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基本概念物理

合集下载

运动学描述的基本概念

运动学描述的基本概念

运动学描述的基本概念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在运动学中,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时间等因素被用来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以下是运动学描述的基本概念: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位移通常用矢量表示,具有大小和方向,可以使用位移-时间图像来表示。

2.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率。

平均速度是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则是在某一瞬间的瞬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的单位通常是米/秒。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平均加速度是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而瞬时加速度则是在某一瞬间的瞬时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的单位通常是米/秒²。

4. 时间:时间是运动发生的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参量,用来描述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持续时间。

时间的单位通常是秒。

5. 运动图像:运动图像是一种图示运动的方式,通过记录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来呈现运动过程。

在一维运动中,我们可以使用位移-时间图像表示,而在二维运动中,我们可以使用速度-时间或者加速度-时间图像表示。

6. 一维运动:一维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的运动,例如沿着一条直线的向前或向后运动。

在一维运动中,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在一个方向上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7. 二维运动:二维运动是指物体在一个平面内的运动。

在二维运动中,物体可以沿着平面的两个不同方向上运动,因此需要考虑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8. 相对运动:相对运动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运动状态的比较。

可以根据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例如地面上行走的人相对于马路是静止的,但是相对于地球来说则是在运动的。

9. 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保持恒定速度的运动。

在匀速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为零,位移随时间的增长呈线性关系。

10. 匀加速运动:匀加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加速度保持恒定的运动。

高考物理复习: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高考物理复习: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高考物理复习: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①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关键一点](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运动学基础概念

运动学基础概念

运动学基础概念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科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涉及到描述、分析和预测物体在空间中随时间变化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

本文将介绍运动学的基础概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

一、物体的位置物体的位置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我们通常使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使用直角坐标系或极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使用x、y和z轴来分别表示物体在水平、垂直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而在极坐标系中,我们使用极径和极角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物体的位移物体的位移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位移可以用矢量来表示,其大小为两个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方向则是从起始位置指向终点位置的方向。

位移是与路径无关的物理量,只与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有关。

三、物体的速度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

在运动学中,速度可以分为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两种。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位移与瞬时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间隔的比值。

速度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四、物体的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所发生的变化量。

加速度可以分为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两种。

瞬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变化率,而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与时间间隔的比值。

加速度也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五、匀速直线运动在运动学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保持恒定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为0。

其物体位移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即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六、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加速度保持恒定的运动。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呈等幅线性变化,位移随时间呈二次函数变化。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可以通过位移、初速度、时间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物体的运动规律,如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一半的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

高考物理科普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学公式

高考物理科普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学公式

高考物理科普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学公式高考物理科普,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学公式物理是高考科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其中的运动学是重点之一。

通过运动学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学公式,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本文将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学公式,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高考物理。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质在空间中改变位置的现象。

在运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差。

它大小等于起始位置到结束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起始位置指向结束位置。

2.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平均速度可用位移除以时间得到,而瞬时速度则是当时间间隔趋近于零时的平均速度。

速度是矢量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量,是速度变化率的矢量表示。

它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

加速度也是矢量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4. 时间:时间是运动发生的持续过程。

在运动学中,时间是描述运动状态和变化的重要参量。

二、运动学公式在运动学中,有一些重要的运动学公式,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

下面是其中几个常用的运动学公式:1. v = Δx / Δt:速度的定义式,其中v是速度、Δx是位移、Δt是时间。

2. a = Δv / Δt:加速度的定义式,其中a是加速度、Δv是速度变化量、Δt是时间的变化量。

3. v = u + at: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其中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4. s = ut + 1/2at^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其中s是位移、u 是初速度、t是时间、a是加速度。

5. v^2 = u^2 + 2a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终速度公式,其中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s是位移。

通过这些基本运动学公式,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运动相关的问题,例如计算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

三、应用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学公式,我们来看几个实例问题:1. 问题一:一个小球以5 m/s的速度从桌边滑下,经过2 s后落地,求小球的落地位移和加速度。

运动学知识总结

运动学知识总结

运动学知识总结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

下面是运动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总结:运动的基本概念- 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通常用坐标表示。

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通常用坐标表示。

-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通常用公式速度 = 位移 / 时间来计算。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通常用公式速度 = 位移 / 时间来计算。

-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通常用公式加速度 = 速度变化量 / 时间来计算。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通常用公式加速度 = 速度变化量 / 时间来计算。

运动的描述- 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

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

- 曲线运动:物体在曲线上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一定一致。

曲线运动:物体在曲线上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一定一致。

- 匀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保持恒定。

匀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保持恒定。

- 变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不保持恒定,速度会变化。

变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不保持恒定,速度会变化。

运动的图像表示- 位置-时间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置,可以通过连接点来表示物体在不同时间的位置,从而得到运动的轨迹。

位置-时间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置,可以通过连接点来表示物体在不同时间的位置,从而得到运动的轨迹。

- 速度-时间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可以通过连接点来表示物体在不同时间的速度变化情况。

速度-时间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可以通过连接点来表示物体在不同时间的速度变化情况。

利用运动学方程求解问题- 位移-时间关系:根据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可以求解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时间关系:根据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可以求解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1. 运动学的定义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规律、运动原因和运动过程。

它不考虑物体的具体形态和内部结构,而主要关心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规律。

2. 运动的基本要素运动的基本要素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位置是物体在空间中的坐标,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置变化的速率,而加速度则是速度变化的速率。

3. 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在运动学中,相对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绝对运动则是该物体在绝对参考系中的运动。

4. 相对参考系和绝对参考系相对参考系是以一个物体为参照,观察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而绝对参考系是以绝对空间或绝对时间为参照,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

其运动规律可以使用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进行描述。

2. 变速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变化,而加速度不为零。

其运动规律可以使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式进行描述。

三、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绕着固定轴线做圆周运动。

其运动规律可以使用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关系式进行描述。

2. 弹性碰撞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碰撞而不损失动能,其碰撞规律可以使用动量守恒定律进行描述。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规定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规定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规定了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对作用力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五、能量和动量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成正比;而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高度和引力势能相关。

2. 动量动量是一个物体运动时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运动学概论

运动学概论

运动学概论一、引言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物体的运动,了解运动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这些现象。

二、运动的基本概念1. 平动和转动运动学将运动分为平动和转动两种基本类型。

平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转动是指物体绕着固定轴线旋转运动。

2.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常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这三个参数。

位移表示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变化率。

三、匀速直线运动1. 定义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它的速度保持不变,我们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 公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速度和时间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s=vt,$v=\\frac{s}{t}$,a=0。

3. 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

四、匀加速直线运动1. 定义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速度随时间匀速增加或减少。

2. 公式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s=v_0t+\\frac{1}{2}at^2$,v=v0+at。

3. 图像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五、总结运动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运动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在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运动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奥秘。

初中物理运动学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运动学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运动学基础知识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物质和能量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运动学作为物理学的一部分,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是初中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讲解初中物理运动学基础知识。

一. 运动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三个概念作为运动的基本概念。

1. 位置:位置是指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通常用坐标系来表示。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可以表示为(x, y)。

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通常用公式v=d/t来表示,其中v表示速度,d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速度的单位可以是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等等。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通常用公式a=(v-u)/t来表示,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终止速度,u表示起始速度,t表示时间。

加速度的单位可以是米每秒平方(m/s²)等等。

二. 运动的描述为了更好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物理学中引入了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匀加速度四个概念。

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可以用公式Δx=x2-x1来表示,其中Δx表示位移,x2和x1分别表示物体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

2.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用公式vav=Δx/Δt来表示,其中vav表示平均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3. 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可以用求导来计算,即v=dx/dt,其中v表示瞬时速度,x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4. 匀加速度运动:匀加速度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时间内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可以用公式v=v0+at和x=v0t+1/2at²来表示,其中v 表示终止速度,v0表示起始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x 表示位移。

三. 力与运动物体的运动是受力的结果。

牛顿运动定律给出了物体运动和受力之间的关系,它可以归纳为三个定律: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大学物理-运动学

大学物理-运动学

A-1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周期为 T,质点由平衡 位置向X轴正方向运动时,由平衡位置到二分 之一最大位移这段路程所需的时间为: (A)T/4 (B)T/12 (C)T/6 (D)T/8 解: Δ φ = ω Δ t ω=2π/ T Δt=Δφ/ω = (π /6)/(2 π / T) A A/2 π /6 =Δ φ = T/12 O X 答案 (B)
的速率为 –v0
r = r=
1-7 两辆车A和B,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它们从 同一起始线上同时出发,并由出发点开始计时,行 驶的距离 x (m)与行驶时间 t (s)的函数关系式 :A为 xA=4t+t2 ,B为 xB =2t2 +2t3 ,试问: (1)它们刚离开出发点时,行驶在前面的哪辆? (2)出发后多少时间,两辆车行驶距离相同 ? (3)出发后多少时间,两辆车相对速度为零 ? 解:(1)时间从 0 到 △t→0 ,x = 0+ △x = v △t xA( △t )= vA |t=0 △t = 4 △t xB( △t )= vB |t=0 △t = 0 △t = 0 所以,A 车行驶在前面。
1-15 一质点在平面作曲线运动,其速率与路程 的关系为: v = 1 + S2 (m/s) 试求: 切向加速度 at 用路程 S 来表示的表 达式。 解: a t = dv / dt = 2SdS / dt = 2Sv = 2S(1 + S2 ) (m/s2)
1-16 5m长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最初上端离地面为 4m 。设以 2m/s 的速度匀速向下滑,求下端的运动方程 和速度。 Y 解:设某一时刻梯子的位置如图 y A 由几何关系得:x2 = L 2 - y2 L 因为 A点匀速下滑,所以 B y = yo -vot = 4 - 2t X O x 2 =L2 - y2 = 52 -(4 - 2t)2 故:x (1)运动方程:x2 = 9 + 16t - 4t2 (m) (2)两边对时间求导:2xdx/dt = 16 - 8t vx = dx/dt =(8 - 4t)/x =(8 - 4t)/(9 + 16t - 4t2)1/2 (m/s)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它通过分析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揭示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 位移:位移是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变化量。

通常用Δx表示,是一个矢量,包括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平均速度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

瞬时速度指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即v=lim(Δt→0)Δx/Δt,是一个瞬时值。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快慢。

平均加速度指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即a=Δv/Δt。

瞬时加速度指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即a=lim(Δt→0)Δv/Δt,是一个瞬时值。

4. 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匀速运动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保持不变,即速度恒定;变速运动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即速度不恒定。

5. 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自由下落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

二、运动学的应用1. 车辆行驶距离计算:运动学可以用于计算车辆行驶的距离。

通过测量车辆的平均速度和行驶时间,可以利用v=Δx/Δt的公式来计算车辆行驶的距离。

这对交通管理和车辆调度具有重要意义。

2. 运动员成绩分析:运动学可以用于分析运动员的竞技成绩。

通过测量运动员的速度和时间,可以计算出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平均速度。

根据平均速度的高低,可以对运动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改进训练方法。

3. 坠物运动研究:运动学可以用于研究坠物的运动规律。

通过测量物体的自由落体时间和位移,可以计算物体下落的加速度。

这对于研究物体的质量和重力的关系,以及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4. 机械运动分析:运动学可以用于分析机械装置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轨迹。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一、引言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而不涉及引起运动的力。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运动学的概念为学生提供了描述和分析物体运动的基础工具。

本文将概述高中物理运动学的主要知识点。

二、基本概念1. 距离与位移- 距离是物体运动的总路径长度。

- 位移是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和方向。

2. 速度- 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率。

- 瞬时速度是在某一特定时刻的速度。

3. 加速度-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 它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量除以时间间隔。

三、运动学方程1. 匀速直线运动- 公式:\( s = ut + \frac{1}{2}at^2 \)- 其中,\( s \)是位移,\( u \)是初始速度,\( a \)是加速度,\( t \)是时间。

2. 匀加速直线运动- 公式:\( s = ut + \frac{1}{2}at^2 \)- 与匀速直线运动相同,但加速度 \( a \) 是一个非零常数。

3. 最终速度- 公式:\( v = u + at \)- 其中,\( v \)是最终速度。

四、运动图象1. 位移-时间图- 描述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 斜率代表速度。

2. 速度-时间图- 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 斜率代表加速度。

五、圆周运动1. 线速度- 物体在圆周路径上的速度。

- 公式:\( v = \omega r \)- 其中,\( \omega \)是角速度,\( r \)是半径。

2. 角速度- 物体绕轴旋转的速度。

- 公式:\( \omega = \frac{v}{r} \)3. 向心加速度- 使物体保持圆周运动的加速度。

- 公式:\( a_c = \frac{v^2}{r} \)六、相对运动1. 参考系- 描述物体运动的坐标系。

- 可以是静止的或运动的。

2. 相对速度-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速度。

- 公式:\( v_{relative} = v_{object} - v_{reference} \)七、应用问题1. 自由落体-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物理量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物理量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物理量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或状态发生改变的现象。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物理量是描述和表征运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物理量,并探讨它们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 时间:运动是随时间推移而进行的,时间是描述运动进行的重要参照。

在物理学中,时间以秒(s)为单位进行度量。

2.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移差值,表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量。

位移既可以是有向量(即有方向和大小)也可以是无向量(只有大小)。

位移的单位是米(m)。

3.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移动快慢以及移动方向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移动的位移量,即速度=位移/时间。

速度有标量速度和矢量速度之分。

标量速度只有大小,而矢量速度具有大小和方向。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4.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加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即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加速度也具有标量加速度和矢量加速度两种形式。

标量加速度只有大小,矢量加速度有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5. 力:力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力的大小和方向能够改变物体的速度或者形状,使其产生加速度。

力的单位是牛顿(N)。

二、物理量的运算和应用1.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位移除以总时间。

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时间。

例如,当一个物体在5秒内从位置A到位置B的位移为10米,则平均速度为2米每秒。

2. 平均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总速度变化除以总时间。

平均加速度 = 总速度变化量 / 时间。

例如,一个物体在10秒内从静止状态加速到10米每秒的速度,则平均加速度为1米每秒平方。

3. 速度的变化率:速度的变化率就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对于匀变速运动,速度的变化率恒定。

速度的变化率可以表示为速度对时间的导数。

运动学基本概念

运动学基本概念

运动学基本概念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与其相关的物理量。

在运动学中,有一些基本的概念是我们需要掌握和理解的。

本文将介绍运动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

一、位移位移是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变化的概念。

它是一个矢量量,并由位矢表示。

位矢的方向表示物体的移动方向,而位矢的大小表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

二、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

它是一个矢量量,并由速度矢量表示。

速度的大小称为物体的速率,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

在运动学中,有两种常见的速度概念,即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是位移微元与时间微元比值的极限值。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三、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类似于速度,加速度也是一个矢量量,并由加速度矢量表示。

加速度的大小表示速度改变的快慢,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

通过加速度,我们可以判断物体是在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时,表示物体在加速运动;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表示物体在减速运动;当加速度为零时,表示物体处于匀速运动。

四、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

在这种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即加速度为零。

根据位移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得到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五、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加速度保持恒定的运动。

在这种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即速度随时间而线性增加或减少,且加速度为常量。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得到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具体的推导和公式可以从运动学的基本公式中推得。

总结: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科学,其中包括了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运动学基本概念

运动学基本概念
(1)三者位移关系 甲=乙=丙
(2)三者路程关系 甲>乙=丙
(3)三者平均速度关系 甲=乙=丙 (4)三者平均速率关系 甲>乙=丙
例2.一实心的长方体,三边长分别是a、b、c(a
>b>c),如图所示.有一质点,从顶点A沿表面
运动到长方体的对角B,求:(1)质点的最短路
程.(2)质点的位移大小.
B
(1) a2 bc2 A
4、路程和位移 (1)路程:物体 运动轨迹 的长度,是标量。 (2)位移:描述物体 位置 变化的物理量,是从物体运 动的 初位置 指向 末位置 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位移大小: 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 位移方向: 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如果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则位移大小就等于路程。
5、时刻与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对 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 状态 量。
解决此类问题,可设身处地(把你所处的环境比作题中环境)地想.
例2、一游艇匀速沿河流逆水航行,在某处丢失一个救生圈, 丢失后经t秒才发现,于是游艇立即返航去追赶,结果在丢失 点下游距丢失点s处追上。设水流速度恒定,游艇往返的划行 速率不变,游艇调头的时间不计,求水速。
解析:以水流为参考系。则救生圈静止不动,游艇往返速率 不变,故返航追上救生圈的时间也为t秒,从丢失到追上的时 间为2t秒。
v甲对乙 v甲对丙 v丙对乙 S甲对乙 S甲对丙 S丙对乙
v甲对乙 v甲对丙 v乙对丙 S甲对乙 S甲对丙 S乙对丙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它是一种 理想化模型 。 物体能简化成质点的条件是: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只做
平动,或物体的 形状和大小 对研究物体运动无影响,才可 以把物体简化为质点。

运动学原理及公式

运动学原理及公式

运动学原理及公式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运动学原理和公式来描述和解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介绍运动学原理及公式,并给出相关的实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一、运动学基本概念1. 位置:物体的位置是指其相对于某个参考点的位置。

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使用直角坐标系,在直角坐标系中,可以用坐标(x, y, z)来表示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2.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由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移矢量。

位移的大小可以用两点之间的距离来表示,方向则是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矢量方向。

3. 时间:时间是指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用符号t表示。

时间的单位可以是秒、分钟、小时等。

4.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在运动学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平均速度(vavg)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移动的平均速率,它的计算公式为:vavg = Δx / Δt其中,Δx表示位移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瞬时速度(v)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它的计算公式为:v = dx / dt其中,dx表示极短时间内的位移变化量,dt表示极短时间间隔。

5.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同样地,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平均加速度(aavg)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平均速率,它的计算公式为:aavg = Δv / Δt其中,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瞬时加速度(a)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率,它的计算公式为:a = dv / dt其中,dv表示极短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dt表示极短时间间隔。

二、运动学基本公式1. 位移公式:位移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Δx = vavg × Δt其中,Δx表示位移的变化量,vavg表示平均速度,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2. 速度公式: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v = v0 + at其中,v表示瞬时速度,v0表示初始速度,a表示瞬时加速度,t表示时间。

初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归纳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运动状态的描述。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学知识点。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运动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与静止:运动是指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发生改变的过程;静止是指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不发生改变。

2.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所经过的路径长度,用Δx表示。

3.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用v表示,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Δx/Δt,其中Δt为时间的变化量。

4.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a表示,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Δv/Δt,其中Δv为速度的变化量。

二、匀速直线运动1. 定义: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长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2. 速度与位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Δx=vΔt。

3.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计算公式为V=Δx/Δt。

4. 时-空图:时-空图是表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图形,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置,直线斜率为速度。

三、加速直线运动1. 定义: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保持不变的运动。

2. 加速度与速度:在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速度的变化量等于加速度乘以时间,即Δv=aΔt。

3. 加速度与位移:在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Δx=v0t+1/2at²表示,其中v0为起始速度。

4. 速度-时间图:速度-时间图是表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形,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直线斜率为加速度。

四、自由落体运动1. 定义: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重力场中自由下落的运动。

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学

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学

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学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质点:在物理学中,我们把本身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忽略不计的物体叫做质点。

2.参考系: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做相对运动的物体系。

3.坐标系:为了描述物体的位置,我们选取一个参考系,并在该参考系中建立一组坐标轴,这组坐标轴称为坐标系。

常用的坐标系有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等。

4.位置、位移和路程:–位置: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移向量,用符号Δx表示。

–路程:物体运动过程中实际经过的路径长度,用符号s表示。

5.速度和速率:–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用符号v表示。

–速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长度,用符号v表示。

6.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符号a表示。

7.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瞬时加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

8.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二、运动学基本公式1.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位移公式:s = v0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Δv/Δt2.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 = vt–速度公式:v = v0–加速度公式:a = 03.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 = v0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constant4.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线速度公式:v = ωr–角速度公式:ω = Δθ/Δt–向心加速度公式:a = ω^2r5.动能和势能:–动能公式:K = 1/2mv^2–势能公式:U = mgh(重力势能)6.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三、运动学问题求解方法1.选取合适的参考系和坐标系。

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学公式

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学公式

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学公式运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观察到的现象,它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方式,以及运动的规律、属性和性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常用的运动学公式。

1. 运动的基本概念在运动学中,有几个基本的概念需要了解。

1.1 位移位移(displacement)是指物体从参考点到另一个位置之间的变化,通常用Δx表示。

它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1.2 速度速度(velocity)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和方向,通常用v表示。

它是位移Δx与时间间隔Δt的比值,即v=Δx/Δt。

1.3 加速度加速度(acceleration)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和方向,通常用a 表示。

它是速度变化Δv与时间间隔Δt的比值,即a=Δv/Δt。

2. 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上保持一定的速度,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是匀速的。

2.1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示:Δx = v × Δt。

其中,Δx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Δt表示时间间隔。

2.2 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加速度为零,位移与加速度没有直接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上的速度会发生变化,其加速度保持一定的值。

3.1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示:Δx = v0 × Δt + 0.5 × a × (Δt)^2。

其中,Δx表示位移,v0表示起始速度,a表示加速度,Δt表示时间间隔。

3.2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示:v = v0 + a × Δt。

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起始速度,a表示加速度,Δt表示时间间隔。

3.3 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示:Δx = v^2 - v0^2 / (2a)。

运动学基础知识

运动学基础知识

运动学基础知识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运动量的变化。

它涉及到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概念,是理解物体运动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 位置、位移和路径在运动学中,位置是指物体所处的空间坐标,通常用直角坐标系表示。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是个矢量量值。

路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经过的轨迹,可以是直线、曲线或复杂的曲线。

2. 速度和速度的变化率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位移,是一个矢量量值。

平均速度可以通过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得到。

当时间间隔趋近于无穷小时,得到瞬时速度,即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速度的变化率称为加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值。

平均加速度可以通过总速度变化量除以总时间得到。

当时间间隔趋近于无穷小时,得到瞬时加速度,即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加速度。

3. 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描述了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力学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 F = ma,其中 F 是合外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4. 一维运动一维运动是指运动仅发生在一个方向上的运动。

在一维运动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处于匀速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时,物体处于匀加速运动状态。

在一维运动中,可以使用一些基本的公式来计算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如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5. 二维运动二维运动是指运动发生在二维平面上的运动。

在二维运动中,物体的位置可以用二维坐标来表示,速度和加速度可以分解为横向和纵向的分量。

在二维运动中,可以使用向量表示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向量是从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速度向量是位移向量除以时间的矢量,加速度向量是速度向量除以时间的矢量。

6.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初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初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初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精华)一、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改变的现象。

- 物体:具有一定质量和形状的实体。

- 位移: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置改变。

- 时间:运动经过的时间长度。

- 速度: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 加速度:速度每秒变化的位移。

二、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

- 位移计算公式: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三、加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

- 加速度计算公式: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 位移计算公式: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四、自由落体- 特点:只受重力作用下落的运动。

- 加速度: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约等于9.8m/s²。

- 位移计算公式: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五、斜抛运动- 特点: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发生自由落体运动。

- 水平速度: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速度。

- 垂直速度:垂直方向上的运动速度。

- 总时间:物体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

- 最大高度:物体抛出后达到的最高点的高度。

六、摩擦力- 特点:物体接触的两个表面之间存在的力。

- 静摩擦力:物体尚未开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 动摩擦力:物体已经开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七、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

- 力的分解: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垂直于彼此的力。

八、牛顿第一定律- 特点:物体在没有受到合外力的情况下,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九、牛顿第二定律- 特点: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 公式: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十、牛顿第三定律- 特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对不同物体。

- 作用力:物体施加在其他物体上的力。

- 反作用力: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的力。

以上是初中物理运动学的重点知识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运动学基本概念(续)--加速度
3.曲线运动中的加速度
a a a na tann att
vR 2n d dvtvR 2n d d22 st
n
a
式中,v为瞬时速率,R为曲率半径,即:
at
v v(t), RR(t)
a n 为法向加速度, a 为切向加速度
aa
an 2at2
例1.已知一质点做直线运动,质点走 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是: ss0v0tb2,t 则在t时刻,质点运动 的速度、加速度各是多少?
t
A
v
vA(t)
lim
a
t0
vtddv tddxvtiddyvtjddzv vB tk(t t)
a x i a yj a zk
含义:反映质点在某时或某位置的运动状的变化。
§2.1 运动学基本概念(续)--加速度
问题:匀速率圆周运动质点的加速度?
–大小:
a v2 R
–方向:指向圆心
vA(t)a –A 若 lt v 速B(0 i tB 率 v t m 不t) 是 lt 常0 i 数 v m t ,n 则 lt v Aa0 i v m tt v?nv Bva n v t a t
恰当,对运动的描述简单;参照系选取不当,对 运动的描述复杂 – 如:地心说(托勒玫)与日心说(哥白尼)之争 – 要定量地描述运动,还须在参照系上建立计算系 统
➢ 坐标系:建立在参照系上的计算系统
– 常用:直角坐标系、自然坐标系、球坐标系和柱 面坐标系
§2.1 运动学基本概念(续)--质点和位矢
二.质点和位矢
1at2 2
*例3.一质点作直线运动, t=0时,速度和位
置分别为 和v 0 ,且x 加0 速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kk为v常
数),求任一时刻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
解: advkvdvkdt dv
dt
dt
v
t
kdt 0
v v0
dvln v
v v0
kt
vv0ekt akv0ekt
v v0ektd dx t d xv0ekd t t
x x 0 d x 0 tv 0 e kd t tx x 0 v k 0(e k t1 )
解题思路
1、运动方程
2、加速度 速度
位移(求矢量差) 轨道方程(消去 t) 速度,加速度(求导)
运动方程(积分)
练习一:已知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其运
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是 sc t1/2b2(t c、b
, 解:
vddstv0 2bt
a dv 2b dt
例2.已知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
度为 a,t=0时,速度和位置分别为 v和0 ,x 0 求
t时刻物体的速度和位置
解: dvadt
v
dv
t
adt
v0
0
vv0 at
dxvdt (v0at)dt
x
t
d x0
x
0(v0
a
t)d
t
xx0
v0t
§2.1 运动学基本概念(续)--运动方程和轨道方程
ro
pZ
rP
O X
参照系
Y
rr(t)
r x ( t) i ˆ y ( t)ˆ j z ( t)k ˆ
§2.1 运动学基本概念(续)--运动方程和轨道方程
三.运动方程和轨道方程
➢运动方程 矢量式:r r ( t ) x ( t ) i y ( t ) j z ( t ) k
z
o
x
定义: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
位移矢量:
rrB rA
( x B x A ) i ( y B y A ) j ( z B z A ) k
位移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
位移与路程
路程是标量,它描述在一段时间间隔内质点 通过路径的长度。
路程一般不等于位移的大小,即
Sr
位移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法则
➢质点:是理想模型。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大 小、颜色等次要因素,而抓住质量和位置两个 主要矛盾
➢位矢:描述 质点空间位置的物理量 矢量描述: r x i y j zk
y
大小: r x2y2z2
z
P(x,
o
y,z)
x
方向:cos x cos y
r
r
cos z
co 2 sco 2 rsco 2 s1
分量式:xx(t), y y(t), z z(t)
➢ 轨道方程: f(x,y,z)0
即运动方程消去t

如由:
r R co t i R s si t jn
– 可得: x2y2 R2
§2.1 运动学基本概念(续)--位移矢y量
四.位移矢量
A
r
B
rA
rB
r A x A i y A j z A k r B x B i y B j z B k
lim v
t0 t dt
瞬时速率:
lim v s ds t0 t dt
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
v3.速ddrt度的dd计xti算:ddytjddztk vx i vy j vzk
§2.1 运动学基本概念(续)--加速度
六.加速度(矢量) 1.平均加速度
a
v
vA(t)
vB(t t)
B
2. 瞬时加速度
为大于零的常数),则在t时刻,质点运动的法向、
切向及总加速度的大小各是多少?
解:
v dscbt dt
at
dv b dt
an
v2 R
(cb)t2 R
a
at2an 2
b2((cb)t2)2 R
第二章 航天与力学
§2.1 运动学基本概念 §2.2 万有引力定律 §2.3 机械能守恒与宇宙速度 §2.4 动量守恒与火箭推进原理 §2.5 卫星运动与角动量守恒 §2.6 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
§2.1 运动学基本概念
一.参照系和坐标系
➢ 参照系:为描述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
– 从动力学角度看,参照系不可任选; – 从运动学角度看,参照系可任选。但参照系选取
§2.1 运动学基本概念(续)--速度
五.速度(矢量)
1.平均速度
v
r
t
质点在 t时间内, 位移
和所经历的时间的比值
Y
A(t) r
含义:反映一段时间内,
质点位置变化的 z
平均快慢。
平均速率 一般情况下
v
v
s t v
R m
B(t+t)
§2.1 运动学基本概念(续)--速度
r dr
2.瞬时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