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
自然地理学实验
第14页/共19页
(四)土壤样品及标本的采集
第15页/共19页
1、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在观察和记录完土壤剖面资科后,如需进一步作精确的实验分析,则要采集土壤分析样品。采样时应由下向上逐层采集,采集的部位应位于各主家的中间位置。每层土壤纳采1kg左右,装入布袋或塑料袋中,并应填写一式三份标签,一份放于袋中,一份挂于袋外,一份存根备查、然后将同一剖面的土袋拴在一起,以免混乱。样品运回室内后要倒出风干,以防变霉。
在土壤剖面开挖或修整完成后,首先要对剖面进行土壤发生层次的划分,然后是逐层将土壤的性态特征记录于相应的剖面记载表中(表1)。
1、土壤发土层次的划分土壤发生层次是指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在垂直地面方向上出现的性状上有差异的层次。实际上我们在土壤剖面开挖成修整的过程中,就能直接观察到土壤从上到下各个部位的颜色、质地、矿物组成结构形态、紧实度、砾石多寡。风化程度等一系列的差异。以此为依据,加上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就可对剖面的层次进行比较客观的划分。按照一般的剖面划分模式.土层由上向下依次为覆盖层(O)、淋浴层(A)、沉积层(B)、母质层(C)和基岩层(H)几个大的层次,有的还根据土层性质的差异在O,A,B层中进一步地划分出次一级的层次。需要件意的是,住自然界中的土壤剖面;尤其是山丘地区的土壤,剖面的构型并不一定是完整的O一A-B一C—R构型。由于发育环境条件的制约,很可能会缺失某些土层。
土壤的实习报告
土壤的实习报告【实用】土壤的实习报告4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土壤的实习报告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名称:土壤植物地理实习地点:湖北应山自然保护区时间:20xx年4月23日--20xx年4月25日实习人员: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xx级地理科学专业指导老师:***二实习目的与要求土壤与植物地理学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和表证。
土壤植物地理实验是植物地理学教学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地理学者基本功的训练之一。
本实习目的是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加学生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土壤与植物地理实验分析、结果计算、数据处理的技能和技巧。
培养学生掌握和学习植物地理的实验方法和研究的技能,提高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具体要求学生:1.掌握土壤机械组成、PH值、速效磷测定技术方法。
2.对土壤地理研究的实验室研究技术和方法有一点感性认识。
3.对土壤粒级、土壤机械组成、土壤PH值、速效养分有更深刻的认识。
4掌握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 植物群落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
认识常见植物得优势种40-50种,认识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三实验方式与要求以10-15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小组每个人共同按规程完成取得实验结果,独自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实习指导书的相关部分,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并把个人准备的实验物品带到实验室。
必须提前15分钟到达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实验指导内容独立进行实验,按要求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分析比较。
记录与画图,有困难时,积极思考,分析原因,自己排除障碍,实在解决不了才找老师帮助或同学之间互相帮住。
实验结果及时准确记录并做实验报告,按时交实验报告。
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形成过程、性质及其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壤地理学的理论知识,提高野外调查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于2023年7月10日至7月16日,在指导老师李明的带领下,前往我国某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我国土壤的类型、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2. 掌握土壤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熟悉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土壤性质;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习地点及时间实习地点:我国某地实习时间:2023年7月10日至7月16日四、实习内容1. 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了解了该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包括红壤、黄壤、水稻土、紫色土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土壤类型在山区和平原地区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山区土壤类型以红壤、黄壤为主,平原地区则以水稻土、紫色土为主。
2. 土壤形成条件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不同土壤类型的形成环境,如红壤的形成主要受母岩、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水稻土的形成与水热条件密切相关;紫色土的形成则与母岩有关。
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通过观察土壤剖面,我们可以了解土壤的层次结构、颜色、质地、结构等特征。
实习期间,我们共观察了5个土壤剖面,了解了不同土壤类型的剖面特征。
4. 土壤性质实习期间,我们了解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如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养分含量。
通过测定土壤性质,我们可以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5. 土壤野外调查方法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土壤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样方设置、土壤采集、土壤剖面挖掘、土壤性质测定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野外调查技巧,为今后的专业调查奠定了基础。
五、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掌握了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 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 深化了对我国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的认识。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壤调查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壤调查⼀、⼟壤调查的⽬的与任务1.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壤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分布的规律;2.掌握观察和描述⼟壤剖⾯的基本⽅法;3.根据成⼟因素,综合分析成⼟过程和⼟壤性质,鉴定⼟壤发⽣类型,诊断⼟壤肥⼒⽔平,评价⼟壤质量。
⼆、准备⼯作1.⼈员组成级地理专业学⽣;指导教师。
2.实习计划的拟定2.1地点:三清⼭2.2时间:年⽉⽇——⽉⽇。
2.3路线:以⾦沙为基地,进⾏四条路线的⼟壤勘察(1)⾦沙——地震台——岭头村——⽟帘瀑布;(2)⾦沙——西坑村——紫湖镇中学;(3)⾦沙——⽟灵观——风门——三清福地——⽟京峰;(4)⾦沙——西坑村——南⼭乡(枫林)。
2.4内容: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有两项(1)三清⼭⽔稻⼟类型与特点,分布状况,⼟壤质量评价,利⽤改良措施等。
此项主要结合上述第⼀、⼆两条路线进⾏。
(2)三清⼭⾃然⼟壤的发⽣学分类,各类型的剖⾯特点,⼟壤分布规律与垂直带谱。
此项主要结合上述第三、第四两条路线进⾏。
2.5主要观察剖⾯点的选址范围:01号点:⾦沙断桥处,实习考察⽅法与程序的训练;新⽣体观察:铁、锰结核的特征及分布层的位置关系;冷浸⽥特点及改造、农耕措施的理论解释。
02号点:三清⼭⼭门处,⾃然⼟壤的发育程度:母岩矿物组成与⼟壤矿物组成的关系;根据⽔稻⼟的⽔热条件、地形、母质来源等的综合影响进⾏分类、分布的考察研究,并绘制路线分布草图。
03号点:西坑村,⾃然⼟壤:丰厚均质⼟状堆积物,淀积层特点、剖⾯中粘粒含量情况,基岩与母质的关系等;⽔稻⼟:平⽥、冲⽥的物质组成特点,访问农户作社会经济条件调查04号点:紫湖镇中学,⾃然⼟壤:剖⾯颜⾊特点,利⽤现状观察;⽔稻⼟:平⽥特点,访问农户作调查;等⾼线种植⽅式的考察。
问题与讨论:(1)⼭地红壤与基带红壤的区别与联系;(2)成⼟因素在地带性⼟类形成过程中的作⽤;(3)不同母质的红壤剖⾯形态的特殊性;(4)不同⽔稻⼟类型的分布规律;(5)等⾼线种植⽅式与⽔⼟保持的关系。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2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
实习地点,XX农场。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土壤的认识,学习土壤管理和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对土壤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实习内容。
1. 土壤采样,学习了土壤采样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了不同深度和不同地点的土壤采样方法。
2. 土壤分析,学习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方法,包括土壤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掌握了常用的土壤分析仪器的使用。
3. 土壤改良,学习了土壤改良的方法和原理,包括有机肥的施用、翻耕和翻压等。
4. 土壤保护,学习了土壤保护的重要性,了解了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湿润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
三、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学习了土壤管理和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我掌握了土壤采样和分析的方法,了解了土壤改良和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了对土壤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我也增强了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实习体会。
在实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土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做好土壤管理和保护工作,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作为一名农业从业者,我将始终把土壤保护放在首位,努力做好土壤管理和保护工作。
五、实习建议。
在实习中,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土壤管理和保护方面的不足之处,希望学校和农场能够加强对土壤管理和保护方面的教学和培训,提高学生对土壤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同时,希望农场能够加强对土壤管理和保护方面的投入,采用科学合理的土壤管理和保护措施,保护好农田的土壤资源。
六、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土壤管理和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土壤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我将把实习期间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为农业生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我也将继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土壤管理和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土壤取样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土壤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分布规律以及土壤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我们开展了土壤取样野外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土壤取样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分类;2. 掌握土壤取样方法,包括剖面取样和表层取样;3. 学习土壤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4. 提高野外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为2021年6月15日至6月17日,实习地点为我国某省某县。
四、实习内容1. 课堂讲解:实习前,由指导老师对土壤学基础知识、土壤取样方法等进行讲解,使同学们对实习内容有初步了解。
2. 野外实习:(1)剖面取样: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剖面取样。
具体步骤如下:① 观察地形地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② 用罗盘测量剖面方向;③ 用剖面刀开挖剖面,记录土层厚度、颜色、结构等特征;④ 采集土样,装入样品袋,并做好标记。
(2)表层取样: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对农田、林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进行表层取样。
具体步骤如下:① 观察土壤表层特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② 用采样器采集表层土壤样品,装入样品袋,并做好标记。
3.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等指标。
4. 数据整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总结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
五、实习成果1. 同学们掌握了土壤取样方法,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2.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分析,了解了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3. 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良好的科研态度。
六、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对土壤取样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2. 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3. 指导老师耐心指导,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提高了实习效果。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调查目的土壤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生态环境、农业产出和地质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地理野外实习中,对土壤的调查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掌握土壤的分类和分布规律,同时也能够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调查地点在进行野外土壤调查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点,以代表调查区域的土壤类型和性质。
一般而言,可选择高原、山地、平原、湖泊、河流等不同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土地用途类型(例如农田、林地、草原等)的样点进行采集。
调查方法土壤调查主要采用野外实地观察和样品采集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实地观察选定样点后,要对采样点的周边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该样点的地形、植被、土地利用情况等信息。
在此基础上,对于采样地点的平坦度、坡向、坡度、土表覆盖度、植被覆盖度等进行详细的实地测量和观察。
步骤二:采集土样1.选择合适的采样器材:采样器材的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样品要选择不同的采样器材。
比如钻头采样器适用于钻取较深的岩土样品,而压模器则适用于取表浅的土样。
2.确定采样深度:根据待测土层的性质和用途,对不同深度采取不同的采样方法。
如岩土层通常采用钻探机,而薄层土样则可以直接手工采样。
3.采样操作:将采样器具埋入土中,掌握好操作技巧,插入后旋转固定,化解抵抗,上提取土,将土样填入采样袋中,并用标签标明样寄地点和采样点信息。
4.保存土样:收集好的样品应保存在密封的袋子中,避免土样的水分流失,同时防止土样污染。
步骤三:实验室分析野外取得的土样需要用实验室分析方法来确定土壤性质。
一般的实验室分析内容包括:颜色、质地、密度、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类型等。
调查注意事项进行土壤调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选择样点时需考虑样点的代表性,以免采集到的样品不能代表实际情况。
2.采样时要选用专用采样器材,并注意采样深度和采样的均匀性。
3.在采集样品时注意不要太深,否则会采到下层土壤的混合层,影响实验结果。
土壤地理野外实习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实习区域概况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描述实习区域的纬度范围,如北纬30°至35°。
经度位置
描述实习区域的经度范围,如东经110°至115°。
与周边地区的相对位置
描述实习区域与周边城市或地区的相对位置。
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描述实习区域内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地、丘陵、平 原等。
气候条件
描述实习区域的气候类型、降雨量、气温等气候特征。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根据实习区域和实习目的,学 生需学会正确采集土壤样品, 掌握样品处理、保存和制备的 方法,为后续的实验分析做好 准备。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学生需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如土 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 效钾等养分的测定,以及土壤 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等指标 的测定。
02
提高实践能力
野外实习是土壤地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
培养综合素质
实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锻炼组织协调能力、沟通
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实习任务
土壤剖面的观察与描述
学生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如何观察、描述和分析土壤剖 面,了解土壤类型、颜色、质 地、结构、新生体、侵入体等 土壤形态学特征。
母质
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特性存在 差异。
时间
土壤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时间长短对土壤发育和特性具
土壤的实习报告9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9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前言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有肥力。
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经常地,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
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很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
土壤不但植物生长的基地,也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通过这学期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
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鉴别出主要的岩石。
土壤学不但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含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升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土壤学是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土壤学的教学实习是游憩等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其目的、任务及要求如下:1.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有关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
有关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目的意义土壤地理野外实习,是土壤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结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常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土壤地理野外实习的重点是学习与掌握土壤路线调查(或概查)的方法。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前的有关资料和图件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土壤地理调查路线的选择;土壤剖面的选点、观察、描述与记载;土壤标本与样品的采集;土壤图的调查与绘制;编写土壤调查报告或土壤图说明书。
有条件时,可与土壤遥感调查与制图实习同步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习的准备工作为使实习取得预期的效果,做好实习的一切准备是异常重要的。
指导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确定野外实习的地点,预查、制订实习计划(包括目的要求、日程安排、人员组织等)。
师生共同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地形底图、收集与分析有关实习地区的资料和图件等。
(一)地形图的准备地形图是用以作为野外实习底图的必备的基础图件。
地形图比例尺大小的选择,视野外实习地区范围的大小、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壤的复杂程度而定。
实习范围小、环境条件复杂和土壤种类多样性的,比例尺宜大,反之宜小。
一般多采用1:5000~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作底图。
范围大者可采用1:100000地形图。
在确定无地形图的情况下,可以用比例尺平面图代替。
结合生产任务的野外实习,还需匹配相当或比例尺略小的行政图。
(二)资料与图件的搜集和分析1、自然成土因素的资料与图件1)气象气候资料与气候图:着重搜集的数据有气温、年均温、》10度积温;年降水量、蒸发量、风、无霜期等资料,以及气候图。
2)植被:植被类型、组成结构、被覆情况、指示植物等。
主要搜集自然植被、植被图等。
3)地貌:地貌类型、海拔高度、侵蚀切割程度,以及地貌类型图等。
4)母质和母岩:地质图、岩性分布图、区域地质构造、岩石种类、岩性及其分布规律。
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野外实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2.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对资源的认识和管理3.加强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习常规土壤调查和制图的方法,同时全方面提高二、实习任务1.从地质角度,认识岩石种类、特性及各种环境条件2.认识不同环境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掌握观察、描述土壤特性及其规律的方法3.掌握土壤调查的工作步骤,学会基本制图方法4.了解所调查的土壤资源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三、实习准备为使实习取得预期的效果,做好实习的一切准备是异常重要的。
指导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确定野外实习的地点,预查、制订实习计划(包括目的要求、日程安排、人员组织等)。
师生共同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地形底图、收集与分析有关实习地区的资料和图件等。
(一)地形图的准备地形图是用以作为野外实习底图的必备的基础图件。
地形图比例尺大小的选择,视野外实习地区范围的大小、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壤的复杂程度而定。
实习范围小、环境条件复杂和土壤种类多样性的,比例尺宜大,反之宜小。
我们这次采用1:100000地形图。
(二)资料与图件的搜集和分析。
1.自然条件包括对调查区气象气候资料与气候、植被、地貌、母质和母岩、水文的了解和分析。
2.社会经济情况资料:搜集社会经济资料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发生与演变的影响。
包括历史上的人类活动;现在的社会情况,特别是农业经济资料,如人口、农业劳动力、总土地面积、耕地面积、林地、牧地;农作物种植情况,如作物种类、作物配置、耕人选制度、产量水平;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水利、施肥状况;旱、涝、盐、碱、次生潜育化、水土流失情况等。
(三)土壤地理野外实习用具的准备:洛阳铲、铁锹、剖面刀、钢卷尺、放大镜、三角尺、土壤标本盒、10%盐酸。
五.工作步骤:1.概查:概查前,根据地形图及有关资料设置土壤剖面及工作路线。
明确概查需要完成的五项任务;2.详查:主剖面定点上图,地表描述,剖面观察描述,检查剖面及洛阳铲的使用,定界剖面及土壤边界的绘制;3.评土比土;4.绘制土壤分布图及编写实习报告。
土壤剖面野外观察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土壤是地球表面覆盖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地表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
土壤剖面作为土壤研究的基础,是了解土壤结构和性质的重要途径。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野外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土壤剖面的结构和特征,掌握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对土壤学的基本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1)学习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包括土壤样本的采集、描述和记录。
(2)识别不同土壤层次的标志,了解土壤层次分化和土壤形成过程。
(3)分析土壤剖面中各种土壤指标的变化规律,如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含水量等。
(4)探讨土壤剖面特征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了解土壤环境变化的内在机制。
三、实习内容和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来到了实习地点,首先由指导老师介绍了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然后,我们开始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样本。
我们发现土壤剖面可以从上到下大致分为三个层次: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表土层是最接近地表的一层,颜色较深,含有较多的有机质,质地较松软,结构复杂,包含有植物残体和根系。
心土层位于表土层下方,颜色较浅,质地较硬,结构较简单,主要由较细的颗粒组成。
底土层是最底层,颜色最深,质地最硬,主要由矿物质和粘土组成。
我们还发现土壤质地在整个剖面中呈现出由细到粗的变化规律,即从表土层到心土层再到底土层,颗粒逐渐变大。
这可能与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有关。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在表土层,含水量较高,土壤较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而在心土层和底土层,含水量逐渐降低,土壤较干燥。
四、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独立进行土壤样本的采集、描述和记录。
同时,我对土壤剖面各层次的标志和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能够识别不同土壤层次和分析土壤指标的变化规律。
我还发现土壤剖面特征与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30日。
实习地点,XX农场。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本次土壤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土壤的认识,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性质特点、肥力状况以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今后的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提供实际的参考和帮助。
二、实习内容。
1. 土壤采样与分析,在实习期间,我们对农场内不同地块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并进行了土壤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实验室的测试,我们了解了不同土壤的特点和肥力情况。
2. 土壤改良实践,在实习中,我们还参与了土壤改良的实际操作,包括施肥、翻耕、种植绿肥等方法,通过这些实践,我们了解了如何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提高土壤的产出能力。
3. 土壤保护宣传,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参与了土壤保护宣传活动,向农民和村民宣传了土壤保护的重要性,提倡绿色种植和科学施肥的理念,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土壤保护的关注。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我对土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加深了对土壤的认识。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土壤采样和分析,了解了土壤改良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意识到了土壤保护的重要性。
这些知识和经验对我今后的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工作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四、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土壤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土壤保护的紧迫性。
希望未来能够在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感谢辞。
在此,我要感谢XX农场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也要感谢实习期间的同事们的合作和支持。
正是有了你们的帮助和关心,我才能够在这次实习中收获了这么多。
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的机会和你们一起学习和进步。
环境土壤实习报告总结(实用13篇)
环境土壤实习报告总结第1篇一、实习目的意义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____年11月9日—10日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宝成实习工具:背包、地质锤、大小铁锹、剖面刀、软尺、盐酸瓶、比样标准盒、比色卡、PH混合指示剂、点滴板、滴管、记载表等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米。
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
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
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
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
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30日。
实习地点,XX农场。
实习内容:
在本次土壤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农场土壤的采样、分析和改
良工作。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学习了如何正确地采集土壤样品,并
对不同地块的土壤进行了采样。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我了解
到了不同地块的土壤质地、颜色和湿度等特征,并学会了如何正确
地保存和标记土壤样品。
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参与了土壤样品的分析工作。
通过使
用PH试剂、电导率计和土壤质地分析仪等设备,我对土壤的PH值、电导率和质地等指标进行了测试。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根据土壤
分析结果来制定土壤改良方案,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在实习的最后一周,我参与了农场土壤的改良工作。
根据之前
的土壤分析结果,我和其他实习生一起进行了土壤改良的实践操作。
我们使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对土壤进行了施肥,并进行了耕作
和整地等工作。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土壤改良对
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性。
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土壤实习,我对土壤的性质和肥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正确地采样、分析和改良土壤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也意
识到了土壤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土壤改良对于提高农作物
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
习和实践,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指导老师:实习学生:班级:专业:1,实习目的通过对部分典型地区土壤类型与形成的环境的考察及对典型土壤类型的剖面观察和分析,结合周边环境和成土母质,掌握土壤类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剖面的挖掘,层次的划分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活性关系,深入的理解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人类活动对土壤农业生产的影响等。
夯实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野外的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实践能力2实习计划20xx.5.20上午进行实习安排及安全教育。
下午在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创新科技园区挖掘并观察农业土壤剖面20xx.5.21去山东沂源县观察溶洞及棕壤褐土典型性状20xx.5.23去济南黄河大桥观察河滩潮土3实习内容3.1概述调查泰安――沂源及黄河滩地质地貌情况,观察棕壤、褐土潮土形成条件、过程、土壤属性,分析土壤肥力特点及改良措施;观察岩溶地貌特点、形成条件、溶洞特点及形成原因等。
农业土壤剖面点的选定、剖面挖掘及观测,土壤样品的采集;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判断分析实习中调查土壤的生产性能及改良措施。
土壤质地、结构、含水量等的野外观察判断等。
关于实习地的概述:沂源简介:沂源县地处山东省的中部,淄博市最南端,属沂蒙山区,因沂河发源地而得名。
该县属中低山丘陵区,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沿沂河流向倾斜。
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有名山头1983座,最高点鲁山为群峰之首,山势挺拔峻秀,风景迷人,海拔1108.3米,是山东省第四高峰(泰山1545蒙山1156崂山1133徂徕山1027)。
最低点东南沂河谷地,海拔180米。
地貌类型有中山、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地等。
境内有大小河流1530条。
其中沂河流经山东、江苏8县市,沂源境内全长84.6公里。
沂源溶洞简介:位于沂源县城西北12公里处的鲁山之阳,以千人洞为中心周围1.5公里范围内有天然洞穴40余个,称为沂源溶洞群。
属奥陶纪石灰岩溶洞,距今5亿多年,是长江以北最为集中的天然溶洞,被专家称为“北方最大的溶洞群”,。
土壤的实习报告3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3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实习意义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
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土壤剖面的确定和土壤样品的采集由于我们班三个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研究内容更饱满,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四、样品处理与分析1、测容重和含水量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实验使用。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林木土层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pH质地有机碳百分比(%)有机质百分比(%)栓皮栎荆条大A19、402904、487、727、97砂壤土大BC18、23600、190、337、53砂壤土槲栎鹫峰A—2803、756、4656、74砂壤土鹫峰B14、72700、210、365、48砂壤土鹫峰C—600、170、296、83轻黏土采样地点:校内。
(二)实验分析1、野外调查分析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
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皇藏峪土壤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土壤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野外实习成为了土壤专业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我们一行人于XX年XX月赴安徽萧县城东南的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土壤地理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对皇藏峪地区土壤的实地观察和分析,加深对土壤形成、分布、分类以及土壤与植被关系的理解。
二、实习目的1. 了解皇藏峪地区的自然概况,掌握土壤形成的基本原理。
2. 观察土壤剖面,识别土壤类型,了解土壤剖面特征。
3. 学习土壤调查方法,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
4. 分析土壤与植被的关系,为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提供依据。
三、实习内容1. 自然概况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徽萧县城东南30公里处,东靠京沪铁路,西连淮北、南接宿州,北近徐州,距徐州观音飞机场60公里。
公园总面积为14.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100-400米之间,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
2. 土壤剖面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皇藏峪地区的土壤剖面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该地区土壤剖面可分为以下几层:(1)A层:耕作层,厚度约为20-30厘米,土壤颜色为棕色,质地为沙壤土,有机质含量较高。
(2)B层:过渡层,厚度约为30-40厘米,土壤颜色为黄棕色,质地为粘壤土,有机质含量较A层有所降低。
(3)C层:心土层,厚度约为40-60厘米,土壤颜色为黄褐色,质地为粘土,有机质含量较低。
(4)R层:母质层,厚度约为60-80厘米,土壤颜色为黄棕色,质地为粘土,有机质含量最低。
3. 土壤调查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几种土壤调查方法:(1)样方调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测量土壤剖面各层的厚度、颜色、质地、有机质含量等指标。
(2)剖面观察:对土壤剖面进行观察,记录土壤层次、颜色、质地、有机质含量等特征。
(3)土壤样品采集: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
4. 土壤与植被关系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皇藏峪地区的土壤类型与植被类型密切相关。
土壤的实习报告3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3篇土壤的实习报告3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写报告的时候要留意内容的完整。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土壤的实习报告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在实际环境中充分熟识、辨识、了解土壤,生疏土壤的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剖面特征、农业性状等内容,丰富理论学问。
2、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挖掘土壤剖面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识别土壤类型和层次。
3、学习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的土壤学学习打下基础。
4、了解陕西境内土壤分布的总体趋势,熟识各种土壤类型。
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通过从陕西渭北旱塬到关中盆地以及秦岭北麓一带主要环境要素自然变异规律、地质与地貌特征和土壤剖面类型的综合调查,把握土壤剖面的分异规律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准时间之间的关系,了解区域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及其土壤演化趋势。
二、实习时间20xx年7月16日——20xx年7月23日三、实习地点1、洛川县城工地2、安塞生态站3、火地沟4、火地塘林场后山坡5、高山草甸6、天坑草甸7、平河梁8、宁陕县红褐土剖面9、宁陕县寨沟村10、周至县马召镇四、实习用具1.试剂:土壤学实习所用试剂有:10%的稀HCl、酸碱混和指示剂、比色盘、比色卡及试纸,蒸馏水瓶。
2.仪器:GPS(或海拔仪)、地磁仪。
3.工具:手铲、镢、铁锨、剖面刀、皮尺(2米左右)。
4.小型土壤剖面盒及记载表格。
五、实习内容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体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
它是一个多孔多相系统,具有垂直分层性。
土壤是自然演化的活化石,是记录地球沧海桑田变化过程的最有力也是最易猎取的证据。
本次实习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依据地形气候等因素所导致的陕西境内的土壤分布总体趋势,二是观看学习各种土壤类型的形成因素、成土过程、剖面特征、基本性质等具体内容。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4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标题: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摘要:本次野外实习是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
实习地点选择在某山区,通过观察山地地貌、水文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引言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地球表层及其自然地貌、天气气候、动植物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的理解,本次野外实习选择了某山区作为实习地点。
二、实习过程1. 山地地貌观察:我们对山地地貌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包括山峰、山谷、地势起伏等特征。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山地地貌的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水文地貌实验:我们选取了一条山间小溪进行水文地貌实验。
通过测量河流流速、水位、水质等参数,并采集河水样本进行化验,我们了解了水文地貌对环境的影响。
3. 生态环境调查:我们对山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包括植被、动物分布等。
通过观察和采集样本,我们了解了山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替规律。
三、实习成果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
我们掌握了山地地貌、水文地貌和生态环境的观察和调查技巧,并能够分析和解释相关现象。
同时,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四、总结与展望本次野外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我们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的理解,并掌握了实践技能。
但是,仅凭这次实习还远远无法涵盖自然地理学的全部内容,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继续深化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并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由于实习内容的具体性质和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以上报告仅供参考,具体报告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撰写。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二)在本周的自然教学户外实习中,我参与了一次有关生态保护的活动。
这次活动是由学校的生态保护俱乐部组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提供实际行动来保护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一、土壤调查的目的与任务1.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土壤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分布的规律;2.掌握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基本方法;3.根据成土因素,综合分析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鉴定土壤发生类型,诊断土壤肥力水平,评价土壤质量。
二、准备工作1.人员组成级地理专业学生;指导教师。
2.实习计划的拟定2.1地点:三清山2.2时间:年月日——月日。
2.3路线:以金沙为基地,进行四条路线的土壤勘察(1)金沙——地震台——岭头村——玉帘瀑布;(2)金沙——西坑村——紫湖镇中学;(3)金沙——玉灵观——风门——三清福地——玉京峰;(4)金沙——西坑村——南山乡(枫林)。
2.4内容: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有两项(1)三清山水稻土类型与特点,分布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利用改良措施等。
此项主要结合上述第一、二两条路线进行。
(2)三清山自然土壤的发生学分类,各类型的剖面特点,土壤分布规律与垂直带谱。
此项主要结合上述第三、第四两条路线进行。
2.5主要观察剖面点的选址范围:01号点:金沙断桥处,实习考察方法与程序的训练;新生体观察:铁、锰结核的特征及分布层的位置关系;冷浸田特点及改造、农耕措施的理论解释。
02号点:三清山山门处,自然土壤的发育程度:母岩矿物组成与土壤矿物组成的关系;根据水稻土的水热条件、地形、母质来源等的综合影响进行分类、分布的考察研究,并绘制路线分布草图。
03号点:西坑村,自然土壤:丰厚均质土状堆积物,淀积层特点、剖面中粘粒含量情况,基岩与母质的关系等;水稻土:平田、冲田的物质组成特点,访问农户作社会经济条件调查04号点:紫湖镇中学,自然土壤:剖面颜色特点,利用现状观察;水稻土:平田特点,访问农户作调查;等高线种植方式的考察。
问题与讨论:(1)山地红壤与基带红壤的区别与联系;(2)成土因素在地带性土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不同母质的红壤剖面形态的特殊性;(4)不同水稻土类型的分布规律;(5)等高线种植方式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05号点:金沙原锯木厂,花岗岩母质山地红壤剖面特点观察。
06号点:石鼓岭电站,粗骨性土剖面特点观察。
07号点:吊桥与岭头山分叉路口,山地黄红壤的剖面特点观察。
08号点:距岭头村300米处(油茶林下),砾质石灰土剖面特点观察。
09号点:岭头村旁(银杏树旁),山地红壤的剖面特点观察,诊断土层:网纹层特点与成因;水稻土各类型的分布组合模式考察,并绘制草图。
:岭头村内,山地红壤剖面特点的进一步观察验证,号点10.问题与讨论:(1)地带性土类分布带中出现非地带性土类原因;(2)灰岩母质上发育的不同土壤类型;(3)母质因素在土壤微域分布中的作用;(4)垂直带谱中相邻两土类的镶嵌式分布模式。
11号点:山门旧址上方休息亭,山地红壤剖面特点观察。
12号点:玉灵观,山地黄红壤剖面特点观察。
13号点:风门下方,山地黄壤剖面特点观察;沟谷地带埋藏剖面构造观察。
14号点:神龟探海,山地黄壤剖面特点观察。
15号点:三清福地,山地黄棕壤剖面特点观察。
16号点:三清福地净衣池,泥炭沼泽土观察及成因分析。
17号点:玉京峰顶,山地矮林灌丛草甸土及成因分析。
问题与讨论:(1)各种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的比较分析;(2)各种土壤剖面中粘粒层间分布与迁移情况的比较分析;(3)各种土壤类型的主导成土过程;(4)各类土壤垂直分布带上下界线的确定。
(5)沼泽土、草甸土的命名;(6)三清山土壤垂直带谱的建立与图式绘制。
18号点:南山枫林处,不同母质的山地红壤剖面特点观察;水稻土类型及剖面特征观察;访问农户调查社会经济条件。
19号点:里、外双溪,灰岩母质上山地黄红壤剖面特点观察。
20号点:南山山门下方,花岗岩母质上山地黄红壤剖面特点观察。
问题与讨论:(1)与01、02、03号点相衔接比较各点土壤剖面特点是否有变化;(2)各类土壤间的分布关系;(3)土壤微域分布模式。
3.各类资料的收集3.1有关成土条件的资料地质与地貌:(1)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调查地区的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的类型描述和区划等;(2)地质:该区的岩性分布;(3)水文地质方面: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及水化学类型,地下水的流向、流速、年变化规律以及含水层的特性等。
植被:在具有天然植被的地区(特别是林区),水土流失的地区,应注重其类型及保持水土的主要植物等。
气象水文:主要是通过气象站、水文站观测的记录及访问等,包括气温、降水及蒸发等资料。
3.2有关土壤与农业方面的资料要尽可能收集已有的土壤图、土壤调查报告、土壤改良和肥料试验结果等资料。
在农业生产方面:(1)调查区内的主要作物种类、种植面积以及作物配置的资料;(2)本地农业生产上的突出问题;(3)分析调查区内农业产量的逐年变化规律;(4)调查当地突出的丰产经验,并总结其与当地自然条件及生产条件的关系;(5)调查区内目前的生产条件,如水、肥、劳力、农机具等等。
资料的收集可通过实地调查、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
4.实习工具的准备:罗盘、海拔表、土铲、土壤刀、手锯、卷尺、放大镜、标本盒、标本袋、标签、记录表格、文具,以及其他仪器(如盐分速测仪、土壤养分速测仪、渗水速率测定仪)和化学试剂等。
三、土壤的野外调查和研究1.踏勘与访问在进行详细的野外土壤调查前,必须作路线踏勘,以便对整个调查区的地质地貌、植被、进行调查访问,访结合的办法,可以采用查、在进行踏勘时,农业等有一个总的概念。
土壤、.以便了解当地有关改造自然和利用土壤方面的经验、教训。
2.土壤剖面的设置与挖掘对土壤剖面形态和性状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是研究土壤形成、演化和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了解土壤的农业生产特性的重要手段,为此,就要设置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
2.1土壤剖面类型土壤剖面一般分为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主要剖面,或称基本剖面,是为全面研究土壤而设置的,一般要求选择在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方。
剖面的深度是自地表向下直达母质或基岩为止。
检查剖面,是为检查、修正基本剖面所确定的主要土壤特征的变化程度和稳定性而设置的。
它比基本剖面要浅,但数目要多。
定界剖面,是为检查和修正土壤的边界而设置的,其深度一般低于一米或更浅,只要能观察出主要特征就可以了。
它的剖面数比上述两者更多。
一般采用以下比例,即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定界剖面=1∶2∶5。
2.2土壤剖面的选择与挖掘土壤剖面的选择,主要是主要剖面的选择问题。
它一方面要满足一定比例尺的工作量的要求,依土壤、自然条件的复杂程度而定;另一方面要求每一种土壤类型均有其代表性的主要土壤剖面。
因此在本次大比例尺的土壤调查时,应当注意一切可能引起土壤发生变化的因素,如考虑不同的坡度、坡向而分别设置主要土壤剖面。
在剖面位置选好后,就开始进行剖面的挖掘,挖掘的工具目前主要是铁铲,有些检查剖面或定界剖面可借助于土钻。
主要剖面也可以先挖到一定深度后再进行钻孔。
土壤剖面一般为宽1米,长2米。
其深度则视土壤情况而定,一般为1.5—2.0米。
粗骨性土则较浅,一般到基岩、风化壳,通常只有几十厘米。
挖掘土壤剖面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般要使剖面观察面垂直并向着太阳光线,以便观察。
在山区或林区,由于山地坡向或条件限制不可能见到直射光线的则为例外。
挖出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要相混,以便观察完毕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业耕作区更应如此。
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任意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形态的描述及取样。
3.土壤形态特征的研究土壤形态特征,一方面表现了它和周围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进行的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
判断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进而也就能决定其农业生产特点和改良途径;同时凭借于土壤剖面形态的研究,对每种土壤特性认识以后,才能有根据的找出它们之间分布的界线,绘制出土壤图来。
所以对土壤形态特征的研究是土壤野外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土壤形态的主要特征有: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新生体、侵入体及层次的过度特点等。
3.1土壤剖面的分层野外土壤发生学层次主要是根据形态特征来划分的,它是检验一个土壤工作者对土壤发生学分类掌握的熟练程度,也是野外土壤调查的基础工作之一。
如果层次划分得不正确,那么,取样、室内分析化验以及对土壤类型的确定都会产生错误。
以下就土层的划分进行讨论。
(1)按土壤形态的主要特点,把整个土壤剖面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如,A、B、C层或A、层等层,层次的组合不同,表示剖面构造不同。
C.(2)在单一的母质上发育的土体,根据其发生学特点来划分土层是比较容易的,但当其中夹有复合的母质层时,就使土层划分复杂化了,对这种情况的处理原则是:第一,由于A层的土壤形成过程较强,一般根据其发生学特点来进行划分,但当母质的机械组成产生明显的变异时,则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亚层。
第二,当土体的机械组成变化大时,则在B、C层中也可以根据机械组成划分亚层。
(3)在土壤形成较弱或由于土壤侵蚀而使土壤层次不明显,因而产生分层的困难。
可根据其综合特征,如植物根系、土壤湿度、土壤结构和松紧度等来划分。
(4)为了表示土壤层次分异的明显与否,可按过渡程度划分以下几级:过渡非常明显—过渡明显—过渡清楚—过渡不清楚—过渡不明显。
(5)在土层过渡比较明显,但由于母质、地形或其他原因,使土层与土层之间产生各种形态,如舌状过渡(由腐殖质漏痕产生的),倾斜过渡(地形或母质的影响),直线的水平过渡(母质的沉淀因素影响)等等,在描述和研究中也应加以注意,把它们记录下来。
3.2湿度对土壤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时,应注意土壤湿度。
土壤含水的高低,对土壤颜色、结构等方面的观察和影响极大,从剖面中土壤湿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土壤地下水的高低和土壤墒情的好坏等等。
必须指出,土壤湿度是土壤极不稳定的特征之一,它最易受气候、地形起伏、人为耕作灌溉等技术措施的影响。
当然,对土壤水分状况的详细研究,必须通过长期的定点观察和系统的分析才能完成。
但野外的简单测定,对了解土壤水分状况同样是重要的。
在野外工作中,对土壤水分情况的描述,一般分为五级:干(是比较容易鉴别的,用嘴吹气,有尘土飞起)—润(比干土的含水量略高,用手试之,有凉的感觉)—湿润(用手可捏成团块,放在纸上,很快使纸变湿)—潮湿(使手湿润,并可能粘在手上)—泞湿(这时水分饱和,可以看出水分从土粒中渗出而土体平滑、反光)。
3.3土壤颜色土壤颜色与湿度、明度(明暗)、彩度(色的强弱、鲜明的程度)都有关系。
要正确的判断颜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由于湿度不同,颜色深浅表现上就有很大差异,在含水量较高时土壤颜色较深;观察时光线强弱不同,土壤质地,颗粒大小的不同,都会影响我们准确的反映土壤颜色。
因此,在观察土壤颜色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除在野外土壤湿度条件下观察土壤颜色外,还要取土壤在室内风干情况下记载土壤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