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图1公园独特的高山垂直生态系统 3.3苍山植物
苍山地区有维管植物240科1077属2659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2科86属251种;裸子植物有9科25 属49种;被子植物有189科966属2359种。苍山特有种116种。
苍山有兰属植物22属,占我国兰属(165属)的13.3%;已定名的杜鹃近50余种,被誉为“杜鹃花的故 乡”,是杜鹃科和兰属植物的分布和分化中心皈。
・87・
第31卷第2期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1年6月
高原特有种;无指盘臭蛙和杜氏泛树蛙为中国特有种凹。
4.4苍山鸟类 苍山记录有鸟类15目39科201种。其中,有黑颈长尾雉、黑鹳2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
翅莺、雀鹰、普通鷲、白尾鹳、红隼、血雉、红腹角雉、白腹锦鸡、楔尾绿鸠、厚嘴绿鸠、大紫胸鹦鹉、灰头鹦鹉、小 鸦鹃、草鸭、雕鹑、领偶幽、斑头鹘鹤、游隼等18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⑷。 4.5洱海鸟类
洱海记录有鸟类8目12科31属80种。其中,留鸟12种,候鸟47种,以赤嘴潜鸭、赤膀鸭、赤颈鸭、绿 翅鸭、斑嘴鸭、骨顶鸡为优势种。候鸟中有国家II级保护鸟类鸳鸯,以及滇西高原湖泊常见留鸟紫水鸡等。 4.6洱海鱼类
公园记录有鱼类4目7科30种,主要有土著鱼类4种,外来鱼类23种。其中外来鱼类常见的有太湖新 银鱼、草鱼、鮭鱼和团头鲂等。洱海特有的大理裂腹鱼属国家II级重点保护鱼类,洱海鲤、大理鲤、春鲤为云 南省II级保护动物。 4.7昆虫类
1调查地简介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亚洲中南部地区、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行政区划隶属 云南大理州大理市、漾漬县、洱源县。它由高原湖泊、环湖人文、苍山地质地貌3个景观区组成,海拔1700〜 4122 m,面积933 km2。2014年9月19日,在加拿大圣约翰举行的第六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大会上,大理苍山国家地质公园以其丰富的地质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质遗迹、 重要的科研价值赢得与会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被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
植物调查报告
采集植物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 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分析。
文献资料收集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目标区域植物 的历史和现状,为调查提供参考。
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绘制图表 ,撰写调查报告。
02
调查结果概述
调查地点和时间
调查地点
湖北省武汉市城区和郊区的公园、校园和社区绿地。
植物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建议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 用
建议加强药用植物资源的研发和利用,提高 其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食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 用
建议加强食用植物资源的研发和利用,开发 出更多健康食品。
工业用植物资源的开发 利用
生态修复植物资源的开 发利用
建议加强工业用植物资源的研发和利用,提 高其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
02
分布在海拔1000-2000米,主要树种为杨树、柳树等。
针叶林
03
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主要树种为云杉、冷杉等。
植物生态环境
森林生态系统
本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形成了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
海拔较高的地区为草地生态系统,主要植物为草本植物。
水生生态系统
河流、湖泊等水域,涉及多种水生植物如荷花、水葱等。
物种多样性
运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等评 价不同群落之间的多样性。
3
生态优势度
通过优势度曲线、生态位等分析不同物种在群 落中的地位。
植物群落特征描述
群落外貌
描述植物群落的外观特征,如高度、密度、颜色等。
群落动态
分析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以及影响演替的因素。
群落内环境
我国甘草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质量评价研究
为了实现甘草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甘 草种植基地的生态保护,避免过度采挖和破坏生态环境;其次,积极开展甘草 药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人工种植研究,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甘草产 量和质量;最后,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 源附加值。
3.甘草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的实际 效益
此外,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者们还对其质量控制进行了 深入研究。通过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药用植物资源的有效性、安全性和 稳定性。同时,深入研究药用植物的采收、加工和储存技术,提高其药效和品 质。
总之,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今后, 应进一步加强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挖掘其潜在价值。同时,推 动跨学科合作和国际交流,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新药研发提供有力 支持。
3.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甘草药用植物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 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其中,内蒙古的乌兰布和沙漠、宁夏的盐池县和甘肃的民 勤县等地区是甘草的主产区。这些地区的甘草生长环境较为恶劣,主要为砂质 土壤和盐碱地,但生长状况较好,产量较高。
二、甘草质量评价研究
1.甘草质量评价方法
最后,注重药用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除了传统的药用用途外,还可以 探索开发药用植物资源的食用、美容、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这将有助 于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提高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总之,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要在 多个方面继续努力。通过深入调查与保护、加强跨学科合作与国际交流、注重 综合开发与利用等措施,可以推动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健 康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章--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总论)全文编辑修改
1.资料的整理
(2)整理样品。每一种样品都要单 独存放(放入布袋、纸袋或其它容器 内),样品要拴好号牌,容器外面贴 好登记卡。需要请外单位代为测定的 样品应及时送出,不要拖延,以免时 间过长后样品变质。
1.资料的整理
(3)整理各项原始资料。所有野外观察 记录、野外简易测定结果、室内测定数据、 各种测定方法、访问记录等,都是调查工 作的原始资料。依据这些原始资料,才能 发现和确定新的资源植物和提出如何对植 物资源利用的意见。所以要珍视各项原始 资料。原始资料要按类别装订成册,由专 人保管。
2.资料的总结
(4)举办小型展览会。可以将上述资料 整理和总结的全部内容进行展出,这样,
和样品的采集。
(1) 采集标本。植物资源调查是一项科学性
很强的工作,资源植物的名称一定要准确,而这
就必须要采集标本,使调查工作有依据。对于所
调查的资源植物,不管调查者是否认识,都要采
集标本。采集标本时,要按照正确方法进行,必
பைடு நூலகம்
须填写采集记录卡,在标本制作好以后,定名务
必准确。
2.采集标本和样品
(2)采集样品。采集样品主要是为了在 室内检验测定之用。
第三章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野生植物资源评价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的撰写
第一节植物资源调查的一般方法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二、调查过程 三、资料整理和总结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调查内容 2.选择调查地点和时间 3.选用调查方法 4.准备调查的用品、用具
灌木、草本均可),调查结果也容易准确,但比
较费时费力。
3.选用调查方法
(2) 样线法。在植物群落中设想 一条直线,沿直线一侧的1米范围内 进行调查,这种方法叫样线法。样线 长度一般不短于50米,样线数目不少 于5~10条(要在不同高度不同坡向 设立样线)。样线法一般适用于乔木、 灌木、大型草本和稀疏分散的种类。
福建省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观花植物的观赏特性评价
Su i o te e o re o l tde s n h R s uc s f Wi Ora na Pa t a d v lain f n me t I h rce s o d n me t I lns n Eau t o Ora o na C a a tr f r
F w rP nsJ Fj n Poic l e l t n ua rv e o a i n
兰思仁
L AN S-r i en
摘
要 :首 次对 福 建省 野 生观 赏植 物 资 源进 行 了系 统全 面 的调 查 : 根据 调 查结 果 , 统计 到 具 有观 赏价 值 的野 生植 物 1 0 6 5
p o ic . 1 0 s e is f r vn e 5 6 p c o wi o n me t l ln s e l d ra na pa t we e b e d r o s  ̄e a d ls i d n o 9 c t g r s wh c we e n ca sf it ae o i , i e e i h r o n me t l f we pa t , f l g p a t, f i e e t l ns pa t wi o n me t l r n s n b a c e , c mb n r a n a— l o r ln s oi e ln s r t f c pa t, l ns a u— t h ra na t k a d r n h s l ig u i p a t b mb o , f r s wa e p a t l ns a o s e n , t r l ns n g o n c v r B p y h p y is a d r u d o e s y s c o h sc meh d t e v la in f r a na t o , h e a u t o o n me t l o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资源包括野生物种和农作物,它们提供了食物、药物、建筑材料、能源和环境服务等许多方面的价值。
因此,对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可以为合理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依据,并制定保护和管理措施,以确保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首先,调查植物资源包括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生态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
这些调查可以通过野外调查、实地观察和采样等方法进行。
野外调查可以确定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了解其分布和生境要求。
实地观察可以收集有关植物资源的生长环境、适应能力和生长特点的数据。
采样可以获取有关植物资源的遗传信息和化学成分。
这些调查数据可以为评价植物资源的价值和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评价植物资源需要考虑其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包括植物资源对食物安全、医药研发、建筑材料、能源等方面的贡献。
生态价值包括植物资源对生态系统的维持和恢复的作用,如提供氧气、调节气候、净化水源等。
社会价值包括植物资源对社区生活、文化传统和精神满足的贡献。
文化价值包括植物资源对传统知识、习俗和仪式的影响。
评价植物资源的价值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全面了解其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潜在贡献。
评价植物资源还需要考虑其可持续利用的可能性。
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括保护、繁育、培育和利用等方面。
保护植物资源需要建立保护区、限制采集和砍伐,保护其生境和栖息地。
繁育植物资源需要建立种植基地、选育优良品种,并采取合理的种植管理措施。
培育植物资源需要保护和传承传统知识、培养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利用技术。
利用植物资源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规,确保其可持续利用和开发。
评价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考虑其生态特性、适应能力、可再生能力和可替代性等方面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
综上所述,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是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植物资源的重要基础。
通过调查,可以获取植物资源的基本信息和种群动态,为评价其价值和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常德市丁玲公园园林树种配置调查与评价
常德市丁玲公园园林树种配置调查与评价常德市丁玲公园是一座风景优美、环境舒适的城市公园,也是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园内的植被景观是构成公园整体美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园林树种配置更是决定了公园的整体氛围和风貌。
对丁玲公园的园林树种配置进行调查与评价,有助于了解园内植被资源的分布特点,为今后美化和改进公园环境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1. 调查目的通过对丁玲公园的园林树种配置进行调查,了解公园内主要植被种类、分布情况,掌握园林树种的数量和健康状况,从而为今后对公园的修缮、美化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2. 调查意义调查评价丁玲公园的园林树种配置,能够掌握公园内的植被资源状况,为后续公园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参考,有助于改善公园环境,提升游人的休闲体验和观赏效果。
二、调查方法1. 现场调查采用实地勘察的方式,对丁玲公园的园林树木进行逐一登记和分类,记录树种名称、数量、分布位置等信息,并了解树木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
2. 文献资料搜集收集公园管理部门提供的有关园林树木的配植方案、树种介绍、养护管理等相关资料,以及对公园环境进行改善和美化的规划和措施。
三、调查内容1. 园林树种分类统计对园内的树木进行分类统计,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在分类的基础上,记录各种类的树木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2. 树种健康状况评估考察树木的生长状况、叶片状况、树皮状况、虫害病害情况等,评估树木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状态。
3. 树种适应性评价评价园内树木的适应性和宜植性,包括其在环境条件、气候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以及树木的观赏价值和园林美化效果。
四、调查结果分析1. 树种配置分布特点通过调查统计,了解丁玲公园内主要的园林树种配置特点,包括园内树木的分布密度、种类多样性、乔木和植物的布局和搭配等情况。
五、调查评价建议1. 加强管理和养护针对调查发现的树木病害、虫害情况,提出加强管理和养护,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树木修剪整形等措施,保障树木的健康生长。
植物种质资源的评价与鉴定
植物种质资源的评价与鉴定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与鉴定是指对植物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估和鉴定,以确定其适应能力、遗传多样性和利用潜力,为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评价内容1.形态特征评价:对植物的株高、茎叶形态、花果性状等进行测量和记录,以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外部特征。
2.生物学性状评价:包括植物的生长周期、生物量、光合能力、营养需求、耐逆性等生理和生态性状的研究。
3.遗传特征评价:通过分子标记等技术手段对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和测定,以了解植物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背景。
4.经济特征评价:根据植物的经济价值和利用潜力,对其产量、品质、药用价值等进行评估,以确定植物资源的经济价值。
二、评价方法1.田间调查法:直接观察和记录植物在自然生境中的生长状况和形态特征,了解其适应能力和生存状态。
2.实验室分析法:利用化学、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植物的生理和遗传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和测定,以获取更精确的评价结果。
3.分子标记法: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如RAPD、SSR等)对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了解不同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背景。
4.经济评估法: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对植物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市场需求预测等。
三、评价意义1.资源保护:通过评价和鉴定,及时了解植物资源的状态和变化,为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利用潜力:通过评价植物资源的经济特征和利用潜力,指导合理利用植物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科学研究:通过评价植物资源的形态、生物学和遗传特征,为植物的分类、进化和种群动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
4.国际交流: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与鉴定是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推动植物资源的共享和公平使用,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
总之,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与鉴定是保护、利用和研究植物资源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通过对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利用植物资源的潜力和特征,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贡献。
植物调查报告范文
植物调查报告范文植物调查报告。
摘要,本次植物调查报告对某地区的植物种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的整理,对该地区的植物种类、分布、生态习性等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但也存在着一些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一、引言。
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植物的调查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植物调查报告旨在对某地区的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为该地区的植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
1. 野外实地考察,选择了该地区的几个代表性样地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记录了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等。
2. 文献资料整理,对该地区的植物资源进行了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了解该地区的植物种类、分布范围、生态习性等信息。
三、调查结果。
1. 植物种类丰富多样,经过调查发现,该地区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包括了多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其中不乏一些珍稀濒危植物。
2. 植物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整理的结果分析,该地区的植物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受到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 植物生态习性多样,不同植物种类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适应不同的生境环境,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调查分析。
1. 植物资源保护问题,尽管该地区的植物资源丰富,但也存在着一些植物资源受到破坏和破坏的情况,需要加强保护。
2. 植物资源利用问题,该地区的植物资源利用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需要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但也存在着一些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需要采取措施加强保护。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植物调查报告的分析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加强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对珍稀濒危植物进行重点保护。
药用植物学的任务
药用植物学的任务
药用植物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的学科,其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和评价:药用植物学需要对不同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了解其种类、分布、生态环境、药用价值等方面的信息,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药用植物的鉴定和分类:药用植物学需要对药用植物进行鉴定和分类,确定其物种、品种、变种等分类学信息,为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3. 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药用植物学需要研究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了解其药理作用、药效、毒性等方面的信息,为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和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4. 药用植物的栽培和种植技术研究:药用植物学需要研究药用植物的栽培和种植技术,探索适合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的种植方法,为药用植物的生产和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5. 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利用研究:药用植物学需要研究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探索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措施,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药用植物学在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任务和作用。
校园植物调查报告
校园植物调查报告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校园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质量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校园内的植物种类和分布,我们进行了一次校园植物调查。
本次调查旨在发现校园内的植物种类、生长状况、分布特点等,为校园绿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
1.实地考察:我们对校园内的各个季节、各个地点进行了实地考察,记录植
物的种类、生长状况、分布特点等。
2.文献资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校园内植物的种类、生长习性、分布
范围等信息。
3.专家咨询:邀请植物学专家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和指导,确保调查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调查结果
1.植物种类:经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查阅,我们发现校园内共有植物XX
种,其中乔木XX种,灌木XX种,草本植物XX种,水生植物XX种。
2.生长状况:大部分植物生长状况良好,但也有部分植物出现了病虫害、生
长不良等问题。
3.分布特点:校园内的植物分布较为均匀,但也有一些区域的植物种类相对
单一。
四、建议措施
1.加强养护管理:对生长不良的植物进行养护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
植物的正常生长。
2.增加绿化植被:在校园空地、道路两侧等区域增加绿化植被,提高校园绿
化覆盖率。
3.优化植物配置: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分布特点,合理配置植物,使校园
绿化更加科学、合理。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校园绿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第五节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撰写
• 一、前言 • 1、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 2、调查范围:地理位置、行政区域、总面积 • 3、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工作过程 • 4、调查内容和完成结果的简要概述 • 5、调查方法
• 二、调查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
• 调查地区的人口、劳动力、人民生活水平、植物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有关生产单位等
• 三、调查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 • 1、气候 • 2、地形 • 3、土壤 • 4、植被
• 四、调查地区的植物资源现状分析
•
植物资源种类、数量、贮量、用途、地理分布规律、开发利用现状、
引种栽培生产现状、保护管理现状,附各种数据表格及分析结果
• 五、调查地区植物资源综合评价 • 1、种类情况评价 • 2、生产效率评价 • 3、开发利用潜力
• 表达法:分区统计图法,定位图表达法
• 定位图表达法——将固定地点的统计资料用图 表形式画在地图的相应地点上,以表示现象数 量特征和变化,如柱状图、曲线图等
第四节 植物资源综合分析与评价
• 一、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评价 • (一)生产效率=年实际采收量/年允收量 • (二)经济效率=年实际采收量/年总消耗量 • (三)生态效率=(年允收量-年实际采收量+资源恢复或更新量)/年实际采
2、分类学意义
• 一级:单种科型,1属1种(3分) • 二级:单种属型, 属内仅1种植物(2分) • 三级:少种属型 ,属内2-10种植物,国产种1-3种 • 四级:多种属型, 属内种多,国产种数亦多
3、分布及生境要求
• 一级:区域性种类(3分) • 二级:地区性种类(2分) • 三级:地带性种类(1分) • 四级:广布性种类(0分)
• 表达法:
•
植物调研报告
植物调研报告
《植物调研报告》
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供给人类食物和氧气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和生长环境,我们进行了一次植物调研。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选择了多个地方进行植物采样。
首先,我们走进了山区,发现了一些高海拔地区特有的植物,如杜鹃花、杜鹃树和高山杜鹃等。
这些植物通常适应了寒冷气候,开花季节短暂但花朵绚丽。
其次,我们走进了丛林,发现了一些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如巨型蕨类植物、热带水果树和大型藤蔓植物等。
这些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为热带雨林提供了丰富的植被覆盖。
最后,我们还走访了一些城市区域,发现了一些城市绿化植物,如路边的树木、公园的花卉和居民小区的草坪。
这些植物为城市增添了绿意,也为市民提供了休憩的场所。
除了对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外貌特征进行了采样,我们还对植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我们发现,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的生长规律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某些植物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某些植物喜欢潮湿的生长条件。
同时,我们也记录下了植物的花期、果实成熟期和繁殖方式等信息,这些都对我们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态特性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这次植物调研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植物资源信息,使我们对植物的了解更加深入。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不仅学到了课本知识以外的东西,也对自然界中的植物有了更加深刻的
认识。
希望我们能够保护好自然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让植物在地球上继续茁壮生长。
植物调查报告
植物调查报告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为我们提供氧气、食物和药物,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我们进行了一次植物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调查过程和发现。
调查地点我们选择了一个位于乡村的自然保护区作为调查地点。
该地区地势起伏,植被丰富,有森林、草地和湖泊等多种生态环境。
我们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了植物调查,以全面了解该地区的植物多样性。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植物调查。
首先,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记录了不同地点的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
其次,我们使用了植物采集工具,采集了一些植物标本,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和记录。
此外,我们还使用了无人机和卫星影像技术,对整个调查区域进行了植被覆盖度和植被结构的遥感监测。
调查结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了丰富的植物资源。
在森林中,我们发现了多种乔木和灌木,包括橡树、松树、枫树等。
在草地上,我们观察到了各种野花和草本植物,如紫花苜蓿、翠菊、马兰等。
在湖泊周围,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水生植物,如睡莲、香蒲等。
通过遥感监测,我们发现该地区的植被覆盖度较高,植被结构复杂多样。
讨论与分析通过这次植物调查,我们对该地区的植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不同生态环境中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森林中的乔木和灌木种类更为丰富,而草地上的野花和草本植物更加多样。
这表明不同生境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珍稀濒危植物,这提示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保护。
结论通过这次植物调查,我们对该地区的植物资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我们发现了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和复杂的植被结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珍稀濒危植物。
这些调查结果将有助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植物资源利用。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植物资源,为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做出贡献。
植物种质资源的评价与鉴定
第35页/共46页
抗虫性是植物抵御害虫的能力 。 在进行抗虫性鉴定时,需注意: (1)害虫在不同种质材料上产卵的选择性,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如温室、网
室、笼罩)单株或单位面积着卵量。 (2)害虫取食不同种质材料后的发育速度和成活率 。 (3)害虫对不同种质材料的危害程度
第36页/共46页
一、抗病性鉴定 1.直接鉴定 (1)田间鉴定:将待鉴定的种质材料种植到自
第14页/共46页
第二节 经济性状评价
一、物候期与产品成熟性的评价 二、产量的评价 三、品质鉴定
第15页/共46页
第二节 经济性状评价
一、物候期与产品成熟性的评价 物候期是随季节的变化,植物生活史中各种标志性形态特征出现的时间。 如出苗、三叶期、五叶期、现蕾期、抽薹期、初花期、盛花期、灌浆结实 期等。不同种类植物要鉴定的物候是有差异的,如果树及果菜类的开花、 结实、采收等时期;落叶果树的绽叶与生长、落叶与休眠等。 物候期还可细分为几等,如结实期分坐果、果实生长和果实成熟等 鉴别物候期对于合理布局和安排生产制度非常重要。
第40页/共46页
二、抗虫性鉴定 1、鉴定方法 (1)田间自然鉴定法 (2)增加危害压法 (3)网室鉴定法
第41页/共46页
1、鉴定方法 (1)田间自然鉴定法
在虫口密度大的地区和年份种植待检测的种质材料,观察害虫 发生的程度。 这种方法受外界条件限制很大。
第一节 生物学鉴定
一、植物形态特征鉴定 在植物种质的各生育阶段,对植株各器官(根、茎、叶、花、
果实等)的基本形态进行观察和描述,并参照植物学形态描述 的标准和术语进行记载。包括外观的形状、大小、颜色、色泽 以及必要的度量记载。
不同的植物,其形态特征鉴定中描述记载的项目有差异。
3 总论 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植物资源调查是以植物科学,包括植物分类学、植物资源学、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等为基本理论指导,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了解某一地区植物资源的种类、用途、贮量、生态条件、地理分布、利用现状、资源消长变化及更新能力,以及社会生产条件等,挖掘新资源,找出存在问题,通过对植物资源的自然现状、利用现状和开发利用潜力进行科学的评判,从而为制定区域植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节植物资源调查概述一、目的、意义及类型1.目的摸清家底、了解情况、进行评价、制定计划。
2.意义植物资源调查对摸清区域植物资源家底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并为医药、食品及其他工业部门提供持续稳定的原料来源,以及对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等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类型按区域大小分为国家、省(自治区)、县(市)和局部区域;按性质分为普查性、专业性和生产性。
二、注意事项1.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方法。
2.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3.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三、工作程序(一)准备工作阶段1.资料的收集分析(包括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情况及以前的调查情况;调查地区的植被、土壤及气候状况;调查地区社会和经济状况)2.调查工具的筹备(包括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和必备药品)3.人员组织与责任分配4.制定调查工作计划(二)调查工作阶段(三)总结工作阶段第二节植物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一、现场调查(一)踏查也称概查。
从调查全局来看是认识整个地区,选择重点取样区域的过程;从调查局部来讲是认识取样区域,选择具体调查样地的过程。
(二)详查是在具体调查区域和样地上完成植物资源种类和贮量调查的最终步骤,是植物资源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二、路线调查(一)选线的基本原则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二)路线的布局方法1.路线间隔法(分布有规律—区域内布线)2.区域控制法(分布不均匀—分区域布线)(三)主要工作内容选择样地,作出样方,记录种类、植被类型及地形、土壤条件,计算数量要素(如密度、盖度、高度和生物量)三、访问调查应贯穿调查工作的始终。
植物调查报告
植物调查报告
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我们对周围的植物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和有价值的信息。
下面我将向大家汇报我们的调查结果。
首先,我们发现了许多常见的植物,如松树、柳树、桃树等。
这些植物在我们
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还为我们提供了氧气和阴凉。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罕见的植物,比如一种名为“红花藤”的植物,它的花朵呈现出鲜艳的红色,非常引人注目。
其次,我们对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我们发现,大部分植物都喜
欢生长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环境中。
而一些湿地植物则喜欢生长在潮湿的土壤中。
通过对植物生长环境的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存习性,为它们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此外,我们还对植物的繁殖方式进行了研究。
我们发现,大部分植物都通过花
粉传播来繁殖后代,而一些水生植物则通过分株或者扦插来繁殖。
通过对植物繁殖方式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植物进行繁殖,保护植物的多样性。
最后,我们对植物的药用价值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我们发现,许多植物都具有
一定的药用价值,比如板蓝根、连翘等。
这些植物可以用来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植物药用价值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保护植物资源,促进人类的健康。
通过这次植物调查,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们将继
续深入研究植物,为保护植物资源、促进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美丽的地球增添一抹绿色!。
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调查与评价
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调查与评价洛阳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美观与舒适度。
本文将对洛阳市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进行调查与评价,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案。
一、植物配置的调查为了全面了解洛阳市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情况,我们在城市的不同地区进行了调查。
调查范围包括主要道路、小区内及公园等公共场所。
调查采用了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发现,在洛阳市的一些主要道路上,绿地植物主要以乔木为主,如杨树、梧桐等。
这些树木生长较为茂盛,能够很好地修饰道路环境,形成绿荫。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乔木品种生长缓慢,无法及时形成绿化效果,与城市建设进度不协调。
在小区内和公园等公共场所,绿地植物一般配置草坪和花坛,种植了各种花草,如菊花、牵牛花等。
这些花草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增加了居民和游客的休闲娱乐场所。
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的植物配置规划,有的花坛种植的花草品种过多,导致植物的养护和管理难度加大。
二、植物配置的评价洛阳市的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整体上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多样性: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发现洛阳市的道路绿地植物配置较为多样,有乔木、灌木、草坪和花坛等多种形式的绿化植物,使得城市环境更加多样化。
2.美观性:通过植物的布局和种植,可以提高城市的美观度。
例如在道路两旁种植高大的乔木,形成了绿色的长廊,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环保性:绿地植物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洛阳市的道路绿地植物配置也存在一些问题:1.物种单一性:在洛阳市的一些道路上,乔木品种相对单一,主要以杨树、梧桐为主。
这种单一性导致植物的生态性较差,无法发挥较好的生态效益。
2.数量不足:尽管洛阳市的道路绿地植物配置较为丰富,但在某些地区还是存在绿地植物数量不足的情况。
这可能会影响到城市的整体绿化效果。
崂山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崂山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已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内容之一。
崂山地处山东半岛东南沿海,是山东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性。
采用样方法对崂山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进行了系统调查,对其分布范围、依存群落、生境状况和优先保护等级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保护对策和优先保护区域,本次调查为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提供了基础资料。
主要的调查与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崂山自然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15种,隶属于13科14属;数量较多的迎红杜鹃、崂山百合、刺楸、腺齿越橘4种,为常见物种,占总物种数26.67%;河北梨、崂山梨、多花泡花树、红润楠、山茶、珊瑚菜与单叶蔓荆7种资源数量最少,为稀有物种,占46.67%;其余为较常见物种;总体数量偏少。
物种垂直分布,低海拔(≤500m)的物种:胡桃楸、红润楠、山茶、多花泡花树、华山矾、珊瑚菜、单叶蔓荆7种,占物种总数46.67%;高海拔(≥900m)河北梨;中等海拔为崂山梨;其余物种中高海拔均有分布,总体横跨海拔区间≥650m;物种跨越海拔范围较大,分布不均匀。
自然更新方面,紫椴、刺楸、迎红杜鹃、多花泡花树以及腺齿越橘5种自然更新较好,占物种总数33.33%,尤其是刺楸;胡桃楸、华山矾以及崂山溲疏自然更新一般;河北梨、红润楠、崂山梨以及山茶4种自然更新最差,占26.67%;物种依存群落类型为针叶林的:河北梨、刺楸、红润楠、崂山梨、腺齿越橘5种,占物种总数33.33%;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以及灌丛均有分布:胡桃楸、紫椴、迎红杜鹃、崂山溲疏、华山矾、崂山百合6种,占40%;仅为落叶阔叶林的多花泡花树;山茶、珊瑚菜和单叶蔓荆依存群落主要以自身为建群种,群落物种较单一。
另外,物种生境环境大都位于阴坡,特征较明显;人为干扰主要为旅游,干扰强度中等;受保护程度差别较大。
2.运用植物群落学方法,对崂山迎红杜鹃与华山矾群落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
贵港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物种调查及植物景观评价
贵港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物种调查及植物景观评价摘要为广西贵港市园林绿地建设中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参考,本文以贵港市现有5处公园绿地,即贵港园博园、民族文化公园、东湖公园、马草江生态公园及南山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园林植物物种资源进行全面实地调查,对其植物景观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生态效益、景观效果、服务功能等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依据调查统计结果,分析总结贵港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物种资源及植物景观特征与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园林植物物种资源调查结果:贵港市公园绿地共有园林植物334种,隶属于103科249属。
①按分类群统计,蕨类植物8科12属13种,裸子植物7科10属13种,双子叶植物69科158属218种,单子叶植物19科69属90种;以豆科、禾本科、桑科、棕榈科、百合科、大戟科、天南星科和桃金娘科等8科为优势科。
②按公园单位统计,贵港园博园有84科163属210种,民族文化公园有75科175属226种,东湖公园有70科142属179种,马草江生态公园有57科111属140种,南山公园有51科92属116种。
③按物种密度统计,民族文化公园(11.85种/hm2)物种密度最大且远超其他公园。
④按生活型统计,以木本植物种类占优,达227种(占67.96%),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之比为2.12:1。
⑤按生态型统计,光照类型以喜光植物种类(占44.31%)最多,温度类型以喜温植物种类(占47.90%)最多,土壤类型以中性土壤植物种类(占56.29%)最多,水分类型以中生植物种类(占58.68%)最多。
⑥按乡土性统计,共有乡土植物243种(占72.75%),本地木本植物指数为0.74。
⑦按季相统计,以常绿树种为主,达162种(占木本植物种数71.37%),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之比为2.49:1。
⑧按观赏特性统计,以观花植物(占47.90%)和观叶植物(占35.33%)种类居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二、植物资源调查应注意的事项 • (1)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方法,遵循辩证唯 物主义原则,尊重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要善于分析矛盾,具有时间动态观念,历 史地、发展地分析问题,要熟悉国家有关 政策和有关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法律法 规,从调查地区的全局出发。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第一节植物资源调查概述 • 一、植物资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 植物资源调查分为国家、省、县(市)和 局部区域等不同级别,还可分为普查性 (包括所有重要植物资源)、专业性(如 仅调查药用植物资源)和生产性(仅针对 一两个重要种,以生产基地建设为目的) 等不同性质。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 • • 1.路线间隔法 2.区域控制法 (三)在调查路线上的主要工作内容 三、访问调查
访问调查:
始终贯穿调查工作的全过程。
许多植物植物资源利用现状都是通过访问调查, 收集有关部门的资料获得的。
植物资源访问调查记录表
访问日期: 植物学名: 证据标本号: 生境条件: 习性: 根: 花: 用途: 市场销售情况: 高度: 茎: 果实: 利用部位: 采集人: 被访者姓名: 年龄: 俗名: 采集日期: 海拔高度: 胸径: 发育阶段: 叶: 种子: 利用方法: 多度: 职业(单位): 科名: 采集地点:
植物资源学
主讲教师:王海英 副教授
植物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植物资源调查是制定区域植物资源开发利 用和保护管理计划的第一手资料。 • 植物资源评价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 过对植物资源的自然现状和利用现状的综 合分析,对区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 和现状进行科学的评判,进而为制定区域 植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计划 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二)路线的布局方法 • 调查路线:植物资源的分布具有规律性 • 基本原则: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特征是确 定路线的重要参考依据。 • 路线布局:路线间隔法和区域控制法。路 线间隔法是根据植物资源分布区的植被特 征,设置若干平行的调查路线,要求地形 和植被变化规则;若地形复杂,植被多样, 可按地形划分区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 • • 三、植物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 (一)准备工作阶段 1.资料的搜集分析 植被、土壤、气候、人口、交通运输、社 会发展状况等的全面分析; • 2.调查工具的筹备 • 仪器设备如定位设备、测量设备、采集设 备、称量设备、记录设备、收集携带设备 等;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3.人员组织与责任分配 • 人员组织与责任的分配:明确内容、责任 以及任务; • 4.制定调查工作计划 • (二)调查工作阶段 • 调查工作阶段:最基本的阶段; • (三)总结工作阶段 • 总结工作阶段: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 • • 第二节 植物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 一、现场调查 (一)踏查 踏查:也称概查,是对调查地区进行全面 概括了解的过程。 • 目的在于对调查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的范围、 边界、气候、地形、植被、土壤以及植物 资源种类和分布的一般性规律进行全面了 解。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 • • • • • (二)取样技术 1.主观取样 2. 客观取样 (1)随机取样 (2)规则取样 (3)分层取样 (三)取样方法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 • • • 样方法:确定取样面积和取样数目。 一般情况下: 草本植物:1-4 m2 灌木:16-40 m2 乔木:100-200 m2
• (2)掌握植物资源及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 知识,明确植物资源调查的科学方法,制定周密 的调查工作计划,在对调查地区植物资源的自然 状况、利用状况和市场状况做出全面分析的基础 上,明确调查的重点内容。 • (3)植物资源调查是认识自然的过程,以制定植 物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总体生产规划 为最终目标,因此,植物资源调查应与资源评价 紧密结合,应与生产和保护的需要紧密结合,要 注意防止脱离生产实际的单纯资源调查。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取样面积:样方越大越好,但工作量不允 许;根据植物群落最小面积原则确定;最 小样方面积是指基本上能表现出植物种类 的最小面积。 • 巢式样方法确定最小样方面积。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 • • 取样数目: 数目越大越好,但工作量不允许; 根据植物资源在群落中的分布情况来确定; 群落中分布均匀,小的取样数目也可反应 真实情况; • 样方间差异大,需要增加样本数目来弥补 缺陷,反应真实情况。
• • • • • • 资源调查概述 摸清本底资源; 掌握储量; 及时掌握资源的动态变化 指导合理开发利用 1958国务院组织了一次全国规模的植物资 源普查,1966年和1983年对药用植物又组 织了两次全国性普查,以后的调查多为地 方性的。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注意事项: • 正确的指导思想:熟悉国家和地方性法规; • 制定周密的调查工作计划:对资源的时空 特征、开发利用状态等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 及时掌握资源的动态变化; • 指导合理开发利用。
加工处理办法:
备注: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 • • • • • • 四、取样原则、技术与方法 (一)取样原则 1. 二个步骤 先踏查,后详查。 2.三个一致 外貌一致,种类成分一致,生境特点一致。 3.五个接近 种类成分接近,结构形态接近,外貌季相接近, 生态特征接近,群落环境接近。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二)详查 • 详查:在踏查基础上,完成植物资源种类、 储量等的详细调查。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二、路线调查 • (一)选择调查路线的基本原则 • 选择调查路线的基本原则是能够垂直穿插 所有的地形和植被类型,不能穿插的特殊 地区应给予补查。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