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与匈奴的和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素材讲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素材讲解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素材讲解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汉武帝时,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国力强盛,武力反击匈奴侵扰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于是在公元前133年,双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从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14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汉匈战争。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127年,主要是为争夺河套地区。
这一年,匈奴集结重兵进攻汉朝的上谷、渔阳(今北京密云),杀掠民众。
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塞,进攻久为匈奴占据的河南地(今河套地区),卫青采取避实击虚的方针,出云中后,沿黄河北岸西进,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包围,击败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完全收复了河套地区。
战后,汉为了加强河套地区的防务,设立了朔方郡和九原郡,修筑了朔方城,又从关东移民10万到此屯田戍边,建立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沿阵地。
后卫青又一次大败匈奴,追至塞北六七百里,乘夜袭击右贤王,俘匈奴1.5万余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前121年。
双方的焦点是争夺河西地区。
汉武帝派霍去病出兵河西。
霍去病“出陇西、北地两千里,过居延,攻祁连山”(《汉书·匈奴传》),和匈奴兵短兵肉搏,大获全胜,杀伤俘获数万人。
这年秋,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屠王商议投降汉朝,后休屠王反悔,浑邪王杀之,率所部4万人投降。
汉政府把他们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称为“五属国”。
汉控制了河西走廊以后,设置了武威、酒泉两郡。
后又从武威分出张掖,从酒泉分出敦煌,称为“河西四郡”,汉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各地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
第三次发生在公元前119年。
匈奴从右北平(河北平原一带)和定襄(内蒙和林格尔)南下骚扰。
汉武帝决定深入漠北反击匈奴。
汉朝集中10万骑兵,由卫青、霍去病率两路出击。
针对匈奴认为汉军不能远征的判断,采取了奔袭追击的战术。
初一历史上册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讲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的 多样性和差异性,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 流与合作,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语言特点
词汇丰富,语法结构复杂,表达力强。
匈奴的宗教信仰
01
02
03
萨满教
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 和祖先,通过萨满祭司与 神灵沟通。
祭祀活动
定期举行祭祀仪式,祈求 神灵保佑族人平安、丰收。
信仰禁忌
遵循严格的信仰禁忌,如 禁止猎杀怀孕动物、禁止 砍伐神树等。
匈奴的艺术成就
01
02
03
04
音乐舞蹈
擅长吹奏乐器和舞蹈,具有独 特的民族风格和韵律。
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匈奴在与中原王朝的交往中,吸收了 中原文化的先进元素,如汉字、儒家 思想等,形成了独特的匈奴文化。
05
结论与启示
对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反思
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战关系,既有对抗也有合作。 双方之间的战争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 也促进了双方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汉朝为了维护边疆安全,采取了多种措施,如修筑 长城、派遣军队戍边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 制了匈奴的南下侵扰。
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匈奴的西迁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欧洲的民族迁徙和文化变革。
匈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游牧文化的传承
匈奴作为游牧民族,其文化具有鲜明的游牧 特色,如骑马、射箭、游牧生活等,这些文 化传统在后来的游牧民族中得到了传承。
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匈奴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பைடு நூலகம்成部分,对 现代文化产生了影响,如在文学、艺术、影 视等领域中经常出现匈奴题材的作品。
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亲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 解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 和亲公主的地位、权力等,这些问题也导致了双方 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马邑之战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马邑之战马邑之战即马邑之围。
马邑之围又称马邑之战、马邑之谋,是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西汉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策划的对匈奴的一场诱敌歼灭战。
就在匈奴单于快要进入汉朝的埋伏圈时,守卫烽火台的亭尉,向匈奴单于透露了汉军包围计划,致使匈奴军未达到包围圈就撤退了。
结果匈奴四处出兵侵扰汉朝边境,以报复马邑之围。
汉武帝因马邑之围未能伏击匈奴而失利,将谋划诱敌的王恢下狱,王恢自杀。
自此,西汉开始与匈奴大规模交战。
背景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杀死其父头曼单于,自立为单于,并且东击东胡,西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统一了匈奴各部,逐渐强盛起来。
楚汉相争时,由于无暇北顾,冒顿单于利用兵强马壮的优势,直接威胁到汉王朝在中国北部的统治。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32万征伐叛将韩王信,前锋行进至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时,被冒顿单于率精兵40万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达七日之久,虽然汉高祖用陈平之计得以突围,但“白登之围”后,西汉王朝不得不委曲求全,实行“和亲”政策,并且每年送给匈奴大批棉絮、丝绸、粮食、酒等,以换取边境的安宁西汉王朝在经过汉文帝、汉景帝两代的“文景之治”后,经济上积累了巨额财富。
汉景帝时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政治上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使汉匈双国的力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决定废除屈辱的“和亲”政策,转而对匈奴实施军事打击。
为此汉武帝进行了积极的部署和安排:委派李广等名将带兵镇守边郡要塞,征调士卒巩固边防,同时采取措施鼓励养马。
公元前138年(建元三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希望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经过经济、军事、外交一系列的努力,西汉抗击匈奴侵扰的条件已经成熟。
起因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匈奴派使者向汉武帝请求和亲,汉武帝命群臣商议对策。
官居大行令的王恢建议汉武帝拒绝和亲,他说:“过去朝廷同匈奴和亲,匈奴老是不守盟约,侵犯边界,我们应该发兵打击他们一下才好。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卫 青 生 平
河东平阳人。卫皇后 弟弟。本平阳公主家 奴,后来被汉武帝重 用,官至大将军,即 最高的军事将领。多 次带兵同匈奴作战, 屡立战功。史书说: 卫青为人,谦虚爱士, 深得部下拥戴。
霍去病生平
(约公元前140--前117 年),西汉著名的将军, 五年内六次率部队反击匈 奴侵扰,六战六捷,为解 除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 和打通西域道路建立了不 朽功勋,官至骠骑将军、 冠军侯,但英年早逝,去 世时年仅二十四岁。在他 死后,得到了汉武帝的厚 葬。《马踏匈奴》石雕正 是高度概括了霍去病戎马 征战的一生。
B
B
A
D
9. 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事件是( )。 A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B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 C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 D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
B
10. “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这一史书记载下列哪件历史事件有关? (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D昭君出塞
C
C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再 息(意为生长繁盛),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 漂亮了)!” 材料二 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 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再听不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 材料一反映的是“战”的关系;材料二反映的是“和”的关系。 (2)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 材料一是指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被赶到大漠以北,故 唱此曲。材料二是指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边境的匈奴人民过上了多 年安定生活。 (3)你如何评价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 都有积极的作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使北部边部得到了安定;昭君出 塞,汉、匈和亲,为两大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优秀4篇】-最新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4篇《《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是对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观察和分析民族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大量史料讲述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及其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讲述匈奴族统一开发蒙古草原作出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通过学习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万里长城图片)教师:从浩瀚的外太空向下看,我们会看到人类伟大的建筑之一万里长城,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学生:春秋战国时期。
老师:大家想一想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为了抵御匈奴。
教师:那么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二)讲授新课1.匈奴族的兴起教师:匈奴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哪位同学告诉我匈奴族生活在什么地区,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学生:(阅读课本回答)教师:(讲述)蒙古草原;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
教师:秦汉之际他们杰出的首领是谁?他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发言。
(学生可以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冒顿。
冒顿励精图治,治军有方;秦末,中原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匈奴崛起。
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役主要有三次
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役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在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李息沿黄河北岸前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了包围,完全收复了河南地区,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第二次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兵短兵相接,大获全胜,并攻到祁连山,再次大破匈奴军,俘虏3万多人,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
第三次在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军,深入到漠北作战,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
卫青北进千余里,霍去病深入2000余里,使匈奴主力全部被歼。
经过这次战役,匈奴力量大大削弱,已无力大举南下,再也无力与汉对抗。
西汉北部边界的危险彻底解除。
简述秦汉王朝与匈奴和战的史事。
汉武帝时为什么能取得对匈奴战争的胜利?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武帝倾尽国力发动战争。
2、汉武帝时名将辈出,卫青,霍去病,李广,李陵等将帅能力杰出。
3、汉武帝时汉王朝兵力雄盛,士兵战斗力强(据说一个汉王朝士兵相当于五个外族兵)秦朝蒙恬趋三十万健儿驱逐匈奴刘邦有白登之围,开始和亲屈辱史汉武帝马邑之谋开始反击匈奴漠北之战,。
汉匈攻守异形,匈奴在无力威胁大汉。
匈奴被驱逐和同化的历史汉武帝告诉我们,要被别国尊重,不能被动挨打,要主动出击,不服就打,这才是大国风范,,,,,汉武帝时匈奴是世界第几强国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匈奴作为游牧民族其综合国力是比较差的。
北匈奴西迁后。
首先有个前提是他们在中亚修养了很久,那段时间没有和外界接触,在公园3世纪左右突然的冲击欧洲大陆因为当时的欧洲各帝国根本不能适应匈奴的那种类似于洗劫式的进攻。
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匈奴的冲击,直至当时各欧洲各王朝崩溃。
但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中国的汉朝了。
如果非要说汉武帝时期的话,那么单讲军事实力可以排老二(因为欧洲帝国不适宜他们的作战方式)。
论国家综合实力,属于中下水平。
这问题有问题,匈奴最厉害的是北匈奴西迁之后,出现了一个令所有游牧民族谈之色变的阿拉提大王,灭掉了罗马帝国,那时的军事实力才最强,汉武帝时不强,要不也不会被打败具体史料就没有记载匈奴的国力排行,但被汉武帝击溃的北匈奴后裔在200年后还能横扫欧洲却是不争的事实,当时能与汉帝国齐名的东罗马帝国都毁于他手,所以如此算来,匈奴排第二应该是不错的。
汉武帝和匈奴的战争
汉武帝雄才大略,他一生中与匈奴的交战,是西汉最重要的战事。
在中国历史领域,以往一直有一个旧观念,或者说,中国存在着一个两千多年的历史现象:“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
”(明代宋濂语)今天看来,这一旧观念反映的是大汉族主义的历史观,是值得反思的,它不利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不利于各民族团结。
但是,它却是中国古代两千多年间无法回避的历史现象。
秦汉时,北方主要有匈奴、突厥、东胡三大族系(参见林幹著《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
他们顽强不息地以扰边南侵的方式,要参与到与中原汉族共同缔造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来。
怎样才能参与进来,并最终融为一体?一个字:打!好比两块铁,互相击打,火花四溅,但老这么碰下去总不是办法。
把两块铁放到同一只打铁炉内烧红,再叠放到一起锻打,把铁碴打掉,纯铁留下,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了,牢固了。
秦汉时,这种“参与愿望”表现得最为强烈的是匈奴。
由于中原本身长期处于战乱动荡之中,因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修了一道万里长城,对北方匈奴采取了“隔离”政策。
希望“闹中取静”,但“静”不了。
刘邦建立西汉之初,为平定韩王信叛乱,在白登山(今山西阳高县南)遭受过匈奴军包围,史称“白登之围”。
刘邦鉴于内乱未平,政权尚不巩固,对匈奴采取了退让妥协政策。
但这种政策只能缓解一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我有这样的看法,万里长城其实是为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一座伟大纪念碑,纪念他们顽强不息地要参与到缔造中国历史进程中来的伟大精神。
一、汉武帝的尚武政策汉武帝继位时,西汉已开国六十多年,经历了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五代,完成了由乱到治的过程。
文、景两朝,实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史称文景之治。
尤其汉景帝时期,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是一个转折点,表明西汉政权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得到彻底解决,国运进入和平发展轨道。
文景之治,使西汉政权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太仓之粟露于外”的富裕景象,老百姓日子好过多了,国力也有极大提升。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PPT课件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没从根本上解 除匈奴的威胁。 但大的冲突暂 时避免,为西 汉争取了发展 生产的时间。
为什么汉武帝时能对匈奴 发动反攻?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对当 时西汉与匈奴有什么影响?
你怎样看待汉武帝时对匈奴 的战争?
昭君出塞图
讲一讲:
你所知道 的“昭君出塞” 的故事.
听完昭君出塞的故事,再看看下面 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一、匈奴族的发展 和白登之围
冒顿单于是怎样使匈奴强盛起来的? 匈奴的强盛有哪些表现? 面对匈奴的进攻,汉高祖怎样
做的?结果怎样? 冒顿单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白登之பைடு நூலகம்围说明 了什么?
西汉国力不 足,相对匈 奴处于劣势
对匈奴的 骚扰西汉 该怎么办?
被迫采取 和亲政策
和亲政策 效果如何?
材料一:昭君出塞以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 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征城万里通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匈奴的分裂 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 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 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2020学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_第14课_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课件_(新版)新人教版PPT课件
冒
顿
统
一
蒙
公元前209
古
草
原
示
意
图
匈奴鹰形金冠Leabharlann 匈奴玉坠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秦朝同匈奴关系中发生那几件大事?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 带,并修筑长城,扼制了匈奴的南下。 但是到秦末,中原战乱,匈奴崛起。
2、他统一蒙古草原对匈奴的生活有何影响?
畜牧业发达,冶铸业发展起来, 学会了农耕。
4.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 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三、昭君出塞”
汉元帝时
实行“和亲”政策
1.匈奴分裂:呼韩邪单于南迁长城一带
2.呼韩邪单于归汉: 称臣,求亲
3.昭君出塞: 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民 族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
昭 君 出 塞
西汉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此 后,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呼韩邪 单于和王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 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昭君和亲,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民族的 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
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西汉初期: “和亲”
汉武帝时: 反击 汉元帝时: “和亲”
结论: 国力决定民族关系
单于和亲砖
1、看图分析:现今发现 的匈奴文物,上面镌刻的 文字全是汉字,例如单于 和亲砖与单于天降瓦当。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单于天降瓦当
西 汉 和 匈 奴 战 争 示 意 图
卫青,祖籍河东平阳, 出身微贱,曾为汉武 帝大姐平阳公主家奴。 在汉武帝实施的反击 匈奴的战争中,七战 七捷,无一败绩,和 他的外甥霍去病一起, 取得了反击匈奴的全 面胜利。汉武帝封卫 青为大将军,将姐姐 平阳公主嫁给他。其 姐卫子夫被封为皇后。
马邑之战的历史事件介绍
马邑之战的历史事件介绍马邑之战是西汉在马邑策划的对匈奴的一场诱敌歼灭战,那么你了解马邑之战是怎么回事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马邑之战的事件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马邑之战的简介汉武帝马邑之战简介中提到,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
汉武帝不仅在边界派兵开垦土地而且还向边疆迁移一部分人民,汉武帝派出外交使者跟邻国交好切断匈奴与其他游牧民族的关系。
做好这些准备后汉武帝派出大军正面攻打匈奴,粉碎匈奴军事力量。
汉武帝马邑之战简介中介绍马邑是西汉时期韩王的国都,在今天属于山西溯州一带,西汉年初马邑被匈奴抢去,后来汉武帝运用同样的作战方式收复了马邑。
匈奴一直不甘心,总想着有一天能够把马邑再抢回去。
汉武帝对此感到十分气愤并且很头疼,有一个叫王恢的将军为了替汉武帝解除烦恼想了一个关门打狗的战略,历史上称此次战役为马邑之战。
汉武帝马邑之战简介记载,当汉武帝听完王恢的战略之后心情顿时畅快了不少。
便问大将军卫青此事可不可行,卫青等人都非常赞成于是汉武帝就下令攻打匈奴。
计划本来是天衣无缝的但没想到单于碰到了一个非常怕死的汉人,这位汉人把所有的计划都一一透露给单于,匈奴单于得知后马上带领队伍撤退并且逃到边境外。
马邑之战因此以汉朝计划失败而告终,此次战争虽然失败了,却彻底改变了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也是汉武帝讨伐匈奴的一个开端,马邑之战后汉武帝展开了长期讨伐匈奴的战争。
马邑之战的过程马邑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公元前133年农历六月,汉武帝命大将军李广、韩安国、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
大将军王恢、李息率兵从侧路准备袭击匈奴并且切断后路,目的是一举消灭敌人。
此次作战汉武帝派遣30万精兵,并且在出征前,汉武帝同大臣及商人聂壹商议怎么样诱惑敌人前往马邑。
马邑之战的过程是漫长的,聂壹常年出塞经商在边境也算小有名气,聂壹单身一人去会见单于并且假装投靠他,聂壹对单于说他手下有数百人杀死马邑县令简直易如反掌,等事成之后财物全部归单于所有,但为了防止汉兵追击,匈奴必须得派兵前来接应。
汉与匈奴的和战
汉与匈奴的和战导入:同学们,我们在讲新课前,先来看一首诗:“周阁堪垂也,明妃冠汉宫。
一生连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霍卫同。
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
纵使承恩宠,怎能保始终。
至今青冢在,绝胜赋秋风。
”这首诗是清朝道光年间一个叫彦德的诗人写的,诗中对王昭君充满了羡慕之情。
那么,王昭君是什么人?历史上广为流传的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又是怎么回事?诗中提到的霍、卫又是什么意思?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板书: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对于匈奴我们已不陌生,早在战国之际就已出现,匈奴族的生活习俗怎样?长期以来,他们活动于南达阴山,北至贝加尔湖之间(可以用地图配合),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而居,迁徙不定。
匈奴人的习俗和中原地区不同,从小孩开始就骑羊,射鸟、鼠,成人后以骑射为长技。
父亲死了,异母子可以娶其母,兄死,弟弟可以娶其妻。
以畜肉为食,以畜皮为衣。
在秦朝,秦始皇为抵御匈奴的侵扰,修建了什么工程?——长城秦汉之际他们杰出的首领是谁?(读课本找答案)。
3.他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励精图治,严格治军(冒顿不但骁勇善战,而且带兵有方。
他以“鸣镝”训练将士,鸣镝一响,便是令号,弓箭手就必须向目标射击,将士也必须向目标进攻,违令者斩,“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
”为了检验效果,他让士兵射他的战马,甚至射他的妻子,有的士兵便不敢放箭,冒顿立即将其斩首以正军威,这样将士便鸣镝一响,莫敢不从了。
更绝的是冒顿又将目标对准他的父亲头曼单于,将士们不由分说便将他爹射于马下,“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冒顿自己便做了单于。
如此方法训练出来的军队,自是整齐划一,加上匈奴民风本就彪悍,军事实力大增。
)打败了东胡、丁零、大月氏等少数民族,重新占领了河套地区,控制了中国北方、东北、西北的广大地区。
拥有骑兵30万,兵强马壮。
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统一使匈奴族的生产迅速发展起来,畜牧业兴旺发达。
历史不同时期的北伐
南朝伐魏
● 南北朝的对立,起于公元420年宋之代晋,终于公元589年隋之灭陈,共170年。其间南北的强弱, 以宋文帝的北伐失败及侯景的乱梁为两个重要关键。宋武帝死后,魏人乘丧南伐,取青、兖、司、 豫四州。此时的魏人,还是游牧民族性质,其文化殊不足观,然其新兴的剽悍之气,却亦未可轻 视,而文帝失之于轻敌。430年,遣将北伐,魏人敛兵河北以避之,宋朝得了虎牢、滑台而不能 继续进取,兵力并不足坚守。至冬,魏人大举南下,所得之地复失。文帝经营累年,至450年, 又大举北伐。然兵皆白丁,将非材勇,甫进即退。魏太武帝反乘机南伐,至于瓜步。所过之处, 赤地无余,至于燕归巢于林木,元嘉之世,本来称为南朝富庶的时代的,经此一役,就元气大伤 了,而北强南弱之势,亦于是乎形成。
● 南宋
● 1127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自此宋室为收复失地多次北伐,包括岳飞北伐、隆兴北伐、开 禧北伐等,均以和议而终。此后,宋、金皆已势成弩末。与此同时,北方蒙古崛起。1210年,成吉思汗伐夏, 夏人降。1234年,复又灭金。南宋联合蒙古,乘机收复了三京(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 史称端平入洛。然宋军入汴、洛而不能守。蒙古反因此南侵,江、淮之地多陷。至1276年,临安不守。
明朝伐蒙古
● 元末北方大乱,1368年,明太祖命徐达、常遇春两道北伐。徐达平河南,常遇春下山东,会师德 州,北扼直沽。顺帝走上都。(参考徐达北伐)太祖使徐达下太原,乘胜定秦、陇,库库帖木儿 奔和林。常遇春攻上都,顺帝再奔应昌。1370年,顺帝死,明兵再出,爱猷识理达腊亦奔和林。 不久便死,子脱古思帖木儿嗣。1387年,太祖使蓝玉平辽东,乘胜袭破脱古思帖木儿于捕鱼海 (今达里泊)。脱古思帖木儿北走,为其下所杀。其后五传皆被弑,蒙古大汗的统系遂绝。(参 考明太祖北征)元宗室分封在内地的亦多降,唯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据云南不服。1381年,亦为太 祖所灭。
初一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试题
初一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试题1.“昭君出塞”时的西汉皇帝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元帝D.汉明帝【答案】C【解析】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2.电视剧《昭君出塞》的热播,引起了观众对历史上这位“落雁美女”大义和亲的辉煌事迹的极大兴趣。
你知道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哪一民族的首领A.鲜卑族B.匈奴族C.藏族D.蒙古族【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汉朝民族关系的认识和理解,西汉和匈奴的关系是有和有战,和主要是指和亲政策,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向西汉请求和亲,汉元帝就把宫女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边境出现了安定的局面,昭君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本题选B。
【考点】昭君出塞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昭君出塞是历史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据课本知识直接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3.“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这首诗歌颂的是以下哪位人物?()A.卫青B.霍去病C.王昭君D.张骞【答案】C【解析】“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这首诗歌颂的是王昭君,颂扬的是昭君出塞的史实,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昭君出塞点评:关于昭君出塞,学生还要知道,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这次和亲使北部边疆出现了几十年的和睦安宁。
昭君出塞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4.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国家的是()A.冒顿单于B.呼韩邪单于C.松赞干布D.怀仁可汗【答案】A【解析】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国家的是匈奴族首领冒顿单于;呼韩邪单于是西汉后期匈奴单于;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的立国之君;怀仁可汗是回纥汗国的建立者,名骨力裴罗,故选A。
河西之战
河西之战河西之战,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骡骑将军霍去病两次进军河西(今河西走廊),打击匈奴的作战。
河西之战- 战争简介中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汉王朝两次进军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打击匈奴袭扰势力的作战。
汉文帝时,匈奴进占河西,以浑邪王及休屠王部族驻牧其地,西控西域,南结羌人,不断袭扰汉朝西部边郡。
汉武帝在取得河南、漠南之战的胜利后,为打通西域道路和保卫西北边郡,即组织骑兵部队进军河西。
二年三月,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骑兵万人,由陇西出击匈奴,至焉支山(今甘肃山丹东南)西,杀卢侯王、折兰王,俘浑邪王之子及相国、都尉等,歼灭近9000人。
汉军损失十分之七。
同年夏,霍去病率数万骑再次进军河西,同时遣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率万余骑出右北平(今内蒙古宁城西南),以钳制左贤王,策应河西作战。
霍去病出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经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沿黄河北行,在朔方郡窳浑(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南)境转向西北,到达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沿弱水(今甘肃纳林河)南进,向祁连山地区匈奴发起猛攻,杀3万余人,俘小王、将军等百余人,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投降。
汉军损失十分之三。
河西匈奴受两次沉重打击,单于震怒,欲诛杀浑邪王、休屠王。
两王恐惧,共谋降汉。
休屠王后又反悔,浑邪王将其斩杀,合并其部,率4万余人降汉。
河西之战,汉军充分发挥骑兵快速灵活的特长,实施远程迂回,突然袭击,重创匈奴右部。
汉朝先后于该地区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河西之战- 战争背景在合黎山、龙首山和祁连山之间,有一处东南——西北走向、长达l 000公里的狭长地带,因地处黄河以西,古称“河西”,今因其地理特征又称为“河西走廊”。
这个连接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走廊,水源丰富,土质肥沃,宜耕宜牧,又是中原腹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汉文帝初年,匈奴逐走月氏人,占据了河西之地。
匈奴单于奴单于命挥邪王统治河西的西部,大约当今甘肃酒泉地区;命休居王管辖河西东部,大约当今甘肃武威地区。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亲
合作探究
问: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初 期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 答:和亲政策是以汉族皇室公主嫁 给其他民族的首领,同时每年赠以大量 财礼来维持和平相处和臣属关系。 汉初的主动和亲是无奈之策。 但汉初的主动和亲并没有阻止匈奴 年年南下掠夺,匈奴只是减少了侵扰的 次数。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 宫女,封为昭君,晋因避司马 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西 汉南郡秭归人。竟宁元年(前 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请 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嫁于匈 奴。被单于封为“宁胡阏氏”。 “宁胡”即胡汉和平安宁之意。 “阏氏”即皇后。昭君姿容艳美, 光彩照人,通情知理,深得呼韩 邪单于的宠爱。
汉初“和亲”是被迫的,没有有效阻止匈奴 不同点: 南下侵扰;“昭君出塞”是情愿的,促进了 汉匈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 时间 汉匈关系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战争
西汉初年 和亲 2 你认为西汉和匈奴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流
昭君和亲
小知识:西汉 初年,匈奴进 攻太原。汉高 祖刘邦率兵反 击,被匈奴兵 包围在白登山 七天七夜。后 来双方缔结和 亲条约,才罢 兵。
匈
奴
漠北 之战
昭 君 出 塞
和亲
请 和 求 亲
白登 之围 汉高祖
卫 霍 青 去 病
汉武帝
汉元帝
西
汉
当堂训练
1 西汉初的“和亲”和“昭君出塞”有什么 异同?
相同点: 都是通过“和亲”换取和平 Nhomakorabea卫青
卫青,人称汉朝第一将。 祖籍河东平阳,出身微贱, 曾为汉武帝大姊平阳公主家 奴。其姐卫子夫被封为皇后 之后,卫青做了侍中。在汉 武帝实施的反击匈奴的战争 中,屡次奉命出征,均大获全 胜,和他的外甥霍去病一起, 取得了反击匈奴的全面胜利。 汉武帝封卫青为大将军,将 姐姐平阳公主嫁给他。史书 说:卫青为人,谦虚爱士, 深得部下拥戴。
秦汉时期处理与匈奴关系的措施
秦汉时期,中国历朝历代对待匈奴的措施有很多,主要可分为三类:
军事打击: 秦朝和汉朝都采取了军事打击的措施来处理与匈奴的关系。
秦朝在其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采取了强大的军事手段消灭匈奴。
汉朝在汉武帝时期,也派遣大军打败了匈奴。
策略性和规避: 汉朝采取了策略性和规避的措施来维持与匈奴的和平关系。
汉朝采取了与匈奴结盟和贸易交往的策略,来维护与匈奴的和平关系。
整体政策: 汉朝采取了整体政策来处理与匈奴的关系。
汉朝采取了建设长城、建立边防系统、建立边疆管理机构等措施来保护边疆安全。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中国对待匈奴关系的措施是多样化的,根据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既有军事打击,也有策略性和规避,并在汉朝时期采取了整体政策来维护与匈奴的和平关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一《匈奴与秦汉的和战》导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一《匈奴与秦汉的和战》导读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第一个以显赫名声载入史册的民族。
它与汉族等北方各民族接触频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相互影响,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文化曾作出过一定的贡献。
匈奴族的形成及其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战国末年,一个古老而强悍的游牧民族在大漠南北崛起了,它就是匈奴。
尧舜时它称做荤鬻(Xūnyù),自称是黄帝的后代。
夏朝时与夏族为邻,居内蒙古河套大青山一带,双方交往密切。
商朝时称鬼方,西周时称猃狁(Xiǎnyǔn),常侵扰北方,掠财害民。
春秋战国之际史称西戎和北狄,与华夏各族时战时和。
战国后期称为匈奴。
是由许多部落和氏族聚集、结合而形成的民族。
匈奴族诞生的民族“摇篮”是内蒙古五原郡gè@①阳县西北的“头曼城”(今包头市东),这是匈奴第一个单于头曼的驻牧及统治中心。
公元前3世纪,匈奴人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大大提高,产品有了剩余,集体化游牧转变为个体化,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
随着私有财产和奴隶制的出现,以及在频繁的掠夺战争中,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积累了大量财富和奴隶,加强了他们的权力和地位,成为氏族部落中的统治者。
公元前3世纪左右,匈奴的头曼单于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东邻东胡、西连月氏、南接秦朝,以漠北为中心,庞大的奴隶制国家。
前209年头曼长子冒顿(Mòdú)杀父自立为单于。
冒顿时期(前209年-前174年),首先加强和完善组织机构,增设等级森严的各级官职,把匈奴分为左右中三大部,中央设单于庭,统领全国军政,左贤王庭在东部、右贤王庭在西部,分管各自的军政事务。
为了维护匈奴奴隶主的统治秩序,冒顿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组织,又发展了一支拥有三十余万铁骑的军队。
冒顿先后东灭东胡;西逐月氏,平定楼兰、乌孙;南灭楼烦王,占白羊河南王之地;北服浑瘐、丁令、屈射、鬲昆、薪犁等各族,把我国北方大漠南北东西统一起来。
七年级历史教案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9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9篇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1教学目标1.了解匈奴对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贡献,通过描述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昭君出塞与汉初和亲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课前安排学生搜集课本人物的故事,使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讲述搜集的内容,提高表述历史现象的技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积极参与的意识。
通过组织学生角色模拟,加强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3.认识到少数民族对我国边疆地区开发的贡献,树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历史观念。
认识到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既有民族之间的战争矛盾也有和平往来。
和平相处是主流,不仅符合人民的意愿,而且也是各自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这一课讲述的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基本上概括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民族关系的特点,即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它们总是存在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的历史。
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应初步形成这个概念,而且将在以后几年的学习中不断的强化和丰富这个概念。
所以,讲好这一课,充分挖掘课本中所蕴涵的规律,让学生认识它,对于学生在学习民族关系史时有重要意义。
其次,匈奴是中国封建社会确立之初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大的少数民族。
匈奴对中原的态度甚至可以影响中原王朝的国策制定、经济发展的趋势,如长城的出现;第16课讲的对西域地区的开发,无论是张骞通西域还是班超经营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立,都与汉王朝力图摆脱匈奴压力息息相关。
在前边课中,汉武帝为征讨匈奴连年用兵而导致统治末期经济衰落、社会动荡出现危机。
匈奴与中原的关系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仍有发展。
所以学好这一课不仅为学好下边几课打下基础,也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秦汉历史。
重点分析:冒顿单于统一蒙古学生在接触历史了解英雄人物时往往出现误区,认为只有汉族才能出现政治家、军事家。
其实少数民族也有众多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教学设计
第 16 课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重点和难点]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1.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一、匈奴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3、小结: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3)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4)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5)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5、作业:举例说明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附:板书设计一、匈奴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四、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五、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秦汉史》译注 第四章 汉初事迹 第三节 高祖和匈奴
《秦汉史》译注第四章 第三节 高祖和匈奴福娃女郎 注【原文】自战国以前,中国所遇者多山戎,至秦、汉之世,乃与骑寇遇,《先秦史》已言之。
第十章第一节。
骑寇之强大者,则匈奴也。
《史记·匈奴列传》,举古来北狄①,悉罗而致之一篇之中。
一若其皆与匈奴同族者,固为非是。
然匈奴渐渍中国之文化确颇深。
《史记》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②也。
曰淳维。
”固无确据,然系世所传,多非虚罔,读《先秦史》可见。
【注释】①北狄--古代华夏部落对北方非华夏各个部族的统称。
此称谓最早起始于周代,周朝人自称华夏,以中原为中心,把中原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②苗裔--后代子孙。
【译文】战国前,中原所遇到的外族大多是山戎,到秦汉时期,才与骑寇相遇,《先秦史》已讲到。
第十章第一节。
强大的骑寇,则是匈奴。
《史记·匈奴列传》,将自古以来的北方少数民族,全部罗列在一篇文章中,好像他们与匈奴是同一个民族,本不是这样。
然而匈奴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的确很深。
《史记》说:“匈奴,他的祖先是夏后氏的后代。
叫淳维。
”这种说法固然没有确凿的证据,然是历代所传,大多不会没有根据,读《先秦史》可知。
【原文】文化恒自一中心传播于其四面;文明民族中人,入野蛮部落,为之大长者,尤偻指①难悉数;则《史记》此语,虽不能断其必确,亦无由断其必诬,此固无足深论,然匈奴文化,受诸中国者甚多,则彰彰②矣。
其最大者,当为与中国同文。
《元史译文证补》曰:“罗马史谓匈奴西徙后,有文字,有诗词歌咏。
当时罗马有通匈奴文者,匈奴亦有通拉丁文者,惜后世无传焉。
”案《匈奴列传》言汉遗单于书,牍③以尺一寸,中行说令单于遗汉书以尺二寸牍,及印封,皆令广长大。
则其作书之具,实与中国同。
从来北狄书疏④,辞意类中国者,莫匈奴若,初未闻其出于译人之润饰⑤。
《汉书·西域传》曰:“自且末⑥以往,有异乃记。
”记其与中国异,而略其与中国同者,当时史法则然,然则史于安息⑦明著其画革旁行为书记⑧,而于匈奴文字,独不之及,正可证匈奴与中国同文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匈奴的兴起;认识匈奴在开发边疆中的作用及汉匈关系。
2、掌握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史实,归纳汉朝胜利的原因,分析漠北大战的影响。
掌握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3、通过认识昭君的贡献与品质,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认识和平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重点:汉与匈奴的和战
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以及综合国力决定了民族关系。
夯实基础:
材料一:高帝七年(前200年),匈奴纵精兵40万围帝于白登。
材料二:“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昭君出塞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请回答:
⑴料一中的“高帝”指的是谁?在材料一所述事件之后,汉朝政府对匈奴采取
了什么政策(4分)
汉高祖刘邦;和亲
⑵朝到什么时候国力强盛起来?材料二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4分)
汉武帝;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大将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匈奴从此无力与西汉抗衡。
匈奴分裂后,呼韩邪单于归汉,昭君出塞,汉匈边界出现了互市。
⑶材料二中的汉与匈奴合为一家和昭君出塞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
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