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复习资料
初中七年级的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包括答案
![初中七年级的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包括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dcc9d93169a4517623a373.png)
(一)手不释书凡先生①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②,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波折③;或与平常所闻不合,则即④坊肆⑤中发书而对勘⑥之。
或径行⑦平原大野,无足⑧留神,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⑨;偶有忘记,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说明】①先生:指顾炎武。
②厄塞:险峻的地方。
③波折:详尽状况。
④即:凑近,引申为走向。
⑤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⑥对勘:查对校订。
⑦行径:直接行走。
⑧无足:没有值得。
⑨诸经注疏:各样经典着作的讲解疏证。
1、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⑴凡先生之游.⑶或.与平常所闻不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⑵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⑷发书而对勘之.⑴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波折。
⑵或行径平原大野。
3、先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请联合本文,说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4、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写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此后这句话演变成哪句名言?(二)反复无常宋有狙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
俄而④匮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⑥于己也。
先诳⑦之曰:“与若⑧芧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说明】①狙 (j ū) 公:养猴子的老人。
②狙:称猴。
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
⑤匮:缺少。
⑥驯( xùn) :驯服,服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气帖。
⑦诳(ku áng ) :欺诈,瞒哄。
⑧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⑨芧 ( x ù) :像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1.解说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狙亦得公之心 ( ) (2) 损其家口 ( )(3) 充狙之欲 ( ) (4) 与若芧 ( )2.以下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两项是()A. 爱狙,养之成群B. 能解狙之意C. 先逛之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知识难点梳理)20篇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重难点全攻略(全国通用)(原卷版)
![课外文言文(知识难点梳理)20篇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重难点全攻略(全国通用)(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b8a45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a.png)
进阶练07 课外文言文(知识难点梳理)20篇一、课外阅读师经,战国时期魏文侯的乐师。
①无见违:没有人违抗我。
①中旒(liú):击中了冠冕上的玉串。
①溃之:把玉串撞散了。
①符:凭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叔敖为.楚令尹为:担任B.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担心C.师经鼓.琴鼓:弹奏D.是.寡人之过也是:这5.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6.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B.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C.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D.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众人向孙叔敖祝贺,一位老人对此极为不满,穿粗布衣服来吊唁斥责。
B.从甲文中孙叔敖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虚怀若谷、为民着想的官员。
C.乙文中师经用琴撞了魏文侯后,努力劝谏魏文侯要做尧舜那样的明君。
D.乙文中魏文侯勇于改过,可以看出他包容的胸怀和从谏如流的品质。
【注】①勒兵:操练士兵。
①末:解决问题的下策。
①夫椒:地名。
①保栖:退守。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1)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2)遂.兴师10.对文中画曲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B.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C.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D.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A.“官治以法”的“以”字可联系成语来理解,与“绳之以法”的“以”意思相同。
B.词典解释“尤”主要有四个意思:①突出的;①更加,尤其;①过失;①怨恨,责怪。
“捕其尤者四人”的“尤”字根据上下文语境,应为解释①的意思。
C.“檄诸绅投谒”的“谒”字可联系课内所学来理解,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生以乡人子谒余”的“谒”意思相同,都是“拜见”之意。
初三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集锦
![初三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46a9b8e0770bf78a652954ac.png)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集锦◆(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天又雨,公将焉之?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做人要诚信、守时等。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给。
②宣王说.之:通“悦”,喜欢。
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滥竽充数。
(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
去:离开。
(2)及.孟子长。
及:等到。
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启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5e3b6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c.png)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1、___对___年幼却聪明过人。
他的祖父___是魏郡太守。
有一次,正月日食,京城看不到,___听到这个消息后向皇宫报告。
太后问他这次日食持续多久,___想不出来怎么回答。
这时,七岁的___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之后就像月初一样呢?”___大吃一惊,立刻回答了太后的问题。
太后对___十分惊奇和喜爱。
2、神童庄有恭___是广东人,小时候就被称为神童。
他家住在离___很近的地方。
一天,他在附近放风筝,不小心风筝飞到了将军署的院子里。
___直接走进去要取回风筝。
守卫们觉得他神秘莫测,就问他:“你是谁?为什么来这里?”___老实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将军问他:“你读过书吗?能对诗吗?”___回答:“能,这是小事,有什么难的?”将军听了以为他很厉害,就让他对一幅画作品进行评论。
画里有一座房子,但是屋里没有人声,没有龙的吟声,没有虎的啸声,没有花的香味,也没有鸟的叫声。
将军觉得这很好笑,就让___来评论一下。
___说:“只需要看这里面的一局棋,我就可以对它进行评论了。
”他说:“这是一局残棋,只剩下半局了,车没有轮子,马没有鞍子,炮没有烟火,兵没有粮食。
将军要小心,小心。
”3、___聪慧___十几岁的时候,就背诵了《诗经》、《论语》和数十万言的辞赋,写作能力非常出色。
___看了他的文章,问他:“你找人帮你写这篇文章了吗?”___跪下回答:“我自己写的,言出之后就成了文章,没有什么难的。
”当时,邺城有一位叫做笔立的人,他的书法也非常出色。
___非常赞赏___和笔立的才华。
4、鲍子难客___家族有一千个客人。
有一次,有人送来了鱼和雁,___看到后说:“上天对我们人类真是太好了!它们生长五谷,还有鱼和鸟,都是为了我们人类而存在的。
”客人们都赞同。
不过,___的儿子年纪只有十二岁,也在场。
他说:“我不同意你们的说法。
上天创造了万物,包括我们人类在内。
这些生物之间并没有贵贱之分,它们只是相似而已。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精练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精练](https://img.taocdn.com/s3/m/fa12a91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1.png)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精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精练一、人物传记篇(一)王充市肆博览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⒈,师事扶风班彪⒉。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⒊。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⒋,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⒌,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屏居⒍教授⒎。
——选自《后汉书〃王充传》【注释】⒈受业太学,在太学里学习。
太学,汉朝设在京城里的最高学府。
⒉师事扶风班彪:拜扶风人班彪为师。
⒊章旬:章节与句子。
⒋肆:店铺。
⒌忆:记住。
⒍屏居:隐居。
⒎教授:从事教学。
【阅读提示】从上面一则史实中,至少可以借鉴到两点。
一是要博览群书。
广泛阅读,能用前人的知识丰富自己,拓宽眼界,奠定厚实的基础。
诸子百家的著作浩如烟海,王充没有条件买书,便到书摊上去读,他的志气与毅力实在一般人之上。
二是读书不能泥古。
所谓泥古,就是死守章句,不敢越前人雷池半步。
王充对前人的学说,有吸收、有批判,做到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正因为王充既有渊博的知识,又不泥古,所以能在中国古代哲学史独树一帜。
他的许多著作有真知灼见,给后代以巨大的影响。
【仿真训练】1.解释加点字。
(1)乡里..扶风班虎 ( ) ..称孝 ( ) (2)师事(3)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 (4)一见辄.能诵忆 ( )2.选出与“博道众流百家之言’’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甚矣,汝之.不惠C水陆草木之.花 D.辍耕之.垄上3.翻译句子。
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道众流百家之言。
4.根据本文的介绍,王充读书的最大特点是(用文章原句回答)5.从王充读书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杨震拒贿杨震为东莱太守⒈,当之郡,道经昌邑⒉,故所举荆州茂才⒊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⒋震。
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日:?暮夜无知者。
?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一选自《后汉书》【注释】⒈杨震:东汉人,博学多才。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69bbd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f.png)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fcd4842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b.png)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文言文阅读知识要点。
1. 实词积累。
- 古今异义:文言文里有很多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不同。
例如“交通”在古文中常指“交错相通”(如“阡陌交通”),而现代指运输业等。
- 一词多义:像“之”字,可作代词(“下车引之”中的“之”指代元方)、助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等。
-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等情况。
如“狼不敢前”中的“前”是名词作动词,意为“上前”。
2. 虚词理解。
- 常见虚词有“而”“其”“以”“于”等。
- “而”的用法:表并列(“黑质而白章”)、表承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等。
- “其”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等,如“其不善者而改之”)、表示揣测语气(“其真无马邪”)等。
3. 文言文句式。
- 判断句:一般有“……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或者“……也”(“夫战,勇气也”)的形式来表示判断。
- 省略句:句子中省略主语、宾语或介词等成分。
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省略了主语“渔人”。
- 倒装句:有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状语后置(“战于长勺”应为“于长勺战”)等情况。
二、阅读训练方法。
1. 初读文章。
- 借助课下注释,尝试通读文言文,了解大致内容。
对于不认识的字,先根据字形结构或上下文推测读音和意义。
- 标记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 字词分析。
- 对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理解实词、虚词的含义。
对于一词多义的情况,要结合句子语境判断。
- 注意特殊句式,调整语序后再理解句子的准确意义。
3. 内容概括。
- 在理解字词和句子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可以从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进行概括。
- 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判断人物的性格特点。
4. 主题探究。
- 思考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可以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当时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入手。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e113b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b.png)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6分)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百里奚①之未遇时,亡虢而虏②晋,饭③牛于秦,传④鬻于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⑤,三日,请属事焉。
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注释】①百里奚:虢国大臣,后到秦国任大夫,是秦穆公建立霸业的功臣。
②虏:这里指被俘虏。
③饭:作动词,指喂养。
④传:传说。
⑤繆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参考译文】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虞国逃出,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
公孙枝得到百里奚以后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
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了他来却委任他官职,恐怕要被天下耻笑吧!”公孙枝回答说,“信征贤人而任用他,这是君主的英明,让位爷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
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
他如果真的贤德,国内都将顺服,敌国都将是惧,谁还会有闲暇耻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2分)(1)无乃为.天下笑乎()(2)信.贤而任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2分)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3.公孙枝说“夫谁暇笑哉”的目的是()(2分)A.提醒繆公任用百里奚会被人耻笑。
B.暗示繆公百里奚是一个能干的人。
C.希望繆公打消疑虑能信赖百里奚。
D.告诉繆公百里奚是个能吃苦的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注释:①“上”指刘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b91ea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7.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文天祥至潮州文天祥至潮阳, 见张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 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索之固, 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 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 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汪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释】①张弘范: 元军将领。
②张世杰: 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 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俱.入崖山________________ (2)使为.书招张世杰________________(3)其末二句云.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 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 (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C. (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D. (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4.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 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文中的3处地方)【参考答案】1. 留取丹心照汗青。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375d4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4.png)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2024·山东·中考真题)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cf36d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b.png)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 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 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 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 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 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 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 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 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 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 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 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
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
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 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
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 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 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 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 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4f26d2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4.png)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共11题)1.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终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别当意,必再三易之别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终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别当意,必再三易之别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答案】答案:【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终生关于写字,从来也别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略微有一点别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别怕烦恼。
所以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巧美好。
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2.略微别称心,必然再三地更改它而别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称赞了文明学习书法仔细,一丝别苟的精神。
难度:中等知识点:人物传记类2.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A B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 4.那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
“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那个方面的例子【答案】【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
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
如此向来坚持了十四年这久。
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额头,双足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d8e80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8.png)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篇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牧竖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注释: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
②致:使。
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1、解释加粗的`词①两牧竖入山至狼穴至_______________②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意_______________③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去_______________④既而奄奄僵卧既而_____________2、翻译①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说出阅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僮仆;②着急慌张的样子;③距;④不久2、①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才望见小狼,于是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奔跑号叫如同先前的样子。
②一会儿,大狼返回进入到自己的洞穴中,发现小狼崽子不见了,神情十分的紧张惶恐。
3、狼虽是凶残之物,但它表现出的疼爱子女的母性,也令人感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篇二」【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美于徐公。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初中语文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优质训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优质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49547758fafab069dc0275.png)
1、(4分)尝:曾经; 说:同悦,高兴,愉快; 数:屡次,多次;为:被
2、(4分)(1)等到戎族人侵,就传递鼓声相互告知,诸侯的军队都来救护天子。(2)周幽王想要褒姒欢笑,于是屡次使人击鼓,诸侯的军队来到却没有人侵的敌人。
3、(1分)诚信乃立国之本。信,可以得人心,可以得民助。为人处世,一定要守诚信。 (意思接近即可)
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注】①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②豕(shǐ):猪。③淖(nào):烂泥。④服田:驾牲口耕田。 牧:统治、管理。
【注释】 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 存:抚恤。 耽:沉溺。 九重:深宫之内。 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必先苦其心志()(2)行拂乱其所为()
(3)犹割股以啖腹() (4)若耽嗜滋味()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管夷吾举于世/皆以美于徐公
【注】①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第五个儿子,封肃王,后出使金国不归。沈元用:宋朝大臣。②虏:指北方的金国。③偶俪:对仗工整。④矜:夸耀。⑤他语:说别的事情。⑥骇服:吃惊佩服。⑦诬:虚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2)元用素强记()
(3)取纸追书之()(4)略无矜色()
小练习:
下列各句中均有活用的词,或“意动”,或“使动”,请你分别指出。
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
![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3be1fe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09.png)
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解析版)分二个版块,第一版块经典常考题22题,第二版块模拟预测题28题。
经典常考题(2023下·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钟情于崇山秀水之间,留下了大量游记名篇。
透过词藻精妙的文字,我们也能看到普通百姓的游艺民俗方式,他们对歌咏的热爱令人动容。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固户,连臂而至。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①,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②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③,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优劣自别。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④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⑤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袁宏道《虎丘记》,有删改)【注释】①栉比如鳞: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
②雷辊.(gǔn):车轮转声,这里指雷的轰鸣声。
③分曹部署:分批安排。
④竹肉:这里指箫管和歌喉。
⑤度;吐露。
1.下列加点字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音若.细发皆若.空游无所依B.而中秋为尤.胜水尤.清冽C.雅俗既.陈既.出,得其船D.飞鸟为.之徘徊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为画线句划分停顿最合适的一项是()A.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B.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C.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D.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3.用文章原句补全对话小语:我感觉袁宏道笔下的百姓特别可爱,“”一句表现出城里的男女老少关系亲密,手牵手、肩并肩一起参加歌会,热闹极了。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 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 含参考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 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 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7c650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e.png)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 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含参考答案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含参考答案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一)蒙骜①南征魏②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
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
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③“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公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为还魏。
魏王抱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
信陵君并使人求救于诸侯。
诸侯言信陵君复置魏将,皆遣兵救回魏。
信陵君率为五国之师大败蒙骜于河外,蒙骜来攻。
(Lizier《资治通鉴》).【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
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1.表述以下加点词。
(3分后)帅师伐魏?徒以有魏也?蒙骜遁走...2.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夹岸数百步b.珠可历历数也c.扶苏以数谏故d.数月之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乃使人恳请信陵君于赵。
?诸侯言信陵君复置魏将,皆遣兵救回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二)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存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花尾蝠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天下矣,君姑等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回去就是亡吾信也得原惩戒吾不为也。
”遂退兵而回去。
原人言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以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以难以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就是()(3分后)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夜雪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①,竟为雨雪阻。
然万竹中雪子②敲戛③,铮铮有声。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④,任之而已。
鲁直⑤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注释】①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公里长江北岸。
②雪子:即霰(xiàn),一种不透明的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南方称雪子。
③敲戛:敲打。
④流行坎止:遇到困难就停止。
⑤鲁直:黄庭坚,字鲁直,北宋诗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自叹每有欲往.⑵辄复
..不遂.
⑶任之而已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3、“亦复有少趣”,“趣”在何处?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校人欺子产
昔①者,有馈②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③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④曰:“始⑤舍⑥之,圉(yǔ)圉焉⑦;少则洋洋焉;攸然⑧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⑨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⑩,难罔⑪以非其道。
【注释】①昔:从前。
②馈:赠。
③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官。
④反命:回来报告。
⑤始:刚刚。
⑥舍:放掉。
⑦圉圉焉:局促不安的样子。
⑧倏然:自得的样子。
⑨所:处所。
⑩方:指合乎常情的方法。
⑪罔:欺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馈生鱼于.郑子产( )
(2)难罔以.非其道(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2)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3.聪明贤能的子产却被管理池塘的小官欺骗、蒙蔽,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扇不在新
庾稚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①。
侍中刘劭曰:"柏梁②云构③,工匠④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钟、夔⑤先听其音。
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
"庾后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庾稚恭”句:按《晋书》载,献扇一事出于庾稚恭的哥哥庾怿。
庾怿任豫州刺史,曾把白羽扇献给晋武帝。
毛扇,羽毛扇,据说原产于江南,后来才传入中原一带。
②柏梁:柏梁台,汉武帝所筑,在长安城。
③云构:高耸入云的建筑,大厦。
④管弦:乐器。
管指管类乐器,弦指弦类乐器。
⑤钟、夔:钟子期和夔,这里指代懂得鉴赏的音乐家。
钟子期是春秋时楚人,善听音乐。
夔是舜时的乐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庾稚恭为.荆州⑵武帝疑是故.物
⑶此人宜.在帝左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武帝疑是故物。
⑵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
3、试分析刘劭劝诫的巧妙之处。
(四)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zhuàn)。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luán)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
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小块的肉。
⑥箸: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公约之饭. (2)又久之,方.命坐
(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4)其人愧甚而退.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取自食之。
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参考答案:
(一)夜雪
1.(1)去,前往(2)总是遂愿、实现(3)罢了
2.当时(自己)正准备乘船去沙市,竟然被大雪阻挡了。
3.示例:趣在雪夜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的敲击声;趣在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烛火的红光;趣在悠闲自得地读书。
【译文】夜间下起了大雪,当时(自己)正准备乘船去沙市,竟然被大雪阻挡了。
然而听着雪珠击打着竹林,发出的铮铮声音。
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浏览一些书,还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
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能遂愿,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
这就是鲁直所说的“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吧。
(二)校人欺子产
1. (1)给 (2)用
2. (1)子产让管理池塘的小官把它养在池塘里。
(2)我已经把鱼煮着吃了,(他还)说:“它找到自己的处所了!它找到自己的处所了!”
3. 编造得合乎情理的话,聪明贤能的人也可能被欺骗,但聪明贤能的人很难被不合情理的事情所蒙蔽。
【译文】从前,有人送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让管理池塘的小官把它养在池塘里。
管理池塘的小官却煮了它,回来报告说:“(那条鱼)刚被放进池塘里,还是局促不安的样子,稍过一会儿就(现出了)舒畅得意的样子,很自得地游向深水处。
”子产说:“它找到自己的处所了啊!它找到自己的处所了啊!”管理池塘的小官退出来,说:“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把鱼煮着吃了,(他还)说:‘它找到自己的处所了!它找到自己的处所了!’”因此对于君子,可以用合乎人情的方法去欺骗他,去难以用违反常理的诡诈欺骗他。
(三)扇不在新
1.(1)担任(2)旧的,用过的(3)适合,适宜
2.(1)武帝怀疑是用过的(羽毛扇)。
(2)稚恭进献扇子,是因为它好,不是因为它新。
3.刘劭使用类比的手法劝诫,委婉生动,使被劝解者容易接受。
【译文】庾稚恭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向晋武帝进献羽毛扇,武帝怀疑是用过的。
侍中刘劭说:“柏梁台那样高大的楼台,是工匠先住在里面;乐器齐奏,也是懂得音乐的人和乐工们先审听它的音。
稚恭进献扇子,是因为它好,不是因为它新。
”庾稚恭(后来)听说了这件事,说:“这个人适合在皇帝身边。
(四)王安石待客
1.(1)吃饭 (2)才 (3)只 (4)回去
2.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3.王安石拿过(萧氏子不吃的胡饼的四边)自己吃了。
4.示例: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译文】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
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
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菜肴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已经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了。
(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小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放着菜汤罢了。
萧氏的儿子很娇生惯养,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
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的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