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开题报告
“改写”理论关照下《名利场》两种中译本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改写”理论关照下《名利场》两种中译本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基于“改写”理论的视角下比较《名利场》两种中译本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名利场》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为完整的小说体系之一”。
该作品曾多次全译本或选译本面世,其中两种比较著名的中译本为闻一多和李煜年的翻译版本。
然而,这两种翻译版本在一些文化和语言差异的情况下存在较大的区别。
此研究将从“改写”理论出发,揭示两种版本的中译本的文化变异,更深层次地对比两种版本,找出差异,从中探讨其中的翻译策略、文化意识等在翻译中的具体体现。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1.从“改写”角度出发,对比两种中译本的主要文化和语言差异。
2.揭示两种中译本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历史、身份认同等的转换和重构。
3.分析两种译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差异,探讨翻译历程中的可行性,并探讨两种译本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所带来的文化转移策略。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翻译论、语言学方法以及语料库分析法来分析两个版本的文化和翻译概念的转变和重构。
其中,文本分析法是对原始文本进行抽样分析,语言学方法是对翻译版本的语言差异和语料库的检索,比较研究法是对不同翻译版本之间的对比研究,翻译论是对翻译策略和翻译理论的探讨。
研究预期:预期通过研究基于“改写”理论的视角下比较《名利场》两种中译本,可以分析不同语言背景下文化、历史、身份认同等方面的转换和重构,同时也可以探讨文化转移策略。
此研究可进一步加深对巴尔扎克及其作品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意义认知,并对进一步翻译、文化研究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和讨论。
《名利场》女主角sharp的性格分析
[3] Harold Bloom,Thackeray’s Vanity Fair in Modern Critical Interpretations [M],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2010
[8]LuoJingguo.A new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M].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12
[9] 胡雯. “双性气质”的性别魅力与现代困境一一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名利场》女性形象利蓓加探析[D]. 浙江大学,2012,5
!
三、课题的目标和意义
《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的杰出作品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丽贝卡·夏普是作品中塑造的最成功、同时也是在批评界引起关注和争议的人物形象,人们对她的评论历来褒贬不一。有个伟人曾经说过: “人有多面,至少有两面。”如果说“人之初,性本善”是
我们最原始、最本性的一面,那么,我们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另一面则是大势所趋,生活所迫。本文通过对《名利场》中典型女主人公丽贝卡·夏普的分析,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她性格中的“两面”———最本性的一面和经过时代塑造后的一面。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分析,我们会更深入地了解她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人物。
目前,国内关于《名利场》的研究没有相关专著,研究成果全部为论文形式。其中与笔者的论题相关且影响较大的,首先是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名利场》进行的研究。席旭琳的硕士论文《萨克雷眼中的女人——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名利场>》结合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重读《名利场》,认为萨克雷对两位女主角的基本态度都是同情与否定兼备。其次是对《名利场》中两位女主角进行对比分析的文章。杨亚敏的《爱米丽亚与丽贝卡的母亲形象比较》通过二者母亲形象的对比,揭示二者性格的不同以及形成这种不同的性格的原因;卢讳、何承全的《<名利场〉中爱米丽亚与丽贝卡形象探析》分析爱米丽亚与丽贝卡对婚姻、亲朋和社会所表现出的不同心态和行为,显现出她们不同的性格:一为痴情淑女形象,一为乱世魔女形象;陈桂花的《殊途同归话名利<名利场〉二女主角Amelia与Rebecca之比较》详细阐述和分析了《名利场》中两位女主角爱米丽亚与丽贝卡的性格特征及其形成的深刻的社会根源,从而得出结论:无论是爱米丽亚还是丽贝卡,也无论她们最终的归宿如何,终不免成为那个浮华虚荣的时代的牺牲品。最后是客观公正地肯定丽贝卡性格中积极因素的文章。谭宗燕的《正面解读<名利场>中的复杂人物贝姬》认为丽贝卡拥有过人的智慧、坚强独立的个性和蓬勃生机,同时又忠于友谊甚至爱情。法杰、高向琴的《贝基.夏普性格中的积极因素》认为菩基是一个复杂的、让人又爱又恨的形象,她性格中积极的一面也对认识自我及他人有所启示。这些文章让笔者进一步看到丽贝卡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她身上闪现出的一般意义上的“男性气质”,表明社会建构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与两性生理性别并不必然相等,“双性气质”潜在于每个人的性格内核中,并表现出优于刻板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性格魅力。
《名利场》之称呼语的顺应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名利场》之称呼语的顺应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名利场》是一部反映封建文化背景下人性丑恶与追求名利的小说。
小说中的人物经常使用复杂的称呼语,描绘了封建社会人们的阶级地位和社会关系。
这些称呼语的使用涉及到性别、年龄、地位、家族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在封建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些称呼语的使用不再像过去那样普遍,仅限于高规格的场合会有部分人使用。
由于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样性,对于这些称呼语的理解和使用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究《名利场》中的称呼语的使用情况和变化,了解封建社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并探究这些称呼语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情况和演变趋势。
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语料库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对《名利场》中的称呼语进行文献梳理,了解称呼语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其在小说中的角色所代表的社会关系和文化表达。
其次,通过建立语料库,收录现代小说、电影和电视剧等不同类型的文本,分析其使用称呼语的情况和变化,并与《名利场》相比较,探究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情况和演变趋势。
三、研究目标和预期结果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究《名利场》中的称呼语的使用情况和变化,了解封建社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并探究这些称呼语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情况和演变趋势。
预期结果为:(1)分析出《名利场》中的称呼语的分类和特点(2)了解《名利场》中的称呼语的使用情况和代表的社会关系和文化表达;(3)分析现代社会中不同场合的称呼语的使用情况和变化;(4)探究现代社会中称呼语的演变趋势,并总结其影响的因素。
四、研究结论和意义通过探究《名利场》中的称呼语的使用情况和变化,了解封建社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并探究这些称呼语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情况和演变趋势,可以为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传统,促进我们对现代社会称呼语的理解和使用的准确性,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同时也丰富了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名利场》:社会名利追求与道德沦丧
《名利场》:社会名利追求与道德沦丧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社会,追求名利成为了许多人的目标和动力。
社会名誉的价值观念不断演变,经济的发展和职业竞争的激化使得个人成就与社会认同之间关系日益紧密。
然而,在这个名利场中,我们也常常看到道德沦丧的现象。
名利追求带给个体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产生冲击和侵蚀。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探讨。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社会名利追求背景与动机,并说明文章结构。
随后,在第二部分,我们将探究社会名利追求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包括社会名誉价值观念演变、经济发展以及职业竞争激化等方面。
接着,在第三部分,我们将深入研究在名利场中出现的道德沦丧现象,包括道德价值观的侵蚀和冲击、利益至上与道德准则的冲突以及崇拜权力与道德底线模糊边界等。
在第四部分,我们将探讨社会名利追求与个体心理状态的相互作用,具体包括追求名誉对自尊心和幸福感的影响、道德沦丧对个人内心纠结和精神健康的损害,以及名利场竞争对人际关系和社交圈子造成的压力和变化。
最后,在第五部分,我们将给出结论与建议,总结分析前文所述,并提出重塑社会价值观与道德意识、培养健康的竞争观念和自我认知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社会名利追求与道德沦丧之间的关系,分析其中的原因与动机,并进一步研究其对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我们希望为社会提供更好地塑造价值观念、弘扬道德意识以及构建健康社会环境的建议。
2. 社会名利追求的背景与动机2.1 社会名誉的价值观念演变在古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尊崇道德、才能和品德高尚的人。
他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的进步,社会名誉逐渐与物质财富有了紧密联系。
现代社会中,人们倾向于以金钱、权力和地位为代表的物质财富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这种转变主要源于经济市场竞争激烈和商业化进程加速的影响。
同时,大众媒体也对财富和名气给予了极大关注,使得社会名誉成为一种奢侈品。
《名利场》:虚伪与真实的现代社会
《名利场》:虚伪与真实的现代社会1. 引言1.1 概述:现代社会中,"名利场"被视为一个充满机会和风险的舞台。
人们不仅怀着追求成功和声望的渴望,还面临着名利场所带来的各种困境和挑战。
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在这个竞争激烈、光鲜夺目的舞台上存在着虚伪与真实两个极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讨论虚伪与真实在现代社会中名利场所展示出来的特征和影响。
首先,将介绍虚伪名利场的定义以及其主要特征;接着,探讨虚伪现象在娱乐圈和政界中的存在,并进一步分析社交媒体对虚假形象塑造的影响。
随后,转向真实名利场,研究知识与才能在其中所占据的价值,并揭示实力与努力背后隐藏的故事。
最后,我们将对名利场中发生的道德困境展开探讨,包括道德标准失衡与妥协、各界对名利场态度和看法,以及个体在名利场中面临的道德抉择问题。
最后,本文将总结虚伪与真实并对其意义进行反思,并提出如何建立一个更真实、公正、健康的名利场社会环境的探讨。
1.3 目的:通过对名利场虚伪与真实现象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本文旨在引起读者对现代社会中名利场内部机制的关注和反思。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促进建立一个更加真实、公正、健康的名利场社会环境,使每个人都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展示真正的才华和价值。
2. 虚伪的名利场2.1 定义与特征虚伪的名利场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以追求名利为导向的社交环境,其中存在大量虚假、伪善和不真实的行为和现象。
这个名利场主要包括娱乐圈、政界以及社交媒体等领域。
在虚伪的名利场中,人们常常通过伪装自己的形象和行为来获取更多的关注、粉丝、赞美或者权力地位。
他们往往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故意制造一种完美或符合大众期待的形象。
2.2 娱乐圈与政界的虚伪现象娱乐圈和政界是虚伪名利场最典型的代表。
在这些领域,明星、艺人或者政治家们经常需要维护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并扮演着其他人希望看到的角色。
在娱乐圈中,明星们常常被要求保持完美形象,他们必须回避争议、掩饰真实性格,并将自己包装成让粉丝满意并接受推崇的样子。
《名利场》中贝基·夏普的女性主义解读的开题报告
《名利场》中贝基·夏普的女性主义解读的开题报告
题目:《名利场》中贝基·夏普的女性主义解读
研究背景:
作为一位女性主义者,贝基·夏普是英国文学界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在其代表作《名利场》中呈现了其对于男权社会的批判和女性解放的呼吁。
《名利场》是一部以社交圈为背景,讲述了伦敦社交界中一群人的故事,通过讲述主人公贝基·夏普在这个社交场合中的表现,展现出了其秉持的女性主义思想。
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名利场》中贝基·夏普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解读:
1. 研究贝基对女性地位的看法。
通过分析小说中女性地位的描写,探讨贝基对女性的认知和对女性身份的认同。
2. 研究贝基对男权的质疑。
通过分析贝基参加社交圈的表现和与男性的互动,揭示了贝基对男权社会的质疑和反击。
3. 探究贝基对女性自主的追求。
通过分析贝基与人物奥斯汀等人的关系,探讨贝基追求女性自主的过程和其重要性。
4. 探讨贝基的女性主义价值观及其实现手段。
通过分析小说中贝基的表现和她对其他女性的启示,揭示出贝基的女性主义价值观以及她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研究意义:
本文将对女性主义理论在小说《名利场》中的运用进行探究,从而深入挖掘女性主义思想体系的内涵和普及,对于推进女性解放事业,弘扬女性主义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联理论视角下《名利场》两个中译本的对比分析的开题报告
关联理论视角下《名利场》两个中译本的对比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特别是自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和紧密之后,中译本在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中显得尤为重要。
而对于文学作品,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也涉及到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因此,比较研究不同译者对同一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和效果,有助于了解作品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接受程度和影响力。
此外,关联理论作为一种文学理论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把握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要素,并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从而有助于深入探究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采用关联理论视角进行《名利场》两个中译本的对比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名利场》两个中译本,探究译者在翻译中采用的策略、转换与省略的方式,以及在传达原文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的效果。
同时,通过关联理论视角,分析两个中译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并探究原因。
三、研究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比两个中译本的翻译效果和策略差异,分析两个译本在传达原著情节、人物和主题等方面的异同,并进一步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的方法和策略的原因。
同时,通过关联理论的视角,对两个中译本进行分析和对比,探究两个中译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并分析原因。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1.为文学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2.为特定作品的译介提供理论支撑和概念框架;3.通过多维度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化关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探究原著的思想内涵以及翻译对于作品的内部结构的影响,为文学思想的传播打下更好的基础。
五、预期目标和难点本研究预期目标是:通过对比分析《名利场》两个中译本,针对原著的主题和情节等要素进行比较和检验,以进一步探究翻译对原著的影响和反映。
同时,预计难点在于如何运用关联理论分析两个中译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并揭示其中的内在逻辑关联。
《名利场》两中译本中文本空白之读者反应解读的开题报告
《名利场》两中译本中文本空白之读者反应解读的
开题报告
标题:《名利场》两种译本中文本空白之读者反应解读
研究背景:
《名利场》是中国的一部著名小说。
由于文化和语言的不同,该小说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在中文翻译中,出现了两种版本,一种是李慎之的《明善本》,另一种是罗广斌的《现代本》。
尽管这两个版本的文字很相似,但仍有一些不同之处。
具体而言,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差异是不同翻译版本中的文字空白。
这些空白会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理解产生一定的影响。
研究问题:
那么这些空白是否对读者产生了不同的解读和理解呢?如果有,这些解读和理解的不同点是什么?本文旨在探究这些问题来解读这两个版本的《名利场》。
研究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
首先,我们将针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的读者对不同译本中空白产生的理解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对应分析这些问卷,得出不同版本之间的不同解读。
其次,我们将选取5名深入阅读过不同版本的读者,以访谈的方式收集他们的解读和理解,并对他们的答案进行内容分析和比较,以进一步揭示不同版本之间的不同点和差异。
研究贡献:
本文旨在探究不同版本之间的不同解读,并为读者提供关于小说不同版本的理解。
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小说,并为未来的翻译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名利场》的现实意义[权威资料]
论《名利场》的现实意义[摘要] 天下熙熙,都为名来;天下往往,都为利往。
自从人类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以来,名和利开始成为很多人现实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在人类社会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变得更为强烈,现实世界似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名利场,各种角色在这个世界里追逐自己的名利,人性的自私和贪婪在名利场中体现的淋淋尽致。
《名利场》正是对这种场景的一种概括,《名利场》这本书向我们披露了18世纪的英国人对名利的追求的疯狂程度,对于现代社会也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关键词] 名利;现实世界;贪婪一、前言名利场描述的是一个浮华的世界,那里处处弥漫着尘埃。
名和利蒙蔽了人们的眼睛,并定格在心灵的浪尖上,很难散落。
人们内心的虚荣总是很难满足,因此,人们总爱在名利场中为自己找一个漂亮、华美的位置,总想着借此来炫耀自己,很多人便头也不回地走入了那个浮华世界。
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后,更多的人只顾不断地借助一切力量挤进所谓的上流社会,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将真情与友爱遗忘到九霄云外,把权利、金钱当成他们唯一的追求。
然而对于个人来说,权利再高,金钱再多,名气再大,总是会有一个极限,而人的贪婪的心则永远也无法填满,一旦走进名利场,很少有人能够走出这名与利所编织的网,它往往会掐住人的脖子,让人们身不由己,欲罢不能。
名与利如同春药一般,透支着人的信念和追求。
二、何谓“名利场”在《名利场》中,聪明漂亮的利蓓加出身于贫穷的画师家庭,从小就父母双亡,在上女子学校受尽歧视。
离校后她凭着自己的美貌和机智,不择手段地攫取金钱,通过一次次的投机和冒险,力图挤进上流社会。
利蓓加虽然几经坎坷,几度荣辱,但在英国社会的名利场中,她最终还是失败了。
围绕利蓓加,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爱米丽亚、乔治、罗登、乔瑟夫、克劳莱小姐等人物的形象,这些各具特色的人物虽然表现出的性格不同,但对名利的追求目标是一致的。
当然,作品为了体现对善良的保护,让善良的人得到了幸福,在名利场中出入。
那些贪婪的,自私的,愚蠢的,骄傲的,不择手段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名利场》中论名利———简析倍吉的名利价值观
2015年1月8日之后,开始论文的写作。首选要仔细地阅读《孙子兵法》及相关书籍资料。
2015年3月份,写好论文的初稿。
2015年4月9日之前重新检查自己的论文,并请同学帮忙检查、改进。
2015年4月9日,把纸质档交给指导老师。
开题报告(2)
已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
语,2012,13:199-201.
[10]丁莹.穿行于假面舞会:从蓓基的视角出发分析各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D]拉康镜像阶段理论视野下《名利场》中贝基·夏普的身份追寻[D].湖南大学,2011.
[12]贾巍巍.《名利场》中贝基·夏普的女性主义解读[D].山东大学,2009.
倍吉的聪慧美丽与坚持不懈是值得我们肯定的,而其奸诈狡猾不择手段的做法又是我们所可耻的。对于这样一个双面的人物,单单赞其聪慧或单单斥其浪荡都是不可取的。倍吉的名利价值观中,既包括对父权的反抗,对传统的挑战,对贫穷的叫嚣,对不公的蔑视,也混杂着对金钱的贪婪,对权利的痴迷,对爱情的不忠和对友情的欺骗。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我想从一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贾巍巍在《名利场》中贝基·夏普的女性主义解读》一文中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名利场》,倍吉挑战父权制,是真正的勇士:在这部小说里倍吉身上也体现了萌芽中的女性之音。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倍吉遇到了很多难题和困境,但是她毕竟迈出了反抗父权制的第一步,而且贝基的自我意识也得到了发展,这也是个重大的进步。
丁莹在《穿行于假面舞会:从蓓基的视角出发分析各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中,深度解读了四个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揭示了维多利亚时期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及联系,为当时的时代背景提供了很详尽的资料。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从语境角度看文学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兼析《名利场》中译本的开题报告
从语境角度看文学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兼析《名利场》
中译本的开题报告
文学翻译中的功能对等是指翻译的过程中要保持原文的意义和功能,使得翻译后的文本在读者那里产生与原著相同的阅读效果。
因为不同语言的文化和背景不同,因此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通常需要进行意译和调整,以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
以《名利场》的中译本为例,作者在开题报告中很好地阐述了保持功能对等的重要性。
首先,作者指出了翻译初稿中存在的问题,即语言干涩、翻译不够贴近原文、译文中文化背景过多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译作的效果,并且无法与原作产生相同的阅读效果。
后来,作者通过重新审视原著、查阅翻译手册、进行审校等步骤,最终找到了适当的翻译策略,并取得了良好的翻译效果。
在翻译过程中,作者保持了对原著的敏感度,并尽可能地尊重了原文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考虑了目标语言和目标读者的文化和阅读习惯。
如在翻译名人望族的名字时,作者使用了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以传达原著中的职称、地位和身份等相关信息。
总之,从语境角度看文学翻译中的功能对等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确保译文在读者那里产生与原著相同的阅读效果。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原著的文化背景、语境、作者的意图等,同时也需要尊重目标读者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以使翻译后的文本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名利场》中贝基的女性主义思想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A Feminism Analysis of Becky's Characters in Vanity Fair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年级(班):110801学号: 110801104姓名:杨冲指导教师:张莎莎2014年11月 25 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填写并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审阅。
3.开题报告字数应在1500字以上,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外文文献至少3篇),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参考文献”应按附件中《参考文献“注释格式”》的要求书写。
4.年、月、日的日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例:“2005年11月26日”。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1. 西蒙.德.波伏娃,1998,《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2.贾巍巍.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蓓基·夏普重读《名利场》.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一卷第6期 193-194页3. 曾燕波.《名利场》中主要女性主义形象的解读.云梦学刊. 2006年1月第27卷第一期,第149-151页4.(英)威·梅·萨克雷(W.M.Thackeray).Vanity Fair.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2).5.郭兰,浅析知识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 年4 月第3 卷第2 期第69-71页6.陈梅霞.《名利场》中译本女性意识的再现.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月第33卷第6期7.赵丽梅,关于女性与自我价值的思考.科技资讯,2006年第15期第174页8.方钰,存在主义的女性主义哲学的归宿一略论波伏娃《第二性》的当代意义,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6月第23卷第2期第36-41页10.刘风山.萨克雷与蓓姬.夏泼的道德清白一重读《名利场》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7月第18卷第四期11. 尹旦萍,女性自己的声音-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主义思想.妇女研究论丛。
名利场论文开题报告
名利场论文开题报告名利场是英国小说家萨克雷小说作品,也可以作为英语论文的选题。
《名利场》中利倍加与爱米丽亚的形象开题报告ƪһ选题论证萨克雷的名著《名利场》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一对好友,利倍加和爱米丽亚。
利倍加和爱米丽亚生活在十九世纪上半期的英国,利倍加出身贫寒,是个孤儿,从小受到各种歧视,立志要进入上流社会,为了到达目的,她不择手段,出卖友谊和婚姻,最终被社会唾弃。
她的朋友爱米丽亚出身富豪家庭,端正善良,忠于爱情,最后嫁给了暗恋自己多年的都宾获得幸福。
在萨克雷的《名利场》,没有好人,坏人。
两位女主人公都有值得赞扬之处,同时也有令人贬低之处。
利倍加虽然为了进入上流社会而不择手段,但也有她积极向上的一面,她不向社会低头,努力进取。
爱米丽亚虽然温柔可人,但逆来顺受,承受一切,依赖他人,对待都宾得方式,表现了她自私的一面。
通过两位主人公不同的出身,不同的人生经历,作者想要揭示社会的不公平,对英国的上流社会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国内外有很多的学者都对《名利场》中利倍加和爱米丽亚的形象进了研究和分析。
认为利倍加和爱米丽亚的命运是当时的社会造就的。
从《名利场》探析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虚荣观开题报告篇二学生姓名:某某某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某某某开题报告书The Analysis Of Victorian Womens Vanity from W.M. Thackerays Vanity Fair 07031522051045 000级本二十班职称:讲师20XX年11月1,选题目的和意义:《名利场》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这部伟大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以幽默,讽刺,旁白等叙事手法陈述故事,通过愉快活泼的对话刻画人物,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揭露当时英国上流社会尔虞我诈的种种丑态,使作品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奠定了萨克雷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萨克雷在夏普身上灌注了他对新革命主义和新资本主义的思考:她集十九世纪西方世界的种种虚荣,虚伪于一身,滑稽剧似的展示了一个野心勃勃,追逐名利的形象。
通过《名利场》认识社会问题与道德观念
通过《名利场》认识社会问题与道德观念《名利场》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之一,它以描写19世纪法国上流社会的政治斗争、财富追逐和人性的黑暗面为主题,这个小说引人深思,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道德观念的思考。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来探讨《名利场》对于我们认识社会问题和道德观念的启示。
社会风气与利益驱动在小说中,《名利场》展现了一个充满权力斗争、阶层固化和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
财富和地位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而道德伦理则被抛诸脑后。
这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着普遍贪婪、无底线竞争、以及道德沦丧的现象。
通过读《名利场》,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这种现象对个体和整个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
人性的复杂与欲望的漩涡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具有丰富内心世界的角色,如主人公卢梭、黛米塔斯等,他们既有高尚的品格,又承载着不可抑制的欲望。
《名利场》通过描绘这些复杂的人物形象,提醒我们人性中存在着矛盾与欲望的漩涡。
正是这种欲望与利益交织的驱使下,一些个体甘愿放弃道德底线来追逐名利,导致了社会问题的产生。
道德观念与后果作者通过刻画小说中各类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他们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和态度。
无论是为了个人利益还是家族荣誉,他们常常违反道义准则。
然而,《名利场》也向读者表明了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贪婪和不义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在小说中,许多角色因为自私和冷酷而付出代价或遭受惩罚。
这让我们深入思考个体对道德观念贻误行为所面临的必然后果。
反思与警醒通过《名利场》,我们得以反思社会问题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同时也警醒着我们不要轻易追逐名利而失去了自己的人性和良知。
这部作品通过展现人性的复杂与欲望的漩涡,提醒我们应当保持内心的清明与道义,不受外在诱惑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
综上所述,《名利场》通过揭示社会风气、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反思对道德观念的曲解和背离等方式,使我们更加认识到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引发对于道德观念的思考。
通过阅读和深入探索《名利场》,我们能够对社会问题和个体行为产生深入思考,并从中汲取教训以提高自我修养。
《《名利场》和社会批判的现代主义文学》
名利场和社会批判的现代主义文学1. 引言在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文学崛起并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
其中一部分重要作品之一就是法国作家爱德华·勒鲁瓦罗尔所著的《名利场》。
本文将深入探讨《名利场》和其它相关作品,并分析它们与社会批判之间的关系。
2. 背景2.1 现代主义文学的定义 - 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和主要流派。
2.2 爱德华·勒鲁瓦罗尔 - 初步介绍勒鲁瓦罗尔及其作品。
3. 《名利场》概述3.1 情节简介 - 生动描绘《名利场》的情节轴线,并提及核心人物。
3.2 风格与写作手法 - 分析作者在小说中使用的语言、叙事手法和结构形式。
4. 社会批判意味4.1 时间背景 - 回顾当时法国社会、政治和经济情况,以及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
4.2 经济腐败 - 探讨小说中对社会经济腐败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4.3 阶级关系 - 分析小说揭示的阶级差异,并讨论作者对此的态度。
4.4 社交虚伪 - 引用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解读作者对社交行为和虚伪现象的批判。
5. 其他相关作品5.1 玛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 比较勒鲁瓦罗尔的《名利场》与其他马克思主义相关作品之间的异同。
5.2 国际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比较- 通过与其他国际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探讨《名利场》在社会批判方面的特殊性。
6. 结论通过深入研究《名利场》及其相关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主义文学不仅具有纯艺术性,还承载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
它们透过小说情节、语言手法等方式,揭示并反思了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
这种精神在后来影响了众多作家和文学流派的发展,不断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
论名利场的现实意义
论名利场的现实意义名利场是指在社会中竞争晋升的场所,它鼓励人们尽可能地向成功迈进,从而获得名望和利益。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很多人来说,名利是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因之一。
因此,名利场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论述名利场的现实意义,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它的重要性。
1.名利场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名利场的竞争环境会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当我们在竞争中努力追求成功时,我们往往会想出更加创新和高效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扩大我们的想象力,以达成我们的目标。
正因为如此,实现名利成为了激发人们的创造力的一种方式。
2.名利场帮助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在名利场中,成功往往被认为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当我们在名利场中前行时,我们通常要克服许多困难和阻力。
然而,通过不断努力和坚持,我们最终可以达成我们的目标,并证明我们的价值。
这种感觉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我们有更大的能力和价值,从而走上了成长的道路。
3.名利场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随着名利场不断变化和发展,竞争逐渐加剧。
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和个人必须为了追求成功而不断地进行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
这样,名利场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名利场提高了社会的公正和透明度虽然名利场在竞争中存在着许多竞争者,但是在争取成功的同学,他们所需要遵守的规则和法律都是公平、公正的。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因此,名利场有助于社会的公正和透明度,促使人们尊重和遵守法律和规则。
5.名利场帮助人们建立自信和信心在名利场中,许多人都可以追求他们心中的理想和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克服了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最终实现了成功。
这种自我挑战和超越有助于建立自信和信心。
它是名利场向个人提供的价值之一,也是人们能够在社交和个人发展中实现的方式之一。
总之,名利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促进了创新和生产力的提高,帮助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和建立自信和信心。
名利场开题报告
名利场开题报告名利场开题报告一、引言名利场,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机会的地方,无论在哪个行业,人们都渴望在名利场上获得成功。
然而,名利场并非一片坦途,其中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困难。
本开题报告将探讨名利场的本质、挑战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名利场,并为他们在名利场中取得成功提供一些参考。
二、名利场的本质名利场可以被视为一个巨大的舞台,上面有着众多的演员。
每个人都希望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名利。
然而,这个舞台并非公平,资源分配不均,竞争激烈。
在名利场上,人们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三、名利场的挑战1. 激烈的竞争:名利场上的竞争可以说是异常激烈,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商业领域,都有着大量的竞争对手。
人们需要具备出色的能力和独特的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 压力与焦虑:名利场的压力常常让人倍感焦虑。
人们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压力。
如何有效地管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是名利场中的一大挑战。
3. 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在名利场上,人际关系往往至关重要。
人们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
然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使得这一过程变得异常困难,需要人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四、成功的关键因素1. 才华与能力:在名利场上,才华与能力是最基本的要素。
人们需要具备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2. 毅力与坚持:名利场上的成功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
人们需要在困难面前保持毅力,不断克服挫折,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
3. 人际关系与合作:名利场中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人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支持和帮助。
通过与他人合作,人们可以共同实现更大的目标,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4. 自我管理与心理健康:成功的人士往往懂得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保持心理健康。
开题报告(从《名利场》看萨克雷对女性的同情心理)
姓名:
学号:
学院:
外语学院
专业:
英语
班级:
指导教师:
开题日期:
2008年10月26日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On Thackeray’s sympathy to women in Vanity Fair
从《名利场》看萨克雷对女性的同情心理
课题来源
□科研□应用
□教学□其它
成果类别
年月日
六、所在系审查意见:
系主任(签字):
年月日
Ⅰ.Introduction of Vanity Fair
Ⅱ.The background of the 19thcentury
A.Thackeray’s life experience
B.The background of the 19th century
Ⅲ.Analysis of the two female characters in Vanity Fair
研究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名利场》中,萨克雷是如何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表达了对女性的同情心理,和萨克雷对女性的同情心理的成因。
所要实现的预期成果:通过对《名利场》的分析,明确揭示萨克雷对女性的同情心理。使当代社会中的女性更好的在社会活动中起作用。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提纲):
Thesis Statement:This essay reveals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s sympathyto womenfrom analyzing his representative workVanity Fair.
□论文□设计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
(选题的目的、依据,课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文开题报告书(代小霞)(2)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学号:(2011010640413)学生姓名代小霞所学专业英语(国际工程翻译)年级2011级班级19班所在院系英语语言学院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黄佳(讲师)毕业论文题目(中文)真实的人性—浅析《名利场》中利蓓佳和爱米利亚性格对比毕业论文题目(外文)The True humanity ---- An Analysis of the Comparison of Between the Characters of Rebecca and Amelia in Vanity Fair题目来源自选(√)备选()开题时间2014年12月20日选题原因、基本内容:选题原因:萨克雷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小说《名利场》是他的代表作。
故事取材于19世界初的英国上层社会,主要通过描述两位性格迥异女性的不同命运,向世人展示当时英国上层社会的道德危机和腐败堕落,进而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炎凉和金钱至上的观念。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利蓓加为了追逐名利不惜利用一切手段,最终却没有得到她想要的一切。
她的一生真实地再现了人性从最初的善良到为了生存而发生的异化到最后回归本性的过程。
基本内容:《名利场》描述了两个截然不同却又相互关联的两位女性人物,充分展现了人性与人类的欲望。
本文旨在通过两人在对待婚姻、家庭成员和命运的不同态度比较两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产生这种不同性格特征的原因来得出人性的真实。
论文第一部分写利蓓加在婚姻、家庭成员和命运上表现的性格特征;第二部分写爱米利亚在婚姻、家庭成员和命运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第三部分写两位女主人公产生这种不同性格的原因。
相关资料收集情况:Allen, Brooke. Thackeray’s Life and Works. London: New Criterion, 2001.Doyle Paul. Sympathetic Mockery: The Narrator’s Character in Vanity Fair. 2007. Hagan John,”Vanity Fair: Becky Brought to Book Again” London: New Criterion,1997. Humm, Maggie. Modern Feminism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2。
《名利场》中消费主义文化下人性的异化的开题报告
《名利场》中消费主义文化下人性的异化的开题报告题目:消费主义文化下人性的异化——以《名利场》为例背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消费主义文化在社会中占据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在消费主义的推动下,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人性的异化,社会信任的下降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加剧等。
《名利场》作为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反映现实社会的小说,反映了消费主义文化下人性的异化问题。
因此,本文选取《名利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小说中人性异化的表现和原因,以期更好地理解消费主义背景下人性的变化和社会现状。
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文本解读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名利场》中人性异化的表现和原因。
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个人欲望的无限扩张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带来的人性异化。
二、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加造成的人际关系的变淡和信任下降。
三、社会制度不健全和社会利益的不公等因素对人性的影响。
四、对于人性异化问题的反思和改变的个体和社会行动。
预期结果:通过对《名利场》的分析,本文将得出以下结论:一、消费主义文化下,人性异化严重,主要表现为生活习惯的改变、心理焦虑和人际关系的疏离。
二、导致人性异化的根本原因是消费主义文化下的个人主义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三、解决人性异化问题需要个体和社会共同行动,包括培养适应消费主义社会的人才,改善社会制度和加强价值观教育。
意义与价值: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消费主义文化下人性异化问题的具体表现和产生原因,并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人性异化问题的认识和关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利场》中利倍加与爱米丽亚的形象
选题论证
萨克雷的名著《名利场》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一对好友,利倍加和爱米丽亚。
利倍加和爱米丽亚生活在十九世纪上半期的英国,利倍加出身贫寒,是个孤儿,从小受到各种歧视,立志要进入上流社会,为了到达目的,她不择手段,出卖友谊和婚姻,最终被社会唾弃。
她的朋友爱米丽亚出身富豪家庭,端正善良,忠于爱情,最后嫁给了暗恋自己多年的都宾获得幸福。
在萨克雷的《名利场》,没有好人,坏人。
两位女主人公都有值得赞扬之处,同时也有令人贬低之处。
利倍加虽然为了进入上流社会而不择手段,但也有她积极向上的一面,她不向社会低头,努力进取。
爱米丽亚虽然温柔可人,但逆来顺受,承受一切,依赖他人,对待都宾得方式,表现了她自私的一面。
通过两位主人公不同的出身,不同的人生经历,作者想要揭示社会的不公平,对英国的上流社会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国内外有很多的学者都对《名利场》中利倍加和爱米丽亚的形象进了研究和分析。
认为利倍加和爱米丽亚的命运是当时的社会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