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抗癫痫合用美罗培南抗感染一例病例讨论
颅脑术后患儿美罗培南致丙戊酸钠浓度下降1例
2020年4月第27卷第7期颅脑术后患儿美罗培南致丙戊酸钠浓度下降1例吴燕华苗彩云颅脑术后患儿易出现癫痫等症状。
丙戊酸钠是临床一线使用的广谱抗癫痫药物,因剂型方便广泛用于儿科抗癫痫治疗;美罗培南作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代表,因强大的抗菌活性常用于复杂感染,两者联用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下降[1-2],引发癫痫发作。
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颅脑术后患儿1例的临床实践,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1.1 基本情况患儿男,2岁,10kg,因“颅内占位”于2018年12月24日入院。
入院前1年余患儿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呕吐频繁,查头颅CT示“颅内占位”,期间偶有头痛症状,未予特殊处理。
12月11日头颅MRI示“双侧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入院当日头颅三维CT示“双侧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拟手术治疗入院。
查体:体温36.5℃,脉搏95次/mim,呼吸25次/min,血压94/66mmHg;神志清,精神可,呼吸平稳,左侧颅骨较右侧突出,未及明显肿物及压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无口腔、鼻道、耳道流血流液;颈软,两肺呼吸音清,心脏听诊未及明显异常;腹平坦,尚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四肢活动可,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病理反射未引出。
1.2 治疗经过入院第3日:行各种常规检查后,全身麻醉下行“左颞蛛网膜囊肿切除+基底池造瘘术”,手术顺利。
围术期予头孢曲松预防感染,并予补液、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
术后预防癫痫,予口服丙戊酸钠口服溶液(德巴金)3ml,每12小时1次。
入院第4日:术后第2日患儿出现发热,最高达39.0℃,继续对症处理,丙戊酸钠预防癫痫。
入院第6日检测丙戊酸钠谷浓度为52.7mg/L,有效浓度范围内。
期间因患儿RBC、Hb、红细胞压积低,输注同种异体A型RhD阳性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补充红细胞,提高红细胞携氧能力,改善缺氧症状。
作者单位:315012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药剂科通信作者:吴燕华,Email:****************入院第9日:患儿仍反复发热,WBC 15.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9.0%,CRP 14mg/L。
1例美罗培南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分析
Strait Phaunacenticai Jooual Vol33No.52221-例美罗培南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分析孙宜坤、,孔薇2(0合肥市骨科医院药剂科,安徽合肥235007;.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部,安徽合肥235007-摘要:目的对1例癫痫患者联合使用美罗培南和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导致癫痫复发进行相关用药分析,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整个治疗过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际,分析患者癫痫复发的原因,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
结果癫痫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VPA血药浓度,避免联合应用美罗培南与VPA。
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开展药学监护,促进临床合理的使用药物,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癫痫;美罗培南;丙戊酸钠中图分类号:R90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60765(2721)01027502丙戊酸钠(VPA)为临床一线的抗癫痫药物,对各类癫痫均有良好疗效,但其血药浓度易受合用的其他药物的影响53。
美罗培南为碳青霉烯类广谱抗生素,用于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
有研究报道50-显示:美罗培南和VPA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联合应用可导致VPA血浆浓度降低,使患者癫痫控制效果不佳。
本文就临床药师参与的-例癫痫合并肺炎患者在治疗期间联用美罗培南和VPA后导致VPA血药浓度下降的治疗事件进行分析,并对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特点2作用机制以及患者用药调整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病例摘要1.1病例概况患者,男P-岁,因“反复头晕4年,发热伴神志不清2天”入院。
患者于-月前因癫痫持续状态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治疗好转后出院,出院后口服VPA缓释片4--g UP预防癫痫,控制尚可。
2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心悸胸痛,为求进一步诊治收住我院进一步诊治。
病程中无呕血、黑便,无抽搐,精神状态差,饮食较前减少,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临床应用监护体会
病例 1 : 患儿 , 男, 6岁 , 因间歇性 癫痫 发作 , 收 治我 院 , 医 生采用丙戊 酸钠 片 0 . 2 g q d p o , 入院 2 d , 发作一次 ,医生加
用拉莫三 嗪( 利必通 ) 2 5 mg q d p o , 患儿 未再发作 。但 联合用 药后第 3天 , 患儿 出现共济失调症状 , 临床药师发现后与 医生 沟通 , 考虑可能是 药物 不 良反应 , 针对 患儿 1 5 k g体 重 , 计算 正常给药剂 量 , 考虑二者联合使用 的协 同作 用 , 降低给药剂量
转, 入院后患者抽搐频繁 , 每 3—5 mi n抽搐一次 , 脑 电图示 痫
样放 电 , 诊断为癫痫持续 状态 。急诊 时 由于患者频繁 发作 临 时给与丙戊 酸钠 4 0 0 m g 静 脉滴注 , 入 院后丙戊 酸钠 4 O O m g ,
b i d , i v 。监控血药浓度后第 3天显示 丙戊酸钠 浓度 1 2 6 . 8 mg
4 3 0 0 6 0 ) ( 武汉 大学人 民医院, 湖北 武汉
பைடு நூலகம்
关键词 : 丙戊酸钠 ; 临床应 用
癫痫是神经科 第二 大常见疾 病 , 我 国约有 9 0 0万癫 痫 患 者…, 使 用抗癫痫 药物 是 主要 的治 疗 方法 。 自 1 9 1 2年 苯 巴比妥 问世 以来 , 癫痫 药物 已走过 了近一个 世纪 的历程 。从
素4 9 . 8 p  ̄ m o l ・ L ~。 第 二 天 由于 癫 痫 症 状 未 得 到 控 制 , 加 用
传统 的抗癫痫药 物 、 新一代抗癫痫 药物 , 到近年不断诞生 的第 3代抗癫痫药物 , 抗癫痫药物的发展令 临床 医生 、 科研 工作 者
美罗培南致丙戊酸血药浓度显著降低的案例分析
论文集美罗培南致丙戊酸血药浓度显著降低的案例分析孙浩1,徐英宏1,杨振宇2,菅凌燕1,肇丽梅1(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药学部;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ICΜ,沈阳110004)摘要:目的分析丙戊酸(VPA)血药浓度显著降低原因,为癫痫持续发作患者制订详细的药物调整方案。
方法临床药师参与疑难癫痫案例治疗,根据血药浓度变化规律,为药物相互作用的判断提供依据,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结果临床药师通过VPA血药浓度监测,发现VPA血药浓度变化规律,确定美罗培南致VPA血药浓度显著降低,经过后续治疗方案调整,患者癫痫症状得以控制。
结论美罗培南可迅速、大幅降低VPA血药浓度,有必要加强两者相互作用的监护。
关键词:美罗培南;碳青霉烯;丙戊酸;药物相互作用丙戊酸钠(sodiμm valproic acid VPA)作为临床一线广谱抗癫痫药物,推荐用于全身性发作、部分性发作及特殊类型综合征等多种癫痫的治疗。
但由于VPA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治疗指数低,代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目前推荐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50~100μg·mL-1。
因此,为提高临床用药有效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有必要对VPA进行严密的血药浓度监护,以实现个体化给药。
但实际临床用药过程中,VPA血药浓度不仅取决于用药剂量,还受生理因素、病理因素、药物因素等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结合一例癫痫合并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实践(具体监测结果如表1),探讨碳青霉烯类抗感染药物与VPA的相互作用,明确两者联用的潜在风险,供临床参考。
1 病程及治疗简介患者男,51岁,67.5kg,因颈椎损伤致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表现为光、声音等刺激后的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全身抽搐,持续5~10min后意识可恢复,反复发作,经咪达唑仑、丙泊酚镇静,甘露醇脱水等治疗,癫痫症状不改善。
第1日经会诊给予VPA,首剂量0.8g,30min静脉泵入后,1.6g,24h持续静脉泵入,卡马西平片0.2g,tid,po。
丙戊酸钠抗癫痫合用美罗培南抗感染一例病例讨论23页PPT
检查结果 (2019-5-11) 11.92 5.79 4.81 40.4 1.24 10.4
0.06 0.5
参考值
3.5~9.5 1.8~6.3 1.1~3.2 20~50 0.1~0.6 3~10 0.02~0.52 0.4~8.0
实验室检查
检查项目
谷草转氨酶 直接胆红素 总蛋白 白蛋白 乳酸脱氢酶 α-羟基丁酸脱氢酶 钠 氯 全程C反应蛋白
病史介绍
患者:54岁 男
入院时间:2019年5月5日
主诉:间断意识丧失伴肢体不自主抽动5年,加重1天。
个人史:出生并久居青海,工人,否认牧区长期生活及牛、羊、密切接触 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既往史:患“高血压病”史8年,血压最高达180/100mmHg,未行正规降 压治疗。患者于5年前因梗死后出现意识丧失,伴肢体不自主抽动,表情为 双眼上翻,面部及口角肌肉不自主抽动,口唇青紫,牙关紧闭,双拳紧握 屈曲,双下肢强直,伴有小便失禁,症状持续约数十秒后神智转清,抽搐 停止,醒后患者对发作当时情形无记忆,当时诊断为诊断为“症状性癫 痫”。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每2~3周发作一次;2年前因右脑梗死, 1年 前患者无法站立并长期卧床,同时抽搐发作较前频繁,每周4~5次不等;
病史介绍
既往过敏史:有青霉素过敏史,否认食物及其他药物过敏史。
既往用药史:长期口服丙戊酸钠片0.4g tid。 现病史: 5月1日有发热史,体温38.0℃,未予诊治;偶有咳嗽、咳痰,
无胸闷气憋及呼吸困难。 5月4日患者家属发现患者肢体不自主抽动发作 次数较前明显增多,每日4~5次。患者入院时神志呈恍惚状,精神差, 平车送入病房,身体偏瘦。
2019-5-12 39.4℃ 37.2℃
药物治疗
开始时间 停止时间 医嘱内容
美罗培南与丙戊酸钠相互作用的病例分析
摘要:介绍临床药师参与1例病毒性脑炎伴肺炎患儿的药物治疗过程。
临床药师利用专业知识,及时发现患儿入院前因合用美罗培南及丙戊酸钠导致癫痫再发的问题,从抗菌药物选择、抗癫痫药物剂量调整等方面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同时进行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加入临床治疗团队,能够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美罗培南;丙戊酸钠;药物相互作用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是临床药师的一个工作切入点。
丙戊酸钠已经广泛用于各种癫痫疾病的治疗,是全身性发作的一线药物。
美罗培南是碳青霉烯类的广谱抗菌药物,是院内重症感染以及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的混合性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产酶菌感染的一线药物,相比亚胺培南的神经毒性,美罗培南可用于中枢神经感染的治疗。
1997年,Nagai K等首次报道了帕尼培南会显著降低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1],1998年美罗培南也被报导出现同样的药物相互作用[2],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丙戊酸钠之间存在的严重药物相互作用。
但在临床上仍可能遇到美罗培南与丙戊酸钠合用的情况,特别是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继发性癫痫、病毒性脑炎合并肺部感染等等情况,医生往往专注于病情和治疗本身,而忽略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需要临床药师发挥专业特长进行药学监护。
一.病史摘要患者,徐某某,男,15岁,因“发热伴反复抽搐1月余,加重1天”2013.10.20急诊拟“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肺炎”收住入院。
患者2013.9.2-9.17因“病毒性脑炎、肺炎”曾于我院住院治疗,9月7日开始口服丙戊酸钠片0.5g q12h抗癫痫治疗至今,9月16日曾查丙戊酸血药浓度为70.8mg/L。
9月17日转外院继续康复治疗。
10月5日以来患者因体温不稳定,在外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肺部感染”,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抗感染,继续丙戊酸钠片0.5g q12h、左乙拉西坦片0.5g bid口服抗癫痫治疗。
患者10月20日转入我院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继续丙戊酸钠片0.5g q12h、左乙拉西坦片0.5g bid口服抗癫痫治疗。
美罗培南诱发癫痫
9.51 24.81
81.1 92.3
141
11.29
80.8
103
7.71
75.7
95
痰培养及药敏结果
日期 标本 项目 结果 敏感药物 耐药药物
11-27 痰
涂片
查 见 G- 杆 菌 , 未查见真菌
11-29 痰
培养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 啶、头孢泊肟、亚胺培南、 铜绿假单胞菌 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环丙沙星
35再次出现双眼右侧凝视四肢不自主抽搐症状心率增快再次给予地西泮注射液5mg稀释后缓慢静推患者肢体抽搐症状逐渐缓解后给予头部冰帽持续降温保护脑细胞处置停用美罗培南第二日换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菌药物神经毒性头孢唑啉青霉素头孢替唑氨曲南头孢孟多阿洛西林头孢呋辛哌拉西林头孢尼西碳青霉烯类药物神经毒性的发生率约为0013高剂量亚胺培南发生率约为3美罗培南在非脑膜炎患者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仅为008马莉莉张健
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 巴坦、头孢唑林、头孢 替坦、头孢曲松、呋喃 妥因、复方新诺明
12-05 痰
培养
未见致病菌
抢救过程
12-01,美罗培南 0.5g ivgtt q8h
12-03 16:00,突然出现双眼右侧凝视,头部向右方摆动, 四肢不自主抽搐症状,心率增快,达150次/分,呼吸急促
给予地西泮注射液5mg缓慢静推后患者双眼凝视,肢体抽 搐等症状逐渐缓解,心率降至103次/分,但呼吸仍急促 16:35,再次出现双眼右侧凝视,四肢不自主抽搐症状,
处理
应停止用药或改用其他神经毒性较小的药物
对症给予地西泮、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物治疗
可用血液透析的方法降低血药浓度
马莉莉,张健.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神经毒性[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 12(3):178-182.
美罗培南联用丙戊酸钠致癫痫的病案分析
美罗培南联用丙戊酸钠致癫痫的病案分析李祚勇; 郭春钰【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9)008【总页数】4页(P815-817,819)【关键词】美罗培南; 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作者】李祚勇; 郭春钰【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1美罗培南属于碳青霉烯类中广谱抗菌药物之一,对多数β内酰胺酶、ESBL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医院重症混合性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及产酶菌感染的一线药物[1]。
由于美罗培南具有高效、中枢神经毒性低的特点,故美罗培南和丙戊酸钠易被医生误联用在重症患者的抗感染及癫痫的治疗中。
本案例拟通过对1例肺部感染合并继发性癫痫患者,分析同时使用美罗培南与VPA时诱发癫痫发作的原因,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1.1 病史资料患者,男,25岁,身高170 cm,体重62 kg。
于2015年7月作业时不慎触电,当即出现意识丧失、心跳停止,经约40 min心肺复苏后,患者恢复自主心跳,遂收入重症监护室(ICU)治疗。
经过8个月左右的积极治疗,患者顺利脱机,但遗留意识障碍及继发癫痫,给予了丙戊酸钠缓释片抗癫痫对症治疗后,除偶有小发作外,总体控制良好。
随后于2016年3月10日转入我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
3月13日患者出现反复发热、咳黄浓痰,当日查头颅及胸部CT示:双肺感染,硬膜下积液增多,脑室受压,经脑外科会诊,于3月14日行左侧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减压术,术后患者仍意识障碍伴反复咳痰、高热,加重6 d,最高体温达39 ℃,痰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控制欠佳,于3月19日再次转回ICU治疗。
诊断:(1)缺血缺氧性脑病继发性癫痫;(2)肺部感染。
1.2 治疗经过 2016年3月10日,患者从ICU转入康复科治疗,给予了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4.5 g·8 h-1静滴抗感染治疗,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6 h-1氧气雾化平喘;氨溴索30 mg·6 h-1静滴化痰;肠内营养乳剂1 600 mL·d-1鼻饲营养支持、丙戊酸钠缓释片1 g·d-1口服抗癫痫等对症支持治疗。
丙戊酸钠用药差错致肝损伤:病例分析
丙戊酸钠用药差错致肝损伤:病例分析周婷;蔡建;段晶晶;刘芬莲;胡芳宝;陆赛花【摘要】目的从1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用药错误的处置过程,探讨医疗团队中临床药师在纠正治疗用药错误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丙戊酸钠用药错误处置的全程治疗,向临床宣教血药浓度监测、丙戊酸钠合理用药(剂量和用法),以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结果患者抽搐症状得以控制,丙戊酸钠引起肝损伤得以恢复.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既要关注正常用法、用量下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应具有处置用药错误的能力,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作用.【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9(037)005【总页数】4页(P466-469)【关键词】丙戊酸钠;肝损伤;治疗药物监测;临床药师【作者】周婷;蔡建;段晶晶;刘芬莲;胡芳宝;陆赛花【作者单位】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药剂科,201499 上海;上海市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医务科,201499 上海;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药剂科,201499 上海;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201499 上海;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201499 上海;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药剂科,201499 上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R51 病例介绍患者男,29岁,因意识不清6 h,于2018年10月23日入院。
患者当日清晨6时左右被发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无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高热等症状。
急送医院查头颅CT,提示“小脑蚓部出血并破入脑室”。
上午8时左右突发呼吸和心跳骤停,双瞳散大,予以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强心药物静脉推注等抢救措施,约半小时后自主心律恢复,以“呼吸心跳骤停”收住ICU。
入院诊断:“呼吸心跳骤停、心脏停搏复苏后,小脑脑内出血”。
既往健康状况良好,家属否认慢性病史。
2 入院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予以重症监护、特级护理、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维持血压,给予纳美芬-醒脑静-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等药物改善脑代谢,以甘油果糖和甘露醇降颅内压,用头孢替安、异丙托溴铵预防肺部感染,用艾司奥美拉唑抑酸,补充维生素及电解质,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对症状性癫痫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抗感染用药分析与调整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制定症状性癫痫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并根据相关情况进行调整和实施药学监护,以促进癫痫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症状性癫痫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析了病原学、耐药特点及抗菌药物特性,制定了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并根据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整,实施了药学监护。
结果: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的药物治疗方案,并进行了调整和监护。
结论:临床药师在症状性癫痫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抗感染药物治疗中能优化治疗方案,帮助医师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症状性癫痫;肺部感染;抗菌药;临床药师癫痫是仅次于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神经系统顽症。
脑血管病、病毒性脑炎及各种脑部损害都可能引起癫痫发作,继而形成症状性癫痫。
癫痫是一种具有突发性、发作性和刻板性特征的慢性疾病,一般需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控制病情。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免疫力降低、抗癫痫药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以及气候和周围环境的改变,会使其成为感染的易感人群。
医院获得性肺炎也称为医院内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或者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是于住院48h后发生的肺部感染,是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或原虫等引起的各种类型的肺实质性炎症[1]。
医院获得性肺炎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发病率居医源性感染的第一或第二位,病死率高达20%~50%[2-3]。
临床药师在参与神经内科用药过程中,发现1例癫痫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肺部感染后,对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药建议,并对该患者进行追踪观察,调整了治疗方案,实施了监护,现总结如下。
1.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女性,52岁,体重55kg。
因“突发右侧肢体不自主抖动2小时余”就诊入院。
患者于入院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肢体不自主抖动,表现为右上肢屈曲,呈僵硬状态,约几分钟后自行缓解,右下肢呈不自主抖动,持续存在,同时右侧面部肌肉呈不自主抽动。
自发病以来,患者神智清晰,无双眼上翻及牙关紧闭,无口吐白沫及二便失禁。
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波动1例分析及药学监护
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波动1例分析及药学监护朱彩红;赖莎【摘要】丙戊酸钠是癫痫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疗效好、抗癫痫谱广、经济性佳、浓度监测方法成熟,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然而,丙戊酸钠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代谢会收到影响,出现药物间相互作用.碳青霉烯类就是其中一类可导致丙戊酸钠浓度降低的药物,因此,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必须使用这类药物与丙戊酸钠联合时,需严密监护血药浓度及症状.此时,临床药师全程药学监护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为患者治疗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保驾护航.【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9(009)002【总页数】3页(P251-253)【关键词】美罗培南;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相互作用【作者】朱彩红;赖莎【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00900;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1丙戊酸钠(Valproate sodium,VPA)为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线广谱抗癫痫药物,对各类癫痫及并发癫痫样抽搐均有良好疗效,常见包括各型小发作、肌阵挛性癫痫、局限性发作、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等,均临床治疗效果较佳,另外临床治疗中采用口服疗法,具有吸收快而完全的特点,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在血中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同时其还具有较为经济及患者接受度高的特点。
虽然VPA个体差异大、治疗范围窄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但其浓度监测方法成熟、可靠,多数医院均可监测其浓度。
然而,该药血药浓度受多种药物的影响[1],碳青霉烯类广谱抗菌药物就是其中一类,联合应用需谨慎,必须联合使用时需注意监测。
本文就我院2016年11月15日收入的1例癫痫合并感染联用美罗培南和丙戊酸钠的患者血药浓度波动进行分析与监护,为临床合理应用和监测VPA提供参考。
1 病史概况患者,女,66岁,51kg,2016年11月15日因“意识神志不清3月”入院,体温36.6℃,心率8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 mm Hg,留置气管套管、尿管、胃管,管腔通畅,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查体欠合作,颈抵抗,左上肢肌张力增高,余肢体肌张力正常,左手背及双足可见轻-中度凹陷性浮肿,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骶尾部可见5cm×4cm褥疮,有黄色渗液,周边皮肤苍白,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用药案例分析(1)
思考问题
患者心动过速与其应用利福平是否有关? 为什么?
用药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5
利福平属于肝药酶诱导剂,可诱导肝脏细胞色 素酶,加快了美托洛尔的代谢,使其血药浓度 降低,疗效降低。 因此,若两药合用,应该加大酒石酸美托洛尔 片的量,达到原有的治疗效果,不过建议最大 剂量不要超过 200 mg/d。
案例4
基本情况:患者女性,75 岁。 因心悸、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到医院就诊 用药史:服用地高辛(0.25 g/d)长达 4 年之 久,新近后加服奎尼丁(0.6 g/d)。 医院急诊诊断为心律失常
用药案例分析(1)
思考问题
她为什么会心率失常? 患者心律失常的原因你考虑是什么?
用药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4
美罗培南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属于碳青霉稀 类,影响了肠道细菌的数量。 抑制了丙戊酸在肠道的吸收,导致丙戊酸口服 后浓度降低,抗癫痫效果降低。 因此应该避免两种药物的合用,或更改抗癫痫 药物,如建议使用苯巴比妥注射剂。
用药案例分析(1)
案例3
基本情况:患者男性,45 Y,7天前因「咳嗽 咳痰」就诊。 行胸部平片示,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可见网 状阴影。 入院诊断为肺部重症感染。 用药情况:给予左氧氟沙星,后出现恶心、呕 吐的症状。 既往「支气管哮喘」病史,口服氨茶碱 200 mg,自诉控制哮喘症状良好。
用药案例分析(1)
2020/11/27
用药案例分析(1)
引言
临床上,对于患者,我们往往会选择多种药物 联合治疗,但选用多种药物同时治疗的时候, 会遇到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 有的药物相互作用随着疗效提高的同时毒性也 可能加大,有的药物相互作用毒性减轻了但是 疗效也降低了。 所以临床上药物相互作用应该达到疗效提高的 同时毒性也降低,避免毒性加大疗效而疗效降 低的情况。
美罗培南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1例报道
临床药学
霉烯类药物相互作用的靶点及机制,发现二者的相互作用主要 发生在肝脏,提出帕尼培南通过增加肝脏 UDPGA 含量来促进体 内丙戊酸醛酸化,是其代谢受到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
2.1.4 丙戊酸的排泄受到碳青霉烯类药物影响 丙戊酸 在肾脏中主要以结合状态的 VPA-Glu 排泄[6]。Yokogawa 等[7]以 兔子为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来探索排泄对该类药物相互 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促进 VPA-Glu 的排泄。
士说并无改变而且抽血时间正确。临床药师分析该患者目前所
用药物,认为是美罗培南与丙戊酸钠相互作用,使得丙戊酸血
药浓度降低。建议医生停用美罗培南,调整治疗方案。医生采纳
* 通讯作者:宋艳
作者简介:李清,男,本科,副主任药师。 70
药师建议停用美罗培南并在停用后第 3 日再次复查丙戊酸血 药浓度,监测结果为 75 μg/mL,升至有效治疗窗范围。并且患者 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2 讨论 本组 1 例颅脑创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同时使用丙戊酸 钠与美罗培南,患者频繁性出现癫痫发作,监测丙戊酸血药浓 度较之前大幅度降低,仅为 17 μg/mL,明显低于有效血药浓度 范围。停用美罗培南后,丙戊酸血药浓度恢复到有效治疗窗范 围。临床药师考虑是丙戊酸与美罗培南存在相互作用,致丙戊酸 血药浓度降低。 2.1 碳青霉烯类药物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的机制 目前已有很多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与丙戊酸合用致丙戊酸血 药浓度降低的文献报道,并且有研究者研究了丙戊酸和碳青霉 烯类药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发现碳青霉烯类药物对丙戊酸的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方面均有影响。 2.1.1 丙 戊 酸 的 肠 道 吸 收 受 到 碳 青 霉 烯 类 药 物 影 响 Torri 等[1]的研究发现相对于静脉给药,亚胺培南对丙戊酸的口 服给药影响更加显著,因此提出假说亚胺培南抑制口服丙戊酸 的吸收。为了进一步证实此假说,研究抑制吸收的机制,Torri 等 利用原位灌注大鼠小肠腔实验进行体外研究抑制吸收机制[1], 证实了丙戊酸血药浓度的下降,是由于口服丙戊酸的吸收受到 亚胺培南抑制。进一步体外研究提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作用于 小肠基底侧细胞膜[2],导致丙戊酸的吸收受到抑制。可能的机制 是因基底膜上丙戊酸的转运蛋白被碳青霉烯类抗菌药通过竞 争或变构的方式导致丙戊酸口服吸收不完全,部分经胆汁排入 肠道进行肠肝循环。 2.1.2 丙 戊 酸 的 分 布 受 到 碳 青 霉 烯 类 抗 菌 药 物 影 响 Omoda 等[3]研究推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增加了丙戊酸的红细胞 分布进而导致丙戊酸的总血液清除率降低,而分布于红细胞内 的丙戊酸能够逃脱如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等对其的清除。 Ogawa 等[4]进一步证实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使丙戊酸在红细胞 内蓄积与红细胞膜上 ATP 依赖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s)有 关。 2.1.3 丙戊酸的代谢受到碳青霉烯类药物影响 丙戊酸 主要在肝脏中代谢,50%由葡萄糖醛酸化,此外还有 β- 氧化和 羟基化等次要代谢途径[4]。葡萄糖醛酸化的过程[5]是,丙戊酸在尿 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酶(UGT)作用下,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 酸(UDPGA)结合成葡萄糖醛酸化丙戊酸(VPA-Glu),一部分产 物随胆汁排出,另一部分在水解酶作用下形成丙戊酸进行肠肝 循环。Yamamura 等[6]做了大量的实验,以便确定丙戊酸和碳青
美罗培南与丙戊酸钠相互作用1例分析
美罗培南与丙戊酸钠相互作用1例分析发表时间:2015-07-03T13:47:23.3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作者:刘玉兴黎小妍[导读] 患者男25岁,反复癫痫发作6年,长期服用丙戊酸钠(VPA)控制癫痫。
刘玉兴黎小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510630)【摘要】通过分析1例合用美罗培南与丙戊酸钠导致癫痫发作的案例,回顾两者相互作用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建议。
【关键词】美罗培南;丙戊酸钠;相互作用;癫痫【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355-021.案例简介患者男25岁,反复癫痫发作6年,长期服用丙戊酸钠(VPA)控制癫痫。
近日出现咳痰气促,抽搐再发1天入院。
胸部CT示双肺炎症,胸腔积液。
诊断为:癫痫大发作,肺部感染。
入院血象高,肝、肾功能无异常。
入院后积极抗癫痫治疗,2天后癫痫控制,抗癫痫方案调整为口服丙戊酸钠0.5g bid及拉莫三嗪25mg qd维持治疗,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97.46ug/ml,癫痫控制可。
同时给予抗感染、胸水引流、化痰及其他对症治疗。
经验抗感染方案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ivgtt q8h。
入院后第14天,复查肺部CT:炎症稍进展,双侧胸腔积液。
痰培养结果回报: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中介,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敏感。
医师将抗感染方案改为美罗培南0.5g ivgtt q8h。
用药1天后患者出现轻微抽搐。
急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9.10 ug/ml。
经药师提醒美罗培南可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显著下降,医生停用美罗培南,基础抗癫痫治疗方案维持不变,轻微抽搐持续3天恢复。
后调整方案为左氧氟沙星0.6g ivgtt qd,继续治疗14天后复查胸片:肺炎基本吸收。
患者无咳嗽、无发热,一般情况良好,遂出院。
2.讨论结合临床相关报告,该案例VPA血药浓度下降约90%主要考虑美罗培南与丙戊酸钠相互作用引起。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痫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痫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戊酸钠血清药物浓度与患有癫痫人群的临床疗效之间存在的具体联系以及影响因素,为后续治疗提供事实依据。
方法从本院体检中心选取120名癫痫患者作为受试者,检测其血药浓度和分析治疗成效。
结果受试者中80名癫痫患者取得显著疗效,其中血药浓度范围为50~100mg/L的患者中有49名的癫痫得到了控制,血药浓度低于50mg/L的患者中有30名未得到有效治疗。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性不大,但在年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此次研究得出的结果为成年人中有51.36%的患者的血药浓度处于治疗范围之外,未成年人则有19.27%。
结论丙戊酸钠具体应用于临床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血药浓度等因素以便临床给药,为每一位患者制定最合适、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癫痫;血药浓度;临床用药丙戊酸钠是一种不含氮的广谱抗癫痫药,对多种方法引起的惊厥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1]。
对人的各型癫痫如对各型小发作、肌阵挛性癫痫、局限性发作、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均有效。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在血中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
但该药物也存在不足,例如:应用于临床时,其有效血药浓度范围较小,且易发不良反应,导致药物剂量无法控制[2]。
为有效控制患者的癫痫发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疗效,在临床上检测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次研究的120个病例选取自2014~2015年本院体检中心口服过丙戊酸钠片的癫痫患者,通过对其血药浓度的回顾性分析,研究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14~2015年本院选取用于检测血药浓度的120例受试者年龄分布为5~80岁,跨度较大,具体分布为成年人83例,未成年人37例,男性76例,女性44例。
选取标准:排除所有患有妊娠、急慢性感染、肿瘤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以减少其他因素对该研究的干扰,保证研究数据的权威性和精确性。
请牢记致命的用药
请牢记致命的用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人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在一起服用或是使用,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致命的习惯。
对于不同种类的药物,其药效与药性都会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将药物混合使用,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还会因为药物混合服用而造成死亡的情况。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不能混搭的药物,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
一、不能混搭的药物有哪些?案例一:某患者已经患有癫痫病五年时间,并长期服用丙戊酸钠片治疗,由于肺部感染,需要使用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几天后,患者便癫痫发作,经监测发现,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显著降低,于是停止服用美罗培南。
五天后,再次进行监测,发现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已经明显回升,并且患者癫痫未再发作。
分析:这个病例主要是因为美罗培南与丙戊酸钠的混合使用,使得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不断降低,最终造成患者的癫痫发作。
案例二:某患者长时间服用华法令抗血栓,由于高血脂,便开始使用非诺贝特治疗,患者同时服用两种药品后,开始出现出血症状。
分析:这个病例主要是因为非诺贝特与华法令的混合使用,非诺贝特可以和浆白蛋白进行结合,并从蛋白结合部位置,换出华法令,从而进一步加强华法令的抗凝效应,导致INR 逐步延长,最终造成患者出现出血症状。
因此,要想有效预防出血并发症,在合用非诺贝特时,需要适当减少口服华法令的使用剂量,同时也要频繁监测INR,直至达到稳定状态即可。
案例三:某患者因患有冠心病,所以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降血脂、抗炎以及稳定斑块。
后来,又因感染,而服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片,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后,开始出现肌肉疼痛、浑身乏力以及尿色深等症状。
随后立即停用药物,检测后,发现磷酸激酶下降,患者的症状也有所改善[1]。
分析:这个病例主要是因为克拉霉素属于强CYP3A4抑制剂,而阿托伐他汀则是通过细胞色素CYP3A4完成代谢,克拉霉素将会对CYP3A4起到抑制作用,导致可令阿托伐他汀的代谢逐步减少,血浆浓度由此升高,最终造成患者出现横纹肌溶解的症状。
用药案例分析(1)
思考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应? 患者为禁食病人,那么罪魁祸首的酒精又是从 哪来的呢?
用药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7
双硫仑 祸起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氢化可的松不溶于水,但可溶于乙醇。临床使 用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的辅料即为乙醇,含量 约 50%
用药案例分析(1)
பைடு நூலகம்
案例分析7
其他使用乙醇作为辅料的制剂有:硝酸甘油注 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去乙 酰毛花苷注射液、依托泊苷注射液、紫杉醇注 射液。除此之外还有:环孢素注射液、注射用 脂溶性维生素(Ⅰ)、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 提取物注射液, 酊剂、醑剂、搽剂等用规定乙醇提取或溶解而 制成的液体制剂
思考问题
患者的癫痫既往控制良好,为何出现复发情况?
用药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2
美罗培南与丙戊酸钠合用可使抗癫痫药的血药 浓度降低。 究其原因,丙戊酸钠在体内的代谢主要在肝脏 中通过葡萄苷酸化,通过肠道微生物分解代谢, 缓慢吸收。其余可在肝中水解成丙戊酸,增加 其血药浓度。
用药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2
用药案例分析(1)
案例6
基本情况:患者老年男性 78 岁 既往病史:房颤 服用华法林治疗 2 年余 新近因感染,使用氟康唑,用药后,房颤加重, 咳血,再次到当地医院就诊。 查INR 升高
用药案例分析(1)
思考问题
患者在服用华法林的同时需要注意什么?
用药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6
氟康唑是肝药酶的抑制剂,而华法林主要在肝 脏代谢,并依赖肝药酶进行代谢。 二者合用,可减少华法林的代谢,导致体内华 法令的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引起抗凝作用的增 强,严重的可引起出血的不良反应。
用药案例分析(1)
癫痫患者选用美罗培南的合理性评价_林晶
3 Sullivan SD,Lee TA. The economic burden of COPD[J]. Chest,2000, 117( 20) : 5 - 9.
4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 学[M]. 7 版. 北 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2008: 66 - 67.
作者单位: 355000 福建省福安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
痫的抗菌药物以氟喹诺酮类及碳青霉烯类( 主要为亚胺培南 / 西司他丁) 居多,故临床在选用药物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病 史,权衡利弊。笔者以临床实践中癫痫合并感染患者为例,针 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美罗培南与癫痫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
临床合理用药 2013 年 10 月第 6 卷第 10 期中 Chin J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October 2013,Vol. 6 No. 10B
所谓“冬病”,是 指 某 些 好 发 于 冬 季 或 在 冬 季 容 易 加 重 的 疾病。“夏治”就 是 在 夏 季 借 助 自 然 界 夏 季 阳 旺 之 机,对 冬 病
患者进行辨证施治,使患者虚阳恢复正常,增强抗病能力,从而 预防 和 减 少 疾 病 在 冬 季 的 发 作 或 减 轻 疾 病 发 作 的 程 度[5] 。冬
癫痫患者选用美罗培南的合理性评价
·经验交流·
林晶,陈潇潇,朱俊
【关键词】 癫痫; 美罗培南; 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 R 742.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 - 3296( 2013) 10B - 0034 - 02
癫痫为多种原因导致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 临床综合征,脑内兴奋递质过多或抑制性递质过少,及使用兴 奋与抑制失衡的药物均可引起癫痫发作。据统计[1,2] 诱发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