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土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生产生活,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之间的平衡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 土地面积有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却拥有相对较少的耕地面积。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8亿公顷,占总面积比例仅为18%左右。
这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了鲜明对比。
2. 土地利用不均衡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城乡差异、区域差异等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速后,城市建设所需土地增多,导致农村耕地减少;同时,在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退化和水源枯竭等问题。
3. 土壤污染严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统计,我国土壤受到污染的面积已经超过了1200万公顷,其中严重污染面积达到了2.5万公顷。
这些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4.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耕作方式和肥料施用方法。
这种方式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也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三、提升对策1. 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是提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2. 推行可持续农业推行可持续农业是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采用有机耕作方式、合理施肥等措施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应该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加大对重点区域和企业的监管力度。
同时,也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有利条件一、丰富的土地资源1.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土地资源丰富。
2. 我国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总耕地面积达到1.2亿公顷,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二位。
3. 我国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林地总面积达到2.2亿公顷,林地覆盖率超过21。
4. 我国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草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0,居世界第一位。
二、多样性的土地类型1. 我国土地类型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土地适宜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有利于实现农产品的多样化生产。
2. 不同土地类型的存在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
3. 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土地等特殊土地类型的存在为我国的土地综合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三、有利的气候条件1.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变化多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种类繁多。
2.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土地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 我国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在大部分地区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四、适宜的地理条件1. 丰富的地理条件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 丰富的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为我国的农业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3. 地形各异的地理条件为我国的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五、政府政策的支持1.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生产的政策,为农民提供了补贴和扶持。
2. 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技术投入和科研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 政府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改善土地资源利用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有利条件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有利的环境,为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需要加大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力度,使之更好地造福于人民裙众。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地认识土地资源的特点和有利条件,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一)现状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
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
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
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
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
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
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
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
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
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
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我国土地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不仅是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保障人类生存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我国土地面积辽阔,但耕地资源有限。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3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1%,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09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此外,土地资源的质量也受到严重威胁。
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土地肥力下降,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关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和监管制度。
要建立土地资源使用的审批和核查制度,确保土地利用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此外,加强对土地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土地资源污染和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推进土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利用。
我国土地资源分散、碎片化和无计划的利用方式,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因此,要加大对土地的整合和优化利用力度,实施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和科学性。
同时,推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加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水平,增加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此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用水效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大部分农田没有灌溉设施,土地水分资源利用率偏低,导致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因此,要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田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持续发展。
此外,加强土壤保育和修复工作,提高土壤的质量和肥力,减少土壤污染。
要加强土壤保育和管理,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力度,推广科学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和提高土壤质量,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提要基于用数字环境模型对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生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图,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级面积构成及分布状况,得出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全部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四川盆地区,生态环境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土地资源仅占我国土地资源总面积的 1/3 弱,1/3 的土地资源面积养活了我国 80% 以上的人口。
关键词数字环境模型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分类中图法 F301 为深入研究土地利用和其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作者利用数字环境模型方法和多指标大数据量,全方位地展开对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为中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策略。
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分析就是基于用数字环境模型对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作的[2]。
1 用数字环境模型对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数字环境模型是基于“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s)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着重反映生态环境特征的数字地面模型叫数字环境模型 (Digital Environmental Model)。
数字环境模型可以采用矢量数据结构,也可以采用栅格数据结构。
数字环境模型主要应用于环境的评价分析,采用栅格结构更易于其应用。
虽存贮时数据量大,但栅格数据的叠加容易,逻辑代数运算简单,恰恰满足了环境分析和评价的需要。
在本文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评价模型中全部采用栅格数据结构,所有的环境因子,经过统一的投影变换,以统一的尺寸转换成栅格数据结构,以栅格结构为基础实现各种代数和逻辑运算。
1.1 指标的选择影响土地资源及土地利用的因子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和社会两方面。
指标群的选取是为了全面反映研究目标,而指标体系的建立则是为了科学性、系统性实现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目标。
人类活动及自然界的许多变化,同土地资源的作用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在水、热两个方面,土地资源是以地形、地貌为其存在的骨架,上覆有土壤、植被、岩石和水体;人类利用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的结果:建筑物、道路及耕地等构成土地资源的实体。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1. 引言1.1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现状我国生态环境近年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发展,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和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的持续减少和破坏,耕地面积减少、土地沙化严重、土地污染日益加剧。
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
工业和农业活动不规范导致水体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水质下降,部分水域已经无法饮用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受到威胁。
大气污染问题长期困扰我国。
随着交通运输和工业排放不断增加,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导致雾霾频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野生动植物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野生动植物非法捕捞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失衡,损害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1.2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平衡。
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维护人类健康、促进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危害。
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
尤其是工业化程度高的城市,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往往会带来经济损失,加重社会成本。
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永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国家战略。
只有建立起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确保国家的长久安全和繁荣。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字数:237】2. 正文2.1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压力。
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分析
・ 1 1 9 ・
我 国土地 资源生态环境状况分析
邹 秀梅
( 鹤 岗市 国土资源局, 黑龙江 鹤 岗 1 5 4 1 0 0 ) 摘 要: 现代 社会人 口的膨胀式增加 , 造成 了土地资 源的稀缺 , 土地利用强度一再 的加 强, 土地资 源生态环境 受到 了严重 的破坏 , 这 是非常不利于人类生存 和发展 的。 目前土地资 源生 态安全研究属于热 门方向, 因为土地 资源是我们 生存 的必要 资源 , 土地资源是关乎 国 家发展 和社会稳定的重要 因素。 我 国 目前的环境 问题是一个令人担 忧的问题 , 不 少地 区的生态环境过 于脆弱 , 而且植被覆盖低 、 水土 大量 流失 、 旱灾频发等等 ; 人 口的数量庞大让土地承载能 力加剧 , 自然资 源开发过度 , 土地污 染得不到有效解决 , 这些都影响 着我 国的可持 续
发展 策略 。 关键 ຫໍສະໝຸດ : 土地 资 源 ; 生 态环 境 ; 环境 保 护
1土地 资 源 利 用 与生 态 环 境 自然 和人为都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 因素 。地域特征 、 地形 、 地 社会生产活 动会对土地造成非 常明显 的影响 , 像是我 国 自东 向 貌 、 环境 和土壤成分等等 都归结为 自然 因素 ; 人为 因素则是人类 在 西 土地扰动程度呈 递减趋势 。因为东部沿海地 区属于 经济前沿 地 对大 自然进行开采利用 的时候 , 对 陡坡进 行开荒 , 滥砍滥伐 , 草原被 带, 人 口自然也就多 , 所I t 1  ̄地扰动最大 , 中部次之 , 西部最 弱。 并且 过度 的放牧 , 城市扩张以及矿藏 的开采等都行为。 水 土流失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 问题 。通 常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北京 地区是 国家的首都 ,环北京 地区和黄 土高原地 区地 域位置 特 别, 其生态环境也很脆 弱。 都是一些容易发生旱灾的地区。 这类地区植被覆盖率低 , 降雨不多 , 人类在地域上进行生产活动会对生 态环境造 成影响 , 同样 的生 而且分布还不均匀 , 多为暴雨 。我国现在存在 的森林 和湿地 正在一 态环境又会影响人类 的生产活动 , 这样一个交互 的影响过程就反应 步步减少 ; 被雨水 冲刷下来 的泥土堆积 于下 游江河湖库 , 这让洪 涝 出了土地利用程度 。 加之社会发展 、 城市建设 、 市场的改变以及人 口 灾害进一步加剧 。黄土高原地区 由于水土流失严重 , 大量泥沙淤积 的流动都让环境 时刻变化着 , 当环境 问题 困扰人类 的时候 , 我们 开 在下游河床 , 形成 著名 的“ 地上悬河 ” 。1 9 9 8 年我 国长江发生全流域 始关 注环境问题 ,所有 的环境 问题都离不开 土地资源利用 这一方 性 的特大洪水 ,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 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 面, 所 以生态环境 的情 况可 以作为土地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的依据。 生态环境恶化 。 水利工程 因为泥沙的堆 积 , 减少了其 防洪 的能力 ; 影 在经济 发展 、生态环境 建设和庞 大人 口生存 需求 的多重压力 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 水 土流失让这些本是可以耕作 下, 我国土地资源时空变化的总体特征是 : 土地总体利用结构好转, 的土壤 日益稀薄 、 贫瘠 , 可耕作用地 面积 减少 , 田地无法涵养水 分 , 质量相对下降 , 耕地结构性减少 , 牧草地退化严重 。具体 表现在 : 生 容易 出现旱灾 ; 水 土流失还会形成泥石流 、 滑坡等等 自然灾害 , 让人 态保护用地 、 建设用地稳步扩大 , 生态退耕成效显著 , 土地利用结构 类无法安全居住。 长江上游是中国滑坡 、 泥石流灾害集 中分布地区 ; 优化 , 而 同时减少 的主要是 天然林地和湿地 , 导 致其总体生 态服务 除 了上述情况 , 水 土流失还会危及工矿企业交通等基础设施 和城 市 功能相对下降 , 耕地减少 的主要 因素是 生态退 耕 , 其 次是农 业 、 畜牧 现代化建设 。 业结构 调整 , 建设 占用 ; 牧草地减少 的主要原 因是 牧草地退 化为未 2 . 3土地 的不合理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 利用土地 。 绿色植物 吸收二 氧化碳进行光 合作 用释放 出氧气 ,净化 空气 , 2我国土地资源破坏现象 让我们得 以生存 , 但是随着森林 的消失 、 绿 地的破坏 , 这些能够净化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 人 口的压力 以及 各地财政的差异都让 国内 空气 的植被都消失了 , 空气 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二氧化碳又会 的房产业以及相关产业进人了一个非 良性循环 , 这也进一步加大 了 进一 步的加剧温室效应 , 改变气候 , 这对 于人 类的生存是非 常不利 我 国的 环 境 污 染 和 破 坏 。 的。 森林树木具有 固土的能力 , 通过我们的过度砍伐 , 其 失去 了涵养 2 . 1 荒漠化土地面积在不断扩大 水分 的能力 , 无 法抓住土壤 , 这样等到大雨 的冲刷就会产生 水土流 土壤之所 以能够生长作 物给人类供 给是 因为其中含有 大量 的 失 , 在森林 中生存 的生物也会受 到影响 , 而森林 系统虽然 能够 自我 有机物质 , 这些物质是动植物代谢所产生 的。如果土壤失去 了这些 修复 , 但是 时间长久 , 跟不上人类 的开采 和破坏 速度 , 这样就会形成 物质 以及水 分 , 那么大部分 的植 物就无法在 上面生长 , 这也 就是沙 个恶性循环。 化 。土地是否沙化是跟土壤水分和有机物含量相关 的, 这两种物质 现在城市 的扩容都是 向周边开 拓 , 那么不 断的扩大城市面积 和 越少 , 植物就越难生存 , 那么这类土壤的保水性就会很差 , 渐渐的就 规模 , 就会有更 多的未开垦地被 开垦出来 , 也 就是说更 多的原始植 会完全沙化 。我 国因为各种原 因所导致 的沙化土地面积有 8 . 7 %。 被受 到破 坏 , 现在城 市之间 的绿林 过渡地带越来越少 , 生态 防护作 我 国各类荒漠化土地最近发展 的趋势如下 : 用越来越低 。我们现在虽然 开始重视农用地对 于人类生存 的重要 2 . 1 . 1 我 国最近几年 的降水量有所 下降 ,所 以全 国总的来说 因 性 , 但是却是在开垦原始森林 , 这样无 疑是继续着另 一个错误 , 退耕 水土流失而减少的土壤面积有所减少 。 这也 意味着 “ 石漠化” 问题得 还林是现在迫切需要 的 , 我们 的土地资源形态不应该是单一 的除 了 森林 、 湿地等等原始 的生态 环境仍然是需要存 在的 , 到 了一定的缓解 。但是一些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仍然存在 , 那么还 城市就是耕地 , 是需要 引起 我们关注 的 , 像是 广西 、 贵州这类石灰 岩地 区水 土流失 他们对于我们 的气候调节 以及生态调节起着非 常重要 的作用 , 他们 比较 严 重 , 需 要 预 防这 类 地 区 的“ 石漠化 ” 。 能够抵挡风沙侵蚀 , 涵养土壤水分 , 让我们能可持续 的发展 。 2 . 1 . 2风蚀引起 的荒漠化 , 即沙漠化 。生态环境被人类肆意 的破 3结 论 坏, 一些草场 因为过度放牧使 得草原变成 了荒漠 , 加上这些地 区本 我 国目前 的生态环境不容我们乐观 的去面对 , 所 以应该要用法 来就有沙漠的情 况 , 让荒漠化更加严重 ; 西部水资源利用不 当 , 导致 律来对土地资源进行保 护 ,除了注重耕地 的数量还要提 高其 质量 , 河流下游地区生态失衡 引起 的荒漠化仍严重发展 。 森林 、 湿地等等 自 然生态面貌都要好好 的去保护 。 在加大城市建设 、 2 . 1 . 3土壤盐渍化荒漠化 。因为节水灌 溉的举措让一些 干旱地 农村建设 的同时也不能将环境保护抛诸脑后 , 我们 的发展是建立在 区的盐渍化情 况得到 了控制 , 这 是从 全局来看 的 , 但 是部分地 区仍 可持续的基础上 的 ,我们 的发展应该是和生态环境 的和谐发展 , 过 然会有盐渍化 面积增 大的情况 。 度的开发利用 生态资源 , 其实是杀鸡取 卵的做法 , 最终我们将会 失 2 . 2耕地的水土流失现象普遍 去环境 的保护 , 变得脆弱。 水 土流失是 困扰我 国的最大环境 问题 ,而且 纵观世界范围 , 我 国也是水土流失 比较严重 的国家 ,水土 流失 的形 成也有集 中形式 ,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象与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与主要问题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1.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2.水土流失严重• 3.土地沙漠化严重• 4.城镇建设占地加剧• 5.土地闲置浪费严重• 6.生态环境恶化1.耕地面积急剧减少•1996年底我国耕地数量为13003.85万hm2,截止到2003年底,耕地面积变为12339.22万hm2,净减少664.63万hm2,平均每年净减少94.95万hm2,累计净减少率为5.1%,年净减少率为0.74%,且年净减少率呈递增趋势。
•2004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从上年的0.095 hm2减少到0.094 hm2。
全国建设占耕地万14.51 hm2,灾毁耕地6.33万hm2,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0.47万,hm2生态退耕73.29万,以上4项共减少耕地114.59万hm2。
注:1hm2=1公顷=15亩耕地面积减少解决对策•总体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由县政府组织,联合农业、国土资源、工信、财政等部门,聘请相关专家,召集各乡镇相关负责人,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认真分析,科学对全县的农村土地资源利用进行总体规划,各乡镇对其土地资源使用进行详细规划;规划过程应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与合理布局,同时考虑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2.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年水土流失面积116万16%;到1998年,水土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失沃土50多亿吨,全球每年流失260亿吨表土,国要占20%,损失土地中的养分相当于我国1984年的化肥产量。
水土流失解决对策•高标准修筑控制性工程———拦沙坝,并在区内修建谷坊,营造水保林,拦堵泥沙,改善生态环境。
可以有效保护下游的农田和水利设施。
成立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站,负责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绥化学院旅游与资源管理系第四组姓名:李云强学号:201050802 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种的耕地面积为12339.22万公顷,园地1108.16万公顷,林地23396.76万公顷,牧草地26311.18万公顷,其他农用地2550.83万公顷,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535.42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14.52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56.53万公顷,其余为未利用地。
与往年相比,耕地减少2.01%,园地增加2.70%,牧草地减少0.16%,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1.03%,交通运输用地增加3.30%。
2) 全国净减少耕地253.74万公顷,人均耕地已由2002年的0.098公顷降为0.095公顷。
其中生态退耕223.73万公顷,包括退耕还林211.7万公顷,退耕还草11.95万公顷,退田还湖0.09万公顷。
生态退耕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
3) 新增建设用地42.78万公顷,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91万公顷,比往年增加3.27万公顷,增长17%。
其中独立工矿占用耕地11.17万公顷,比往年增加3万公顷,增长37%;公路建设占用耕地3.77万公顷,比往年增加0.76万公顷,增长25%。
4) 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6.41万公顷,增加耕地3.28万公顷,净减少耕地33.13万公顷,比往年多6.27万公顷。
灾毁耕地面积5.04万公顷,低于往年平均水平。
5)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逐步完善,24个省(区、市)不同形式建立省级耕地占补平衡目标责任制;26个省(区、市)实行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27个省(区、市)建立耕地储备库;21个省(区、市)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统计台帐;城市建设用地补充耕地基本实现“先补后占”;逐步开展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工作。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1.08万公顷,其中整理增加耕地6.44万公顷,复垦废弃地增加耕地3.25万公顷,开发增加耕地21.39万公顷。
生态环境现状总结范文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生态环境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参考。
一、总体状况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7%,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2. 沙漠化迅速发展: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4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每年扩展约2000平方公里。
3. 森林资源锐减: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21.66%,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4.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我国已知的生物物种有4万多种,但每年有近100种物种灭绝。
5. 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全国有80%的河流、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
6. 大气污染严重: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突出,雾霾、PM2.5等指标持续超标。
7. 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源不断增加。
二、局部改善情况尽管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但我国生态环境在一些局部地区已取得一定改善。
以下为部分改善情况:1. 三江源地区:通过实施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等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场的压力得到有效减轻,草场植被覆盖率和草地生产能力开始恢复和提高。
2. 森林植被恢复:我国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
3. 污水处理:我国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加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4. 大气污染防治:我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治理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等,空气质量得到一定改善。
三、治理意义生态环境治理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2.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情况
我国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情况一、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二、地形特点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气候特点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东部地区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有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四、河流与湖泊我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000多条,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淮河、海河等。
我国湖泊众多,主要湖泊有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
五、自然资源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
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总体上资源紧缺。
六、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湖还田、重点污染源治理等,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七、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主要有地震、洪水、台风、干旱、沙尘暴等。
这些灾害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八、区域差异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影响,我国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等。
九、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强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限制全面发展的重要瓶颈。
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
本篇文档将从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主要污染源及其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我国生态环境现状1.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总体上面临着短缺的问题。
截至2019年底,全国耕地总面积185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37%。
可耕地总面积为309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0.62%,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2.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北方地区则缺水严重。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水质不好,因为水污染重,导致水资源成为极为稀缺的资源之一。
3.空气质量我国空气质量问题也愈发突出,其中PM2.5、PM10等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成为污染气体的主要成分。
由于排放量较大,使得我国很多城市的空气质量不断恶化,而户外工作和生活的人群对空气质量不良的影响也逐渐加重。
二、主要污染源及危害1. 工业污染工业污染是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来源。
一些大型工业企业过度排放污染物,造成周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特别是金属加工、石化、建材等行业,对环境的破坏性最大,这些行业的工业废水、排放物在长期运营的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2.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没有严格的监管措施,造成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污染物的过度使用,污染了surrounding 的土壤和水体,同时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相比,在规模和分布上可能更为分散,但是影响不容忽视,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活污染生活污染源包括了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固体废物等,这些都会对空气、水、土壤等环境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些生态问题而加剧,城市垃圾问题十分突出,卫生处置混乱的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已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探讨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探讨标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探讨介绍:在现代化进程中,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而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国土面积的国家,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土地资源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标准,探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借鉴。
一、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1. 土地面积不足- 人均耕地面积少- 城市化进程加剧土地资源短缺2. 土地利用不平衡- 区域之间土地资源利用差异大- 农业用地过剩,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突出3. 不合理的土地使用方式- 大规模围垦和填海造地破坏生态环境- 低效用地和浪费用地问题突出4. 土地污染和生态破坏- 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的土壤污染- 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系统二、改进对策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推行节约用地政策,合理安排城市和农村用地布局2. 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 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管理法规- 加强土地执法和监管力度,打击违规用地行为3. 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田利用率- 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品质4. 实行生态优先原则- 保护生态环境,重视生态修复和保育- 推动绿色发展,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三、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面深入地思考和行动。
我认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解决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以及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才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土地的生态和环境价值。
保护生态环境、重视生态修复和保育,是实行生态优先原则的关键。
我相信,只有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更加可持续和健康。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姓名:徐文强班级:农学二班学号:0801014210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今后我国在社会发展中必须遵循生态环境发展的规律, 制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一)土地沙漠化。
中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6.7%,其中,干旱区沙漠化土面积87.6万km[2],半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约49.2万km[2]。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年均扩大1560km[2],年均增长率为1.01%,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年均扩大面积2100km[2],年均增长率为1.47%,而目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
[1](二)水土流失。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中国工程院调查显示,中国是全世界水土流土最严重的国家,截止2004年,已有4200万公顷的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约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43%;每年约有五十亿吨泥沙流入江河湖海,其中62%左右来自耕地表层。
[2](三)大气污染。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
目前我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
煤是一种肮脏能源,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是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被称为“空中死神”的酸雨不断蔓延,不仅影响大陆,而且也影响港澳和邻近国家。
(四)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 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
植物种有15%-20% 处于濒危状态,有4000-5000 种高等植物处于濒危边缘。
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及环境保护现状
目录•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环境保护现状•我国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01水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较少,且分布不均,许多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02水污染严重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源导致许多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影响水资源的使用安全。
03水资源浪费水资源使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尤其是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领域。
水资源问题土地资源浪费01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土地被占用,其中很多是优质耕地,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02土地退化过度开垦、放牧、采矿等人类活动导致土地退化,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03土地污染农药、化肥、工业废气等污染源导致土地污染,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土地资源问题许多城市和地区空气质量恶化,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较高。
空气污染严重雾霾频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工业化进程中,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
030201噪声污染法规不完善噪声污染法规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噪声污染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噪声污染普遍交通、工业、娱乐等活动中产生大量噪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
0102放射性污染严重核能、工业、医疗等领域存在放射性污染问题,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放射性废物处理不当放射性废物处理不当,存在泄漏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放射性污染问题环境保护现状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目前已出台了多项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严格监管执法政府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严厉的处罚措施,以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推动企业环保自律政府通过实施环保自律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开展环保工作,减少环境污染行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
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摘要人类一旦破坏了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引起土地的退化,从而造成土地使用功能的降低,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本文分析了当前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现状,同时提出保护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关键词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土壤土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土地资源具有可更新性。
土地的生产力,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但是土地的可再生性决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对土地进行掠夺性开发。
由于频繁的社会活动,经济迅猛发展、人口的增多,土地的利用强度持续增加,从而使得土地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环,严重威胁到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
尤其是在部分地区,土地生态平衡表现出很大的脆弱性。
1 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时,需遵循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避免盲目开发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促进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生态平衡。
若缺乏宏观和长远思维引导,不仅会破坏土地资源,也将导致环境污染和整个生态系统的恶化。
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行为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自身的生存环境。
我国的土地利用情况与当地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东部沿海以及环北京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人口集中,土地利用程度相比全国其他地区要高,干扰程度也最大。
环北京地区以及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因为处于农牧交错区和沙漠边缘地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整体已经十分脆弱,这个区域也成为对土地扰动较强的区域。
导致我国湿地变化直接原因是挖塘养鱼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这种现象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中游等湖泊广布地区。
我国沙地变化呈现南北两大区域分异特征。
南方地区由于洪涝灾害的影响,在长江中下游耕地损毁、沙化与治理并存。
而在北方地区变化最为剧烈的是陕西,其区域沙地治理效果比较显著。
2土地资源破坏现象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各个城市用地量的需求日益增加,不可避免的使得一部分耕地或者湿地遭受破坏,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各个城市土地生态环境都造成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一、现状问题1. 国土资源丧失与破坏•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导致大量农田面积转为建设用地,农用地丧失严重。
•工业化进程中过度开采和污染土地,使得大片土地变得荒芜,无法利用。
2. 耕地资源减少•由于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需要,大量耕地不断减少,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村集约化程度低,农田用地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效益偏低。
•城市建设领域存在大量的闲置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4. 土地利用不平衡•土地利用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资源过度利用,而一些地区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二、提升对策1. 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限制不必要的土地消耗,减少土地破坏和丧失。
•加强土地整治,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增加耕地面积。
•完善土地使用权制度,加强土地流转管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产量。
•增加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投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覆盖率和农机农艺水平。
3. 实施土地利用平衡政策•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促进城乡土地利用平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城市用地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避免过分扩张和无序发展。
•支持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活用地布局优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 推动绿色土地利用•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工业污染,减少土地污染和生态破坏。
•鼓励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城市规划,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保护土地生态功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总结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十分严峻,但通过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施土地利用平衡政策以及推动绿色土地利用,我们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土地资源的宝贵性和有限性,加强自身的土地资源意识,积极参与到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来,为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及环境保护现状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如 森林砍伐、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未来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与方向
优化能源结构
强化环境监管
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降低化石能源 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严 惩环境违法行为。
推动绿色发展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及 环境保护现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我国环境资源概况 •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 •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及实施现状 • 我国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 结论与展望
01
我国环境资源概况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1
煤炭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北方 地区,南方相对较少。
2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主要分布在北方,其中*、 甘肃和内蒙古等地是主要产区。
生态保护问题
总结词
保护意识不强、破坏严重、恢复难度大
详细描述
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我国的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导致野生动植物 种群减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但由于破坏严重,恢复难度仍然很 大。
03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及实施现状
政策层面: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
法律法规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包括《 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政策措施
政府在环保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节能减排、生态 保护、污染防治等,旨在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实施层面:环保工作的进展与成效
进展
我国在环保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体质量稳步 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成效初显等。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方案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方案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资源,其合理利用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命质量。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的利用不仅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可持续利用的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其利用状况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资源匮乏目前,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面积约为9600万平方千米,人均耕地占有面积不到0.09公顷,是全球最少的之一。
同时由于森林、草地、荒漠等非耕地正逐渐减少,这使得我国的土地资源愈发紧张。
2、土地资源利用质量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这导致我国农地占有量急剧减少,并且由于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模式存在不合理,导致土地资源的利用质量不断下降。
同时,农业基本设施建设和土地治理承担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加速了土地的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
3、土地资源交易混乱在过去的数十年间,随着土地集约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的交易制度和规范逐渐完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非法交易机构和地方腐败现象越来越严峻,土地资源的交易变得不透明,存在大量的黑市交易和低价抛售现象。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方案面对上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如何保护和有效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实现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可持续发展方案:1、加强国土规划和土地保护建立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的区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合理划分耕地、林地、草地等用地分布,并加强对国土开发利用的管理和监管,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促进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借助城市化发展的机遇,加强城市和乡村经济的互动,在保留传统文化、生产方式和建筑风格等的前提下,促进乡村经济的创新与发展,使农村重新成为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生活和多元文化的地方。
试论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
试论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内容摘要:论文摘要:当前,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导致土地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环,严重威胁到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课题,科学评价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合理利用土地关系着国家命运和社会发展。
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脆弱生态区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率高、旱灾频繁、生态环境脆弱;加之土地人口承载指数大、矿产资源开发强度高、土地污染率高、土地污染治理投资不足等经济社会问题,严重威胁到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直接影响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当前,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导致土地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环,严重威胁到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课题,科学评价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合理利用土地关系着国家命运和社会发展。
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脆弱生态区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率高、旱灾频繁、生态环境脆弱;加之土地人口承载指数大、矿产资源开发强度高、土地污染率高、土地污染治理投资不足等经济社会问题,严重威胁到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直接影响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一、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社会生产活动对土地的扰动程度具有明显区域分异,在我国自东向西呈现有规律的递减。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最发达,人口也最多,对土地的干扰程度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
另外,环北京地区以及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由于处于沙漠边缘带和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受多重因素影响,该地区也成为对土地扰动较强的区域。
我国沙地变化呈现南北两大区域分异特征。
北方地区变化最为剧烈的是陕西,其区域沙地治理效果比较显著。
而由于洪涝灾害等原因,南方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损毁沙化与治理并存。
我国湿地变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和珠江三角洲等湖泊广布地区,其主要原因是挖塘养鱼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
摘要人类一旦破坏了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引起土地的退化,从而造成土地使用功能的降低,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本文分析了当前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现状,同时提出保护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关键词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土壤
土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土地资源具有可更新性。
土地的生产力,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但是土地的可再生性决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对土地进行掠夺性开发。
由于频繁的社会活动,经济迅猛发展、人口的增多,土地的利用强度持续增加,从而使得土地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环,严重威胁到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
尤其是在部分地区,土地生态平衡表现出很大的脆弱性。
1 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在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时,需遵循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避免盲目开发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促进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生态平衡。
若缺乏宏观和长远思维引导,不仅会破坏土地资源,也将导致环境污染和整个生态系统的恶化。
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行为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自身的生存环境。
我国的土地利用情况与当地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东部沿海以及环北京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人口集中,土地利用程度相比全国其他地区要高,干扰程度也最大。
环北京地区以及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因为处于农牧交错区和沙漠边缘地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整体已经十分脆弱,这个区域也成为对土地扰动较强的区域。
导致我国湿地变化直接原因是挖塘养鱼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这种现象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中游等湖泊广布地区。
我国沙地变化呈现南北两大区域分异特征。
南方地区由于洪涝灾害的影响,在长江中下游耕地损毁、沙化与治理并存。
而在北方地区变化最为剧烈的是陕西,其区域沙地治理效果比较显著。
2土地资源破坏现象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各个城市用地量的需求日益增加,不可避免的使得一部分耕地或者湿地遭受破坏,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各个城市土地生态环境都造成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2.1耕地的水土流失现象普遍
造成耕地水土流失的类型众多,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是水力侵蚀、植被破坏、风力侵蚀等方面。
我国长江流域、海河、淮河以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带降水量大且多暴雨,雨季降水量常达年总降水量的60%~80%。
当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具有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但是由于滥砍滥伐森林,砍完之后未及时栽种,使得树木锐减,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
有的地区片面追求粮食产量,把作为林用和放牧的土地也开垦为农田,进行作为种植,忽视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的规律。
还有一些区域大量开垦陡坡,导致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引发生态系统恶性循环。
另外,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个别地方政府没有长远的良好规划,单纯追求高GDP,盲目的批地、批项目,将农业用地转换为商业用地,也造成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水土流失会抬高河床使洪水泛滥成灾,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黄土高原地区就是因为各种原因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形成著名的“地上悬河”。
水土流失将直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等元素约5000多万吨。
大量作物所需要的化学物质白白地流入大海或沉积在深谷。
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会导致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严重威胁到居民人身财产安全以及交通设施的安全。
2.2土地开发利用忽视土地生态价值
我国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主要有经济原因、法律原因和观念原因。
多年以来,单纯消耗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大大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在这种粗放式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一切以高速发展经济为最终目的,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减少了土地的生态价值,很多土地类型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功能。
其中土地生态恶化最为严重,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引发的沙尘灾害已经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
例如:由于草场退化引发草原沙漠化,在陕西、环北京地带以及内蒙诸多城市已经遭受到了多年的沙尘暴侵袭。
3 综合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合理地利用土地,必须以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为基础,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科学管理。
首先需要认识到的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既可以使土地退化,也可以促进土地进化。
在农业生产这块,必须走农、林、牧、副、渔密切结合综合发展的道路,建立与农业生态平衡和生产发展相适应的合理用地结构。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国外成功的经验,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大力发展卫星城市和乡镇,合理的调节各地的人口,尽量不占用耕地或少占用耕地,综合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合理开发山区、建设山区对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人口占全国1/3,耕地占全国
2/5,粮食生产占全国1/3,并且拥有全国1/2以上的县。
山区地形崎岖,土层浅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若开发不当,势必影响整个生态环境,威胁农业生产。
合理开发和利用山区土地资源,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需要不断改善被破坏的土地生态环境。
通过恢复植被、建设梯田等流域治理经验,合理利用土地,,持生物治理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搞好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
通过大量治沙的典型经验,进行种树、种草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沙、防沙的措施,调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向。
4结论
基于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全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护土地资源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尤其是保护优质耕地。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需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要求我们确立土地生态价值观,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规范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王根绪,程国栋,钱鞠.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9).
[2]杨风亭,刘纪远,庄大方.中国东南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
[3]樊万选.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J].河南国土资源,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