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虫御木,-禅宗公案(禅画)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二僧“画禅”公艺1101 李云方 0600110315 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中国传统艺术赏析课上我们欣赏了包括壁画、中国画、陶瓷、惠山泥人等中国传统艺术,虽然课时不长,但确实领略到了传统艺术独有的气质和感染力。
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而我尤为钟情水墨画,钟情于它散发的气韵,细腻而或洒脱的笔触。
在众多优秀的国画精品中,对八大山人和石涛的画最为敬仰,课上老师也对八大山人和石涛的画作了讲解,在此稚拙的粗谈“二僧”水墨。
石涛(朱若极)、八大山人(朱耷)都是明末遗民,后出家为僧,他们都深通禅学,寄情书画,各有独特造诣。
与弘仁(江韬)、髡残(刘介丘)并称为清初四高僧。
可知画即诗中意,诗非画里禅乎。
——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石涛(朱若极),又号苦瓜和尚,自幼出家,对禅学有着极高的悟性,作品受到禅学思想的影响。
在禅学思想的影响下,他的画风独树一帜,笔墨超凡脱俗,不拘一格。
他在《苦瓜和尚画语录》四时章第十四写到“可知画即诗中意,诗非画里禅乎。
” 石涛说的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他对禅“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理解。
因为禅不可说,一说即错,所以文字很难表达出画中所含的禅的意境,而充满禅之意境的画,即是无字的诗。
曾经在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禅说》看到过郑石岩教授为他题的序,其中就提到“禅不是知性化理论所能传递的,禅家常说“言语道断”意思是说光用语言文字来讨论禅是行不通的”。
石涛的《细雨虬松图轴》,表现了秋日黄昏的山景。
画笔方圆结合,行笔舒缓而自然,有一种清丽幽雅、清谧淡远的韵味,恰恰饱含“不可说”的禅意。
《山水清音图》画面上松枝逆势右出,竹条左右摇曳,似乎吹来了淡淡轻风,伴随着淙淙流水,交响之音,仿佛溢向画外,流入观者的心田,有人认为这幅画稍显避世之态,却又蓄含着宽容的积极的审美境界。
台湾佛学大师,圣严法师在为蔡志忠的《禅说》题序中写到,“一个成功的禅者,只觉得永无止境的发挥生命的活力,是绝对自由的表征,所以禅的生活必然是积极的”。
禅宗公案妙语录开悟公案(经典2篇)
禅宗公案妙语录开悟公案(经典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禅宗公案妙语录开悟公案(经典2篇)公案是禅者引人开悟的一种途径与记录。
野狐禅,-禅宗公案(禅画)
野狐禅,-禅宗公案(禅画)
百丈怀海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嗣人。
“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可见他对禅门的贡献。
一日,百丈禅师说法圆满,大众皆已退去,独有一老者逗留未去,禅师问道:“前面站立的是什么人?”
老者答道:“我某甲不是人,实系一只野狐,过去古佛时,曾在此百丈山修行,后因一位学僧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我某甲回答说:『不落因果!』因此一答语,我五百世堕在狐身,今请禅师代一转语,以希能脱野狐之身!”
百丈禅师听后,慈悲的说道:“请问!”
老者合掌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
百丈禅师答道:“不昧因果!”
老者于言下大悟,作礼告辞后,第二天百丈禅师领导寺中大众到后山石岩之下洞内以杖挑出一野狐死尸,禅师嘱依亡僧之礼火葬。
这是一则有名的公案,只为了回答学僧说一句“不落因果”,为什么堕入五百世狐身?百丈禅师为其转说一句“不昧因果”为什么能脱去五百世狐身之苦?其间一字之差,实有天壤之别。
问:“大修行的人还落因果也无?”答曰:“不落因果。
”此即指有修行的人不受因果报应,这种随便胡乱的指点,错矣!差矣!因为任何人都逃不出因果报应之外。
百丈禅师的“不昧因果”,实乃至理名言,因为任何修行悟道的人,都要“不昧因果”。
故无门禅师曾有颂云:“不落不昧,两采一赛;不昧不落,千错万错!”。
禅门公案集锦
禅门公案集锦禅门公案集锦是禅宗经典之一,记录了禅宗祖师们用生动且深入浅出的方式与弟子们的对话及教诲。
这些公案不仅令人徜徉禅机,更能指引人们在修行中悟道。
公案一:无字人和浊水人有一次,一位学僧来到禅宗大师面前,恭敬地问道:“禅师,请问禅宗的真谛是什么?”禅师微笑着回答道:“你看见过无字人吗?”学僧疑惑地摇摇头,禅师继续说道:“那你曾经见过浊水人吗?”学僧一时无言。
禅师解释道:“禅宗的真谛就是无字心,贪嗔痴等杂念如同浊水,只有洗净内心,静心观照,方能悟得禅宗的真谛。
”这个公案告诉我们,禅宗的修行在于摆脱纷扰,洗净内心的杂念。
只有在无字心的状态下,才能真正领悟禅宗的真谛。
公案二:行凶者与长空一天,一名行凶者拔刀向禅宗大师追杀而来。
大师丝毫未动,悠然自得地望向行凶者。
行凶者惊讶地停住了脚步,不敢向禅师刺来。
大师淡然一笑,对行凶者说:“你为什么要行凶?”行凶者尴尬地放下了刀,低声说:“我想得到真正的解脱。
”禅师转身拍拍行凶者的肩膀,宽慰道:“解脱并非通过行凶得来,只有通过开阔心胸,迈向长空,方能真正实现内心的自由。
”这个公案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何种困境,内心平静远胜于愤怒和恐惧。
只有敞开心扉,追求内心的宽广,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公案三:迷船与明灯一位迷船的船长遇到了一个汹涌的大风暴,恐惧万分之际,他来到禅宗大师面前,请求大师给予指导。
禅师看着船长,轻轻地点了一盏明灯。
船长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这个公案告诉我们,人生的旅程中,时常会遭遇风雨般的困惑与挫折。
而明灯就在我们内心照耀,指引我们的方向。
只要我们心存正念,守住内心的明灯,便能在困境中寻得解脱和前行的方向。
禅门公案集锦中的故事,以简洁而深刻的对话,通过讲述禅宗大师的慧心和智慧,给予我们启示和指引。
它们告诉我们禅修并非抽离世俗生活,而是要在平凡的日常中体悟生命的真谛。
只有通过内心的净化、平静与开放,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解脱和自由。
不论遭遇何种艰难困境,禅宗公案集锦总能为我们指引出一条明亮的道路,帮助我们走出困境,获得心灵的平静与快乐。
禅宗公案:永远精神饱满的秘密
禅宗公案:永远精神饱满的秘密
来源:中国故事网
定了目标,忘了负担(图片来源:资料图)
韩国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云水行脚,满空一路上嘀咕,嫌背的行囊太重,不时地要求师父找个地方休息,镜虚禅师都不肯答应,永远都是那么精神饱满的向前走去。
有一日,经过一座村庄,一个妇女从家中走出,在前面走的师父,忽然握住那位妇女的双手,那位妇女尖叫了起来。
妇女的家人和邻居,闻声出来一看,以为一个和尚轻薄妇女,齐声喊打。
身材高大的镜虚禅师掉头不顾一切地奔逃。
徒弟满空,背着行囊也跟在师父的后面飞跑。
经过很久,跑过几条山路,村人无法追上这师徒二人。
在一条静寂的山路边,师父停下来,回头,非常关心地问徒弟道:“还觉得重吗?”
“师父!很奇怪,刚才奔跑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行囊很重!”
对前途目标,缺乏信心,嫌远、嫌难、嫌重就是必然的,如果对前程有信心、有眼光、有担当,就会感觉不远、不难了。
鸟窠与白居易—禅画禅话
鸟窠与白居易—禅画禅话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沈,勾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
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听了,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原来是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很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
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
这首七佛通偈看起来虽然稀松平常,可是又有几人能够做得到呢?如果人人能够消极的不为恶,并且积极地行善,人间那里还有邪恶?社会那里不充满爱心
和乐呢?也因此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完全改变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态度。
禅宗公案11则
禅宗公案11则禅宗公案第一则一杯茶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
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禅宗公案第二则公开地爱二十名和尚和一个名叫慧春的尼姑,一起在某位禅师会下习禅。
慧春生得非常漂亮,虽然剃了头发,穿上了朴素的法衣,仍颇有姿色。
有几名和尚暗恋着她,其中有一个写了一封情书给她,要求来一次私下的约会。
慧春没有理他。
第二天,禅师上堂对众说法,说罢之后,慧春起立对写信给她的和尚说,“如果你真的那样爱我的话,现在就来拥抱我吗?”禅宗公案第三则一尊佛在明治时代的东京,住着两位性情相对的导师:一为真言宗的上师云升,谨守佛戒,丝毫不犯;不但从不饮酒,而且过午不食。
另一位为禅宗的坦山,身为帝国大学的哲学教授,从不遵守戒规;要吃便吃,要睡便睡,而且不分早晚。
一天,云升造访坦山,后者正在喝酒。
身为佛教徒,照理应该是滴酒不沾的。
“哎,兄弟,”坦山迎道,“要不要来上一杯?”“我从来不喝!”云升严肃地叫道。
“连酒都不喝的人不是人,”坦山说道。
“你因为我不沉湎于毒液而故意骂我不是人!”云升气愤地叫道,“请问:我不是人是什么呢!”“是一尊佛,”坦山答道。
禅宗公案第四则泥泞路上某次,坦山与一道友走上一条泥浆路,此时,天上仍在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女郎,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的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女郎抱过了泥路。
道友一直闷声不响,直到天黑挂单寄宿,才按捺不住地对坦山说:“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
那是很危险的。
你为什么要那样做?”“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么?”禅宗公案第五则一个寓言佛佗在一部经中说了如下寓言:一个人途经荒野,碰到了一只老虎,于是他拚命逃跑,老虎紧追不舍。
禅宗公案与故事20则
禅宗公案与故事20则禅宗公案与故事90则!深刻启发!果断收藏!2015-02-25 天徽神秘空间禅宗公案,为史载佛教祖师、禅宗大德在接引参禅者时所作问答,或具有特殊启迪作用的动作,以资判定迷悟的准绳。
古籍中载有禅宗公案一千七百则左右,常用四五百则左右。
常读公案,有助启迪心智,脱迷顿悟。
——纯道题记禅宗公案与故事,根据大量历史流传下来的禅宗公案和史料,撷取其中重要和著名片段而重新编写,尽可能使语言通俗化,每一则更加上“启示”录,帮助现代人理解公案和故事中释放出来的内涵。
1、大士讲经南朝梁武帝时,婺州有位傅大士,人称“善慧菩萨”,经常到南京城里卖鱼以谋生。
有一次,梁武帝请名僧志公讲《金刚经》,志公说自己不会讲,市井中有位卖鱼的傅大士善讲解此经。
武帝便召傅大士到禁中。
大士登台后,将戒尺朝桌上一拍,便扬长而去。
武帝愕然。
志公问:“陛下,您明白了吗?”武帝说:“明白什么?”志公说:“大士已经讲完了。
”启示:禅不可说,一说便有偏差。
无法可说,就是说法。
2、身居险地唐代道林禅师在杭州秦望山的大松树上搭窝棚居住,人称“鸟窠和尚”。
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上山拜访,说:“禅师住这么高,摇摇晃晃,危险啊。
”禅师答:“我看大人您比我更危险。
”白居易不解:“我身为地方大员,镇守一方,有什么危险?”禅师开示道:“身陷尘事纷争,耗费心力而无法停息,如同每天在薪火上烧烤,怎会不危险呢?”启示:身居险境而思安慎行,危而不危也;心耽安乐而不知其危,安而不安矣。
3、大耳觅心印度僧人大耳号称有“他心通”,能知道别人心里想什么。
唐肃宗于是让国师慧忠去试试真假。
慧忠闭上眼,面带微笑:“你看老僧我心在何处?”“国师童心重,西川看龙舟。
”慧忠心念一转:“现在呢?”“溪边山林下,国师戏群猴。
”慧忠于是将心念全部收起,进入心无外物的禅定境界。
大耳遍寻天上地下都不见,满头大汗,不知所措。
慧忠笑着说:“因为我没有心迹,你到哪里去找呢?”启示:心定无迹,心动有踪;只要心中有杂念,别人就能发现。
宜默不宜喧,-禅宗公案(禅画)
宜默不宜喧,-禅宗公案(禅画)
灵树院有一年夏安居的时候,五代时的后汉刘王坚持礼请云门禅师及其寺内大众全体到王宫内过夏。
诸位法师在宫内接受宫女们礼敬问法,莺莺燕燕,热闹非凡。
尤其刘王虔诚重法,故禅修讲座,无日无之。
寺中耆宿也都乐于向宫女和太监们说法。
但唯有云门禅师一人却在一旁默默坐禅,致使宫女们不敢亲近请示。
有一位值殿的官员,经常看到这种情形,就向云门禅师请示法要,云门禅师总是一默,值殿官员不但不以为忤,反而更加尊敬,就在碧玉殿前贴一首诗道:“大智修行始是禅,禅门宜默不宜喧,万般巧说争如实,输却禅门总不言。
”
禅门高僧,一向如闲云野鹤,或居山林,或住水边,三衣一具,随缘任运,即使法缘殊胜,王宫侯第,亦不为利诱,不为权动。
如云门禅师者,“一默一声雷”,虽不言语,实则有如雷轰顶之开示,吾人如在沈默时体会出千言万语,就可以说已透到一点禅的消息了。
禅宗公案大全(一)
禅宗公案大全(一)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
"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于是,便把峨山赶出去,峨山不服,再三入室,三次都被打出来。
峨山心想:我是被印可的人,难道白隐禅师看不出我有实悟?或许是在考验我吧!便再去叩禅师的门说道:“前几次都因我的无知,而触犯了禅师,愿垂慈诲,我一定虚心纳受。
”白隐禅师道:“你虽担一肚皮禅,到生死岸头,总无著力,如果要痛快平生,须听我‘只手之声’(参一只手所发出的声音)!"因此,峨山便在白隐禅师座下,随侍四年,在峨山三十岁那年终于开悟。
峨山是白隐禅师晚年的高足,峻机妙用,大振白隐的门风。
后来年老时,在庭院外整理自己的被单,信徒看到,觉得奇怪,便问道:“禅师!您有那么多的弟子,这些杂事为什么要您亲自整理呢?”峨山禅师道:“杂事,老年人不做,那要做什么?"信徒说道:“老年人可以修行呀!”峨山禅师非常不满意,反问道:“你以为处理杂务就不是修行吗?那佛陀为弟子穿针,为弟子煎药,又算什么呢?”信徒终于了解到生活中的禅。
一般人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做事与修行分开,其实,如黄檗禅师开田、种菜,沩山禅师合酱、采茶,石霜禅师磨麦、筛米,临济禅师栽松、锄地,雪峰禅师砍柴、担水,其它还有仰山的牧牛,洞山的果园等,这在在说明,禅在生活中.断指求法唐代仰山慧寂禅师,广州人,俗姓叶,九岁时,父母便送他到广州和安寺出家,到了十六岁时,父母又后悔不该送他出家,故又想尽方法,把他接回家来,令他还俗,准备完婚.慧寂知道后,大惊,着急地问道:“这是为什么呢?”慧寂的父亲回答道:“从前我和你母亲之所以要送你到寺院里出家,是因为有一个算命先生说你命中犯凶煞,如果不投入僧门,求菩萨的庇护,便无法抚养长大.现在你已经度过了厄运,可以还俗,继承叶家香火,我与你母亲已为你安排好一门美满姻缘,你又何必执意回到寺里过清苦的生活呢?”慧寂听后,不觉悲痛万分,一方面觉得父母用心良苦,恩情深重,一方面又觉得双亲在利用佛门,以保全儿子生命。
寸丝不挂,-禅宗公案(禅画)
寸丝不挂,-禅宗公案(禅画)
净居寺的比丘尼玄机,常在大日山的石窟中打坐参禅,有一天忽然兴起一个念头,心想:“法性湛然深妙,原本没有来去之相,我这样厌恶喧哗而趋于定寂,算不得是通达法性的人。
”
于是他立刻动身往访雪峰禅师。
雪峰初见时问道:“从什么地方来?”
玄机回答道:“大日山。
”
雪峰用机锋语问道:“太阳出来了没有?”
玄机不甘示弱道:“假如太阳出来的话,会把雪峰给融化了。
”
雪峰见其出语不凡,再问:“你叫什么名字?”
“玄机。
”
“一天能织多少?”
“寸丝不挂!”
当玄机礼拜而退时,才走了三五步,雪峰道:“你的袈裟拖在地下!”
玄机听后,赶快回头看一下袈裟的衣角。
雪峰哈哈笑道:“好一个寸丝不挂!”
玄机和雪峰的对话,可以看出禅的不同境界,玄机的话是捷辩,不是禅;雪峰禅师的一句“好一个寸丝不挂”,那才是禅机!。
【禅艺题记】禅宗之公案
【禅艺题记】禅宗之公案2016年8月21日,《禅艺春秋》(周宇著)与《禅艺题记》(纯道著)两本新书在2016年上海书展上首发,签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即日起《禅艺会》将摘录书中部分精彩内容连续发布,以飨读者。
亚马逊网、当当网、京东网、淘宝网等已上柜《禅艺春秋》《禅艺题记》两书,欢迎读者直接在网上订阅。
《禅艺题记》禅宗之公案禅宗公案,为史载祖庭祖师、禅宗大德在接引参禅者时所作问答,或是具有特殊启迪作用的动作,以资判定迷悟的准绳。
中国古籍中载有禅宗公案一千七百则左右,常用四五百则左右。
常读公案,有助启迪心智,脱迷顿悟。
顿悟与渐悟都是禅宗的重要法门。
六祖惠能提倡“明心见性”的顿悟法门,重视通过刹那间的顿悟,领悟佛法,开启般若。
每一个禅宗公案的背后都有悟与迷的故事发生,它虽然发生于过去,却对当下和未来都有启发意义。
古时禅师往往透过证悟,灵活运用佛家各宗结论作为出发点,用或直指或影射的方法,来表象这不可言说与不可思议的证悟境界。
众多禅理,对许多人来说,好似银山铁壁,无从了解其真正含义。
只有在渐进的学法过程中才能遇到顿悟的那一刻。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唯禅宗公案偈语,句不停意,用不停机,口角灵活,远迈道士之金丹诗诀。
”而今人读公案却一知半解,无法了意契机,全因大环境没了佛教气氛与禅宗气象,若要重新方圆默契,至少需二三代人的补习。
铃木大拙说:“公案乃‘一种建立判断标准的众所周知的文献。
’凭借它可以测验禅悟的正确性,它常是禅师说的话或对问题所作的回答。
”研读公案,可破除执迷;揭示妙趣,以幡然醒悟;刹那顿悟,得般若妙心。
南怀瑾言:“公案者,亦如儒家所称学案。
非徒为讲述典故记事之学,实为前贤力学心得之叙述,使后世学者,得以观摩奋发,印证心得也。
”自古禅师百万,留名高师无几;代代故事无数,朝朝公案可计,如若不读不学,愧对前贤高师。
日种让山先生认为:“坐禅与公案,是禅门修行的根本两轮,缺其一,就不能见性成佛。
”在日本人看来,发生于中国古代禅师间的诸多公案,是学习禅宗体系的根本大典,不论其哲学思想,还是美学思想,都在其中得到充分滋养与充足孕育。
四季禅02前言
《四季禅·春》前言禅宗公案的“公案”这个词,历来有多种说法。
笔者认为,禅宗的“公案”,引伸于古代中国衙门正堂里办公、办案的那个公案——工作台。
这类工作台,日理万机,断善恶、决是非,是社会的公共意识和法律秩序的体现。
古代中国衙门的正堂上,一般都挂有“光明正大”,或“明镜高悬”的匾额,以表明其正直、无私、智慧和力量。
禅宗的公案,也有这层含义,不过这个工作台就是我们的心。
禅宗北宗的大师神秀的名言。
“心如明镜台”,正是恰如其分的表明了这个意思。
但禅宗的公案——这个明镜台还不仅仅停留在上面所说的那层意思上,而有更为深沉的含义,这个明镜台所断的案子,是直接评断人生宇宙的根本真理,不属这类问题的,则进不了禅宗公案的大门。
对禅宗的公案,历来就有拈提、颂古、评唱、垂示等形式的解说,但这只是禅宗内的解说。
这类解说,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无疑等于是又一重公案而无法下手。
现代海内外对禅宗思想的种种评论、介绍、阐述,从作者本人理解上着笔者少,而学术性的发挥者则较多,所表达的禅宗韵味,读后总给人一种隔靴搔痒之感。
要知道,禅宗的精华所在,并不在禅师们的语录、讲演上,更不在现代知识界所作的哲学的评论和阐述上,禅宗的精华是在公案上。
禅宗的公案,包括了禅师们的开示、应机、接机、开悟等一系列的过程;有主体、有对象,有时是几对矛盾同时展开,极其生动活泼地显示了进入禅境的全过程。
同时,公案里没有玄学式的说教,没有思辩上的用心,它是禅师们日常生活——禅生活的记录。
公案的用语生动、机智、幽默、含蓄。
而许多公案更是以推、拉、扭、打、棒、喝、行、走等丰富的动作行为来表达的。
这些行为动作,则是语言所不能或难以表达的。
这样就使公案的意蕴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禅宗公案是古代禅师们在禅的生活、学习、体验中所形成的一种文体,其中融会了古代中国的传统思想的精粹,也融会了印度佛教思想的精粹。
而公案的用语,完全不是人们正常生活中所习惯的那些思维和语言的形式。
禅宗公案大全(一)
精心整理禅宗公案大全(一)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你再三入室,三次都被打出来。
峨山心想:我是被印可的人,难道白隐禅师看不出我有实悟?或许是在考验我吧!便再去叩禅师的门说道:“前几次都因我的无知,而触犯了禅师,愿垂慈诲,我一定虚心纳受。
”白隐禅师道:“你虽担一肚皮禅,到生死岸头,总无着力,如果要痛快平生,须听我‘只峨山禅师道:“杂事,老年人不做,那要做什么?”信徒说道:“老年人可以修行呀!”峨山禅师非常不满意,反问道:“你以为处理杂务就不是修行吗?那佛陀为弟子穿针,为弟子煎药,又算什么呢?”信徒终于了解到生活中的禅。
禅九岁时,父母便送他到广州和安寺出家,到了十六岁时,父母又后悔不该送他出家,故又想尽方法,把他接回家来,令他还俗,准备完婚。
慧寂知道后,大惊,着急地问道:“这是为什么呢?”慧寂的父亲回答道:“从前我和你母亲之所以要送你到寺院里出家,是因为有一个算命求菩就要立刻背弃佛门,这种伪善伪信、自私自利的行为,实在罪过。
想来想去,慧寂决心不造孽缘,不能顺着父母心愿成婚,可是又知道语言上的争执是没有用的,于是就趁家人不注意时,将自己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一刀斩断,鲜血淋漓地盛在“孩后来,慧寂十八岁时,到江西吉州,拜访耽源禅师,传授圆相九十六种;二十一岁,参访灵佑禅师,侍从十五年;三十五岁后,领众出世,成为沩山灵佑座下的大弟子,创立中国禅宗里“沩仰宗”一派;七十三岁时示寂,大家都尊称为“小释迦”。
中国人对出家为僧,一直没有正确的认”绳床的角上挂着的拂子,怀海禅师顺着马祖禅师的眼光说道:“就是这个作用,应离开这个作用!”马祖道一禅师道:“你以后要如何接引学人?”百丈怀海禅师拿下拂子,竖了起来。
马祖道一禅师道:“就是这个作用,应离“禅耳聋了三天。
”黄檗禅师听老师这么说后,不自觉地吐出舌头。
百丈禅师问道:“你以后不是要继承马祖的禅法吗?”黄檗禅师答道:“今天老师举出这个公案,使我们见到马祖禅师的大机大用,但是还以后仰山禅师道:“此是显大机大用。
禅宗公案大全
禅宗公案大全禅宗公案大全、比自已优秀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
” 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于是便把峨山赶出去峨山不服再三入室三次都被打出来。
峨山心想我是被印可的人难道白隐禅师看不出我有实悟或许是在考验我吧便再去叩禅师的门说道“前几次都因我的无知而触犯了禅师愿垂慈诲我一定虚心纳受。
” 白隐禅师道“你虽担一肚皮禅到生死岸头总无着力如果要痛快平生须听我…只手之声?参一只手所发出的声音” 因此峨山便在白隐禅师座下随侍四年在峨山三十岁那年终于开悟。
峨山是白隐禅师晚年的高足峻机妙用大振白隐的门风。
后来年老时在庭院外整理自己的被单信徒看到觉得奇怪便问道“禅师您有那么多的弟子这些杂事为什么要您亲自整理呢” 峨山禅师道“杂事老年人不做那要做什么” 信徒说道“老年人可以修行呀” 峨山禅师非常不满意反问道“你以为处理杂务就不是修行吗那佛陀为弟子穿针为弟子煎药又算什么呢”信徒终于了解到生活中的禅。
一般人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做事与修行分开其实如黄檗禅师开田、种菜沩山禅师合酱、采茶石霜禅师磨麦、筛米临济禅师栽松、锄地雪峰禅师砍柴、担水其它还有仰山的牧牛洞山的果园等这在在说明禅在生活中。
1 of 62 禅宗公案、断指求法唐代仰山慧寂禅师广州人俗姓叶九岁时父母便送他到广州和安寺出家到了十六岁时父母又后悔不该送他出家故又想尽方法把他接回家来令他还俗准备完婚。
慧寂知道后大惊着急地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慧寂的父亲回答道“从前我和你母亲之所以要送你到寺院里出家是因为有一个算命先生说你命中犯凶煞如果不投入僧门求菩萨的庇护便无法抚养长大。
现在你已经度过了厄运可以还俗继承叶家香火我与你母亲已为你安排好一门美满姻缘你又何必执意回到寺里过清苦的生活呢” 慧寂听后不觉悲痛万分一方面觉得父母用心良苦恩情深重一方面又觉得双亲在利用佛门以保全儿子生命。
禅宗公案
禅宗公案公案,原意指官府用以判断是非的案牍。
所谓'案牍'即指文书而言。
官府之文书成例及讼狱论定者谓之'案'或'公案'。
"公案"起源于唐末,兴盛于五代和两宋。
据计算,禅宗的公案大约有一千七百余则。
通常所用也不过四五百则左右。
公案的内容大都与实际的禅修生活密切相关。
禅师在示法时,或用问答,或用动作,或二者兼用,来启迪众徒,以使顿悟。
这些内容被记录下来,便是禅宗公案。
近些年的所谓佛教文化热,很大程度上是禅文化热。
为了使大家初步了解禅的知识,本书编者选出二百则公案,加以简单解说,以使人们正确认识禅文化,走近禅文化。
心灯传承拈花微笑兄唤弟答皮肉骨髓僧璨忏悔谁人缚汝汝勿姓耶心如明镜菩提无树无住为本一物不中不落阶级沩山踢瓶临济三拳过水睹影脱却铁枷罗汉片石勘破悟禅摔师悟道禅师示法达摩廓然法融睹佛天柱风月吹缕布毛说易做难为灶说法本来面目磨砖作镜马祖教禅马祖四说庞蕴江水何不自射庭前柏树赵州勘婆坐而揖之临济说"喝"无事贵人呈剑献诗德山赐棒黄龙三关其声如雷疏山倒屙某僧话堕倩女离魂示法无语掷瓦翘足视生如梦非公境界识心见性古佛去久与夺拄杖教学相长独超物外超师之见石头不失石头路滑西堂鼓角龙潭吹烛怜儿不丑香严赤贫曹山龙吟玄沙明珠文益重行一指头禅从谂拜师沩山拔火苍天苍天老贼教子我子天然一粒之米慧中三召智常圈菜某甲去得甚堪雕琢德山托钵顿悟之道与汝安心百丈野鸭衔一茎草自家宝藏黄檗笠子击竹悟道崇信十饼鳌山成道见山见水曹源一滴放三顿棒拙自何来灵利僧人不干文字刻苦修持不见不闻是病非禅自观自静他心通者石巩牧牛天皇问法千圣不识百尺竿头无情说法猫狗大虫得心解脱不成佛道闻钟七条抬脚不起智不是道他是阿谁路在何方生活中禅赵州问道运水搬柴不作不食肚饥吃饭清潭月影大珠用功婆子倾茶随流而去失牛失火洗钵吃茶热凉寒火不断世谛思辨之智佛无南北风动幡动住处危险真性缘起慧忠考验神会知解不道长短钝根阿师丧我儿孙说有道无南泉斩猫南泉行粥鹅出瓶中牛过窗棂隐峰泻水东坡输带丹霞焚佛高平低平香严上械拾得扫地却辐却轴不可思议不触即背无缝之塔佛曾迷否哪块不精费却盐醋何曾错了信念金刚断臂求法不视天子不缺盐酱即心即佛亲者不问已进不退半个圣人折足而悟得与不得一得一失以此袁献禅的语言野狐之禅寸丝不挂背后底聻卧轮伎俩无水无舟芥子须弥一言相契云门三关白云万里私通车马三十六对诗情禅意上江籴米诫斫松竹鱼鼓颂歌蝇子透窗赞土馒头月上寒山云天水瓶零落知空如今不疑昨夜一枝溪声长舌翠微深处骑牛归家禅的幽默师姑女人鼻孔眼睛汝问不当筋斗画像见性非眼倒立而寂不钝置汝指人为驴唤主人公守堂家人心中有佛风吹不动禅与幽默禅师圆寂叶落归根振铎入棺吾欲行矣此物他物空诸所有无声三昧临逝夜话行脚去也不复来矣。
禅宗公案与故事20则
禅宗公案与故事20则禅宗公案和故事是禅宗佛教中常被引用的教材。
它们以简短的形式呈现了禅宗大师们的思想和教导,对修行者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20个经典的禅宗公案和故事,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1. 问禅和尚:“如何才能成佛?”禅师回答:“日常心即是佛。
”2. 有人问禅师:“真理在哪里?”禅师回答:“心即是真理。
”3. 学僧问禅师:“如何修行?”禅师说:“饭时吃饭,行时行路,睡时睡觉。
”4. 某学生问禅师:“如何见性?”禅师回答:“砍断头颅,看见性即可。
”5. 一个学生问禅师:“如何了解自己?”禅师说:“看镜子,就能认识自己。
”6. 有人问禅师:“如何超越烦恼?”禅师回答:“不要去执着于它。
”7. 学僧问禅师:“如何断除妄想?”禅师答道:“将妄想当作妄想看待,自然会破除。
”8. 一个学生问禅师:“如何消除贪婪?”禅师回答:“放下执着,贪婪自然会消失。
”9. 某学生问禅师:“如何安住于当下?”禅师回答:“将注意力专注于此刻正在做的事情。
”10. 有人问禅师:“如何超越生死?”禅师回答:“了解生死是虚幻的,自然会超越它。
”11. 学僧问禅师:“如何做到无欲无求?”禅师回答:“直接体验当下的满足,就不再有追求。
”12. 某学生问禅师:“如何摆脱痛苦?”禅师说:“接受痛苦,成为它的观察者,痛苦就会逐渐解脱。
”13. 一个学生问禅师:“如何修习禅定?”禅师回答:“不要去思考,专注于呼吸和身体的感受。
”14. 有人问禅师:“如何培养慈悲心?”禅师回答:“体验到自己的痛苦,就能理解他人的痛苦。
”15. 学僧问禅师:“如何修行持戒?”禅师答道:“发现自己对某些行为有执着时,就要避免它。
”16. 某学生问禅师:“如何不被外物所扰?”禅师回答:“意识到外物的变化无常,就不会被它所影响。
”17. 一个学生问禅师:“如何透彻理解空性?”禅师说:“放下执着,意识到一切都是空的。
”18. 有人问禅师:“如何提升智慧?”禅师回答:“思想的停止就是智慧的开启。
大千为床,-禅宗公案(禅画)
大千为床,-禅宗公案(禅画)
有一次,苏东坡要来见佛印禅师,并且事先写信给禅师,叫禅师如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不必出来迎接。
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的礼来接他──不接而接。
可是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迎接,终于抓住取笑禅师的机会,说道:“你的道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迎接我。
”
苏东坡以为禅师这回必居下风无疑,而禅师却回答一首偈子说:
“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
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
意思是说:赵州不起床接见赵王,那是因为赵州不谦虚,而不是境界高,而我佛印出门来迎接你,你以为我真的起床了吗?大千世界都是我的禅床,虽然你看到我起床出来迎接你,事实上,我仍然躺在大千禅床上睡觉呢?你苏东坡所知
道的只是肉眼所见的有形的床,而我佛印的床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大广床啊!。
不可向你说,-禅宗公案(禅画)
不可向你说,-禅宗公案(禅画)
有一学僧想到覆船禅师住的地方去,在路上碰到一个卖盐的老翁,于是就向前问道:“请问老翁覆船路如何去?”
良久,都等不到老翁的回答,于是学僧又问一次。
老翁:“我已经向你说过了,你聋吗?”
学僧:“你回答过我什么?”
老翁:“向你说覆船路。
”
学僧:“难道说你也学禅吗?”
老翁:“不止是禅,连佛法也全会。
”
学僧:“那你试说看看?”
老翁一句话也不说,挑起盐篮便要走。
学僧不解只道了一声:“难!”
老翁:“你为什么这样说?”
学僧:“盐翁!”
老翁:“有何指示?”
学僧:“你叫做什么?”
老翁:“不可向你说这是盐。
”
要去覆船禅师处参学,路要怎么走?“既曰覆船,何有道路?”道,有难行道,易行道,有大乘道小乘道,有出世道世间道,一般学者,总要循道前行,但禅门学者,“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
”虽是覆船,又何无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虫御木,-禅宗公案(禅画)
有一次,沩山灵佑禅师在百丈禅师身旁,百丈禅师问道:“谁?”
沩山禅师答道:“灵佑!”
百丈禅师道:“你拨一拨火炉中,看看还有火没有?”
沩山禅师在炉中拨了一拨,回答道:“无火。
”
百丈禅师亲自站起来,走到炉边,用火钳在炉中深深一拨,拨出一点火星,取出来给沩山看,然后说道:“你说无,这个不是火吗?”
沩山灵佑禅师说道:“我知道是有,只是未能深深一拨!”
百丈禅师道:“这只是暂时的歧路,经典上说,要了悟佛性,当观时节因缘,时节因缘一到,如迷忽悟,如忘忽忆,那时才知道自己本来一切具足,不是从外而获得的。
所以,祖师说:悟境同未悟,无心如有心。
凡圣虚妄,本来心法,原自备足。
你现在已经如此,好好保护并把握它吧!”
第二天,沩山禅师随同百丈禅师入山出坡(劳动服务),百丈禅师问沩山道:
“火种带来了吗?”
沩山禅师答道:“带来了。
”
百丈禅师追问道:“在什么地方?”
沩山禅师捡起一枝柴,吹了两下,然后交给百丈禅师。
百丈禅师欢喜的说道:“如虫御木,偶而成文。
”
“火种”,代表了什么?暗示了什么?此即所谓佛性也。
百丈禅师要沩山到炉中拨火,此即暗示他要找到自己的佛性。
找到佛性本心,谈何容易?百丈禅师不得不亲自示范,要深深一拨,自性才能现前。
甚至师徒在出坡时,都在策励生活中不要忘记自性,一句“火种带来了吗?”这里面多少慈悲、多少智能、多少生活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