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论文提纲】: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中篇小说《边城》就是她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就是她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与个人的隐痛。《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就是她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这部小说通过对湘西儿女翠翠与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

运的惨痛事实。翠翠就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就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

一、沈从文的传奇人生

二、《边城》的人物形象

三、《边城》的艺术特色

四、《边城》的写作风格

【论文摘要】:《边城》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作者擅长将人

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与丰富的内心世界。小说结构寓严谨于疏放。全篇围绕翠翠的爱情故事这一中心逐步展开,情节集中、单纯;《边城》又就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曲浪漫主义的牧歌。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成为诗情的载体,抒情才就是小说的“本事”与目的。作者叙事的笔端,倾泻着、流动着作者对“爱”与“美”的诗性的讴歌与咏叹。作者还在艺术

上追求诗意化的表现。小说的故事基本上建筑在梦幻的基础上。运用的就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一半就是“梦”,一半就是理想的“现实”,并非对当时社会的写真。人物与故事就是当时社会真实的超脱与超越。作者在“边城”世界里有意

识地消解了种种对立因素。作品的结尾采用了比较平与、并非绝望结局,结尾更与余味袅袅的牧歌的情韵。

【关键词】:湘西、边城、悲剧、艺术、风格、世外桃源。

【论文正文】: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她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

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一、沈从文的传奇人生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的辞世,并没有写完她传奇人生的最后一笔。1980年代以来,由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发端,“重写文学史”一波波地走向了

高潮,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格局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茅盾被戏剧性地从现代文学

大师的地位上赶了下去,而沈从文与张爱玲这些曾经被排斥在“中国现代文学

史”的秩序之外的作家,则被供奉到了“纯文学”的神坛之上,占据了现代文学史的高峰。到20世纪末,沈从文与张爱玲成为了一种不可回避的阅读时尚。从文学史的被迫遗忘到“沈从文热”,沈从文的阅读史也具有了传奇的色彩。沈从文就是一部传奇,同时,她的创作也就是不同于现代主流小说的传奇。与现实主义对于文学的“认识”作用的强调相反,她不就是要使我们去接近现实,去“认识”现实;而就是要给我们一些色彩,一些音乐,一些故事,一些使我们脱离现实苦难的美丽梦境。193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边城》与散文集《湘行散记》使沈

从文达到了她创作的高峰。这就是她最美丽的作品。与诸如丁玲的《水》、茅盾的《子夜》、洪深的《五奎桥》等运用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描写中国城市与农村

的骚动与崩溃的现实主义的小说与戏剧以至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的《一九三一

年》不同,沈从文具有明显的装饰风格的作品体现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情调与创

作态度。正如她在《〈长河〉题记》中所说的,“特意加上一点牧歌的谐趣,取得人事上的调与”。追寻沈从文的年轮,循着沈从文的脚印,从湘西到北平,到上海、武汉、青岛、苏州、昆明,后来,她以1949年自杀为分界限,生命分为两半,她的上半生就是文学家,下半生就是文博专家。以沈从文为个案,我们不仅瞧到作家与学者的物质生活细节,而且隐隐约约瞧到20世纪中国的万千气象。沈从文一生几度沉浮,但她泰然自若望水云。如今的“沈从文热”大概就是她生前始料未及的,《沈从文年谱》“为全面地了解与研究沈从文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资料”(钱谷融序语),在我瞧来,对沈从文的历史命运的省察,对其作品中展现的人性的透视,会使人多一份睿智与从容。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与《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就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与反思者,她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与

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她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

阁的人,那可不就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就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就是“人性”。

二、《边城》的人物形象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就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就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就是在与都市

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她就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就是她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与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1、翠翠就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翠翠来到人间,便就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她爷爷把她领大,一老一少相依为命。自然即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她既就是爱情的女儿,又就是大自然的女儿。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就是美的精灵与化身。翠翠身上的“美”,就是通过她的爱情故事逐步表现出来的:

第一阶段:翠翠爱情萌生阶段。她在小镇瞧龙舟初遇傩送,爱情的种子就萌芽了。第二阶段:翠翠爱情的觉悟阶段。两年后又进城瞧龙舟,她的爱情意识已完全觉醒。

第三阶段:翠翠对爱情执着的阶段。她在爱上傩送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她。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她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然而,她与傩送的爱情却忽然受到严重挫折,傩送远走她乡、爷爷也死了使她一夜之间“长成大人“。最后,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些充分表现了翠翠性格坚强的一面。在爱情挫折中翠翠的性格展现着柔中有刚的美。

2、老船夫就是“善”的化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她就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五十年如一日的摆渡,把它瞧成就是自己的天职,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质朴憨厚、狭义心肠,不仅拘收过客的钱财,而且还善待乡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