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基坑的监控量测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d11c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1.png)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深基坑施工是一种重要的地下建筑工程形式,为了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性,需要进行细致的监测和控制,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就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进行探讨。
一、监测目标深基坑施工监测的目标是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参数和指标进行监测,主要包括:土壤位移、支撑结构变形、地下水位、沉降、裂缝变化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
二、监测方法1. 土壤位移监测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如全站仪、陀螺仪等,对基坑周边的固定点进行位移监测。
监测时间周期为每日、每周和每月,并记录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2. 支撑结构变形监测选择适当的变形测量仪器,如倾斜仪、水平测量仪等,对支撑结构进行变形监测。
监测频次为每天、每班、每小时,并及时记录监测数据。
3. 地下水位监测使用水位计或压力传感器等仪器,对基坑内外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监测频次为每天、每周,并记录监测数据。
同时,要与附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进行联动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水位变动对周边环境无影响。
4. 沉降监测采用经验法和仪器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基坑区域和周边区域进行沉降监测。
经验法包括基坑周边建筑物的观测和技术交底,仪器法则使用精密测量仪器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5. 裂缝变化监测通过视觉观测和测量仪器相结合的方法,对基坑周边建筑物的裂缝变化进行监测。
监测频次为每日、每周,并记录监测数据,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监测数据处理在监测过程中,应将监测数据进行及时整理和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分析将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以便了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整改。
2. 结果报告每次监测结束后,应编制监测结果报告,详细记录监测过程、数据和分析结果。
报告中应包括监测数据的图表展示和文字说明,以便后续工作的参考。
四、应急措施1. 监测告警在施工监测过程中,如发现土壤位移超出允许范围、支撑结构变形异常、地下水位剧烈波动等情况,应及时发出告警信号,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应对。
深基坑支护监控监测技术应用阐述
![深基坑支护监控监测技术应用阐述](https://img.taocdn.com/s3/m/2142dc6871fe910ef02df810.png)
深基坑支护监控监测技术应用阐述随着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则基坑工程的开挖深度也越来越深,相应的对基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事故的次数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高层建筑的深基坑工程出现边坡失稳的现象越来越频繁,给建筑基础深基坑的开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因此,深基坑工程施工中要合理应用基坑监测技术,提高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减少工程质量问题。
1.深基坑工程概述本工程地上设2栋塔楼,地下设一层地下车库,框剪结构,采用旋挖桩桩基础。
基坑面积约6954m2,周长334m,开挖深度分别为6.8m和4.7m。
基坑四周情况:东面及东北角为村民公寓,距基坑边最近12.8m;南面部份有单层厂房,距基坑边最近2.5m;西面及西北角为多层楼房,距基坑边最近4.5m。
基坑外6m 范围内无地下管线。
根据工程周围建筑的分布情况,具体的分析如下:首先,在基坑支护工程的西侧区域采取支护形式为:1ф1000@1200挡土桩,L=17m+2ф550@350*350搅拌桩,L=12m+1排锚索。
北侧区域采取支护形式为:2ф550@350350*350搅拌桩深层搅拌桩,L=12m+4排锚杆+喷锚网。
东侧和南侧采取支护形式:1ф1000@1200挡土桩,L=14m+2ф550@350*350搅拌桩,L=12m+1排锚索。
2 深基坑支护监控、监测在深基坑工程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施工中易出现问题的部位进行实时监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对深基坑测点进行监控、监测可以有效地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及确保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人身安全。
2.1 基坑监测测点布置根据基坑监测的相关技术规范以及本深基坑工程的基本特点,在基坑的周围设置监测测点,以及基坑工程周围建筑物侧墙上进行合理的布置测点。
由于基坑西侧的建筑物和南侧的厂房均离基坑支护顶部比较近,在基坑施工中可能对建筑物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布置测点时,每建筑物布置4个点,厂房布置5个点,较密集;在基坑工程的东侧与北侧距离建筑物较远,建筑物距離基坑边大于3倍基坑深度范围外,因此不作为监测对象;测点布置如图1。
浅谈基坑监测的内容及意义
![浅谈基坑监测的内容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522e0699ec3d5bbfd0a74d3.png)
浅谈基坑监测的内容及意义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并有效的减少施工风险。
本文对基坑监测内容及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基坑监测内容及意义一、前言尽管基坑的施工在我国工程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和地区性,至今仍末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理论规范,设计者的依据仍然是地质勘探资料和室内土工试验参数,再结合经典力学理论来推算设计指标。
由于基坑工程施工环境很复杂,各类基坑施工大小问题及事故经常发生。
因此,在基坑施工期间必须请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监测,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
二、基坑监测内容监测工作前提是要了解基坑支护的相关信息,即在支护系统中提前埋入测试元件,以方便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进行信息化监测,基坑监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的十个方面:1、水平移监测当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移时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当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自由设站法、极坐标法等;当基准点距基坑较远时,也可采用GPS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
2、竖向移监测竖向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
3、深层水平移监测护墙体或坑周土体的深层水平移的监测宜采用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移的方法。
4、倾斜监测建筑物倾斜监测应测定监测对象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移与高差,分别记并计算监测对象的倾斜度、倾斜方向和倾斜速率。
应根据不同的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投点法、水平角法、前方交会法、正垂线法、差异沉降法等。
5、裂缝监测裂缝监测应包括裂缝的置、走向、长度、宽度及变化程度,需要时还包括深度。
裂缝监测数量根据需要确定,主要或变化较大的裂缝应进行监测。
裂缝宽度监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长度和深度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裂缝监测可采用的方法有:(1)对裂缝宽度监测,可在裂缝两侧贴石膏饼、划平行线或贴埋金属标志等,采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的方法;也可采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法、摄影量测等方法。
浅议深基坑工程的监控量测
![浅议深基坑工程的监控量测](https://img.taocdn.com/s3/m/0e0ac2e5aaea998fcd220e98.png)
浅议深基坑工程的监控量测摘要:本文通过作者的工程实践把握和讨论了深基坑工程监控量测的目的意义、内容、技术措施、信息反馈内容标准及程序、监控的关键点等解决基坑支护问题的监控技术措施。
关键词:深基坑;监控;量测随着社会科技的长足发展,施工工法的与时俱进,人们对深基坑施工的安全要求逐步提高,监控量测在诸多安全保障措施中显得尤为重要。
其通过对基坑支护状态及基坑周围土体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数据分析,来为基坑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保证基坑顺利施工。
一、深基坑监控量测的目的和意义1.1监测深基坑施工中的周围构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的沉降情况,保证基坑开挖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1.2了解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动态变化以及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土体变形的大小,准确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1.3收集相应工程数据,以便为今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并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完善计算理论。
二、监控量测的内容及频率深基坑监测一般分为必测和应测。
必测项目有:桩顶水平位移、土体测向位移、桩体变形、土压力、支撑轴力、支撑竖向位移、地下水位、建筑物沉降倾斜、支撑立柱沉降、基底沉降或回弹、地面沉降、重要管线沉降等。
应侧项目有:孔隙水压力、桩内钢筋应力应变、钢架内钢筋应力应变等。
监测频率一般按施工条件及施工进度而定,一般不超过规范要求,必要情况进行加密监测。
三、深基坑监控量测的预警管理根据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负责施工安全为主,实施监测、巡视等现场工作,针对不同风险源及风险等级,建立不同的风险评估体系,提供预警建议,并开展监控信息汇总整理、反馈及现场控制指导等咨询服务工作。
根据现场巡视信息及监测数据及时分析,综合评定,必要时发送预警信息,同时加密观测频率及加大巡视力度。
现场监测成果按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预警进行管理和控制。
四、深基坑监控量测的数据分析监控量测工作进行一段时间或者施工进行一个阶段后,需要对量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将原始数据通过一定方法,如按大小排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值计算,离群数据的取舍。
基坑施工的监控量测
![基坑施工的监控量测](https://img.taocdn.com/s3/m/85181f160b4e767f5acfce50.png)
基坑施工的监控量测当前,基坑支护设计尚无成熟的方法用以计算基坑周围的土体变形,施工中通过准确及时的监测(信息化施工),可以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有利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或减轻破坏性的后果。
一、量测项目:(1)监控点高程和平面位移的测量;(2)支护结构和被支护土体的侧向位移测量;(3)基坑坑底隆起测量;(4)支护结构内外土压力及内力测量;(5)支护结构内外孔隙水压力测量;(6)地下水位变化的测量;(7)邻近基坑的建筑物和管线变形测量等。
二、监测的特点1时效性普通工程测量一般没有明显的时间效应。
基坑监测通常是配合降水和开挖过程,有鲜明的时间性。
测量结果是动态变化的,一天以前(甚至几小时以前)的测量结果都会失去直接的意义,因此深基坑施工中监测需随时进行,通常是1~2次/d,在测量对象变化快的时期,每天需进行数次。
2高精度普通工程测量中误差限值通常在数毫米,例如60m以下建筑物在测站上测定的高差中误差限值为2.5mm,而正常情况下基坑施工中的环境变形速率可能在0.1mm/d以下,要测到这样的变形精度,普通测量方法和仪器不能胜任,因此基坑施工中的测量通常采用一些特殊的高精度仪器。
3等精度基坑施工中的监测通常只要求测得相对变化值,不要求测量绝对值。
因此,基坑监测要求尽可能做到等精度。
使用相同的仪器,在相同的位置上,由同一观测者按同一方案施测。
三、基坑测量中的仪器1、深层沉降仪原理:它由对磁性材料敏感的探头和带刻度标尺的导线组成。
当探头遇到预埋在预定深度钻孔中的磁性材料圆环时,沉降仪上的蜂鸣器就会发出叫声。
此时测量导线上标尺在孔口的刻度以及孔口的标高,即可获得磁性环所在位置的标高。
通过对不同时期测量结果的对比与分析,可以确定各土层的沉降(或隆起)结果。
一般刻度划分为1mm,读数分辨精度为0.5mm。
1.1磁性沉降标的安装(1)用钻机在场地中预定位置钻孔(实际布设孔位时要注意避开墙柱轴线)。
根据各个测点的不同观测目的,考虑到上部结构的重量分布及结构形式以及实际土压力影响深度,综合取定各孔深尺寸及沉降标在孔中的埋设位置。
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控量测要求
![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控量测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3c9352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a.png)
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控量测要求1、项目监测管理项目部检测数据分析流程:测量主管拿到监测方每日上报的监测日报,对监测结果进行筛选、分析;工程部部长对监测数据提出处理意见;项目总工对监测结果进行审批,得出结论,并将监测报告结论传达到项目经理、副经理、安全总监,指导施工。
2、监测项目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及围护结构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根据施工现场环境条件、围护结构本工程基坑变形控制保护等级二级的要求,确定本工程设置以下几方面监测项目,各种观测数据需相互印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监测项目详见下表。
监测项目一览表3、监测方案3.1、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本项监测是深入到围护体内部,用测斜仪自下而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围护体内的测斜管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作为围护体的围护桩在深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情况。
实测时首先将测头导轮高轮向基坑内侧方向放入测斜管,使测头上的导向轮卡在测斜管内壁的导槽中,沿槽划至管底以上50cm (防止掉入异物时测头无法到达起测位置而影响数据连续观测),测读时由管底开始,利用测读仪每提升0.5 m读数一次,直至管口。
拿出侧头后旋转180度重测一次,两次测量的深度必须一致。
由管底到管口的各段位移累计相加,即为各测点的实际位移。
性能指标:传感灵敏度0.04‰、精度±4mm/15m。
3.2、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地下管线、道路沉降监测(1)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地下结构的施工会引起周围地表的下沉,从而导致地面建筑物的沉降。
这种沉降一般都是不均匀的,因此将造成地面建筑物的倾斜,甚至开裂破坏,应进行严格控制。
设点前对周边所有需进行监测保护的建筑物进行拍照存档。
建筑物沉降监测点一般均匀布设在施工场地周围的建筑物外墙上主要在大的边角等易变形位置设点。
建筑物沉降监测点间距一般为10~15m。
离基坑较近的建筑物和建筑物近基坑侧在中部适当加密监测点,测点埋设如下图所示或在建筑物外墙上直接打入射钉作为测量标志。
深基坑施工中的监测与控制技术
![深基坑施工中的监测与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78ac68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4.png)
深基坑施工中的监测与控制技术深基坑施工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对于较深的地下空间进行开挖和处理的过程。
这类工程施工过程中,监测与控制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它可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符合规范要求。
本文将探讨深基坑施工中常见的监测与控制技术。
首先,深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位的监测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涌入会对基坑周围的土体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通过地下水位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在实际施工中,常用的地下水位监测方法包括井点法和压力计法。
井点法是通过钻孔开设井点,在多个孔深分布稳定的情况下,通过测量井点的水位来判断基坑周围地下水位的变化。
压力计法则是通过安装压力计在基坑周围的土体中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
其次,基坑周围土体的水平位移监测与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土体的水平位移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周边的建筑结构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通过监测土体的水平位移可以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目前,常用的土体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包括全站仪法、发光纤维传感器法和应变计法。
全站仪法通过设置监测点,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测量,通过计算位移量来判断土体的水平位移情况。
发光纤维传感器法则通过设置发光纤维在土体中进行监测,当土体发生水平位移时,通过光纤的变化来判断土体位移情况。
应变计法则是通过安装应变计在土体中测量土体的应变情况,从而得知土体的水平位移变化。
此外,深基坑施工中的地下空间变形的监测与控制也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空间变形不仅会对施工工程的安全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周边的建筑和地下管线的稳定性。
因此,及时监测地下空间的变形情况,可以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目前,常用的地下空间变形监测方法包括全站仪法、测斜仪法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法。
全站仪法通过设置监测点,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测量,通过计算变形量来判断地下空间的变形情况。
测斜仪法则是通过安装测斜仪在地下空间中进行监测,当地下空间发生变形时,通过测斜仪的变化来判断地下空间的变形情况。
深基坑施工中的监测技术分析
![深基坑施工中的监测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8e47d3d15abe23482f4d1c.png)
浅谈深基坑施工中的监测技术分析摘要: 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土体变形将直接影响这些建筑物和管线的正常使用。
当地基变形过大时甚至会造成临近结构和设施的破坏,同时,过大变形又会使周围管线内的地表水渗漏,可能加剧土体变形。
论述了如何利用深基坑监测技术及时反映基坑变形情况,研判基坑及周边设施的状态,并根据监测数据,进一步指导施工,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坑及其周边设施的安全。
关键词:深基坑,监测方法,围护结构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由于基坑越来越大,对基坑周围的环境保护要求也越来越高,基坑的结构围护和稳定问题也尤为重要。
所以在基坑的开挖施工中,对支护结构、基坑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以及周围土体等在理论分析指导下有计划地监测,以此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基坑支护进行动态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需要严格的做好基坑工程监测,尤其是基坑工程监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基坑监测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基坑及周边环境实施的检查、监控工作。
基坑监测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基坑的监测,从而保证工程可以安全的投入使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1 工程概况及难点某地铁2 号线a路站位于某市河东区,车站为地下2层结构,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16.6m~17.4m,东端头井基坑深度19.1m,西端头井基坑深度18.1 m。
换乘段主体地下3层,开挖深度25.7m。
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采用明挖及顺作法施工。
本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赋存于第四系黏性土、粉土及砂土中。
地下水埋深1.3m~1.5m(高程0.68m~0.85m),水位变幅1.0m~2.0m,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河水。
第ⅱ,ⅲ陆相层局部相对隔水层之间粉土、粉砂层中的地下水具有微承压性。
车站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一级。
控制周边地表沉降不大于0.1% h,地连墙最大水平位移不大于0.14%h(h为基坑开挖深度)。
沿车站南侧有不少的管线; 在车站北侧有多栋建筑,基坑最近距离只有9.1m。
浅析深基坑监测及数据分析方法
![浅析深基坑监测及数据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80c21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9.png)
浅析深基坑监测及数据分析方法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工程项目在开展过程中,会涉及深基坑的监测与测点布置工作,是推进工程施工稳步进行的基础环节,对保证施工质量、工程团队的安全有较大影响。
部分工程团队在进行深基坑监测或测点布置时,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或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出现细节问题,破坏深基坑整体的稳定性,因此,需要施工人员能够对深基坑监测工作进行合理规划。
关键词:深基坑监测;数据分析引言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对地下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加剧,因此,深基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且面临越来越复杂的自然和环境条件,深基坑开挖的规模和深度也越来越大。
由于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的影响,深基坑工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且深基坑工程大多数都是临时性工程,安全储备相对较小,往往得不到建设各方的重视。
深基坑工程施工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地铁方面重大基坑事故的发生,引起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开始得到建设各方面的重视。
1深基坑监测测点布置中存在的难点①地质环境影响监测测点布置效果。
深基坑施工团队在开展工作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地质环境考察工作,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问题没有制定合理的防控和应急方案,导致监测及测点布置时受地质条件影响出现细节问题。
一方面,会给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会降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搭建效果,给施工现场埋下安全隐患。
工程团队应注重施工前的地质环境与水文环境考察,以免给工程质量造成阻碍。
②监测团队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深基坑施工团队会将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投入施工方案规划、施工现场管理、施工材料配置方面,忽视了监测团队专业性的考量。
在开展工程项目过程中,会受到监测团队综合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监测质量问题出现,给监测点布置工作的有序开展带来不利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因此,深基坑施工团队需要明确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内部管理部门应注重监测团队的培训,为工程项目提供可靠的人才,为施工质量与安全提供保障。
浅析深基坑监控测量
![浅析深基坑监控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aec011c4b14e852458fb5727.png)
浅析深基坑监控测量摘要:在施工过程中,对深基坑测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可以及时有效的掌握深基坑支护结构和基坑土体变化情况,协助施工单位在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处理采取措施,维护施工安全。
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深基坑施工监测的特点,提出检测的原则和方法,为深基坑监控测量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监控测量;监测方法一、深基坑施工监测的特点(一)时效性在深基坑监测过程中要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基坑监测通常是配合降水和开挖过程,有鲜明的时间性。
因为测量结果最大的特点是不断变化的,过时的测量结果都会失去参考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深基坑施工中监测需随时进行,至少每天一次,在遇到复杂条件的时期,还要适当的增加测量的次数。
这就要求在进行深基坑测量过程中,要采用对应的方法和设备,能够快速采集数据和反映施工的安全状况,指导施工。
(二)高精度在普通工程测量中,其中的误差限值通常在数毫米,但是深基坑施工中,测量的要求比较高,可能在0.1mm/d以下,普通测量方法和仪器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因此深基坑施工中的测量要使用具有特殊性能的高精度仪器。
(三)等精度在深基坑施工中,监测通常是取得测得相对变化值。
在普通测量过程中,要对建筑物在地面进行定位,这是对绝对量坐标及高程的测量,而在深基坑边壁变形测量中,对测定边壁基准位置位移发生水平或者垂直的变化要求比较严。
二、深基坑监控测量的内容和方法在深基坑检测过程中,要遵循有效的原则、全面的内容以及科学的方法和精确的测量仪器。
深基坑监测不同于其余监测的特殊性,及监测方法的特殊有效的控制,随时监测基坑变化情况为施工提供基坑安全状态,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及进度,保证施工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深基坑监控测量工作,可以及时调整支撑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保证深基坑在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处在安全和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可以及时发现深基坑止水帷幕的渗漏现象;通过及时有效的跟踪监测,保证在换撑和支撑阶段,保证施工处在安全运行的状态。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c7bdcdc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3.png)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一、前言建筑深基坑工程是指在建筑基础工程中,因建筑面积大、地块狭长、基础面积不足或场地周边受到限制而需要采用垂直墙壁结构的一类工程,一般指深度超过3米的基坑。
建筑深基坑工程一般包括基坑开挖、支护、降水和周边环境监测等工程施工内容。
在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基坑深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等因素,对工程施工监测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二、施工监测的重要性1.保障工程安全深基坑的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会受到破坏,而破坏的地下水可能是建筑深基坑工程中最大的次生灾害。
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地下水位的变化,确保基坑内的地下水得到及时处理。
2.调整施工方案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质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是深基坑工程施工的重要基础,而这些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对原本的施工方案产生影响。
通过施工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变化,以便对施工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保证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3.解决地质灾害地下水的破坏不仅会对基坑的开挖和施工产生影响,还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通过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地质灾害的隐患。
三、施工监测的方法1.测量仪器在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中,测量仪器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开挖过程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测斜仪、裂缝计、压力计、温度计等。
这些测量仪器可以用于测量基坑、支护结构的形变和应力状态,确定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潜在的地质灾害。
2.初步监测在施工前,需要对基坑周围的建筑物进行初步监测。
通过对周围建筑物的初步监测,可以了解周围建筑物的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
3.行政部门监测在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监测还需要得到相关行政部门的支持和监督。
行政部门可以通过监测站点、水文地质调查等方式,对施工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查,保障工程的安全进行。
四、施工监测的注意事项1.精心部署在实施深基坑工程的施工监测过程中,需要精心部署监测工作人员,并在合适的时间段对基坑进行全方面的监测。
浅谈深基坑监测技术
![浅谈深基坑监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11232209b89680202d82557.png)
浅谈深基坑监测技术摘要:深基坑工程是岩土施工项目中的重点内容,支护结构的各项指标乃至整个基坑的结构参数等情况都需要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监测,以确保其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符合施工安全规范,监测技术的水平和应用情况就至关重要,监测技术的应用也是实现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中重要举措,监测工作的策略规划和方案设计也需要大量准确的监测信息和数据作为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本文主要对深基坑施工中的监测技术的具体应用和结果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岩土工程;深基坑;监测技术引言深基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岩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临时工程,既涉及到土力学中强度、稳定、变形等基本问题,又受到支护结构、施工、扰动等共同的影响。
深基坑工程危险性大,安全系数相对较小,发生事故占工程事故的比例较高。
究其缘由,影响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的因素很多,目前基坑工程设计理论还不能准确地计算其变形,因此,对基坑支护工程进行监测及预警十分重要。
只有及时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才能及时发现异常变形并预警,保证及时进行处理和修改施工方案,才能保证深基坑施工的安全。
1深基坑监测的必要性所谓岩土工程深基坑监测工作,即为在岩土工程基坑使用及进行施工的环节,针对岩土工程实际情况,对其基坑和四周环境开展相应的监视、量测以及检测工作。
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相当紧缺,城市地下交通呈现迅速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利用了大量的岩土工程地下空间,而在各类岩土工程安全事故中,有很大比例的深基坑坍塌事故,一旦出现基坑坍塌状况,便会导致相当严重后果,不但人员伤亡而且经济损失极大。
因此,基坑工程自身的施工安全以及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在现场进行深基坑监测,不但能够为基坑工程进一步优化设计和信息化作业等提供相应理据,而且还可以利用预警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除一定安全隐患,确保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2岩土工程深基坑监测内容2.1基坑支护位移监测2.1.1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监测基坑工程中最直接、最重要的观测内容就在于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监测,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基坑支护结构任意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与固定参照点相应值的变化,构成变化曲线图。
深基坑的施工监测与控制方法
![深基坑的施工监测与控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0d99c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0.png)
深基坑的施工监测与控制方法深基坑的施工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一项任务,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为了满足大规模建筑物的需要,经常需要挖掘深基坑。
然而,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地下水位的变化、土体侧压力的增加等,带来了很多风险和挑战。
因此,对深基坑的施工进行监测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深基坑施工监测与控制的方法。
一、基坑监测的对象和指标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需对以下对象进行监测:地下水位、沉降、侧壁位移、基坑内土体应力等。
这些监测对象能够反映出基坑的稳定性和变形情况。
对于地下水位的监测,可以通过钻取井筒的方式来获取,通过测定井底和井口的水位高度变化,可以判断地下水的涨落情况,以及地下水对基坑的影响程度。
沉降监测是基坑施工监测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设置沉降点,采取水平仪、调级仪等设备,测量地表的沉降情况,可以及时发现沉降速度的变化,从而判断基坑的稳定性。
侧壁位移监测也是基坑施工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设置侧壁位移监测点,在不同深度处安装位移仪器,可监测土体侧壁的位移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土体的变形,采取相应的措施。
基坑内土体应力的监测则通过设置应力计,测量基坑土体内部的应力变化情况。
这些数据对于评估基坑的稳定性以及未来土体应力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基坑监测的方法基于以上监测对象和指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监测。
常见的方法有:静力观测法、动力观测法和无线连接观测法。
静力观测法是一种传统的监测方法,通过安装传感器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这种方法实时性较差,需要对监测点进行定期巡视,且数据获取过程较为繁琐。
然而,它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在某些工程项目中仍被广泛使用。
动力观测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监测方法,利用振动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该方法通过对基坑施工现场进行振动激励,以及观测地面的振动响应,判断基坑稳定性和土体变形情况。
动力观测法具有实时性好、操作方便等优点,但需要对基坑施工现场进行一定的改造和准备。
地铁深基坑监控量测与数据分析
![地铁深基坑监控量测与数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088bc4cc7931b764ce1543.png)
地铁深基坑监控量测与数据分析目前我国已有42座城市获批修建地铁,徐州为第36座获批城市,正处在“三线共建”的快速发展期,该区域地层地下水丰富、岩溶发育、上软下硬、岩溶塌陷、老城为“城上城”,具有不确定性、高度非线性、随时空域呈复杂变化性三大特点。
地铁建设之前,徐州基坑深度基本在10m以上,未曾有超深基坑工程施工经验和变形监测基础资料,这也是徐州地铁基坑工程修建极具挑战性、高风险性、高难度性的关键所在。
纵观全国,还存在着因勘察、设计、施工、监管、监测不当等造成的深基坑工程安全事件,特别是由于基坑变形、失稳引起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网等破坏,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又造成了广泛的社会负面影响,故对徐州新建地铁城市来讲,深基坑工程有必要通过严格监控量测累积地区变形经验、优化工程设计、实现信息化施工,继而保障基坑与周边环境的安全和使用功能。
1工程概况该车站东西向设置,全长153m、标准段宽21.9m、基坑深23.2~23.558m,采用地下连续墙+首道混凝土支撑+4道钢支撑围护结构形式,为3层双柱三跨箱型框架结构,坑内管井降水。
车站西南角净距11.45m为快捷宾馆,南侧净距13.03m为7层老旧住宅楼和服饰城,东南角净距3.94m为医院,东北角净距10.71m 为小学,西侧净距3.88m为在建高层深基坑。
基坑范围穿越地层主要为11杂填土(松散)、25-2粘质粉土(稍密)、26粉砂(密实)、24-3粘土(可塑)、24-4粘土(硬塑)、53-4粘土(硬塑)、122A溶洞、122-3中风化灰岩,场地在-3.4~-14.9m 范围分布的25-2粉土层、26粉砂土层均为液化土,在一定动水头差压力下,易产生流砂、管涌现象。
2监测内容及技术标准该基坑安全等级、变形控制保护等级和监测等级均为一级,根据设计部门监测要求,结合本工程自身结构特点、基坑开挖特色、周边环境和地质情况及已有工程类比经验,经监测优化完善后确定本基坑监测内容及技术标准见表1。
基坑施工监控量测
![基坑施工监控量测](https://img.taocdn.com/s3/m/4238d38976eeaeaad0f3301a.png)
基坑施工监控量测监控量测是施工的严重组成部分,由于底层存在着相当的变异性和离散性;在对基坑维护结构进行设计和变形估计是对土层和围护结构本身的分析与实际状况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对误差以及基坑开挖和施筑过程中,维护结构的受力处于经常性的动态变化状况,使结构荷载作用时间和影响范围难以预料。
通过检测随时掌握土层和支护结构内里的变化情况,为施工开展提供及时地反馈信息,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用的保护提供依据;将监测结果用于反馈优化设计,并将监测结果和理论测试值比较分析,检验设计理论。
为以后工程做技术储备。
监控量测得方法:监控量测的内容包括:基坑内外的观察、边坡土体顶部的水平位移、基坑周围地表沉降、桩顶位移、地下水位、桩体变形、桩内钢筋应力应变、锚杆应力。
在本施工过程中,选择以下监控量测做测必测项目,对于选测项目以基坑施工监控量测表中施工方法进行监测:1、对于基坑内外观察主要以现场观察为手段对基坑外地面、建筑地层描述及支护桩,内支撑的安定情况进行观测,要求随时进行;2、对边坡土体顶部水平位移的监测要求在边坡顶部长、短边中点设监测点,但监测点间距应小于30m,可利用经纬仪进行量测,量测精度及时间见基坑施工监控量测表中说明;3、对于桩顶位移的监测要求在桩顶冠梁处设监测点,对本工程要求再基坑边上不超过30m的距离选定监测点,大凡要求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监测,测量精度和时间间隔要求如基坑施工监控量测表;4、对于地下水位的监测要求在基坑周边四个角点和长短边的中点,当基坑尺寸过大时每隔30m设一个监测点,两侧精度以及时间间隔要求见基坑施工监控量测表;5、桩体变形的监测,要求对基坑长短边中点处进行监测,对所监测的桩体竖向每隔1m为测点间距,利用侧斜管和侧斜仪进行桩体变形测量。
监测注意事项:1、基坑监测应该掌握现场及工程详细情况,和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管线各主管部门和道路监察部门充分协调制定监测方案。
明挖隧道深基坑监控量测技术研究
![明挖隧道深基坑监控量测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9f2dc1a5022aaea988f0f0d.png)
明挖隧道深基坑监控量测技术研究摘要:目前明挖隧道深基坑施工中,由于基坑深度过大,导致变形及沉降问题极易发生。
在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对基坑的监测极为重要。
本文介绍了武汉天河机场深基坑施工工程监测概况,结合该深基坑的施工监测方案,得到控制深基坑变形的有效办法,为工程提供有效的借鉴经验。
研究结论:(1)当围护桩处于拆换支撑状态时,基坑周围的变形最大。
(2)当前施工方案下,在设计范围以内进行围护结构的受力控制,能够保证基坑围护结构的使用安全。
(3)基坑的开挖间距、钢支撑施作时间均可能与设计文件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四周土体产生较大变形,在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要控制施工开挖的步距,并及时进行支护。
关键词:深基坑;监控量测;水平位移;钢支撑0前言隧道工程使交通变得更为方便,隧道建设离不开深基坑工程,所以深基坑的变形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掌握基坑施工的全过程,支护体系的状态,并了解施工对于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有必要进行现场监测和测量。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优化设计方案,保障基坑施工的安全性。
监测点的布设要依据地质条件以及周边建筑物的情况进行合理设置,还要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国内外现有许多学者在进行隧道深基坑方面的研究。
其中国外学者主要研究基坑在开挖时的因素;而国内的学者大都研究深基坑在开挖过程中所监测项目的变化。
王建军等[1]指出深基坑的最大桩体水平位移普遍分布在开挖面的周围;赵玉勃等[2]研究深基坑的内部构造,有效控制桩体位移的发生,进而降低了地表沉降。
李淑等[3]对20余个深基坑的资料进行研究,得出北京市区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地面的变形情况。
本文对武汉天河机场深基坑的变形和受力特性进行了监测,分析本深基坑的桩顶水平和竖向位移、轴力以及周围建筑物沉降数据,对其中的规律进行总结,对施工方案和监测方案提出有效建议。
1工程概况1.1工程设计概况天河机场主入口道路位于天河机场规划的中轴线上。
南北连接隧道采用露天开挖方式。
基坑施工监控量测
![基坑施工监控量测](https://img.taocdn.com/s3/m/f46807fe3c1ec5da51e2700f.png)
基坑施工监控量测监控量测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底层存在着相当的变异性和离散性;在对基坑维护结构进行设计和变形估计是对土层和围护结构本身的分析与实际状况存在一定的近似性和相对误差以及基坑开挖和施筑过程中,维护结构的受力处于经常性的动态变化状况,使结构荷载作用时间和影响范围难以预料。
通过检测随时掌握土层和支护结构内里的变化情况,为施工开展提供及时地反馈信息,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将监测结果用于反馈优化设计,并将监测结果和理论测试值比较分析,检验设计理论。
为以后工程做技术储备。
监控量测得方法:监控量测的内容包括:基坑内外的观察、边坡土体顶部的水平位移、基坑周围地表沉降、桩顶位移、地下水位、桩体变形、桩内钢筋应力应变、锚杆应力。
在本施工过程中,选择以下监控量测做测必测项目,对于选测项目以基坑施工监控量测表中施工方法进行监测:1、对于基坑内外观察主要以现场观察为手段对基坑外地面、建筑地层描述及支护桩,内支撑的稳定情况进行观测,要求随时进行;2、对边坡土体顶部水平位移的监测要求在边坡顶部长、短边中点设监测点,但监测点间距应小于30m,可利用经纬仪进行量测,量测精度及时间见基坑施工监控量测表中说明;3、对于桩顶位移的监测要求在桩顶冠梁处设监测点,对本工程要求再基坑边上不超过30m的距离选定监测点,一般要求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监测,测量精度和时间间隔要求如基坑施工监控量测表;4、对于地下水位的监测要求在基坑周边四个角点和长短边的中点,当基坑尺寸过大时每隔30m设一个监测点,两侧精度以及时间间隔要求见基坑施工监控量测表;5、桩体变形的监测,要求对基坑长短边中点处进行监测,对所监测的桩体竖向每隔1m为测点间距,利用侧斜管和侧斜仪进行桩体变形测量。
监测注意事项:1、基坑监测应该掌握现场及工程详细情况,和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管线各主管部门和道路监察部门充分协调制定监测方案。
深基坑监控量测施工工艺工法
![深基坑监控量测施工工艺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dddd17fb43323968011c92f3.png)
深基坑监控量测施工工艺工法一、前言1、工艺工法概况地铁土建施工中监控量测作为必要的手段存在于各个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信息化管理在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方面起这举足轻重的作用。
监测项目类别有位移监测项目:围护结构桩顶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基坑周边土体沉降及水平位移等;应力监测项目:围护结构支撑轴力、围护桩内力等;应变监测项目:围护桩变形、土体变形、建筑物沉降倾斜及裂缝、地下管线沉降变形等。
2、工艺原理2.1在施工中,实际施工的工作状态往往与设计预估的工作状态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差异的程度还相当大。
设计预测和预估往往只能够大致描述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围护结构与相邻环境的变形规律受力范围。
由于差异的存在和不确定,必须在开挖和支护施筑期间开展严密的现场监控量测,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2通过监测基坑稳定和变形情况,验证围护结构、支护结构的设计效果,保证基坑稳定、支护结构稳定、地表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2.3通过监控量测提供判断基坑、结构和周边环境基本稳定的依据。
2.4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
2.5通过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基坑和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修改或确认设计及施工参数,并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经验。
二、工艺工法特点1、时效性普通工程测量一般没有明显的时间效应。
基坑监测通常是配合开挖过程,有鲜明的时间性。
测量结果是动态变化的,1d以前(甚至几小时以前)的测量结果都会失去直接的意义,因此变化快的关键时期,可能每天需进行数次。
基坑监测的时效性要求对应的方法和设备具有采集数据快、全天候工作的能力,甚至适应夜晚或大雾天气等严酷的环境条件。
2、高精度普通工程测量中误差限值通常在数毫米,而正常情况下基坑施工中的环境变形速率可能在0.1mm/d以下,要测到这样的变形精度,普通测量方法和仪器不能胜任,因此基坑施工中的测量通常采用一些特殊的高精度仪器。
深基坑、脚手架、塔吊监控量测方案
![深基坑、脚手架、塔吊监控量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00fd412e3f5727a5e96241.png)
利辛县人民医院新区工程深基坑脚手架塔吊监控量测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利辛县人民医院新区工程项目经理部深基坑、脚手架、塔吊监控量测方案一、工程概况利辛县人民医院新区工程位于利辛县淝河路文州路口。
2#病房楼建筑高度49.35米,地上十二层,地下一层,属于一类工程,抗震6度设防,设计使用年限50年,其中地下1527平方米,室内一层绝对标高为28.8米。
主体工程采用框剪结构。
2#病房楼地下室底标-6.4米即24.2米,局部-9.9米即18.9米,门诊楼西北角局部基础加深处同该基坑同时开挖施工。
地下室长66.2米,宽24米,开挖深度整体5.35米,局部8.85米。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工程地质剖面图6-6’、7-7’、8-8’、9-9’中土层分布,基坑整体开挖深度在第2层粉质粘土范围内,未穿过该土层,局部开挖中可能穿过第3层粉土粉质粘土层达到第4层粉砂夹细砂土层。
2#病房楼为地上12层地下一层的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为20420㎡,建筑长为64.8m,宽为24m,室内外高差均为-0.3m,地下一层层高为5.1m,地上一至三层层高为4.45m,三层以上至十一层层高为3.8m,十二层层高为5m,顶层层高为3m+1.2(构造),檐口高度为45.75m脚手架搭设高度为48.75+3+1.2=52.95m。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设置三台半径47米的塔吊作为施工垂直运输的主要工具,塔机功率为25千瓦,塔机供电采用专用配电箱,塔吊机座采用混凝土移动式基础,塔机安装前混凝土强度已符合规范要求,基坑排水畅通。
二、水文地质情况施工场地位于利辛县城西部,淝河的左岸,文州西路的南侧,淝河路西侧,规划前进路北侧以及规划双桥路东侧。
场区除局部因取土造成的地势较低外,其余地势基本平坦,原地面标高在26.19~27.75米之间。
宏观地貌属于淮北冲积平原,微观地貌单元为剥蚀平地。
1、地基涂层分布第1层耕土:层底高程25.59~27.24米,层高0.5~0.9米,底层埋深0.5~0.9米,灰黄色,松散,微湿~湿,高压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深基坑的监控量测
摘要: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对监控量测进行规范化应用及系统化的管理,掌握基坑支护及基坑周围土体的变化情况,为施工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深基坑;监控;量测
随着社会科技的长足发展,施工工法的与时俱进,人们对深基坑施工的安全要求逐步提高,监控量测在诸多安全保障措施中显得尤为重要。
其通过对基坑支护状态及基坑周围土体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数据分析,来为基坑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保证基坑顺利施工。
就此对深基坑监控测量小作浅析。
一、监控量测的目的及意义
1、施工过程中对周围构筑物、地下管线沉降进行监测,确保基坑开挖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2、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基坑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受力的动态变化,了解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土体变形的大小,准确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3、通过监控量测,收集相应工程数据,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并可以和计算结果比较,完善计算理论。
二、监控量测的内容及频率
深基坑监测一般分为必测和应测。
必测项目有:桩顶水平位移、土体测向位移、桩体变形、土压力、支撑轴力、支撑竖向位移、地下水位、建筑物沉降倾斜、支撑立柱沉降、基底沉降或回弹、地面沉降、重要管线沉降等。
应侧项目有:孔隙水压力、桩内钢筋应力应变、钢架内钢筋应力应变等。
监测频率一般按施工条件及施工进度而定,一般不超过规范要求,必要情况进行加密监测。
三、监控量测预警管理标准
应按照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负责施工安全为主,实施监测、巡视等现场工作,针对不同风险源及风险等级,建立不同的风险评估体系,提供预警建议,并开展监控信息汇总整理、反馈及现场控制指导等咨询服务工作。
根据现场巡视信息及监测数据及时地分析,综合评定,必要时发送预警信息,同时加密观测频率及加大巡视力度。
现场监测成果按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预警进行管理和控制。
四、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成立专业监测小组,隶属于工程部,总工程师直接领导,从组织上保证监测的顺利进行,使施工完全进入信息化控制中,其组织机构及相应职能参见监控量测组织机构框图。
监测组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组长,在组长指导下进行日常监测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
监控测量组织机构框图
五、监控量测信息反馈
监测信息主要以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的形式进行施工期间的反馈工作。
施工期间有特殊情况时,将以阶段小结形式进行及时反馈。
日报表:在取得监测数据后,要及时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对测点数据变化较大者,应组织人员进行复测,并查看测点的可靠性,观察测点施工附近情况,确认所取得数据的真实性,将所测得数据输入计算机,由相关软件自动计算得出,并生成相应的日报表,日报表上附简短反馈信息,以指导施工。
周(月)报表:监测工作历时1个周(月)后,将对本周(月)监测工作进行阶段总结,提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需注意的事项,应采取的对策等。
周(月)报表将在日报表的基础上,由相应软件直接输出,包括周(月)报说明、分析图、表、汇总表、测点布置图、工况记录表等。
六、监测数据分析
监测工作进行一段时间或施工某一阶段结束后都要对量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如按大小的排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值计算,离群数据的取舍。
寻找一种能够较好反映数据变化规律和趋势的函数关系式,对下一阶段的监测数据进行预测,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和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评价施工方法,确定工程措施。
七、工程突发情况及监测应急措施
1、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突发情况时,现场监测人员应采取监测应急措施:
①地面沉降速率及累计沉降值超过监测标准;
②桩体位移速率或位移量突变、地面或围护结构出现较大的裂缝;
③受影响范围构筑物相对倾斜值及倾斜变化速率超过监测标准;
④其他工程突发情况。
2、现场监测组在以上突发工程情况下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①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告知施工、监理、业主等相关单位,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②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加密重点部位的监测频率。
③紧急情况下进行观测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观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八、风险预警的响应、处理
1、施工过程中当判断可能出现预警状态时,上报信息资料的同时,应及时组织分析,加强监测、巡视,进行先期风险。
2、当监控管理中心综合判定综合预警等级后,各相关监控实施及管理单位根据不同的综合预警级别分别组织不同级领导响应。
①黄色综合预警:发出黄色综合预警时,应及时上报副经理和总工,监测组和施工单位应加强监测频率,加强对地面和建筑物沉降动态的观察,尤其应加强对预警点附近的雨污水管和有压管线的检查和处理。
项目部加强组织分析,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
②橙色综合预警:发出橙色预警时,应及时上报副经理、总工和项目经理,除应继续加强上述监测,观察,检查和处理外,应根据预警状态的特点,进一步完善针对该状态的预警方案,同时应对施工方案,开挖进度,支护参数,工艺方法等作检查和完善,在获得设计和建设单位同意后执行。
③红色综合预警:发出红色预警时,应及时上报副经理、总工和项目经理,除应立即向上级单位报警外,还应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经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分析和认定后,改变施工程序或设计参数,必要时应立即停止开挖,进行施工处理。
项目部组织专家论证,启动应急预案。
3、对产权单位对工程环境有特殊要求的环境风险工程,预警的风险处理邀请产权单位参加。
4、当判定风险工程处于红色综合预警时,在预警快报的同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第一时间上报项目管理公司、公司主管副经理、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委办局和环境产权单位等,并组织施工现场应急处理。
5、在风险处理结束后,对预警提出消警建议报告,并根据预警级别的不同报不同层级的监控或管理单位审核。
①黄色综合预警的消警:消警建议报告书面报监理单位审查后实施消警。
②橙色综合预警的消警:消警建议报告书面报监理单位初审和监控管理分中心复审后实施消警。
③红色综合预警的消警:消警建议报告书面报监理单位初审、监控管理分中心复审和监控单位终审后,由监控管理中心组织评估和实施消警,并在信息平台上发布。
其中对特级风险工程红色预警的消警,应上报公司技术委员会组织研究决定。
九、结语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周围的土体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及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用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
参考文献:
[1] 徐祯祥;地铁车站深基坑监测与分析[J];市政技术;2007年09期
[2] 徐宜和;基坑工程技术现状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