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方案的评估和择优

合集下载

2024年行政管理本科-公共政策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2带答案

2024年行政管理本科-公共政策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2带答案

2024年行政管理本科-公共政策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简述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

2.简述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3.试从公共政策基本目标中的效率目标出发,分析《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政策出台的必要性。

4.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解决政策问题而釆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被称作()。

A.政策规划B.政策评估C.政策目标D.政策抉择5.通过举行信息发布会、发布文件或白皮书等方式正式向公众予以政策宣示的是()。

A.政策监控B.政策发布C.政策执行D.政策评估6.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指的是()。

A.政策信息B.政策网络D.政策过程7.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核心影响因素是()。

A.资源因素B.环境因素C.工具因素D.执行者因素8.试述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9.决策者正式同意采用某一政策方案来解决列在政策议程中的特定问题是()。

A.政策论证B.政策采纳C.政策审议D.政策评估10.依横向的形式特征进行划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

A.立法决策B.民主决策C.司法决策D.科学决策E.国家元首决策11.在比较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政策方案的判断与选择是()。

A.预测性评估B.评估与择优C.追溯决策D.政策演绎12.根据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原理,分析有关部门的应对措施为什么引来质疑。

13.能够由一位或数位决策者在相对有限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的公共政策问题是()。

A.结构适度问题B.结构不良问题C.结构混乱问题D.结构残缺问题14.政策系统的核心是()。

A.公共舆论C.公共权力D.政策环境15.由美国学者施莱辛格提出的政策变动模型是()。

A.学习型B.周期型C.Z字形D.过程型16.既非例行活动,又不是经常重复出现的,而是一次性的非例行的决策活动是()。

A.常规决策B.程序性决策C.确定性决策D.危机决策17.将公共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诉原因的问题认定方法属于()。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八章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八章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圣才出品】

第八章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一、概念题1.政策目标(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出政策目标的特征有:①问题的针对性。

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

缺少对有关问题的针对性,任何政策目标都难以立足。

②未来的预期性。

政策目标的出发点是针对有关社会问题,最终的落脚点也是要通过一定的政策行动在未来实现对有关问题的解决,因而必然存在对未来的预期性。

③多目的元。

任何政策问题往往都是复杂的,着眼解决某一政策问题的政策目的往往也是多元的。

当然每一项政策的众多目的当中会有主要目的与次要目的之分,且它们之间应该有机地统一起来。

2.政策规划(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政策规划是指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而对政策方案进行设计、比较、优选,并制定出政策的活动。

对其的理解主要把握三个方面:①政策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②政策规划的基本内容是政策方案的设计与择优;③政策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政策转移答:政策转移又称政策移植,就是一个政策借用国采纳其他国家的公共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临的政策问题。

政策移植可以发生在议程建立阶段,也可以发生在政策规划和政策执行阶段,而在政策规划阶段,政策移植的作用尤为重要。

在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政策来源方式。

政策移植的增加的原因有:①在全球化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脱离全球的经济体系及摆脱全球的经济压力;②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各国间在知识、观念等方面的交流变得更通畅快捷;③政策移植不仅是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政策学习现象,同样是信息化和区域一体化时代一个国家内部的现象,它在政策规划方面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4.政策合法化(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合法化是指有关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加以审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

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知识点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一节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一、政策目标的含义与特征(一)政策目标的含义政策问题得以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确定有关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二)政策目标的特征1、问题的针对性。

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

2、未来的预期性。

政策目标的出发点是针对有关社会问题,最终的落脚点也是要通过一定的政策行动在未来实现对有关问题的解决,因而必然存在对未来的预期性。

3、目的的多元性。

任何政策问题往往都是复杂的,着眼解决某一政策问题的政策目的往往也是多元的。

二、政策目标的分类(一)政策目标的类型划分1、根据政策目标所着眼的时间范围,可划分为长远政策目标和近期政策目标以及其他的政策目标。

2、根据政策目标所服务的地域或空间范围,可划分为全国性政策目标和地方性政策目标,国内政策目标和对外政策目标,全局性政策目标和局部政策目标。

3、依据政策本身所属的社会领域,可有政治统治性和管理性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文化政策目标以及社会政策目标。

4、依据政策所服务的主体是普通社会大众还是社会少数人群,可有公益性目标和特殊性政策目标。

5、根据目标的实质性程度可区分为实质性政策目标和象征性政策目标。

6、根据政策目标彼此的重要程度可分成主要政策目标和次要政策目标。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依据政策目标的地位,可有基本目标和目标之分。

其中基本目标也称元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一般包括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等四种。

1、公平。

我们可以归纳出三种公平:①机会公平;②分配公平;③最终状态公平。

2、效率。

是在给定投入中的最大化产出或既定产出所需要的最小化投入。

3、自由。

就是人们能够做他们想做的事情,除非会伤害其他人和群体的利益。

4、安全。

就是生理生存上的最低保障,但在政治共同体中它则是非常复杂的概念。

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政策链这一概念源于()A.马克思B.拉斯韦尔C.列宁D.毛泽东正确答案:C解析:政策链这一概念源于列宁,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知识模块:公共政策学的科学要素2.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命题、理论建立的基础通常是()A.对个别政策的认识B.对政策一般的认识C.对政策学的认识D.对政策链的认识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公共政策学的科学要素3.通过不行为而达到所希望的目标的政策是()A.消极型政策B.被动型政策C.分配性政策D.风险型政策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是对消极政策内容的考查。

被动型政策是指政策主体以解决既存问题为根本目的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分配性政策是指政府围绕着权利、利益的个别分配而做的决策;风险型政策指的是有一个确定的政策目标而面临多个可能的政策结果的政策。

知识模块: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4.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属于()A.民办非企业法人型政策研究组织B.事业单位法人型政策研究组织C.产业型政策研究组织D.学术型政策研究组织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5.我国行政法规的发布形式是()A.主席令B.总理令C.新闻报道D.中共中央文件正确答案:B解析:在我国,行政法规属于行政决策,是以总理令的形式发布。

知识模块: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6.在美国,县政权一般实行()A.市长议会制B.市经理制C.委员会制D.强市长制正确答案:C解析:在美国,县政权一般实行委员会制;选项ABD一般是市政权的体制。

知识模块: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7.代议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A.监督B.管理C.立法D.执行正确答案:C解析:代议机关是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之一,其基本职能是制定法律,立法是代议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

知识模块: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8.公共政策是——的产物。

00318公共政策学选择题知识点

00318公共政策学选择题知识点

第一章1.林德布洛姆最早提出“政策分析”2.勒纳和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学科的诞生3.政策链的概念源于列宁4.宋代苏轼《教战守策》5.公共政策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6.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7.博弈论的提出者是诺依曼8.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9.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10.德洛尔是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做了全面批评的政策研究学者的代表人物11.公共政策学科的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德洛尔12.中国公共政策学学科教材,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13.美国四大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布鲁金斯学会,美国企业研究所,传统基金会,胡夫研究所14.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政策科学构想》15.中国大陆高校系统中最早成立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是北京大学16.1918年在洛杉矶成立、现今仍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智库是兰德公司17.公共政策研究中集体访谈的觉形式是焦点团体座谈会、德尔菲函询法、头脑风暴法18.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被称为政策链19.我国最早的史书,也是周天子一系列重要决策记录的著作是《尚书·周书》20.从产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为公共决策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的是:亚当斯密、克劳塞维茨、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21.公共政策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是建制化第二章1.艾斯顿: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2.安德森:由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所制定的政策3.拉斯韦尔: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4.公共政策包括公共问题,目标,利益5.公共政策产生的三个初始条件:问题形成,决策机关产生,强制机构出现6.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有赖于公共权力的强制性7.我国行政法规以总理令形式发布8.我国司法解释分为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9.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管制,引导,调控和分配10.公共政策的政治性是灵魂11.社会正义,公正,协调和稳定是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12.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是公共政策在纵向结构上的划分13.丘昌泰把政策工具归纳为管制类,财务类,沟通类,组织类14.美国总统决策的内容:国情咨文,立法否决,外交决策15.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将公共政策划分为实质性和程序性16.将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者是伊斯顿17.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包括社会正义、公正、协调、稳定18.中国的人大决策主要采取的形式有宪法、基本法律、人大决定,其他法律19.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的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乡政府20.在当代中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属于狭义的法21.依横向的形式特征进行划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立法决策、司法决策、国家元首决策2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应然与实然的统一,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23.高科技推动政策不直接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24.美国司法决策的主要形式有:推翻先前裁决、司法审查、司法命令25.休斯从经济方面把政策工具进行了分类:管理类、财务类、沟通类、组织类第三章1.查尔斯·琼斯和马瑟斯《政策形成》,公共政策主体分为政府内部和政府外部2.政策主体系统包括政策制定系统,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政策制定系统居核心地位3.政策网络本质特征:资源的相互依赖和交换4.政策评估系统由评估主体、对象、目的、标准和方法构成5.公共政策是环境的产物6.政策支持系统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构成7.公共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权力8.政策系统的核心是公共权力9.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10.法国:中央集权型单一制11.英国:地方分权型单一制12.政策问题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1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代议机关14.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次国家政策行为者,跨国政策行为者,全球性政策行为者15.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包括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公共舆论,社会政治运动,公民等16.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17.社会团体具有非官方性,自在性和自愿性18.象征性联邦制的国家是巴西19.强调权威的多元化、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双向互动的理论是治理理论20.能使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决策规则是全体一致规则21.社会团体对公共政策发生影响的环节有利益聚合、表达、传递、监督22.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包括: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交换资源的需要、结盟的需要、追逐权力的需要、协调的需要23.多数规划的决策成本低于全体一致规则的成本第四章1.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

公共政策第七章

公共政策第七章





技术可行性(technical feasibility)标准测 量备选方案或项目的结果能否达成预期的目标。 包含了两层含义: 一是现有的技术或方法能否使得目标的实现成 为可能; 二是备选方案(在技术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 实现政策目标。



技术可行性的一个主要标准:有效性或效能 (effectiveness)。 有效性标准的焦点是被提出的方案或项目能否取 得预期的 效果。还包括这样几个重要的问题: 政策或项目的影响是直接还是间接的、长期还是 短期的、可量化还是不可量化的,以及充分的还 是不充分的。 技术可行性简单说就是有效性,即政策方案能在 多大程度上实现预期目标。

如果我们排除了人际效用的可比性,而且在一个 相当广的范围内对任何个人偏好排序集合都有定 义,那么把个人偏好总合为社会偏好的最理想的 方法,要么是强加的,要么是独裁的。

不可能存在一种社会选择机制,能够使个人偏好 通过多数票规则转换为社会偏好。 阿罗悖论说明由于人的差异多元,不可能找到一 个备选方案使所有人都满意,因而常常出现政策 方案对某些人利益的损害,这个时候需要对其进 行必要的补偿。
四、行政可行性的比较

行政或管理上的可操作性,可贯彻执行性。 行政管理系统能否将一个政策方案或项目加以转变或具体 化。 权威、制度承诺、执行人员的能力、目标群体的支持、 财 政资源等因素都会影响政策方案的行政可行性。


五、方案抉择应注意的事项

很难有完全理性的政策分析 对方案的比较和抉择要建立在事实基础上 确保备选方案确实提供了相当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本是指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 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

效益就是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 对比关系。所费,即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消耗和占用。 所得,即由上述实践活动带来的有用的结果。提高效益 就是用尽量少的劳动耗费与占用,取得尽可能多的有用 的结果。

霍布森选择与政策制定中的择优原则——以2008年的格鲁吉亚战争为个案的分析

霍布森选择与政策制定中的择优原则——以2008年的格鲁吉亚战争为个案的分析
价 值 和 要 求 相 联 系 , 由 团体 活 动 所 界 定 的 , 并 以及 为 政 府 所 认 的“ 釜 沉 舟 ” 韩 信 的“ 水 一哉 ” 是 在 无 选 择 余 地 的情 况 破 和 背 都
可、 认为必须加 以解决 的社会问题 。通俗地说 , 策问题是指实 下的“ 政 选择” 。毋庸置疑, 在这种情况下 , 决策 的结果往往具有一
理论视野
霍布森选 择 与政策 制定 中的择优原 则
— —
以 2 年 的格鲁吉亚战争为个案的分析 8 0 0
陆 昱
( 中共广 东省委党校研究生部, 东 广 州 5 5 ) 广 1 0 3 0
【 要】政策问题 的分析 、 摘 界定是政策制定的起点。在政 策制定过程 中, 人们 习惯把只有一个备选 方案 、 没有其他选择余地 的决策条件称为“ 霍布森选择” “ , 霍布森选择 ” 往往具有一定的风 险, 决策者要 深入实际, 广泛调研 , 充分 占有相 关信 息, 出解 决 找
在 现 代 社 会 中 , 策 可 以 说 无 所 不 在 , 且 渗 透 到 生 活 的 政 并 各 个 层 面 。 比如 我 们 到 医 院 看 病 , 享 受 国家 医 疗 卫 生 保 障 制 会
( ) 布 森 选 择概 念 及 其 由 来 一 霍
在 政 策 制 定过 程 中 , 们 习 惯 把 只 有 一 个 备 选 方 案 、 有 人 没
是 所 谓 的 社会 问题 与 公 共 问题 , 社 会 问题 和 公 共 问 题 并 不 能 是 一 个低 级 的 决策 结果 , 实质 是小 选 择 、 但 其 假选 择 、 式 主 义 的 形
自动 构成 政 策 问题 。 有 当这 些 问题 通 过 个 体 或 集 团 的行 动 向 只 选 择 。 人们 自以为 作 了选 择 , 实 际上 思 维 和 选 择 的 空 间 是 很 而

五讲公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

五讲公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

《公共政策学》第五讲公共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第一节政策目标的确立政策目标政策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政策主体为了解决政策问题所提出一般性要求,是对预期在较长时间获取的成就的正式而全面的陈述,也是一定时期国家或者组织的大的发展方针或者奋斗目标的分解。

而具体目标达到政策总目标的具体措施。

政策总目标很难量化,阐述一般也不明确限定实现结果的时间,而具体目标一般有明确的目标群体和时间限制。

设定政策目标的基本原则:(1)事实求是,面向未来(2)系统协调,具有针对性(3)具体明确、具有合理性。

(4)注重伦理考量,保持相对稳定性。

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也称元目标:公平、效率、发展、自由、安全。

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1)价值因素(2)政治因素(3)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评估标准评估标准是衡量政策目标实现的尺度,它将定性的或者概念的政策目标转化成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定义,是关于那些被用来评估备选方案或者项目的目标诸方面的明确的陈述,包括成本、收益、有效性、可行性等。

尺度是标准的有形或者操作性的定义,每个标准有几个与之相关的量化的尺度。

尺度也称做指标。

确定评估标准有时是非常困难的,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政治过程的本性使得决策者不愿意明确陈述出相关的政策目标,而目标不明确也就难有准确的评估标准。

二是被提出的政策方案或者项目往往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多个目标,每个目标一般都有相关的评估标准,而每个标准都可能有多个尺度,这使得评估标准问题复杂化;三是政策参谋人员或者分析人员可能被公共部门或者政府部门所雇佣,他们也不愿意放弃多重的、冲突的目标和评估标准。

政策指标政策指标是政策评估标准的具体化,是衡量政策目标的量或者质的尺度,是政策目标具体说明。

根据指标所要衡量的政策领域的不同,可划分为经济指标、社会指标、政治指标和综合指标。

第二节备选方案的拟订备选方案的产生一般经历3步:第一步:搜寻备选方案从问题构造的程序中可以发现一些备选方案。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方案。
第三节 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
一、评估与择优的步骤
1、确定评估和择优的标准
2、方案展示与比较
3、讨论与批评
4、审查和评定
二、评估与择优的标准
威廉·邓恩在《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一书中,把政策方案 评价标准分为六类:
(1)效益 (2)效率 (3)充分性 (4)公平性 (5)回应性
(6)适当性
1.政策目标设定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面向未来; (2)系统协调,具有针对性; (3)具体明确、具有合理性; (4)注重伦理考量,保持相对稳定性。
2.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元目标)
公平 效率 发展 自由 安全
3、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
(1)价值因素 (2)政治因素 (3)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者的知觉或者判断; (3)方法:利用系统分析等创新性的分析方法; (4)科学理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产生的一些对问题现象的
解释; (5)动机:参与者的信念、动机和需要。 (6)相似的案例:其他地方处理相同或者相似问题的经验; (7)类比:不同种类问题的相似性的的比较。 (8)伦理体系:哲学或者其他社会学家所提出的社会正义、公平
二、提供政策建议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建议的道德和伦理价值分析; 2、注意对多个备选方案的客观分析; 3、注意防范过度倡议的陷阱。
帕顿和沙维奇在《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中, 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对政策方案进行评估:
(1)技术可行性 (2)经济与财政可能性 (3)政治可行性 (4)行政可操作性
三、评估与择优的常用方法
1、预测性评估 2、可行性评估
第四节 政策建议的提出
一、政策建议撰写方法与内容
1、问题陈述 2、确定目标和目的 3、备选方案的比较与择优 4、可参考的建议

第五讲公共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

第五讲公共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

《公共政策学》第五讲公共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第一节政策目标的确立政策目标政策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政策主体为了解决政策问题所提出一般性要求,是对预期在较长时间获取的成就的正式而全面的陈述,也是一定时期国家或者组织的大的发展方针或者奋斗目标的分解。

而具体目标达到政策总目标的具体措施。

政策总目标很难量化,阐述一般也不明确限定实现结果的时间,而具体目标一般有明确的目标群体和时间限制。

设定政策目标的基本原则:(1)事实求是,面向未来(2)系统协调,具有针对性(3)具体明确、具有合理性。

(4)注重伦理考量,保持相对稳定性。

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也称元目标:公平、效率、发展、自由、安全。

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1)价值因素(2)政治因素(3)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评估标准评估标准是衡量政策目标实现的尺度,它将定性的或者概念的政策目标转化成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定义,是关于那些被用来评估备选方案或者项目的目标诸方面的明确的陈述,包括成本、收益、有效性、可行性等。

尺度是标准的有形或者操作性的定义,每个标准有几个与之相关的量化的尺度。

尺度也称做指标。

确定评估标准有时是非常困难的,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政治过程的本性使得决策者不愿意明确陈述出相关的政策目标,而目标不明确也就难有准确的评估标准。

二是被提出的政策方案或者项目往往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多个目标,每个目标一般都有相关的评估标准,而每个标准都可能有多个尺度,这使得评估标准问题复杂化;三是政策参谋人员或者分析人员可能被公共部门或者政府部门所雇佣,他们也不愿意放弃多重的、冲突的目标和评估标准。

政策指标政策指标是政策评估标准的具体化,是衡量政策目标的量或者质的尺度,是政策目标具体说明。

根据指标所要衡量的政策领域的不同,可划分为经济指标、社会指标、政治指标和综合指标。

第二节备选方案的拟订备选方案的产生一般经历3步:第一步:搜寻备选方案从问题构造的程序中可以发现一些备选方案。

公共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2.收集证据
收集证据是为了拓展分析思路,开发解决 问题的技巧。 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收集问题信息,如互 联网、实际调查、去图书馆查找、直接咨 询等。
3.分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因
分析原因:即依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运 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 行分析。 主要方式: 1.横向分析:对同一层次的各种原因及相 互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和确认,找 出最主要原因。 2.纵向分析:从问题的表层入手,由表及 里,由浅入深,层层剖析,找出根源。
在择优选择中应该遵循可行性优先的原则
谢谢!
4.专家判断法 组织专家审定各项关于政策的记录,观察 政策的进行,对政策对象和以前的政策参 与者进行调查,与执行人员及其工作人员 交换意见,最后撰写评估报告,鉴定政策 的成效。 5.自评法 政策执行人员自己对政策的影响及达成预 定政策目标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
5.开发方案
开发方案的步骤: 1.轮廓设想:设计基本框架,注重多样化; 2.细部设计:筛选备选方案,进行细节设计。 开发方案应注意: 1.设法消除或减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 2.关注现行政策问题,努力改善或加以替换。
6.结果预测
结果预测,就是立足过去和现在,预料和 推测政策的实施效果。 步骤: 1.收集资料; 2.确定相应方法; 3.计算和分析; 4.评估结果。
7.择优选择
在多个可选方案中选出自认为好的方案。 标准: 1.可行性:即政策落实的可行性,可能会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有效性:即政策在减少或减轻社会问题 方面产生积极效果的可能性
4.政策评估
政策评估实际上就是对现行政策的利弊 进行分析。 目的:发现现行政策需要持续和加强的 部分以及需要修补和改进的地方。
政策评估的方法: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指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可接受的方案或计划,在政策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论和审查备选方案基础上,最后形成正式政策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确定政策目标、设计备选方案、评估和选择方案。

一.政策的制定程序(一)、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期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社会效果或所要避免的消极社会影响。

政策目标可以确立政策制定的方向,可以为备选方案的设计和筛选提供依据,可以为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提供基本依据。

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两个主要环节:一是政策目标的设计正确,这是决策者的主要职责;二是不同的参与者对政策目标的认同,这涉及民主参与问题。

(二)、备选方案的设计备选方案的设计是指围绕政策目标采取的,以实现政策目标为目的而进行的设计、谋划、拟定解决方案的活动过程,是寻求解决政策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下级给上级提出的策略(行动方案)必须至少有两个以上,而且必须说明各自的优劣和得失,可供上级考虑和选择。

只会提出一个方案的下级是不称职的,必须坚决撤换。

备选方案设计包括:实践主体,行动的方法、手段,时空环境。

设计备选方案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分为设想、分析、初选、评定、淘汰等若干环节。

备选方案应该尽可能地把所有方案包括进去,备选方案彼此之间应该是相互排斥的,设计备选方案必须依据实际,适当超前。

(三)、备选方案的筛选备选方案的筛选就是在对备选方案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择优的过程。

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对方案价值、方案可行性、方案效果、对方案风险进行论证评估。

对备选方案的筛选要遵循以下三个标准:第一,政治价值标准。

科学合理的政治价值标准要体现出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

第二,成本一效益的标准。

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预期的社会整体效益的政策方案才是高质量的政策方案。

第三,伦理道德标准。

良好的政策方案要符合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四)、政策方案的最终抉择与合法化在经过备选方案的筛选之后,将进入到政策方案的最终抉择阶段。

政策方案的评估和择优

政策方案的评估和择优

3、预测的意义
预测提供关于政策未来变化及结果的信息; 预测是我们更好地了解以前的政策及其结果, 提高我们对未来社会状况的控制能力; 作为传统科学各学科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4、预测性评估的步骤
预测目标,分析其所处的环境 搜集与整理数据,编制假想脚本 选择预测方法,建构预测模型 总结预测结果,编写预测报告
时间序列的种类
绝对时间序列:即总量指标的时间序列, 又分时期(时段)和时点总量指标序列 相对时间序列:如工业部门国民收入所占 比重(用比例数或百分数表示) 平均时间序列:如人均收入(用平均数表 示)。

编制时间序列的原则



时间的间隔期长短应该一致 总体范围要一致 经济内容应相同
将预测目标的历史数据按照时间的顺序排 列成为时间序列,然后分析它随时间的变化 趋势,外推预测目标的未来值。
时间序列的内涵

时间序列(又称为动态数列或时间数列) 就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种数列,它反映了 社会经济现象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特点。 与回归分析相比,时间序列分析着眼于数据 时间前后的相关性,而回归分析则着眼于自 变量与因变量(具有随机性的变量)间的相 关性。
(6)、成本——效益分析的作用和局 限性
作用在于可以纠正两个广泛存在而且会
带来不良后果的倾向
纠正那些只顾需要、不顾成本的倾向 纠正那种只考虑成本,而不管效益如何的 倾向

局限性



应用范围有限 操作成本昂贵 技术层面的争议性 受政治过程干扰
2、成本——效能分析
成本——效能分析的起源和要点 成本——效能分析的特征 成本——效能分析的步骤 成本——效能分析的形式 成本——效能分析的优势和局限性

自考公共政策填空题(100题)

自考公共政策填空题(100题)

(三)填空题(100题)1、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是:综合性、应用性、规范性。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是:综合性、应用性、规范性。

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所包括的三个方面: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3、提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命题的学者是 伊斯顿。

伊斯顿。

4、公共政策制定的体制构成、公共政策制定的体制构成::决策中枢体统、参谋咨询系统、信息情报系统。

决策中枢体统、参谋咨询系统、信息情报系统。

5、政策的核心取向是、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目标取向目标取向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确定政策目标确定政策目标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政策制定政策制定8、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博弃论博弃论9、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政策执行政策执行1010、叶海卡、叶海卡、叶海卡..德洛尔的著作《政策科学的构想》成为政策科学领域的第二道分水岭。

1111、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政策问题的认定政策问题的认定1212、健全完善的政策制定体制构成:信息系统、咨询系统、中枢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

、健全完善的政策制定体制构成:信息系统、咨询系统、中枢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

13 13、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 政策评估政策评估 1414、行政效率、行政效率、行政效率 是衡量整个行政管理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准是衡量整个行政管理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准1515、公共政策本身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这些要素包括、公共政策本身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这些要素包括、公共政策本身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这些要素包括::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 (2)

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 (2)

1710-全国-公共政策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由美国学者萨巴提尔等人提出的政策变动模式属于()(1分)A:Z字型B:周期型C:学习型D:突变型2、变化频率过高、幅度过大的政策建议属于()(1分)A:墨守成规式政策建议B:生搬硬套式政策建议C:反复无常式政策建议D:—知半解式政策建议3、对特定的社会现实问题以公共政策的形式予以关注,这是公共政策的()(1分)A:普遍性B:稳定性C:特殊性D:回应性4、根据政策环境变化的离求,主动改变现存政策要素组合形态或功能并创造新政策的行为和过程是()(1分)A:政策稳定B:政策维持C:政策界定D:政策创新5、政府最高首脑拥有对公共决策最终决定权的是()(1分)A:首长制B:委员会制C:集权制D:分权制6、利用政策论证者自身的社会成就或特殊身份所产生的权威性影响,作为论证信息可信度的基础,这一政策论证模式是()(1分)A:权威模式B:统计模式C:分析模式D:解释模式7、由于执行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是()(1分)A:政策制定偏差B:政策执行偏差C:政策评估偏差D:政策规划偏差8、既是构成政策执行人员的主要力量,又是影响政策执行效率的基础性因素的是()(1分)A:下级行政人员B:政策研究机构C:公共政策执行力D:政策执行机制9、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是()(1分)A:政策研究B:政策调整C:政策执行D:政策学习10、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其他深层次的特质是()(1分) A:工具学习B:概念学习C:问题学习D:社会学习11、政治系统模型认为,既是现政策过程的终点又是新政策过程的起点的是()(1分) A:转换B:输出C:反馈D:输入12、对政策目标实现程度所进行的评估是()(1分)A:政策需求评估B:政策效益评估C:政策议程评估D:政策价值评估13、能够由一位或数位决策者在相对有限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的公共政策问题是()(1分)A:结构适度问题B:结构不良问题C:结构混乱问题D:结构残缺问题14、政策体系中具有统摄性的政策是()(1分)A:基本政策B:部门政策C:元政策D:科技政策15、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此行为是()(1分)A:政策修正B:政策更新C:政策终结D:政策调整16、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的关系是()(1分)A:—般与个别的关系B:互补关系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直接与间接的关系17、对政策规划和政策实施计划进行的监控是()(1分)A:引发性监控B:预防性监控C:过程性监控D:结果监控18、建立在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基础上的政策议程设定模型是()(1分)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C:内在创始模型D:三源流模型19、在集团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政府作用并形成了“集团模型”的学者是()(1分) A:莱瑟姆B:杜鲁门C:莫斯卡D:戴伊20、Z省出台《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改“暂住证”为“居住证”是()(1分) A:政策的增删B:政策的修正C:政策的更新D:政策的合并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公共政策的产生需具备的核心要素包括()(2分)A:公共问题的形成B: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C:政策评估的标准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E:政策调整的原因22、关于公共利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A:谋求和增进公共利益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B:公共利益首先是利益获得者的群体范围C:公共利益首先是利益实现的程度D: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E: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23、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2分)A:结果B:目标人群C:执行机构D:法规E:方案系统24、公共政策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2分)A:核心概念B:次级概念C:哲学概念D:交叉概念E:边际概念25、提出政策执行“系统模型”的学者是()(2分)A:霍恩B:梅兹曼尼安C:戴伊D:米特尔E:拉斯维尔三、文字题(共6题,共40分)26、简述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

公共政策学自考题-22_真题-无答案

公共政策学自考题-22_真题-无答案

公共政策学自考题-22(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是在______的基础上进行的判断和选择。

A. 比较B. 共同C. 优化D. 量化2. 基于持续性、规律性、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基础上的预测方法是______A. 理论预测B. 判断预测C. 演绎式预测D. 外推预测3. 政策分析人员根据目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来判断未来社会状况的方法称为______A. 直观预测B. 外推预测C. 理论预测D. 判断预测4. 政策制定和实施在政策资源、政府能力、社会共识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是否有充足的条件配合指的是______A. 适当B. 可能C. 可行D. 可行性实验5. 政策抉择的第三个环节是______A. 政策采纳B. 政策审议C. 政策制定D. 政策发布6. 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是指______A. 政策内容的合法化B. 决策过程的合理化C. 政策的法律化D. 选优的智能化7. 行政系统的决策特点往往要求快捷、高效,与此相适应的行政决策体制在决策上达到应有的______A. 集中化程度B. 分散化程度C. 民主化程度D. 公众参与程度8. 在当代中国,在整个行政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拥有最高决策权和领导权的是______A. 党委书记B. 党委成员C. 行政首长D. 群众领袖9. 立法机关决策程序中最复杂的一种程序是______A. 提出议案B. 审议议案C. 通过议案D. 公布政策10. 在现代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是______A. 政府B. 司法机关C. 立法机关D. 民意代表11. 立法审议程序最复杂的是______A. 中国的三读审议程序B. 英国的三读审议程序C. 美国的三读审议程序D. 日本的三读审议程序12. 立法决策通过议案的规则一般是______A. 全部通过B. 三分之二多数通过C. 四分之三多数通过D. 过半数通过13. 在我国,立法系统通过的法律、政策都须经______的签署和发布方才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收益与成本、间接收益与成本 内部收益与成本、外部收益与成本
有形收益与成本、无形收益与成本
(4)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首先必须规定谁将为政策或项目投资,谁将从中受 益 目标组确定后,必须把输入和输出冠以货币价值 大多数的成本——效益分析不得不对一段时间之后 的费用和效益“打折扣” 成本——效益分析的最后一步是计算成本——效益 率
(2)理论预测
理论预测的内涵 理论预测的形式 理论预测的逻辑——演绎推理 理论预测的几种技术或方法

理论预测的内涵
根据理论假定以及现在和历史的数据对未 来社会状况做出判断。 理论假设在形式上是因果性的,其特别作用 是解释和预言;他们以演绎为基础,即一种 从一般的陈述、命题或定理推出一系列的信 息或理论的推理过程。
帕顿、沙维奇:《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 法》 技术可行性 经济与财政可能性 政治可行性 行政可操作性

三、方案评估、比较和择优的主 要内容
预测性评估
可行性评估
(一)预测性评估
预测及预测性评估的内涵 预测的类型
预测的意义
预测性评估的步骤
预测性评估的方法
将预测目标的历史数据按照时间的顺序排 列成为时间序列,然后分析它随时间的变化 趋势,外推预测目标的未来值。
时间序列的内涵

时间序列(又称为动态数列或时间数列) 就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种数列,它反映了 社会经济现象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特点。 与回归分析相比,时间序列分析着眼于数据 时间前后的相关性,而回归分析则着眼于自 变量与因变量(具有随机性的变量)间的相 关性。
(四)方案比较最常见的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能分析 风险——效益分析
1、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解析 政策分析中的成本和效益概念 成本和效益的不同类型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成本——效益分析的技术 成本——效益分析的作用和局限性

(3)成本和效益的不同类型
趋势外推法的提出

趋势外推法首先由R.邓恩(Rhyne)用于科技预 测。他认为,应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主要包括 以下6个步骤:
(1)选择预测参数; (2)收集必要的数据; (3)拟合曲线; (4)趋势外推; (5)预测说明; (6)研究预测结果在制订规划和决策中的应用。


外推预测的基本假设
趋势外推的基本假设是未来系过去和现
3、预测的意义
预测提供关于政策未来变化及结果的信息; 预测是我们更好地了解以前的政策及其结果, 提高我们对未来社会状况的控制能力; 作为传统科学各学科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4、预测性评估的步骤
预测目标,分析其所处的环境 搜集与整理数据,编制假想脚本 选择预测方法,建构预测模型 总结预测结果,编写预测报告
经济可行性比较


经济可行性:既是指一项政策方案的执行能获得财 经资源的充分支持,又指方案或项目的执行能取得 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或效率,它主要衡量方案或项目 的成本和收益(效益). 经济可行性的分析种类,包括成本收益分析、成本 效能分析。 经济评估标准:有形与无形标准;可货币化与不可 货币化的标准;直接与间接的成本-收益标准。 效率与有效性的区别
时间序列的分解:(时间序列的古典模式)

传统时间序列分析将一个过程分解为四种基本因素 (T:长期趋势、S季节变动、C:循环变动、D:不 规则变动)
Yt Tt S t Ct Dt 或
Yt Tt S t Ct Dt
古典时间序列分析技术的适用范围

最适于对事物相对稳定发展状况下的预测 分析,而不太适合对那些变化无常的事物的 预测
1、预测及预测性评估的内涵
预测:作为一种程序或方法,它依据先前政 策分析的各阶段所掌握的关于政策问题、目 标和方案的信息或知识,对政策(方案)的 未来前景做出估计、推测或判断。 预测性评估:根据现实的环境和条件,预先 推测某一方案实施过程可能需要的条件和可 能产生的效果。

2、预测的类型


政策评估的类型



(1)政策评估的人员构成及其在政策过程中所处 的地位: 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 (2)政策评估的活动方式: 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3)评估活动是在政策执行之前、之中还是之后: 事前评估、执行评估、事后评估
二、政策评估、比较和择优的标 准


威廉· 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6)、成本——效益分析的作用和局 限性
作用在于可以纠正两个广泛存在而且会
带来不良后果的倾向
纠正那些只顾需要、不顾成本的倾向 纠正那种只考虑成本,而不管效益如何的 倾向

局限性



应用范围有限 操作成本昂贵 技术层面的争议性 受政治过程干扰
2、成本——效能分析
成本——效能分析的起源和要点 成本——效能分析的特征 成本——效能分析的步骤 成本——效能分析的形式 成本——效能分析的优势和局限性
时间序列的种类
绝对时间序列:即总量指标的时间序列, 又分时期(时段)和时点总量指标序列 相对时间序列:如工业部门国民收入所占 比重(用比例数或百分数表示) 平均时间序列:如人均收入(用平均数表 示)。

编制时间序列的原则



时间的间隔期长短应该一致 总体范围要一致 经济内容应相同
政治可行性比较
政治可行性,主要考量政策规划对相关权力 或利益集团的影响来衡量政策或规划的成效. 涉及的政治学概念有可接受性、适当性、回 应性、法定性、公正性。 马兰(美国):《论政治可行性概念》


政治约束; 分配约束; 制度约束。
行政可行性比较
行政可行性比较,主要关注在特定的社会
直觉预测的逻辑基础——回溯推理

直接预测的过程是回溯推理过程,即分析者从一 个猜测的事态出发,然后寻找支持这一猜测的数据 和假定。
直觉预测与外推预测、理论预测的关系

外推、理论和直觉推测的逻辑基础不同, 但是归纳、演绎和回溯三种推理是密切联系 的。因此,直觉预测仍然以外推预测和理论 预测程序及其产生的数据和假定作为必要的 补充。
政策方案的评估、比较和择优
政策评估的概念及类型 政策评估、比较和择优的标准
方案评估、比较和择优的主要内容
预测性评估 可行性评估 方案比较最常见的方法

一、政策评估的概念及类型
政策评估是整个政策分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一步。是一种具有特定标准、方法和程序的 专门研究活动。 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 的效益、效率和价值进行的判断的一种评价 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 作为比较、择优、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 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5、预测性评估的方法
外推预测
理论预测
判断预测
三种预测方法
方 法
外推 预测
根 据
趋势外推
适当的技术
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线性趋势 估计、幂的加权、数据变换、剧 变法
结 果 预 言
理论 预测
理论假设
灵通判断 (有见地的 判断)
理论图形化、因果模型、回归分 推断 析、点和区间估计、相关性分析

3、风险——(成本)效益分析
风险——(成本)效益分析的内涵 风险——(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
风险评估 成本——效益分析 风险评估的步骤

直觉 预测
德尔菲技术、交叉影响分析、可 猜想 行性评价
(1)外推预测
趋势外推法的提出和内涵 外推预测的基本假设
外推预测的基本理论
外推预测的适用范围及应用领域 外推预测的主要方法或技术
古典时间序列分析技术介绍
外推预测的内涵

趋势外推法(Trend extrapolation)是 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趋势推断未来的一类 方法的总称,用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预测,是情报研究法体系的重要部分。

1、可行性评估的标准(方案比较的标 准)
技术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 政治可行性 行政可行性

2、可行性评估的内容(方案比较的内 容)
技术可行性比较 经济可行性比较 政治可行性比较 行政可行性比较

技术可行性比较
含义:(1)现有的技术和方法能否使得目标的
实现成为可能;(2)备选方案在技术上能够在多 大程度上实现政策目标 技术可行性的衡量标准: 有效性或效能; 直接与间接; 长期还是短期; 是否可量化。
效益:某一特定方案能否实现所期望的行动结果,即目标。 效率:为产生特定水平的效益所要付出努力的数量。 充分性:特定的效益满足引起问题的需要、价值或机会的 程度。 公正性:效果与努力在社会不同群体中分配的公正程度, 它与法律和社会理性密切相关。 回应性:政策满足特定群体的需要、偏好或价值观的程度。 适当性:一项计划的目标的价值和支持这些目标的前提是 否站的住脚。
外推预测的适用范围及应用领域


适用范围:
趋势外推法是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一种统计方法, 适用于事物内部和外部环境都比较平稳的情况,如 正处于某一生命周期中的商品、人口发展统计和生 物繁殖等。
应用领域

外推预测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增长、人口 衰退、能量消费、生活质量和公共机构工作量等方 面的趋势判断上。

理论预测的几种技术或方法



理论图示 因果模型 回归分析 区间估计
(3)直觉预测
直觉预测的内涵 直觉预测的逻辑基础——回溯推理 直觉预测与外推预测、理论预测的关系 几种常用的直觉预测方法

直觉预测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