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在小学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实施科学实验来深化对日常生活中物质面上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认识。
针对当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问题,本文结合实际,采用《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的标准化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进行了实验设计。
第一部分验背景本次实验创新的探究课题是: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实质的物质,但其实它又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并且形成了一个容器中的空气层。
探究这个现象,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相关科学知识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部分实验内容及步骤1.准备实验设备:实验台、密封容器、空气泵,以及温度湿度测试仪。
2.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先用温度湿度测试仪测量一个密封容器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3.使用空气泵,将空气压入容器内,观察空气在容器内的分布,并记录容器内部温度和湿度变化情况。
4.通过计量,比较空气压入和不压入容器前后的温度湿度和体积变化情况,总结空气是如何占据空间的。
第三部分验结果通过上述实验,发现在空气的压入之后,容器内部的温度和湿度都有所升高,而且体积也明显变大了。
从实验结果来看,当空气被压入容器中,空气的压力会使容器的体积变大,这说明空气在容器内占有一定的空间。
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出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充满容器。
第四部分论本次实验归纳总结如下:1.在空气压入容器时,容器内部的温度和湿度都有所升高,而且体积也明显变大。
2.空气的压力会导致容器的体积变大,说明空气在容器内占有一定的空间。
3.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出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充满容器。
总结本文通过《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标准化设计,针对探究课题“空气占据空间”,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空气能占据空间,充满容器。
科学课《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进
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途径。
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教材中实验操作难度较大,相对就会增加理解难度,限制学生思维的形成,动手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第六课《空气占据空间吗》,利用取材简便、实验过程动态有趣的两个创新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学生在边学边玩中了解了空气占据空间的抽象概念,由于有趣且利于理解,学生就有主动探索欲望,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实验设置较为抽象,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实验现象看到实验本质,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科学的兴趣。
为解决这两大问题,笔者经常会对教材中一些实验进行创新与改进。
“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就是一例,下面是对本实验的一些解析。
教材中实验的不足及分析实验一:(如图1)用两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利用空气把水挤出瓶外。
在教学中发现实验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容易导致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首先,材料的选择不严谨,用橡皮泥作为密封瓶口的材料,易出现吸管、瓶子和橡皮泥的接口处密封不紧密的情况;在放置吸管时,有的同学为了方便快捷,会选择从橡皮泥的上方直接穿过,极易出现吸管的一头被橡皮泥堵塞的情况,密封不好或是堵塞,都会导致实验失败。
其次,利用向一个吸管吹气,另一吸管有水流出的实验现象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实验二:(如图2)把一团纸放在一个透明杯子的杯底,再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
通过预测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来判断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此实验的不足有:首先,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杯底的纸巾容易掉落,操作不当纸巾会被浸湿;其次,通过纸巾不被浸湿的实验现象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三年级学生无法通过自己的思考,推理出“纸巾不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下方的空间”的结论,无法从实验现象感知实验本质。
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笔者对教材中实验一、二都进行了创新与改进。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空气是我们生活中最无形的组成部分,但它在大部分环境中却占据重要的空间位置。
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究气体的特性、它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它来证明它确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而且,本实验也旨在教育小学生,发现空气这一无形的存在,强调它的实质和环境作用。
实验目的与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特性,以证明空气在环境中确实存在,起着重要作用。
然后,教育小学生以通过了解空气对环境的影响,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科学素养。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1:在每个班级中,由老师指导学生们使用测量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和可伸缩的网格),观察空气的变化,比较空气密度在不同空间的差异,特别是在温度和气压变化的条件下。
实验步骤2:学生们可以使用压力瓶,观察不同空气压力下,空气在不同空间内占据的空间,可以实验不同空气压力下空气的变化,以懂得空气压力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空气状态的。
实验步骤3: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存在是如何影响环境的,例如如何影响大气压力,如何影响气候等等。
实验期间的管理
1、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老师需要细心观察每一步的变化情况,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2、为了维护安全,需要老师仔细检查实验仪器,以免发生意外;
3、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实验进行必要的辅导和指导,以实现最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总结
经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可以学习到空气占据空间的特性,更加深入了解空气对环境的影响,并培养起环保意识,从而更加关注环境的变化,为自身的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旨在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空气被认为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物质,因为它不能被看到,即使可以触摸到它也是不可见的,但它仍然在整个宇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占据空间。
在实验前,学生应该充分理解空气的性质,以及空气在整个宇宙中所发挥的作用。
学生们也应该了解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组成成分如何影响空气的密度,以及空气密度如何影响空气的占据空间的大小。
学生也应该实际用儿童友好的实验方案来检验空气,了解它可以抵抗重力和被其他物体占据空间的能力。
此外,为了让学生们在实验中更好地熟悉空气,实验还需准备以下物品:一支水管,一支抽气管,一瓶空气,一块实验板,一副称重秤,几枚探针。
实验过程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了解空气的占据空间的能力。
首先,学生要准备一块实验板,把一条水管放在实验板上,并注入一瓶空气。
接着,把抽气管放到水管的一端,并用探针封住另一端,以防止空气流出。
通过一支抽气管向水管内灌入空气,空气会随着水管向外移动,占据实验板上的空间。
当空气反复这样进行时,学生们亲眼观察空气占据实验板上的空间的大小,并用称重秤测量此时空气的重量。
实验结果实验结束之后,学生们发现空气被抽入水管后会随着水管向外扩散,逐渐占据实验板上的空间,从而达到了设计实验的目的,也印证了空气占据空间的能力。
使用称重秤测量空气的重量,发现空气的重量是实验板上物体重量的3倍以上。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可以清楚地解释空气的性质,它是一种可以占据空间的物质,并且它的重量比同种物质的实体重量多,从而说明空气在支持宇宙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今后,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空气的性质,探索空气的各种特性,并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实验创新报告
“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实验创新报告摘要】本实验灵感来源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第六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科书上安排了两个活动来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本人设计了该创新实验,将两个活动合成一个实验,并且除了可以反复证明空气可以占据空间外还能更为直观的观察到空气跑出的现象。
【关键词】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创新一、创新实验背景(一)实验说明本实验灵感来源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第六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科书上安排了两个活动来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二)实验分析1.活动一:参考乌鸦喝水的方法,看看空气能否像石头一样把瓶子中的水挤出来,如图1-1。
理论上在挤压瓶子时瓶内的水会通过吸管被挤出来。
但在实践教学中发现,由于橡皮泥与吸管或瓶口之间存在缝隙等问题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2.活动二:利用覆杯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气占据空间,如图1-2。
理论上,当杯子倒扣入水中时,由于杯子内有空气存在,纸巾不会湿。
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纸巾的摆放、杯子是否竖直倒扣等问题,实验后可能会看到纸巾湿的情况。
另外该实验在实际操作时,三年级的小学生会不小心弄湿纸巾,造成资源浪费。
正确操作本实验,虽能说明空气是占据空间的,但后续实验的开展,即水跑进杯子,把空气挤出去这一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且不直观,以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说,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实验首次创新(一)创新过程为了解决以上两个活动存在的问题并且避免由于活动过多造成的时间浪费,本人设计了该创新实验,将两个活动合成一个实验,并且除了可以反复证明空气可以占据空间外还能更为直观的观察到空气跑出的现象。
实验装置实物图,如图2-2所示。
图2-21.实验材料:水槽、铁架台、去底透明塑料瓶、黄色乒乓球、玻璃管两节、橡皮塞、乳胶管、止水夹、红色塑料袋、电胶布。
2.实验步骤及原理说明:(1)以去底的透明塑料瓶代替玻璃杯,以乒乓球代替纸巾。
《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方案(金江网)
并探究其原因,原来一个瓶盖完好,一个瓶盖上打了孔,空气从孔中跑掉,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
在瓶盖上扣上一只气球(瓶盖上打孔),再次将塑料瓶倒扣入水中,观察乒乓球和气球情况(随着乒乓球在水中的上升,气球体积增大,原来瓶中的空气被水挤入了气球中,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气球鼓了起来)。
用气球往塑料瓶中注入体积多少不等的空气,控制乒乓球停留在水中不同位置,进一步感知空气能占据空间。
实验效果
化散为整,材料环保,简单易得,便于观察,易于操作,学生积极性高,实验效果好。
实验评价
通过对实验器材和过程的改进,实验操作一气呵成,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极大的提升,体现了愉快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通过化零为整,使得整个实验操作过程简单而且易于操作,现象明显,效果好。
科学是一门知识全面的学科,实验操作对教师的要求高,改进实验后,能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这对于学生动手水平的培养和思维的拓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吗》的创新实验饶阳县饶阳镇东草芦中心小学张翠显一.实验设计意图:1.《空气占据空间》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中的教学活动。
通过实验,变看不见的空气为看的见,变摸不着的空气为摸得着,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到、感受到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并为后面学习《空气的质量》打下基础。
2.通过尝试设计与完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能占据空间。
三.创新实验所需器材:玻璃水槽、去底矿泉水瓶和完整矿泉水瓶各一个、玻璃管、橡胶管、带孔橡胶塞、乒乓球、注射器(或打气筒)、红墨水、纸团等。
四、实验过程:活动一:纸的“奇遇”把一团纸放在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垂直倒扣在水中.预测一下,纸团会湿吗?为什么?活动二:“听话”的乒乓球。
1.往装有水的水槽里放入乒乓球,让学生猜一猜“用去底的矿泉水瓶对准水中的乒乓球,竖直用力向下压,乒乓球会在水的什么位置?”(学生可能会得出三种答案:水面上、水中、水底。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为了了解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找出答案。
设疑“怎样才能让乒乓球浮到水面上来呢?”说着,慢慢拧开瓶盖,让学生思考原因。
感受瓶中空气的存在。
)2.再次设疑“怎样让乒乓球反复听我们的话,让它到哪里,它就到哪里呢?3.连接装置,推动活塞,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轻推打气筒活塞,学生看到乒乓球再次沉入水底这一现象,进一步感受到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这一实验结论。
)活动三:自制小喷泉。
1.连接装置。
2.推动活塞,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首先,轻轻推打气筒,水中有气泡产生,让学生意识到有空气存在。
然后,用力推打气筒,水上升,形成小喷泉,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是空气占据了水的空间,才形成了水柱。
)五.板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小石子占了瓶子里面的地方空气占据空间六、实验效果及自我评价:这节课是在课上和课后反思中逐步成型的,对教法和实验方法进行了创新,围绕课题《认识空气》,改进实验器材,其目的就是要达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大胆想象。
空气占用空间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空气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重要气体,它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本实验旨在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以及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物理特性。
2. 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3. 研究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透明塑料杯、水、打气筒、球针、塑料泡沫、橡皮泥、乒乓球、注射器、玻璃瓶、金属管、夹子、橡胶管、水槽、量筒。
2. 实验材料:水、空气、球针、塑料泡沫、橡皮泥、乒乓球、注射器、玻璃瓶、金属管、夹子、橡胶管、水槽、量筒。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空气占据空间(1)将透明塑料杯内底部贴一小块双面胶,将纸揉成一个纸团,紧塞在杯底,用双面胶把纸团粘牢。
(2)在水槽里装入水,在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泡沫塑料),可以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3)把杯子慢慢竖直倒扣在水里,要压到水槽内的水淹没杯底为止,再竖直提起杯子,观察纸团是否被浸湿。
(4)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观察杯子中有什么变化。
(5)用打气筒连着球针,把球针插入杯底的小孔,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注入一些空气,观察杯中的现象。
2. 实验二:空气压缩性(1)用一个注射器抽进10毫升的空气,记下初始的刻度,然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
(2)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直到活塞压不动为止,观察活塞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然后松手。
(3)用相同的方法向上拉活塞,直到活塞拉不动为止,观察活塞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 实验三:空气密度测定(1)选择实验器材:玻璃瓶、金属管、夹子、橡胶管、水槽、量筒、打气筒。
(2)将玻璃瓶装满水,用金属管将水倒入量筒,记录水的体积。
(3)将玻璃瓶倒置,用打气筒向瓶中注入空气,待瓶中空气充满后,用金属管将空气导入量筒,记录空气的体积。
(4)根据水的体积和空气的体积,计算空气的密度。
五、实验现象1. 实验一:将空气占据着杯子的空间,水无法进入杯子,纸团不会湿。
将杯底扎个小孔,杯中的空气从小孔中流出,水进入杯中,占据杯中的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创新试验设计方案一、产生背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启蒙教育”,小学科学试验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进行探究学习关键方法。
我长久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和试验室管理工作,在平时工作中我尤其重视科学试验教学,善于依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试验进行改善和创新。
今天我所展示创新试验方案《空气占据空间》就是其中一个。
我在以前教学中,采取书上原型试验,学生了解困难,操作成功率低。
萌生了我对此试验进行改善和创新想法,结合平时在教学中经验我对此试验提出了以下改善和创新方案。
二、教科书上原型试验:把纸团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再竖直拿出来,依据杯中纸团不会潮湿,证实空气占据空间。
三、需要改善创新地方:结合我们农村学校和学生特点,我认为书上原型试验有以下多个值得改善和创新地方:1、学生在试验操作时不易把握,造成有学生因为方法不妥,把杯子压入和拿出水中时没有完全竖直,水进入杯中;2、做这个试验时,总有多个同学不小心把纸团落在水中,从而影响试验结论产生。
而且试验桌上散落着一个个潮湿纸团,既浪费了材料,又不够环境保护卫生;3、学生假如用湿手触摸纸团,感知纸团干湿比较模糊。
4、假如水槽里水量过少,造成玻璃杯不能完全压入水中。
5、此试验要让学生经过观察纸团没潮湿现象,了解空气占据空间,比较抽象,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比较难了解。
四、创新试验设计方案:试验原理:空气要占据一定空间。
试验器材:一个空饮料瓶,一个气球,一个黄色乒乓球,一个装满水水槽。
试验装置:将空饮料瓶底部剪去,再将瓶盖拧去罩上气球,并用细棉线将气球颈部扎紧(便于观察空气流动)。
试验操作步骤:1、将乒乓球放入水槽中,用手将气球里空气尽可能排出,并压住饮料瓶颈口处,将透明空饮料瓶罩着乒乓球,竖直压入水中,观察乒乓球停留位置。
2、把手轻轻松开,观察饮料瓶里乒乓球位置改变和气球改变。
3、比较发觉:开始乒乓球停留在水槽底部,说明空气占据着饮料瓶空间,水进不去;当把压住瓶口手松开时,瓶中空气就能够到气球中,水就进去占据原来那部分空气占据空间,乒乓球随水面而上升。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高佳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1、“空气占据空间”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P78中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认识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为后面《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空气的重量》的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尝试设计与完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探究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一)1、实验材料橡皮泥有毒;操作中容易出现橡皮泥堵塞吸管的失误,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2、一次性吸管学生反复试吹不够卫生,丢弃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学生气息不足,很难将水顺利吹出来,现象不明显。
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二)1、如果杯子接触水面时没有垂直,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2、三年级的学生在操作时容易把纸团掉在水中,采用纸张,不利环保。
三、创新实验的器材玻璃水槽、去底矿泉水瓶(缠绕铁丝)、玻璃管、橡胶管、带孔橡皮塞、乒乓球、注射器、红墨水等。
四、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创新实验1①用胶塞替代有毒的橡皮泥更安全环保②用玻璃管代替塑料吸管,消除浪费,减少了污染。
③用推注射器活塞代替用嘴吹气实验安全可靠更加卫生。
创新实验2用乒乓球代替纸团能节约用纸,保护森林,实验更加绿色环保。
创新实验3①在矿泉水瓶壁粘贴刻度尺,在水面放一乒乓球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到瓶内水位的升降。
②用推拉注射器的活塞来控制瓶内空气的流动,操作方便,现象明显五、实验过程自制小喷泉1、连接装置2、推动活塞,观察现象。
“霸道”的空瓶1、用去底矿泉水瓶对着水中的乒乓球用力下压,2、观察现象。
“听话”的乒乓球1、连接装置2、推拉活塞,观察现象。
六、实验效果及自我评价1、用可以重复使用不会造成浪费的乒乓球代替纸团,节约纸张保护森林,实验无污染,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科学理念。
同时提高了实验器材的使用率。
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代替用嘴去吹吸管,实验安全卫生。
3、实验现象明显,趣味性浓,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审美需求,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设计方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气体的性质,了解气体占据空间的特点,增强对气体分子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实验室:配备好通风系统的实验室。
2.实验材料:气球、热水壶、培养皿、瓶盖、水和盐。
三、实验步骤:1.实验一:气球的膨胀a.用热水壶加热适量的水。
b.将气球充分膨胀,然后按住气球的口部。
c.将气球的下半部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
d.分别观察气球在冷水和热水中的变化。
2.实验二:气体占据空间a.取一只干净的培养皿,将其底部铺满盐。
b.取一个小瓶盖,上面滴一滴水。
c.快速将瓶盖倒置在盐上,观察反应结果。
四、实验原理:1.实验一:气球的膨胀在实验中,热水加热了气球内部的空气,使其分子运动加快,撞击力增大,从而使气球膨胀。
2.实验二:气体占据空间瓶盖上的水分子蒸发后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混合,然后占据了瓶盖下的全部空间。
五、实验要点:1.实验一:气球的膨胀a.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小心,避免烫伤。
b.需要比较气球在冷水和热水中的变化,以观察气球被加热后的变化。
2.实验二:气体占据空间a.在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培养皿干燥,避免盐的吸湿。
b.瓶盖上的水滴一定要非常小,以保证气体与水分子的混合发生。
六、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1.实验一:气球的膨胀气球在冷水中的变化较小,而在热水中,气球会明显膨胀。
2.实验二:气体占据空间观察到瓶盖下的盐被水吸湿,形成一片较大的湿润区域。
七、实验结论:1.实验一:气球的膨胀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被加热后,空气分子运动加快,撞击力增大,从而使气球膨胀。
2.实验二:气体占据空间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气体能够占据空间,不同分子间可以互相混合,空气中的分子与水分子混合后能够占据瓶盖下的全部空间。
八、实验应用: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体的性质,加深对气体分子运动和空间占据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验后的讨论和分析,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创新设计优选全文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创新设计评委老师好,大家好,我是10号选手罗文成,来自兴仁第七小学。
我演示的实验名称是:《空气占据空间吗?》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时的内容。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空气是要占据一定空间的。
传统教材实验做法是___把一团纸巾塞进玻璃杯底部,然后将玻璃杯口朝下,竖直向下慢慢压入装有清水的水槽底部,再慢慢地竖直向上取出杯子,拿出杯底的纸巾,观察,纸没有湿,说明空气占据空间,保护了纸巾。
这个传统教材实验不足的地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塞在杯底的纸巾容易掉落。
2、用水槽装水时,水要足够多,这样费水费时。
3、无法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的动态过程。
4、玻璃杯外壁、杯口、手会被浸湿,取出纸巾时容易浸湿一点纸巾,干扰学生观察,影响正确判断。
5、水,玻璃杯都是透明的影响观察现象。
6、水槽较大,实验过程中水位高低变化不明显。
为了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我是这样做的:1、在一个烧杯里装上适量(300ml)的有颜色(红色)的水;2、把乒乓球放在烧杯里。
观察现象。
(水位在300ml处,乒乓球浮在水面上)3、用去掉底部的塑料瓶倒扣在乒乓球上,并且慢慢地竖直往下压,观察乒乓球和水位变化。
(塑料瓶外面水位上升,乒乓球掉在烧杯底部去了,从塑料瓶上方往下看,塑料瓶罩住的地方几乎没有水,乒乓球不能浮起来,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把水挤出来,水位上升。
)3、慢慢把瓶盖拧松,观察现象。
(烧杯的水位下降,流进塑料瓶,乒乓球慢慢浮起来,说明里面的空气逐步跑出来,,外面的水流进去填补空间)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这个实验的创新点有几个:1、烧杯代替水槽,节水,同时烧杯的刻度可以辅助观察。
2、烧杯和水、塑料瓶和乒乓球颜色对比鲜明,便于观察。
3、实验中,缓慢打开瓶盖时,可以看到乒乓球的位置和水位变化的动态过程,从空气占据空间水进不去,到空气流出,水流进去填补空间的过程,证明了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
《空气占据空间》的创新实验四川省资中县吴仲良第五小学罗卫一、实验设计意图1.《空气占据空间》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中的教学活动。
通过实验,变看不见的空气为看的见,变摸不着的空气为摸得着,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到、感受到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并为后面学习《空气的质量》打下基础。
2.通过尝试设计与完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教材上安排的实验是杯底塞入纸团,将杯子竖直压入水底,看纸团会不会湿。
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有:1.如果杯子接触水面时没有垂直,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2.学生在实验操作时不易把握,导致有的学生方法不当,把纸团掉入水中,浪费纸张,不利于环保。
3.学生如果用湿手触摸纸团,感知纸团的干湿较模糊。
4.若水槽里的水量过少,导致玻璃杯不能完全压入水中。
5.此实验让学生观察纸团潮湿的现象,理解空气占据空间较抽象,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比较难理解。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创新实验一:用乒乓球代替纸团,节约用纸,实验更加绿色环保。
创新实验二:1.在水槽壁粘贴刻度尺,在水面放一乒乓球,可以更直观地观察水位的升降变化。
2.用气球扎于瓶口,操作方便,便于观察空气的流动。
四、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原理:空气占据一定空间。
实验器材:一个去底的透明饮料瓶(底部缠铁丝)、一个气球、一个黄色的乒乓球、一根细棉线、一块直尺、一个装满水的水槽。
实验装置:将去底的饮料瓶拧去瓶盖罩上气球,并用细棉线将气球颈部扎紧(便于观察空气的流动),再将铁丝缠绕于饮料瓶底部。
实验步骤:1.检查仪器用品。
2.连接装置。
3.将乒乓球放入水槽中,用手将气球里的空气尽量排出,并压住饮料瓶的颈口处,将透明空饮料瓶罩着乒乓球,竖直压入水中,观察乒乓球的停留位置。
4.把手轻轻松开,观察饮料瓶里的乒乓球的位置变化及气球的变化。
5.比较发现,开始乒乓球留在水槽底部,说明空气占据饮料瓶的空间,水进不去;当把压在瓶口的手松开,瓶中空气就可以进入到气球中,水就进入瓶中占据原来那部分空气占据的空间,乒乓球随水面上升。
《空气占据空间》试验创新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试验创新教案摘要本教案的主要目的是教授学生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气球中的空气占据了多少空间,并尝试推导出结论。
本教案包括引入、实验、讨论和总结四个步骤。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会学习到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例如空气的物理特性、科学实验的过程以及各种科学概念的应用。
教学目标•学生明白气体占据物质的特性。
•学生了解空气的物理特性。
•学生掌握在实验中测量处理数据的方法。
•学生能够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并提出必要的改进建议。
•学生能够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互相之间的想法,并制定有效的沟通方案。
教学内容引入通过引入,教师将向学生简要介绍气体和空气的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带一些常见的气体物品进行展示,例如气球、汽球等等。
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或图片等素材,向学生展示气体的物理特性。
在引入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包括如何操纵和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学生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用气球来观察空气占据了多少空间。
这个实验需要以下材料: - 连接气球的细管 - 填满水的瓶子 - 测量圆锥步骤为: 1. 将一个气球与一个连接气泵的细管连接在一起。
2. 用气泵将气球充气到一定程度,让气球与瓶子的顶部相接触。
3. 将瓶口向下倾斜,将水注入瓶子中,并记录下用于注入水的量。
4. 用测量圆锥测量瓶子中的水的体积,记录下体积。
5. 移走气球并向瓶子内注入水,再次记录注入的水的量和使用测量圆锥测量瓶子中水的体积。
通过实验可得出两组数据:空气占据空间和水占用空间。
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测量空气占据空间的体积。
讨论将学生组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实验结果,并回答以下问题: 1. 空气占据空间的体积与瓶口的直径和高度有关吗?2. 空气占据空间的体积是否与气球充气的程度有关? 3. 如果瓶子是球形的,空气占据空间的体积是否会发生变化?总结教师将与学生一起总结并概括这个实验的结论,并将结论引出到更广泛的科学理论。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在科学教育方面更加重要,尤其是小学阶段科学教育。
学习科学之初,科学实验是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途径。
以空气占据空间一种典型的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为例,以下将介绍如何制定一份有效实验设计方案。
首先,从教学目标出发,开展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掌握空气的性质,熟悉大气的特征;理解气的存在方式,了解空气的占据容量;学习空气压力的作用,知晓空气的温度变化;最后,学习空气的流动规律,认识空气的运动规律,掌握空气的压强及温度的变化对空气的影响。
教学目标设定后,进行实验材料、器材、仪器准备工作。
其次,可以采用各种实验材料来实现目标实验,例如:大气压力瓶、无线电灯、容量为2L的容器,用以测量空气的压强和温度;准备一定量的水、小鱼及缸,用以测量空气的运动速度;准备一定数量的海绵、棉花、羽毛等物体,用以测量空气的悬浮物;准备一定数量的纸片及充气筒,用以测量气体的流动量。
最后,通过实验设计的具体操作指导,让学生利用这些实验材料、器材及仪器,完成实验活动。
例如:首先,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容器,装入鱼,然后放置一个温度计;接下来,放入大气压力瓶,让学生使用无线电灯观察其变化;之后,学生将棉花、海绵等物体放置在缸中,检测其空气的悬浮物;最后,让学生使用纸片及充气筒,进行气体的流动量测算。
实验设计完成后,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活动,体会空气的性质,理解大气的特征;学习气的存在方式,了解空气的占据容量;学习空气压力的作用,知晓空气的温度变化;最后,学习空气的流动规律,认识空气的运动规律,掌握空气的压强及温度的变化对空气的影响。
通过这种科学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另外,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态度,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发现,形成自己的科学认识,以达到让学生学习科学的目的。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六、试验过程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演示试验过程
七、试验效果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作为新增旳演示试验, 符合三年级学生旳认知 规律,同步也为学生自 主探究设计试验提供参 照。
八、自我评价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试验效果明显,学生易懂;
试验装置创新,教师自制。
二、试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不足之处
1、“空气”概念太抽象,试验设计无主张。
2、试验原理欠指导,创新设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变抽象为形象,试验现象明显。 2、自制试验装置,增强了趣味性。 3、试验器材简朴、环境保护、节省、可循环使用,便于推广。
四、试验所需器材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废弃旳塑料罐
玻璃弯管
橡胶管
带孔橡皮塞
打气筒
红墨水
塑料花托
五、试验原理及其装置图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试验装置图
试验原理:
用打气筒将空气经过橡胶 管注入塑料罐内,因为空 气占据了罐内旳空间,水 便经过5根玻璃弯管被挤压 出来,形成漂亮旳自制小 喷泉,由此证明空气占据 空间。
一、试验在教材中旳地位与作用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空气是一种物质,而 且能够占据空间。
观察能力 创新能力 操作能力 合作能力
二、试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试验原型
想一想:水能占据烧 杯旳空间,空气能占 据烧杯旳空间吗?
教材中旳试验原型是从“水 占据空间”旳试验开始旳,将 钩码放入装满水旳烧杯,水溢 出,让出部分空间,证明水占 据了空间。然后让学生根据 “水占据空间”旳试验推测空 气是否占据空间,再依托教师 提供旳材料自行设计试验来证 明自己旳猜测。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进入21世纪,人们把握着科技发展的机遇,以及培养下一代成为全球竞争力素质人才的机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创新教育。
科学思维是创新精神的主要特征,实验室教学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极具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空气占据空间”为标题,介绍一种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以便能够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基于物理学实验,该方案以释放热量来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实验首先拿出一块薄膜,然后将其展开,放在桌面上,上面覆盖一层薄薄的空气,接着将重物置于其中,将重物的重量公差加载在桌面上。
观察薄膜会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受到压力会向外膨胀和受力,并最终承受出相应的外力,以及由重物形成的压力。
实验中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薄膜上覆盖的空气量,实验完成后,学生可以计算出薄膜的抗压面积,从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此外,该实验将重物置于薄膜上,因此学生可以研究压力的变化情况,以及重物形成的压力的基本原理。
在此基础上,可以分析有关空气抵抗力的物理原理,从而进一步阐明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中空气占据空间方案要求学生能够科学地进行观察,并能够深刻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空气的物理性质,增强对空气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本文介绍了一种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中学生将学会如何观察和深刻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掌握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原理,从而获得科学知识。
毫无疑问,这样的实验设计将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对科学有更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空气占据空间是一种有效的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该方案在设计和实施上都非常科学,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掌握空气的物理性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小学科学教育的水平。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空气占据空间是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SCED)的一部分,研究空气对空间的占据程度。
它旨在帮助小学生了解和体会空气的存在,从而引发他们大脑发展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为他们的科学教育打下基础。
研究方法
此实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模拟实验和真实实验三个部分。
实验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设计是将某些容器填充空气,观察它们的体积的变化。
容器的可变体积和固定体积在实验中均有体现,可变体积容器有气球、橡皮筋、塑料瓶等,固定体积容器有塑料瓶、玻璃瓶等。
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可以使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和认识,以及在实验中获得的新知识,模拟和演示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在模拟实验中,学生可以使用空气压缩机、空气泵和其他实验室用品,进行模拟性体积实验,测量不同体积的空气对容器的变化程度,从而加深对实验现象的理解。
真实实验
真实实验则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测量,然后进行总结分析,使学生从实际操作中体会实验现象,加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结果展示
空气的体积可变,当空气压入容器中,体积变大,而抽出空气时,体积变小。
实验表明,空气可以填充容器中的空间,并且空气的压力也会随容器的容积变化而发生变化。
结论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可以使小学生明白空气的占据空间,进而了解空气的存在,有助于他们提高对空气的认识,培养探究精神,提高对科学教育的认识,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创新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创新设计一、实验课题名称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二、参赛教师所在单位及姓名湖南省临澧二中直属中心小学三、正文1、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空气占据空间》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中的一个教学活动。
通过实验,变看不见的空气为看得见,变摸不着的空气为摸得着,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到、感受到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并为后面学习《空气的质量》打下基础。
通过尝试设计和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教材上安排了几个小实验:一是将吸管插入盛水的烧杯里,用嘴吹,有气泡产生;二是用嘴对着塑料袋吹气,塑料袋鼓起来;三是将粉笔丢到水里,有气泡产生;四是将钩码放入盛水的烧杯有水溢出,以此让学生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提出自己的猜想假设。
根据班级实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觉得实验原型有以下不足之处:(1)一次性吸管学生反复吹,不够卫生,且不利于环保。
(2)学生年龄较小,对着塑料袋吹气操作不当容易吸进嘴里,既不安全也不卫生。
(3)将粉笔丢入水中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4)用钩码放入盛水的烧杯有水溢出,与空气占据空间没有直接联系,不能为学生类比猜想空气占据空间提供很好的条件。
3、实验创新与改进(1)用乒乓球代替钩码,实验效果更直观、形象。
(2)通过观察乒乓球位置的变化及将塑料袋的空气挤到塑料瓶,再让塑料瓶的空气回到塑料袋,变静态为动态,感知空气的流动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可视性强,且具有趣味性。
(3)将几个小实验归整简化,既操作简单,又可重复实验,便于推广。
4、实验器材两个去底透明塑料瓶(一个盖完好,一个盖钻了小孔)、一个塑料袋、一个黄色的乒乓球、一个装了水的水槽。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实验原理: 通过观察空气的流动及塑料袋的鼓起从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装置说明: 将两个空塑料瓶的底部剪去,再将一个瓶盖钻了小孔罩上塑料袋,并用细棉线将塑料袋颈部扎紧(便于观察空气的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
新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高佳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1、“空气占据空间”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P78中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认识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为后面《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空气的重量》的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尝试设计与完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探究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一)
1、实验材料橡皮泥有毒;操作中容易
出现橡皮泥堵塞吸管的失误,从而导致
实验失败。
2、一次性吸管学生反复试吹不够卫生,
丢弃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学生气息不足,很难将水顺利吹出来,
现象不明显。
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二)
1、如果杯子接触水面时没有垂直,
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2、三年级的学生在操作时容易
把纸团掉在水中,采用纸张,
不利环保。
三、创新实验的器材
玻璃水槽、去底矿泉水瓶(缠绕铁丝)、
玻璃管、橡胶管、带孔橡皮塞、乒乓球、
注射器、红墨水等。
四、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创新实验1
①用胶塞替代有毒的橡皮泥更安全环保
②用玻璃管代替塑料吸管,消除浪费,减少了污染。
③用推注射器活塞代替用嘴吹气实验
安全可靠更加卫生。
创新实验2
用乒乓球代替纸团能节约用纸,保护森林,实验更加绿色环保。
创新实验3
①在矿泉水瓶壁粘贴刻度尺,在水
面放一乒乓球可以非常直观地观
察到瓶内水位的升降。
②用推拉注射器的活塞来控制瓶内
空气的流动,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五、实验过程
自制小喷泉
1、连接装置
2、推动活塞,观察现象。
“霸道”的空瓶
1、用去底矿泉水瓶对着水中的乒乓球用力下压,
2、观察现象。
“听话”的乒乓球
1、连接装置 2、推拉活塞,观察现象。
六、实验效果及自我评价
1、用可以重复使用不会造成浪费的乒乓球代替纸团,节约纸张保护森林,实验无污染,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科学理念。
同时提高了实验器材的使用率。
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代替用嘴去吹吸管,实验安全卫生。
3、实验现象明显,趣味性浓,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审美需求,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教师的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学生可以发挥想象。
(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让乒乓球听自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