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第一章总结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5224fd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4.png)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一、本书框架和重点内容《梦的解析》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梦的起源和功能;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梦的解析方法;第三部分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如何运用梦的解析来揭示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
1. 梦的起源和功能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是潜意识中的欲望在梦中得到表达。
梦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护睡眠:梦可以使我们在睡眠中保持一定的警觉性,以防止外部干扰。
(2)释放压力:梦可以帮助我们释放白天积累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3)实现愿望:梦可以满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
2. 梦的解析方法弗洛伊德提出了一种名为“自由联想”的方法,用于解析梦境。
自由联想是指在分析梦境时,让梦者尽量放松,自由地表达他们脑海中浮现的任何想法,而分析师则从中寻找潜在的心理冲突和欲望。
3. 实例分析弗洛伊德通过对多个梦境的实例分析,展示了如何运用梦的解析来揭示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
这些实例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梦境,如恐怖梦、裸体梦等。
二、重点金句1. “梦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是潜意识中的欲望在梦中得到表达。
”2. “梦的功能主要有保护睡眠、释放压力和实现愿望。
”3. “自由联想是一种用于解析梦境的方法,它要求梦者在分析梦境时尽量放松,自由地表达他们脑海中浮现的任何想法。
”三、读书心得阅读《梦的解析》,让我对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弗洛伊德的观点虽然有一定的争议,但他对于梦的研究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学习自由联想的方法,我发现自己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会受到潜意识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往往是我们意识不到的。
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梦的解析》读后感
![《梦的解析》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803e3f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9.png)
《梦的解析》读后感《梦的解析》读后感第一章:引言《梦的解析》是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经典之作。
它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了梦境的含义,深入分析了人类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从梦与现实的关系、梦的各种象征意义、梦的分类等方面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梦的本质。
第二章:梦与现实的关系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类潜意识中欲望和冲突的表达方式。
梦与现实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梦境是对现实经验和记忆的再现和处理。
在阅读《梦的解析》时,我对这种梦与现实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意识到梦境中的各种情节和符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第三章:梦的象征意义梦中的各种象征意义是《梦的解析》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梦中符号的解析,我们可以揭示出人类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弗洛伊德提出了很多有关梦符号的解释,比如梦中出现钥匙可能象征着性欲,而梦中的鱼则可能代表潜意识中对母亲的情感。
这些象征意义的解析给了我深入了解梦的方式和方法。
第四章:梦的分类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对梦进行了分类。
他将梦分为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两个层次。
表面意义是梦境中直观的情节和符号,而隐含意义则是梦境背后真正的含义和欲望。
通过对梦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梦的本质和作用。
结尾:通过阅读《梦的解析》,我对梦的本质和含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梦是人类潜意识中欲望和冲突的表达方式,每个梦境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弗洛伊德的理论对现代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梦的解析也成为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附件:本文档没有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潜意识:指人类意识之外的心理活动,包括不受控制的欲望和冲突。
2·欲望:指个体内驱动力的一种表现,包括物质欲望、情感需求等。
3·冲突:指个体内部不同欲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第一节自整笔记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第一节自整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5797e03bed5b9f3f90f1c63.png)
第一节梦的解析方法
一·民间·①象征性梦的全部→整体
②密码法梦→密码组合→翻译
明确这两种方法不可靠
但→梦是具有莫中意义的
二·关于释梦
假设梦——某个病态心理与过去回忆之间的一个纽带
→本身—一种病态 =》用梦的解析挖掘症状根源
三·精神分析中的自省与自察
自省...——一种更深刻的自察行为
自省自察
都需要集中精力
深沉严肃安详轻松
杜绝杂念抑制自身批判力
↓
梦
入睡前思想批判功能↓杂念(精神意念)↑变=》幻觉
↑
困倦
解析梦的例子 P8~P22 => 做梦是有动机的而这个动机正是人们潜意识里的某种意愿,在梦里它得以实现
————————————————————————————————————————————————————————————这么说好了由于社会现实和伦理道德的限制人的很多欲望都受到压抑。
只有在睡眠中,自身批判力下降,思想放松警惕,这些欲望和冲动才会用梦的形式表现出来。
梦就是愿望的满足。
《梦的解析 全译本》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梦的解析 全译本》读书笔记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c63f88d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2.png)
05 第五章 梦的材料和来 源
07
第七章 梦的过程的心 理
06 第六章 梦的工作
在这本极具独创性的著作中,弗洛伊德主要分析了梦的压缩、移置、表现手段和继发性整合,解析了梦的材 料和来源,得出“梦是遂愿”这一结论,提出了“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原欲” 等概念。《梦的解析》第一次告诉曾经无知和充满疑惑的人们: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 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在隐秘的梦境所看见、所感觉到的一切,呼吸、眼泪、痛苦 以及欢乐,都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它从一个其他人从没探索过的领域对人们的心理、梦境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 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书中包含许多对文学、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并引导了整个20世纪的人类文明。
第一章 有关梦的科学研究
第二章 梦的解析方法
前言 一个梦的分析
分析
第三章 梦是欲望的满足
第四章 梦的化装
前言
分析
第五章 梦的材料和来源
一、梦中的近期印象 和无关紧要的材料
二、作为梦的来源的 幼儿期经验
三、梦的肉体方面的 来源
四、典型的梦
第六章 梦的工作
01
一、凝缩作 用
02
二、移置作 用
03
三、梦的表 现手段
04
四、关于表 现力的考虑
06
六、一些梦 例
05
五、梦的象 征表现
八、梦中的感情
七、荒谬的梦
九、润饰作用[1]
第七章 梦的过程的心理
01
一、梦的遗 忘
02
二、回归作 用[1]
03
三、欲望满 足
04
四、由梦中 惊醒
06
六、潜意识 与意识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586daff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6b.png)
导读
第一章 一九〇〇年之前涉及梦 的科学研究
第二章 梦之解析方法的研讨: 对于一个梦的...
第三章 梦是愿望的实现
第四章 梦之改装
第五章 梦的素材与根源
一、梦中的近期印象 和未有关联的印象
二、孩提时的经验形 成梦的根源
三、梦的肉体方面的 根源
四、典型的梦
第六章 梦的运作
0 1
一、凝缩作 用
04
第三章 梦是愿望的 实现
目录
05 第四章 梦之改装
07 第六章 梦的运作
06
第五章 梦的素材与 根源
08
第七章 梦程序的心 理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也是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作,同时也可以被看成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最重 要的经典之一。《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用了两年多时间完成的,初版于1900年,差不多10年以后才为人们所重 视,在弗洛伊德有生之年就再版了8次并有了近10种文字的译本。"梦"是弗洛伊德最先也最深刻地用以揭示人的无 意识层面的分析对象。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用大量的梦的分析的实例,证明了他的方法和技巧的可操作性。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梦的解析》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最
新
版
本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心理
解析
小事
印象
实现
意识
现实
梦
愿望
原则 素材
醒觉
弗洛伊德
作用
科学
潜意识
根源
理智
内容
目录
01 导读
第二章 梦之解析方
03 法的研讨:对于一个 梦的...
第一章 一九〇〇年
02 之前涉及梦的科学研 究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导读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014b3f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a.png)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导读引言: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梦的解析理论对于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并探讨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第一章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的基本概念1.1 梦的本质和作用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无意识的表达方式,是人类内心深处欲望和冲突的显现。
梦具有隐藏的性质,通过解析梦境可以揭示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1.2 梦的解析方法弗洛伊德提出了多种解析梦境的方法,包括自由联想、梦的符号解析和梦的意义解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深入探索梦中隐含的心理活动。
第二章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的实践应用2.1 临床心理学中的梦的解析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在临床心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解析患者的梦境,心理学家可以了解患者的内心冲突和潜意识欲望,从而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
2.2 梦的解析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梦的解析不仅在治疗中有用,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通过解析自己的梦境,个人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欲望,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成长。
第三章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的争议与发展3.1 对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的批评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有人认为梦的解析存在主观性和不可证伪性等问题,对其可靠性产生了质疑。
3.2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的发展尽管受到争议,但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仍然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心理学家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拓展,使其更符合科学的要求。
结论: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为我们理解梦境和内心世界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通过解析梦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欲望,并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尽管受到一些争议,但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仍然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梦的解析》读后感
![《梦的解析》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223949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c.png)
《梦的解析》读后感《梦的解析》读后感第一章:引言《梦的解析》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著的一部重要心理学著作。
本书主要探讨了人类梦境的本质、意义以及与潜意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深入研究梦境,弗洛伊德试图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突。
阅读完这本书,我对梦的解析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章:梦的本质在本章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一种梦是心理活动的一种表达形式的观点。
他认为梦境是一种符号化的表达方式,通过梦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梦境是一种被压抑的愿望在无意识中得到了释放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梦的解析方法弗洛伊德提出了梦的解析方法,他认为通过解析梦境中的象征和隐喻,可以揭示出潜意识中的真实欲望。
他分析了一些常见的梦符号,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梦境中的意义。
第四章:梦和现实的关系在这一章节中,弗洛伊德讨论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梦境不仅仅是个人内心世界的表现,还受到了外部现实的影响。
梦境是个人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同时也反映了个人的内心冲突和欲望。
第五章:梦的功能本章中,弗洛伊德探讨了梦境的功能。
他认为梦境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调节机制,通过梦的内容和象征来满足和抒发内心的需求。
他提出了梦的幻觉功能和保护功能,并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来说明这些功能的作用。
第六章:梦的分析案例在这一章中,弗洛伊德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展示梦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他分析了一些真实的梦境,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和理论依据。
通过这些案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梦的解析方法。
第七章:梦的疾病在这一章节中,弗洛伊德讨论了梦与心理疾病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梦境可以成为发现和治疗心理疾病的重要途径。
通过分析梦境中的象征,可以揭示出患者内心的痛苦和困惑,从而为治疗提供指导。
结尾:通过阅读《梦的解析》,我对梦境的本质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弗洛伊德对于梦境的解析方法和理论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意识到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存在着各种欲望和冲突。
梦的解析读书报告
![梦的解析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ad36a80029bd64783e2c8c.png)
梦的释义(解析)——读书报告《梦的解析》出版于1900年,(当时我们中国是清朝)作者是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西克蒙特〃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一个人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的结果,目的在于从潜意识中揭示意识,从不正常中了解正常,从人们活动的琐碎片断中找出意义和愿望。
佛洛伊德认为,人睡眠时由于超我监察的松弛,被压抑的冲动和愿望乘机混进意识,就成了梦,是一种生理心理的现象。
第一章有关梦的科学文献着重介绍了关于梦的问题的文献,详尽地叙述了前人和同时代人的有关梦的理论。
我觉得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由不正确的认识到相对正确的认识而演变过来的.梦也一样.古人的无知,到后来心理学家对梦的客观分析,都是要一定的过程的.一、梦与清醒状态的关系似乎在清醒状态下,梦与现实体验没有交集,但梦的材料却来源于现实,来源于观察到外部世界或思想,必定是我们客观或主观上体验过的事。
二、梦的材料来源1.在清醒思想中并不会被记忆捕捉——发生在童年期。
2.最近几天的体验。
3.对再现材料的选择(就是无关紧要的细节)。
三、梦刺激的来源只要是外界给神经的刺激和肉体内部的刺激的强度足以引起心灵的注意,即可构成产生梦的出发点和梦的资料的核心,并按照“复现的原则”,使某种心灵上的印象得到重视。
四、梦在醒后为什么被遗忘首先,在清醒状态中觉得太微弱了无意义所以遗忘了。
梦无法承受感觉世界,还有大多数人对梦没有兴趣。
五、梦的心理特征完全合理的梦并不存在,梦是心灵的无政府状态。
六、梦的道德感梦是有道德职责的,生活越纯洁梦就越纯洁,反之亦然。
第二章梦的解析方法以前解析梦两种方法,第一种梦的象征性解析,从梦的意义翻译出未来的主旨。
第二种用密码法,在一个特定的符号。
但具有局限性和权威性。
作者认为同一个梦的内容在不同的人、不同的联系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可以通过自我观察来解析梦的,解析梦可以为更难解释的神经症心理研究提供益处。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93fc0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6.png)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梦的解析读后感(一)在我的认知里梦是人心里状态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心里状态很有可能是在白天所思考的事情,也很有可能是存在于潜意识的,恐怕这就是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想必那些都是人人都明白的,但从来没有人把它与心理学进行挂勾,都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一个梦而已,有什么好研究的!”但对于科学领域而言《梦的解析》乃是一个具有重要性意义的发现!而我也对书中有关于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研究也颇为感兴趣,不只是由于对于未知领域我充满了好奇,还是费洛伊以他那独特的手法向我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神秘的世界,简言之费洛伊特就是那么的神秘。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从心理学角度对梦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这些研究使梦与疾病的关系渐渐清晰与明确起来。
他的思想极为深刻,在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历代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
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不断的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这就使精神分析的内容极其丰富的根源。
在弗洛伊德看来,梦不外乎是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物。
有关释梦的技巧,他在治疗“歇斯底里症”的过程中有了明晰的运用,所以,他说“梦的内容是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
按费洛伊德的意思来说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得到的,既满足了自我,缓和了冲动;又不至于唤起检查机制的警觉,从而保护了睡眠。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梦就是愿望的达成。
因此能欲望只能采取象征的、曲折隐晦的手法来求得自我的表现,简单的来说这也属于自我潜意识的一种表现。
说到对于此我也是相当赞同的,那梦里的一幕幕似乎都还是前一秒才发生过。
我是一个比较爱怀旧,同时也比较感性,在小学刚毕业的那段时间里不知是太过于怀念过去小学与死党在一起的时光,还是对一初中生活的一种乏味,每晚梦到的总是过去与同学在一起上课的场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梦满足了我那些日子对于思念的满足。
喜欢李宇春的我与由于不可能看到她的真人,所以我有一段日子的梦想就是看到李宇春的真人,可能是真的想得太多的缘故,结果还真梦到了,那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心情一直是相当的好,所以状态一直都还是不错的。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2d2cf1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a.png)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梦的解析》读书笔记作者及本书简介:本书充满了理性精神,作者将严密的论述与充分的事例相结合,且在举例时力求事例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从而使论点更具说服力。
例如,在阐述“梦是愿望的实现”时,作者先是举了大量的自己和他人的事例来支持此论点,之后又提出了一些反对此论点者的梦,进一步论述那些看上去有悖于此论点的梦实际在更深的层次上也符合“愿望实现”。
体现了极强的分析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及为科学不惜泄漏个人隐私的献身精神和诚实的探究精神。
弗洛伊德能写出这本经典之作,与他的工作特点(可以接触到大量心理症病人,能获得大量“实验数据”)和个人丰富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第一章 1900年之前涉及梦的科学研究第二章梦之解析方法的研讨:对于一个梦的解析第三章梦是愿望的实现第四章梦之改装第五章梦的素材与根源一、梦中的近期印象和未有关联的印象二、孩提时的经验形成梦的根源三、梦的肉体方面的根源梦的肉体根源论者认为,梦的唯一根源是肉体刺激,包括感官所受外界刺激、感官内在兴奋、内脏刺激,而心灵无法对刺激作出反应,须以精神上的症状来表现,便形成了梦。
但是,该理论无法解释以下几点:1.外界刺激与梦的内容的联系究竟是怎样的2.一些实例证明,心灵能对刺激作出反应3.刺激不一定在梦中有所体现作者对“梦的唯一根源是肉体刺激”作出反驳,并以自己的理论与实例相契合。
即“我们必须尝试在我们梦的理论的范畴内找到方法,用以解释那些所谓肉体引起的梦。
”作者认为“睡眠中的刺激必须与那些人们所熟悉的日间经历遗留下来的心灵剩余产物相结合而而成一种愿望的实现”即“梦的本质并不因为肉体刺激加在精神资料上而有所改变,无论它是以什么真实的资料为内容,依然是代表着愿望的实现”“睡眠时来自肉体的刺激不是很重要的梦的根源。
”四、典型的梦尴尬—裸体的梦与童年经历密切相关。
亲友逝去的梦梦见父母死亡:这与童年时期对父母产生的性冲动有关。
梦见兄弟姐妹死亡:童年时期由于单纯利己,以自我为中心,渐渐与兄弟姐妹产生敌意。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ff94c305727a5e9856a61c1.png)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郑莉蓉 201204011129 对于《梦的解析》的评价,历来好坏不一:鼓吹者认为,本书开拓了研究梦的崭新领域;实验心理学家则因为释梦的种种说法不能实验,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志而不屑一顾。
但这一本著于1899年的著作,其分析、研讨的内容却颇引人深思,至今仍然很有说服性、仍然很有指导性意义,足见本书的历史与研究价值,其地位也绝不是某一部分人不能赞同就能撼动的。
而就弗洛依德本人的精神分析来说,释梦却是他学说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整本书阅读下来,我的笔记本上记录了很多书中的精彩语录,我简要地摘抄几条与大家分享。
1.疯子是醒着的梦者。
2.当一个人爬山涉水,披荆斩棘;终于爬上一个视界辽阔的空旷地,而再发现下去便是一路坦途时,他最好是停下来,好好地想一想,下一步如何走才好?3.梦中所展现的主要是人的本能,可以说人在梦中回到了自然状态。
他冲破清醒时被意志禁固的压抑。
4.梦中的身体不能动等运动麻痹,是神经意识与肢体的矛盾体现。
5.梦中忘记的往往是重要的,是稽查的抗拒。
6.在科学的研究中,往往一个难题解不开时,不妨加上另一道难题,一并考虑,反而有时候能找到意外的解决方法。
7.最后渐渐明白:梦可以使人发现自己的潜意识,真实意图。
8.表面看来,梦常常是合乎逻辑与合理的;由一个可能的情况开始,然后经由一连串的发展而得到一个近理的结论。
9.前意识与潜意识。
10.再度校正是梦运作四个元素中最能被大多数作者观察到而且了解其意义,艾里斯曾有趣地描述过其功能:“事实上我们可以想像睡眠中的意识如此对自己说:‘我们的主人(清醒时刻的意识)’来了,它是具有强而有力的理智和逻辑等等。
赶快!把材料收集好,将它们排好——任何秩序都行——在它又再掌握实权之前。
”11.梦的形成机制最喜爱的逻辑关系只有一种,那就是相似,和谐的关系,——即恰似。
12.梦的形成至少经过一天以上的酝酿。
13.焦虑是一种原欲的冲动,源起于潜意识并且受到前意识的禁制。
梦的解析阅读笔记
![梦的解析阅读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6829f80336c1eb91b375db6.png)
《梦的解析》读书报告中南大学应化1306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的行为中的无意识思维过程极为重要,证明了这样的过程如何影响梦的内容,如何造成常见的不幸,如口误,忘记人名,致伤的事故,甚至疾病。
著的《梦的解析》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一章有关梦的科学文献第1章为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研究:前人认为梦是以象征的方式,表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物。
弗洛伊德不同意他指出梦只是做梦的人在不清醒状态时的精神活动的延续。
他明白地提出,梦的内容多数是最近的以及孩提时代的资料,并根据对自己的梦的分析,相信几乎每一个梦的来源,都是做梦前一天的经验。
在原始部落,人们认为,所谓的梦来源于神灵的启示,梦中的一切都是神谕。
神灵通过梦境来告诉人们应当去做什么。
而人们通过灵魂与神灵在梦中交流。
所以,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梦可以看作是对未来的预言,所以,梦的作用被夸大,当时,当时也没有人对梦进行系统的分类。
后来,亚里士多德认为,梦可以看作是一种“人神各半”的。
他认为,因为自然本身就是半人半神的,而没有什么人类活动是可以超越自然,因而,人类的一切梦境活动必然也是半神性质的。
但是,作者在此处也提到,从亚里士多德开始,人们似乎已经开始把梦境看成一种人类的精神活动,而且这种精神活动,也是和个体所处的现实的环境有着某种的相关性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梦的中感受可能是对现实的放大。
举例来说,“人们感觉在火里行走,特别热,而可能只是在他的身边的某个地方有一件热的东西”,并以此为据地认为,在清醒的生活中根本观察不到身体上的一些细微变化会给医生以误解。
作者认为,从格鲁勃借用马可罗和阿蒂米德的方式,对梦进行分类开始,人们对梦的解析就开始了。
人们对梦的解析方式取决于他们当时对宇宙的认识相关。
其实就本章的内而言,作者更多的是在列举前人的观点而不是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通过列举前人的观点依次解读了:梦和清醒生活的关系。
《梦的解析》读书报告(共5篇)
![《梦的解析》读书报告(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93fca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7.png)
《梦的解析》读书报告(共5篇)第一篇:《梦的解析》读书报告梦是愿望的达成-----《梦的解析》读书笔记初读《梦的解析》时就发现解梦的确是一门很深奥很复杂的学问,由于梦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不仅是近期的,还包括孩提时期的经验,甚至是某些已经被遗忘的经历,以及梦的肉体来源。
这些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然而这还不包括梦的凝聚作用和转移作用。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梦的寓意更显得神秘莫测。
然而,在通读全书后我发现,无论是浅显的梦还是深奥难懂的梦,无论是梦的显意还是隐意,大多数都是愿望的达成。
书的作者弗洛伊德在第三章中也提到“梦无论是如何地复杂,大部分均可以解释为愿望的达成” 而他认为梦的唯一作用便是满足人的意识层面上的以及或者说更多的是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
一,梦的运作压制了痛苦感情,从而达成了愿望。
在书的第三章中作者提到了一种实验方法“如果我当天晚上吃了咸菜或其他很咸的食物,那么晚上我会渴得醒过来。
但在这“醒过来”之前,往往先有一个同样内容的梦——我在喝水,我正喝着大碗的水,那滋味就有如干裂了的喉头,饮入了清凉彻骨的冰水一般地可口。
然后我惊醒了,而发觉我确实想喝水。
这个梦的原因就是我醒来后所感到的渴。
由这种感觉引起喝水的愿望,而梦告诉了我它已使这愿望达成,因此它确有其功能。
”相反的,在孩提时代我们也经常在睡前喝了过多的水后梦见自己上厕所,结果醒来后发现自己尿床了,而成人后我们同样会做类似的梦,只不过我们通常会醒来去上厕所。
这这些都是由于梦的运作成功地相反观念取代了所有的痛苦概念,因此压制了归属它们的痛苦感情,结果造就了一个简单而令人满意的梦——一个看来是愿望达成的梦。
二,梦能够满足现实中未能达成的愿望梦是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我们在学生时代常有这种情况:当我们有题目做不出来时,睡梦中我们会反复梦见做题目的场景,许多时候我们可以在睡梦中成功解答题目。
历史上许多科学家都在梦中解绝了科学难题。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f3a71e6bd97f192379e905.png)
梦的运作相较于形成要复杂得多。如果说形成是因为意识流的减弱,那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梦的运作系统时刻在严整有序地工作,从而形成了每个人特有的丰富的梦。梦的运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凝缩作用。“在梦的‘隐意’与‘显意'之间的比较,第一个引人注意的便是梦的工作包括一大堆的‘凝缩作用’。就‘梦的隐意’之冗长丰富而言,相形之下,‘梦的内容’就显得贫乏简陋而粗略,如果梦的叙述需要半张纸的话,那么解析所得的‘隐意’就需要六,八至十张的纸张才写得完。这差距的比例按各种不同的梦而异。但就我的经验来看,几乎多半是这样的比例。一般而言,我们,我们多半低估了梦所受凝缩的程度,以为由一次解析所得的‘隐意’即包含了这梦所有的意义,然而事实上继续对这梦分析下去,往往又发掘出更多深藏在梦里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先要有个声明,‘一个人永远无法确定地说他已经将整个梦完完全全地解释出来’。尽管所做的解释已经毫无瑕疵,令人满意的地步,但他仍可能再由这同一个梦里找出另外一个意义来。因此严格地说,凝缩的程度是无法定量的。”(第三章·凝缩作用)
将表面看起来不连贯的材料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由于睡眠时杂念较多,因而梦是不连贯的,穿插着很多不同思想记忆的片段,而梦的润饰则将这些片段整合,来突显梦的中心思想和最直接的愿望。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5b30270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c.png)
《梦的解析》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记忆
现实
过程
解析
心理学
状态
来源
梦
理论
事情 东西
心理
潜意识
梦例
弗洛伊德
能力
功能
关系
欲望
目录
01 第一章 关于梦的问题 的科学文献
03
第三章 梦是欲望的满 足
02 第二章 梦的解析方法: 对一个梦例的分析
04 第四章 梦的伪装
目录
05 第五章 梦的材料和来 源
07
第七章 关于做梦过程 的心理学理论
06 第六章 梦的运作
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梦的解析》一书,这也是弗洛伊德的成名作,被誉为本世纪第一精神分析名著。 这是一本探讨精神分析学说和潜意识理论的必读书,它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打破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 梦的无知、迷惑和恐惧、忧愁的旧有观念,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的奥秘。细细品读这本书, 你可以从中找到有关梦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依据。
06
第六节 一些梦例: 梦中的计 算和讲话
第八节 梦中的 感情
第七节 荒谬的 梦:梦中的理智
活动
第九节 梦的再 加工
第七章 关于做梦过程的心理 学理论
01
第一节 梦的遗忘
02
第二节 回归作用
03
第三节 关于虑梦
05
第五节 原初过程 和续发过 程:压抑
06
第六节 潜意识和 意识:现 实
谢谢观看
第三章 梦是欲望的满足
第四章 梦的伪装
第五章 梦的材料和来源
第一节 梦中最近 的和无关紧要的 材料
《梦的解析》读书心得.doc
![《梦的解析》读书心得.doc](https://img.taocdn.com/s3/m/e32a886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0.png)
《梦的解析》读书心得《梦的解析》读书心得1小时候经常会做一些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开枪的时候,枪里总是没有子弹,而别人的枪总是能连发扫射地击中我,但我每次都能“侥幸”地存活下来;梦见自己总是会从楼上摔下去;梦见自己连木炭也吃,牙齿会松动甚至全部脱落;还有梦里会无缘无故地在哭泣……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有的梦非常清楚,有的梦怎么也记不起来?这一切都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我囫囵吞枣般地看完了弗洛伊德写的《梦的解析》一书,我才对梦有一些粗浅的了解。
当然离恍然大悟还早得很。
人为什么会做梦呢?依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梦是身体受不规则反应或物理刺激引起的一种心理现象或产物。
只要在睡眠中,身体受到一些刺激,无论是内部的一些细微的反应(激素或心理活动的刺激)还是外部的一些受冷或受热等都可能会产生一些相应的梦。
当心里对某事物的欲念比较强烈的时候,会在梦中有所体现。
比如作者在叙梦者案例中讲述到:一小孩前一天被别人索要水果的时候,晚上居然梦见自己把一篮子的水果都吃光了的情景。
鉴于作者的案例有点晦涩难懂,在此我列举一些自身的梦境供大家参考。
印象较深的是:有一次我与一位朋友在微信上聊天,因为总感觉找不到什么好的话题,所以每次都是草草收场。
但我觉得她对我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出于那种强烈想跟她聊天的欲望,结果我在晚上居然梦到了我们之间相互写信进行交流。
还有就是梦见自己经常在大型场合上放声高歌。
老实说:我以前的梦想之一就是成为一名歌手。
这时候有人就会质疑:尽管有的梦境是现实世界的延伸,表现得很合理,但有的梦却很荒诞啊!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受思想的牵制与被牵制(意识与潜意识以及前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影响,梦具有移置、检查、将思想变为视象等特点。
有些思想,比如一些不道德的思想会演化成一种画面在梦中体现,但机体又不允许它们这样直观地出现,于是通过检查和移置等作用进行元素的替换和化装,所以有时候你的梦会非常矛盾、荒唐。
但梦并不总是会化装,诸如一些因生理方面引起的欲望(如饥饿、渴),会比较直观地在梦中体现。
《梦的解析》读书报告
![《梦的解析》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053a3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2.png)
《梦的解析》读书报告《梦的解析》读书报告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弗洛伊德对梦做了深刻研究,并留下《梦的解析》这部传世著作。
第一部分作者简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基本理论: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心理治疗法创新观点:潜意识,性心理发展,本我、自我与超我,心理防卫机制,生死驱力,宗教心理学。
第二部分内容解读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及个人感悟,讲一下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第一章 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科学研究1900年以前,人们认为梦与超自然有密切联系。
人们将梦归于宇宙及鬼神的启示,即预卜未来或警告。
(类似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周公解梦》)直到亚里士多德提出梦是心理问题,是按梦者本身深度睡眠产生的不同的精神活动,并非得有自然。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做梦的人在不清醒状态时的精神活动的延续。
第二章梦的解析方法介绍了梦的分析方法、步骤和注意要点。
人们由本能推断,梦一定有某种意义,即使用隐意取代思想。
1、符号释梦法由其形式、内容臆测未来。
但只是主观推断及直觉反应2、密码法把梦视为一系列的密码组合,每一个密码按照“密码簿”翻译成特定的意义,再来解析。
没有科学保证,不能广泛应用。
3、弗洛伊德一个人无法把整个梦作为集中注意的对象,只能够就每小部分逐—检释。
同样的一个梦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关联将有不同的意义。
梦可以用来作为由某种病态意念追溯至昔日回忆间的桥梁,即根据某一个梦境使梦者联想到的内容进行探讨,并详细地分析了一个名叫伊玛的人关于打针的梦。
第三章梦是愿望的达成弗洛伊德提出了他关于“梦是欲望的满足”的学说。
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本能欲望,缓和了冲动;又不致于唤起检查机制的警觉,从而保护了睡眠。
《梦的解析》读书报告
![《梦的解析》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c0ca136137ee06eef918a1.png)
2021/3/10
讲解:XX
13
第四章 梦的伪装
由于做梦的人对某些愿望有所顾忌,从而使 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种形式,通过改装来进行表达。
2021/3/10
讲解:XX
14
梦对现实的伪装
◦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冲动(从质上说是性欲冲 动)趁人睡眠时以伪装的形式骗过有所松懈的心理检 查机制而得以表现,就构成了梦境。愉快的、欢乐的、 幸福的梦是愿望的达成;而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悲 惨的梦,都不外乎是愿望满足的另一种“变相的改 装”。一个愿望的未能满足,其实象征着另一愿望的 满足。
梦的解析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
第一部解开人类梦境的百科全书 胡光照 291200420
2021/3/10
讲解:XX
1
摘要
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又译做《释梦》,经典的心理学书籍,是西格蒙德·弗 洛伊德的一本著作。这本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 析”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的捷 径。”该书引入了本我的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 识理论,用于解释梦的来源、运作、形成与程序心理。
2021/3/10
讲解:XX
9
伊玛的梦解析
◦ 作者前一天与妻子商量了她的生日宴会。 ◦ 作者潜意识里希望伊玛患上的是生理上的疾病,心理上的
疾病的诊断是错误的。 ◦ 反映了M医师在几个人中的关系,这可能是一个特别的检
查,也说明作者潜意识里因行医道德而自责。 ◦ 这样的体态特征和作者的一个讨厌的兄长相似,体现了由
2021/3/10
讲解:XX
2
作者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的解析》第一章总结Utenanshi本人非心理研究专业人士,只是对此方面有些兴趣,将个人一些理解和心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另外说一下要是各位觉得本文有可以参考之处,欢迎引用,不必在意任何版权之类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全书的结构。
共分七章。
分别为《一、有关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二、释梦的方法:一个梦例的分析》、《三、梦是欲望的满足》、《四、梦的化装》、《五、梦的材料与来源》、《六、梦的工作》和《七、梦过程的心理学》,再加上四篇附录。
可以看出《释梦》的结构是比较典型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结构,而这第一章,就可以看作是”是什么“。
另一出版社出版的《梦的解析》的第一章则译为“一项热衷个道远的科学探索”。
这个译法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这章是讲关于“梦的各种探索”,而用弗洛伊德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导言性的一章”。
因此,本章多为弗氏以用他之前或当时各家的论点论据,但也包含了弗氏自己的思路,用前人的各种观点,再在各关键点加上一些自己的看法,将读者引向他的观点,并能使读者能较为清晰地认识到他之前的梦研究的概况。
这能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本书内容。
本章第一节:梦与清醒生活的联系。
本节主要讲了由古代希腊罗马到二十世纪初西方人对梦与清醒状态时的认识及看法。
本节给出两种观点。
1、梦境与现实生活没有什么联系。
持此类观点的主要有:斯顿培尔、布达赫等。
2、梦境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
绝大多数人支持此类观点,包括弗氏本人和我,当中比较重要的还有莫里等。
此类观点认为,无论梦的如何变幻莫测,实际上,总离不开现实世界。
话句话说,梦来源于我们外部和内部的已有经验。
其实更多人先想到的应该是做的梦是否我们清醒生活中经历过的。
然而要知道这点,必先要清楚梦与清醒生活是否有联系,也就是第一节的内容。
当研究清楚后,自然而然的就引出了我们感兴趣的话题——第二节:梦的材料——梦中记忆。
此节主要讨论梦的材料的来源。
由弗氏给出的多个案例表明,构成梦内容的全部材料或多或少都来自生活中的体验。
这些体验有很多是远久时的记忆,有些甚至长达数十年。
有时我们醒来后,记得梦见了某个事物,但记不起它是否在真实生活中体验过或是在何时体验过的。
我们就很可能因此怀疑梦中事物的来源,于是相信梦有一种独立生成的能力。
这也是造成第一节中所提到的“梦与生活无关”这个观点的理由之一。
相反,在另一些梦例中,却出现了“记忆过旺”这个现象。
作为另一种梦中在现得材料来源——儿童时代的经验(这个本人认为可以归入第一种),在人的清醒生活中,一般都已被遗忘,但却会出现在梦中。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来源:梦中追溯的不是某一印象而是一种结合。
支持这个观点的只有弗氏本人的一个例子①。
在本节中,这个问题还延伸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在现材料的选择。
这是说梦中的材料用的是哪一种材料、什么时候的材料。
选择的原理很复杂,现在也不能很清楚地解释。
但从许多梦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梦见的多为琐碎的小事,或是偶尔的细节。
而激动人心的重大事件或前一天逼人注意的浓厚兴趣则很少出现。
接下来的第三节是:梦的刺激和来源。
这可以说是有关梦的种种问题中最令人感兴趣的之一。
即为什么要做梦。
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看法,本节给出了四种来源(四个理由)。
1、外部(客观的)感觉刺激。
2、内部(主观的)感觉刺激。
3、内部(机体的)躯体刺激。
4、纯精神来源的刺激。
外部的刺激,主要是各种感觉,视觉和听觉(以及极少的味觉和嗅觉)引起的。
如一阵雷鸣使我们置身战场,局部疼痛产生被虐待、被袭击或受伤的观念……这也验证了“即使在睡眠时心灵仍与躯体的外部世界保持着不断地接触”这个观点。
但是在睡眠中直接影响感官的刺激并不以真正的形式出现,而是被多少与之有关的另一个意象所取代。
而为什么会引起意象,弗氏在此并没有摆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引述了斯顿培尔和冯特两人的答复:“在睡眠时,心灵是在有利于形成错觉的情况下接受侵入的刺激的。
一个感觉印象被我们认知了并被正确地理解了——就是说,我们根据过去的经验,只要这个刺激有足够的强度,清晰而且相当持久,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加以考虑,它就被划归所属的一组记忆当中。
如果这些条件未能实现,我们就会把印象来源地事物认错,我们就产生了错觉。
”而这种错觉,就是代替刺激的意象。
第二个来源是内部感觉刺激。
此来源本人并不十分了解,只能粗略带过。
大概内容是由个人的幻觉和幻听引起的。
作为梦的来源,主观感觉兴奋地优势是方便,不需等待外部刺激的机会,但由于不像客观刺激可以观察或实验,故很难或完全无法证实。
第三个来源是内部机体的刺激。
这与第二个的内部刺激区别在于这是指除人脑外的躯体、器官,如手、心脏等。
这种刺激是躯体在受到各种抑制或兴奋时,比如捂住口鼻,或器官病变,而产生有关的梦境。
这也许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梦有预知未来,使他们提早知道或发现病变的原因之一。
那为什么这种刺激我们在白天感受不到呢?这是因为在清醒状态下外界刺激更能引起大脑的注意,而晚上睡眠状态时外界刺激大量减少,大脑就能更好地关注机体的刺激了。
然后是最后一个:刺激的精神来源。
此部分有一关键词:观念性意象。
这个词还算好理解,即由各种刺激所引起的有关的并结合个人经历的意象。
这个意象并不人人相等,而是由个人在过去的一些经验、经历决定。
如甲喜欢甜味,但乙讨厌,那么当分别在两人睡眠时给两人施加甜味的刺激,则两人会因个人观念(喜不喜欢甜味)而产生不同的意象和梦境。
这里的来源大概指外部和内部产生了刺激后再在人脑中发生的再加工和联想。
然而此处还提到了“纯精神来源”,但这已涉及唯心主义,故不在我此次讨论之列。
这四种刺激的来源都有互相的重叠之处,应该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由刺激转变为意象,都有其“对应法则”,而这“对应法则”,是本书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的灵魂。
详细的分析不是本章节重点,不多赘述。
至于一个梦到底是由哪种刺激所激发,一般认为是都有的,而且弗氏还认为有“随意性”。
第四节:梦在醒后为什么被遗忘。
通常来说,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会比其他关于梦的问题少些。
这不单止是不注意,而且也恰恰验证了“梦醒后易被遗忘”。
既然你自己都忘了做过梦,那么还怎么会发现这个问题呢?就算你知道你自己做了梦,但回忆起来却很不完整,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种经历。
对于梦容易被遗忘这个问题,本节给出了一系列(不是单个)的原因。
首先,在清醒生活中导致遗忘的原因对梦也同样有效。
也就是说,梦象本身太微弱被遗忘,而较强的梦象才能被记住。
其次我们在清醒时容易忘记的往往只是出现了一次的事件,容易记住的是能反复感知的内容。
但是大多数梦象却是一些独特的体验,很少重复梦见。
第三个原因更为重要,如果要使感觉、观念、思想等在一定程度上不被遗忘,主要不应使它们处于分散状态,而应该使之排列有序,就好像我们背英语单词一样。
最后,大多数人(那时候是,现在也是)对梦的不感兴趣也导致了梦的遗忘。
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对梦的印象不深导致的。
然而,并不是将梦遗忘了之后就再也想不起了,在白天,偶然触及已经遗忘了的内容,又可以将梦回忆起来。
关于梦再现的正确性,有不少人提出质疑。
因为当回忆起梦时,原来的面目往往已经模糊不清,而清醒时的心灵,总有一种按联系方式看待事物的强烈倾向。
再加上梦会很少呈现出有像现实事物一样的条理,于是回忆起来就会按“有条理”这个潜意识把梦中不连贯之处不知不觉地补上自己想象的一些联系,这样就在无意之间歪曲了梦境。
“既然我们的记忆可靠性只能靠客观证据进行检验,既然梦是无法验证的,因为它只是我们自己个人的经验,而且只有我们的回忆是它的唯一来源。
那么我们的梦回忆还能有什么价值呢?”本节到此戛然而止。
第五节:梦的显著心理特征。
此节开始向弗氏的研究方向靠拢了——由梦活动推广到整个心理学。
弗氏对此的论点是“假定梦是自己精神活动的产物”,并以此作为梦的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在弗氏之前,就已经有人争论过梦究竟是属于物理(躯体)机能,还是精神机能。
弗氏选择的是后者。
他认为这种想法(精神机能)是“明智和富有成效”的。
回到本节主题上,根据前人的概述,梦的主要心理特征是人在梦中的心理活动主要以意象表现出来,而不是在清醒状态下以概念抽象出来。
也就是说,我们在梦境中不是在思考而是在体验,我们的想法不是主观地呈现在脑海,而是客观地在梦境中表现出来。
在入睡过程中,我们自觉地概念活动会变得软弱无能,然后意象开始出现,即梦中“自我权威”的终结。
本节另一部分是探讨“为何人会有相信梦境为真实”这一心理,就是为何在梦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梦(这就跟那个问题很像了,要认真对待)。
这是因为心灵脱离了外部世界,没有其他印象可资比较,不能使梦象接受证明其为客观现实性的唯一检验。
而且人们都有一个不眠的心理习惯,都假设有一个堪与自我相对照的客观世界存在。
另外梦中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联想。
这不同于清醒生活中的联想,而是一些信手拈来和随机偶遇的联想。
如将两个名称发音或写法相同或相近的物品联系起来。
因此有很多人会因梦中这种疯狂的行为来贬低梦中的精神作用。
但弗氏与某些别的研究者认识到,梦所表达的疯狂未必不是一种手段,甚至还是一种伪装,就像哈姆雷特一样,故不能轻易判定梦中的精神与心理地位。
第六节是:梦中的道德感。
本节是弗氏单独挑出来作为一节的,估计是道德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也比较复杂。
对于这个问题心理学界同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道德本性在梦中依然存在与道德命令在梦中已没有地位。
这就有点像性本善和性本恶之间的争论了。
两方都有很充足的理由。
认为道德存在的一方认为,梦中任何动作的原始动机不可能完全没有以任何方式(愿望、欲望或冲动)通过我们清醒时的心灵。
那种冲动不是梦发明出来的,是在清醒生活中就存在的,梦不过是复制了它并将其戏剧化而已。
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另一方则认为在考虑梦的不道德表明现象上,必须承认梦的隐含内容以戏剧化形式出现,承认梦中最复杂的思想过程压缩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甚至承认梦的观念元素变得混乱无章而丧失了本来意义。
就是梦中不道德现象只是表面的,其也许对应着的是某种刺激而已。
基于双方上述的观点及矛盾,还引发了是否需要为梦中的不道德行为负责的争论。
弗氏的回答是否定的。
引发这些争论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是西方人的宗教信仰。
本节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
希尔德布朗特在这些争论的思想中增添了一些心理学意义。
其大意是梦能使我们有机会关注到我们本性的最深最底处。
其实弗氏也是支持这个观点的。
关于道德和情感问题,本书其他章节会详细谈到。
第七节:做梦及其功能的理论。
这节其实就是讲做梦有什么用,典型的为什么。
弗氏在本节一开始就给梦的理论下了定义:从某一观点出发,尽可能的寻求对观察到的梦的特征做出解释,同时规定梦在更广泛的现象范围内的地位,这种研究科才称之为梦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