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本科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本科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意义。

2. 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巧。

3. 学习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性状、有效成分和药效的影响。

4. 提高中药材质量控制和饮片制备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三、实验地点中药炮制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姓名]五、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炮制方法:1. 炒法:炒黄、炒焦、炒炭2. 炙法:清炙、蜜炙、酒炙3. 煎煮法:煮制、蒸制、漂制六、实验材料1. 药材: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山楂、槟榔、麦芽、栀子、蒲黄、槐米、荆芥等。

2. 辅料:蜜、酒、水等。

3. 仪器: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七、实验步骤1. 炒法(1)炒黄:将药材置于热锅中,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炒焦:将药材置于热锅中,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并嗅到焦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3)炒炭:将药材置于热锅中,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内部焦炭,并嗅到炭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 炙法(1)清炙:将药材置于热锅中,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内部微焦,并嗅到药香气时,取出晾干。

(2)蜜炙:将蜜加热至沸,将药材倒入锅中,快速翻炒,使药材表面均匀裹上蜜汁,出锅晾干。

(3)酒炙:将酒加热至沸,将药材倒入锅中,快速翻炒,使药材表面均匀裹上酒汁,出锅晾干。

3. 煎煮法(1)煮制:将药材放入煎锅中,加水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煮1小时,过滤取汁。

(2)蒸制:将药材放入蒸锅中,加水浸泡30分钟,用文火蒸煮1小时,过滤取汁。

(3)漂制:将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24小时,不断换水,取出晾干。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1. 炒法炒黄、炒焦、炒炭三种炮制方法对药材性状、有效成分和药效的影响如下:(1)炒黄:药材鼓起,颜色微变深,药香气浓郁,有效成分含量提高,药效增强。

(2)炒焦:药材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焦香气浓郁,有效成分含量降低,药效减弱。

中药炮制学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学实验报告

1. 理解中药炮制的意义和目的。

2. 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巧。

3. 学习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药性、药效的影响。

4. 了解炮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针对以下炮制方法进行操作和观察:1. 清炒法2. 炙法3. 蒸法4. 煅法三、实验材料1. 药材:酸枣仁、王不留行、山楂、槟榔、麦芽、栀子、蒲黄、槐米、荆芥、当归、白芍、丹参、大黄、黄芪、白术、党参、麻黄、陈皮、瓜蒌皮、阿胶等。

2. 器具: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切药机、压板、切药刀、切药板、搪瓷盘等。

四、实验方法1. 清炒法:将药材置于热锅中,用文火或中火炒至特定程度,取出放凉,称重,观察性状变化。

2. 炙法:将药材置于锅中,加入适量辅料(如酒、醋、蜜等),用文火炒至特定程度,取出放凉,称重,观察性状变化。

3. 蒸法:将药材置于蒸锅中,用蒸汽蒸至特定程度,取出放凉,称重,观察性状变化。

4. 煅法:将药材置于炉中,用武火煅至特定程度,取出放凉,称重,观察性状变化。

1. 清炒法:- 酸枣仁: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具香气。

- 王不留行: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 山楂:炒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槟榔:炒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麦芽:炒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核桃:炒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2. 炙法:- 酸枣仁: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王不留行: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山楂: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槟榔: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麦芽: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核桃: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3. 蒸法:- 酸枣仁:蒸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具香气。

- 王不留行:蒸至大部分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 山楂:蒸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槟榔:蒸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麦芽:蒸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核桃:蒸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4. 煅法:- 酸枣仁:煅至黑色,具焦香味。

- 王不留行:煅至黑色,具焦香味。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炙法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炙法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中药炮制中的炙法原理、操作方法及其对药材药效的影响,掌握炙法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炙法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

根据所加辅料的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

炙法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三、实验材料1. 药材:厚朴、黄连、生姜、醋、盐等。

2. 仪器:炒锅、筛子、剪刀、电子秤等。

四、实验方法1. 厚朴炙法(1)取厚朴丝,加入一定量的姜汁拌匀,闷润。

(2)将拌匀的厚朴丝放入炒锅中,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吸尽,取出晾凉。

(3)筛去碎屑,得到姜厚朴。

2. 黄连炙法(1)取黄连,加入一定量的姜汁拌匀,闷润。

(2)将拌匀的黄连放入炒锅中,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吸尽,取出晾凉。

(3)筛去碎屑,得到姜黄连。

3. 醋炙法(1)取甘遂,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

(2)将拌匀的甘遂放入炒锅中,用文火加热,炒至微干,取出晾干。

(3)筛去碎屑,得到醋甘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厚朴炙法实验结果显示,姜厚朴相较于生厚朴,色泽加深,略具姜的辛辣气味。

炮制后的姜厚朴对咽喉的刺激性减小,且宽中和胃的作用增强。

2. 黄连炙法实验结果显示,姜黄连相较于生黄连,其苦寒之性得到缓和,对脾胃的刺激性减小,止呕作用增强。

3. 醋炙法实验结果显示,醋甘遂相较于生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作用减弱,毒性降低,对人体的副作用减小。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炙法对厚朴、黄连、甘遂等药材进行炮制,结果表明炙法能够改变药材的药性,降低毒性,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

炙法在中药炮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实验注意事项1. 炙法过程中,应根据药材的种类和辅料的不同,掌握好炒制的时间和火力。

2. 炙法过程中,辅料应充分渗入药材内部,确保炮制效果。

3. 筛去碎屑,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4.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烫伤。

中药炮制加工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加工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加工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索中药炮制加工技术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某一中药进行炮制实验,观察其炮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并分析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实验设备和药材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有炮制炉、电子秤、研钵、试管、移液管等。

药材为川芎、益母草、山药。

实验步骤1. 药材准备将川芎、益母草、山药按照比例称取,分别为1:2:3的比例。

分别将药材洗净、晾干。

2. 研磨将晾干的药材分别放入研钵中,用研钵和杵磨碾药材,直至药材呈细粉末状。

3. 炮制将药材粉末放入炮制炉中,设置适当温度和时间,进行炮制。

本次实验中,炮制温度为80摄氏度,炮制时间为2小时。

4. 收集样品炮制过程结束后,取出炮制后的药材粉末,采用容器进行收集。

5. 药材分析对炮制前后的药材进行外观、颜色、气味等方面的观察,并使用试管进行溶解实验,检测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状况和溶解度。

6.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药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状况和溶解度,记录炮制前后的药材外观、颜色、气味等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药材外观、颜色、气味变化川芎炮制前为深棕色,气味辛辣。

经过炮制后,颜色变为暗褐色,气味更加浓郁。

益母草炮制前为浅黄色,气味芳香。

经过炮制后,颜色变为深黄色,气味更加浓郁。

山药炮制前为白色,气味清淡。

经过炮制后,颜色变为棕色,气味更加浓郁。

2. 药材溶解状况和溶解度变化川芎炮制前,溶解速度较慢,溶解度较低。

炮制后,溶解速度加快,溶解度显著提高。

益母草炮制前,溶解速度较慢,溶解度较低。

炮制后,溶解速度加快,溶解度显著提高。

山药炮制前,溶解速度较快,溶解度较高。

炮制后,溶解速度变慢,溶解度有所降低。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中药炮制能够改变药材的外观、颜色和气味,使其呈现出更加浓郁的特征。

2. 中药炮制能够增加药材的溶解速度和溶解度,便于人体吸收和利用。

3. 不同药材的炮制过程和炮制后的效果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处理。

中药炮制炒焦炒黄的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炒焦炒黄的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炒焦炒黄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中药炮制中的两种常见方法——炒焦和炒黄,对中药材的理化性质、药效成分等方面的影响,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1. 炒焦法炒焦法是指将中药材放入铁锅或铜锅内,用文火加热,使其变成黑色或深棕色。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高温使得中药材内部的水分蒸发,同时也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氧化反应,从而改变了中药材的化学性质。

2. 炒黄法炒黄法是指将中药材放入铁锅或铜锅内,用文火加热至颜色变为浅黄色。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低温干燥使得水分蒸发,同时也减少了氧化反应,从而保留了一定程度上的原始活性成分。

三、实验步骤1. 实验材料:当归、川芎、白芍、枸杞子等常见中草药。

2. 实验仪器:铁锅或铜锅、电子秤、热风干燥箱等。

3. 实验方法:(1)炒焦法:将中药材放入铁锅或铜锅内,用文火加热至颜色变为黑色或深棕色,然后取出晾凉备用。

(2)炒黄法:将中药材放入铁锅或铜锅内,用文火加热至颜色变为浅黄色,然后取出晾凉备用。

(3)将炒焦和炒黄的中药材分别放入电子秤上称量,并记录重量。

(4)将两种处理好的中药材分别放入热风干燥箱内进行干燥处理,处理时间为2小时左右。

(5)取出干燥后的中药材,再次称重,并记录重量。

四、实验结果1. 炮制前后中药材的重量变化经过实验得知,在相同条件下,经过炒焦和炒黄处理后的中药材重量均有所减少。

其中,经过炒焦处理后的重量减少较多,平均减少了20%左右;而经过炒黄处理后的重量则只有轻微下降,平均减少了5%左右。

2. 炮制前后中药材的颜色变化经过实验得知,经过炒焦处理后的中药材颜色变为黑色或深棕色;而经过炒黄处理后的中药材颜色变为浅黄色。

3. 炮制前后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变化经过实验得知,经过炒焦和炒黄处理后的中药材均有所改变。

其中,经过炒焦处理后的中药材水分含量减少,挥发油含量增加,且多酚类成分减少;而经过炒黄处理后的中药材水分含量也有所下降,但挥发油和多酚类成分相对较为保留。

炮制炒法实验报告(3篇)

炮制炒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炮制炒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炒黄、炒焦、炒炭等不同炒法的火候掌握和操作技巧。

3. 观察炮制前后药材的性状变化,了解炮制对药效的影响。

4. 熟悉炮制炒法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中药炮制炒法是一种常用的炮制方法,通过炒制改变药材的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矫味矫臭等。

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根据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制过程中,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味道和质地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效。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山楂、槟榔、麦芽、栀子、蒲黄、槐米、荆芥等。

2. 实验仪器: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四、实验方法1. 炒黄(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黄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 炒焦(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槟榔:取净槟榔,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3)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4)栀子:取净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3. 炒炭(1)蒲黄:取净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黑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黑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了解中药炮制的方法和原理,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操作。

实验材料:白芍、熟地、赤芍、桂枝研粉,甘草研细,生地,朆面,龙胆研细,青蒿
研粉,玄参研细,细辛,川芎,生葱等。

实验步骤:
1、取适量药材,并采用包刀分切成合适大小;
2、将分切好的药材装入混料碗,加入适量清水混匀后,充分搅拌,使药材不易粉末;
3、将混料碗上漏斗内,将炮制瓶塞口朝下放入混料碗内;
4、将混料碗内的药液倒入炮制瓶,放入好裹在布袋内,以风机吹干多余的水分;
5、将布袋内的炮制瓶及药材放到炮炉内,关闭炮炉的上盖;
6、用阶梯火加热,控制温度在120℃左右加热;
7、加热8-10小时后,观察颜色变化,炮制好的中药出炉;
8、将钵前拌混,以保证炮制均匀;
9、将炮制好的中药用药杯勺测量,装包,瓶装批准可用。

结论:经上述实验,从定量材料选取、药材分切、均匀混匀、炮制制作及罐装等方面,能充分理解中药炮制的方法和原理。

已获得较好实践技能,可运用于药剂学中实际应用。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篇一:中药炮制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清炒、炙法的炮制方法实验一清炒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总义。

二、实验原理炒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

根据妙的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黄多用“文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

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减少副代用,矫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等。

三、实验内容1.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

2.炒焦山楂、槟榔、麦芽、栀子。

3.炒炭蒲黄、槐米、荆芥。

四、实验器材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五、实验方法(一)炒黄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

具香气。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鼓起,有炸裂声,并逸出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色泽加深,鼓起,有裂隙,微具香气。

4.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略呈黄白色稍有焦斑,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呈黄白色,鼓起,有裂口,微有焦斑。

具香气。

5.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炒焦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常用中药实验报告总结(3篇)

常用中药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深入了解中药的炮制过程、药效成分的提取以及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中药的基本炮制技术和制剂工艺,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中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中药炮制:包括清炒、炙法、蒸制等传统炮制方法,以及现代的微波炮制技术。

2. 药效成分提取:采用溶剂萃取、超声波辅助提取等方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3. 中药制剂制备:包括散剂、丸剂、滴丸剂等不同类型的制剂制备。

三、实验步骤1. 中药炮制实验(1)清炒法:将药材放入炒锅中,用文火炒至色泽加深,内部熟透。

(2)炙法:将药材与辅料(如蜜、姜汁等)混合,炒至辅料完全吸收,药材表面呈黄色。

(3)蒸制法:将药材放入蒸锅中,用蒸汽蒸至药材内部熟透。

2. 药效成分提取实验(1)溶剂萃取:将药材粉碎后,用适当溶剂(如乙醇、甲醇等)浸泡,过滤、浓缩得到药效成分。

(2)超声波辅助提取:将药材粉碎后,加入溶剂,在超声波辅助下提取药效成分。

3. 中药制剂制备实验(1)散剂制备:将药效成分干燥、粉碎,过筛,混合均匀,分装。

(2)丸剂制备:将药效成分与辅料(如蜂蜜、糯米粉等)混合,制成丸剂。

(3)滴丸剂制备:将药效成分与基质混合,滴入冷凝剂中,形成滴丸。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中药炮制实验通过清炒、炙法、蒸制等方法,使药材内部熟透,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

如清炒法可提高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炙法可降低药材中挥发油含量,蒸制法可去除药材中的杂质。

2. 药效成分提取实验通过溶剂萃取、超声波辅助提取等方法,有效提取了中药中的药效成分。

如溶剂萃取法提取的药效成分含量较高,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可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

3. 中药制剂制备实验通过散剂、丸剂、滴丸剂等不同类型的制剂制备,使药效成分易于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如散剂便于服用,丸剂可延长药效,滴丸剂可提高药物稳定性。

五、实验总结1. 中药炮制是提高中药药效、降低毒副作用的重要环节,应根据药材特性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范本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范本

一、实验名称:中药炮制实验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中药炮制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张教授五、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中药炮制的常用技术,如炒、炙、蒸、煮等。

3. 体验中药炮制过程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提高中药炮制技能。

六、实验材料:1. 中药材:当归、黄芪、白术、黄连等。

2. 炮制工具:炒锅、蒸锅、煮锅、筛子、剪刀、天平等。

七、实验步骤:1. 清洗药材:将中药材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和灰尘。

2. 炒法炮制:(1)炒当归:将当归放入炒锅中,用中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2)炒黄芪:将黄芪放入炒锅中,用中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3)炒白术:将白术放入炒锅中,用中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4)炒黄连:将黄连放入炒锅中,用中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3. 炙法炮制:(1)炙当归:将当归放入炒锅中,加入适量的黄酒,炒至当归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2)炙黄芪:将黄芪放入炒锅中,加入适量的黄酒,炒至黄芪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3)炙白术:将白术放入炒锅中,加入适量的黄酒,炒至白术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4)炙黄连:将黄连放入炒锅中,加入适量的黄酒,炒至黄连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4. 蒸法炮制:(1)蒸当归:将当归放入蒸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蒸至当归熟透,取出晾凉,称重。

(2)蒸黄芪:将黄芪放入蒸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蒸至黄芪熟透,取出晾凉,称重。

(3)蒸白术:将白术放入蒸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蒸至白术熟透,取出晾凉,称重。

(4)蒸黄连:将黄连放入蒸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蒸至黄连熟透,取出晾凉,称重。

5. 煮法炮制:(1)煮当归:将当归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取出晾凉,称重。

(2)煮黄芪:将黄芪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取出晾凉,称重。

(3)煮白术:将白术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取出晾凉,称重。

中药炮制炒法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炒法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炒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掌握中药炮制中的炒法操作技巧。

3. 确认中药炮制前后药材性质的变化。

4. 了解中药炮制对药材的质量影响。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仪器:电热板、天平、电气磁力搅拌器、静电天平。

设备:炒勺、炼药罐、研钵、过滤纸。

材料:川芎、当归、枸杞、茯苓、熟地、炒盐、生姜、大枣。

三、实验步骤1. 制备药材:川芎、当归、茯苓、熟地、枸杞按2:2:1:1:4的比例混合,研成粉末。

2. 观察试验说明,将药材粉末倒入炒勺中,并加入炒盐少许、生姜少许和大枣2枚,进行炒制。

3. 在炒制过程中注意匀热,并进行轻微的转动或抖动炒勺,使药材均匀受热。

4. 当炒制至药材呈黄褐色且有香味时,即可将药材倒入炼药罐进行精细炮制。

5. 用静电天平测定炮制前后药材的重量及水分含量,在过滤纸上进行粉性测试。

四、实验结果经过炒制后,药材的颜色变为黄褐色,具有浓郁的香味。

经过炼药罐炮制后,药材变得更加干燥,质地更加细腻,颜色更深,气味更加浓郁。

炒制前后川芎、当归、枸杞、茯苓、熟地的重量分别为5.1g、6.0g、2.5g、2.5g和20.9g,水分含量分别为7.14%、6.31%、6.57%、5.12%和5.52%。

经过炼药罐炮制后,川芎、当归、枸杞、茯苓、熟地的重量分别为4.8g、4.4g、1.9g、1.9g和15.9g,水分含量分别为2.85%、2.53%、2.63%、2.04%和2.21%。

粉性测试结果表明,经过炮制后的药材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空隙度,有利于制剂的压片和包装。

五、实验分析通过炒制和炮制,药材的水分含量降低,药性更加浓缩,药效更加明显,药材的储存时间也能够延长。

其中炒制阶段的药材性质变化主要是由于炒制过程中药材中存在的水分挥发和化学成分变化,炮制过程中药材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不容易被水、乙醇等提取的成分得到释放和分解。

通过本实验的炒制和炮制过程,巩固了我们对中药炮制原理的理解,并掌握了中药炮制中的炒法操作技巧,同时确认了中药炮制前后药材性质的变化和中药炮制对药材的质量影响。

炮制香附的实验报告(3篇)

炮制香附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香附的炮制方法,包括生香附、制香附、四制香附、醋香附和香附炭的炮制过程。

2. 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香附药效的影响。

3. 熟悉炮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技巧。

二、实验材料1. 原料:香附子(干燥)100kg2. 药材:米醋、黄酒、生姜汁、食盐、砂糖、练蜜、童便等3. 仪器:炒锅、蒸锅、筛子、电子秤等三、实验方法1. 生香附的炮制(1)捡出香附子中的杂质,除去毛须。

(2)将香附子碾成绿豆大颗粒,或润透后切薄片。

(3)干燥,筛去碎屑。

2. 制香附的炮制(1)将碾碎的香附用黄酒和米醋拌匀。

(2)混入炒制的砂糖水中,继续炒干。

(3)配比为100kg香附用黄酒米、醋各20kg,砂糖6斤。

3. 四制香附的炮制(1)用干净的香附与米醋、童便、黄酒、练蜜加开水烊化。

(2)充分拌炒至干透取出。

(3)配比为100kg香附配米醋、黄酒、童便各12.5斤,练蜜6斤。

4. 醋香附的炮制(1)取净香附粒,加醋拌匀,闷一晚上。

(2)放入锅中炒至微黄色。

(3)配比为100kg香附20kg醋。

5. 香附炭的炮制(1)取净香附,大小分开。

(2)置炒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

(3)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

(4)取出晾干,凉透。

四、实验结果1. 生香附:炮制后的香附颗粒均匀,色泽黄白,无杂质。

2. 制香附:炮制后的香附呈金黄色,质地松软,口感甜酸。

3. 四制香附:炮制后的香附呈棕褐色,质地紧密,口感酸甜。

4. 醋香附:炮制后的香附呈黄褐色,质地坚硬,口感酸辣。

5. 香附炭:炮制后的香附呈焦黑色,质地脆硬,无杂质。

五、实验讨论1. 香附的炮制方法对药效有显著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可以使香附的药效得到增强或改变,适用于不同的病症。

2. 生香附主要用于解表剂,制香附适用于调和脾胃,四制香附适用于疏肝解郁,醋香附适用于消食化滞,香附炭适用于收敛止血。

3. 炮制过程中应注意火候、时间、温度等因素,以保证炮制效果。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中药作为中国传统的药物,对人类的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中药也需要通过炮制等一系列的过程才能达到最佳的药效。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探究了炮制对于中药材品质和药效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研究中药炮制对于中药材品质和药效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实验材料:首乌藤、生首乌、川贝母、茯苓、苦参、山茱萸、山楂、远志、杜仲、菊花。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炉灶、陶瓷坩埚、过滤器、电子干燥烘箱。

三、实验步骤1、选取相同的中药材,分别进行炮制处理。

2、测量并记录炮制前后的中药材重量和水分含量。

3、使用电子天平测量药材的密度。

4、使用电子干燥烘箱将中药炮制完成后进行干燥处理。

5、将中药材粉末过滤,记录各自的筛网直径。

6、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中药材品质和药效。

四、实验结果1、炮制前后中药材重量和水分含量从炮制前后的重量和水分含量可以看出,炮制过程中中药材的水分含量会减少,重量也会减轻。

同时,炮制过程还会影响中药材的膨胀系数和密度,使其更易储存。

2、筛网直径通过筛网直径的测量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炮制方法会影响中药材颗粒大小和形状。

相同的中药材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其粒径和形状都会发生变化。

3、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结果经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我们发现中药炮制后对于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和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川贝母炮制过后,其有效成分含量会增加,同时可以有效去除杂质。

而首乌的炮制会影响其药物成分的含量和分布,但对于其药效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炮制对于中药材的品质和药效影响较大。

选择适当的炮制方法可以提高中药材的药效和品质,同时可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有毒物质。

通过炮制,中药材的含水率、膨胀系数和密度都会发生变化,同时还会影响中药材的颗粒大小和形状。

综上所述,炮制是中药材加工的重要环节之一,掌握好炮制的技巧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中药的药效和品质。

同时,也需要注意不同的中药材使用不同的炮制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槐角(3篇)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槐角(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槐角,又称槐米,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成熟果实。

槐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便血、痔血等症状。

本实验旨在通过炮制槐角,探讨其药效成分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槐角的炮制方法及其原理。

2. 掌握槐角炮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3. 分析槐角炮制前后药效成分的变化。

三、实验材料1. 槐角:购自当地药材市场,经鉴定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成熟果实。

2. 乙醇:分析纯。

3. 其他试剂:盐酸、硝酸、氢氧化钠等。

4.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1. 槐角炮制(1)槐角净制:将槐角去杂质、洗净,晾干。

(2)槐角炒制:取净槐角,置于炒锅中,用中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

2. 槐角炮制前后药效成分分析(1)槐米甲素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槐角炮制前后槐米甲素含量。

(2)槐米乙素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槐角炮制前后槐米乙素含量。

五、实验结果1. 槐角炮制前后槐米甲素含量变化炮制后槐米甲素含量较炮制前有所降低,说明炮制过程中部分槐米甲素被破坏。

2. 槐角炮制前后槐米乙素含量变化炮制后槐米乙素含量较炮制前有所升高,说明炮制过程中槐米乙素含量有所增加。

六、实验讨论1. 槐角炮制过程中,槐米甲素含量降低,可能是由于炮制过程中部分槐米甲素被氧化或分解。

而槐米乙素含量升高,可能是由于炮制过程中槐米乙素合成增加。

2. 槐角炮制后,药效成分发生变化,可能影响其药效。

炮制后槐角仍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功效,但药效可能有所降低。

3. 本实验仅对槐角炮制前后药效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尚需进一步研究炮制过程中其他药效成分的变化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槐角炮制前后的药效成分分析,探讨了炮制过程中药效成分的变化。

结果表明,炮制过程中槐角药效成分发生变化,可能影响其药效。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八、实验建议1. 进一步研究槐角炮制过程中其他药效成分的变化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方法实验报告(3篇)

中药炮制方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中药炮制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熟悉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药效的影响;4. 通过实验验证中药炮制方法的有效性。

二、实验材料1. 中药材:黄芪、当归、丹参、黄连等;2. 炮制工具:炒锅、蒸锅、煎锅、筛子、天平等;3. 炮制辅料:麦麸、蜂蜜、酒等。

三、实验方法1. 黄芪的炮制(1)净选:选取干净、无杂质、无虫蛀的黄芪,用清水洗净。

(2)切制:将洗净的黄芪切成薄片。

(3)炒制:将炒锅预热,放入麦麸,炒至冒烟,加入黄芪片,快速翻炒,炒至表面微黄,取出晾凉。

2. 当归的炮制(1)净选:选取干净、无杂质、无虫蛀的当归,用清水洗净。

(2)切制:将洗净的当归切成薄片。

(3)蒸制:将蒸锅预热,放入当归片,蒸至透心,取出晾凉。

3. 丹参的炮制(1)净选:选取干净、无杂质、无虫蛀的丹参,用清水洗净。

(2)切制:将洗净的丹参切成薄片。

(3)炒制:将炒锅预热,放入麦麸,炒至冒烟,加入丹参片,快速翻炒,炒至表面微黄,取出晾凉。

4. 黄连的炮制(1)净选:选取干净、无杂质、无虫蛀的黄连,用清水洗净。

(2)切制:将洗净的黄连切成薄片。

(3)酒炙:将黄连片放入适量黄酒中浸泡,取出晾干。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黄芪炮制后,药效增强,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

2. 当归炮制后,药效增强,具有补血调经、润肠通便、消肿止痛的功效。

3. 丹参炮制后,药效增强,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

4. 黄连炮制后,药效增强,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泻止痢的功效。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中药炮制能够提高药效,降低毒性,增加药物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实验注意事项1. 炮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炮制方法进行,确保炮制质量。

2. 炮制时,注意火候控制,避免过度炮制或炮制不足。

中药学中药炮制实训报告

中药学中药炮制实训报告

一、实习背景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饮片加工和制备的关键环节。

为了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和临床疗效,本人在实习期间,有幸参加了中药炮制学的实训课程,现将实训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习目的1. 了解中药炮制学的起源、发展及炮制原理。

2. 掌握中药饮片炮制的常用方法,如净制、切制、炒制、煅制、蒸制等。

3. 学会根据不同药材的药性、功效及临床应用,合理炮制中药饮片。

4.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中药炮制技术水平。

三、实习内容1. 中药炮制学基本理论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中药炮制学的起源、发展及炮制原理。

了解到中药炮制学的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有对药材进行炮制的记载。

中药炮制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药材的药性、功效及临床应用,采取相应的炮制方法,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2. 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中药饮片炮制的常用方法,包括:(1)净制:包括去杂、去心、去核、去毛、去头、去尾等,以去除药材中的杂质,保证饮片纯净。

(2)切制:包括横切、纵切、斜切、切丝、切片等,以利于药材的煎煮和提取。

(3)炒制:包括清炒、麸炒、蜜炒、酒炒等,以改变药材的药性、增强药效。

(4)煅制:包括煅、炒、煮等,以降低药材的毒性、增强药效。

(5)蒸制:包括清蒸、酒蒸、醋蒸等,以改变药材的药性、增强药效。

3. 中药饮片炮制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自动手进行中药饮片的炮制实践,包括:(1)净制:以白芍为例,去杂、去心、去核,确保饮片纯净。

(2)切制:将白芍切成薄片,便于煎煮和提取。

(3)炒制:将白芍进行麸炒,以增强其药效。

(4)煅制:将白芍进行煅制,降低其毒性。

(5)蒸制:将白芍进行酒蒸,以改变其药性。

四、实习心得体会1. 通过实习,我对中药炮制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认识到中药炮制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炮制方法对中药疗效的影响。

2.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药材的药性、功效及临床应用,合理炮制中药饮片。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目录
1. 介绍
1.1 实验目的
1.2 实验原理
1.3 实验步骤
2. 实验结果
2.1 观察现象
2.2 数据分析
3. 实验总结
1. 介绍
1.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中药炮制实验的过程,以及炮制过程中的变化和影响。

1.2 实验原理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常见的炮制技术,通过炮制过程,可以改变药
材的性味归经等特性,提高药效和适应性。

1.3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中药材和炮制工具
2. 按照配方要求,进行中药炮制过程
3. 观察炮制过程中的变化和特点
2. 实验结果
2.1 观察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中药材在炮制过程中的颜色、质地、气味
等发生了变化,有些药材甚至会发生化学反应。

2.2 数据分析
通过对炮制后中药材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炮制条件下对药效的影响,有助于优化炮制工艺和提高药物疗效。

3.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药炮制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同时也认识到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环节,对药效的提高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能够加深对中药炮制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中草药炮制炒制实训报告

中草药炮制炒制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中草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中草药炒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对中草药炮制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2年10月15日至2022年10月19日三、实训地点学校中草药炮制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清炒(1)药材选择:选取麦芽、水红花子、黄连等药材。

(2)操作步骤:①将药材洗净,晾干,待用。

②将炒锅预热,用文火加热。

③将药材均匀摊放在锅内,不断翻动,炒至药材表面微黄,闻到药材固有香气,或炒至鼓起、爆裂为度。

④取出,放凉。

2. 炒焦(1)药材选择:选取焦神曲、焦山楂等药材。

(2)操作步骤:①将药材洗净,晾干,待用。

②将炒锅预热,用文火或中火加热。

③将药材均匀摊放在锅内,不断翻动,炒至外呈焦黄,内呈黄色。

④取出,放凉。

3. 炒炭(1)药材选择:选取侧柏炭、茜草炭等药材。

(2)操作步骤:①将药材洗净,晾干,待用。

②将炒锅预热,用中火或武火加热。

③将净药材置锅内,炒至外呈黑色,内呈焦褐色,喷洒清水适量,灭尽火星。

④取出,放凉。

4. 麸炒(1)药材选择:选取麸炒白术等药材。

(2)操作步骤:①将麸皮撒入锅内,用中火加热,待麸皮冒烟时,倒入净药材,迅速翻动。

②炒至药材表面呈微黄或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5. 土炒(1)药材选择:选取灶心土等药材。

(2)操作步骤:①将灶心土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疏松。

②再倒入净药材拌炒至药材呈焦黄色,取出,筛去土,放凉。

五、实训过程1. 实训前,教师简要介绍了中草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强调了实训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训,每组由一名教师指导。

3. 学生按照实训内容,认真操作,注意观察药材的变化,并及时向教师请教。

4. 实训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指导。

5. 实训结束后,学生整理实训场地,回收废弃药材。

六、实训结果1. 学生掌握了中草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生了解了中草药炒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中药炮制学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学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学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学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炮制好的中药能够更好地发挥药效,对疾病的治疗起到更好的效果。

本实验旨在探究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
影响因素,从而提高中药炮制的质量和药效。

实验一:炮制方法比较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常见的中药材——黄芪,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进行比较。

分别是传统炮制方法和现代炮制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炮制方法在黄
芪的炮制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持其药效成分,而现代炮制方法则更加注重炮制
时间和温度的控制。

因此,结合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可以更好地炮制出高质
量的中药材。

实验二:炮制时间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当归这一中药材,通过控制不同的炮制时间,来研
究炮制时间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当归经过短时间的炮制后,其
有效成分得到了较好的保留,而经过长时间的炮制后,其有效成分则有所减少。

因此,炮制时间的控制对中药的药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验三:炮制温度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川芎这一中药材,通过控制不同的炮制温度,来研
究炮制温度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适当提高炮制温度可以促进中
药材有效成分的释放,但是过高的炮制温度则会导致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流失。

因此,炮制温度的控制也是影响中药药效的重要因素。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探究了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
为提高中药炮制的质量和药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和技术创新,中药炮制学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2018年5月7日至2018年5月18日
实习地点: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
指导老师:岳玥
实习科目:中药炮制
实习主要内容:清炒、炙法的炮制方法
实验一清炒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总义。

二、实验原理
炒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

根据炒的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黄多用“文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

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減少副作用,矫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等。

三、实验内容
1.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

2.炒焦山楂、槟榔、麦芽、梔子。

3.炒炭蒲黄、槐米、荆芥。

四、实验器材
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五、实验方法
(一)炒黄
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

具香气。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鼓起,有炸裂声,并逸出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色泽加深,鼓起,有裂隙,微具香气。

4.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略呈黄白色稍有焦斑,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呈黄白色,鼓起,有裂口,微有焦斑。

具香气。

5.薏苡仁取浄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
出放凉。

称重成品性状:本晶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炒焦
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

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槟榔取浄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焦斑,取出
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3.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先用文火后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表面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炒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褐色,膨胀,少部分爆花。

4.栀子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或红棕色。

有香气,味苦微涩。

(二)炒炭
1.蒲黄取浄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褐色,喷淋少量清水。


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推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深褐色,质地轻松。

味涩,存性
2.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发现火星,可喷淋适
量清水熄灭,炒干,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黑色,保留原药外形,存性。

3.判芥取浄判芥段,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
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黑褐色,香气减弱。

实验二炙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炙法的目的意义。

(2)掌握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

二、实验原理
药物吸收辅料经加工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理化性质均能发生某些变化,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矫臭矫味,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初,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三、实验器材
炉子、锅铲、铁锅、瓷盆、瓷盘、量筒、台秤、纱布,酒借、姜、食盐、蜂蜜、羊脂油等。

四、实验内容
1.酒炙川芎
2.醋炙香附、钩藤(下节课实验内容之一)
3.盐炙车前子
4.蜜炙甘草、百合
5.姜炙厚朴
6.油脂炙淫羊藿。

五、实验方法
(一)酒炙
川芎取净川芎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后,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川芎每100kg,用黄酒10kg。

成品性状:本品呈棕黄色,微有酒气。

(二)醋炙
1、香附取净香附粒块或片,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香附微挂
火色,取出晾干。

筛去碎屑。

香附每100kg,用米醋20k9。

成品性状:本品制后颜色加深,微挂火色,具醋气。

2、钩藤取净制钩藤,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阴干或用文火加热,炒至黄褐色,干燥,取出放凉。

钩藤每100kg,用米醋20kg。

成品性状:本品呈褐色,略具醋气。

(三)盐炙
车前子取浄车前子,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裂声,微鼓起时,喷入盐水,炒干后取出放凉。

车前子每10kg,用食盐2kg。

成品性状:本品鼓起,部分存裂隙。

味微成。

(四)蜜炙
1.甘草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加入净甘草片内拌匀,闷润,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
表面棕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甘草每100kg,用炼蜜25kg。

成品性状:本品呈棕黄色,微有光泽。

味甜,具焦香气。

2.百合取浄百合,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用少量开水稀释过的炼蜜,迅速翻动,拌炒均匀,继续炒至微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百合每100kg,用炼蜜5kg。

成品性状:本品呈金黄色,光泽明显。

味甘微苦。

(五)姜炙
厚朴取浄厚朴丝,加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完全吸尽,置热锅内,不断翻动,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厚朴每100kg,用生姜10kg(干姜用1/3)
成品性状:本品色泽加深,具姜的辛辣气味。

(六)油脂炙
淫羊藿先将羊脂油置锅内,用文火加热,至全部溶化时,倒入净淫羊藿丝,炒至微黄色,油脂被吸尽,取出放凉。

淫羊藿每100kg,用炼羊脂油20kg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微黄色,润泽光亮,质脆。

具油香气。

大纲完成情况:熟悉饮片的炒法、炙法的炮制方法,了解中药炮制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

实习收获体会及不足:
(1)依据各法炮制程度及各药特点控制适宜的温度、时间并注意药材外观变化。

炒黄温度一
般控制在160℃-170℃炒焦一般控制在190℃-200℃,炒炭一般控制在220℃-300C。

(2)酸枣仁炒黄时火力不宜过强,且炒的时间也不宜过久否则油枯失效。

蒲黄如已结块,炒
时应搓散团块。

王不留行翻炒不宜过快,否则影响其爆花率及爆花程度。

(3)各炙法中采用先拌辅料后炒方法炒制的药,一定要闷润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或滲透到药物
组织内部后,才可进行炒制。

酒炙药物闷润时,容器要加盖密闭,以防酒迅速挥发。

后加辅料炙的药物,辅料要均匀喷酒在药物上,不要沿锅壁加入,以免辅料迅速蒸发。

(4)若液体辅料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