保留灌肠,可缓解结石疼痛。
(二)血尿1、发生血尿时,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神志变化,防止发生虚脱。
2、患者虚脱时,立即给予平卧位或头低位,迅速遵医嘱补液。
3、向患者解释发生血尿的原因,安慰患者,消除紧张、忧郁情绪,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尿中盐类结晶的形成。
4、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嘱患者做跳跃运动,利于结石的排出。
5、穴位按摩,点按中级、关元、大横、腹结穴约60~80次,以酸胀为宜,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摩肾俞穴,以酸胀为宜。
(三)恶心、呕吐1、观察患者呕吐的次数、量及呕吐物的性状,皮肤弹性,尿量,尿比重,血液浓缩程度,血清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结果等。
2、饮食宜清淡,低盐,忌食辛辣、油腻、刺激之品,戒除咖啡、浓茶、烟酒等。
3、鼓励患者多饮水,适量运动,利于结石排出。
4、呕吐严重者,立即通知医师,遵医嘱给予解痉、止吐药物,必要时遵医嘱补液治疗。
石淋(输尿管结石)中医护理常规
石淋(输尿管结石)中医护理常规石淋是以腰腹绞痛、伴血尿或排尿困难为主证的泌尿系统疾病,多因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成石,阻滞肾系而成。
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有排尿中断、尿频、尿急、尿痛等。
(3)了解患者饮食、生活习惯,既往有无泌尿系统结石病史Q(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湿热蕴结证。
证候:腰痛或小腹痛,尿频、尿急、尿痛,小便黄浑,或血尿。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②气滞血瘀证。
证候:发病急骤,腰腹胀痛或绞痛,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痛、尿黄浑。
舌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③肾气不足证。
证候:结石日久不去,腰部胀痛不适,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水肿。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温度适宜。
(3)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4)绞痛发作时疼痛剧烈,出现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5)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做好疼痛评分,应用疼痛自评工具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进行评分,记录分值。
②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性质、量,有无血尿发生。
③观察患者是否有排尿中断、尿频、尿急、尿痛等Q④发现患者无尿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⑤患者出现发热、畏寒、寒战等全身症状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⑥观察患者饮食状况、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6)给药护理:排石茶宜温服,有特殊治疗需要的应遵医嘱服用。
(7)饮食护理:①饮食应少食膏梁厚味之品,多进清原饮料。
②戒烟酒,忌辛辣、温燥食物,大量饮水。
(8)情志护理:①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予以心理疏导。
②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
③鼓励患者间多沟通,交流经验,以增强治疗的信心。
石淋中医护理方案
石淋中医护理方案石淋是一种多见于中年男性的尿路结石病症,多由于饮食失调、生活习惯不规律、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
中医认为,石淋属于“石淋”范畴,主要表现为小便清长、疼痛剧烈、排尿困难等症状。
针对石淋的中医护理方案如下:一、调整饮食1.避免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会刺激尿路,加重病情;2.限制咖啡、茶等刺激性饮料的摄入:这类饮料会增加尿液中的尿酸含量,易形成尿酸结石;3.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石淋患者常伴有尿酸增高,适当摄入高蛋白食物有助于减少尿酸产生,如瘦肉、鱼类等;4.饮食要均衡:增加蔬菜、水果、谷物的摄入,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有助于预防和改善石淋。
二、生活习惯调整1.定时排尿:避免憋尿,保持尿液通畅;2.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应保持在2000-3000毫升,有助于稀释尿液中的结晶物质,减少结石形成;3.合理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和肾脏排泄功能,有利于防治石淋。
三、中医药物调理中医认为,石淋主要是由湿热痰瘀所致,治疗上可以采用以下中药调理方法:1.清热利湿药物:如泽泻、车前子、苦参等,可清热利湿,通利尿路;2.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川芎、红花等,可疏通经络,排除尿路结石;3.祛瘀化痰药物:如茵陈蒿、青霉素犊茶等,具有祛瘀化痰的功效;4.辨证施治:石淋的病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中药组方。
四、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石淋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气海、大渊等,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膀胱经络,促进尿液排泄,改善石淋症状。
总之,石淋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整饮食,调整生活习惯,中医药物调理和针灸治疗等。
在实际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结合中医的整体观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尿液排泄,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石淋的效果。
同时,患者还需坚持治疗期间的康复锻炼,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石淋的复发。
石淋中医护理方案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一)气血瘀滞证:腰部或小腹突然发生绞痛,阵发性加剧,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二)湿热蕴结证:腰部或小腹持续疼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4、遵医嘱给予解痉和止痛药物,病情较重者遵医嘱输液治疗。
5、肾绞痛发作时,可局部热敷肾区,缓解疼痛。
6、肾绞痛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艾灸止痛,常选用的穴位有:肾俞,三阴交,足三里等,有止痛,促排石的作用。
7、遵医嘱给予中药灌肠,选用生大黄等中药保留灌肠,可缓解结石疼痛。
(二)血尿1、发生血尿时,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神志变化,防止发生虚脱。
2、患者虚脱时,立即给予平卧位或头低位,迅速遵医嘱补液。
3、鼓励患者多饮水,适量运动,利于结石排出。
4、呕吐严重者,立即通知医师,遵医嘱给予解痉、止吐药物,必要时遵医嘱补液治疗。
5、患者恶心时可配合穴位按摩,如合谷、内关、足三里等。
6、可遵医嘱耳穴埋豆,常选用的穴位有:神门、胃、交感为主穴,肝、脾为配穴,留豆三天左右,每天按压耳豆2~3次,每个穴位2分钟,以耳廓发红为宜。
(四)膀胱刺激征1、观察患者排尿反应,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有无砂石排出,有无排尿突然中断。
特色技术(一)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二)艾灸(详见附录2)(三)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四)中药灌肠(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勤换内裤,不喝生水,少食咸菜、火锅及腌制食物。
等,忌食辛辣、刺激之物。
(三)情志调理1、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
2、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五、护理难点患者不良饮食习惯难以纠正解决思路:1、向患者及家属解说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本病发病及预后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建立好的饮食习惯。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石淋的中医护理常规
石淋因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成石,阻滞肾系所致。
以疼痛、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膀胱和肾,涉及肝脾。
泌尿系结石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1、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次数及有无放射痛。
2、有无发热、血尿,有无砂石排出,有无排尿突然中断。
3、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肾虚型。
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遵医嘱做跳跃活动以利结石排出。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次数,有无发热、血尿,有无砂石排出,有无排尿突然中断等情况。
2)患者面色苍白、汗出、呕恶、辗转呻吟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积极治疗尿路感染。
辩证施护1、湿热下注型证候:恶寒发热,腰痛,并可放射至肩胛部,小腹部或腹股沟,伴恶心呕吐,尿频数色赤,溺时涩痛,或尿中挟有沙石,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护理:饮食宜清淡,忌油腻辛辣食物,可选用车前草、玉米须、金钱草煎后代茶频服以清热利湿。
肾绞痛发作可采取针刺止痛,如疗效不明显应遵医嘱肌注阿托品0.5mg。
加强病情观察,如见病人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应协助其取头低脚高平卧位,防止发生休克,并注意测量生命体征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采取紧急措施。
2、气滞血瘀型证候:突然腰部或侧腰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溺时小便突然中断,疼痛剧烈,牵扯腰腹,待沙石排出后疼痛可缓解。
检查肋脊角处叩击痛呈阳性;或侧腹部压痛,痛后伴血尿,尿检镜下血尿,X线摄片腹部可见结石阴影,舌质黯红,边有瘀点或瘀斑,脉弦紧或沉。
治则:活血化瘀。
证候:腰膝酸软,恶寒,面色恍白,尿频或小便不利,夜尿多,舌淡白,脉沉细弱。
X线摄片可见结石或伴积液等。
治则:温补肾阳、化石通淋。
护理:肾阳虚型患者久病体虚,应注意保暖,防止继发感染。
忌饮生冷,宜进阿胶、核桃等温补之品。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方案
3.指导患者给予低盐、低脂、低钙、低草酸、低嘌 呤饮食,少食肥肉、菠菜、奶类、甘蓝类蔬菜等。
4.定期电话回访或门诊复查,筛查危险因素,督促 患者维持好的饮食习惯。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表1: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效果评价量表
脾为配穴,留豆三天左右,每天按压耳豆2-3次,每个穴位2分钟,以耳 廓发红为宜。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四)膀胱刺激征 1.观察患者排尿反应,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有
无砂石排除,有无排尿突然中断。 2.遵医嘱给予中药汤剂口服,也可以给予金钱草、
车前草煮水代茶饮,以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3.按摩小腹部,解除肌肉紧张,利于尿液排出,也
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二)湿热蕴结证 腰部或小腹持续疼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
痛,小便黄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 数。 (三)肾气不足证 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 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脉 细无力。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 天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 天
可点按肾俞,膀胱俞,阳陵泉等穴位,以酸胀为宜。 4.遵医嘱给予耳穴压豆,可选用神门、皮质下、肾、
输尿管等穴位。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中药灌肠(详见附录2) (二)特色技术 1.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2.艾灸(详见附录2) 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4.中药灌肠(详见附录2)
石淋中医护理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石淋中医护理方案石淋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常见证候要点 1、湿热蕴结型:恶寒发热,腰痛,并可放射至肩胛部,小腹部或腹股沟,伴恶心呕吐,尿频数色赤,尿时涩痛,或尿中挟有沙石,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2、气血瘀滞型:突然腰部或侧腰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尿时小便突然中断,疼痛剧烈,牵扯腰腹,待沙石排出后疼痛可缓解。
检查肋脊角处叩击痛呈阳性;或侧腹部压痛,痛后伴血尿,尿检镜下血尿,X 线摄片腹部可见结石阴影,舌质黯红,边有瘀点或瘀斑,脉弦紧或沉。
3、肾气不足型: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黄,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腰痛/腰酸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卧床休息,自取舒适卧位,绞痛严重者加床栏,以防坠床。
2、观察疼痛性质、部位、伴发症状,根据医嘱及时准确给予止痛药物,并观察止痛效果。
3、耳穴贴压(耳穴埋豆):1 / 7取大肠、膀胱、肾,定时按压刺激,每次1~3 分钟,以止痛利尿。
4、腰酸时可以艾条温和灸:选择肾俞、气海俞、关元等穴位,予艾条温和灸,每穴灸 15 分钟。
或以中药热奄包热熨腰部。
5、针刺止痛:取肾俞、膀胱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水道、天枢等穴,每次 30 分钟,强刺激以达止痛之效。
6、穴位注射:遵医嘱维生素 k1 10mg 双侧足三里注射止痛。
7、疼痛较剧者,遵医嘱给予盐酸哌替啶 50mg 肌注。
8、疼痛时做好情志护理,关心安慰患者,减轻紧张情绪。
(二)、血尿/尿频、尿急、尿痛 1、指导患者正确留取尿标本或尿细菌学标本送检。
2、血尿严重时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方案正式版ppt
治疗。 ❖ 5.患者(huànzhě)恶心时可配合穴位按摩,如合谷、内关、足三里等。 ❖ 6.可遵医嘱耳穴压豆,常选用的穴位有:神门、胃、交感为主穴,肝、脾为配穴,
第三页,共19页。
二、常见(chánɡ jiàn)症状/证候施 护
❖ (一)疼痛 ❖ 1.观察疼痛的持续时间、部位、程度、性质及伴随症状。 ❖ 2.向患者解释疼痛与活动的关系,减少剧烈活动,鼓励患者多饮水,
利于结石的排出(pái chū)。 ❖ 3.教会患者非药物性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分散注意力和放松方法。 ❖ 4.遵医嘱给予解痉和止痛药物,病情较重者遵医嘱输液治疗。 ❖ 5.肾绞痛发作时,可局部热敷肾区,缓解疼痛。 ❖ 6.肾绞痛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艾灸止痛,常选用的穴位有:肾俞,
第十页,共19页。
四、健康(jiànkāng)指导
❖ (三)情志调理 ❖ 1.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
持乐观(lèguān)情绪。 ❖ 2.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
第九页,共19页。
四、健康(jiànkāng)指导
❖ (二)饮食指导 ❖ 1.气血瘀滞证:宜选用行气功能的食物,如白萝卜、生姜、桂皮等;
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忌食甘薯、栗子豆子等易胀 气的食物及肥肉,油炸食物。 ❖ 2.湿热蕴结证:饮食宜清淡,选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苦瓜、冬瓜、 空心菜等,鼓励(gǔlì)患者多饮水,可选用金钱草、玉米须煮水代茶 饮,以清热利湿。 ❖ 3.肾气不足证:以选用温补的食物,如山药、桂圆、牛羊肉、瘦猪肉、 动物肝脏等,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石淋的中医护理方案
石淋的中医护理方案石淋的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1. 湿热下注型证候:恶寒发热,腰痛,并可放射至肩胛部,小腹部或腹股沟,伴恶心呕吐,尿频数色赤,溺时涩痛,或尿中挟有沙石,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2. 气滞血瘀型证候:突然腰部或侧腰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溺时小便突然中断,疼痛剧烈,牵扯腰腹,待沙石排出后疼痛可缓解。
检查肋脊角处叩击痛呈阳性;或侧腹部压痛,痛后伴血尿,尿检镜下血尿,X线摄片腹部可见结石阴影,舌质黯红,边有瘀点或瘀斑,脉弦紧或沉。
3. 肾阴虚:证候:头晕耳鸣,腰酸腿痛,精神萎靡不振,失眠盗汗,心悸气短,食少纳差,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4. 肾阳虚:证候:腰膝酸软,恶寒,面色恍白,尿频或小便不利,夜尿多,舌淡白,脉沉细弱。
X线摄片可见结石或伴积液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1.评估尿路刺激症的程度、有无尿路感染。
2. 情志护理:保持身心两方面的休息,嘱病人于急性发作期间注意休息,心情尽量放松,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忧郁,并向患者说明保持乐观开朗情绪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并嘱其多饮水,也可用金钱草、陈皮煮水代茶饮用,以理气通淋排石。
3.饮食护理1) 嘱患者多饮水。
2) 限制含钙、草酸类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饮食,多食用高纤维食物。
3) 尿酸结石不宜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等。
4) 鼓励患者多食西瓜、梨等养阴生津之品,有条件者可吃龟、鳖等养阴食物,忌酒及辛辣之物。
可用鲜茅根煎水代茶饮。
5)4.指导患者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久坐,不长时间骑脚踏车。
不憋尿,不强行忍精,不纵欲。
5.加强情感护理,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忧郁,并向患者说明保持乐观开朗情绪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并嘱其多饮水,也可用金钱草、陈皮煮水代茶饮用,以理气通淋排石。
6.中药封包治疗:可按医嘱予中药封包热敷治疗减轻痛症状。
7.红外线治疗:可按医嘱予以红外线照射治疗减轻疼痛症状。
8.耳穴埋籽治疗:可按医嘱予以耳穴埋籽治疗,主穴肾、输尿管、交感穴,配穴肺、膀、皮质下、神门。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方案 (1)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恶心呕吐□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 天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 天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间: 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 天 天 天
疼痛□
1.艾 灸□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中药灌肠□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血尿□
1.观察□ 2.解释□ 3.给药□ 4.其他护理措施:
1.观察量□ 2.饮食指导□ 3.饮水指导□ 4.其他护理措施: 1.观察量□ 2.饮水指导□ 3.其他护理措施: 1. 2. 3.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血尿
1.发生血尿时,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神 志变化,防止发生虚脱。
2.患者虚脱时,立即给予平卧位或头低位,迅速遵医嘱补液。
3.向患者解释发生血尿的原因,安慰患者,消除紧张、忧郁情绪,鼓励 患者多饮水,防止尿中盐类结晶的形成。 4.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嘱患者做跳跃运动,利于结石的排出。 5.穴位按摩,点按中极、关元、大横、腹结穴约60-80次,以酸胀为宜, 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摩肾俞穴,以酸胀为宜。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膀胱 刺激征 □ 其他:□ (请注明)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评价项目 穴位按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指导患者给予低盐、低脂、低钙、低草酸、低嘌 呤饮食,少食肥肉、菠菜、奶类、甘蓝类蔬菜等。
❖ 4.定期电话回访或门诊复查,筛查危险因素,督促 患者维持好的饮食习惯。
实用文档
六、护理效果评价
❖ 附表1: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效果评价量表
实用文档
四、健康指导
❖ (三)情志调理 ❖ 1.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
持乐观情绪。 ❖ 2.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
增强治疗信心。
实用文档
五、护理难点
❖ 患者不良饮食习惯难以纠正
实用文档
解决思路:
❖ 1.向患者及家属解说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本病发病及 预后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建立好的饮食习惯。
肾俞,三阴交,足三里等,有止痛,促排石的作用。 ❖ 7.遵医嘱给予中药灌肠,选用生大黄等中药保留灌肠,可缓
解结石疼痛。
实用文档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二)血尿 ❖ 1.发生血尿时,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神
志变化,防止发生虚脱。 ❖ 2.患者虚脱时,立即给予平卧位或头低位,迅速遵医嘱补液。 ❖ 3.向患者解释发生血尿的原因,安慰患者,消除紧张、忧郁情绪,鼓励
实用文档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疼痛 ❖ 1.观察疼痛的持续时间、部位、程度、性质及伴随症状。 ❖ 2.向患者解释疼痛与活动的关系,减少剧烈活动,鼓励患者
多饮水,利于结石的排出。 ❖ 3.教会患者非药物性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分散注意力和放松
方法。 ❖ 4.遵医嘱给予解痉和止痛药物,病情较重者遵医嘱输液治疗。 ❖ 5.肾绞痛发作时,可局部热敷肾区,缓解疼痛。 ❖ 6.肾绞痛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艾灸止痛,常选用的穴位有: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方案
孙文俊
实用文档
定义
❖ 尿有砂石,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 腹, 膀胱里急,石淋即为尿道结石。砂石从小便道 出而止痛,石淋并发热淋时如无水道等紧急病情发 生,则应以先治热淋后治石淋。
实用文档
一、常见症候要点
❖ (一)气血瘀滞证 ❖ 腰部或小腹突然发生绞痛,阵发性加剧,疼痛向外阴部放射,
实用文档
四、健康指导
❖ (一)生活起居 ❖ 1.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勤换内裤,不喝生水,少
食咸菜、火锅及腌制食物。 ❖ 2.保持心情愉悦,每天进行适量体育锻炼,建立健
康的生活方式。 ❖ 3.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在2000ml以上,稀
释尿液,防止结石再次形成。
实用文档
四、健康指导
❖ (二)饮食指导 ❖ 1.气血瘀滞证:宜选用行气功能的食物,如白萝卜、生姜、
可点按肾俞,膀胱俞,阳陵泉等穴位,以酸胀为宜。 ❖ 4.遵医嘱给予耳穴压豆,可选用神门、皮质下、肾、
输尿管等穴位。
实用文档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一)药物治疗 ❖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 2.中药灌肠(详见附录2) ❖ (二)特色技术 ❖ 1.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 2.艾灸(详见附录2) ❖ 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 4.中药灌肠(详见附录2)
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 (二)湿热蕴结证 ❖ 腰部或小腹持续疼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
痛,小便黄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 数。 ❖ (三)肾气不足证 ❖ 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 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天按压耳豆2-3次,每个穴位2分钟,以耳 廓发红为宜。
实用文档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四)膀胱刺激征 ❖ 1.观察患者排尿反应,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有
无砂石排除,有无排尿突然中断。 ❖ 2.遵医嘱给予中药汤剂口服,也可以给予金钱草、
车前草煮水代茶饮,以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 3.按摩小腹部,解除肌肉紧张,利于尿液排出,也
桂皮等;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忌食甘薯、 栗子豆子等易胀气的食物及肥肉,油炸食物。 ❖ 2.湿热蕴结证:饮食宜清淡,选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苦瓜、 冬瓜、空心菜等,鼓励患者多饮水,可选用金钱草、玉米须 煮水代茶饮,以清热利湿。 ❖ 3.肾气不足证:以选用温补的食物,如山药、桂圆、牛羊肉、 瘦猪肉、动物肝脏等,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1.观察□ 2.解释□ 3.给药□ 4.其他护理措施:
1.观察量□ 2.饮食指导□ 3.饮水指导□ 4.其他护理措施:
1.观察量□ 2.饮水指导□ 3.其他护理措施:
1. 2. 3.
1.艾 灸□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中药灌肠□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实用文档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文化程度:
证候诊一、断护:理气效滞果血评瘀价证□ 湿热蕴结证□ 肾气不足证□ 其他:
入院日期:
主要症状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
护理效果
疼痛□
血尿□
恶心呕吐 □
膀胱 刺激征
□ 其他:□ (请注明
)
1.观察□ 2.解释□ 3.热敷□ 4.应用镇痛剂□ 5.其他护理措施:
血液浓缩程度,血清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结果等。 ❖ 2.饮食宜清淡,低盐,忌食辛辣、油腻、刺激之品,戒除咖啡、浓茶、
烟酒等。 ❖ 3.鼓励患者多饮水,适量运动,利于结石排出。 ❖ 4.呕吐严重者,立即通知医师,遵医嘱给予解痉、止吐药物,必要时遵
医嘱补液治疗。 ❖ 5.患者恶心时可配合穴位按摩,如合谷、内关、足三里等。 ❖ 6.可遵医嘱耳穴压豆,常选用的穴位有:神门、胃、交感为主穴,肝、
患者多饮水,防止尿中盐类结晶的形成。 ❖ 4.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嘱患者做跳跃运动,利于结石的排出。 ❖ 5.穴位按摩,点按中极、关元、大横、腹结穴约60-80次,以酸胀为宜,
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摩肾俞穴,以酸胀为宜。
实用文档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三)恶心、呕吐 ❖ 1.观察患者呕吐的次数、量及呕吐物的性状,皮肤弹性,尿量,尿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