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ppt课件(自制)3〔 苏教版〕
【苏东坡传】 ppt课件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 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 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 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 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 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 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 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 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 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 调歌头·中秋》、《念奴娇·赤壁 怀古》、《赤壁赋》等。
《苏东坡传》
本人推荐
• 传记文学的特点之一是介于通俗文学和学术研究 之间,一本好的传记文学需要作者有深厚的学术 功底,包括对一手材料的占有和对人物的全面把 握;同时还需要流畅的文笔,兼具可读性和真实 性。 从文学角度来说,林语堂作为文学大家,《苏东 坡传》一如既往地体现了他优雅风趣的文风,具 有相当的可读性,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瑕不掩 瑜,《苏东坡传》作为四大传记经典还是值得推 荐的,苏东坡的风度、气质、人品通过林语堂的 文字深深折服了我,感到由衷敬佩。
• 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 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
• 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构成人 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 见
• 延缓年老展长青春的第一条规矩,是避免 一切情绪上的烦扰。
乌台诗案
•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 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 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 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 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 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 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 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 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 “乌台诗案”。
《苏东坡传》精美课件

是(yúshì)请求出京任职,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 州知州,颇有政绩。 •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 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因“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等被 指 包藏祸心,讽刺政府。随后又被从诗作中挑出大量隐含讥讽之意的 句子,被捕入狱,受牵连者数十人,史称“乌台诗案”。
第十六页,共23页。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rìyuè)之几何,而江山不可 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 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 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 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 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第一页,共23页。
作者简介
• 林语堂(1895年-1976年) • 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
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 、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 (dàibiǎo)人物。 • 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散文和 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 术》等。
第二页,共23页。
其他(qítā)经历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 士。
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rèn jiào)。1945年 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 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6年
读苏东坡传ppt课件

14Biblioteka 苏轼和妻子妻子王弗(结婚时苏轼18岁,王弗15岁) 实际、聪明、能干
妻子眼里的苏轼:
易于激动、不轻易向别人低头,而说话说得 滔滔不绝。
P042~043
苏夫人在务实际、明厉害方面,似乎远胜过
丈夫。
P056
26岁病逝,遗有一子,年方六岁。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P067
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P029
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P126
苏辙→苏轼
我初从公,赖以有知。
抚我则兄,诲我则师。P029
兄弟二人在政治上虽然看法相似,而且也 立场相同,二人个性则迥然相异。
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 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 子由为人可靠,东坡则使人害怕。
P122
毛泽东还曾夸赞苏轼的词“气势磅礴,豪迈奔 放,一扫晚唐五代词家柔靡纤弱的气息” , (转引自公木著:《毛泽东诗词鉴赏·代序言》, 长春出版社1994年版。)充分肯定苏轼词的巨 大成就和在词史上的崇高地位。
3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沁园春·雪》 之比较
毛泽东称赞苏轼的词“气势膀礴,豪迈奔放, 一扫晚唐五代词之柔靡纤弱的气息”,这种 豪放词风在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 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其一,描写山川景物,毛泽东词比苏词更显 阔大、雄伟、壮丽。苏词描写长江和赤壁古 战场景物壮观、气势浩大,但终不如毛词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空间无比寥廓,气象雄伟非常。
26
苏东坡自评与他评
自评: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
狱。
P344
苏辙:与人无亲疏,辄输写府藏《东 坡先生墓志铭》
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 白。
《苏东坡传》ppt课件

1、彻悟与痛苦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2、稀罕 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 者亦属罕有。 3、倘无幽默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 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4、人之渺小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 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 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 在那种气氛中了。 5、悠闲的情绪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 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 的下午。
①重新阅读:“美是运动”的概念最初我是在第二 十章“国画”中,于是我便再次阅读关于“美是 运动”的数段。
②重找原句:书中说“艺术上所有的问题,都是节 奏的问题”,而“艺术”让人联想至“美”, “节奏”必然由“运动”而来。无论任何的艺术 方式,其中皆蕴含着节奏。例如绘画、雕刻、音 乐等,各种艺术形式都隐藏着节奏,而节奏的不 同,导致了美的千姿百态,不拘泥于单调,此点 也正诠释了美的真谛。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 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 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 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 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 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林语堂,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平 和县坂仔镇)人。笔名毛驴、宰予、岂 青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 言学家、翻译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 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 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厦门大学任教。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 《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 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 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 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 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 香港逝世,享年80岁。
苏东坡传课件

苏东坡传课件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饮食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杰出人物。
他的传世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诗、词、散文、书法等,被誉为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文将以苏东坡的传记课件为主题,探讨他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苏东坡的生平事迹令人叹为观止。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幼聪慧过人,喜欢读书写字。
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获得高分,被赐进士及第,成为一名官员。
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平坦,曾多次因言辞直率而遭到贬谪。
但这些挫折并没有击垮他的斗志,反而激发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的激情。
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堪称辉煌。
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情感真挚而著称。
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诗,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猎人们的豪情壮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他的词作更是千古绝艳,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以其婉约、含蓄的风格深受后人喜爱。
此外,苏东坡的散文也不可忽视,他的《赤壁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写作技巧,展现了他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解读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苏东坡的书法造诣也是举世闻名。
他的书法作品以豪放洒脱、自由自在而著称。
他的行书尤为出色,以其独特的笔法和流畅的线条,给人以一种磅礴大气的感觉。
他的书法作品常常被用于传世经典的抄写和赏析,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苏东坡的饮食造诣也是他的一大特点。
他对食物的热爱和对烹饪的追求,使他成为了一位享誉盛名的美食家。
他的《东坡肉》被誉为中国传统菜肴的代表之一,以其醇厚的口感和独特的烹饪方法,成为了世人津津乐道的美食。
苏东坡的影响深远,不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后人的思想和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他的豪放洒脱的个性和真挚的情感,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
他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性的思考,使得他的作品在后世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传记 5 苏东坡传课件PPT

(2)行径·行为 “行径”指行为、举动,多指不好的。 “行为”指受心理支配的外部活动,适用范围较广。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他那篇“牛肉与酒”的小文,记的就是一件异乎寻常的荒唐 夜游_行__径___(行径/行为)。 ②一群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年轻人,举行一场与现场 顾客互动的__行__为__(行径/行为)艺术演示活动。
栏目导航
(3)监视·窥视 “监视”指从旁严密注视、观察。 “窥视”指偷看,暗中观察。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这谣言传到太守耳朵里,他大惊,因为他有职责_监__视__(监视/ 窥视)苏东坡不得越出他的县境。 ②让我们一起从学生的造句中_窥__视___(监视/窥视)他们的内心世 界吧!
栏目导航
第 4 步 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在这场国际化的巅峰大战中,我们能同时领略原汁原味泰国 泰拳的凶狠霸道、美国职业搏击的简洁实用、巴西无限制格斗的狂. 放.不.羁.以及体验中国职业搏击明星们的“中国力量”。( √ ) 请说明理由:_“__狂__放__不__羁__”__指__放__纵__任__性__,__不__受__约__束__。__此__处__符__合_ _语__境__。__
披沙拣金 取精用弘 ——传记素材的选择
苏东坡传
栏目导航
链接
课文导读
栏目导航
林语堂(1895-1976),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 十日生于福建龙溪(现福建漳州龙海)。原名和 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 岂青等,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 简 学家。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 介 名大学任教,1966 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提倡“以自我 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著 有《剪拂集》《大荒集》《我的话》《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 《无所不读》《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语堂文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快乐”。 由于苏东坡的心态极好,生活中的点 点滴滴都可以让他感到快乐,就连朋 友睡量大,也可以给他以快乐的享受, 也可以进入他的笔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宋朝的雨 陈富强
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 看一些。 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 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
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 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 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 些冷寂。 我建议你去苏堤。 雨在树梢上、在伞顶上、在草叶上、在 亭檐上、在湖面上、在一切无遮无拦的
被贬黄州,所居闲职,让他摆脱了案头 的劳形,俗务的缠身。他有机会接触生 活的底层,有机会去真切感受生活的真 谛,有时间去思考人生的真理,于是他 不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诉之于笔端, 便创造出了他一生的代表作,如《赤壁 赋》《赤壁怀古》等。
然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他面对磨难时那种 坦然豁达的心态。 6.写苏东坡闲居生活时,写到了他的 朋友李岩的睡量之事例,作者写这一事 例的目的何在? 【提示】 目的在于表现苏东坡闲居时, 用轻松的心态“享受每一个日子给他
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 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 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 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 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 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
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 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以丝 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而现在, 令你乐此不疲的是,走在伞下回想从 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 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 站就是千年。
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 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 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进,撑着绸 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 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 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 雨里。
呈现在你眼前的是1090年仲春的苏堤, 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 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 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 的翠绿烟似的漫延开来,细细看去,绿 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 枝头的黄鹂。
独步缓行。此时你已知道苏东坡将离 开杭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两年,却 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的手笔,更为 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项规模浩大的 工程,苏东坡在杭州所作的诗文中却 很少提及,直到去扬州任上,才在答 友人的诗中回顾治湖的经历。
可见这位旷世奇才的博大胸怀。有史以 来与西湖相关的,你知道能与苏东坡与 苏堤媲美的是唐朝的白居易和白堤。固 然是白堤在先、苏堤在后,但他们都是 一代文豪,他们都懂得珍惜文化的大自 然。他们在杭州的时间都十分短暂,但 他们却留下了一世英名。
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 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机会终于在时隔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 上。1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 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 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忧 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
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 岁尚调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 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月,向当朝皇 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 奏议。在这篇上书中,开篇就说:“杭 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 也。”苏东坡预言“水浅葑横,如云
“与晁端彦的一段对话”——突出苏轼 大无畏的精神和乐观的品格; “给好友李常的一首诗”——突出苏轼 对弟弟的情深。 2.从这一部分的叙述与描写中,可以 看出传主身上的一些什么特点?试分 析之。
【提示】 从这一部分的叙述与描写中 可以看出苏东坡身上的如下特点:求善 求真的做事之法;毫无掩饰的处身之道; 轻快率真的为人之风;至大至刚的英雄 之气。 3.这一部分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提示】 选材上:披沙拣金——苏东 坡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沙”,
日常生活多如河滩之沙,但就在这“沙” 中就有闪闪发光的“金子”在,这些“金 子”如同一滴水一样,可以折射出太阳 的光辉。文中所选的都是苏东坡日常生 活中点点滴滴的琐事,但它们都反映出 了传主苏东坡身上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 格。
在语言表达上:叙述、描写、议论、抒 情相结合。 通篇以叙述为主,不时地使用着描写、 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②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着手起草新的 统一合同法时,就对情_事____变更原则十 分关注。 (2)透露·透漏 两者都有“泄露”之意。“透露”指显露消 息、意思等;“透漏”指透露,泄漏。 例:①最能_透__露__他特性的,就是他那 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
② 这 家 工 厂 长 期 _透__漏__ 废 气 , 制 造 污 染,民愤极大。 (3)推心置腹·开诚布公 两者都有“真诚相待”之意。“推心 置腹”比喻真心待人,常用于私下场 合;“开诚布公”指诚意待人,坦白 无私,常用于公开场合。
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 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 上。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 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 湖上繁华之地。周密撰的《武林旧事》 为后人记载了当时的情景:“画楫轻 舫,旁午如织。至于果蔬、羹酒、
关扑、宜男、戏具、闹竿、花篮、画扇、 彩旗、糖鱼、粉饵、时花、泥婴等,谓 之‘湖中土宜’。又有珠翠冠梳、销金彩 段、犀钿、织藤、窑器、玩具等物,无 不罗列。” 苏东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 下,你用无比敬慕的目光送别苏东坡,
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 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 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 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 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 浓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下的 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1071年。 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 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 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 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 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 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
专题五 披沙拣金 取精用弘 ——传记素材的选择
苏东坡传
诗海探珠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苏轼
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 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 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 余生欲老海南村, 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 青山一发是中原。
【赏析】 ①第一首的第一句“倦客愁 闻归路遥”,开门见山,点明诗人的心 境和处境,直接抒发思乡盼归之情;第 二首化用典故,抒发浓烈的思乡之情。 ②这两首七绝,虽然都是在抒写羁旅思 乡的愁怀,但前一首以景写趣,诗人 “贪看”白鹭横飞、凝然不动的身影,
显得清雅悠闲;而第二首以景写情, 诗人翘首北望,以远渺之景抒写对故 乡的怀念之情,情感炽热绵长。
基础自主学案
苏
课堂互动探究
东
坡
传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学案
一、字音
戏谑.(xuè)
鹤唳.(lì)
颖.河(yǐnɡ)
上无道揆.(kuí)
草木腓.(féi)
无以侑.(yòu)
縠.纹(hú)
鲈.鱼(lú)
阅读“赤壁赋”部分 4.请同学们说说这一部分共写了苏东 坡的哪几件事? 【提示】 (1)苏东坡的闲居生活。 (2)苏东坡在东坡之地的生活。 (3)苏东坡的夜游生活。 (4)苏东坡黄州生活的伟大成就。
5.作者在这一部分里所选择的一些素 材,意在表现苏东坡身上的一些什么东 西? 【提示】 作者所选素材都有一个指向: 苏轼在面对人生灾难时所秉持的一种人 生态度:安然自在、解脱自由、超然物 外、积极面世。
2.资料链接 作者在《苏东坡传》的序言中说: “我写苏东坡的传记没有别的理由, 只是想写罢了。多年来我脑中一直存 着为他做传的念头。1936年我携家赴 美,身边除了一套精选精刊的国学基 本丛书,还带了几本苏东坡所作或者
时候我就希望能写一本书来介绍他,或 者将他的一部分诗词文章译成英文,就 算做不到,我也希望出国期间他能陪在 我身边。书架上列着一位有魅力、有创 意、有正义感、旷达任性、独具卓见的 人士所写的作品,真是灵魂的一大补剂。 现在我能动笔写这本书,我觉得很快乐, 单单这个理由就足够了。”
惝.怳.(chǎnɡ huǎnɡ)
二、字形辨认
斐.然fěi ①翡.翠fěi
姓裴.Péi
陶冶.yě ②怡.然yí
迨.慢dài
木讷.nè ③采纳.nà
呐.喊nà
缆.绳lǎn ④包揽.lǎn
橄榄.lǎn
三、词语辨析 (1)情势·情事 两者是同音词。“情势”指事情在一定 阶段上的状况和发展的趋势、形势。 “情事”即情况、现象,多用于法令文 件。 例:①一天,二人正在讨论国家_情__势__, 子由向哥哥进了忠言。
例:①弟弟说:“但是你要了解你说 话的对方,有人你可以__________, 有的推不心可置以腹。” ②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的,面对任何矛 盾和问题,只要大家心平气和,_开__诚_ _布__公__ , 我 觉 得 都 是 能 够 找 到 解 决 的 办法的。
四、词语释义
①盘桓:____逗__留__,__徘__徊_ 。 ②匀停:____均__匀__,__适__中_ 。 ③狂放不羁:____狂__放__不__受__约__束_ 。 三缄其口:____形__容__说__话__十__分__谨__慎__, ____不__肯__或__不__敢__开__口。 ⑤如泣如诉:___像__在__哭__泣__,__又__像__在__诉_ 说 ___。__形__容__声__音__(_多__指__音__乐__)_哀__怨__,__悲__凉_ 。
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 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 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 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 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 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 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
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 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 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 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 矣。”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 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 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